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入學教育《我愛我們的祖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我愛我們的祖國》是一年級語文入學教育的核心篇目,承接第一課《我是中國人》的身份認知,聚焦“愛祖國”的情感深化與認知拓展。課文以圖文結合形式,呈現祖國的標志性元素如五星紅旗、天安門、長江、黃河等,內容貼近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直觀展現祖國的遼闊與美好。教學內容核心有兩點:一是引導學生感知祖國的“大”與“美”,通過具體事物建立對祖國的具象認知;二是激發“愛”的情感,讓學生從“知道祖國”過渡到“喜愛祖國”,理解“愛祖國”可體現在尊重國旗、說好中國話等日常小事中。此外,課文隱含民族團結、文化自信的啟蒙,為后續學習家國主題內容筑牢情感與認知基礎,兼具語文工具性與思想教育性。【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已通過前期學習建立“我是中國人”的基礎認知,對國旗、天安門等符號有初步印象,但對“祖國”的理解仍停留在具象事物,缺乏對山河、文化、成就等維度的系統感知。學習能力上,他們注意力易分散,需依托圖片、視頻等直觀素材;語言表達以短句為主,難以完整描述“愛祖國”的感受。情感層面,民族自豪感處于萌芽狀態,易被生動場景激發,但對“如何愛祖國”的具體行為(如愛護漢字、尊重文化)缺乏認知,需通過生活化案例引導理解。【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長江和黃河,知道它們都是祖國的象征。2.通過觀察圖畫,聽讀詞語、句子,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長江和黃河的相關知識。難點:引導學生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習評價】課堂表現評價:觀察學生課堂上的參與度及時評價。字詞內容學習評價:通過課堂表現及課文朗讀和主要內容的理解情況,評價其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國家叫什么名字嗎?我們的國旗是什么樣的?”學生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初步認識。教師展示五星紅旗和北京天安門的高清圖片或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國家象征的莊嚴與美麗。學生認真觀察五星紅旗和天安門的圖片,注意顏色、圖案和建筑特點。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好奇心和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五星紅旗和北京天安門等國家象征的認識和理解。二、品讀課文1.教師示范朗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確保發音準確,語速適中。學生跟隨老師的示范,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模仿老師的發音和語調。2.分句教學:將課文分成若干句子,逐句帶領學生朗讀,強調關鍵詞和句型的發音。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嘗試獨立朗讀課文,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3.糾正發音: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個別指導,及時糾正發音錯誤,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學生分組進行朗讀練習,相互糾正發音,共同提高。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語言表達中體驗和表達愛國情感。三、展示分享教師展示長江和黃河的多媒體視頻,師設問,如“長江和黃河對我們的國家有什么重要意義?”激發學生思考并參與討論。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討論,分享自己對長江和黃河的認識和感受,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描述能力,通過討論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四、講解1.簡要介紹五星紅旗和天安門的歷史意義,五星紅旗代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學生用簡單的話語表達自己看到五星紅旗和天安門時的感受。2.簡單講解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等,幫助學生構建對這些自然景觀的認識。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討論,分享自己對長江和黃河的認識和感受,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設計意圖:通過講解,提高學生對五星紅旗等事物的認知,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五、練習教師領讀課文,學生指讀;教師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指名讓部分學生領讀,最后評價。學生跟上老師的節奏認真跟讀,并嘗試自讀和誦讀。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隨文識字。課堂小結同學們,這堂課我們認識了代表國家尊嚴的五星紅旗,看到了莊嚴肅穆的北京天安門,還了解了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希望大家記住,祖國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尊重國旗,熱愛祖國的一草一木,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力量。【課堂作業】基礎性訓練:回家向家人講述今天學到的關于祖國的知識。鞏固性訓練:向家人朗讀今天的課文。拓展性訓練:畫一幅表達對祖國熱愛的畫。【板書設計】我愛我們的祖國五星紅旗 北京天安門 長江 黃河【作業布置】指讀課文并嘗試背誦。隨文識詞,認識課堂上強調的幾個詞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