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秋部編版語文五上 8 冀中的地道戰(教案+課件+備課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秋部編版語文五上 8 冀中的地道戰(教案+課件+備課素材)

資源簡介

類文閱讀-8 冀中的地道戰
冉莊地道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蕩”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偽軍進行斗爭。冬初,清苑縣冉莊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很快遭到日偽軍的破壞。后又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適應戰斗需要,多數地道遭到破壞。
1942年夏季反“掃蕩”開始后,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 )能隱蔽、轉移,( )便于依托作戰的地道網絡,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莊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莊、姜莊、河坡等村,全長30余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形成能打、能藏、能機動的陣地體系。
冉莊民兵依托地道,并與地面工事相結合,與地雷戰相結合,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斗中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1943年1月7日,30名日偽軍進村搶掠,冉莊民兵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其4人。1945年4月1日,日偽軍500余人向冉莊發動進攻,冉莊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日偽軍13人,迫其撤退。6月23日,日偽軍又調集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進犯冉莊,先用迫擊炮向村內猛烈轟擊,隨后,步兵迅速向村內沖擊。當其進至村口時,踏響了民兵用水壺、鐵桶等制造的地雷,日軍數名被炸死。日偽軍進村后,見四處空無一人,便東沖西撞,盲目射擊。當大批日偽軍進入村北布雷區時,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響11顆地雷,炸死日偽軍多人。接著,民兵又用步槍斃其10余人。經13小時激戰,冉莊民兵僅以輕傷1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33人,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從1942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莊民兵共進行地道戰11次,斃傷日偽軍96人,并繳獲許多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冉莊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平原抗日軍民的一個創造,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一種有效的作戰形式。日軍驚呼,冀中出現了奇幻戰爭!
1.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保留——( ) 毀壞——( ) 快速——( )
2.在文章括號中填寫恰當的關聯詞語,并用所填關聯詞造句。
3.短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寫出了地道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陣地體系。
4.判斷題。
(1)冉莊人民只采用地道戰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 ( )
(2)地道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 ( )
(3)日均驚呼,冀中出現了奇幻戰爭!說明有神靈幫助冀中人民。 ( )
5.這篇文章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保存 破壞 迅速
2.既……又…… 造句示例:這個文具盒既美觀,又適用。
3.列數字 舉例子 能打 能藏 能機動
4.(1)× (2)√ (3)×
5.熱情頌揚了冀中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的斗志。
李時珍陵園
以李時珍紀念館為主體的李時珍陵園,由本草碑廊、紀念館、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在一長500米的帶形地段上依次展開。占地面積八十畝,其中建筑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鋼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
由山門(紀念館大門)進入廊院,兩側分別是長80米的本草碑廊。碑廊內壁嵌有李時珍畫像、《李時珍傳》、《本草綱目原序》和128種本草標本圖碑。
廊院之后,是紀念館,系一四合院。這里安排了明代蘄(qí)州城模型展覽、李時珍紀念展覽、李時珍行醫塑像展。展覽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獻資料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李時珍的生平及《本草綱目》的偉大成就。
由紀念館穿過月洞門,即見藥物館,樓上樓下共四個展廳,分別展出了歷代本草著作,古代醫藥學家塑像,動、植、礦物藥標本和全國各省市重點制藥廠生產的名優特中、西藥產品。
出藥物館,便是面積為十五畝的百草藥園,這里栽種了一百多種中草藥,一年四季花香葉綠、千姿百態、供人欣賞。
走過百草園的藥物長廊,便進入墓區。繞過一片落葉松林,即見小山坡上蒼松翠柏之中的李時珍墓。拾級而上,到第三層平臺,正中即是李時珍與妻子吳氏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張氏合墓居其左。墓碑碑文清晰。墓地周圍,松柏常青,藥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氣盎然。第二層平臺正中矗立著大理石紀念碑,碑頂屹立著李時珍半身塑像,兩旁為六角紀念亭。墓園荷花池前巍然聳立著青石牌坊,上刻“醫中之圣”四個大字,牌坊下面分別雄峙著兩對石獅。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約150米。
李時珍紀念館如今被定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列“百個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百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中。它已成為長江中下游下個新的紀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結合的理想之地,吸引著中外萬千游客。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 ,選文的說明順是( )。
A.時間順序 B.空間順序 C.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
2.文章第二自然段畫線句子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
3.下列與文章內容不符的一項是( )
A.李時珍陵園,由本草碑廊、紀念館、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
分組成,其中以紀念館為主。
B.李時珍陵園是著名的明代建筑之一。
C.李時珍紀念館已被定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如果有客人到李時珍陵園來參觀,假如你是一名導游,請寫一篇簡短的導游詞。不超過150個字。
參考答案
1.李時珍陵園 B
2.舉例子 列數字
3.B
4.示例:游客們,現在在我們面前的是有“愛國主義基地”美稱的李時珍陵園,從這山門進去,便是廊院,壁上嵌有李時珍畫像碑。再往前是紀念館,有介紹李時珍生平的資料。沿月洞門可見藥物館和百草藥園,有許多中草藥。穿過長廊則是墓區,有李時珍墓,塑像及“醫中之圣”牌坊,希望游客們玩得愉快。8《冀中的地道戰》導學案
課題 冀中的地道戰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認識“侵、略”等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任”,會寫“侵、略”等10個字,會寫“侵略、修筑”等14個詞語。 2.能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 3.了解冀中的地道戰的產生和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以及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的驚人的奇跡,感受我國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 1.能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 2.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和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以及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的驚人的奇跡,感受我國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剪輯《地道戰》影片片段。(教師) 2.查找有關地道戰的資料、抗日戰爭的背景資料。(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分享資料,激趣揭題(用時:5分鐘) 1.板書課文題目:冀中的地道戰。 2.引問:你對地道戰有哪些了解 3.介紹背景。(課件出示日本侵華圖片) 4.揭示課題,引導質疑。 5.課件出示閱讀提示,引導學生速讀課文。 1.齊讀題目。 2.初步交流地道戰的資料。 3.學生說出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 4.齊讀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 5.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時間。 1.教師側重引導學生對“掃蕩”的了解,為學文埋下伏筆。 2.教師要引導學生圈繞課題質疑,然后帶著這些問題速讀課文。
二、檢查預習,理清層次(用時:20分鐘) 1.課件出示兩組詞語。(指名讀,齊讀) 2.指導學生寫一寫。(方法:觀察字形,發現關鍵筆畫,再范寫。) 3.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4.組織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5.師生交流寫作層次。引導學生分清詳略,并形成“產生和作用一一式樣和特點一一在歷史上的地位”的板書。 1.正確讀記詞語。(互相糾正字音,重點掌握多音字“任”。) 2.在作業本上寫下自己認為最難寫或者最重要的兩個詞語,理解詞語,并選擇其中一個詞語說一說。 3.可以運用查字典法、近義換詞法及反義詞否定法。 4.帶著問題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主要內容。 5.根據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試著總結各部分內容。(產生和作用一一式樣和特點一一在歷史上的地位) 1.教師在檢查預習時,結合預學素中的內容,著重落實的詞語有“岔道、吆喝”等,做到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重點強調生字的讀音:“岔”是翹舌音,“陷、拐”是三拼音。 3.引導學生用區別形近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4.書寫生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陷”字右下是“臼”,不是“白”。
三、再讀課文,自讀自悟(用時:13分鐘) 1.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內容能體現地道戰是個奇跡。用橫線畫出來。 2.引導學生在書上標注。 3.組織學生在組內交流文章內容及感受。 1.速讀課文,從字里行間細心地找一找,畫一畫,用心地讀一讀,初步感受地道戰的神奇。 2.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詞語標注在書上。 3.小組內交流自讀自悟的收獲和問題。 教師在引導學生做批注時應提示學生注意所畫句子的描寫特點,從內容、感悟上分別做批注。
四、總結收獲,布置作業(用時:2分鐘) 1.教師結合板書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2.搜集描寫地道戰的資料。 1.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與層次。 2.自主積累。 此環節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利用板書概括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交流資料,明確重點(用時:3分鐘) 1.課件出示詞語。 2.回顧課文脈絡。 1.開火車朗讀詞語。 2.回顧課文的寫作順序及主要內容。 學生朗讀詞語的時候相機強調字音。
二、緊扣“奇跡”,體會智慧(用時:26分鐘) 1.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找出課文中能夠體現地道戰是個奇跡的段落,在印象深的地方做好批注。 (1)巡視指導學生的讀書活動。 (2)指導填寫學習活動卡。 2.組織交流,適時引導、點撥。 3.課件出示句子及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品讀并體會。 (1)引問:地道戰是抗日戰爭史上偉大的奇跡,那它“奇”在哪兒 (2)追問:這一奇跡是如何產生的 (3)出示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運用解讀關鍵詞和聯系背景資料的方法品悟文章內容。 4.出示課外資料,播放電影片段,幫助體會。 5.創設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引讀。 1.認真閱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填寫學習活動卡:用精練的語言填寫學習活動卡,在填寫時與小組內成員交流意見,互相啟發和補充。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3.匯報交流: (1)地道的式樣和特點“奇”。 (2)交流“奇”的部分,重點品讀。 (3)感受奇跡來自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觀看影片,加深體會,升華理解。 5.找出最感動的地方自由讀、暢讀、互賞、評價。 1.教師組織學生填寫活動卡時應先引導學生按要求速讀課文,再重點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在學生理解這一奇跡是如何產生的時,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回答,并結合自己的感悟朗讀相關語句。 3.教師在播放影片片段時,應提前剪輯好,注意只播放地道戰作戰的精彩部分,時長控制在3分鐘之內。
三、總結課文,升華情感:6分鐘)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地道戰取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2.導思: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1.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學生交流。 2.暢談感受。 可引導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也可圈繞閱讀策略來寫。
四、布置作業,課外拓展(用時:7分鐘)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推薦觀看《地雷戰》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主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并與同學交流。 教師在推薦閱讀時可以出現相關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冀中的地道戰》說課稿
說教材
《冀中的地道戰》是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課文從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樣式結構及特點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并對冀中的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熱情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斗志。這篇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前一部分說明冀中的地道戰出現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對地道戰作出了高度的評價;中間的重點部分則主要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課文中間的重點部分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打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能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3.體會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無盡的,認識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了解了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及地道的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感受到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并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2.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五、說教學方法: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決定不采用從段到篇的程序教學,而是抓住教材內容,運用“以讀代講”“點撥議論”的方法,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 生自學能力,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這節課,教師主要是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引導學生圍繞“課文記敘了什么事,具體介紹了什么”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把它寫具體的”這些問題讓學生閱讀思考,并展開討論交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并使用學生智力互補,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描寫的是現代人民戰爭——《冀中的地道戰》(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
2.解題:冀:河北簡稱,冀中:河北地區中部,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3.簡介背景知識,讓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在抗日戰爭中,我國抗日軍民團結一致,全民皆兵,日本侵略者根本分不清哪是正規軍,哪是游擊隊,哪是老百姓,因此,他們就采取了滅絕人性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妄圖把我抗日力量鏟盡除絕,所以叫“掃蕩”。為了更有力地打擊敵人,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靈活多變地進行還擊,使敵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因為我國河北省中部是平原地區,冀中人民就創造了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最大限度地打擊了敵人,又有力地保護了自己。
4.提問:你對“地道戰”有哪些了解?你們還想知道什么?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想知道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2.指名讀讀生字新詞。
3.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1)課文講的是什么事情?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地道的?
(3)作者是怎樣具體介紹冀中地道的式樣和特點的?
(4)談談你對“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感受。
(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指名說說課文描寫的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
2.全班討論:全文的重點寫了什么?重點部分的前后各寫了什么內容?幫助 學生弄清全文的寫作順序。(課文先講了地道產生的時間、原因及作用;接著講了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是全文的重點;最后對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進行了高度的評價。)
3.引導學生在交流時畫出描寫地道式樣和特點(地道的式樣,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和通氣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訊聯系等)的相關語句,認真讀讀、體會。
4.討論:
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地道的式樣和特點的?(讓學生知道是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移的順序來寫的。)
②這樣的表達順序的好處是什么?(使學生知道這樣的表達順序,使復雜的冀中很有條理地表達出來,讓人讀了以后對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
5.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描寫地道的式樣和特點中,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兩點,體會“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的意思。
(智慧:分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這里指對付敵人的辦法。無窮無盡:沒有終點,沒有限度。盡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6.結合體會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1)地道戰是怎樣產生的?(播放電影片段)
(2)地道戰的作用是什么?
2.說地道戰是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那么它奇在哪兒?
(圍繞“奇跡”這一中心詞深入學習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一重點內容。)
3.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分組討論:
地道的結構特點有哪些?
引導學生歸納:從總體結構看,地方隱蔽: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高深適宜:四尺多高,離地面三尺;構造齊全:住人、拴牲口、做廁所、氣孔;作用極大:保護群眾。
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你又怎樣理解地道之 “奇”? (小組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歸納:從隱蔽自己,打擊敵人方面的結構看,口外:隱蔽安全,堆滿荊棘,設置陷坑;口內: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冀中人民怎樣對付敵人的破壞?(播放電影片段)
(小組討論交流后歸納:從對付敵人破壞方面的結構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溝相連。)
冀中人民怎樣通訊聯絡?(“無線電”——吆喝聲,“有線電”——拉鈴聲。)
4.小結:
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此時你們最想說什么?
作者把結構十分復雜的地道,介紹得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們一目了然,如臨其境。
齊讀課文最后一部分,說一說地道戰的歷史地位。
總結、擴展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把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講明白的?
課文抓住了事物的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記敘了地道戰,今后寫作時要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2.欣賞歌曲《地道戰》。
(六)布置作業
1.學了《冀中的地道戰》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請寫一篇讀后感。
2.找機會看看《地道戰》這部電影。
七、說板書設計
地道產生的背景——為了粉碎“掃蕩”
8.冀中的地道戰 地道的式樣:地道、地洞、氣孔、出口 抵御敵人的破壞:防火、防水、防毒
地道的特點
聯絡方式奇特:“無線電”“有線電”8冀中的地道戰
[教學目標]
1.認識“侵、略”等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任”,會寫“侵、略”等10個字,會寫“侵略、修筑”等14個詞語。
2.能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理解地道戰取得成功的關鍵源于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保家衛國的頑強斗志。
4.通過學習本課,感悟我國人民的無窮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能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理解我國人民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的智慧。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能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引導:同學們,你聽說過地道戰嗎?相信很多同學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下面來觀看一個視頻片段,談談你的感受。(課件播放視頻)
學生觀看完視頻片段,暢談感受。
繼續引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冀中的地道戰,領略抗日戰爭時期冀中人民的英勇與智慧。(課件出示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預設1:冀中在哪里?
預設2:地道是什么樣的?
預設3:在地道里究竟如何打仗?
教師引導:在閱讀過程中也可能產生更多問題,可以帶著新的問題讀課文。
3.要求:帶著問題讀課文,閱讀后記錄問題。提醒學生注意一下幾點:
(1)要在確定自己理解課文內容后,再記下所用時間。
(2)記錄閱讀時間后,要寫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3)寫完問題后,再完成檢測題。檢測題在完成閱讀后才可以看,完成檢測題時不可回讀課文。
二、記錄閱讀時間和問題,檢測閱讀效果
教師引導: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提高閱讀的理解力是同等重要的,同學們讀完了課文,就來做一做這里的檢測題,看看你的閱讀效果如何。(課件出示檢測題)
示例:
讀課文用了( )分( )秒
根據課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為了粉碎敵人的“大掃蕩”,冀中人民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 )
(2)地道里面光線不好,比較昏暗。( )
(3)地道的出口開在隱蔽的地方,旁邊堆滿荊棘。( )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況。( )
三、交流閱讀體會,說說在閱讀時提出了什么問題
1.教師啟發思考:同學們,通過測試,你覺得你的閱讀效果如何呢?(全班自主交流)你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哪些問題?
預設1:課文里有很多我不理解的詞語和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大掃蕩、孑口”,但是這些詞語不影響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選擇暫時忽略,做到了不回讀。
預設2:讀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況呢”,我就知道這個自然段肯定要具體說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況這一話題。
2.教師引導:說說你是帶著哪些問題去讀課文的,是否從課文中找到了答案。和同學交流。
預設1:我一開始不知道“什么是地道戰”“為什么要進行地道戰”,讀完課文,我從前兩個自然段和全文找到了答案。
預設2:我想知道“地道是什么樣的”,讀到第4自然段“地道的式樣有一百多種”,我以為后面要講各式各樣的地道。接著往后讀,發現除了寫地道的式樣外,重點還寫了人們在地道里如何生活的情況。帶著問題閱讀,一邊讀一邊產生新的思考,加深入了我對文章的理解。
3.小結: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不影響理解課文內容,可以暫時忽略;有些問題涉及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要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讀,邊讀邊思考,做個積極的閱讀者。
四、梳理主要問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1.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并初步梳理:剛才大家是帶著問題去閱讀的,有些問題可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可能需要經過思考才能明白,也可能在閱讀中產生了新的問題。請同學們把自己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及閱讀中產生的新問題在小組中進行梳理,篩選出對于理解課文最有價值的問題。
2.全班匯報,歸類梳理問題。
提醒學生可以回顧四年級學過的梳理問題的方法,從有關內容理解、主旨把握、寫作方法、收到的啟示等方面進行梳理。
預設1: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地道戰發生在什么時間 為什么要進行地道戰 什么是地道戰 地道是什么樣的 在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
預設2:和課文的主旨有關的:作者為什么要介紹地道戰 地道戰在抗日戰爭歷史上的意義有哪些 為什么利用地道可以打敗敵人
預設3:文章寫法方面的: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地道戰的
3.篩選出對于理解課文和把握主旨最有價值的問題。
(1)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和主旨 結合你對課文的初步理解篩選出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幾個問題。
(2)引導學生帶著篩選出來的問題,再次快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預設:課文首先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地道戰,即為了反擊敵人的大掃蕩;接著分別從地道如何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如何打擊敵人、如何防御敵人、如何傳遞信息等方面具體介紹了地道;最后總結全文,說明地道戰的威力。
布置作業,分配小組任務
小結:你對課文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呢?下節課,我們將分成“地道戰資料組”“地道戰生活組”“地道戰戰斗組”“地道戰防御組”“地道戰通訊聯絡組”幾個小組,分別介紹相關內容。請同學們自由結組,查閱資料或認真閱讀課文,研究課文每部分的具體內容,準備下節課分享。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侵、略”等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任”,會寫“侵、略”等10個字,會寫“侵略、修筑”等14個詞語。
2.理解地道戰取得成功的關鍵源于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保家衛國的頑強斗志。
3.通過學習本課,感悟我國人民的無窮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深入把握課文內容
1.小組交流。對本組準備分享的內容進行最后梳理,確定分享的形式。人員分工。
2.小組匯報。要求: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按照“地道戰資料組”“地道戰生活組”“地道戰戰斗組”“地道戰防御組”“地道戰通訊聯絡組”的順序來進行分享。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進行提問或補充。
“地道戰資料組”分享,介紹地道戰背景。
預設:
①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了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還修筑了封鎖溝和封鎖墻,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
“冀中平原”地處河北省中部,那里河流縱橫、物產豐富、交通發達,因為特殊的戰略地位,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爭奪的重要地區之一。
②結合查閱的資料,我們知道了“大掃蕩”是日本侵略軍為了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對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瘋狂的掃蕩,掃蕩中實施所謂的“燼滅作戰”,其實就是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具體講就是不問男女老幼,把人全部殺死;所有房屋一律燒毀;糧食不能搬走的,一律燒毀或下毒。
③出示相關圖片,理解了“封鎖溝”“封鎖墻”“碉堡”等詞語的意思。
“地道中生活和生產組”分享,了解地道構造之奇。(第4自然段)
預設:我來給大家說說地道是什么樣的吧。地道的.上面是莊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離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內部有四尺高,大概一點三米,如果我在地道里,幾乎可以直著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個“大洞”和“小洞”組成,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氣孔”,人在里面,不會感到憋悶……
教師提出要求:自由朗讀第3、4自然段,思考這兩段話講了哪些內容。
預設1:從第3自然段“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中的“不計其數”“橫的,豎的,直的,彎的”看出地道的數量很多,樣式也很多,范圍廣。
預設2:第4自然段以任丘的地道為例,寫了地道的保障功能,具有隱蔽性強、較為舒適、功能齊全的特點,能給人民群眾提供足夠的生活空間。
“地道戰戰斗組”分享,了解地道戰如何打擊敵人。(第5自然段)
預設:我們組想告訴大家,地道的出口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一是隱蔽,二是安全。
教師引導:快速默讀第5自然段,勾畫關鍵詞句,再借助關鍵詞句給大家講一講人們在地道里是如何打擊敵人的。
預設1:地道的出口旁堆滿荊棘,旁邊還有“陷坑”;(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預設2:地道里還會在離出口不愿的地方娃幾個堅固的洞,民兵會在洞里警戒,還會在拐角處挖岔道,有死道和活道,不管敵人進了哪個道,都逃脫不了我們民兵的法掌,設計巧妙。
“地道戰防御組”分享,了解地道如何防范敵人的破壞。(第6自然段)
預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想要破壞我們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對付火攻我們有土和沙;對付毒氣,我們有嚴嚴實實的吊板;對付水攻有枯井和暗溝……
教師提出要求: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勾畫出人們在地道里防御敵人的各種方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敵人的破壞 防御方法
小結:覺得冀中人民充滿智慧,任憑敵人想出什么毒辣的辦法,他們都能用恰當的方法應對。
“地道戰通訊聯絡組”分享,了解地道里信息傳遞的奇妙方式。(第7自然段)
預設:“無線電”大家都聽說過,地面發現敵情常用;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線電”……
教師提出要求:快速默讀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們在地道戰中是怎樣聯絡的?
預設1:發現了敵情就吆喝起來。
預設2:老百姓管這種吆喝叫“無線電”。
預設3: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線電”了。
預設4:一根鐵絲牽住一個小銅鈴,拉動鐵絲牽住的銅鈴,發出響聲。
教師小結:沒錯,吆喝、“無線電”、“有線電”小銅鈴就是人們的聯絡工具。
3.討論交流地道戰取得成功的原因。
(1)引導學生思考: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地道戰這種作戰方式打擊了敵人。作者兩次寫到這是個奇跡,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奇跡”的?地道戰取得成功的關鍵到底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預設:
①冀中人民特別勇敢、特別有智慧,面對敵人的“掃蕩”積極想辦法。
②地道設計得精巧、合理,讓敵人根本想不到。敵人對地道中的情況一無所知,摸不著頭腦,我們對地面的情況卻了如指掌。設計的巧妙也是勝利的原因。
③日軍在冀中地區的大掃蕩令人發指。我看到了人民群眾面對日軍所表現出的勇敢和無懼。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
4.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讀了《冀中的地道戰》,感受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在對敵斗爭中展現出的頑強斗志和無窮智慧。
二、學習寫字
1.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寫字,全班交流把字寫好的方法。
2.重點指導筆畫較為復雜或易錯生字的書寫。
(1)“侵、略、妨、陷、拐”等為左右結構,書寫時左窄右寬。“陷”字右邊上面是“”,下面是“臼”。
(2)“筑、黨、蔽”為上下結構,書寫時上短下長。“蔽”字下部右邊的“攵”不要寫成“夂”。
(3)通過書寫詞語加強記憶。如“侵略”“修筑”等。
三、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深入把握課文內容
1.小組交流。對分享的內容作最后梳理,明確分工。
2.小組匯報,其他小組進行提問或補充。
(1)“地道戰資料組”分享,介紹地道戰的背景。(第1~3自然段)
預設:
①結合地圖,我了解了“冀中平原”地處河北省中部,那里河道縱橫、物產豐富、交通發達,因為特殊的戰略位置,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爭奪的重要地區之一。
②結合查閱的資料,我們知道了“大掃蕩”是日本侵略軍為了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的瘋狂的掃蕩。掃蕩中實施所謂的“燼滅作戰”,其實就是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具體講就是不管男女老幼,把人全部殺死;所有房屋一律燒毀;所有糧食不能搬走的,一律燒毀或下毒。
教師相機指導認讀“侵、略、壘”等生字。
(2)“地道中生活和生產組”分享,了解地道構造之奇。(第4自然段)
預設:我來給大家說說地道是什么樣的吧。地道的上面是莊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離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內部有四尺多高,大概一點三米,如果我在地道里,幾乎可以直著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個“大洞”和許多“小洞”組成,能住人,也能拴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氣孔”,人在里面,不會感到憋悶……我們小組還畫了“地道構造示意圖”,大家看,這是大洞,小洞,氣孔……
(3)“地道戰戰斗組”分享,了解地道戰如何打擊敵人。(第5自然段)
預設:我們組想告訴大家,地道的出口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一是隱蔽,二是安全。大家看(出示示意圖)出口旁堆滿荊棘,旁邊還有“陷坑”;更重要的是,地道里還有“迷惑洞”……地道里還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個人爬過去的關口……
學生分享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認讀詞語“陷坑”“拐彎”“岔道”等。
(4)“地道戰防御組”分享,了解地道如何防御敵人的破壞。(第6自然段)
預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想要破壞我們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對付火攻我們有土和沙;對付毒氣我們有嚴嚴實實的吊板;對付水攻我們有枯井和暗溝……
(5)“地道戰通訊聯絡組”分享,了解地道里信息傳遞的奇妙方式。(第7自然段)
預設:“無線電”大家都聽說過,是地面發現敵情時常用的通訊方式,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線電”,我們來給大家表演一下有趣的“有線電”傳播消息……學生分享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互相提問、評價。
3.討論交流地道戰取得成功的原因。
(1)引導學生思考: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地道戰這種作戰方式打擊了敵人。作者兩次寫到這是個奇跡,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奇跡”的 地道戰取得成功的關鍵到底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預設:
①冀中人民特別勇敢,充滿智慧,面對敵人的“掃蕩”積極想辦法。
②地道設計得精巧、合理,讓敵人根本想不到,他們對地道中的情況一無所知,摸不著頭腦,我們對地面的情況卻了如指掌。地道設計巧妙也是取得勝利的原因。
③我認為從日軍在冀中地區的大掃蕩可以感受到敵人的毒辣,他們所作所為令人發指,我們也看到了面對日軍,人民群眾所表現出的勇敢和無懼。
4.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讀了《冀中的地道戰》,感受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在對敵斗爭中展現出的頑強斗志和無窮智慧。
二、學習生字、詞語
1.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關注生字。
2.組織學生自主認識生字,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教師相機指導:
在閱讀中結合具體語境,在詞語或句子中先認讀、再書寫。
多音字“任”在本課出現在“任丘”一詞中,讀“rén”,“任丘”是地名,在河北省。提醒學生,“任”作姓氏時,也讀“rén”,不能讀成四聲。
學習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需要會寫的10個生字,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2.重點指導筆畫較為復雜或易錯生字的書寫。(蔽、陷)
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侵略、修筑”等14個詞語。
3.選做:觀看電影《地道戰》。
[教學板書]
[教學反思]
作為本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既要讓學生學習運用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而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更要綜合運用、復習鞏固前面所學的方法。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讀了題目后產生了哪些問題,最想了解哪些內容,之后帶著自己的疑問,綜合運用之前學的方法,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享交流閱讀所得。最后引導學生就地道戰取得成功的原因展開交流討論,感受中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的無窮無盡的智慧和頑強斗志。(共35張PPT)
視頻導入
8.冀中的地道戰
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第一課時
討論交流
冀中在哪里?
地道是什么樣的?
在地道里究竟如何打仗
……
初讀課文
在確定自己理解課文內容后,記下所用時間。
寫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完成與課文相關的檢測題。注意不可回讀課文哦!
帶著問題讀課文,閱讀后記錄問題。
檢測閱讀效果
讀課文用了( )分( )秒
(1)為了粉碎敵人的“大掃蕩”,冀中人民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 ( )
(2)地道里面光線不好,比較昏暗。 ( )
(3)地道的出口開在隱蔽的地方,旁邊堆滿荊棘。 ( )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況。 ( )
根據課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


說一說:
你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哪些問題?
交流閱讀體會
課文里有很多我不理解的詞語和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大掃蕩、孑口”,但是這些詞語不影響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選擇暫時忽略,做到了不回讀。
讀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況呢”,我就知道這個自然段肯定要具體說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況這一話題。
班級交流
你是帶著哪些問題去讀課文的 是否從課文中找到了答案呢?
我一開始不知道“什么是地道戰”“為什么要進行地道戰”,讀完課文,我從前兩個自然段和全文找到了答案。
我想知道“地道是什么樣的”,讀到第4自然段“地道的式樣有一百多種”,我以為后面要講各式各樣的地道。接著往后讀,發現除了寫地道的式樣外,重點還寫了人們在地道里如何生活的情況。帶著問題閱讀,一邊讀一邊產生新的思考,加深入了我對文章的理解。
不影響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暫時忽略
涉及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讀,邊讀邊思考
小結
地道戰發生在什么時間?
為什么要進行地道戰?
什么是地道戰?
地道是什么樣的?
在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
和課文內容有關的
和課文主旨有關的
作者為什么要介紹地道戰?
地道戰在抗戰歷史上的意義有哪些?
為什么利用地道戰可以打敗敵人?
文章寫法方面的
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地道戰的?
小組合作,梳理問題
哪些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和主題?結合課文的初步理解,小組篩選出最有價值的幾個問題。
篩選問題
1.為什么要進行地道戰?
2.如何利用地道作戰
3.地道戰取得勝利的關鍵是什么?
帶著這三個問題,再次快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哪幾方面什么內容。
課文首先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地道戰,即為了反擊敵人的大掃蕩;
接著分別從地道如何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如何打擊敵人、如何防御敵人、如何傳遞信息等方面具體介紹了地道;
最后總結全文,說明地道戰的威力。
分配小組任務
關于地道戰,你對哪方面的內容最感興趣?
地道戰資料組
地道戰防御組
地道戰通訊聯絡組
地道生活組
地道戰戰斗組
第二課時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按照下面的小組順序來進行匯報。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進行提問或補充。
學習成果匯報
地道戰資料組
——介紹地道戰背景
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還修筑了封鎖溝和封鎖墻,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
“冀中平原”地處河北省中部,那里河流縱橫、物產豐富、交通發達,因為特殊的戰略地位,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爭奪的重要地區之一。
“大掃蕩”是日本侵略軍為了撲滅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的瘋狂的圍剿。
“燼滅作戰”——“三光”政策
燒光、殺光、搶光
封鎖溝
封鎖墻
地道生活組
——講解地道構造之奇
地道的上面是莊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離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內部有四尺高,大概1.3米,如果我們在地道里,幾乎可以直著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個“大洞”和“小洞”組成,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氣孔”,人在里面,不會感到憋悶……
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








數量多
式樣多
范圍廣
地道構造
隱蔽性強: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
較為舒適:四尺多高,頂離地面三四尺。從氣孔還能漏下光來。
功能齊全:住人、拴牲口、擱東西、作廁所、有氣孔。
任丘地道構造
地道戰戰斗組
——講解地道戰如何打擊敵人
地道的出口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一是隱蔽,二是安全。
快速默讀第5自然段,勾畫關鍵詞句,再借助關鍵詞句給大家講一講人們在地道里是如何打擊敵人的。
隱蔽,堆滿荊棘
設置陷坑
地道的出口
拐彎的地方挖岔道
離出口不遠的地方: 挖堅固的洞 警戒
死道
地雷
活道
“孑口”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地道里
地道戰防御組
——講解地道如何防范敵人的破壞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想要破壞我們的地道,那可不容易。
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勾畫出人們在地道里防御敵人的各種方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敵人的破壞 防御方法
火攻 土和沙
毒氣攻 放吊板擋住
水攻 連通枯井暗溝
其他毒辣的法子 轉移到旁的村子去
地道戰通訊聯絡組
——講解地道里信息傳遞的奇妙方式
“無線電”大家都聽說過,地面發現敵情常用;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線電”……
快速默讀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們在地道戰中是怎樣聯絡的?
地道外—“無線電”
地道里—“有線電”
一個接一個的吆喝聲。
拉動鐵絲牽住的銅鈴,發出響聲。
交流討論
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地道戰這種作戰方式打擊了敵人。作者兩次寫到這是個奇跡,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奇跡”的?地道戰取得成功的關鍵到底是什么
冀中人民特別勇敢、特別有智慧,面對敵人的“掃蕩”積極想辦法。
地道設計得精巧、合理,讓敵人根本想不到。敵人對地道中的情況一無所知,摸不著頭腦,我們對地面的情況卻了如指掌。設計的巧妙也是勝利的原因。
日軍在冀中地區的大掃蕩令人發指。我看到了人民群眾面對日軍所表現出的勇敢和無懼。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
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
自讀提示
侵略
堡壘
擱置
陷阱
拐彎
岔道
任丘
qīn lüè
lěi
rén qiū
ɡē
chà
ɡuǎi
xiàn
會認字
多音字
1.我們要聽家長的話,不能任( )性。
2.任( )丘在河北省。
任性

任丘
rèn
rén
任意
rèn
地名,在河北省。作姓氏時,也讀rén,不能讀成rèn。
rén
會寫字





qīn
lüè
bǎo
dǎnɡ
qiū




fánɡ

xiàn
ɡuǎi

zhù

xiàn
注意筆順
不是“夊”
先左后右
最后封口
重難點字書寫指導
1.熟讀課文。
2.抄寫“侵略、修筑”等14個詞語。
3.選做:觀看電影《地道戰》
課后作業冀中的地道戰
預習目標一: 掌握字詞 音 給下列畫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 任丘(rèn rén) 任何(rèn rén) 隱蔽(bì pì) 侵略(qīn qīng) 堡壘(lěi něi) 妨礙(fáng fāng)
形 形近字字詞。 侵( ) 拐( ) 丘( ) 妨( ) 浸( ) 別( ) 兵( ) 防( )
義 在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詞語,填寫在括號里。 ①狠毒殘酷。 ( ) ②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 ) ③沒有止境,沒有限度,形容非常多。 ( )
預習目標二: 整體感知 4.閱讀這篇課文,我使用了速讀的方法,我的閱讀時間約________分鐘。 5.快速默讀后,我了解的內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習目標三: 梳理結構 6.快速默讀后,我知道了課文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冀中的地道戰,其中在介紹地道的樣式和特點時又是通過四部分來寫的,讀完后我能填好下表。
預習目標四: 補充資料 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國主義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對我國華北敵后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他們在鐵路和大道的兩旁挖了很深的封鎖溝,挖出來的泥土就用來筑成封鎖墻,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狠狠地打擊了敵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元谋县| 陕西省| 荣成市| 乾安县| 柘城县| 大渡口区| 兴安盟| 仪征市| 蒙阴县| 乐至县| 崇州市| 宜宾县| 安阳县| 紫阳县| 玛曲县| 怀远县| 武强县| 泸溪县| 湟中县| 杭锦旗| 上饶市| 万源市| 张家界市| 札达县| 五台县| 抚顺县| 博湖县| 平凉市| 田林县| 舟山市| 丰宁| 射洪县| 庐江县| 融水| 淮北市| 盐源县| 鄂托克旗| 华容县| 庆城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