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觀潮》導學案 課題 觀潮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生字,會寫“奇觀、農歷”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課前準備 1.搜集整理錢塘江大潮的相關資料和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學生)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激趣導入,析題解題(用時:3分鐘) 1.解析課題。 2.板書課題,設疑引讀。 1.交流匯報:觀潮就是指觀看、觀賞錢塘江大潮。2.齊讀課題,思考:為什么錢塘江大潮會被稱為“天下奇觀”? 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解讀課題,一是從字面入手,二是從內容入手。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用時:12分鐘) 1.指導學生初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2.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重點考查“震”“霎”“逐”的讀音;指導“貫”“昂”“鼎” 的結構。 3.指導集體交流書寫要點:“盼”右上部是“八”,不是“人”;“堤”和“堵”左邊都是“”,不是“”;“猶”右邊是“尤”,不是“龍”。 4.課件出示詞語,引導學生交流。 5.檢查朗讀情況。 1.初讀課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3.小組討論書寫注意事項。 4.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讀,同桌合作讀。 1.在理解詞語時,引導學生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教師可讓學生造句,加強對詞語的理解。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情,便于集中指導。三、朗讀課文,理清層次(用時:10分鐘) 1.指導學生分段。 2.指導學生歸納段落大意。 1.朗讀課文:個人讀,同桌互讀。 2.小組合作: (1)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順序來給課文分段。 (2)同桌之間運用“合并相同意思的自然段”的方法,歸納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要抓住文章的文路,這一點在指導學生時要明確。四、學習課文,感悟特點(用時:10分鐘) 1.出示自學提示,指導自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句理解錢塘江大潮的特點。3.指導學生抓住第1、2自然段的重點語句讀文,體會文章寫法。 1.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2.交流匯報:學生讀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體會錢塘江的特點及人們等待潮來時的心情。 3.有感情讀文,體會潮來前的景象和人們的表現。 學生在感受潮來前的特點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江面景物的特點,如“薄霧”“若隱若現”等。抓住“人山人?!薄芭沃斌w會人們期盼潮來時的心情。五、總結回顧,布置作業(用時:5分鐘) 1.總結全文。 2.布置作業:熟讀課文,書寫生字。 1.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熟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有感情。 總結全文更多的是從課堂習得的角度出發的,可以是對文章內容的總結,也可以是習得的其他收獲。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回顧導入,設疑啟思(用時:3分鐘) 1.復習詞語。 2.引導學生讀文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 1.開火車讀詞語,小老師領讀。 2.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本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觀看到的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指導學生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來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二、精讀課文,體會情感(用時:18分鐘)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畫出體現大潮奇特的句子,體會觀潮者的感受。2.小組合作,體會大潮特點。 3.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潮來時的壯觀、奇特。 4.指導朗讀。 5.播放潮來時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談感受。 1.默讀課文,勾畫出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2.全班分小組展開討論,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交流匯報。 (1)匯報聽到的響聲:結合“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人聲鼎沸、山崩地裂、風號浪吼”這些詞語談感受。(2)匯報看到的情景:結合“一條白線、白浪翻滾、兩丈多高的水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來體會大潮的壯觀。 4.有感情地朗讀第3~5自然段的重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5.看視頻感受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驚心動魄、壯觀奇特。 1.默讀課文時應指導學生批注,要批注對關鍵詞的看法,或者對句子的整體表述談談感受。 2.抓重點詞語朗讀要有方法,“有感也不在聲高”。豐富的情感就需要用豐富的方式去演繹,朗讀的技法應該要有所介紹。 3.在觀看視頻之后感受會更加豐富,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表達感受,然后再讀。盡量個別讀,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獨特的感受。三、資料鏈接,深悟奇觀(用時:10分鐘) 1.出示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七),引導學生找出與詩的內容相關的句子。 2.指導學生自讀資料袋的內容,結合課件中的地圖演示,幫助學生了解。3.借助多媒體課件,指導朗讀。 4.創設情境,指導背誦。 1.自由誦讀《浪淘沙》(其七),找出課文中與詩的內容相關的句子。 2.自讀資料袋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3.結合課件出示的畫面,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3~4自然段,體會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 4.練習背誦第3~4自然段。 在背誦環節,教師應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寫作順序,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四、課外拓展,積累延伸(用時:9分鐘) 1.師生交流搜集的資料。2.組織學生進行詩句展示。 3.布置作業。 1.小組互相交流錢塘江大潮的相關資料與圖片。2.展示搜集到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詩句,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背誦、摘抄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師應該在課件中向學生展示錢塘江大潮的圖片和名人對錢塘江大潮的評價。(共30張PPT)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單元導讀觀 潮◎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蘇軾◎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李白◎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毛澤東第一課時通過查資料我知道了錢塘江大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窄,呈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一百千米,而西面海寧市鹽官鎮附近的江面,只有兩千余米。漲潮時,潮水從灣口涌入,向西奔來,受漸狹江面約束,以及水下沙坎的影響,潮越來越高,最終形成了壯觀的錢塘江涌潮。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讀幾遍。初讀課文我會寫堤闊盼滾潮據頓逐cháojùdīkuòpànɡǔndùnzhú堵猶崩震漸霎余jiàndǔyóubēnɡzhènshàyú潮水據說堤岸廣闊期盼滾動頓時驅逐逐漸堵塞猶豫崩潰震動霎時剩余鹽官鎮 薄霧 屹立 昂首 橫貫隆隆 霎時 余波 浩浩蕩蕩 震動風號浪吼 山崩地裂 齊頭并進 人聲鼎沸yánbóyìánɡbēnɡshàhàoyúlónɡdǐnɡ fèi我會認ɡuànzhèn堤是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構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大堤則是這種大型的防水構筑物。大 堤詞語理解橫 貫(山脈、河流、道路等)橫著通過去。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齊頭并進不分先后地一齊前進或同時進行。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其中哪個詞語最能概括錢塘江大潮的特點?①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觀 潮看景象中心句讀課文,從文中圈畫關鍵詞語,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這一天早上江潮還沒有來午后一點左右潮來了過了好一會兒霎時 過了好久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時間順序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思考課文按照( )順序,先寫( ),再寫( ),最后寫( ),表現了錢塘江大潮奇特、壯觀的景色。時間潮來前的景象潮來時的景象潮去后的景象整體回顧第二課時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思考②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時間地點潮來前橫臥擬人。寫出了錢塘江的靜態美。潮來前風平浪靜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這些景物讓我想到平靜的江面,江面上籠罩著薄霧,周圍古老建筑物的影子若影若現,這幅畫面讓人感覺靜謐。景物描寫想象畫面潮來時③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④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由遠及近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表格中填寫相關語句。大潮的聲音 大潮的樣子 人們的表現從遠處再近些浪潮越來越近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風平浪靜、一條白線人聲鼎沸、踮著腳、人群又沸騰起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山崩地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在我們整體感受了潮來時的過程后,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交流分享③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我對第3自然段的印象最深。尤其是悶雷滾動的聲音,讓我聯想起在夏天經常會聽到這種聲音,現在這種聲音卻是從江面傳過來的,實在是太神奇了!結合生活經驗想象畫面交流分享④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高的水墻,感覺這水墻就是一排排白色的樓房。這兩丈多高的水墻就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太壯觀了。交流分享④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把大潮的樣子和聲音寫得特別深入,我仿佛看到了大潮奔涌而來,仿佛聽到了浪花拍擊江岸的聲音,如獅吼,如龍嘯。交流分享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速度快浪多潮水涌來的浩大場面比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仿寫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 )。潮去后⑤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纯吹滔拢呀洕q了兩丈來高了。時間極短浪淘沙(其七)[唐]劉禹錫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大意:農歷八月,錢塘江的潮水涌來,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數丈高的浪頭拍向岸邊的山石,又反彈回來。片刻之間,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卷起的座座沙堆卻留了下來,像雪堆一樣潔白無瑕。延伸閱讀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浪潮高聲音響氣勢大余波久……1.積累本課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課后作業1《觀潮》說課稿 1、說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后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的景象,使人讀后不禁發出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2、說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4.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象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三、說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采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采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四、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么這么說?“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了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采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五、說教學過程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后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范文。為了使本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保ń處煱鍟n題后質疑課題,什么是觀,什么是潮?師生交流后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么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么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后的資料袋說說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于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后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么?潮來前江面是什么景象?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干什么?這么多人都來看潮水說明了什么?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么心情?“這么多人來觀看潮水,我們也來親眼看一看”。 2.播放潮來時錄像,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涌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再播放潮來時錄像,請學生當解說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說員解說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嘆?(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像讓學生有初步印象,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才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像,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說,利用孩子好勝的心理,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課后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了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六、說板書設計觀潮 潮來前平靜 聲: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一條白線橫貫江面 兩丈水墻 潮頭過后平靜漲水類文閱讀-1觀潮錢塘江觀潮楊 洋今年的國慶節我過得特別開心,因為我第一次去錢塘江觀潮。那天,天氣晴朗,我們一家驅車來到海寧鹽官觀潮公園,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拼命地擠到(攔 欄)桿處,放眼望去,只見錢塘江一望無際,風平浪靜,什么異樣都沒有。我正納悶,這有什么好看的……突然,人群一陣(騷 搔)動,有人大喊:“潮水來啦,潮水來啦!”我趕忙朝著周邊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見遠處現出一條長長的銀線,隱約傳來陣陣急驟的雨聲。那線條變得越來越粗,越來越近,化作一條橫臥江面的白練;那驟雨聲也漸響漸近,變為瓢(潑 沷)暴雨聲,且越來越響,猶如悶雷似的滾來。等到潮水臨近,江水猛漲,萬頃波濤,(頃 傾)刻間一線白練變成了一道水墻,潮聲猶如萬馬奔騰,驚雷貫耳。霎時,潮峰從我眼前呼嘯閃過,向西面駛去。江邊有一些年輕人隨著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賽誰跑得快,惹得眾人都在旁邊加油助威。潮水過后的錢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趕,陽光(灑 酒)在上面,波光(粼粼 麟麟),煞是好看。這是我第一次觀潮,聽爸爸說,這次看到的只是一線潮,它還有回頭潮等奇妙的景觀。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江邊,耳邊還一直回蕩著巨大的潮聲,以后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觀潮。1.從文中括號里選擇正確的字詞,打“√”。2.“人山人?!钡囊馑际? ,作者通過“人山人?!币辉~間接地表現了 。3.第二自然段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A.擬人 B.比喻 C.夸張4.仔細閱讀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5.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請寫下來。參考答案1.攔 騷 潑 頃 灑 粼粼2.人群如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極多 錢塘江大潮的奇特3.C4.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的,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描寫出來的。5.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潮來時的聲勢浩大,潮水洶涌和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贊美。錢塘江觀潮邸延生到杭州一個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蕭山——去到錢塘江岸看大潮。每年這個季節,特意趕來這里觀看錢塘江大潮的人很多。多少年來,錢塘江潮作為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一直吸引著許多敢于冒險和勇于親臨險境來看大潮的人——潮水作為地球上出現的一種極為正常的自然現象,是靠了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引力和月球的吸力在大海中產生的潮汐所引起的,很有周期性。所以,人們觀潮也就有了一個預期的時間安排,我就是按照這個發生潮汛的時間表趕來的。然而我還是來晚了——大的潮汐已經過去,小的潮汐正在從江口涌來。即便這樣,看那滾滾而來的潮汐依然是洶涌澎湃(pài bài)的樣子,像是一道豎立起的洪峰,又像是一道橫截大江的水壩,翻滾著、咆哮著、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瀾壯闊地直涌過來。潮浪所到之處,濤聲如驚雷在洶涌的水面上滾動,浪花飛濺,大有叱咤(zhà chà)風云、雷霆萬鈞之能勢!啊,錢塘潮!過去有多少游人墨客曾被你的巨大威力所震懾(niè shè),又有多少游人墨客曾為你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傳世佳作。我不是詩人,我不能用優美的詩句來形容、來描繪你磅(bànɡ pánɡ)礴的氣勢,但我確實為你的來勢洶洶所震撼,更被你的巨大威力所嘆服!世界上難道還有什么力量能夠超越大自然的力量嗎?海嘯或是地震?抑或是龍卷風或者是火山爆發?我想,凡是屬于大自然的產物,人類是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控制的。但是,我在這里所要說的,是贊美大自然所產生的這偉大的力量,贊美錢塘江大潮所帶來的這極為壯觀的一幕……1.給文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2.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微小——( ) 保守——( )嘲笑——( ) 排斥——( )3.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請將它改為陳述句,且不改變句子意思:4.仔細閱讀短文,概括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參考答案1.pài chà shè pánɡ2.巨大 冒險 贊美 吸引3.反問 世界上沒有什么力量能夠超越大自然的力量。4.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到錢塘江岸看大潮,描寫了小的潮汐的奇妙景觀。1.觀潮預習目標一: 掌握字詞 音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悶(mèn mēn)雷 籠(lǒng lóng)罩 ?。╞ó báo)霧 顫(chàn zhàn)動 漲(zhǎng zhàng)潮 風號(háo hào)浪吼形 觀察下面的字,并組詞。 提( ) 震( ) 屹( ) 堤( ) 霎( ) 乞( )義 根據意思,寫出課文中對應的詞語。 形容人聲嘈雜喧鬧。 ( ) 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 ( ) 形容多方面同時前進。多形容幾件事情或幾項工作同時進行。 ( )預習目標二: 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習目標三: 思考質疑 我還有不懂的問題。拓展資料 查找的資料——錢塘江形成的原因。日積月累 我收集的好句段 課文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潮來時的句子。 我的積累:潮來前,錢塘江○潮來時,潮水浩浩潮去后,錢塘江觀潮的人們蕩蕩地飛奔而來,人群我發現,作者是按照順序來寫的。四年級各單元語文要素單元 主題 語文要素第一單元 自然之美 閱讀要素: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寫作要素:介紹自己喜歡的好地方,把推薦理由寫清楚。第二單元 閱讀策略 閱讀要素:閱讀時要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寫作要素:抓住家人和動物的相似之處,寫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三單元 連續觀察 閱讀要素: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 寫作要素:留心周圍事物,進行連續細致的觀察,學寫觀察日記。第四單元 神話故事 閱讀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寫作要素:編寫故事,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第五單元 多彩生活 閱讀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 寫作要素:按一定的順序把一件事寫清楚。第六單元 成長故事 閱讀要素:◎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 ◎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 寫作要素:按順序把游戲寫清楚,寫出想法和感受。第七單元 家國情懷 閱讀要素: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課文的主要 主要內容。 寫作要素:用正確的格式寫一封信。第八單元 青史留名 閱讀要素: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 寫作要素:選取一件感受強烈的事,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和當時的感受。單元導讀本單元以“自然之美”為主題,編排了《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四篇課文。《觀潮》寫錢塘潮這一“天下奇觀”,在潮來潮去中展現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畫卷;《走月亮》寫“我”和阿媽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見所想,展現了一幅幅鄉村靜謐、清幽的夜景圖;現代詩《秋晚的江上》描繪了倦鳥歸巢和紅霞滿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繪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繁星》描繪了作者眼中三個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滿天繁星。1 觀 潮【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等15個字,會寫“奇觀、農歷”等14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3.能說出課文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4.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說出印象深刻的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美。(語文要素)【教學重難點】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說出印象深刻的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美。【教學課時】 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等15個字,會寫“奇觀、農歷”等14個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出課文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教學過程】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題。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觀潮》。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單元。本單元以自然之美為主題,向我們展現了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妙的自然現象,單元導語是引用的王維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滔滔江水,流長邈遠;重重青山,若有若無。讀到這句詩,我們仿佛就能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而我們也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整個單元的語文學習活動。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是邊讀邊想象畫面,去感受自然之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觀潮》。新課導入。課件出示課題:師:同學們,你是否觀察過潮水的變化呢,一提到漲潮,你腦海里會浮現一副怎樣的畫面呢?錢塘江大潮自古以被稱為天下奇觀,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課件出示古人對錢塘江大潮贊嘆的詩句)師:古人對錢塘江大潮贊嘆不已,在課前老師也有讓同學們自行查閱錢塘江大潮的相關資料,現在同學們就來交流匯報一下你收集到的資料吧。(引導學生講述,課件出示對應內容)聽了這么多關于錢塘江大潮的介紹,同學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去讀一讀了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讀幾遍。(課件出示生字)在自學之后,大家都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我們來一起交流看看。三、初讀課文,夯實基礎。1.書寫指導。(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指導相同結構的字的書寫建議。)2.詞語認讀。3.詞語理解。(學生讀詞語)在讀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已經發現了,這些詞里面有些詞特別有畫面感,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小游戲,老師出示圖片,同學們根據圖片說出你聯想到了這些詞語中的哪一個。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課件依次出現大堤、橫貫、人山人海、齊頭并進的圖片)同學們做得真好。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學習,通過梳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看看“我們”觀看到的是怎樣的錢塘江大潮。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其中哪個詞語最能概括錢塘江大潮的特點?預設:課文是圍繞開頭第一自然段來寫的。最能概括大潮特點的詞語是天下奇觀。師:這位同學找的真是又快又準。全文正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天下奇觀四個字指出了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和地位,那么讀到這里,又有同學有疑問了,這里天下奇觀的“觀”和課題觀潮中的“觀”,是一個意思嗎?(課件出示:“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奇觀”的“觀”指的是景象或樣子。因此,“奇觀”的意思就是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課件引導學生理解“天下奇觀”就是指世界上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過渡: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請同學們來思考課文的寫作順序。2.理清敘述順序。(默讀課文,圈畫關鍵詞)在默讀之后,我們來看看同學們圈畫出來的關鍵詞語(課件出示)時間順序來寫的。在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后,有同學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了自己的一個疑問: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呢?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深入課文進行探究,同學們可以課后先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在下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第2課時【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2.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說出印象深刻的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美。(重難點)【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在上節課,我們還留下了一個問題,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為天下奇觀?本節課我們就來重點解決這個問題。二、細讀課文,想象畫面。默讀課文,圈畫關鍵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同學交流。師:在大家都默讀完了之后,我們來一起交流看看你的學習成果吧。先來看到第2自然段。這一自然段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預設一: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寬闊和橫臥讓我感受到錢塘江很大,一望無際,尤其是橫臥一詞用的特別形象,仿佛一條巨龍盤踞在那里,站在這樣的江邊,不禁讓人心胸開闊,心生敬畏)師:這位同學能借助關鍵詞展開想象,把錢塘江想象成巨龍,特別有畫面感。預設二:平靜的江面、屹立的古塔、云霧中的小山、人山人海中的海塘大堤(這些景物讓我想到平靜的江面,江面上籠罩著薄霧,周圍古老建筑物的影子若影若現,這幅畫面讓人感覺靜謐)師:這位同學是結合文中的景物描寫來想象畫面,把靜態的文字想象成一幅流動的畫面。師:潮來前的江面寬闊平靜,人們也是翹首東望,等著盼著。過了不久,潮終于來了。潮來時,文章是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潮來時這一部分的內容。2.學習3-4自然段(潮來時)這一部分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來描寫的,那么就讓我們利用這些表示順序的詞,來完成下面的表格。大潮的聲音 大潮的樣子 人們的表現從遠處再近些浪潮越來越近同學們都填好了嗎。我們來看看大家是怎么填的。(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同學們填的都非常準確。那在我們整體感受了潮來時的過程后,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引導學生自主交流)預設一:第3 自然段悶雷滾動的聲音;(這位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畫面,體會得特別深入)師:還有的同學對第四自然段非常感興趣,他們找到了這句話,同學們自己先來讀一讀吧……預設二:第四自然段,“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兩丈多高相當于兩三層樓高的樣子,同學們想象一下,兩三層樓高的浪潮鋪天蓋地的涌過來,場面是何等的壯觀啊。此時你的頭腦中又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課件出示學生的交流成果)師:同學們真會聯想,看來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豐富自己的想象,使自己的感受更加的深入。就讓我們把這份感受融入到句子中,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吧。還有的同學非常喜歡這句話,請同學們來說一說,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預設三:第四自然段,“……白色戰馬齊頭并進……”;(千萬匹、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這些詞語放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大潮那磅礴的氣勢)師:再來讀這句話,你會發現作者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浪潮比作千萬匹白色戰馬,十分形象的寫出了潮頭涌起,鋪天蓋地而來的壯觀景象,表現出了大潮的非凡氣勢。就讓我們把這份體會放到句子中,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邊讀邊體會。同學們的朗讀讓老師仿佛都看到了這幅畫面。同學們看(課件出示浪潮與白馬的對比圖),這樣的景象是不是讓你覺得作者比喻得非常形象呢。你是不是也想把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用文字表達出來呢,那我們就來仿照著這個比喻句,也來寫一個吧。循著隆隆的響聲,一條白線,拉長變粗,形成水墻,飛奔而來,我們的腦海中也隨著文字出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接下來就跟著鏡頭一起去看看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氣勢吧。(播放相關視頻)看到這,我們不禁感慨,錢塘江不愧自古以為就被稱為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3-4自然段;借助表格關鍵詞語,嘗試背誦。3.潮來前,江面平靜;潮來時,江面有吞天沃日之勢;那么潮過后,是不是又立刻恢復平靜了呢?學習第5自然段潮退后的部分。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大潮的氣勢宏大?(課件出示關鍵詞:霎時、余波、漫天卷地、風號浪吼)潮頭雖然西去,卻從“余波氣勢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江水上漲之高”三方面襯托出潮來時的宏偉氣勢,更能突出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整體回顧,拓展閱讀。1.引入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七)①讀一讀這首詩,從課文中找出與詩的內容相關的句子,并交流。②課文和古文相映成趣,都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熱愛與贊嘆。③談話激發學生情感。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劉禹錫為錢塘江大潮寫下了《浪淘沙》(其七)。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留下了“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詩句。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學者王在晉也留下贊美錢塘江大潮的詩句——“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古詩文的記載能夠讓我們間接地了解到錢塘江大潮悠久的歷史。難怪作者在開篇便寫下了: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2.解疑并小結課文。那兩丈多高的浪潮雄偉壯觀是一奇;那山崩地裂的聲響是一奇;那浩浩蕩蕩飛奔而來的氣勢之大是一奇;過了好久 ,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這余波持久也是一奇……課文共5個自然段,先總后分,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江面景象的變化之大、動靜的對比之強,無不體現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驚嘆與熱愛。作業。板書。【教學反思】《觀潮》一文是本冊書中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單元導語,明確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緊接著以指導學生預習的方式,了解課文大意,揣摩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順應新部編教材的編排,通過圖片對不理解的詞語進行直觀的了解,再學完生字詞后讓學生先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了解了整篇課文的寫作順序。到了第二課時,就對潮來時這一重點部分就行細致講解,這一部分的內容由學生與老師合作完成,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找關鍵詞、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圖片等方法展開想象,感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落實本課“通過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語文要素。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錢塘江大潮.mp4 (教學課件)1.《觀潮》.pptx (配套教案)1.《觀潮》.docx (預習卡) 1.《觀潮》.docx 《觀潮》導學案.doc 《觀潮》說課稿.doc 類文閱讀-1 觀潮.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