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 統編版(2024五四學制版)六年級上冊第11課《書湖陰先生壁(其一)》同步練習一、基礎積累看拼音,寫詩句(要求書寫規范、美觀,注意標點)máo yán cháng sǎo jìng wú tái,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茅檐( ) 凈無苔( ) 花木成畦( )排闥( ) 送青來( ) 護田( )máo( )檐 tái( )蘚 qī( )田3.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的字詞(1)茅檐長掃凈無苔( )( )(2)花木成畦手自栽( )( )(3)一水護田將綠繞( )(4)兩山排闥送青來( )4.補充詩句,并完成練習(1)茅檐長掃凈無苔,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兩山排闥送青來。(1)這兩句詩分別從______和______角度,展現了湖陰先生居所的潔凈與周邊景致的生機。(2)“長掃” 一詞體現了居所主人______的特點,“排闥” 則賦予山水______的情態。5.按要求改寫或賞析詩句(1)將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改寫成現代文(不少于 40 字)。(2)賞析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中 “護”“送” 二字的表達效果。6.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對的打 “√”,錯的打 “×”(1)《書湖陰先生壁(其一)》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他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2)“凈無苔” 寫出了湖陰先生居所庭院干凈整潔,沒有青苔滋生的樣子。( )(3)這首詩只描寫了湖陰先生家中的庭院景色,未涉及外部自然景觀。( )(4)“兩山排闥送青來” 中 “青” 指青山,詩人用 “送青” 表現山水對人的親近,充滿童趣。( )二、詩句理解1.根據詩句內容填空(1)這首詩圍繞 “______” 這一核心,先描寫了湖陰先生居所______的環境,再描寫______的自然景致,表達了詩人______的情感。(2)詩中從近景角度描寫的詩句是 “”,從遠景角度描寫的詩句是 “”。(3)詩的前兩句側重表現居所主人的______,后兩句側重展現自然山水的______,人與景相互映襯,意境和諧。2.課內詩句閱讀閱讀《書湖陰先生壁(其一)》,完成練習。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1)用 “______” 畫出詩中體現居所主人生活情趣的詩句,用 “﹏﹏” 畫出詩中運用擬人手法的詩句,并分析其作用。(2)“花木成畦手自栽” 中,“手自栽” 有什么表達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詩人為什么用 “護田”“排闥” 來描寫山水?這體現了詩人怎樣的審美追求?(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說明。三、拓展延伸1.課外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1)這兩首詩(《書湖陰先生壁(其一)》和《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都與 “田園” 相關,但側重點不同:《書湖陰先生壁(其一)》側重描寫______,《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側重描寫______。(2)《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中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運用了______的手法,寫出了______;《書湖陰先生壁(其一)》中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運用了______的手法,寫出了______。(3)對比兩首詩,說說它們在展現 “田園之美” 上的不同角度。2.寫作實踐請你結合《書湖陰先生壁(其一)》的意境,發揮想象,寫一段場景描寫(不少于 200 字),展現湖陰先生居所的景致和詩人的心境。參考答案一、基礎積累1.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2.yán tái qí tà qīng hù 茅 苔 畦3.(1)茅草屋檐 經常 (2)整齊的田畦 親自 (3)環繞 (4)小門,這里指打開門4.(1)花木成畦手自栽 (2)一水護田將綠繞(1)近景(庭院) 遠景(山水) (2)勤勞整潔 擬人(親近人)5.(1)示例:湖陰先生家的茅草屋檐下,庭院經常打掃,干凈得沒有一絲青苔;院子里的花木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劃分成一塊塊田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的,充滿生活氣息。(2)“護” 字賦予流水以人的動作,仿佛流水在主動守護田地、環繞綠意,體現流水與田園的親密;“送” 字賦予青山以人的情態,好像青山推開大門,主動將青翠景色送到眼前,凸顯山水對人的親近,讓自然景致更具生命力。6.(1)√ (2)√ (3)×(后兩句描寫了外部的流水、青山等自然景觀) (4)√二、詩句理解(1)湖陰先生居所 潔凈雅致 周邊山水 對湖陰先生的贊賞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 (2)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3)勤勞與雅致 生機與親切2.(1)生活情趣: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擬人: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作用:體現生活情趣的詩句,展現湖陰先生勤勞、熱愛生活的形象;擬人句賦予山水以人的動作與情感,讓自然景致更鮮活,凸顯人與山水的和諧互動。(2)“手自栽” 說明花木是主人親手栽種,既體現了湖陰先生對花木的用心呵護,也展現了他熱愛生活、追求雅致生活的情趣,讓庭院景色更具溫度。(3)用 “護田”“排闥” 描寫山水,將自然山水擬人化,打破了人與自然的隔閡,體現詩人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的審美追求,追求一種親切、靈動、充滿生機的田園意境。(4)表達了詩人對湖陰先生勤勞雅致生活的贊賞,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景致的喜愛。“茅檐長掃”“手自栽” 贊美人的勤勞;“護田”“送青” 喜愛山水的親切,整體流露出對這種田園生活的向往。三、拓展延伸(1)文人雅致的居所景致 鄉村百姓的勞作生活 (2)細節描寫 兒童模仿大人勞作的天真可愛 擬人 山水對人的親近與生機 (3)《書湖陰先生壁(其一)》從 “文人居所” 角度,展現田園的雅致與和諧;《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從 “鄉村勞作” 角度,展現田園的質樸與活力。2.示例:春日里,湖陰先生的居所格外雅致。茅草搭建的屋檐下,庭院被打掃得一塵不染,連一絲青苔的痕跡都沒有。院子中央,花木被修剪成整齊的田畦,紅的花、綠的葉相互映襯,都是主人親手栽種的,透著滿滿的用心。院外,一條清澈的小河繞著田地緩緩流淌,仿佛在溫柔地守護著這片綠意;不遠處的兩座青山,像頑皮的孩子推開小門,將滿眼的青翠送到眼前。詩人站在庭院中,看著這潔凈的居所、靈動的山水,心中滿是舒暢,既贊賞湖陰先生的雅致生活,又沉醉于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田園之美,只覺得時光都變得悠然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