資源簡介 《亡羊補牢》教案教學目標:1.借助字理、課文插圖等方法認識“寓”“則”“亡”“牢”等10個生字,會寫“亡”“牢”“鉆”“勸”4個生字。2.借助圖片、關鍵詞等了解故事,品讀語言,讀好故事的對話。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寓言故事的寓意,知道“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的道理。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寓言故事的寓意,知道“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的道理教學過程:一、看圖猜故事,揭示寓言1.出示寓言故事圖片(《狐假虎威》《坐井觀天》《刻舟求劍》),學生看圖猜故事。2.揭示“寓言”的含義:故事的篇幅都很短小,但是都能告訴我們一個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像這些蘊含著大道理的小故事,就叫“寓言”。二、理解課題,整體感知1.出示課題,齊讀課題,講解“二則”的意思是“兩篇”。兩篇新聞我們還可以說新聞二則。2.書寫并講解課題。(1)猜猜“亡“是什么意思?出示“亡”的小篆 亾 ,一個人躲在墻角就消失了,看不見了,“亡”就是失去、丟失。(2)指生念“牢”,組詞。這里的“牢”是牢獄的意思嗎?請你趕快自己讀讀課文,找一找。學生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詞(羊圈)(3)“亡羊補牢”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丟了羊以后修補羊圈)(4)板書課題,講解“亡”“牢”,生書空。“亡”點居中,橫要長,豎折平直居下方“牢”寶蓋一點居中寫,牛字橫長豎壓線3.初讀課文。讀一讀:自由朗讀故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羊丟了?(1、4自然段)丟了幾次?(2,手勢)怎么丟的?三、精讀兩次“丟羊”,聚焦原因1.第一只羊是怎么丟的?(羊圈破了一個窟窿,狼把羊叼走了)出示詞語“窟窿”。指名讀,兩個字都是穴寶蓋,穴寶蓋的字大多和孔、洞有關。誰能上來指一指窟窿在哪里呢?原來狼就是從這個窟窿里“鉆”進去的。你瞧,狼把頭探進去,小心地從洞里穿出來,這個動作就是“鉆”。齊讀,做動作讀。狼鉆進羊圈,“叼”走了一只羊。用嘴輕輕咬著物體的某個部分叫“叼”,所以“叼”有口字旁。狼能把羊叼走,是有原因的啊。齊讀第1自然段。2.街坊勸。(1)認讀“街坊”,“坊”輕聲,意思是“鄰居。”(2)街坊是怎樣勸他的?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3)鄰居勸他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心情,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著急、擔心)趕緊 讀出語氣(4)“勸”右邊的“力”告訴我們勸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動腦筋,費一番口舌。男、女生勸。3.體會養羊人的表現。(1)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理解養羊人是想表達“羊都丟了,羊圈不用補了”的意思。讀好“滿不在乎”“不以為然”的語氣。(2)同桌合作讀。4.了解第二次丟羊的經過。(1)引讀:養羊人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2)如果此時你是養羊人,你會怎么想?引出心情“后悔”,“悔”是豎心旁,心里的感覺。帶著后悔讀一讀。養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心想,現在修還不晚。(3)交流養羊人的行為,比較句子。他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這兩句有什么不同?加了“趕緊”好在哪兒? 重讀“趕緊”“結結實實”(4)結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四、揭示寓意。1.雖然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沒聽勸,但是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就補好了窟窿,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2. 生活中,我們做錯了事不要緊,重要的是認識錯誤,及時改正,這就叫——“亡羊補牢,為時不晚”。3.聯系生活,在具體事例中體會寓意。勸一勸亮亮。五、書寫指導,學寫“勸”“鉆”1.學生觀察“勸”“鉆”,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左窄右寬的規律。鉆:左窄右寬,上下齊整。勸:“又”寫得矮小,“力”要寫得瘦長,注意右邊的撇要到豎中線的左邊去“串串門”。2.出示星級評價表,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3.書寫展示,點評修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