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李嘉圖的理論貢獻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李嘉圖所處時代的特征;他對影響財富增長因素的認識;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關系的認識;勞動價值理論和收入分配理論。2、能力目標:通過了解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對斯密的勞動價值論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背景分析,使學生認清斯密、李嘉圖經濟理論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服務的階級本質。李嘉圖的經濟理論學說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建立的影響。二、教學重點難點: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三、教學過程:第3課時李嘉圖的理論貢獻一、時代的產物1、李嘉圖生活年代的英國社會狀況產業革命使英國實現了由工場手工業到機器大工業的轉變,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工業資產階級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資本積累,以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實行自由貿易,以便在國際市場上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獲得更多的利潤和廉價的原材料。2、社會狀況對經濟理論發展提出的要求19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貴族的影響,取消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廢除“谷物法”,發展自由貿易。時代的發展,呼喚新理論的出現。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 2、李嘉圖對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認識李嘉圖同意斯密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的觀點,同時糾正了斯密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可以有交換價值的觀點,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3、李嘉圖的一元勞動價值理論 李嘉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4、李嘉圖對勞動價值理論的發展李嘉圖意識到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因而極大地豐富了勞動價值論的內容,從而把勞動價值理論推到了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三、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1、李嘉圖的一元收入理論收入分配理論是李嘉圖經濟學說的中心。按照李嘉圖的觀點,工資、利潤、地租都來自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這是從他的一元勞動價值論必然得出的結論。勞動加到原料中去的價值量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分割為工資和利潤。地租是付給地主的一部分土地產品,而土地產品的價值是由從生產到送上市場這一整個過程所必需的勞動總量決定的。2、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雇傭工人的相對工資下降,意味著在資本主義的國民收入中,工人階級所在的份額下降,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收入差距拉大。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從量的方面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3、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其實反映雇傭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名義工資上漲,實際工資不一定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