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上冊4.2《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統編版高一語文教材中“勞動光榮”主題單元的典型篇目,節選自通訊報道,聚焦“共和國第一店員”張秉貴的先進事跡。文章通過典型事例與細節描寫,生動刻畫了一位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信念、用“一團火”精神溫暖顧客的普通售貨員形象,展現了平凡勞動者在崗位上的不凡價值。教學需引導學生理解“勞動精神”的內涵,感受平凡人物的偉大品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二、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對“勞動”有生活感知(如父母工作、自身參與家務),但對“職業精神”“平凡中的偉大”缺乏深度思考;對通訊類文本的閱讀側重故事情節,易忽略細節描寫與情感表達的作用。需通過情境創設、問題鏈引導,幫助學生從“讀故事”轉向“悟精神”。三、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一抓準”“一口清”等行業術語,理解其在刻畫人物中的作用;學習通過細節描寫(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精神的寫作手法。思維發展與提升:梳理張秉貴的典型事例,概括其“一團火”精神的具體表現;分析“平凡崗位”與“不平凡成就”的關聯,培養辯證思維。審美鑒賞與創造:感受通訊文本中“以小見大”的敘事藝術(通過“一分鐘”“一抓準”等細節展現人物光輝);體會“溫暖”一詞的雙重含義(溫暖顧客→傳遞社會溫情)。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內涵,傳承敬業奉獻的勞動精神;聯系當代“工匠精神”“服務行業楷模”,思考平凡勞動的價值。四、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典型事例與細節描寫,分析張秉貴“一團火”精神的內涵。難點:理解“平凡崗位”如何成就“不平凡”,感悟勞動精神的永恒價值。五、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模擬“售貨場景”)、問題鏈引導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小組合作探究法、讀寫結合法。六、教學過程環節一:情境導入——喚醒“勞動記憶”活動設計:展示老照片(20世紀50-80年代百貨商店售貨場景)、播放短視頻(現代便利店/外賣小哥的工作日常),提問:“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樣的勞動者最讓你感動?為什么?”教師過渡:“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一位被稱為‘燕京第九景’的普通售貨員——張秉貴。他用‘一團火’的精神,溫暖了幾代顧客的心。”(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生活情境拉近學生與“勞動”的距離,激發探究興趣。環節二:初讀感知——梳理“一團火”的表現任務1:整體感知,概括事例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圈畫關鍵詞句,用“誰+做了什么+結果如何”的句式概括張秉貴的典型事例(提示:可關注“顧客排隊”“帶小孩的媽媽”“趕火車的顧客”等具體場景)。預設答案:① 為趕火車的顧客快速稱糖(“一抓準”“一口清”);② 耐心安撫帶哭鬧小孩的媽媽;③ 利用休息時間學習商品知識(“問不倒”);④ 微笑服務每一位顧客(哪怕對方態度不好)。任務2:聚焦標題,理解“一團火”提問:“‘一團火’在文中有哪些具體體現?(提示:從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中找細節)”學生分享(示例):動作:“他一把就能抓準分量,動作像‘一團火’般利落”(“一抓準”的細節);語言:“孩子哭了,他立刻遞上糖果:‘不哭,阿姨給你糖吃!’”(溫暖的話語);神態:“他的笑容始終掛在臉上,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對所有顧客一視同仁的熱情)。教師總結:“‘一團火’不僅是張秉貴工作的熱情,更是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對職業的敬畏、對顧客的關愛。”(板書:一團火=熱情+專業+關愛)設計意圖:通過概括事例與細節分析,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環節三:精讀品析——探究“平凡中的偉大”任務1:對比思考——“平凡”與“不平凡”問題鏈引導:① 張秉貴的工作是什么?(普通售貨員,每天重復稱糖、打包、微笑)→ “平凡”體現在哪里?② 為什么說他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溫暖了幾代顧客,成為全國勞模、“燕京第九景”)→ “不平凡”體現在哪里?學生討論后明確:平凡在于崗位普通(售貨員)、工作日常(重復勞動);不平凡在于精神崇高(始終如一的真誠服務)、影響深遠(成為行業標桿、溫暖社會)。任務2:細節深讀——“一分鐘”的重量文中提到:“有人統計,張秉貴站在柜臺前,每分鐘要接待三四位顧客,但他從未讓顧客等待超過一分鐘。”小組合作:① 這一細節如何體現他的“一團火”精神?(高效源于專業,更源于對顧客時間的尊重);② 如果刪去“從未讓顧客等待超過一分鐘”,表達效果有何不同?(突出“堅持”的難能可貴)。教師點撥:“‘一分鐘’是微小的時間單位,但張秉貴用無數個‘一分鐘’的堅守,詮釋了‘把平凡做到極致就是非凡’的真理。”任務3:聯系自我——“我心中的‘一團火’”提問:“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像張秉貴這樣‘用平凡傳遞溫暖’的人?(如認真批改作業的老師、風雨無阻的外賣員、耐心答疑的同學)”學生分享(示例):“我家樓下的早餐店阿姨,總記得我不要蔥花,冬天會多裝一個包子讓我暖手——她就像‘一團火’。”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細節分析與生活聯結,深化對“平凡與偉大”辯證關系的理解。環節四:拓展遷移——傳承“勞動精神”活動設計:情境任務:“假設你是校報編輯,要為張秉貴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勞動者贊語’,你會如何寫?”(要求:結合文中細節,突出“一團火”精神)示例:“他是百貨大樓里的一盞燈,用‘一抓準’的專業守護公平,用‘不哭,阿姨給你糖吃’的溫柔化解焦慮。三尺柜臺雖小,卻因‘全心全意’而溫暖了幾代人——張秉貴的‘一團火’,照亮了平凡勞動者的榮光!”延伸思考:“今天的服務行業(如快遞、外賣、醫護)中,有哪些新時代的‘張秉貴’?他們的‘一團火’精神有什么新內涵?”(引導學生關注當代楷模,如“最美快遞員”“抗疫醫護人員”)設計意圖:通過寫作與討論,實現讀寫結合,推動精神內化。環節五:總結升華——勞動的意義教師總結:“張秉貴的故事告訴我們:偉大未必驚天動地,它可能藏在一抓準的精準里,躲在安撫顧客的微笑中,落在日復一日的堅守間。‘一團火’精神不僅是張秉貴的個人勛章,更是所有勞動者的精神底色——用真誠點亮他人,用專業成就價值。愿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成為那一團溫暖他人的火。”學生齊讀(可選):“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行有千鈞力,鑄就不凡魂。”作業設計(分層選擇)基礎層:摘抄文中3處細節描寫(動作/語言/神態),批注其如何表現張秉貴的“一團火”精神。發展層:采訪一位身邊的普通勞動者(如社區工作者、食堂阿姨),記錄他/她的“平凡小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勞動者微光”隨筆。挑戰層:以“假如我是張秉貴”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心理獨白,體現他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板書設計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張秉貴:平凡中的偉大一團火精神:熱情 專業 關愛平凡崗位(售貨員)→ 不平凡成就(溫暖幾代人)勞動價值: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是非凡教學反思:關注學生對“平凡與偉大”辯證關系的理解深度,可通過更多生活案例輔助引導;細節描寫分析時,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驗(如“被溫暖過的瞬間”),增強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