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入學教育《我是中國人》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我是中國人》是一年級語文上冊入學教育單元“我上學了”的第一課,也是學生開啟小學學習生涯的重要起始篇章。課文以雄偉天安門、鮮艷五星紅旗為背景,展現56個民族小朋友身著特色民族服裝歡樂團聚的場景,簡潔直觀,富有感染力。通過畫面觀察與“我是中國人”的聽讀,讓學生直觀感受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激發愛國之情,完成對國家身份的初步認知與認同。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雖服飾、習俗不同,但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從小樹立民族團結意識,為培養學生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愛國情懷奠定基礎,也為后續語文學習融入情感與文化內涵,兼具啟蒙性與教育性。【學情分析】一年級新生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處于學習適應期與認知啟蒙階段。在認知基礎上,學生通過家庭生活、幼兒園活動或電視畫面,對“中國”“國旗”“天安門”等符號有模糊印象,部分能說出“我是中國人”,但缺乏對國家概念、多民族構成的系統認知,且抽象思維薄弱,需依托直觀形象的事物理解內容。其次,課堂常規尚未完全建立,易出現小動作、走神等情況,學生對新校園、新課堂充滿好奇,有參與活動的熱情,且民族身份、國家歸屬的情感處于萌芽狀態,易被鮮活的畫面、積極的語言激發自豪感,適合通過情境體驗式活動滲透愛國與民族團結啟蒙。【教學目標】1.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2.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難點:初步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學習評價】課堂表現評價:觀察學生課堂上的參與度及時評價。字詞內容學習評價:通過課堂表現及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文朗讀和主要內容的理解情況評價。【教學過程】一、歌曲導入:教師播放歌曲《大中國》,提問學生聽到了什么,讓學生簡單談談感受。學生邊聽邊思考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并舉手回答。設計意圖:以優美動聽的音樂視頻導入,既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又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二、學習探討:教師讓學生先觀察課本第二頁插圖,再引導學生試著用:“我看到了。”這樣的句式來完整地說一句話。教師設問“”圖中一共有多少為小朋友他們的衣服一樣嗎?為什么?學生觀察插圖,思考舉手回答問題。學生數一數圖中小朋友的數量,然后觀察每位小朋友的衣服特點,思考每位小朋友衣服不相同的原因。設計意圖:借助課文插圖,為學生搭建平臺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等,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三、展示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相應的問題,適時評價并鼓勵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糾正。學生觀察完以后舉手回答問題,并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回答,積極思考。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圖片和思考的能力,為下一步理解課文做準備。四、講解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向學生分析講解以上問題的原因,并及時板書歸納,同時要提醒學生的坐姿等。學生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坐姿端正。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答疑解惑,進一步學生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五、練習教師領讀課文,學生指讀;教師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指名讓部分學生領讀,最后評價。學生跟上老師的節奏認真跟讀,并嘗試自讀和誦讀。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課文內容,理解我們都是中國人等的意思,同時隨文識字。六、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雄偉的天安門、鮮艷的五星紅旗,還看到56個民族的小朋友手拉手。大家一起大聲說“我是中國人”,特別有力量!希望你們記住這份自豪,以后看到國旗、聽到國歌,都能想起今天的課。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愛自己的祖國!【課堂作業】基礎性訓練:和父母說一說在學校看到了什么。鞏固性訓練:用“我是______”開頭說話。拓展性訓練:了解一個少數民族的服飾、生活習性等。【板書設計】我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國人中華民族是一家。【作業布置】指讀課文并嘗試誦讀。隨文識字,認識課堂上強調的幾個漢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