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統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 第3課《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當我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當我們沉浸于文學的美妙,可曾想過那些為此做出巨大貢獻的人?1901年,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獎勵著在諸多領域為人類貢獻卓越的佼佼者。今天,讓我們穿越時光,去了解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一同走進《首屆諾貝爾獎頒發》。課堂導入第3課《首屆諾貝爾獎頒發》課堂導入學習目標了解消息的歷史背景,理解作者通過新聞事實傳達出的觀點。學習新聞的 “倒金字塔” 結構。 理清新聞要素,了解消息在寫作方式和語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 感受諾貝爾對人類進步事業的巨大貢獻,體會作者對獲獎者的贊美之情。探究新知——諾貝爾阿爾弗雷德 貝恩哈德 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 年 10 月 21 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他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藥的發明者。諾貝爾一生擁有 355 項專利發明,并在歐美等五大洲 20 個國家開設了約 100 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他將畢生精力和心血投入到科研和火藥的研制,終身未娶、無兒無女。1896 年 12 月 10 日,諾貝爾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探究新知——諾貝爾獎的設立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 1895 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 “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 的人士。1968 年,瑞典中央銀行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用于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諾貝爾獎每年評選一次,獲獎者會獲得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和權威性。探究新知——作者簡介路透社是世界著名的新聞通訊社之一,由德國人保羅·朱利葉斯·路透于1851年在英國倫敦創辦。路透社以報道及時、語言簡潔、內容真實著稱,是國際新聞報道的重要來源之一。本文是一篇新聞報道,由路透社記者撰寫,具有權威性和客觀性。探究新知——創作背景本文報道的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情況,時間是1901年12月10日。此時,諾貝爾獎剛剛設立不久,是根據瑞典化學家、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國際性獎項。文章創作于新聞事件發生當天,屬于即時報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探究新知——文體知識新聞新聞是一種以簡潔、客觀、真實為特點的文體,用于迅速傳播新近發生的事實。新聞通常包括標題、導語、主體和結尾四個部分。其語言簡明扼要,內容真實可信,注重時效性和客觀性。預習檢查讀一讀威巨囑卓仲款世發有成就yí遺nuó挪bō撥bān頒shèn滲é額zhòng裁shì逝zhuó透預習檢查多音字( )( )yí遺遺囑遺之千金wèi( )( )當當然當鋪dānɡdànɡ預習檢查詞語解釋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時對自己身后事如何處理用口頭或書面形式所做的囑咐。仲裁:爭執雙方同意的第三者對爭執事項做出決定,如國際仲裁、海事仲裁、勞動仲裁等。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辦事方式很有效果。建樹:建立的功績。頒發:授予(勛章、獎狀、證書等)。整體感知——文題解讀“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一標題直接點明了文章的核心內容,即首次頒發諾貝爾獎這一重要事件。標題簡潔明了,準確傳達了新聞的主題,有助于讀者迅速了解文章內容。整體感知——初讀課文朗讀課文,找出消息的導語、主體、背景。第4段。導語:第1段。主體:第2、3段。背景:整體感知——初讀課文導語:路透社斯德哥爾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電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電頭:路透社斯德哥爾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電 —— 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電地點、時間,表明消息材料真實可靠,報道及時。 核心內容:簡要介紹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主體(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時間(1901 年 12 月 10 日)、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以及頒獎依據(諾貝爾遺囑)。整體感知——初讀課文主體: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 X 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瑞士的迪南(和平獎),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整體感知——初讀課文主體:諾貝爾獎由 4 個機構(瑞典 3 個,挪威 1 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授獎儀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詳細介紹了首屆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以及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和地點。整體感知——初讀課文背景:1867 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巨額收入。1896 年諾貝爾逝世,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 5 種諾貝爾獎金。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獎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特別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諾貝爾獎的運作機制,體現了其公正性和權威性。整體感知——結構思路第一部分(導語):簡要交代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時間、地點和主辦方。第二部分(主體):詳細介紹本屆諾貝爾獎各獎項的獲得者及其主要成就。第三部分(背景補充):介紹諾貝爾獎的設立背景、資金來源和評獎機制。整體感知——行文線索本文以“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一事件為主線,按照新聞報道的結構展開敘述,依次介紹頒獎情況、獲獎者信息、獎項設立背景等內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便于讀者理解事件全貌。整體感知——問題探究首屆諾貝爾獎是在什么時間、地點頒發的?首屆諾貝爾獎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挪威奧斯陸頒發。整體感知——問題探究諾貝爾獎是根據誰的遺囑設立的?設立該獎項的目的是什么?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目的是獎勵在過去一年中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整體感知——問題探究首屆諾貝爾獎的五個獎項分別頒給了哪些人?他們各自的貢獻是什么?物理學獎:德國的倫琴,發現了X射線;化學獎:荷蘭的范托夫,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生理學或醫學獎:德國的貝林,研究血清療法卓有成就;文學獎:法國的普呂多姆,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和平獎:瑞士的迪南(紅十字會創始人)和法國的帕西(建立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整體感知——問題探究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是什么?由哪些機構負責頒發?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于諾貝爾留下的巨額遺產,由瑞典的三個機構和挪威的一個機構負責頒發。整體感知——問題探究諾貝爾獎的評議權屬于哪個機構?諾貝爾基金會的職責是什么?諾貝爾獎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基金會是獎金資金的合法擁有者,負責管理資金的投資,但不參與評獎工作。整體感知——問題探究最后一段交代新聞背景,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特別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有什么用意?介紹頒獎資金來源,目的是讓讀者更清楚地知道,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自諾貝爾發明的多種炸藥所獲得的巨額收入,消除了讀者心中對于資金來源的疑問。 特別說明兩權分離,是為了表明諾貝爾獎的公平、公正性,避免資金管理等因素影響評獎結果,確保獎項是根據對人類的貢獻來評定的。精讀細研——語言賞析請分析“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點明事件,引出下文對獲獎者及頒獎相關事宜介紹。精讀細研——語言賞析分析“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 ,他發現了X射線。”這句話的表述特點。簡潔明了介紹獲獎者及獲獎理由。能快速讓讀者了解關鍵信息,不啰嗦。精讀細研——語言賞析請分析“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 ,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中“卓有成就”一詞的作用。換成“有一些成績”行不行,為什么?突出貝林在相關研究的突出貢獻。不行,“卓有成就”程度更深,更能體現貢獻之大。精讀細研——語言賞析分析“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 ,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這句話對普呂多姆的介紹方式。這種介紹方式讓你對普呂多姆有怎樣清晰認識?通過點明獎項及在詩歌創作方面成果來介紹。清楚知道他因詩歌創作成果獲文學獎。精讀細研——手法探究這篇課文是一則消息,消息一般有什么寫作特點呢?咱們分組討論下,然后每組派代表說說。消息一般有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等特點。列舉真實的獲獎者、獲獎理由等體現真實性。精讀細研——手法探究文中在介紹獲獎者時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分組探討并說說理由。采用了列舉的手法,依次介紹不同獎項的獲獎者及成就。條理清晰,能全面且清楚展示各獎項情況。精讀細研——手法探究本則消息按什么順序記敘?為什么要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安排?按照 “倒金字塔” 結構,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順序來寫。 導語部分集中講述最重要的新聞事實(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此后隨文章的展開,事實的重要性逐漸減弱;新聞背景一般放在新聞事實的后面。因為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些情況是整篇新聞要報道的重點,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舉,進行詳寫;而其他方面,如頒獎機構、時間、地點和資金來源則不是新聞的重點,只需交代清楚即可,這樣安排詳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精讀細研——手法探究【小結】語言特色:簡潔明了,準確傳達關鍵信息。寫作手法:運用列舉手法介紹獲獎者,體現消息的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特點。精讀細研——情感主旨了解了這些獲獎者的成就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下,然后選代表發言哦。覺得這些獲獎者很了不起,為人類發展貢獻大。他們努力鉆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爭取為社會做貢獻。精讀細研——情感主旨【小結】通過介紹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情況,作者傳達出對獲獎者的敬重之情以及對這一重要事件的重視,也讓讀者感受到這些杰出人物為人類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激勵人們努力進取,爭取有所作為。拓展延伸——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2012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扎根于中國鄉土文化,以獨特的敘事風格和豐富的想象力展現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和人性的復雜。 屠呦呦:2015 年 10 月 5 日,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物能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為全球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拓展延伸——諾貝爾獎的意義弘揚科學精神,鼓勵人們不斷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促進各個領域的發展,通過對杰出人士的表彰,激勵更多人投身于科學研究、文學創作、和平事業等,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增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諾貝爾獎跨越國界,將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匯聚在一起,促進了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課堂總結——本課要點了解新聞體裁,本文是消息,結構包含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等。掌握諾貝爾獎相關知識,包括獎項設置、頒獎機構及遺囑內容。體會新聞語言準確、簡潔的特點。課堂總結——板書設計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導語總括全文主體背景準確翔實背景介紹頒獎部門和獎項獲獎者及其貢獻資金及來源課堂檢測1.給下列標紅的字注音。頒發( ) 挪威( ) 巨額( )bānnuóé2.下列選項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遺囑 瑞典 仲裁 基金B.射線 卓越 貢獻 協會C.機構 拔款 授獎 逝世D.圖案 評定 粉碎 安慰C課堂檢測C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當美聯社的這則消息發出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B.科學家應該用專業的知識去傳播科學性的精髓,讓科學獲得最廣泛公眾的支持和理解,這是科學家的責任,也是一種擔當。C.授獎儀式每年于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D.看到初夏臨港新城的壯美景色,讓游客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里。課后作業查閱資料,了解更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故事,選擇一位你最感興趣的,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介紹短文。 課后作業示例:屠呦呦:青蒿濟世,諾獎留名屠呦呦,這位中國藥學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對科學的執著,在瘧疾治療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 年 10 月 5 日,她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成為首位獲該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瘧疾肆虐,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屠呦呦臨危受命,投身抗瘧研究。在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她帶領團隊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歷經無數次失敗,篩選了上百種中藥,最終發現青蒿素。這一藥物能有效降低瘧疾患者死亡率,為全球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 。屠呦呦用她的堅持與智慧,詮釋了科研精神,激勵著無數后來者在科學道路上奮勇前行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