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陳太丘與友期行古代有個人叫“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鬧著非要跟著一起去,曾子的妻子就對她的兒子說:“你在家玩,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妻子回來后,曾子正在磨刀準備殺豬,妻子連忙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鬧著玩。怎么能說謊呢?”于是,曾子就把豬殺了。講誠信,說話算數,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新課導入1.掌握文中出現的基本字詞,翻譯并且背誦課文;2.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掌握朗讀時的語氣、停頓,并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3.明白“做人做事講誠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學習目標字詞讀音陳寔( ) 尊君在不( )太丘舍去( ) 哉( )友人慚( )lìfǒushězāicán搶答下列紅體字的意思:1.陳太丘與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元方時年七歲6.尊君在不 ”約定中午時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當時年齡通“否”搶答比賽搶答下列紅體字的意思:8.相委而去9.則是無信10.下車引之11.元方入門不顧7.待君久不至等待信用丟下,舍棄離開拉回頭看搶答比賽日中:正午時分;非人哉,哉zāi意思是語氣詞)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午已過,不見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即陳寔,自仲弓曾任太丘長。相約同行丟下(他)而離開才正午時分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疏通文意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兒子。不,通“否”疏通文意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丟下我走了。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委,舍棄疏通文意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元方說:“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拉,牽拉。回頭看。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疏通文意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友人遲到責怪陳太丘,并對子罵父,元方據理反駁。說一說:《陳太丘與友期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概括。提示:相關人物和事件家君敬辭與謙辭知識鏈接尊君君家君敬辭與謙辭知識鏈接尊君君“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現在的“您”;“家君”是對自己父親地謙稱。知識鏈接思考:請你們讀一讀,并思考它們分別用于指稱誰。文中的陳太丘、友人、元方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陳太丘:守時守信。友人:無信無禮,但知錯能改。元方:聰慧機智、懂禮識義、正直不阿。作者寫此文,意圖是什么(主旨)?借元方責客之語,贊揚元方的聰敏,懂禮識儀。更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做人應當誠信、有禮。有人說:“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這樣的做法很無禮,你們覺得呢 ?(說出觀點有理即可)本文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了元方的懂理識義、聰穎機智、落落大方;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告誡人們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主旨歸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