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長征勝利萬歲長征用具1. 學習這兩篇回憶錄,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情懷。2. 分析文本,歸納總結老一輩革命家對革命戰爭的思考。3. 揣摩文本,體會老一輩革命家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學習目標【活動1】作者介紹楊成武(1914.10.27.—2004.2.14),福建省長汀縣客家人,是中共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于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7歲當上團政委。后任紅1軍團第1師政治委員,指揮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創建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勛。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5年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楊成武回憶錄》,主要講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事件。學習任務一: 我說作者背景 、介紹回憶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后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1934年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占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回旋余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蘇區。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及中央、軍委自屬隊共8.6萬余人,從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發,開始戰略轉移,準備到湘西地區同紅2、紅6軍團會合。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堅強意志。【活動2】我說寫作背景文體知識分類(1)關于一系列事件的記錄,通常由參加者所寫而不像歷史那樣拘于形式和完備,如凱撒的《高盧戰爭回憶錄》(2)一種自傳體描述,其口吻常閑逸而親切、注意的焦點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時代上。回憶錄【活動3】我說文體知識文體知識回憶錄的寫法特點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詳細地寫出一個階段的生活,也可寫一個側面。寫作回憶錄要注意真實、廣泛、突出六個字。真實,就是真實記載作者的經歷和觀感。廣泛,是指回憶錄不僅要回憶個人,而且要以個人為主線,串連與之有關的人和事,廣泛觸及生活的每個角落,反映社會的歷史面目。突出,是指回憶錄中的人物要處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個性,不是平平淡淡的敘述。回憶錄“長征”又被稱為“二萬五千里長征”,是1934年至1936年間戰略轉移的專門用語。“長征勝利”是指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萬歲”蘊含著作者對參與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行動并取得勝利的自豪之情。二通讀文本,概述回憶錄主要記敘的事件。【活動1】朗讀題目,品味其蘊含的情感。二通讀文本,概述回憶錄主要記敘的事件。【活動2】 閱讀《長征勝利萬歲》,梳理楊成武記述的紅軍長征到吳起鎮后的事件,并分析這些事件的性質。依照示例,完成下表。段落 事件 性質第1~8段 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 中央紅軍長征的最后一仗獲得全勝,這就是“宣言書”第9~22段 在吳起鎮伏擊并殲滅敵人 紅軍拔掉民團釘子,讓陜北百姓歡天喜地,并繼續向陜北甘泉前進,這就是“宣傳隊”第23~46段 召開全軍干部會議 與當地蘇維埃會合,召開大會宣講長征意義,這就是“播種機”【活動3】文中出現了多個場面描寫,請任選其中一個場面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其中體現出的場面特點、描寫方式及技巧以及情感內涵。場面記錄(具體段落描述)第一場景:到達吳起鎮 十月十八日這一天帶路的同志指著前面的一個村莊,說那就是吳起鎮時,隊伍中頓時沸騰起來了!“吳起鎮到了!”同志們歡叫著跑了下去,看到這個歡樂、熱烈的場面,我們都很高興。吳起鎮披著燦爛的陽光在歡迎我們。場面記錄(具體段落描述)第二場景:紅軍殲滅二馬騎兵團、消滅反動民團(1)戰士們在一旁手里握著槍,眼睛緊盯著川里。(2)剎時間,兩邊山溝里的輕、重武器一齊吼叫起來,兩廂伏兵一齊殺了出來。(3)……敵人無法控制坐騎,紛紛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有的腿還掛在腳蹬里,硬給馬拖著跑了。……場面記錄(具體段落描述)第三場景:召開干部會議,宣布長征勝利(1)天雖奇冷,但我和黃開湘同志不知性急還是怎么的,騎著馬一口氣跑了三十多里地,一頭是汗。(2)這時太陽在天空露出了笑臉,陽光燦爛,也許是剛才騎馬狂奔出了陣汗,衣服濕了,現在驟然一熱,我身不由己打了一個寒噤,但還是繼續聽著毛主席講話,只覺得周身的熱血直往上涌。(3)“頓時響起了熱烈的口號聲”“會場里霎時升起歡呼聲”“口號聲此起彼伏”場面記錄 (具體段落描述) 場景特點 描寫方式及技巧 情感第一場景:到達吳起鎮 十月十八日這一天帶路的同志指著前面的一個村莊,說那就是吳起鎮時,隊伍中頓時沸騰起來了!“吳起鎮到了!”同志們歡叫著跑了下去,看到這個歡樂、熱烈的場面,我們都很高興。吳起鎮披著燦爛的陽光在歡迎我們。歡樂熱烈1.運用動作、神態等描寫表現紅軍的興奮與激動;2.“吳起鎮披著燦爛的陽光在歡迎我們”運用環境渲染人物心理,擬人的修辭也使得語言活潑有趣。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場面記錄 (具體段落描述) 場景特點 描寫方式及技巧 情感第二場景:紅軍殲滅二馬騎兵團、消滅反動民團 (1)戰士們在一旁手里握著槍,眼睛緊盯著川里。 (2)剎時間,兩邊山溝里的輕、重武器一齊吼叫起來,兩廂伏兵一齊殺了出來。 (3)……敵人無法控制坐騎,紛紛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有的腿還掛在腳蹬里,硬給馬拖著跑了。……緊張激烈(1)運用細節和動作描寫:一“握”一“盯”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戰士們的斗志昂揚。(2)“吼叫”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交戰的激烈、場面的壯烈;兩個“一齊”交代了戰士們士氣振奮、上下一心的戰斗熱情。(3)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了敵人在受到打擊時的狼狽。勇于戰斗、善于團結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場面記錄 (具體段落描述) 場景特點 描寫方式及技巧 情感第三場景:召開干部會議,宣布長征勝利 (1)天雖奇冷,但我和黃開湘同志不知性急還是怎么的,騎著馬一口氣跑了三十多里地,一頭是汗。 (2)這時太陽在天空露出了笑臉,陽光燦爛,也許是剛才騎馬狂奔出了陣汗,衣服濕了,現在驟然一熱,我身不由己打了一個寒噤,但還是繼續聽著毛主席講話,只覺得周身的熱血直往上涌。 (3)“頓時響起了熱烈的口號聲”“會場里霎時升起歡呼聲”“口號聲此起彼伏”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動興奮1.運用細節描寫,寫出了紅軍戰士心情急切,迫切想要見到毛澤東,聽到中央給自己指明方向。2.(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烘托了會后自己的激動和喜悅的心情;象征著中國紅軍遭遇的困境和中國革命的陰霾都已經成為過去,預示著革命必將勝利的光明未來。(2)運用細節描寫刻畫出“我”對革命取得巨大階段性勝利的激動。3.由觀眾的反應從側面寫出了當時與會人員興奮激動的心情。【活動】 細讀《長征勝利萬歲》,討論、研習毛澤東對長征意義的三大比喻,完成問題。(1) 毛澤東稱長征為“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的理由是什么?三細讀文本,深入理解長征勝利的意義和革命軍隊的性質。參考答案:在毛澤東看來,敵人仍然強大,紅軍部隊也損失慘重,但經過長征,隊伍沒有打散,而且還經常能打勝仗,讓蔣介石覺得自己無力消滅紅軍,這就是力量的宣示;十一個省約兩萬萬人民都知道了紅軍的存在,打了那么多勝仗,又擴充了那么大隊伍,這就是在宣傳革命;建立了那么多蘇維埃政府、當地游擊隊和地下組織,到達陜北以后留下了約一萬人的精華,這都是在播種,這就是在進行隊伍建設,為革命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 為什么不能將長征單純地理解為撤退、轉移或逃跑?參考答案:長征是一種撤退甚至是“逃命”不假,但它是戰略撤退,是有鮮明政治目的的撤退。長征在軍事戰略上的目的達到了,在政治上的目的也達到了,在組織上的目的同樣也達到了。所以不能將其單純地理解為撤退、轉移或逃跑。(3) 毛澤東始終強調紅軍行動的政治意義的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長征是為了保存革命的火種,生存下來,但生存不是茍活。無論是艱苦卓絕還是頑強生存,紅軍都有切實可行的政治目標,那就是始終不忘革命,始終不忘救國救民,體現了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的特點。【活動】 仿照示例,梳理、摘錄《長征勝利萬歲》中直接或間接表達情感的語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三歸納總結,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戰爭的思考和對革命的感情。段落 表達情感的語句 情感特征第4段 吳起鎮披著燦爛的陽光在歡迎我們 興奮、激動第7段 蘇維埃!多么親切的名字啊,見了她,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不管是在怎樣艱難的日子里我們都惦念蘇維埃 親切第15段 戰士們在一旁手里握著槍,眼睛緊盯著川里,從他們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誰都心里癢癢的,恨不得一下撲過去,將敵人徹底消滅 高昂第44段 這時太陽在天空露出了笑臉,陽光燦爛,也許是由于剛才騎馬狂奔出了陣汗,衣服濕了,現在驟然一熱,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個寒噤,但還繼續聽著毛主席的講話,只覺得周身的熱血直往上涌 溫暖、激動【活動】 閱讀《大戰中的插曲》,分析日本孤兒得到救助的原因是什么。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八路軍救助日本孤兒這件事的。一通讀文本,概述回憶錄主要記敘的事件。《*大戰中的插曲》參考答案:原因:首先是由八路軍為人民服務這一性質決定的,體現著人民軍隊強烈的人道主義關愛之情;其次,兩個孩子弱小,父母雙亡,他們也是殘酷戰爭無辜的受害者,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善良和博愛。看法:表示認同。人民軍隊不是為了個人恩怨打仗,抗日戰爭也不是為了個人仇殺,而是為了民族獨立與人民幸福,這也是八路軍戰士救助日本孤兒甚至還要搶救日本副站長的根本原因。事實證明,后來這件事獲得了很好的影響,也為抗戰后中日友好做出了貢獻。【活動1】 閱讀《大戰中的插曲》,聶榮臻后來對美穗子說只要是八路軍都會救她,他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到依據。二細讀文本,深入理解長征勝利的意義和革命軍隊的性質。參考答案:理由:“這是我們的政策,是我們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所決定的。”從日本戰俘回國后的舉動、參加過正太路作戰的日本軍人的謝罪、像美穗子一樣的普通日本百姓的感恩,可體現出人民軍隊的性質、人民戰爭的正義性,以及這種性質與正義的強大力量。因此,換作任何一個八路軍,都會救她。【活動2】 在回憶錄的事件敘述中,典型的細節描寫往往最能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也最能打動人心。請從《大戰中的插曲》中舉例分析說明。參考答案:示例:在《大戰中的插曲》中,“我囑咐……看看附近村里有沒有正在哺乳期的婦女,趕快給孩子喂喂奶”“用水把梨沖洗了”“把那個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懷里,用小勺喂她”“擔心孩子在路上哭,在筐里堆了許多梨子”等,這些細節具體展現了聶榮臻元帥對年幼的日本小姑娘無微不至的關心,如此救助敵方子女,更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寬廣的胸懷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道主義精神,令人動容。【活動1】 閱讀分析《大戰中的插曲》中聶榮臻寫給日方的信,討論這封信傳遞的精神價值。三歸納總結,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戰爭的思考和對革命的感情。參考答案:1.信的內容首先直斥日軍暴行,指出災難責任完全“由日閥負之”,這是必要的嚴正立場。2.然后簡要交代救助日本孤兒的情況以及我方對待孤兒及家人的態度。之后指明這一慘痛事件發生的原因,日本孤兒的遭遇正說明了日閥侵略同樣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災難;而我們八路軍對待日本普通民眾的態度更與日軍暴行形成鮮明對比,表明抗日戰爭是為了中日雙方人民謀求和平的正義的戰爭。3.接下來一方面表達中國人民的堅定態度,另一方面號召攜手反對、消滅這種罪惡戰爭。4.最后表達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對日本士兵“幡然覺醒”的希望。整封信既揭露批判,義正詞嚴,又滿貯人道的堅守、人性的光輝;既討伐日閥的行徑,又不忘宣傳教育,呼吁兩國士兵及人民攜手共建真正的“自由與幸福”。【活動2】 合作探究:“百團大戰”作為歷史上的著名戰役,值得人們記錄的內容有很多,作者為什么著重講述這個戰役中的“小小的插曲”呢?參考答案:這個“小小的插曲”,雖不像激烈的戰斗那樣驚心動魄,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戰火中搶救日本孩子,這一舉動以小見大,折射出無產階級革命家寬廣的胸懷,反映出中國軍民在殘酷戰爭中依然堅守的人道主義精神,意義深遠,影響深刻。它既見證了中日友誼,也見證了軍國主義給中日兩國帶來的巨大災難。回憶這件特殊的戰爭往事,是呼吁和號召中日兩國人民愛好和平、珍視和平。因此,作者著重講述了這個“小小的插曲”。【活動】某中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請你擔任導游,介紹紅軍長征的經過和精神。請結合下圖寫一段解說詞,要求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少于80個字。(選自《紅軍長征路線簡筆畫》)四遷移運用,寫一段解說詞參考答案:紅軍長征從江西瑞金出發到達延安,行程二萬五千里,歷經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大小戰役。長征是人類精神的豐碑,它體現出一個被壓迫的偉大民族為了獨立、自強和正義事業,不屈不撓、勇于犧牲的精神品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