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斯密的理論貢獻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需要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2)重商主義者與斯密對于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的不同看法(3)斯密對價值的理解;(4)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階級結構理論、收入分配理論、分工理論的主要觀點內容。2、能力目標:著重培養學生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學會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二、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教學難點: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三、教學過程:第1課時 斯密的理論貢獻一、時代的呼喚1、斯密所處年代的英國社會狀況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利條件)二、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的含義1、重商主義者的觀點(1)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2)財富只能來自對外貿易的順差。(3)民窮國富。一方面可以為出口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從國外獲得盡可能多的金銀;另一方面可以因國內工資水平低而降低本國產品的成本,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4)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主張采取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的政策。2、斯密的觀點(1)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 (2)財富只能來自生產領域。(3)富國裕民(4)政治經濟學有兩個目標:A、一是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B、二是給國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三、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2、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1)勞動量決定商品的價值。這種觀點正確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2)交換價值決定價值。他顛倒了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當商品作為資本存在形式時,它的價值的確會增值,這種增值發生在生產過程中,并非發生在交換過程中。四、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1、斯密的階級結構理論(1)第一個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來劃分階級的人。(2)將社會成員劃分為地主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三大階級。2、斯密的二元收入分配理論(1)認為資產階級工資、利潤和地租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2)認為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