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學習更有效 新課備課備考 | 數學學科/ 讓學習更有效 新課備課備考 | 數學學科2025-2026學年六年級數學上冊單元提升培優精練蘇教版第3單元 分數除法 專項05 操作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1.在如圖中用陰影部分表示公頃。2.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中畫圖形。(每個小方格表示邊長1cm的正方形)(1)方格圖中是一個正方體展開圖的3個面,請畫出其它3個面。(2)畫一個長方形,長與寬的比是3∶2,長是6厘米。3.在下面方格圖上畫一個長方形,使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4.下面每個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1)分一分:將圖中三角形分成兩部分,使兩部分的面積比是。(2)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面積和三角形相等,長和寬的比是的長方形。5.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出兩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使長與寬的比都是3∶1.6.下圖每個小方格邊長1厘米。(1)以圖中陰影小正方形為底面,畫出一個無蓋正方體盒子的展開圖。(2)畫一個周長14厘米的長方形,使長方形的寬是長的,再將長方形分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得到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面積比( )∶( )。7.下面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代表1厘米,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1)在方格圖中畫一個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3∶2,周長是20厘米。(2)在方格圖中畫出一個三角形,底和高的比是2∶3,面積是12平方厘米。(3)將所畫三角形分成兩部分,使這兩部分面積的比是1∶3。8.(1)畫一個周長是8厘米的長方形,長與寬的比是3∶1。(2)畫一個三角形,底和高的比是3∶2,面積是12平方厘米。9.下圖每個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8厘米,長與寬的比是。(2)若在畫出長方形的四個角分別剪去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再將剩余部分粘貼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紙盒(接頭處忽略不計)。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10.在如圖方格圖中按要求畫圖形(每個小方格面積1平方厘米)。(1)畫一個面積是3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2∶1。(2)畫一個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3∶2。11.下面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1)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是24平方厘米,高和底的比是2∶3。(2)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6厘米,長和寬的比是5∶3,再將這個長方形分成兩部分,使這兩部分的面積比是2∶1。12.操作。(1)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使這個長方形長與寬的比是3∶2。(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2)將所畫的長方形按面積比1∶3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并把三角形部分涂色。13.下面的方格圖表示一塊空地,按要求畫圖。(每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1米)(1)林奶奶要用20米長的柵欄圍一個長方形羊圈(一邊靠墻),長和寬的比是2∶1,在圖中畫出示意圖。(2)林奶奶還要圍一個雞舍,雞舍是面積為12平方米的直角梯形(不靠墻),上底與下底的比是1∶2,在圖中畫出示意圖。14.按要求作圖。(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1)畫出一個高為3厘米,上、下底的和為6厘米,且上底∶下底=1∶2的直角梯形。(2)把這個直角梯形分成面積比為1∶2∶3的三部分。15.下面每個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長方形,面積是12平方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1。(2)在所畫的長方形中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使它們的面積比是1∶2。16.操作題。(圖中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1)將左下方的長方體的展開圖畫完整。(2)先用斜線表示出右邊長方形涂色部分的,再列式計算斜線部分是長方形的幾分之幾?(3)再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2。17.(1)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2。(2)把圖中右邊的正方形按面積比2∶3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并把三角形部分涂色。18.把梯形分成三個面積比是1∶2∶3的三角形。(小方格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比是3∶2的長方形。(2)在之前長方形中,表示出。(3)畫一個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直角三角形,使直角邊的比是2∶1。19.下面每個正方形的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長方形,使它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長與寬的比是4∶3。(2)下圖是一個長方體展開圖中的三個面。畫出展開圖的另三個面,并標出名稱。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體積是( )立方厘米。20.如下圖,長方形表示3平方米,請在圖中畫出平方米。21.如圖每個小方格的邊長都表示1厘米,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中畫圖。(1)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6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1。(2)畫一個直角三角形,周長24厘米,三條邊的長度比是5∶4∶3。22.在下面的方格紙中按要求畫圖。(每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在方格紙左半部畫一個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為2∶3;方格紙右半部分的陰影是正方體的4個面,再補上2個面,使它能夠圍成一個正方體。23.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比是3∶2,面積是24平方厘米。24.下面每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棱長是2厘米的正體展開圖。(2)畫一個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且底與高的比是。25.在下面的方格圖中按要求畫一畫。(每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3∶2的長方形。(2)在長方形中畫一條線段,把長方形分成面積比是1∶2的三角形和梯形。26.在下面的方格圖中按要求畫圖(每個小方格的邊長1厘米)。(1)畫一個周長為16厘米,長和寬的比是5∶3的長方形;(2)畫一個面積是12平方厘米,底與高的比是3∶1的平行四邊形。27.(1)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比是3∶2,面積是24平方厘米。(2)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8厘米,長和寬的比是2∶1。28.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中畫長方形。(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面積是18平方厘米,底和高的比是2∶1的平行四邊形。(2)畫一個周長是20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2的長方形。29.下面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厘米。(1)畫一個長方形,面積是40平方厘米,長與寬的比是5∶2。(2)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3∶2。30.下面每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①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4厘米,長與寬的比是4∶3。②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是18平方厘米,底和高的比是2∶1。31.下面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為1平方厘米。(1)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2。(2)畫一個直角三角形,面積是24平方厘米,高是底的。(3)再將所畫的三角形分成兩部分,使這兩部分的面積比是1∶3。32.按要求畫一畫。(1)上圖每個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6厘米,使長與寬的比是5∶3。(2)在圖中畫一條線段,把長方形的面積分成2∶3兩個部分。33.按要求畫一畫。把如圖方格中的三角形分成兩份,使它們的面積比是。34.下面每個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畫一個三角形,面積是12平方厘米,底和高的比是3∶2,并將它分成兩部分使面積比為1∶2。35.下面每個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8厘米,長與寬的比是2∶1,在下面寫出計算過程。36.下圖每個方格的邊長表示1厘米。(1)在圖中沿方格線畫一個長方形,使所畫長方形的周長是20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2。(2)在圖中畫一個平行四邊形,使它的面積為8平方厘米,底和高的比是2∶1。37.在下面的方格圖中按要求畫圖(每個小方格的邊長1厘米)。(1)畫一個周長為20厘米的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3∶2。(2)將所畫的長方形的面積按5∶3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畫上斜線。(3)畫一個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高是底的。38.下圖中每個方格的邊長為1厘米。(1)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3∶2。(2)把這個長方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使得它們面積的比為1∶2。39.下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1厘米。(1)畫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6厘米,長與寬的比是3∶1。(2)將上圖中的正方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使它們的面積比為2∶3。40.下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1厘米,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 (1)畫一個面積是6平方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底和高的比是3∶1。(2)畫一個周長是28厘米的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4∶3。/ 讓學習更有效 新課備課備考 | 數學學科/ 讓學習更有效 新課備課備考 | 數學學科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1.畫圖見詳解【分析】根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計算,用,即在這里把2公頃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7份,陰影部分占1份(如圖)。【解析】根據分析作圖如下:2.(1)(2)見詳解【分析】(1)正方體展開圖一共有11種類型:①“1-4-1”型: 中間4個一連串,兩邊各一隨便放;②“2-3-1”型:二三緊連錯一個,三一相連一隨便;③“2-2-2”型:兩兩相連各錯一;④“3-3”型:三個兩排一對齊;可以選擇“1-4-1”型進行畫圖。(2)根據比的意義,用長方形的長除以3,再乘2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寬,再根據長方形的特征作圖。【解析】6÷3=22×2=4(厘米)因此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1)(2)作圖如下:(正方體展開圖不唯一)3.見詳解【分析】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可以畫出一個長是5,寬是3的長方形;也可以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把5∶3的前、后項同時乘2或其他數,根據得到的比確定長方形的長和寬。據此解答。【解析】(答案不唯一)4.見詳解【分析】(1)可以將圖中三角形分成2個三角形,三角形面積=底×高÷2,據此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將比的前后項看成份數,三角形面積÷總份數=一份數,一份數分別乘兩部分的份數,求出分成的兩部分的面積,再根據三角形的底=面積×2÷高,確定2個三角形的底即可。(2)根據長方形面積=長×寬,找到長和寬的比是的情況,作圖即可。【解析】(1)6×4÷2=12(平方厘米)12÷(2+1)=12÷3=4(平方厘米)4×2=8(平方厘米)4×1=4(平方厘米)8×2÷4=4(厘米)4×2÷4=2(厘米)分成的2個三角形高都是4厘米,底分別是4厘米和2厘米即可,作圖如下:(2)12=12×1=6×2=4×3畫出的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長和寬的比是,作圖如下:(三角形分法不唯一)5.見詳解【分析】根據題意,假設一個長方形的長為6,結合長與寬的比,得出寬為2;再假設另一個長方形的長是3,則得出寬為1。【解析】一個長方形的長為6,則寬為2;另一個長方形的長是3,則得出寬為1。如圖:(畫法不唯一)6.(1)見詳解(2)作圖見詳解;3;8【分析】(1)無蓋正方體盒子有5個面,是完全一樣的正方形,5個面分別是底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據此畫出前、后、左、右面;(2)長方形周長÷2=長寬和,將長看作單位“1”,長寬和是長的(1+),長寬和÷對應分率=長,長寬和-長=寬,據此確定長方形的長和寬,作圖即可;根據等腰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分成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都等于長方形的寬,據此作圖,三角形面積=底×高÷2,長方形面積=長×寬,兩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根據比的意義,寫出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面積比,化簡即可。【解析】(1)(2)14÷2=7(厘米)7÷(1+)=7÷=7×=4(厘米)7-4=3(厘米)畫出的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作圖如下:(3×3÷2)∶(4×3)=4.5∶12=45∶120=(45÷15)∶(120÷15)=3∶8得到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面積比3∶8。7.見詳解【分析】(1)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C=2(a+b)”,20÷2=10(厘米),即所畫長方形的長、寬之和是10厘米.再把10厘米平均分成(3+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是多少厘米,再用乘法分別求出3份(長方形長)、2份(長方形寬)是多少厘米,據此即可畫出此長方形;(2)根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S=ah÷2”,12×2=24(平方厘米),即所畫三角形的底和高之積為24,24=1×24=2×12=3×8=4×6,當底和高分別是4厘米和6厘米時,底和高的比是4∶6=2∶3;(3)三角形的面積=24平方厘米,面積按1∶3分成兩部分,再把24平方厘米平均分成(1+3)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乘法求出其中的3份。【解析】(1)20÷2=10(厘米)長:10÷(3+2)×3=10÷5×3=2×3=6(厘米)寬:10÷(3+2)×2=10÷5×2=2×2=4(厘米)(2)由分析可知,三角形的底=4厘米,高=6厘米。(3)24÷(1+3)=24÷4=6(平方厘米)6×3=18(平方厘米)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ah÷2,可以將大三角形分成高相等,底邊按1∶3分成兩個小三角,這樣得到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的比就是1∶3。綜上分析, 畫出的圖形如下所示:8.(1)(2)圖見詳解【分析】(1)根據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長+寬)×2,則周長是8厘米,它的長加寬的和是:8÷2=4(厘米),由于長與寬的比是3∶1,則長是3份,寬是1份,一份量是:4÷(3+1)=4÷4=1(厘米),此時的長是:3×1=3(厘米),寬是1厘米,據此即可畫圖;(2)已知三角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可知,三角形的底×高=面積×2,即這個三角形底與高的積是12×2=24平方厘米;已知這個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比是3∶2,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可知,3∶2=6∶4=9∶8…即這個三角形可能的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或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或底是9厘米、高是8厘米,……,其中6×4=24,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據此畫出這個三角形。【解析】(1)(2)作圖如下:(三角形畫法不唯一)9.(1)圖見詳解;(2)4【分析】(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結合題意長方形的周長是18厘米,用18除以2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已知長與寬的比是,那么長占它們和,寬占它們和的,根據比的意義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據此作圖即可。(2)長方形的四個角分別剪去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將剩下部分粘貼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紙盒,結合圖形可知:這個長方體的長為:6-1-1=4(厘米),長方體的寬為:1厘米,長方體的高為:1厘米。根據長方體體積=長×寬×高,代入數據計算即可。【解析】(1)18÷2=9(厘米)長方形的長為:(厘米);長方形的寬為:(厘米)畫圖如下:(2)這個無蓋長方體的長為:6-1-1=4(厘米),寬為:1厘米,高為1厘米則體積為:4×1×1=4(立方厘米)故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體積是4立方厘米。10.(1)(2)畫圖見詳解【分析】(1)根據題意,長和寬的比是2∶1,即長是寬的2倍,而長×寬=32(平方厘米),列出乘積是32的乘法算式,找到符合題意的長和寬即可。(2)(長+寬)×2=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3∶2,求出長寬之和,再把長看作3份,寬看作2份,用除法求出1份數,即可進一步計算出長和寬。(1)(2)分別求出長和寬再作圖即可。【解析】(1)32=1×32=2×16=4×8,8∶4=2∶1。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4厘米。(2)20÷2=10(厘米)3+2=510÷5=2(厘米)3×2=6(厘米)2×2=4(厘米)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畫圖即可。(1)(2)作圖如下:11.(1)(2)圖見詳解【分析】(1)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高與底的比是2∶3,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得到:2∶3=(2×2)∶(3×2)=4∶6,即高是4厘米,底是6厘米,面積=4×6=24(平方厘米),據此作圖。(2)根據長方形的周長C=(a+b)×2,那么a+b=C÷2,據此求出長與寬的和,已知長和寬的比是5∶3,那么長占長與寬和的,寬占長與寬和的;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用乘法求出長、寬,據此畫出這個長方形即可;將長方形的長平均分成3份,在2份與l份之間畫線分割長方形即可。【解析】(1)2∶3=(2×2)∶(3×2)=4∶6即平行四邊形高是4厘米,底是6厘米。作圖如下:(2)16÷2=8(厘米)8×=5(厘米)8×=3(厘米)即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作圖如下:12.見詳解【分析】(1)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而24=24×1=12×2=8×3=6×4,其中只有6∶4=3∶2,則這個長方形的長時6厘米,寬是4厘米。據此畫圖。(2)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比是1∶3,則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面積的,那么三角形的面積是24×=24×=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當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2厘米時,它的面積是6×2÷2=6(平方厘米)。據此畫出三角形和梯形,并涂色。【解析】(1)24=24×1=12×2=8×3=6×46∶4=3∶2,則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2)24×=24×=6(平方厘米)6×2÷2=6(平方厘米)畫圖如下:(答案不唯一)13.見詳解【分析】(1)由于長方形羊圈一邊靠墻,所以有兩種圍法,一種是長靠墻,一種是寬靠墻。長靠墻時,其余三邊的長度之比是2∶1∶1,把柵欄總長度20米按照比例分配即可。寬靠墻時,其余三邊的長度之比是2∶2∶1,同樣把柵欄總長度20米按照這一比例分配即可。(2)上底與下底的比是1∶2,所以上下底之和必須是3的倍數,可以是6,按比例分配求出上底是2,下底是4,根據直角梯形的面積是12平方米,用12×2再除以上下底的和可求出對應的高,然后畫出圖形即可。【解析】(1)長靠墻時:三邊的長度之比是2∶1∶120×=20×=10(米)20×=20×=5(米)則長是10格,寬是5格,作圖如下:寬靠墻時:三邊的長度之比是2∶2∶120×=20×=8(米)20×=20×=4(米)則長是8格,寬是4格,作圖如下:(兩種答案選擇一種作答即可)(2)上底與下底的比是1∶2,所以上下底之和必須是3的倍數,當上下底的和是6米時,6×=6×=2(米)6×=6×=4(米)12×2÷6=24÷6=4(米)則上底是2格,下底是4格,高是4格,作圖如下:(答案不唯一)14.見詳解【分析】(1)將比的前后項看成份數,上下底的和÷總份數,求出一份數,一份數分別乘上底和下底的對應份數,求出上底和下底,作圖即可;(2)根據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先求出這個梯形的面積,將比的各項看成份數,梯形面積÷總份數=一份數,一份數分別乘對應份數,分別求出三部分的面積,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將直角梯形進行分割即可。【解析】(1)6÷(1+2)=6÷3=2(厘米)上底:2×1=2(厘米)下底:2×2=4(厘米)作圖如下:(2)(2+4)×3÷2=6×3÷2=9(平方厘米)9÷(1+2+3)=9÷6=1.5(平方厘米)1.5×1=1.5(平方厘米)1.5×2=3(平方厘米)1.5×3=4.5(平方厘米)(畫法不唯一)15.(1)見詳解(2)見詳解【分析】(1)已知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3∶1,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可知,3∶1=6∶2=9∶3=……,即這個長方形可能是長3厘米、寬1厘米,或長6厘米、寬2厘米,或長9厘米、寬3厘米……;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可知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據此畫出這個長方形。(2)在所畫的長方形中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使它們的面積比是1∶2,即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分別占長方形面積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長方形的面積分別乘、,求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因為分成的三角形和梯形等高,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確定三角形的底、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據此畫出這條線段。【解析】(1)3∶1=6∶2=9∶3=……6×2=12(平方厘米)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如下圖。(2)三角形的面積:12×=12×=4(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4×2÷2=4(厘米)梯形的面積:12×=12×=8(平方厘米)梯形的上、下底之和:8×2÷2=8(厘米)如下圖:(第2題畫法不唯一)16.(1)見詳解(2)圖見詳解;(3)見詳解【分析】(1)長方體的展開圖相鄰不相對,相對不相鄰,據此補充畫圖;(2)把涂色部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表示,3份畫斜線就表示涂色部分的;斜線部分小正方形的個數是9個,長方形中小正方形的個數是20個,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解答,據此用9除以20即可解答;(3)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所以長+寬=長方形的周長÷2,據此用20÷2求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為10厘米,把長方形的長看作3份,寬看作2份,用長與寬的和除以份數和,求出1份是10÷(3+2)=2(厘米),再分別用2厘米乘長方形的長、寬的份數即可求出所畫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厘米。據此畫圖。【解析】(1)見下圖;(2)見下圖:9÷20=(3)20÷2=10(厘米)10÷(3+2)=10÷5=2(厘米)2×3=6(厘米)2×2=4(厘米)所畫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據此畫圖:(1)(2)(3)如圖:17.見詳解【分析】(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由此可知,長+寬=長方形的周長÷2,據此求出長與寬的和,即長+寬=20÷2=10(厘米),把長看作3份,寬看作2份,用長與寬的和除以它們的份數和,求出1份是多少厘米,再用1份的數量分別乘3、乘2即可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2)由圖可知:正方形的邊長是5厘米,根據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可知正方形的面積是:5×5=25(平方厘米),把分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看作2份,梯形的面積看作3份,用25除以它們的份數和,求出1份是多少平方厘米,再乘三角形的份數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剩下的就是梯形的面積,再根據三角形的底×高÷2=三角形的面積,進一步確定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畫出三角形,剩下的部分就是梯形。【解析】(1)20÷2=10(厘米)10÷(3+2)=10÷5=2(厘米)2×3=6(厘米)2×2=4(厘米)所以所畫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2)5×5=25(平方厘米)25÷(2+3)=25÷5=5(平方厘米)三角形面積為:5×2=10(平方厘米)4×5÷2=10(平方厘米)因為正方形的邊長是5厘米,所以所畫三角形的底是4厘米、高是5厘米。(1)(2)如圖:(三角形畫法不唯一)18.(1)(2)(3)圖見詳解【分析】(1)根據C=2(a+b),即可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長、寬之和,根據長方形的長寬比,用這個長方形的長、寬之和除以(3+2),求出1份的長度,再用l份的長度乘3,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長,用l份的長度乘2,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寬,然后即可畫圖。(2)把這個長方形看作“1”,先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涂上綠色,用分數表示,再把這個長方形的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涂上黃色,也就是求這個長方形的的是多少,進而畫圖表示即可。(3)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可得: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的積是9×2=18,又因為兩條直角邊的比是2∶1,據此可得出兩條直角邊分別是6厘米和3厘米,據此畫圖。【解析】(1)20÷2÷(3+2)=10÷5=2(厘米)2×3=6(厘米)2×2=4(厘米)作圖如下:(2)作圖如下:(3)作圖如下:19.(1)圖見詳解(2)圖見詳解;22;6【分析】(1)已知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4∶3,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可知,4∶3=8∶6=12∶9=……,即這個長方形可能是長4厘米、寬3厘米,或長8厘米、寬6厘米,或長12厘米、寬9厘米……;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可知面積是48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據此畫出這個長方形。(2)根據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有6個面,有三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據此補全長方體的展開圖,并標出名稱。根據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代入數據計算,求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解析】(1)4∶3=8∶6=12∶9=……其中8×6=48(平方厘米)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如下圖。(2)長方體的展開圖如下圖。(2×1+3×2+3×1)×2=(2+6+3)×2=11×2=22(平方厘米)2×3×1=6(立方厘米)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22平方厘米,體積是6立方厘米。20.見詳解【分析】由于想畫出平方米,則看3平方米里面有幾個平方米,有幾個平方米就相當于把這個長方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平方米。【解析】3÷=3×3=9所以把這個長方形平均分成9份,其中的1份是平方米。如下圖所示:21.見詳解【分析】(1)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C=2(a+b)”,16÷2=8(厘米),即所畫長方形的長、寬之和是8厘米,再把8厘米平均分成(3+1)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是多少厘米,再用乘法分別求出3份(長方形長)、1份(長方形寬)是多少厘米,即可畫圖作答。(2)已知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為5∶4∶3,首先可以求出總份數(5+4+3),再根據三角形周長,求出1份是多少,接著用乘法分別求出兩個直角邊的長度,即可畫圖作答。【解析】(1)16÷2=8(厘米)8÷(3+1)=8÷4=2(厘米)長:2×3=6(厘米)寬:2×1=2(厘米)(2)5+4+3=12(份)24÷12=2(厘米)2×3=6(厘米)2×4=8(厘米)22.畫圖見詳解【分析】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底×高÷2,又知三角形的面積是12,底和高的比是2∶3,據此可以設三角形的底為2a厘米,則高為3a厘米,求出這個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即可;根據正方體展開圖的特征,補上兩個面即可。【解析】解:設三角形的底為2a厘米,則高為3a厘米,2a×3a=12×26a2=24a2=4a=22a=2×2=4(厘米)3a=3×2=6(厘米)所以三角形的底為4厘米,則高為6厘米,如圖:(答案不唯一)23.見詳解【分析】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底和高的比是3∶2,可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得到:3∶2=(3×2)∶(3×2)=6∶4,此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為:6×4=24平方厘米;圖中一小格表示1厘米,則平行四邊形底為6格,高為2格,可畫出平行四邊形。【解析】做圖如下:24.見詳解【分析】(1)棱長為2厘米的正方體展開圖可以用“一四一”的形式畫出來,即上面一行一個正方形,中間一行有4個正方形,下面有1個正方形,據此得出答案;(2)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底與高的比是,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得到:,即底是4厘米,高是6厘米,面積=4×6=24(平方厘米)。據此作圖。【解析】(1)(2)如圖(答案不唯一)25.見詳解【分析】(1)根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求出長與寬的和;已知長與寬的比是3∶2,即長、寬分別占長與寬的和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分別求出長與寬,據此畫圖。(2)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已知把長方形分成面積比是1∶2的三角形和梯形,則三角形的面積占長方形面積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求出三角的面積;再根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面積×2÷高,其中三角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高,由此求出三角形的底;據此畫出這條線段即可。【解析】(1)20÷2=10(厘米)10×=10×=6(厘米)10×=10×=4(厘米)畫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如下圖。(2)長方形的面積:6×4=24(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積:24×=24×=8(平方厘米)因為三角形的高是4厘米,則三角形的底是:8×2÷4=4(厘米)據此在長方形中畫出這條線段。如下圖:(線段畫法不唯一)26.見詳解【分析】(1)由題意可知,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是,長占長與寬的和的,寬占長與寬的和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可分別算出長與寬的長度,再畫圖。(2)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同時12=6×2。已知該平行四邊形底與高的比是3∶1,6∶2=3∶1,所以該平行四邊形底為6厘米,高為2厘米,據此畫圖即可。【解析】(1)長:(厘米)寬:(厘米)(2)(平方厘米)故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為6厘米,高為2厘米。(1)(2)作圖如下:27.(1)見詳解;(2)見詳解【分析】(1)已知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比是3∶2,根據比的意義,假設平行四邊形的底為3x厘米,高為2x厘米,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據此可得3x×2x=24,然后求出x的值,進而得出底和高。(2)根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用18÷2即可求出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已知長和寬的比是2∶1,把長看作2份,寬看作1份,用18÷2÷(2+1)即可求出每份是多少,進而用乘法分別求出2份和1份,即長和寬,據此作圖。【解析】(1)解:設平行四邊形的底為3x厘米,高為2x厘米。3x×2x=246x2=24x2=24÷6x2=4因為2×2=4據此可知x為2;2×3=6(厘米)2×2=4(厘米)平行四邊形的底為6厘米,高為4厘米。平行四邊形如下圖;(2)18÷2÷(2+1)=18÷2÷3=3(厘米)3×2=6(厘米)3×1=3(厘米)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長方形如下圖:(平行四邊形畫法不唯一)28.(1)見詳解(2)見詳解【分析】(1)由題意可知,底是高的2倍,如果設高為x厘米,那么底就是2x,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列方程解答,即可求得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畫圖;(2)由題意可知,長方形的周長是長與寬的和的2倍,即可用周長除以2,得長與寬的和,又知長占長與寬的和的,寬占長與寬的和的,再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即可得長和寬,再畫圖。【解析】(1)解:設高為x厘米,那么底就是2x。(厘米)(2)(厘米)(厘米)作圖如下:(平行四邊形畫法不唯一)29.(1)見詳解(2)見詳解【分析】(1)40=40×1=20×2=10×4=5×8,其中符合面積是40平方厘米,長與寬的比是5∶2的是40=10×4,所以長方形的長是10厘米,寬是4厘米合適,據此解答。(2)因為長與寬的比是3∶2,把長看作3份,寬看作2份。先求一份代表的長度: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和為20÷2=10(厘米)。長占3份,寬占2份,總共3+2=5,所以一份代表的長度為10÷5=2(厘米)。再求長和寬:長是3份,3×2=6(厘米);寬是2份,2×2=4(厘米),據此解答。【解析】30.見詳解【分析】①長方形周長÷2=長寬和,將比的前后項看成份數,長寬和÷總份數=一份數,一份數分別乘長和寬的對應份數,即可求出長和寬,作圖即可;②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將18平方厘米拆成兩數相乘的形式,再找到化簡后是2∶1的底和高,作圖即可。【解析】①14÷2÷(4+3)=7÷7=1(厘米)1×4=4(厘米)1×3=3(厘米)畫出的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作圖如下:②18=18×1=9×2=6×3其中6∶3=(6÷3)∶(3÷3)=2∶1,畫出的平行四邊形底6厘米,高3厘米即可,作圖如下:(平行四邊形畫法不唯一)31.見詳解【分析】(1)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為1平方厘米,則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根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據此求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再根據按比分配的方法,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據此作圖即可;(2)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ah÷2,可得ah=24×2=48(平方厘米),把底看作單位“1” ,則高是它的,即h=a,把h=a代入ah=48,求出a的值,再求出h的值,據此畫出直角三角形;(3)將所畫的三角形分成兩部分,使這兩部分的面積比是1∶3,根據三角形高相同,面積的比等于底的比,據此用三角形的底除以(1+3),求出1份是多少即可解答。【解析】(1)20÷2=10(厘米)10÷(3+2)=10÷5=2(厘米)3×2=6(厘米)2×2=4(厘米)所以所畫長方形的長為6厘米、寬為4厘米。(2)ah=24×2=48(平方厘米)a×a=48=48×=48×=64因為8×8=64,所以a=8(厘米),h=×8=6(厘米)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8厘米、6厘米。(3)8÷(1+3)=8÷4=2(厘米)所以從直角三角形的頂點與底邊2厘米處連線即可。(1)(2)(3)如下圖:32.(1)見詳解;(2)見詳解【分析】(1)根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用16÷2即可求出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已知長和寬的比是5∶3,把長看作5份,寬看作3份,用16÷2÷(5+3)即可求出每份是多少,進而用乘法分別求出5份和3份,即長和寬,據此作圖。(2)因為是把長方形的面積分成2∶3,所以不分長方形的寬,分長方形的長,即把長方形的長按2∶3分成兩部分,長除以(2+3)求出每份的長度,再分別用乘法求出2份和3份的長度;據此作答即可。【解析】(1)16÷2=8(厘米)8÷8=1(厘米)1×5=5(厘米)1×3=3(厘米)長方形如圖:(2)5÷(2+3)=5÷5=1(厘米)1×2=2(厘米)1×3=3(厘米)如圖:33.見詳解【分析】因為三角形面積=底×高÷2,在一個三角形里面分割三角形,它們的高相同,面積比就等于底邊之比。所以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比是2∶3時,它們的底邊比也是2∶3。先連接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和對邊的一點,將對邊分為 2 份和 3 份。據此畫圖。【解析】如圖:(答案不唯一)34.見詳解【分析】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假設三角形的底為3x厘米,高為2x厘米,列方程為3x×2x÷2=12,求出x的值,進而求出底和高;根據高相等,底邊比=面積比,要使分成兩部分的面積比為1∶2,也就是底邊比為1∶2,高不變;將底邊分別看作1份和2份,用兩個三角形的底邊和除以(1+2)份,分別求出每份是多少,進而用乘法求出每個底邊的邊長;據此作圖。【解析】解:設三角形的底為3x厘米,高為2x厘米。3x×2x÷2=123x×2x÷2×2=12×23x×2x=246x2=246x2÷6=24÷6x2=4因為2×2=4,所以x的值為2;底:3x=3×2=6(厘米)高:2x=2×2=4(厘米)高相等,底邊比等于面積比;6÷(1+2)=6÷3=2(厘米)2×1=2(厘米)2×2=4(厘米)如圖:35.見詳解【分析】根據題意,結合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長+寬)×2可知,先求出長寬之和為(18÷2)厘米,再根據長與寬的比是2∶1可知,長占長寬之和的比為,寬占長寬之和的比為,用求出的長寬之和分別乘上占比,即可算出長和寬,再根據長、寬畫出長方形。【解析】長寬之和:18÷2=9(厘米)長:9×=6(厘米)寬:9×=3(厘米)如圖:36.(1)見詳解;(2)見詳解【分析】(1)根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用20÷2即可求出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已知長和寬的比是3∶2,把長看作3份,寬看作2份,用20÷2÷(3+2)即可求出每份是多少,進而用乘法分別求出3份和2份,即長和寬,據此作圖。(2)已知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比是2∶1,根據比的意義,假設平行四邊形的底為2x厘米,高為x厘米,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據此可得2x2=8,然后求出x的值,進而得出底和高。【解析】(1)20÷2÷(3+2)=20÷2÷5=2(厘米)長:3×2=6(厘米)寬:2×2=4(厘米)長方形如下圖;(2)解:設平行四邊形的底為2x厘米,高為x厘米。2x2=8x2=8÷2x2=4因為2×2=4,據此可知x為2;2×2=4(厘米)平行四邊形的底為4厘米,高為2厘米。平行四邊形如下圖:(平行四邊形畫法不唯一)37.見詳解【分析】(1)因為長方形的周長=2×(長+寬),所以長與寬的和為20÷2=10(厘米),然后按照3∶2的比進行分配,計算出長和寬,最后,畫出圖形即可;(2)根據第一問計算出的長為6厘米,寬為4厘米,長方形面積=長×寬,可得長方形面積為24平方厘米,再按5∶3分配得兩部分面積分別為9平方厘米和15平方厘米,如果9平方厘米的部分是個以6厘米為底的三角形,則該三角形的高可通過面積乘2再除以底長求得。然后畫圖即可(答案不唯一);(3)由“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得,底和高應該是12的一組因數,12的因數有1和12、2和6、3和4,又因為高是底的,所以可以確定高為2厘米,底為6厘米。據此解答。【解析】(1)20÷2÷(3+2)=10÷5=2(厘米)長:3×2=6(厘米)寬:2×2=4(厘米)畫圖如下:(2)6×4÷(5+3)=24÷8=3(平方厘米)3×5=15(平方厘米)3×3=9(平方厘米)9×2÷6=3(厘米)畫圖如下:(3)因相乘等于12的兩個整數有:1×12,2×6,3×4;2÷6=其中只有2是6的。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高是2,底是6。畫圖如下:(第二問答案不唯一)38.見詳解【分析】(1)長方形周長÷2=長寬和,將比的前后項看成份數,長寬和÷總份數,求出一份數,一份數分別乘長和寬的對應份數,求出長和寬,作圖即可;(2)根據長方形面積=長×寬,求出長方形面積,長方形面積÷總份數,求出一份數,一份數分別乘三角形和梯形對應份數,求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積,根據三角形面積×2=底×高,梯形面積×2=(上底+下底)×高,分別確定三角形底和高,梯形上底,下底和高,作圖即可。【解析】(1)20÷2÷(3+2)=10÷5=2(厘米)2×3=6(厘米)2×2=4(厘米)畫出的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即可,作圖如下:(2)6×4=24(平方厘米)24÷(1+2)=24÷3=8(平方厘米)三角形面積:8×1=8(平方厘米)梯形面積:8×2=16(平方厘米)8×2=16=4×416×2=32=8×4=(2+6)×4畫出的三角形底和高都是4厘米,梯形上底2厘米、下底6厘米,高4厘米,作圖如下:39.(1)(2)見詳解【分析】(1)根據長方形周長公式:周長=(長+寬)×2;長+寬=周長÷2,代入數據,求出長和寬的和;長和寬的比是3∶1,即把長和寬分成了3+1=4份,用長和寬的和÷總份數,求出1份是多少,進而求出長和寬,畫出長方形;(2)根據正方形面積公式:面積=邊長×邊長,代入數據,求出正方形面積;再把正方形面積分成2+3=5份,用正方形面積÷總份數,求出1份是多少,進而求出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畫圖即可。【解析】(1)3+1=4(份)長:16÷2÷4×3=8÷4×3=2×3=6(厘米)寬:16÷2-6=8-6=2(厘米)圖如下:(2)正方形邊長:5厘米;2+3=5(份)三角形面積:5×5÷5×2=25÷5×2=5×2=10(平方厘米)梯形面積:5×5-10=25-10=15(平方厘米)圖如下(畫法不唯一):40.見詳解【分析】(1)已知三角形的面積是6平方厘米,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可知,三角形的底×高=面積×2;再根據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比是3∶1,確定根據三角形的底和高,據此畫出這個三角形。(2)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是28厘米,根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可知,長方形的長、寬之和=周長÷2;又已知長和寬的比是4∶3,即長、寬分別占長、寬之和的、,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長、寬,據此畫出這個長方形。【解析】(1)三角形的底與高的積:6×2=12(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比=3∶1=6∶2=9∶3=……其中6×2=12,符合要求;畫一個底為6厘米、高為2厘米的三角形,如下圖:(2)長方形的長、寬之和:28÷2=14(厘米)長:14×=14×=8(厘米)寬:14×=14×=6(厘米)畫一個長8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如圖:(三角形的畫法不唯一)【點睛】(1)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以及比的基本性質,確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畫三角形的關鍵。(2)根據長方形的周長公式以及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確定長方形的長、寬是畫長方形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