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1課時峽三日照三峽在萬里長江第一壩——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壩庫區(qū),在長江三峽起始點入口——三游洞,在長江三峽西陵峽,目之所及,到處金黃一遍。秋天,美麗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金黃的季節(jié),比起百花盛開的春天,更令人向往,更令人著迷!西陵峽巫峽瞿塘峽北京·人民大會堂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廣西·桂林山水山東·泰山杭州西湖·三潭映月重慶·三峽夔門素養(yǎng)目標1.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中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借助注釋疏通文章大意。(重點)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品味文章語言,借助畫面及文字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難點)3.引導學生在相關文化知識的助讀過程中,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景的欣賞之意,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難點)第1課時任務一 課前蓄能 預習檢測任務二 初讀感知 文意疏通任務三 文言積累 重點夯實第2課時任務四 山水畫卷 四季探幽任務五 品鑒·酈道元的鏡頭語言任務六 課后釋疑 思考探究任務七 千年對話 情懷傳承課前蓄能 預習檢測任務一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2.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作者簡介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范陽涿(zhuō)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曾隨北魏孝文帝巡視北方各地,因官職之便,得以游歷黃淮地區(qū)。他愛好游歷,酷愛自然,勤于著述,十分注重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著有《水經注》四十卷。熱愛旅游善寫游記著書一本酈道元何許人也?背景鏈接出處內容影響本文節(jié)選自《水經注校證》卷三十四(中華書局2007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水經注》是酈道元為《水經》所作的注文,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在注文中,酈道元糾正了《水經》的許多錯誤,但由于當時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勢,酈道元的足跡未能到達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錯誤。《水經注》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孝標的《世說新語注》、李善的《文選注》齊名,合稱“四大名注”。看一個從未去過三峽的人,如何把三峽夸出花來!我也想去啊……瞿塘峽以“雄”著稱,懸崖陡立,流水兇猛,自古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kuí)”之譽。長江三峽巫峽以“秀”著稱,峽谷兩岸樹木繁茂,林中猿鳴聲令人動容感傷,正如課文中所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西陵峽以“險”著稱,峽中河道混亂,險灘無數(shù)。古人道“西陵灘如竹節(jié)稠,灘灘都是鬼見愁”。有哪位朋友聽說過或者了解過三峽?字音字形闕處( ) 襄陵( ) 絕 ( )屬引( ) 沿溯( ) 飛漱( )御風( ) 猿鳴( ) 曦月( )素湍( ) 長嘯( ) 酈道元( )林寒澗肅( ) 重巖疊嶂( )quēxiānɡyǎnzhǔsùshùyùyuánxītuānxiàolìjiànzhànɡ初讀感知 文意疏通任務二1.聽范讀,準確劃分文言節(jié)奏2.能獨立翻譯重點句(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原文欣賞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zhànɡ),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至于/夏水/襄(xiānɡ)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zhāo)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jiān)/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回清/倒影,絕 (yǎ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jùn)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ɡ)。”emm……這篇游記有些年頭了,有哪位博學多才的朋友可以給大家用白話文講解一下?課文翻譯三 峽自三峽 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于。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不是。完全沒有。在七百里三峽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譯 文同“缺”,空隙、缺口。正午。半夜。日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達江陵,這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譯 文到了。水漫上山陵。襄,沖上,漫上。陵,山陵。順流而下。逆流而上。倘若。古城名,故址在今重慶奉節(jié)東瞿塘峽口。古城名,在今湖北荊州。即使。這里指飛奔的馬。沒有這么快。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潭水中有倒映著的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地往下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譯 文春冬之時,則素湍綠譚,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回旋的清波。極高的山峰。飛速地往下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榮,茂盛。甚,很。(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之中一片清寒肅殺,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接連不斷,凄慘悲涼,空曠的山谷中傳來猿啼的回聲,聲音悲涼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民們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譯 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下霜的早晨。天剛放晴。肅殺。凄寒。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凄慘悲涼。回聲。聲音悲涼婉轉。所以。今重慶東部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泛指衣服。文言積累 重點夯實任務三1.系統(tǒng)歸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2.辨析寫景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3.制作文言知識卡片并遷移運用至同類文本。略無闕處同“缺”,空隙、缺口。文言知識儲備時間……一通假字二古今異義至于夏水襄陵古義:是兩個詞,動詞“至”和介詞“于”,意思是“到了”。今義:是一個詞,表示另提一事或達到某種程度。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或者雖乘奔御風古義:即使今義:雖然詞語多種用法意義自自三峽七百里中介詞,于,這里是“在”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連詞,如果屬屬引凄異動詞,連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名詞,類疾不以疾也形容詞,快君有疾在腠理名詞,小病絕沿溯阻絕動詞,斷絕,不通哀轉久絕動詞,消失素則素湍綠潭形容詞,白色的可以調素琴形容詞,不加裝飾的有朋自遠方來介詞,從自以為大有所益代詞,自己三一詞多義雖乘奔御風動詞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素湍綠潭形容詞用作名詞,急流。每至晴初霜旦名詞用作動詞,下霜。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四詞類活用倒裝句:清榮峻茂[省略主語,即“(水)清(樹)榮(山)俊(草)茂”]省略句:有時朝發(fā)白帝[狀語后置,即“有時朝(于)白帝發(fā)”]五文言句式重巖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也作“重巒疊嶂”。朝發(fā)夕至:早晨出發(fā)晚上就能到達,形容路程不遠或交通便利。原文為“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隱天蔽日:遮蓋了天空和太陽。形容數(shù)量多、氣勢盛、權勢大等。六成語積累課后練習名句默寫。(1)酈道元在《三峽》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側面襯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 , 。”(2)讀酈道元《三峽》中的“ , ”,我們領略到春冬潭水的清澈。(3)側面描寫三峽山勢高峻的句子是“ , 。”參考答案:(1)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2)(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3)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4)最能表現(xiàn)三峽夏水水流之快的句子是“ , 。”(5)直接描寫高猿長嘯的句子是“ , 。”(6)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可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句是“ , 。”(7)由“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可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句是“ , 。”參考答案:(4)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5)常有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6)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7)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1課 三峽 第1課時 課件.pptx 誦讀經典《三峽》酈道元(誦讀及翻譯).mp4 音頻.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