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語文收心考試試卷(時間:120分鐘總分:120分)一、語言運用·參加實踐活動(共7小題,計24分)學校準備開展“詩海尋蹤”主題活動,邀請你作為文字編輯參加。【五彩詩韻】請完成活動導語的語言文字問題。詩是迷醉心懷的智慧,詩是翻騰內心之嘆息。詩是文學大觀園里一道最妖燒的風景。讀《沁園春·雪》,我們可以目睹紅zhuang素裹的壯美,感受毛澤東激蕩的豪情;讀《周總理,你在哪里》,我們可以體會作者深沉的敬意;讀《我愛這土地》,我們可以諦聽詩人懇切的絮語;讀《鄉愁》,我們可以觸摸作者渴望兩岸統一的初心;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我們可以與作者分享那四月的娉婷;讀《我看》,我們可以暢想那搖曳的自由;與詩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撼:與詩為伴,每一天都會明媚鮮yan。親近詩歌,定能遇見不一樣的自我!1.請給文段中加點字注音。(2分)娉婷搖曳2.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漢字。(2分)紅zhuang素裹鮮yn【繁花詩苑】請補充詩文名句,完成活動的過渡語。(11分)3.美麗的古詩文豐富著我們的初中語文學習生活,古詩文中也寄寓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在河之洲”(《關雎》)的鳴聲,拉開《詩經》的大幕;“海內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盡顯王勃的樂觀豁達;子美實錄唐代戰亂之象,!”(《石壕吏》)強烈的對比中盡顯官之驕橫與民之可悲。三千余年詩韻流芳,吾國古詩之苑,人民富足,生活安定,,”展現人民安適自足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記》),此情此景,我們忍不住放聲高歌一一“。(《我愛這土地》)【禽影詩章】下面是欄目三中的一段文字,請完成編輯任務。(6分)①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節目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調、溫暖厚重的文化情懷,接連贏得超高口碑。②有媒體評論,典雅文化與大眾娛樂的碰撞,不僅讓觀眾得以在屏上邂逅詩和遠方,更是引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集體回望。③我們儒要通過節目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更需要通過閱讀經典增加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4.語段中劃線詞語的詞性判斷依次正確的一項是()。(2分)初三語文第1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A.形容詞名詞副詞介詞B.形容詞形容詞介詞副詞C.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D.名詞形容詞介詞副詞5.請提取第第①句的主干,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6.第③向有語病,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詩藏典珠】活動中,學校選擇了詩集《艾青詩選》作為現代詩的代表,請完成編撰任務。7.艾青是“土地的歌者”,請從《艾青詩選》中列舉出三首以“土地”為意象的詩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詩中“土地”意象的作用。(3分)二、閱讀(共14小題,計46分)【現代文閱讀】(共8小題,計30分)(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8-10題。(9分)【材料一】①曾經有個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的外國學生讀完《靜夜思》后,一臉茫然地問他的朋友:月亮跟故鄉有什么關系呢?②這位外國學生之所以有此疑問,是因為他不懂中國詩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開詩歌大門的鑰匙。③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見的物體,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稱之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與篩選,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樣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種客觀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備某種形象。當詩人將它寫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觀情感時,它就成為詩歌的意象。④詩歌為什么要用意象呢?⑤因為詩歌講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觀情思。只有將抽象的情思轉化為意象,才能構成詩的藝術。如詩人魯藜的《泥土》: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⑥詩歌用“珍珠”和“泥土”兩個極平常的意象進行對比,就表現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對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講述道理,詩歌的藝術境界就蕩然無存。⑦“立象”可以“盡意”。詩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觀情思準確地表達出來很難,初三語文第2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