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參考答案題號126711121520答案BDBAcDBC1B(文中指出“章句之學”是古人重視的結構理論,不論什么樣式的文章都要注意,B項正確。A項“音韻非核心;C項片面強調細節;D項將“三準”歸為“章句之學”,混淆概念。)2D(A項錯誤,開篇的歌詞是指詞這一文學體裁,不是流行歌詞,類比也無中生有。B項錯誤,第二段以造房子為喻,論述的是文學作品要講究結構安排。C項錯誤,引用劉勰的話,恰恰證明古人對結構很重視。)3.①頭、腹、尾/開首、中間、末后②飄忽而來,壓倒一切③至于小令短調(每處1分,意思對即可)4.①語言通俗而不失雋永:使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可感。(1分)文中引用了眾多詩詞典故和文學理論,增添了文化底蘊和藝術美感,但也會加以解釋。(1分)②含義深刻卻不落晦澀:在闡述深刻理論時,作者通過舉例的方式使內容易于理解,而不采用過多的術語。(2分)5.①發端巧妙,奠定基調:“準左名都,竹西佳處”點明揚州地位,又寫今日的“盡薺麥青青”,雖未采用文本中提到的“飄忽而來”或“故取逆勢”的發端方式,卻以今昔對比,瞬間奠定了全詞黍離之悲的情感基調。②中間飽滿,開闔變化:中間部分今昔對比,虛實結合,開闔變化之間,將黍離之悲層層遞進,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③結尾收攝全神,余味無窮:“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結尾處,以景結情,余味無窮。這種結尾方式收攝全神,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④脈絡通貫,意脈不斷:從整體上看,以作者的行蹤和感受為線索,上片寫初到揚州的所見,下片由所見引發聯想和感慨,今昔對比貫穿始終。層層遞進,意脈不斷。(1點2分,答滿3點給6分。)6BB項錯誤。“但有脫離生活實際之嫌”不正確。前文說“伏中陰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且伏天下雨在生活中很常見。)7.A(“由近及遠”錯誤。應是由遠及近。)8.①行為之癡:材料一中寶玉癡看女兒畫薔,只顧提醒別人避雨自己恍然不知,從世俗角度看是不通世事的“癡兒”。②情感之癡:材料一中寶玉因齡官畫“薔”而忘我凝視,甚至淋雨提醒,體現對他人痛苦的深切共情:材料二中他因賈薔與齡官之情而悟“緣分”,展現對情感的執若著思索。③哲思之癡:兩則材料均通過寶玉的“癡態”,揭示其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追求一既癡迷于人間至情,又癡求對生命本質的領悟。(每點2分,答出任意2點即可給滿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9.示例1:《雨》。①情節核心:雨是推動情節的關鍵一齡官畫“薔”、寶玉提醒淋雨,二人互動因雨展開。②人物形象:“雨”凸顯了人物形象,齡官畫薔在雨中愈顯癡情,寶玉提醒他人卻忘記自己也更顯其情不情的“癡”態。③環境設置:“雨字凝練而富有詩意,既呼應“滿耳蟬聲“紗衣濕透”的夏日氛圍,又賦予故事朦朧哀婉的悲劇美感。(1點2分,最高給6分,如從主題、讀者等角度闡釋,能自圓其說,1點也可給1分。)示例2:《花下》。①環境設置:“花下”優美自然,點明節選部分情節發生的環境。②情節安排:齡官畫普,寶玉隔花暗窺,核心人物和核心情節都圍繞“花下”展開。③主題關聯:寶玉、齡官均為青春兒女,與“花下”的環境相呼應,象征了大觀園中青春王國的整本書主題。(1點2分,最高給6分,如從讀者、人物等角度闡釋,能自圓其說,可給1分。)語文參考答案第1頁(共5頁)■■■◆■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答案無效語文答題卡(四)8.(4分)16.(6分2【A-026】考場號座位號班級貼條形碼區姓名」準考證號考號褲裝款維名”#數第碧和隆被普痛好花器a幸箱程0co0t0c001cot0co0Eo0t0E0C1E1E1E111E111E11E1121c21c2c21c2c2c21c232c2c2c2接各是整容常活琴聚是蒙味營(五)A17.(6分)1C59.(6分)661r6C6缺考標記(考生禁填)先者并口73C7]73C77C77C773C7]7C7(1)8C81r8C8]r8]C88C8]8C8][81C8選擇題(用2B鉛筆填涂第10題為多項選擇題,其余題均為四選一)(2)二(-(一)(三)1 tAJtB]tC]tD]6【AJtB]tCJtD]11 tAJEB]tCJtD]20 CAJCB1tC1tD1■(3)2 tAJEB]CCILD]7 [A]IB]tC]ED]12 tA1EB]tC]tD](四)◆5[A][B]CC]LD]二10 (AJ[BJLCJLDJLEJ[FJIGJIHJ■■■■■■■■■■■■■■■■■■18.(4分)非選擇題(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一、(-)3.(3分)(三)①13.(8分)19.(2分)②(1)(4分)A---------B.③21.(4分)4.(4分)(2)(4分)22.(5分).5.(6分)14.(5分)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照目的答題區威內作答,超出題區域的奢案無效請在各服目的答題區域內作,超出區域的答案無效■■■■■語文第1頁共2頁■■■■■◆◆■惠姓名詹倍程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答案無效三、寫作23.(60分)00請在各題目的客題區域內作客,超出答題區城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客題區域內作答,超出客題區的答案無效■■■■■■■■■語文第2頁共2頁姓 名 座 位 號(在此卷上答題無效)語 文全卷滿分150 分,考試時間150 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題相應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上無效。一、閱讀(72 分)(一)閱讀I (本題共5 小題,19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題。不論要想寫好什么樣式的文章,都得講究結構。歌詞是一種最為簡練而又富于音樂性的文學形式, 所以它更得講究結構精密。這原是古人共同重視的所謂“章句之學”。要想發揮文學作品的感染力,把它的藝術性提高到頂點,是需要積累的。積字以成句,積句以成章,積章以成篇,宅句安章;要把整體安排得異常妥帖,才能達到圓滿的境地。好比要造一座瑰麗宏偉或小 巧玲瓏的房子,首先得搞好設計,畫好圖紙,選好材料,一切準備齊全,再把基礎牢牢打好,達到杜甫詩中 所謂“風雨不動安如山”(引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境界。這樣逐層進展,從把架子配搭得停當穩稱 起,到安上一個富麗堂皇的屋頂,完成整個結構的工序是一點也不能草率凌亂的。文字是語言的標記,而語言則是傳達個人的思想感情,用來感染廣大群眾,藉以發揮作用的。這又 好比一個人的身體,四肢百骸要長得十分勻稱,腰部充實堅挺,骨肉勻稱,秾纖合度,兩條腿要站得穩,而 又輕捷靈活,但傳神阿堵卻在眉眼間。所以古詩人描寫衛莊姜的美,先加以形體的刻畫:“手如柔荑,膚 如凝脂,領如螨蠐,齒如瓠犀, 首蛾眉。”終之以神態的表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 ·衛風·碩 人》)這末二句是傳神的所在,把一個容貌妍麗而又儀態萬方的絕世美人活生生地畫了出來。唐宋以來的詩家,把傳神的字叫作“詩眼”,詞家叫作“詞眼”(陸輔之《詞旨》),畫家也有“畫龍點睛”之筆。王實甫 描寫崔鶯鶯所以能使張君瑞神魂顛倒,也只在“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但這秋波一轉的魅力,必須和整體聯系起來看,而能轉動這一秋波的主宰者,乃在神情的貫注,血脈的流 通,把全身的精粹都集中到這“一轉”上來。所以我們想要把文學作品寫得有聲有色,充分地表達這種曲折微妙的思想感情,除了“因聲以求 氣”,把語言的疾徐輕重、抑揚頓挫和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很巧妙地結合起來以外,還得要求脈絡通貫, 不使發生一些阻滯。這道理,在劉勰論《章句》時就有了深透的闡發。他說: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A—026】語文試題 第1 頁 (共 8 頁 )故能外文綺交,內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文心雕龍》卷七《章句第三十四》)這精義所在,就在闡明想要把一篇作品的結構安排得精密完整,首先得做到層次分明、血液貫注,或 左顧右盼,或搖筋轉骨,務使意脈不斷,首尾相輝。恰如明、清聲樂理論家沈寵綏、徐大椿諸人所說,要想 把每一個字唱得字正腔圓,達到“累累乎端如貫珠”(見《禮記 · 樂記》)的妙境,就得顧到每一個字的頭、 腹、尾(參考沈寵綏《度曲須知》、徐大椿《樂府傳聲》),運用“潛氣內轉”(見《昭明文選》卷四十)的手法,使 這三個部分似斷還連,融成一體。至于一篇作品,這頭、腹、尾三個部分要怎樣才能安排得適當呢 劉勰也曾把他的經驗告訴我們, 他 說 :凡思緒初發,辭采苦雜,心非權衡,勢必輕重。是以草創鴻筆,先標三準。履端于始,則設情以位體。 舉正于中,則酌事以取類。歸余以終,則撮辭以舉要。(《文心雕龍》卷七《熔裁第三十二》)雖則他在這里所說的,可能是指的一般長篇大論,與寫精煉的詩歌有所不同,但開首得把所要描述 的情態概括地揭示出來,取得牢籠全體的姿勢;中間又得腰腹飽滿,開闔變化,無懈可擊;末后加以總結, 收攝全神,完成整體。 —-—這是各種文學作品所應共同遵守的規律,不能隨手亂來的。古代大詩人就很注意每一作品的“發端”(就是起頭)。有的飄忽而來,奄有壓倒一切的氣概。例如 曹植的“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文選》卷二十四《贈徐幹》),謝脁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文 選》卷二十六《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再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陳子昂《登 幽州臺歌》)。有的故取逆勢,借以激起下文所要鋪寫的壯闊波瀾。例如杜甫的“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 江山起煙霧。聞君掃卻赤縣圖,乘興遣畫滄洲趣”(《杜工部集》卷一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我們 只要了解了這兩種發端手法,而且很熟練地把它牢牢掌握住,那全篇的結構也就“胸有成竹”,可以恣情 揮灑,不會怎樣感到吃力了。倚聲填詞,因為得受各個不同曲調的制約,所以它的規格特別的嚴,就更得要求結構的精密。(節選自龍榆生《詞學十講 ·第七講“論結構”》)1.下列對原文“章句之學”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古代學者研究文章字句音韻的學問,強調語言形式的音樂性與節奏感。B. 一種注重文章結構精密與邏輯連貫的創作理論,所有樣式的文章都要注意。C. 專指詩歌創作中通過“詩眼”“詞眼”傳神的技巧,追求局部細節的雕琢。D. 劉勰提出的“三準”理論,要求文章開頭設情、中間取類、結尾舉要。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開篇運用類比,通過強調流行歌詞需講究結構精密,引出文學作品結構的重要性。B. 第二段以造房子為喻,論述文學作品有著各具特色的感染力與藝術性,通俗易懂。C. 引用劉勰論《章句》的言論,是為了證明古人對文學作品的結構重視程度不足。D. 文章語言嚴謹準確而又生動形象,如巧妙地以人的身體作比,從而使論述更生動。【A—026】語文試題 第 2 頁 ( 共 8 頁 )3.根據原文內容,在下面文段的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語句,每處不超過 10 個字。(3 分)詞的結構手法,總不外乎 ① 三個部分安排得恰當,雖然中間的錯綜變化,由于每一曲調的 不同,不能拘以一格,但都得處處顧到整體,要求血脈貫注,才能做到筆飛墨舞,極盡倚聲家的能事。長 調開頭,或如 ② _;也可以故取逆勢,激起波瀾。 ③ ,寥寥數語,宜曲折含蓄,有言外不盡 之致。最要重視結句所謂“一唱三嘆”的裊裊馀音。4.學者馬自力、王朋飛指出《詞學十講》“語言通俗而不失雋永,含義深刻卻不落晦澀”,請結合原文加以分析。 (4 分 )5.請結合材料,從結構角度,賞析姜夔的《揚州慢》。(6 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 小題,16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題。材料一且說寶玉見王夫人醒來了,自己沒趣,忙進大觀園來。只見赤日當空,樹陰合地,滿耳蟬聲,靜無人語。剛到了薔薇花架,只聽有人哽噎之聲。寶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細聽,果然架下那邊有人。如今五月 之際,那薔薇正是花葉茂盛之時,寶玉便悄悄的隔著籬笆洞兒一看,只見一個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著 根綰頭的簪子,在地下摳土,一面悄悄的流淚。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癡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 不成 ”因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特,且更可厭了。”想畢便要叫那女孩子 說:“你不用跟著林姑娘學了。”話未出口,幸而再看時,這女孩子面生,不是個侍兒,倒像是那十二個學戲 的女孩子之內的,卻辨不出她是生、旦、凈、丑哪一個角色來。寶玉忙把舌頭一伸,將口掩住……一面想,一面又恨認不得這個是誰。再留神細看,只見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寶玉早又不忍棄她而去,只管癡看。只見她雖然用金簪劃地,并不是掘土埋 花,竟是向土上畫字。寶玉用眼隨著簪子的起落, 一直一畫一點一勾的看了去,數一數,十八筆。自己又 在手心里用指頭按著她方才下筆的規矩寫了,猜是個什么字。寫成一想,原來就是個薔薇花的“薔”字。 寶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詩填詞。這會子見了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兩句,一時興至恐忘,在地 下畫著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寫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見那女孩子還在那里畫呢,畫來畫 去,還是個“薔”字。再看,還是個“薔”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癡了,畫完一個又畫一個,已經畫了有幾十個 “薔”。外面的不覺也看癡了,兩個眼珠兒只管隨著簪子動,心里卻想:“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話說不出來 的大心事,才這么個形景。外面既是這個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她的模樣兒這般單薄,心里哪里 還擱得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過來。”伏中陰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陣涼風過了,唰唰的落下一陣雨來。寶玉看著那女孩子頭上滴 下水來,紗衣裳登時濕了。寶玉想道:“這時下雨。她這個身子,如何禁得驟雨一激!”因此禁不住【A-026 】語文試題 第 3 頁 (共 8 頁 )便說 道:“不用寫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濕了。”那女孩子聽說,倒唬了一跳,抬頭一看,只見花外一個人叫她【A-026 】語文試題 第 3 頁 (共 8 頁 )不要寫了,下大雨了。一則寶玉臉面俊秀;二則花葉繁茂,上下俱被枝葉隱住,剛露著半邊臉:那女孩子只當是個丫頭,再不想是寶玉,因笑道:“多謝姐姐提醒了我!難道姐姐在外頭有什么遮雨的 ”一句提醒了寶玉,“噯喲”了一聲,才覺得渾身冰涼。低頭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濕了。說聲“不好”,只得一氣跑回怡 紅院去了,心里卻還記掛著那女孩子沒處避雨。(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齡官劃薔癡及局外”)材料二少站片時,果見賈薔從外頭來了,手里又提著個雀兒籠子,上面扎著個小戲臺,并一個雀兒,興興頭頭往里走著找齡官……只見賈薔進去笑道:“你起來,瞧這個玩意兒。”齡官起身問:“是什么 ”賈薔道:“買了個雀兒你玩,省得天天悶悶的沒個開心。我先玩個你看。”說著,便拿些谷子哄得那個雀兒在戲臺 上亂串,銜鬼臉旗幟。眾女孩子都笑道“有趣!”,獨齡官冷笑了兩聲,賭氣仍睡去了。賈薔還只管陪笑, 問她好不好。齡官道:“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里學這個勞什子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 雀兒來,也偏生干這個。你分明是弄了它來打趣形容我們,還問我好不好。”賈薔聽了不覺慌起來,連忙 賭身立誓。又道:“今兒我哪里的脂油蒙了心 !費一二兩銀子買它來,原說解悶,就沒有想到這上頭。 罷,罷!放了生,免免你的災病。”說著,果然將雀兒放了,一頓把將籠子拆了。齡官還說:“那雀兒雖不如 人,他也有個老雀兒在窩里,你拿了它來弄這個勞什子也忍得 !今兒我咳嗽出兩口血來,太太打發人來 找你叫人請大夫來細問問,你且弄這個來取笑。偏生我這沒人管沒人理的,又偏病。”說著又哭起來。賈 薔忙道:“昨兒晚上我問了大夫,他說不相干。他說吃兩劑藥,后兒再瞧。誰知今兒又吐了。這會子請他 去。”說著,便要請去。齡官又叫“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地下,你賭氣子去請了來我也不瞧。”賈薔聽如 此說,只得又站住。寶玉見了這般景況,不覺癡了,這才領會了劃“薔”的深意。自己站不住,也抽身走 了。賈薔一心都在齡官身上,也不顧送,倒是別的女孩子送了出來。那寶玉一心裁奪盤算,癡癡的回至怡紅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襲人坐著說話兒呢。寶玉一進來,就和 襲人長嘆,說道:“我昨晚上的話竟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 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襲人昨夜不過是些玩話,已經忘了,不想寶玉 今又提起來,便笑道:“你可真真有些瘋了。”寶玉默默不對,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 “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 ”此皆寶玉心中所懷,也不可十分妄擬。(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材料一寫得詩情畫意,寶玉多情,女孩癡情,夏日陣雨,兩個人又陌生又親近。B. 材料一中的那陣雨下得突然,目的是推動后續情節發展,但有脫離生活實際之嫌。C.材料一結尾并未交代女孩子的身份和畫薔的原因,留有余韻,如海明威的冰山論。D. 齡官抱怨賈薔弄了雀兒來打趣形容自己,是因為她由雀兒的遭遇聯想到自己命運。【A—026】語文試題 第 4 頁(共8 頁)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材料一節選部分以環境描寫開篇,再寫哽咽之聲,由近及遠,巧妙設置了懸念。B. 材料一情節發生在寶釵借扇機帶雙敲和金釧被逐之后,是寶玉“情悟”的重要環節。C.《紅樓夢》善于刻畫人物心理,節選部分或直接描寫,或通過人物言行表現心理。D. 兩則材料對齡官的外貌和性格描寫突出與黛玉的相似之處,其愛情也影射寶黛。8.兩則材料都用“癡”來形容寶玉,請談談你對“癡”的理解。(4 分)9.知名作家王蒙認為材料一可以視為一篇標準的短篇小說,題目可以叫《雨》,也可以叫《花下》。你認可哪一個題目 請說明理由。 (6 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 小題,22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材料一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斗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 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 ”上曰:“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 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節選自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材料二留侯欲從赤松子游,司馬溫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盡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韓,為韓報仇。”身方事漢,而暴白其終始為韓之心,無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視漢之爵祿為鴻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榮辱,不知有利害,豈嘗逆億信之必夷、越之必醯,而僅以全身哉! 抑惟其然,而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貞而心之潔矣,是以舉太子以托之,而始終不岐。(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 ·卷二》)【A—026】語文試題 第 5 頁 (共 8 頁 )10.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 處給1 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 分)及韓A 滅B 不愛萬金C之資 D 為 E 韓報仇F 強秦G 天下 H振動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趣,通“促”,催促,與《蘭亭集序》中“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的“趣”意思不同。B.食,讓……進食,使動用法,與《過秦論》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用法相同。C.“于雄猜天子之前”的“于”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告以成功”的“以”用法不同。D. 喻,明白,與《出師表》“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的“喻”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劉邦高度認可張良的貢獻,要張良自擇齊地三萬戶作為封賞,張良為明哲保身拒不接受。B. 張良封留侯后學習道家養生術,但在呂后的強迫下恢復了飲食,失去了得道成仙的機會。C. 王夫之高度認可張良不慕名利的道德品質,批評了張良封侯后消極避世的人生態度。D. 王夫之圍繞張良退隱動機,展開“保身”與“守志”的論辯,肯定了張良為韓報仇的初心。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1)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4 分)(2)豈嘗逆億信之必夷、越之必醯,而僅以全身哉!(4 分)14.王夫之反對司馬光對張良看法的論據有哪些 (5 分 )(四)閱讀 IV(本題共2 小題,9 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 15~16 題。虞美人 · 宜州①見梅作 黃庭堅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②。平生個里③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注釋:①宜州,詞人貶所。②相傳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其眉間,洗濯不去,宮女見其美,競相仿效,稱為“梅花妝”。③個里,此中。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上片抒寫宜州見梅的驚喜,“也”和“不道”,生動地傳達出驚訝的感覺。B. 過片運用梅花妝典故,引發香草美人的聯想,抒發暮春之感與貶謫之思。C. 下片的后半轉為深沉的感嘆,表示自己平生好酒,遠離國都更借酒澆愁。D. 全詞轉折跌宕,由深婉蘊藉轉為頓挫悲涼,勾畫出詞人復雜的情感歷程。【A-026 】語文試題 第 6 頁 (共 8 頁)16.有學者這樣評價黃庭堅詞:“倔強中見姿態,倔強凸顯其毅然不可奪的一面,姿態見其樂觀疏通的一 面。”請結合本詞簡要分析。(6 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 小題,6 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空缺的成分。(6 分)(1)古代論說文常以形象思維增強說服力,蘇洵《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明六國諸侯祖輩創業艱 難的兩句是“.(2)詩人造語奇特,用“玉制的筷子”來形容女子流淚,例如高適《燕歌行》中的“(3)與右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_,9二、語言文字運用(18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小題。牛津大學出版社公布的 2024 年度詞匯“腦腐”,準確地捕捉了當代人在社交媒體時代的迷茫與焦 慮。①“腦腐”是指“一個人精神和智識狀態的衰退”,②主要由過度消費“某種無價值或不具挑戰性的物 質 (尤指網絡內容 )”導致。③這個詞的使用頻率較 2023 年激增了大約 230%左右,④反映出人們對低 質量、無營養攝入網絡內容的集體焦慮。2024 年的另一些年度詞匯展現出年輕一代 A 的精神面貌。劍橋詞典選出的“顯化”體現了 Z世 代和千禧一代對當今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態度。“顯化”源自拉丁語和法語,最初是“顯而易見”的意思,如 今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演變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實踐。 去年 5 月,劍橋詞典決定將新含義添加到詞條 中,并在 2024 年一躍成為主流媒體廣泛提及的熱詞。它鼓勵人們通過可視化和積極想象來實現夢想, 盡管這種做法未經科學證實,但其背后的樂觀精神不容忽視。英國歌手杜阿 ·利帕就曾公開表示,“‘顯 化’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努力和信念讓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這種態度在當今時代B ,因為它為年 輕人提供了一種應對不確定性的精神武器。18. 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 得改變原意。(4 分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 分)20.下列選項中雙引號的作用與文中加點處相同的一項是(3 分)A. 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B.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C. 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掘現場。D. 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A—026】語文試題 第 7 頁 (共 8 頁 )21.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為長單句。(4 分)22. 如果需要你為上述新聞配一幅 AI 插圖,并要求突出展現“腦腐”或“顯化”其中一個概念的核心內涵,給 AI 輸入的指令需要包括哪些核心要素 請簡要說明。(5 分)三、寫作(60 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有人認為完成所有事情的目的是另外一些事情,而不是這些事情本身;也有人認為并非如此。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結合你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A—026】語文試題 第 8 頁(共8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大聯考高三2025年9月語文試題 語文答案·2025年9月高三開學聯考.pdf 安徽省大聯考高三2025年9月語文試題 語文答題卡·2025年9月高三開學考.pdf 安徽省大聯考高三2025年9月語文試題 語文試題·2025年9月高三開學聯考.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