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秋部編版語文四上 第7課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課件+備課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秋部編版語文四上 第7課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課件+備課素材)

資源簡介

7《呼風喚雨的世紀》導學案
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認識“喚、獲”等11個生字,會寫“喚、紀”等15個字,會寫“呼風喚雨、世紀”等1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科學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3.練習從不同角度進行提問,學會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4.嘗試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來解決心中的疑問。
教學重難點 小組整理問題清單,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相關資料。(師生) 3.查閱有關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和發現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談話交流,析題解題(用時:5分鐘)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比較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2.理解課題:你對“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個題目是怎樣理解的? 3.教師出示課件并介紹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 1.觀看資料。互相交流生活中的變化。 2.交流思考:“呼風喚雨”及“世紀”的含義。交流對題目“呼風喚雨的世紀”的理解。 3.看資料,了解20世紀的主要科學成就,以及這些科學成就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了解作者。 理解“呼風喚雨”時,可以先讓學生聯系自己看過的影視作品,想一想:誰有呼風喚雨的本領?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用時:15分鐘) 出示自學要求,引導學生認讀本課生字。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出乎意料、改觀、依賴、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等詞語。 3.指導朗讀課文,教師重點指導難讀懂的句子。 1.自由朗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詞多讀幾遍,把讀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1)學生運用工具書自學生字、 詞語,相互交流。(2)小組討論,分享識字方法。 (3)交流對詞語的理解情況。 3.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不同的方式讀文。分段讀文,全班評議。 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詞語時要采用多種方法,如“找近義詞”“結合圖片”“聯系生活”等。
三、提出問題,整理問題(用時:17分鐘) 1.默讀課文,提出問題。2.小組合作交流,整理問題清單。 3.匯報展示。 1.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寫下自己的問題。 2.與同學交流自己提出哪些問題,分別是從哪個角度來進行提問的。 3.小組派代表,說一說小組成員都提出了哪些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課文寫法等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進行分類。
四、知識拓展,總結延伸(用時:3分鐘) 1.引導學生概括本課學習收獲。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繼續搜集、整理和本課有關的資料。 1.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2.交流從哪些方面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 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推薦一些專題網站或書籍。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用時:3分鐘) 1.復習課文生字、詞語。2.啟發學生提問。 1.朗讀生字詞語,加強識記。 2.初步學習課文后,說說自己產生了哪些疑問。 可以通過聽寫的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
二、遷移運用,篩選問題(用時:20分鐘) 1.指導學生默讀課后對問題清單的討論。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篩選問題。 3.教師小結,啟發學生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4.小組合作篩選問題。 5.匯報展示。 1.默讀課后問題清單中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討論。 2.結合每一個問題談一談這個問題的價值。 3.明確要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4.對于小組問題清單中的問題,逐一進行討論,看看哪些問題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刪去幫助不大的問題和不影響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做好標記。 5.展示小組問題清單,說說刪去了哪些問題,保留了哪些問題,為什么要保留這些問題。 1.學生在討論提出的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這個問題是從哪個角度提出的,是否對理解課文有幫助。要引導學生學會辨別,學會篩選。2.小組匯報時,要展示篩選問題的過程,教師相機點撥、 引導,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篩選問題的方法。
三、自選問題,嘗試解決(用時:15分鐘) 1.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選擇最想解決的問題,進行交流。 2.全班匯報,教師從學生的問題中 篩選出兩個重點問題進行點撥: (1)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20世紀的科學成就? (2)多種方法理解重點句:“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1.選出感興趣的問題,小組內進行交流,談一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2.交流重點問題。 (1)結合詩句意思來理解,課文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2)聯系第4自然段中出現的“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等信息,出現的“電視”“程控電話”等科技產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重點語句。 1.在交流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教師要到小組活動中進行指導,適時點撥。 2.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聯系上下文,結合查找的資料,聯系生活實際,或者請教別人。經歷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四、拓展閱讀,激發興趣(用時:2分鐘) 1.推薦課外閱讀——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 2.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1.產生讀書欲望,拓寬視野。 2.暢談自己的收獲。 鼓勵學生閱讀科普文章,拓寬視野,熱愛科學。類文閱讀-7呼風喚雨的世紀
明天的太陽城(節選)
在不久的將來,德國將出現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陽能作為能源的太陽城。
在這座城市,到處都是藍色的太陽能轉換器,建筑物的房頂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藍色的光芒。這里沒有煙囪(cōng),房屋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長的向日葵。這些房屋通過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陽能,并如同瓷磚壁爐那樣可在以后慢慢地將熱量釋放出來。
房內外安裝有熱交換器,地下室有蓄能器。所謂熱交換,就是把熱量從熱的物體傳遞給冷的物體。太陽光使太陽能接收器產生熱量,熱量通過交換器被接收或轉換而儲存起來。
太陽城居民的生活方式會起新的變化。太陽能轉換產生的電流帶動洗衣機、冰箱、電視機、計算機等進行工作。由太陽能燒的熱水源源不斷供應浴室、廚房。在多云天氣,這些太陽能轉換器仍可接收到太陽能。在陰雨天,人們使用蓄能器中儲存的太陽能。
在這座城市,太陽能幾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們做飯使用太陽能爐,一個功率約1100瓦的太陽能爐可把飯在幾分鐘內煮熟;人們出門駕駛太陽能汽車,或乘太陽能電車、太陽能輪船,盡管速度不很快,但沒有任何噪音。人們戴的手表,用的計算器,馬路上的交通燈,工地上的安全燈,商店里的廣告牌、霓(ní)虹燈,用的都是太陽能。
可以預見,( )要走的路還很長,( )新型的太陽城一定會出現。
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
A.表示語音的延長 B.表示解釋說明
C.表示意思的轉換 D.表示插說
2.在文中的括號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3.讀畫線句子,你覺得房屋的形狀還像什么呢?展開想象寫一寫吧。
4.用“ ”畫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這段話的結構方式是 。
5.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德國將出現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陽能作為能源。( )
(2)太陽城居民在陰雨天,無法使用太陽能。( )
(3)使用太陽能的交通工具不僅速度快,而且沒有任何噪音。( )
參考答案
1.B
2.盡管/雖然……但……
3.示例:房屋的形狀還有的像彩色的蘑菇,有的像高高的圣誕樹。
4.太陽城居民的生活方式會起新的變化。 總——分
5.(1)√ (2)× (3)×
巨傘下的城市(節選)
如果說,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傘蓋起來,你一定會覺得這是無稽(jī)之談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隨著建筑科技、材料工業的飛速進展,這個“神話”已成現實。
威努斯基市是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處美國東北部與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兩萬,每年入冬,風緊雪驟,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撐起一頂擎天巨傘,市區約3600萬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橋梁、廣場、綠地等,全在傘下。居民們有了這頂巨傘的庇護,再也不怕嚴寒的襲擾了。
舉世罕見的巨傘是怎樣撐開的呢?原來這把巨傘的傘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層的塔樓,樓頂上架起中心鋼軸,在市區周圍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鋼的樁柱,從中軸縱拉60根高強度尼龍繩索與樁柱連起來,繩索之間串著許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機玻璃塑料膜覆蓋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裝置由電機控制,像傘一樣可張可收,全城猶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臘月,陽光射入,聚熱不散,溫暖如春。
傘面上還分組設置了輕巧的太陽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為全城供應熱水。太陽能收集器可發揮聚熱功能,雖然整個建“傘”的工程費用高達350萬美元,但只要一個冬天,全城節省下來的取暖費用就可以補償。
傘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聞名全球,成為美國一處新的觀光勝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絡繹不絕,會聚于“巨傘”之下。
1.根據意思寫出選文中的四字詞語。
(1)無法考查,沒有根據的說法。 ( )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
(3)形容行人、車馬、船只等來往頻繁,連續不斷。 ( )
2.“這個‘神話’已成現實”中的“神話”是指: 。
3.文中用數字來說明巨傘,請寫出一例,并說說它的作用.
4.巨傘給居民帶來的好處有( )(多選)
A.整個建“傘”的工程費用高達350萬美元。
B.巨傘下的小城居民,從此不受氣候劇變之苦。
C.全城節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費用。
5.用一句話概括建傘的原因、時間、地點。
參考答案
1.(1)無稽之談 (2)無奇不有 (3)絡繹不絕
2.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傘蓋起來
3.示例:市區約3600萬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橋梁、廣場、綠地等,全在傘下。 運用數字描寫,具體寫出了巨傘之大。
4.BC
5.因為美國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撐起一頂擎天巨傘。7 呼風喚雨的世紀
[教學目標]
1.認識“喚、獲”等11個生字,會寫“喚、紀”等15個生字,會寫“呼風喚雨、世紀”等17個詞語。
2.參照批注,理解分類,并能根據課文內容分類提問。
3.能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4.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給問題分類,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會寫17個詞語。
2.參照批注,理解分類,并能根據課文內容分類提問。(重點)
一、由詞入題,以題質疑
(一)讀題解詞
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今天的課題。(學生讀題)“呼風喚雨”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呼風喚雨”的意思是比喻具有能夠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種局面。)
(二)隨題識記
“喚”和“紀”是這篇課文的生字,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書寫時要注意什么?(注意左窄右寬)請跟著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教師范寫)
(三)課題提問
我們前面兩節課學習了如何提問。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想問些什么?
生字詞學習
①出示會認字,會寫字。
②出示文中難理解的詞語,引導學生通過查資源、聯系課文內容來理解。
二、參照批注,理解分類
(一)找出批注問題
“一位同學”讀了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問題,寫在旁邊和文后。請大家把這些問題找出來。(學生找出課文中“一位同學”的問題,讀出來)
(二)問題分類鞏固
大家找得很準確。“一位同學”閱讀了這篇課文一共提了6個問題。你們能把它們分類嗎?
生1:“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是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生2:“‘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在現代指什么?”“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20世紀的科學技術還創造了哪些神話?”是聯系生活進行提問。
三、學習課文,分類提問
(一)提問歸類
了解了“一位同學”的提問方法,現在,我們就來完成課題下面的學習提示的要求:“讀課文,寫下你的問題,和同學交流。”大家邊學習課文邊完成提問。
1.第1~2自然段。
(1)請同學們讀第1~2自然段,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1:為什么說“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師點評:這個問題是需要聯系實際提問的)
生2:在20世紀100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了哪些發現和發明?(師點評:這個問題你是聯系生活實際來提的)
(2)指名學生讀第1~2自然段,學生點評。
2.第3自然段。
(1)20世紀,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自身的生活,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一句詩來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你怎么理解這句詩?(20世紀,在整個人類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2)朗讀指導。如果請你讀這句詩,你會怎么讀?誰來試一試。(學生朗讀,教師相機評點)
(3)在上一個自然段中寫道:“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那人類以前是怎樣的生活?(學生自由說,教師相機評點)
(4)請默讀第3自然段,并進行提問。
預設:在過去的社會里有沒有“千里眼”“順風耳”呢?
3.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為文章的總結和對未來的展望。請大家默讀后,針對此段提問。(學生默讀,并思考問題)
預設:伯特蘭·羅素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句話現在依然適用?(點撥:根據課文內容來提問,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到生活中去找答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給問題分類,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重點)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難點)
一、學習課文,分類提問
(一)課后清單
1.上節課的分類方法大家都掌握得很好。老師這里有一位同學,他也給問題分了類,大家看看他是怎么分的。(課件出示課后問題清單。)
預設:分為三類,分別是——不影響我們對課文理解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引發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2.師點評:找得很準確,這就是我們今天接觸到的新的問題分類。
問題序號問題類型問題內容
整理清單
1.接下來請四人小組針對剛才大家提的問題,根據清單表格進行分類整理。(清單表格如下)
2.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
(三)展示清單
師:老師看到大家認真地整理了問題清單,請兩個小組派代表上來展示你們整理的問題清單。(小組代表上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問題清單,并將問題的分類說清)
二、優選問題,設法解決
(一)選擇最具有價值的問題
剛才,同學們都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分類。接下來,請四人小組討論,在剛才的這些問題中評選出最具有價值的問題,并說出理由。(四人小組討論后,各小組代表匯總匯報)
(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懂得了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接下來就要設法解決問題。大家思考一下,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1:一些問題可以聯系上下文來解答。
生2:有的可以通過平時的生活經歷來解答問題。
生3:可以查閱書籍或者上網搜索資料進行解答。
……
預設:
①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20世紀的科技成就巨大,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大改變了自身的生活。這種改變在短短的一百年間就得以實現,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②“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發現”是指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從前沒有的事物或方法。如,人類揭開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就是“發現”;而從中受到啟發,制造出雷達,就是“發明”。)
③“‘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在現代指什么?
④20世紀的科學技術還創造了哪些神話?(人造衛星、個人電腦、移動電話……)
三、總結拓展,聯系生活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問題分類,還探索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老師請大家課后解決一個問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板書]
[教學反思]
通過本單元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提問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提問的基本方法和要從不同的角度提問。因此,這一節課的教學,我更注重引導學生分類提問,并分為四個層次來實施。第一層是提問歸類,這是完成課題下方的閱讀提示要求,并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第二層是出示課后清單并解讀清單,認識三種提問的類型。第三層是整理清單,學以致用,用新認識的三種提問類型將問題重新分類。第四層展示清單,再次進行交流。
讓學生懂得什么問題是有價值的,分辨哪些問題是最佳問題;同時,引導交流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種渠道。
最后,通過拓展環節,將課內外進行銜接,引導學生對生活、對科學的持續關注。7.呼風喚雨的世紀
預習目標一: 掌握字詞 音 給下列畫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潛入(qiǎn qián) 任務(rèn rén) 船舶(bō bó) 奧秘(ào yào) 依賴(làn lài) 物質(zhī zhì)
形 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把易錯的生字詞寫一寫。
義 讀一讀,想一想:下面的問句有什么特點? 是誰來呼風喚雨?當然是人類。靠什么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你知道這樣的問句叫什么問句嗎?( )
預習目標二: 整體感知 根據課題,我能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習目標三: 思考質疑 整理書上的問題清單,并寫下你提出的問題,嘗試給這些問題進行分類。
拓展資料 現代科學技術創造了哪些奇跡,這些奇跡怎樣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自己查資料交流。
日積月累 7.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電視
“千里眼”
呼風喚雨
程控電話…
順風耳”(共31張PPT)
7.呼風喚雨的世紀
四年級語文·上冊
比喻能夠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種局面。
由詞入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huàn
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課時


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右邊是“己”不是“已”。
左窄右寬
讀了課題,同學們想問些什么?
呼風喚雨的世紀
喚醒 獲得 依賴 百億 探索
奧秘 船舶 物質 哲學 蘭花
潛水 呼風喚雨 世紀
huò
lài
qián

suǒ
ào

zhì
zhé
lán
huàn






huàn


ɡǎi
chénɡ
chāo







ào

lián
zhì
zhé
呼喚
世紀
技術
改觀
程度
超過
原子核
奧秘
日益
聯系
物質
哲學



rèn
百億
任何

shàn
善良
查資料理解詞語:
原子核 物質 哲學
結合課文理解“世紀”。
在20世紀100年的時間里
找出課文中“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讀一讀。
理解分類
就黑暗無光的世界。那時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飛機,更沒有宇宙飛船。人們只能在
“一位同學”閱讀了這篇課文后一共提了6個問題。你們能把它們進行分類嗎?
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
“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
為什么“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
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在現代指什么?
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20世紀的科學技術還創造了哪些神話?
聯系生活實際提問
讀第1~2自然段,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呢?
分類提問
為什么說“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在20世紀100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了哪些發現和發明?
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怎么理解下面這句詩。
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的那么多幻想在現代紛紛變成了現實。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0世紀,在整個人類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說一說:人類以前是怎樣的生活?
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默讀第3自然段,并進行提問。
示例:在過去的社會里有沒有“千里眼”
“順風耳”呢?
默讀第5自然段,并針對此段提問。
伯特蘭·羅素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句話現在依然適用?
文章的總結和對未來的展望
到生活中去找答案
默讀課后習題第二題,說一說:這位同學是怎么對問題進行分類的?
分類提問
不影響我們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
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
可以引發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第二課時
根據下面表格,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
問題序號 問題類型 問題內容
問題序號 問題類型 問題內容
1
2
3
不影響我們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
“洞察”和“探索”有什么不同?
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
“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句話現在依然適用?
現代科學的每一個奇跡都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嗎?
可以引發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小組討論,在剛才的這些問題中評選出最具有價值的問題,并說出理由。
設法解決
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
“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
“‘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在現代指什么?
20世紀的科學技術還創造了哪些神話?
大家思考一下,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些問題可以聯系上下文來解答。
有的問題可以根據平時的生活經歷來解答。
可以查閱書籍或者上網搜索資料進行解答。
……
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
20世紀的科技成就巨大,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大改變了自身的生活。這種改變在短短的一百年間就得以實現,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
“發現”是指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從前沒有的事物或方法。如,人類揭開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就是“發現”;而從中受到啟發,制造出雷達,就是“發明”。
“‘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在現代指什么?
千里眼
順風耳
騰云駕霧的神仙
20世紀的科學技術還創造了哪些神話?
人造衛星
個人電腦
移動電話
……
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課文最后這句話的理解。
總結拓展
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互聯網
高鐵
結構梳理
7 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
登上月球
潛入深海
洞察天體
電視
程控電話
因特網
20世紀《呼風喚雨的世紀》說課稿
一、說教材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學習文章的說明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說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正確朗讀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1.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2.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注意主體的參與,發展思維,培養學習能力,以達到教學目標,使用的方法為: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詞析句法、以讀帶講法,練習法,討論法,指導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學法:指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說,同桌互學,小組合作等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板書課題,理解課題。簡單介紹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寫作意圖。 設計依據: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2.默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_____”劃出來。設計依據:讓學生自由朗讀、默讀的方式先整體感知課文,帶著問題讀,讓學生有目的的讀,有價值地獲取,初讀課文,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少的一個環節, 學生在讀中能對整篇文章有個大致了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抓住重點,深悟課文。
1.直入中心,引導質疑。(出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中心。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疑。
2.細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設問句。理解“發明”和“發現”、“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別。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自學提示(出示課件):動筆畫畫:劃出描寫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的生活狀態和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語句。用心想想:課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們介紹了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成就的?用這樣的方法寫有什么好處?
小組交流:把你的學習收獲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分享。學生自學,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巡視指導。 教師提出匯報要求,學生匯報自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理解農耕社會。
理解重點句子: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結合第四段內容,進一步理解“發明”和“發現”。(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體會對比的說明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會科學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好處。學生舉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課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圖片。)
指導朗讀。
總結寫法和說明方法運用的好處。
4.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齊讀。思考:你認為20世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課件出示)
20世紀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世紀。同桌交流,補充空白。
學生暢想21世紀的科技發展,暢談心中的奇思妙想。
設計依據:讓學生抓住重點,自瀆自悟自得,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把你的奇思妙想動筆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或長輩聽,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然后運用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為《科技天地》手抄報,參加全班展評。
設計依據:課堂上有效的拓展,其實是對教材的優化重組,有針對性且及時拓展,不但能增加了閱讀拓寬了視野,反過來又促進對課文理解的升華。
六、說板書設計:
7.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科技→發現和發明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通過板書,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請思 路,體會中心,知道選材,因此,我的板書力求體現這些,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都兰县| 苗栗市| 枣阳市| 高碑店市| 明水县| 建水县| 本溪| 奉新县| 自贡市| 清水河县| 西盟| 庆云县| 东阿县| 徐闻县| 景宁| 肃宁县| 仪征市| 平谷区| 芒康县| 安塞县| 广宁县| 怀安县| 于田县| 汉川市| 曲阳县| 营山县| 靖江市| 临桂县| 柯坪县| 新沂市| 阿坝县| 嫩江县| 巨野县| 衡山县| 临沭县| 开化县| 双鸭山市| 杭锦后旗| 临洮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