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安岳縣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一、基礎知識綜合(共6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戰爭的 ① 煙早已遠去,但新時代依然呼喚革命精神。實地感受過延安精神的美國記者斯諾寫道:我看到毛澤東住在 ② 陋的窯洞里,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 ③ 獲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系著斷了一條腿的眼鏡。斯諾稱贊“只見公仆不見官”的延安精神,是“東方魔力”“興國之光”。1.依次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kàng chēng púB.kēng chēn pūC.kàng chēng pǔD.kàng chēng pū2.在語段橫線處填入漢字,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①銷 ②簡 ③繳 B.①硝 ②檢 ③檄C.①銷 ②檢 ③檄 D.①硝 ②簡 ③繳二、選擇題(共12分)3.(2025七上·安岳期末)下列句中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正如演出前預料的那樣,趙雷將歌曲《成都》演繹得蕩氣回腸,這讓導演喜出望外。B.每到雙休日,國家體育場鳥巢就格外熱鬧,里里外外人聲鼎沸,人潮如流。C.經過老師的精心點撥和自己的認真思考,李華突然恍然大悟,找出了這道題的正確做法。D.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來,駭人聽聞。4.(2025七上·安岳期末)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四川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及部分賽事將在廣安舉行,這不僅將促進廣安體育事業的發展,還將擴大廣安的城市影響力。B.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C.在這次公益活動中,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志愿者們積極主動的態度與樂于奉獻的精神。D.為了防止惡性交通事故不再發生,交警部門對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監管力度。5.(2025七上·安岳期末)將下列句子按順序排列,最合適的一項是( )①接下來,可以展開具體描寫。②要把人寫“活”,寫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寫。③要寫好一個人物,首先要學會細心觀察,抓住人物的特點。④記敘文寫作除了記事,也常常寫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⑤但是,要注意“人”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在一件件事情中。A.③④②⑤① B.④③①⑤② C.③④⑤①② D.④③⑤①②6.(2025七上·安岳期末)下列關于文學和文化知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詠雪》選自《世說新語》,編撰者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詠雪》寫的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了“謝太傅”的女兒杰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力和具有的靈活想象力。B.“當田野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嬌媚和夏的粗獷,而顯出秋的端莊與沉靜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令尊、惠存、賜教”是敬辭,“家父、愚兄、拙作”是謙辭。D.“今天,她在南邊的走廊上看到一只紫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句中加點詞都是名詞。三、綜合性學習(共9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在學完七上前三個單元的閱綜合讀實踐后,小語和小文圍繞“聲音與文字”展開了以下探究,邀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7.在日常的學習中,朗讀是通過聲音傳遞文字內涵最好的方式。下面是同學關于朗讀的感悟,請調整語序,在下面的方框中填出正確的序號。①朗讀不僅是傳遞情感的方式,更是一種個人修養的展現和文化傳承的方式。②更進一步看,朗讀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通過口耳相傳,讓經典歷久彌新。③除此以外,朗讀是培養邏輯思維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個人語言表達能力。④它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傳達給聽眾,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8.在平時的生活中,“有聲閱讀”將聲音與文字連接起來,成為人們的閱讀方式之一。小語在閱讀材料一后得出結論: 。小文結合材料二、三發現有這一現象的原因:① ② ③ 。(每點不超過6個字)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有聲閱讀用戶說:我常常在喜馬拉雅上聽書,里面涵蓋了文學,歷史,科學,藝術,心理,教育,商業各個領域的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選擇。除此以外,形式也非常豐富,里面還有一些戲劇化的表演,幽默的解說等,非常好。9.下面是小語擬寫的一段話,請模仿示例,再寫一組,體現聲音和文字的關系,注意語意的準確和表達的生動。示例:聲音是文字的坐騎,馱著文字的意義馳騁遠方;文字是聲音的韁繩,規范著聲音的方向。仿句: 四、名句名篇默寫(共6分)10.(2025七上·安岳期末)用原文補寫出詩文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十二章中“ , 。”提倡我們“學”與“思”要結合起來,不可以一味讀書或者一味空想。(2)我寄愁心與明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3)夜發清溪向三峽, 。(《峨眉山月歌》)(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 , 。五、現代文閱讀(共27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材料一:生態平衡自然有法則自然界的計劃生育①說到生態平衡,自然就會想到生物的繁殖能力。實際上,每一種生物的數量,除了它在自然界存在的天敵之外,還有一種制約因素,那就是其自身的生育能力。仔細觀察一下生命世界,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即愈低級的生物,其繁殖能力愈強,例如細菌,可以以極快的速度分裂。而愈高級的生物,其繁殖能力就會愈弱,例如人類,其繁殖能力比起細菌來,何止相差十萬八千里!還有,一般而言,植物繁殖能力強而動物繁殖能力弱,食草動物繁殖能力強而食肉動物繁殖能力弱。由此可見,自然界似乎也在進行著某種形式的計劃生育,即給每一種生物規定一種數量上的限額,不妨把這叫做 “生命開關”。②在那遼闊的非洲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幾頭獅子或者一群鬣狗追著成百上千頭野牛或斑馬。其中一頭野牛或斑馬被咬住了,拼命掙扎,而它的同類們卻視而不見,仿佛什么也沒有發生似的。過不了多久,悲劇又會重演。按理說,即使再笨的生物,也應該能夠從中吸取點教訓,總結點經驗,或以尖牙利爪與天敵抗衡,或齊心合力向獅子、鬣狗沖過去,把它們踩成肉泥。但是,野牛和斑馬們卻一如既往,一直被人家吃下去,唯一抗爭的辦法,就是多生育,好像它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讓獅子和鬣狗們填飽肚皮。③在北極,就更加有趣了,這兒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地下是幾百米厚的永久性凍土層,樹根扎不下去,沒有樹木,只有野草,形成一層薄薄的草皮。由于夏季短,溫度低,野草的種類也很有限,而且生長緩慢,因而只有旅鼠、野兔、馴鹿和麝香牛一類的食草動物。其中,旅鼠是北極最重要的食草動物,因為它必須為鼬鼠、狐貍等提供足夠的口糧。于是,旅鼠成了維持北極生態平衡最關鍵的一環。但是,新的難題產生了:如果旅鼠太多,會吃光所有的草,斷了食草動物的口糧;如果旅鼠太少呢,鼬鼠、狐貍等就得餓肚子。于是乎,大自然使出了一個冷酷的絕招,就是賦予了旅鼠一種極強的生育能力,但當其數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命令它們集體去自殺。④旅鼠每窩可以生十幾只,20天就可以成熟,接著開始生育。一年下來,從原來的兩只就可以變成后來的幾十萬只。可是生長期很短、生長量很小的北極草原植物不夠它們吃,只好集合起來去自殺。它們常形成幾十萬只的浩蕩隊伍,逢山過山,遇水涉水,碰到任何東西,甚至包括汽車,也敢于發起攻擊。最后的歸宿則是大海,它們抱成團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汪洋之中到處漂浮著殉難者的尸體。這種景象在挪威、芬蘭、瑞典、俄羅斯和阿拉斯加都曾經出現過。⑤但是,不是所有的旅鼠都會參與自殺,總會留下一些繼續繁殖。旅鼠的繁殖成周期性,分大小年。小年的時候,旅鼠生得很少,在草原上走很久,都不見得能碰上一只。每逢這種年景,狐貍和雪鶚等可就慘了,它們不僅自己忍饑挨餓,而且還危及到子孫后代,只能少生甚至不生。例如,在阿拉斯加北極,最近幾年旅鼠一直很少,致使狐貍數量大減,而雪鶚則基本上看不見了。⑥這種奇怪的生命開關,不僅表現在旅鼠身上,狐貍也是如此。在旅鼠放開生育的大年里,由于食物充足,狐貍也會大量繁殖。但是,當它們增加到一定的數量或密度,足以威脅到生態平衡時,就會得一種奇怪的病,叫做“瘋舞病”,得了這種病的狐貍會瘋狂地跳舞,直到累死為止。材料二:生態環境大家在關注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道美媒稱,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導致一些樹木進化,進而改變周邊生態環境。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3月6日報道,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探究了氣候、進化、植物和土壤之間的聯系。這項研究首次展示了由氣候造成的樹木群落進化如何改變樹木與近地土壤環境直接相互作用的方式。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得克薩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韋爾說:“未來的氣候變化可能會降低植物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在遺傳變異較少的群落中……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這可能是一種生存機制。”研究表明,這些發現對氣候變化對輔助遷移和群落管理有直接影響。材料三:保護生態我們在行動北京,2021年4月2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4月2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來到北京市朝陽區溫榆河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1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維持生態平衡,生物界有自己的辦法,除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之外,生物自身的生育能力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B.觀察研究發現,細菌的繁殖能力比人類的繁殖能力強,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卻比食肉動物的繁殖能力弱。C.生態環境問題引發大家的共同關注,其中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促進植物進化,從而改變周邊生態環境。D.為促進生態文明發展,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并積極行動,帶頭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1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的畫線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是“生命開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生物通過調節自己的生育來維護生態平衡,使文章更加具體準確,生動形象。B.材料三中,用一句話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C.生存在北極的旅鼠有極強的生育能力,當其數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集體去自殺,總會留下一些繼續繁殖,旅鼠的繁殖成周期性,分大小年。D.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導致一些樹木進化,對輔助遷移和群落管理有直接影響,不會改變周邊生態環境。13.說明文和新聞都要求語言表達要準確嚴謹。請結合上下文,說說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1)在北極,就更加有趣了,這兒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2)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得克薩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韋爾說。14.材料一中的畫線句使用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自然界似乎也在進行著某種形式的計劃生育,即給每一種生物規定一種數量上的限額,不妨把這叫做 “生命開關”。(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梨花風起正清明丁立梅①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有事沒事,他愛繞著它們轉,給它們松土、剪枝、施肥、捉蟲子,對著它們喃喃說話。②這兩棵梨樹,一棵結蘋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極多,一棵結木梨,口感稍遜一些,得等長熟了才能吃。我們總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來吃,吃得滿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著打。敗家子啊,糟蹋啊,響雷要打頭的啊!祖母跺著小腳罵。③我打小就熟悉這兩棵梨樹。它們生長在那里,從來不曾挪過窩。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親想挖掉它們,祖母沒讓,說要給我們留口吃的。結果,兩棵梨樹還是兩棵梨樹,只是越長越高、越長越粗了。中學畢業時,我約同學去我家玩,是這么叮囑他們的,我家就是門口長著兩棵梨樹的那一家啊。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④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不消說果實成熟時,逗引得村里孩子沒日沒夜地圍著它們轉。單單是清明前后,它們一頭一身的潔白,如瑤池仙子落凡塵,就足夠吸人眼球。我們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蠶豆花,掐薺菜花,卻從來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潔了,真正是“雪作肌膚玉作容”的,連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語氣里,卻有著霸道,我家還有梨花的。一一我家的!多驕傲。⑤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那是要燒給婆老太的。她一邊疊紙錢,一邊仰頭看向梨樹,嘴里念叨,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歲那年過世的。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時,祖母都挑樹上最好的梨,給婆老太供上。我們再饞,也不去動婆老太的。⑥我有個頭疼腦熱的,祖母會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詞。等筷子在水碗里終于站起來,祖母會很開心地說,沒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給婆老太疊些紙錢燒去。說來也怪,隔日,我準又活蹦亂跳了。⑦那時,對另一個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覺得婆老太就在那個世界活著,縫補漿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會跑來看看我,摸摸我的頭。這么想著,并不害怕。特別是梨花風起,清明上墳,更是當作歡喜事來做的。墳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著。天空明朗,風送花香。我們兄妹幾個,應付式地在墳前磕兩個頭,就跑開去了,嬉戲打鬧著,扎了風箏,在田埂道上放。那風箏,也不過是塊破塑料紙罷了,被納鞋繩牽著,飄飄搖搖上了天。我們仰頭望去,那破塑料紙,竟也美得如大鳥。⑧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祖父手腳不利索了,他慢慢疊著,一邊仰頭望向梨樹,說,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會歡喜的,語氣酷似祖母生前。⑨我怔一怔,坐他身邊,輕輕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種消失,我無能為力。祖父突然又說,你奶奶托夢給我,她在那邊打紙牌,輸了,缺錢呢。我聽得驚異,因為夜里我也做了同樣的夢,夢見祖母笑嘻嘻地說,我每天都打紙牌玩呀,我信,親人之間,定有種神秘通道相連著,只是我們惘然無知。⑩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15.文章圍繞梨樹梨花寫了多件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中的任意三件事。16.第⑤段劃線部分安排的是何種記敘順序?有何表達效果?17.文章以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詩中的一句詩“梨花風起正清明”為題,有何作用?18.本文和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都以花為載體,但兩文寫法和表達的情感截然不同。試結合文本內容做簡要分析。六、文言文閱讀(共17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選自《世說新語》)【乙】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②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③之,魏于是乎始強。(選自《魏文侯書·資治通鑒》)注: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員。②焉:何,哪里。③罷:取消。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丘舍去 舍:舍棄 B.尊君在不 不:同“否”C.是日,飲酒樂 是:這 D.身自罷之 身:身體20.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去后乃至 乃往,身自罷之B.學而時習之 公將焉之?C.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D.魏于是乎始強 于我如浮云21.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2)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22.[甲][乙]兩文在為人處世方面給了你什么啟示?七、詩歌鑒賞(共7分)23.(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根據要求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楊花與子規兩個意象,點明時令,點明主旨,營造歡樂而又悲涼的氣氛。B.詩題和詩中的“龍標”都是地名,“五溪”和”夜郎”都是地名。C.本詩中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詩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D.本詩的特點是“語近情遙”,抒發了詩人對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心,又有深深的擔憂之情。(2)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八、名著閱讀(共6分)24.(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圖文回答問題。①畫面內容源自于名著______,作者______。②畫面展示的是哪個故事情節?妖怪的目的是什么?九、作文(共60分)25.(2025七上·安岳期末)作文正在一天天長大的你,回首走過的路,沉淀在記憶深處的是那些往事。媽媽的一句叮嚀,老師的一個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學習上的一個感悟;天邊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憶往事,會讓生命感動,讓生活精彩……請以“美好的回憶”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文中不可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D【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漢字的部首與偏旁【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字音。準確識記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義字的正確讀音,注意糾正方言中跟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的字音,可以根據意思來記住不同的音節。(2)本題考查字形。要做到正確地讀寫詞語,首先應注意從漢字的音、形、義三方面入手,讀準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義。1.本題考查字音。土炕:tǔkàng,用土坯做的供睡覺用的平臺床。稱贊:chēng zàn,用言語表達對人或事物的優點的喜愛。公仆:gōng pú,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故答案為:A。2.本題考查字形。硝煙:火藥爆炸后所起的煙霧。簡陋:(房屋、設備等)簡單粗陋,不完備。繳獲:從罪犯或戰敗的敵人等方面獲得。故答案為:D。3.【答案】B【知識點】近義成語語義輕重辨析;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易與普通詞語重復的詞語【解析】【分析】A.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正如演出前預料的那樣”可知,不是意外的驚喜。B.人聲鼎沸: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煮開了鍋一樣。符合語境。C.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里明白。形容對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與“突然”重復。D.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獲獎是好消息,不符合語境。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及運用能力。解答此題,需要根據平時的詞匯積累,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從詞語的含義、對象、程度、范圍、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較辨別。4.【答案】A【知識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不合邏輯【解析】【分析】A.正確;B.兩面對一面,可刪去“沒有”或把“能夠”改為“能否”;C.成分殘缺,可刪去“在…… 中”或“讓”;D.否定不當,刪去“不”或將“不再”改為“再次”;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修改病句,首先要認真閱讀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項查找病因,找準了病因,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繼而找到解決的辦法,準確修改。5.【答案】B【知識點】銜接仿寫【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句子銜接與排序。通讀整段話可知是講述記敘文如何寫人。故④作為總起句,是記事到記人的話題引入;接下去③緊承其后,敘述寫人的第一步是“細心觀察”;然后是具體描寫,故①放在③后面;⑤是轉折,講述光描寫不行,還要將人物放在具體事件中,②作為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把人寫“活”。故排序為:④③①⑤②。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句子銜接與排序。先確定開篇總領話題的句子。這段話圍繞“記敘文如何寫人”展開,④句“記敘文寫作除了記事,也常常寫人”直接引出“寫人”主題,是總起句。按④③①⑤②讀,“引出話題→第一步→第二步→補充注意事項→總結”邏輯連貫,無斷層。6.【答案】A【知識點】名詞;先秦諸子百家;擬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世說新語》是南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詠雪》主要表現了謝太傅的侄女謝道韞杰出的詩歌才華等。文中“兄女曰”表明是謝太傅哥哥的女兒,不是謝太傅的女兒。BCD.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文學常識常考“人物關系”“作品編撰者”“細節表述”,需特別注意文本原文細節,避免混淆。【答案】7.①④③②8.發現:2019-2023年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原因:收聽渠道多樣;收聽時間靈活(利用碎片時間);內容形式豐富9.聲音是文字的彩色畫筆,讓文字里的世界變得鮮活起來;文字是聲音的藍圖底稿,規劃出聲音傳播的基本框架。聲音是文字的號角,把文字的力量以激昂的方式吹響;文字是聲音的樂譜,確定著聲音高低起伏的韻律。【知識點】圖表信息;銜接仿寫;語言生動【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句子排序。①句開篇點出朗讀的核心作用(傳遞情感、個人修養、文化傳承),是總領句,放首位。(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材料一為數據(2019-2023年有聲閱讀占比),觀察數據趨勢(逐年增長),用簡潔語言概括(如“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原因提煉注意每點不超過6字,提煉核心詞即可。(3)本題考查名句子仿寫。嚴格遵循“聲音是文字的+喻體,+喻體相關動作/作用;文字是聲音的+喻體,+喻體相關動作/作用”的格式,保持前后句對應。7.本題考查句子排序。根據題干“朗讀是通過聲音傳遞文字內涵最好的方式”可知,①句是對題干這一句的具體敘述,從朗讀的“情感”和“文化傳承”方面來談,為首句;④句緊承其后,寫朗讀是如何通過聲音傳達給觀眾,傳遞情感的,應排在第二;②句更進一步敘述,從朗讀的“文化傳承”方面來談,應排在第三;③句中的“除此以外”是對前文的補充,應排在最后。所以正確的語序為:①④③②。故答案為: ①④③② 。8.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第一小問:考查閱讀材料一的結論。根據材料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有聲閱讀占比分別是27%左右、29%左右、32%左右、27%左右、40%左右”可知,有聲閱讀的占比一年比一年增大,呈增長趨勢。第二小問:考查2019-2023年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的原因。根據材料二中:收聽場合分別有:入睡前、地鐵上、做家務時、開車時等可知,收聽的場合非常多,可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去收聽,收聽時間地點很靈活;收聽渠道分別有:廣播電臺、互聯網欄目、喜馬拉雅、蜻蜓、懶人聽書、播客等,可知,收聽的渠道很多;根據材料三中“我常常在喜馬拉雅上聽書,里面涵蓋了文學,歷史,科學,藝術,心理,教育,商業各個領域的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選擇”可知,有聲閱讀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文學,歷史,科學,藝術,心理,教育,商業各個領域的內容”,可根據興趣隨意選擇;根據“形式也非常豐富,里面還有一些戲劇化的表演,幽默的解說等,非常好”可知,有聲閱讀的形式很豐富,可引起聽者的興趣。故答案為:第1空、發現:2019-2023年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第2空、原因:收聽渠道多樣;第3空、收聽時間靈活(利用碎片時間);第4空、內容形式豐富。9.本題考查名句子仿寫。句子仿寫要求句式一致、內容相諧、修辭相同、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仿寫格式為“聲音是文字的……,……;文字是聲音的……,……”。示例:聲音是文字的靈魂,讓文字變得豐腴飽滿;聲音是文字的旋律,讓文字變得慷慨激昂。故答案為: 第1空、聲音是文字的彩色畫筆,讓文字里的世界變得鮮活起來;文字是聲音的藍圖底稿,規劃出聲音傳播的基本框架。聲音是文字的號角,把文字的力量以激昂的方式吹響;文字是聲音的樂譜,確定著聲音高低起伏的韻律。10.【答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隨君直到夜郎西;思君不見下渝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1)《論語》中強調 “學” 與 “思” 不可偏廢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 指迷惑而無所得,“殆” 指疑惑不安。這句話深刻闡述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茫無獲,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安的道理,倡導學思結合,因此這里應填寫這兩句。默寫時要注意 “罔” 和 “殆” 的正確寫法,避免寫錯。(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意思是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對于別人的缺點,如果自己有就加以改正。這句話體現了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他人長處,又善于從反面借鑒他人不足的學習態度,符合題干中 “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 的描述,因此這里應填寫這兩句。默寫時要注意 “擇”“善” 等字的正確書寫。(2)(3)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渝。故答案為:(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隨君直到夜郎西(3)思君不見下渝州(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點評】(1)(2)(3)(4)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答案】11.B12.D13.(1)“獨一無二”是指沒有可比的,起限制作用,這里指北極的生態系統是世界唯一的,絕無僅有的,突出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和科學性。(2)“第一”指的是排在最前面的,但不是唯一的,這里指韋爾是研究報告最好的作者,但還有其他作者,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客觀、確切。14.打比方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是“生命開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生物通過調節自己的生育能力來維護生態平衡,使文章更加具體準確,生動形象。【知識點】事理性說明文【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理解內容。逐選項定位原文對應內容,對比“選項表述”與“原文細節”是否一致。(2)本題考查對內容的概括和分析。逐選項定位原文對應內容。(3)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賞析。先解加點詞本義,再看詞在句中“限制/界定”的內容(如“獨一無二”界定北極生態的唯一性,“第一”界定作者位次),最后關聯“說明文/新聞語言準確嚴謹”的特點,說明其避免歧義、保證客觀的作用。(4)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先抓比喻詞,如“把……叫做‘生命開關’”判斷“打比方”;再分析“本體(生物數量控制)”與“喻體(開關)”的關聯,最后總結“生動形象解釋原理、增強可讀性”的作用。11.本題考查理解內容。B.結合材料一第①段“一般而言,植物繁殖能力強而動物繁殖能力弱,食草動物繁殖能力強而食肉動物繁殖能力弱”可知選項中“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卻比食肉動物的繁殖能力弱”這一說法有誤。故答案為:B。12.本題考查對內容的概括和分析。D.根據材料二“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道美媒稱,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導致一些樹木進化,進而改變周邊生態環境”。“不會改變周邊生態環境”理解有誤。故答案為:D。13.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賞析。解答此題,首先明確加點詞語的意思或作用,然后結合具體的語句分析其表達效果。(1)“獨一無二”的意思是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獨一無二”用于修飾“生態系統”,其限制作用。這一個詞在句中指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生態系統和北極的相同的,可以和北極相比的,由此可知“獨一無二”說明了北極的生態系統是世界唯一的,絕無僅有的,由此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2)“第一”的意思是排在最前面的,但不是唯一的,后面還有其他的作者,在句中指的是得克薩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韋爾在研究報告的作者中是排在最前面的,最好的,但他后面還有其他的作者,由此可看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特點。故答案為:(1)“獨一無二”是指沒有可比的,起限制作用,這里指北極的生態系統是世界唯一的,絕無僅有的,突出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和科學性。(2)“第一”指的是排在最前面的,但不是唯一的,這里指韋爾是研究報告最好的作者,但還有其他作者,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客觀、確切。14.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這句話中,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生命開關”,由此可知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結合上下文看,這句話是說明生物自己調節自己的生育能力來限定自己種族的數量,維持生態平衡。打比方說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語言生動形象。故答案為:打比方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是“生命開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生物通過調節自己的生育能力來維護生態平衡,使文章更加具體準確,生動形象。【答案】15.祖母怪我們糟蹋梨子;梨樹為我們家賺回自尊;祖母在樹下疊紙錢懷念婆老太、上供梨子祭拜婆老太;清明上墳嬉笑打鬧;祖母去世后,祖父在樹下疊紙錢;合葬祖父母;16.插敘,交代我家梨樹的由來,寄托祖母對婆老太的懷念,為下文做鋪墊。17.①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②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③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④是貫穿全文的物化線索。⑤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18.本文:借物抒情。作者借梨樹寄托了人物之間的深切懷念(有祖母對婆老太的,有祖父對祖母的,有“我”對祖母、祖父的);梨樹寄托了祖母對“我”的疼愛;給“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因此蘊含著“我”對童年的懷念。)《紫藤蘿瀑布》托物言志,借花來贊美生命的美好與頑強。【知識點】散文【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圍繞“梨樹梨花”,從文中篩選相關情節。按“誰做了什么”梳理,用“人+事”的短句概括,避免冗長。(2)本題考查記敘順序和作用。劃線部分插入“婆老太過世、祖母用銀鐲換梨樹種下”的內容,并非順敘(按時間推進),故為插敘(3)本題考查標題作用。從“內容”看:點明時間(清明)、景物(梨花),交代故事背景。從“形式”看:引用詩句,增添詩意,提升文章感染力。從“結構”看:“梨花”貫穿全文(梨樹回憶、清明梨花、合葬梨花時),是線索。從“主題”看:借“清明梨花”含蓄表達對祖父母的懷念,點明情感核心。(4)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情感主旨。先明確兩文“載體與手法”:本文以“梨樹梨花”為載體,寫與親人相關的往事(如祖母疊紙錢、祖父念祖母),是借物抒情。《紫藤蘿瀑布》以“紫藤蘿”為載體,借花的繁盛寫生命的頑強(如“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是托物言志。再析“情感差異”:本文情感聚焦“親情懷念”。《紫藤蘿瀑布》情感升華到“生命感悟”,贊美生命、直面挫折。15.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據第②段“我們總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來吃,吃得滿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著打”可知,“我們”總是在梨子還沒有熟的情況下就把它摘下來,被祖母追著打;根據第③段“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第④段“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可知,梨樹為我們家賺回一些自尊,我們很驕傲;根據第⑤段“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那是要燒給婆老太的”“每年,梨子成熟時,祖母都挑樹上最好的梨,給婆老太供上”可知,祖母在梨花樹下疊紙錢燒給婆老太,并且把最好的梨子給她供上;根據第⑦段“清明上墳,更是當作歡喜事來做的。墳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著。天空明朗,風送花香。我們兄妹幾個,應付式地在墳前磕兩個頭,就跑開去了,嬉戲打鬧著,扎了風箏,在田埂道上放”可知,清明節,“我們”會給婆老太,年少無知的“我們”還會嬉笑打鬧;根據第⑧段“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可知,祖母走后,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并念叨祖母;根據第⑩段“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可知,祖父去世后,和祖母合葬在了一起。故答案為: 祖母怪我們糟蹋梨子;梨樹為我們家賺回自尊;祖母在樹下疊紙錢懷念婆老太、上供梨子祭拜婆老太;清明上墳嬉笑打鬧;祖母去世后,祖父在樹下疊紙錢;合葬祖父母。16.本題考查記敘順序和作用。根據第⑤段“婆老太是在我五歲那年過世的。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可知,這部分內容是插敘,補充交代兩棵梨樹的來歷;因為婆老太過世前沒有吃到想吃的梨,祖母竟用一只銀鐲換回樹苗栽下,這體現了祖母對婆老太的孝順和懷念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根據第⑥段“等筷子在水碗里終于站起來,祖母會很開心地說,沒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第⑦段“覺得婆老太就在那個世界活著,縫補漿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會跑來看看我,摸摸我的頭”等句子可知,這兩段都寫了和婆老太相關的情節,表現了她對晚輩的護佑,也寫出了晚輩對先人的懷念。這樣看來第⑤段介紹梨樹和婆老太的故事,也是為了給下文寫有關婆老太的情節作鋪墊,豐富了文章內容。故答案為: 插敘,交代我家梨樹的由來,寄托祖母對婆老太的懷念,為下文做鋪墊。17.本題考查標題作用。“梨花風起正清明”這句話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清明,以及當時的景物特征——梨花盛開,為讀者提供了明確的背景信息;“梨花風起”會讓讀者產生梨花隨風飛舞的美麗畫面,渲染了美好的氣氛,營造的意境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根據⑩段“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祖母”以及前文對梨樹的故事的敘述可知,本文標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根據第①段“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第③段“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第④段“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第⑤段“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第⑧段“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第⑩段“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等句子可知,整篇文章寫的事件都與梨樹、梨花有關,婆老太過世前想吃梨,卻沒有如愿,祖母用一只銀鐲換來梨樹苗,從此門前梨樹成為家里的驕傲,祖母走后,祖父照顧梨樹,懷念祖母,最后兩人在梨花風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據此可知,“梨花風起正清明”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根據第①段“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第⑤段“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第⑩段“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可知,為了懷念婆老太,祖母用一只銀鐲換來梨樹苗,從此門前梨樹成為家里的驕傲,祖母走后,祖父照顧梨樹,懷念祖母,最后兩人在梨花風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所以本題目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寄寓了作者對祖母、祖父的思念之情,是全文感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故答案為: ①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②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③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④是貫穿全文的物化線索。⑤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18.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情感主旨。在《梨花風起正清明》中,作者通過描寫梨樹和梨花,回憶了與祖母、祖父相關的往事,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根據第⑤段“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可知,祖母用一只銀鐲換來梨樹苗,梨樹寄托著祖母對婆老太的思念。根據第①段“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可知,梨樹還寄托著祖父對祖母的思念。根據第⑩段“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可知,兩人在梨花風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思念。所以梨樹寄托著很多人的思念之情,借物抒情,使文章真摯感人;根據第②段“這兩棵梨樹,一棵結蘋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極多,一棵結木梨,口感稍遜一些,得等長熟了才能吃”,第④段“不消說果實成熟時,逗引得村里孩子沒日沒夜地圍著它們轉。單單是清明前后,它們一頭一身的潔白,如瑤池仙子落凡塵,就足夠吸人眼球”可知,“我”在梨樹下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表達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梨樹也見證了祖母對“我”的疼愛,表達了“我”對祖母的感激。而在《紫藤蘿瀑布》中,文章主要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富有哲理。作者通過對紫藤蘿的描繪,揭示了生命的美好與頑強,并借由花的繁盛暗示了弟弟生命的重生,傳達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故答案為:本文:借物抒情。作者借梨樹寄托了人物之間的深切懷念(有祖母對婆老太的,有祖父對祖母的,有“我”對祖母、祖父的);梨樹寄托了祖母對“我”的疼愛;給“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因此蘊含著“我”對童年的懷念。)《紫藤蘿瀑布》托物言志,借花來贊美生命的美好與頑強。【答案】19.D20.C21.(1)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或: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2)雖然現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22.做人一定要講誠信,遵守承諾。【知識點】陳太丘與友期(《世說新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先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再推斷加點詞含義,同時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等特殊用法。(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將每組加點詞代入具體句子,分析其詞性(動詞、連詞、介詞等)和含義,對比是否一致。(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還要抓住關鍵字詞。(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先概括兩文核心事件(甲文友人失信被元方指責,乙文魏文侯冒雨赴約取消打獵),再提煉共同主題,結合“為人處世”推導啟示。【點睛】參考譯文:【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乙】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好去打獵。這天,(魏文侯和大臣們在宮中)喝酒喝的很開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將要出去。大臣們說:“今天喝酒這么快樂,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好去打獵。雖然現在很快樂,(我)難道可以不遵守約定嗎?”魏文侯于是前往(約定的地方),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魏國從此強盛起來。1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D.句意: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身:親自,本人;故答案為:D。2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副詞,才/連詞,于是;B.代詞,指學到的內容/動詞,到,去;C.連詞,表轉折/連詞,表轉折;D.介詞,從/介詞,對于;故答案為:C。21.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本題關鍵字詞:(1)慚:感到慚愧。引:拉。顧:回頭看。(2)雖:雖然。豈:怎么。可:能。期:約定。故答案為: (1)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或: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2)雖然現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2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根據甲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陳太丘與好友約定同行,友人不僅食言,還指責陳太丘丟下自己;“君與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文章借元方之口點出陳太丘的友人才是失信之人;意在告誡守信是交友之基,做人要守信的道理;根據乙文“魏文侯與虞人期獵”“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可知,魏文侯因為刮起大風,不能與虞人踐約所定的打獵日期,即使左右勸阻,仍堅持趕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獵活動,認真對待雙方約定;兩篇文章都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誠信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不能失信于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故答案為:做人一定要講誠信,遵守承諾。23.【答案】(1)D(2)示例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解析】【分析】(1)A. “營造歡樂而又悲涼的氣氛”說法錯誤。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鳴聲異常凄切動人,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B.“詩題和詩中的‘龍標’都是地名”說法錯誤,“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龍標”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C.“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的意思是,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此句寫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與詞句意境相近的詩句應該是”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故選D。(2)1)擬人角度。“我寄愁心與明月” 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運用擬人手法,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感,當作知心朋友傾訴內心情感。2)想象角度。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3)借景抒情角度。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依靠月亮將愁心寄與,表達對對朋友的思念和擔憂。故答案為:⑴ D⑵ 示例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點評】⑴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正確理解與分析。通讀全詩,把握詩意,揣摩選項正誤。⑵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注意從擬人角度、想象角度、借景抒情角度賞析。24.【答案】①《西游記》 吳承恩 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吃唐僧肉【知識點】《西游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識記名著內容。結合圖片文字“連傷這母女兩條人命”“她們不是什么母女,都是一個妖怪變的”等內容可知,這是《西游記》中著名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尸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后變幻為村姑、婦人,老父,全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害怕,變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把村姑、婦人的假身統統都打死。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故答案為: ①《西游記》 吳承恩 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吃唐僧肉【點評】本題考查名著閱讀。作答需緊扣“畫面信息+名著常識”,只要能從畫面文字或情節特征聯想到《西游記》,再準確匹配作者,即可輕松得分,核心是對經典名著基本信息的記憶掌握。25.【答案】例文:美好的回憶我的耳邊只剩下“呼呼”的風聲,同學們都在吶喊,沸騰,可是我聽不見。離終點只有幾步之遙了,勝利就在眼前,眼睛卻不由自主地瞟向身后的他……身為一名中隊長兼田徑隊隊長,我都不得不馳騁跑道上。勝利與失敗、競爭與友誼,永遠都是不得不面對的。然而,面對田徑隊最優秀隊員的他,我有些自愧不如了。他總比我快,無論是速度、力量他都在我之上,在他耀眼的光芒之下,我顯得有些遜色了。我不甘心,我一直都不甘心。我不相信,不相信比不上他!所謂“笨鳥先飛”,我開始更多的訓練。在每一天的訓練后,我都會留下一個小時在寂靜無人的操場上獨自奔跑,汗水浸濕了衣襟,變快的信念卻與日俱增。我要更快,更快!那個黃昏,夕陽已經沉了。我靠在校門口。這時,他來了。一向平靜的黑框眼鏡及瞇成一條長縫的眼睛,他向我伸出拳,停在半空中:“一起?”我愣了一秒,毫不猶豫地伸出拳。兩個拳頭碰在一起,在夕陽余暉地映襯下被拉得很長很長……我們一起奔跑,當汗水浸濕頭發也會不在乎。我甚至發現我跑得不再那么累了。一起靠在樹下,品嘗著咸辣的汗水的味道。“你很努力。”他說。“你很厲害。”我一邊說,一邊伸出拳。以一種男人的方式,兩只手碰在了一起。離終點越來越近了,近到觸手可及,將視線挪至前方。終于,我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看著他那疲憊的笑容,我的心中不禁有些釋懷。對,我成功了。我勝利了!直到如今,我依舊記得他。也許不僅僅因為他的優秀,同時發現,我們是朋友。有人說,人的命運是刻在掌紋上的,可是很少有人發現,當人把手握成一個拳是,命運也就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當兩個拳碰在一起,他們的命運也就自此相交。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回憶起那樣的點點滴滴,恐怕只是繁星中的一顆,但仍然會發現它的美好、它的艷麗。發現揮灑汗水也是一種幸福。從前一直覺得幸福在遠方,在遙不可及的未來,可是如今,發現那些曾經與過去,所謂幸福,就是那樣的美好……【知識點】全命題作文【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命題作文。一、審題立意。題目要求以“美好的回憶”為題寫記敘文,且暗示作文要結合成長經歷中打動人心的細節入手,可選取叮嚀、微笑、挫折、感悟等要素展開敘述。文章需圍繞“美好”二字展開,通過描寫和抒情,強化回憶中的感動與意義。建議立意為關注回憶中的美好事物和情感,結合成長過程中的人、事、物進行描寫,突出美好的經歷對自身的影響及感悟,表達感恩、珍惜和對未來的積極向往。二、選材構思。題材很寬泛,可以寫令人難以忘懷的人,可以寫“美好”的事,可以寫“美好”的物,也可以寫“美好”的景。選擇寫人,要突出人的某項可貴品質,這樣的人品,才讓你敬仰于心;選擇寫事,要突出事的激勵意思,這樣的小事,才讓你牢記于心;選擇寫景,要突出某處景物的獨特之處,這也的景致,才讓你流連忘返。選人,要寫熟悉的,從熟悉中翻出陌生感來,從熟悉中玩出新鮮感來;選事,要寫出事情的不平凡之處,在平凡里見偉大,在平凡里見真情;選景,要寫出獨特的美感來,可在時間上延伸,寫出景物的個性美來,可在空間上拓展,寫出景致的層次美來,可在感官上體驗,寫出自己的獨有的情感來,可在虛實中強化,寫出景物的神韻來。總之要把“美好”這一面突出出來。回憶往事類的話題適合的文體有記敘文、散文等。有關記敘文的要素以及記敘文的順序等,我們都要仔細考慮。【點評】本題考查命題作文。緊扣“美好”與“回憶”,“回憶”限定內容需是過往經歷,“美好”明確情感基調,要突出事件、人物或場景帶來的溫暖、感動、成長等積極感受。從題目給出的“媽媽叮嚀、老師微笑、生活挫折、學習感悟、自然景物”等方向切入,優先選自己親身經歷、細節記憶清晰的素材,避免空泛。1 / 1四川省安岳縣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一、基礎知識綜合(共6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戰爭的 ① 煙早已遠去,但新時代依然呼喚革命精神。實地感受過延安精神的美國記者斯諾寫道:我看到毛澤東住在 ② 陋的窯洞里,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 ③ 獲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系著斷了一條腿的眼鏡。斯諾稱贊“只見公仆不見官”的延安精神,是“東方魔力”“興國之光”。1.依次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kàng chēng púB.kēng chēn pūC.kàng chēng pǔD.kàng chēng pū2.在語段橫線處填入漢字,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①銷 ②簡 ③繳 B.①硝 ②檢 ③檄C.①銷 ②檢 ③檄 D.①硝 ②簡 ③繳【答案】1.A2.D【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漢字的部首與偏旁【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字音。準確識記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義字的正確讀音,注意糾正方言中跟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的字音,可以根據意思來記住不同的音節。(2)本題考查字形。要做到正確地讀寫詞語,首先應注意從漢字的音、形、義三方面入手,讀準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義。1.本題考查字音。土炕:tǔkàng,用土坯做的供睡覺用的平臺床。稱贊:chēng zàn,用言語表達對人或事物的優點的喜愛。公仆:gōng pú,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故答案為:A。2.本題考查字形。硝煙:火藥爆炸后所起的煙霧。簡陋:(房屋、設備等)簡單粗陋,不完備。繳獲:從罪犯或戰敗的敵人等方面獲得。故答案為:D。二、選擇題(共12分)3.(2025七上·安岳期末)下列句中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正如演出前預料的那樣,趙雷將歌曲《成都》演繹得蕩氣回腸,這讓導演喜出望外。B.每到雙休日,國家體育場鳥巢就格外熱鬧,里里外外人聲鼎沸,人潮如流。C.經過老師的精心點撥和自己的認真思考,李華突然恍然大悟,找出了這道題的正確做法。D.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來,駭人聽聞。【答案】B【知識點】近義成語語義輕重辨析;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易與普通詞語重復的詞語【解析】【分析】A.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正如演出前預料的那樣”可知,不是意外的驚喜。B.人聲鼎沸: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煮開了鍋一樣。符合語境。C.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里明白。形容對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與“突然”重復。D.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獲獎是好消息,不符合語境。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及運用能力。解答此題,需要根據平時的詞匯積累,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從詞語的含義、對象、程度、范圍、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較辨別。4.(2025七上·安岳期末)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四川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及部分賽事將在廣安舉行,這不僅將促進廣安體育事業的發展,還將擴大廣安的城市影響力。B.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C.在這次公益活動中,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志愿者們積極主動的態度與樂于奉獻的精神。D.為了防止惡性交通事故不再發生,交警部門對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監管力度。【答案】A【知識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不合邏輯【解析】【分析】A.正確;B.兩面對一面,可刪去“沒有”或把“能夠”改為“能否”;C.成分殘缺,可刪去“在…… 中”或“讓”;D.否定不當,刪去“不”或將“不再”改為“再次”;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修改病句,首先要認真閱讀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項查找病因,找準了病因,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繼而找到解決的辦法,準確修改。5.(2025七上·安岳期末)將下列句子按順序排列,最合適的一項是( )①接下來,可以展開具體描寫。②要把人寫“活”,寫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寫。③要寫好一個人物,首先要學會細心觀察,抓住人物的特點。④記敘文寫作除了記事,也常常寫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⑤但是,要注意“人”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在一件件事情中。A.③④②⑤① B.④③①⑤② C.③④⑤①② D.④③⑤①②【答案】B【知識點】銜接仿寫【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句子銜接與排序。通讀整段話可知是講述記敘文如何寫人。故④作為總起句,是記事到記人的話題引入;接下去③緊承其后,敘述寫人的第一步是“細心觀察”;然后是具體描寫,故①放在③后面;⑤是轉折,講述光描寫不行,還要將人物放在具體事件中,②作為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把人寫“活”。故排序為:④③①⑤②。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句子銜接與排序。先確定開篇總領話題的句子。這段話圍繞“記敘文如何寫人”展開,④句“記敘文寫作除了記事,也常常寫人”直接引出“寫人”主題,是總起句。按④③①⑤②讀,“引出話題→第一步→第二步→補充注意事項→總結”邏輯連貫,無斷層。6.(2025七上·安岳期末)下列關于文學和文化知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詠雪》選自《世說新語》,編撰者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詠雪》寫的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了“謝太傅”的女兒杰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力和具有的靈活想象力。B.“當田野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嬌媚和夏的粗獷,而顯出秋的端莊與沉靜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令尊、惠存、賜教”是敬辭,“家父、愚兄、拙作”是謙辭。D.“今天,她在南邊的走廊上看到一只紫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句中加點詞都是名詞。【答案】A【知識點】名詞;先秦諸子百家;擬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世說新語》是南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詠雪》主要表現了謝太傅的侄女謝道韞杰出的詩歌才華等。文中“兄女曰”表明是謝太傅哥哥的女兒,不是謝太傅的女兒。BCD.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文學常識常考“人物關系”“作品編撰者”“細節表述”,需特別注意文本原文細節,避免混淆。三、綜合性學習(共9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在學完七上前三個單元的閱綜合讀實踐后,小語和小文圍繞“聲音與文字”展開了以下探究,邀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7.在日常的學習中,朗讀是通過聲音傳遞文字內涵最好的方式。下面是同學關于朗讀的感悟,請調整語序,在下面的方框中填出正確的序號。①朗讀不僅是傳遞情感的方式,更是一種個人修養的展現和文化傳承的方式。②更進一步看,朗讀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通過口耳相傳,讓經典歷久彌新。③除此以外,朗讀是培養邏輯思維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個人語言表達能力。④它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傳達給聽眾,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8.在平時的生活中,“有聲閱讀”將聲音與文字連接起來,成為人們的閱讀方式之一。小語在閱讀材料一后得出結論: 。小文結合材料二、三發現有這一現象的原因:① ② ③ 。(每點不超過6個字)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有聲閱讀用戶說:我常常在喜馬拉雅上聽書,里面涵蓋了文學,歷史,科學,藝術,心理,教育,商業各個領域的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選擇。除此以外,形式也非常豐富,里面還有一些戲劇化的表演,幽默的解說等,非常好。9.下面是小語擬寫的一段話,請模仿示例,再寫一組,體現聲音和文字的關系,注意語意的準確和表達的生動。示例:聲音是文字的坐騎,馱著文字的意義馳騁遠方;文字是聲音的韁繩,規范著聲音的方向。仿句: 【答案】7.①④③②8.發現:2019-2023年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原因:收聽渠道多樣;收聽時間靈活(利用碎片時間);內容形式豐富9.聲音是文字的彩色畫筆,讓文字里的世界變得鮮活起來;文字是聲音的藍圖底稿,規劃出聲音傳播的基本框架。聲音是文字的號角,把文字的力量以激昂的方式吹響;文字是聲音的樂譜,確定著聲音高低起伏的韻律。【知識點】圖表信息;銜接仿寫;語言生動【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句子排序。①句開篇點出朗讀的核心作用(傳遞情感、個人修養、文化傳承),是總領句,放首位。(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材料一為數據(2019-2023年有聲閱讀占比),觀察數據趨勢(逐年增長),用簡潔語言概括(如“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原因提煉注意每點不超過6字,提煉核心詞即可。(3)本題考查名句子仿寫。嚴格遵循“聲音是文字的+喻體,+喻體相關動作/作用;文字是聲音的+喻體,+喻體相關動作/作用”的格式,保持前后句對應。7.本題考查句子排序。根據題干“朗讀是通過聲音傳遞文字內涵最好的方式”可知,①句是對題干這一句的具體敘述,從朗讀的“情感”和“文化傳承”方面來談,為首句;④句緊承其后,寫朗讀是如何通過聲音傳達給觀眾,傳遞情感的,應排在第二;②句更進一步敘述,從朗讀的“文化傳承”方面來談,應排在第三;③句中的“除此以外”是對前文的補充,應排在最后。所以正確的語序為:①④③②。故答案為: ①④③② 。8.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第一小問:考查閱讀材料一的結論。根據材料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有聲閱讀占比分別是27%左右、29%左右、32%左右、27%左右、40%左右”可知,有聲閱讀的占比一年比一年增大,呈增長趨勢。第二小問:考查2019-2023年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的原因。根據材料二中:收聽場合分別有:入睡前、地鐵上、做家務時、開車時等可知,收聽的場合非常多,可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去收聽,收聽時間地點很靈活;收聽渠道分別有:廣播電臺、互聯網欄目、喜馬拉雅、蜻蜓、懶人聽書、播客等,可知,收聽的渠道很多;根據材料三中“我常常在喜馬拉雅上聽書,里面涵蓋了文學,歷史,科學,藝術,心理,教育,商業各個領域的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選擇”可知,有聲閱讀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文學,歷史,科學,藝術,心理,教育,商業各個領域的內容”,可根據興趣隨意選擇;根據“形式也非常豐富,里面還有一些戲劇化的表演,幽默的解說等,非常好”可知,有聲閱讀的形式很豐富,可引起聽者的興趣。故答案為:第1空、發現:2019-2023年有聲書閱讀占比持續增長。第2空、原因:收聽渠道多樣;第3空、收聽時間靈活(利用碎片時間);第4空、內容形式豐富。9.本題考查名句子仿寫。句子仿寫要求句式一致、內容相諧、修辭相同、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仿寫格式為“聲音是文字的……,……;文字是聲音的……,……”。示例:聲音是文字的靈魂,讓文字變得豐腴飽滿;聲音是文字的旋律,讓文字變得慷慨激昂。故答案為: 第1空、聲音是文字的彩色畫筆,讓文字里的世界變得鮮活起來;文字是聲音的藍圖底稿,規劃出聲音傳播的基本框架。聲音是文字的號角,把文字的力量以激昂的方式吹響;文字是聲音的樂譜,確定著聲音高低起伏的韻律。四、名句名篇默寫(共6分)10.(2025七上·安岳期末)用原文補寫出詩文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十二章中“ , 。”提倡我們“學”與“思”要結合起來,不可以一味讀書或者一味空想。(2)我寄愁心與明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3)夜發清溪向三峽, 。(《峨眉山月歌》)(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 , 。【答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隨君直到夜郎西;思君不見下渝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1)《論語》中強調 “學” 與 “思” 不可偏廢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 指迷惑而無所得,“殆” 指疑惑不安。這句話深刻闡述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茫無獲,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安的道理,倡導學思結合,因此這里應填寫這兩句。默寫時要注意 “罔” 和 “殆” 的正確寫法,避免寫錯。(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意思是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對于別人的缺點,如果自己有就加以改正。這句話體現了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他人長處,又善于從反面借鑒他人不足的學習態度,符合題干中 “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 的描述,因此這里應填寫這兩句。默寫時要注意 “擇”“善” 等字的正確書寫。(2)(3)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渝。故答案為:(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隨君直到夜郎西(3)思君不見下渝州(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點評】(1)(2)(3)(4)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五、現代文閱讀(共27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材料一:生態平衡自然有法則自然界的計劃生育①說到生態平衡,自然就會想到生物的繁殖能力。實際上,每一種生物的數量,除了它在自然界存在的天敵之外,還有一種制約因素,那就是其自身的生育能力。仔細觀察一下生命世界,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即愈低級的生物,其繁殖能力愈強,例如細菌,可以以極快的速度分裂。而愈高級的生物,其繁殖能力就會愈弱,例如人類,其繁殖能力比起細菌來,何止相差十萬八千里!還有,一般而言,植物繁殖能力強而動物繁殖能力弱,食草動物繁殖能力強而食肉動物繁殖能力弱。由此可見,自然界似乎也在進行著某種形式的計劃生育,即給每一種生物規定一種數量上的限額,不妨把這叫做 “生命開關”。②在那遼闊的非洲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幾頭獅子或者一群鬣狗追著成百上千頭野牛或斑馬。其中一頭野牛或斑馬被咬住了,拼命掙扎,而它的同類們卻視而不見,仿佛什么也沒有發生似的。過不了多久,悲劇又會重演。按理說,即使再笨的生物,也應該能夠從中吸取點教訓,總結點經驗,或以尖牙利爪與天敵抗衡,或齊心合力向獅子、鬣狗沖過去,把它們踩成肉泥。但是,野牛和斑馬們卻一如既往,一直被人家吃下去,唯一抗爭的辦法,就是多生育,好像它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讓獅子和鬣狗們填飽肚皮。③在北極,就更加有趣了,這兒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地下是幾百米厚的永久性凍土層,樹根扎不下去,沒有樹木,只有野草,形成一層薄薄的草皮。由于夏季短,溫度低,野草的種類也很有限,而且生長緩慢,因而只有旅鼠、野兔、馴鹿和麝香牛一類的食草動物。其中,旅鼠是北極最重要的食草動物,因為它必須為鼬鼠、狐貍等提供足夠的口糧。于是,旅鼠成了維持北極生態平衡最關鍵的一環。但是,新的難題產生了:如果旅鼠太多,會吃光所有的草,斷了食草動物的口糧;如果旅鼠太少呢,鼬鼠、狐貍等就得餓肚子。于是乎,大自然使出了一個冷酷的絕招,就是賦予了旅鼠一種極強的生育能力,但當其數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命令它們集體去自殺。④旅鼠每窩可以生十幾只,20天就可以成熟,接著開始生育。一年下來,從原來的兩只就可以變成后來的幾十萬只。可是生長期很短、生長量很小的北極草原植物不夠它們吃,只好集合起來去自殺。它們常形成幾十萬只的浩蕩隊伍,逢山過山,遇水涉水,碰到任何東西,甚至包括汽車,也敢于發起攻擊。最后的歸宿則是大海,它們抱成團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汪洋之中到處漂浮著殉難者的尸體。這種景象在挪威、芬蘭、瑞典、俄羅斯和阿拉斯加都曾經出現過。⑤但是,不是所有的旅鼠都會參與自殺,總會留下一些繼續繁殖。旅鼠的繁殖成周期性,分大小年。小年的時候,旅鼠生得很少,在草原上走很久,都不見得能碰上一只。每逢這種年景,狐貍和雪鶚等可就慘了,它們不僅自己忍饑挨餓,而且還危及到子孫后代,只能少生甚至不生。例如,在阿拉斯加北極,最近幾年旅鼠一直很少,致使狐貍數量大減,而雪鶚則基本上看不見了。⑥這種奇怪的生命開關,不僅表現在旅鼠身上,狐貍也是如此。在旅鼠放開生育的大年里,由于食物充足,狐貍也會大量繁殖。但是,當它們增加到一定的數量或密度,足以威脅到生態平衡時,就會得一種奇怪的病,叫做“瘋舞病”,得了這種病的狐貍會瘋狂地跳舞,直到累死為止。材料二:生態環境大家在關注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道美媒稱,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導致一些樹木進化,進而改變周邊生態環境。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3月6日報道,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探究了氣候、進化、植物和土壤之間的聯系。這項研究首次展示了由氣候造成的樹木群落進化如何改變樹木與近地土壤環境直接相互作用的方式。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得克薩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韋爾說:“未來的氣候變化可能會降低植物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在遺傳變異較少的群落中……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這可能是一種生存機制。”研究表明,這些發現對氣候變化對輔助遷移和群落管理有直接影響。材料三:保護生態我們在行動北京,2021年4月2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4月2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來到北京市朝陽區溫榆河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1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維持生態平衡,生物界有自己的辦法,除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之外,生物自身的生育能力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B.觀察研究發現,細菌的繁殖能力比人類的繁殖能力強,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卻比食肉動物的繁殖能力弱。C.生態環境問題引發大家的共同關注,其中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促進植物進化,從而改變周邊生態環境。D.為促進生態文明發展,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并積極行動,帶頭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1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的畫線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是“生命開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生物通過調節自己的生育來維護生態平衡,使文章更加具體準確,生動形象。B.材料三中,用一句話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C.生存在北極的旅鼠有極強的生育能力,當其數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集體去自殺,總會留下一些繼續繁殖,旅鼠的繁殖成周期性,分大小年。D.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導致一些樹木進化,對輔助遷移和群落管理有直接影響,不會改變周邊生態環境。13.說明文和新聞都要求語言表達要準確嚴謹。請結合上下文,說說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1)在北極,就更加有趣了,這兒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2)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得克薩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韋爾說。14.材料一中的畫線句使用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自然界似乎也在進行著某種形式的計劃生育,即給每一種生物規定一種數量上的限額,不妨把這叫做 “生命開關”。【答案】11.B12.D13.(1)“獨一無二”是指沒有可比的,起限制作用,這里指北極的生態系統是世界唯一的,絕無僅有的,突出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和科學性。(2)“第一”指的是排在最前面的,但不是唯一的,這里指韋爾是研究報告最好的作者,但還有其他作者,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客觀、確切。14.打比方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是“生命開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生物通過調節自己的生育能力來維護生態平衡,使文章更加具體準確,生動形象。【知識點】事理性說明文【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理解內容。逐選項定位原文對應內容,對比“選項表述”與“原文細節”是否一致。(2)本題考查對內容的概括和分析。逐選項定位原文對應內容。(3)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賞析。先解加點詞本義,再看詞在句中“限制/界定”的內容(如“獨一無二”界定北極生態的唯一性,“第一”界定作者位次),最后關聯“說明文/新聞語言準確嚴謹”的特點,說明其避免歧義、保證客觀的作用。(4)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先抓比喻詞,如“把……叫做‘生命開關’”判斷“打比方”;再分析“本體(生物數量控制)”與“喻體(開關)”的關聯,最后總結“生動形象解釋原理、增強可讀性”的作用。11.本題考查理解內容。B.結合材料一第①段“一般而言,植物繁殖能力強而動物繁殖能力弱,食草動物繁殖能力強而食肉動物繁殖能力弱”可知選項中“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卻比食肉動物的繁殖能力弱”這一說法有誤。故答案為:B。12.本題考查對內容的概括和分析。D.根據材料二“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道美媒稱,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導致一些樹木進化,進而改變周邊生態環境”。“不會改變周邊生態環境”理解有誤。故答案為:D。13.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賞析。解答此題,首先明確加點詞語的意思或作用,然后結合具體的語句分析其表達效果。(1)“獨一無二”的意思是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獨一無二”用于修飾“生態系統”,其限制作用。這一個詞在句中指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生態系統和北極的相同的,可以和北極相比的,由此可知“獨一無二”說明了北極的生態系統是世界唯一的,絕無僅有的,由此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2)“第一”的意思是排在最前面的,但不是唯一的,后面還有其他的作者,在句中指的是得克薩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系博士研究生伊恩·韋爾在研究報告的作者中是排在最前面的,最好的,但他后面還有其他的作者,由此可看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特點。故答案為:(1)“獨一無二”是指沒有可比的,起限制作用,這里指北極的生態系統是世界唯一的,絕無僅有的,突出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和科學性。(2)“第一”指的是排在最前面的,但不是唯一的,這里指韋爾是研究報告最好的作者,但還有其他作者,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客觀、確切。14.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這句話中,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生命開關”,由此可知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結合上下文看,這句話是說明生物自己調節自己的生育能力來限定自己種族的數量,維持生態平衡。打比方說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語言生動形象。故答案為:打比方把生物對自己物種數量的控制比作是“生命開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生物通過調節自己的生育能力來維護生態平衡,使文章更加具體準確,生動形象。(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梨花風起正清明丁立梅①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有事沒事,他愛繞著它們轉,給它們松土、剪枝、施肥、捉蟲子,對著它們喃喃說話。②這兩棵梨樹,一棵結蘋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極多,一棵結木梨,口感稍遜一些,得等長熟了才能吃。我們總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來吃,吃得滿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著打。敗家子啊,糟蹋啊,響雷要打頭的啊!祖母跺著小腳罵。③我打小就熟悉這兩棵梨樹。它們生長在那里,從來不曾挪過窩。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親想挖掉它們,祖母沒讓,說要給我們留口吃的。結果,兩棵梨樹還是兩棵梨樹,只是越長越高、越長越粗了。中學畢業時,我約同學去我家玩,是這么叮囑他們的,我家就是門口長著兩棵梨樹的那一家啊。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④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不消說果實成熟時,逗引得村里孩子沒日沒夜地圍著它們轉。單單是清明前后,它們一頭一身的潔白,如瑤池仙子落凡塵,就足夠吸人眼球。我們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蠶豆花,掐薺菜花,卻從來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潔了,真正是“雪作肌膚玉作容”的,連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語氣里,卻有著霸道,我家還有梨花的。一一我家的!多驕傲。⑤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那是要燒給婆老太的。她一邊疊紙錢,一邊仰頭看向梨樹,嘴里念叨,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歲那年過世的。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時,祖母都挑樹上最好的梨,給婆老太供上。我們再饞,也不去動婆老太的。⑥我有個頭疼腦熱的,祖母會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詞。等筷子在水碗里終于站起來,祖母會很開心地說,沒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給婆老太疊些紙錢燒去。說來也怪,隔日,我準又活蹦亂跳了。⑦那時,對另一個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覺得婆老太就在那個世界活著,縫補漿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會跑來看看我,摸摸我的頭。這么想著,并不害怕。特別是梨花風起,清明上墳,更是當作歡喜事來做的。墳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著。天空明朗,風送花香。我們兄妹幾個,應付式地在墳前磕兩個頭,就跑開去了,嬉戲打鬧著,扎了風箏,在田埂道上放。那風箏,也不過是塊破塑料紙罷了,被納鞋繩牽著,飄飄搖搖上了天。我們仰頭望去,那破塑料紙,竟也美得如大鳥。⑧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祖父手腳不利索了,他慢慢疊著,一邊仰頭望向梨樹,說,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會歡喜的,語氣酷似祖母生前。⑨我怔一怔,坐他身邊,輕輕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種消失,我無能為力。祖父突然又說,你奶奶托夢給我,她在那邊打紙牌,輸了,缺錢呢。我聽得驚異,因為夜里我也做了同樣的夢,夢見祖母笑嘻嘻地說,我每天都打紙牌玩呀,我信,親人之間,定有種神秘通道相連著,只是我們惘然無知。⑩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15.文章圍繞梨樹梨花寫了多件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中的任意三件事。16.第⑤段劃線部分安排的是何種記敘順序?有何表達效果?17.文章以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詩中的一句詩“梨花風起正清明”為題,有何作用?18.本文和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都以花為載體,但兩文寫法和表達的情感截然不同。試結合文本內容做簡要分析。【答案】15.祖母怪我們糟蹋梨子;梨樹為我們家賺回自尊;祖母在樹下疊紙錢懷念婆老太、上供梨子祭拜婆老太;清明上墳嬉笑打鬧;祖母去世后,祖父在樹下疊紙錢;合葬祖父母;16.插敘,交代我家梨樹的由來,寄托祖母對婆老太的懷念,為下文做鋪墊。17.①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②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③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④是貫穿全文的物化線索。⑤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18.本文:借物抒情。作者借梨樹寄托了人物之間的深切懷念(有祖母對婆老太的,有祖父對祖母的,有“我”對祖母、祖父的);梨樹寄托了祖母對“我”的疼愛;給“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因此蘊含著“我”對童年的懷念。)《紫藤蘿瀑布》托物言志,借花來贊美生命的美好與頑強。【知識點】散文【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圍繞“梨樹梨花”,從文中篩選相關情節。按“誰做了什么”梳理,用“人+事”的短句概括,避免冗長。(2)本題考查記敘順序和作用。劃線部分插入“婆老太過世、祖母用銀鐲換梨樹種下”的內容,并非順敘(按時間推進),故為插敘(3)本題考查標題作用。從“內容”看:點明時間(清明)、景物(梨花),交代故事背景。從“形式”看:引用詩句,增添詩意,提升文章感染力。從“結構”看:“梨花”貫穿全文(梨樹回憶、清明梨花、合葬梨花時),是線索。從“主題”看:借“清明梨花”含蓄表達對祖父母的懷念,點明情感核心。(4)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情感主旨。先明確兩文“載體與手法”:本文以“梨樹梨花”為載體,寫與親人相關的往事(如祖母疊紙錢、祖父念祖母),是借物抒情。《紫藤蘿瀑布》以“紫藤蘿”為載體,借花的繁盛寫生命的頑強(如“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是托物言志。再析“情感差異”:本文情感聚焦“親情懷念”。《紫藤蘿瀑布》情感升華到“生命感悟”,贊美生命、直面挫折。15.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據第②段“我們總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來吃,吃得滿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著打”可知,“我們”總是在梨子還沒有熟的情況下就把它摘下來,被祖母追著打;根據第③段“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第④段“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可知,梨樹為我們家賺回一些自尊,我們很驕傲;根據第⑤段“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那是要燒給婆老太的”“每年,梨子成熟時,祖母都挑樹上最好的梨,給婆老太供上”可知,祖母在梨花樹下疊紙錢燒給婆老太,并且把最好的梨子給她供上;根據第⑦段“清明上墳,更是當作歡喜事來做的。墳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著。天空明朗,風送花香。我們兄妹幾個,應付式地在墳前磕兩個頭,就跑開去了,嬉戲打鬧著,扎了風箏,在田埂道上放”可知,清明節,“我們”會給婆老太,年少無知的“我們”還會嬉笑打鬧;根據第⑧段“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可知,祖母走后,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并念叨祖母;根據第⑩段“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可知,祖父去世后,和祖母合葬在了一起。故答案為: 祖母怪我們糟蹋梨子;梨樹為我們家賺回自尊;祖母在樹下疊紙錢懷念婆老太、上供梨子祭拜婆老太;清明上墳嬉笑打鬧;祖母去世后,祖父在樹下疊紙錢;合葬祖父母。16.本題考查記敘順序和作用。根據第⑤段“婆老太是在我五歲那年過世的。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可知,這部分內容是插敘,補充交代兩棵梨樹的來歷;因為婆老太過世前沒有吃到想吃的梨,祖母竟用一只銀鐲換回樹苗栽下,這體現了祖母對婆老太的孝順和懷念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根據第⑥段“等筷子在水碗里終于站起來,祖母會很開心地說,沒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第⑦段“覺得婆老太就在那個世界活著,縫補漿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會跑來看看我,摸摸我的頭”等句子可知,這兩段都寫了和婆老太相關的情節,表現了她對晚輩的護佑,也寫出了晚輩對先人的懷念。這樣看來第⑤段介紹梨樹和婆老太的故事,也是為了給下文寫有關婆老太的情節作鋪墊,豐富了文章內容。故答案為: 插敘,交代我家梨樹的由來,寄托祖母對婆老太的懷念,為下文做鋪墊。17.本題考查標題作用。“梨花風起正清明”這句話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清明,以及當時的景物特征——梨花盛開,為讀者提供了明確的背景信息;“梨花風起”會讓讀者產生梨花隨風飛舞的美麗畫面,渲染了美好的氣氛,營造的意境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根據⑩段“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祖母”以及前文對梨樹的故事的敘述可知,本文標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根據第①段“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第③段“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第④段“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第⑤段“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第⑧段“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第⑩段“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等句子可知,整篇文章寫的事件都與梨樹、梨花有關,婆老太過世前想吃梨,卻沒有如愿,祖母用一只銀鐲換來梨樹苗,從此門前梨樹成為家里的驕傲,祖母走后,祖父照顧梨樹,懷念祖母,最后兩人在梨花風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據此可知,“梨花風起正清明”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根據第①段“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第⑤段“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第⑩段“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可知,為了懷念婆老太,祖母用一只銀鐲換來梨樹苗,從此門前梨樹成為家里的驕傲,祖母走后,祖父照顧梨樹,懷念祖母,最后兩人在梨花風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所以本題目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寄寓了作者對祖母、祖父的思念之情,是全文感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故答案為: ①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②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③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④是貫穿全文的物化線索。⑤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18.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情感主旨。在《梨花風起正清明》中,作者通過描寫梨樹和梨花,回憶了與祖母、祖父相關的往事,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根據第⑤段“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可知,祖母用一只銀鐲換來梨樹苗,梨樹寄托著祖母對婆老太的思念。根據第①段“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可知,梨樹還寄托著祖父對祖母的思念。根據第⑩段“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可知,兩人在梨花風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思念。所以梨樹寄托著很多人的思念之情,借物抒情,使文章真摯感人;根據第②段“這兩棵梨樹,一棵結蘋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極多,一棵結木梨,口感稍遜一些,得等長熟了才能吃”,第④段“不消說果實成熟時,逗引得村里孩子沒日沒夜地圍著它們轉。單單是清明前后,它們一頭一身的潔白,如瑤池仙子落凡塵,就足夠吸人眼球”可知,“我”在梨樹下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表達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梨樹也見證了祖母對“我”的疼愛,表達了“我”對祖母的感激。而在《紫藤蘿瀑布》中,文章主要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富有哲理。作者通過對紫藤蘿的描繪,揭示了生命的美好與頑強,并借由花的繁盛暗示了弟弟生命的重生,傳達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故答案為:本文:借物抒情。作者借梨樹寄托了人物之間的深切懷念(有祖母對婆老太的,有祖父對祖母的,有“我”對祖母、祖父的);梨樹寄托了祖母對“我”的疼愛;給“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因此蘊含著“我”對童年的懷念。)《紫藤蘿瀑布》托物言志,借花來贊美生命的美好與頑強。六、文言文閱讀(共17分)(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選自《世說新語》)【乙】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②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③之,魏于是乎始強。(選自《魏文侯書·資治通鑒》)注: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員。②焉:何,哪里。③罷:取消。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丘舍去 舍:舍棄 B.尊君在不 不:同“否”C.是日,飲酒樂 是:這 D.身自罷之 身:身體20.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去后乃至 乃往,身自罷之B.學而時習之 公將焉之?C.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D.魏于是乎始強 于我如浮云21.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2)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22.[甲][乙]兩文在為人處世方面給了你什么啟示?【答案】19.D20.C21.(1)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或: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2)雖然現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22.做人一定要講誠信,遵守承諾。【知識點】陳太丘與友期(《世說新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先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再推斷加點詞含義,同時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等特殊用法。(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將每組加點詞代入具體句子,分析其詞性(動詞、連詞、介詞等)和含義,對比是否一致。(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還要抓住關鍵字詞。(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先概括兩文核心事件(甲文友人失信被元方指責,乙文魏文侯冒雨赴約取消打獵),再提煉共同主題,結合“為人處世”推導啟示。【點睛】參考譯文:【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乙】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好去打獵。這天,(魏文侯和大臣們在宮中)喝酒喝的很開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將要出去。大臣們說:“今天喝酒這么快樂,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好去打獵。雖然現在很快樂,(我)難道可以不遵守約定嗎?”魏文侯于是前往(約定的地方),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魏國從此強盛起來。1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D.句意: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身:親自,本人;故答案為:D。2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副詞,才/連詞,于是;B.代詞,指學到的內容/動詞,到,去;C.連詞,表轉折/連詞,表轉折;D.介詞,從/介詞,對于;故答案為:C。21.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本題關鍵字詞:(1)慚:感到慚愧。引:拉。顧:回頭看。(2)雖:雖然。豈:怎么。可:能。期:約定。故答案為: (1)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或: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2)雖然現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2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根據甲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陳太丘與好友約定同行,友人不僅食言,還指責陳太丘丟下自己;“君與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文章借元方之口點出陳太丘的友人才是失信之人;意在告誡守信是交友之基,做人要守信的道理;根據乙文“魏文侯與虞人期獵”“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可知,魏文侯因為刮起大風,不能與虞人踐約所定的打獵日期,即使左右勸阻,仍堅持趕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獵活動,認真對待雙方約定;兩篇文章都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誠信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不能失信于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故答案為:做人一定要講誠信,遵守承諾。七、詩歌鑒賞(共7分)23.(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根據要求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楊花與子規兩個意象,點明時令,點明主旨,營造歡樂而又悲涼的氣氛。B.詩題和詩中的“龍標”都是地名,“五溪”和”夜郎”都是地名。C.本詩中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詩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D.本詩的特點是“語近情遙”,抒發了詩人對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心,又有深深的擔憂之情。(2)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答案】(1)D(2)示例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解析】【分析】(1)A. “營造歡樂而又悲涼的氣氛”說法錯誤。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鳴聲異常凄切動人,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B.“詩題和詩中的‘龍標’都是地名”說法錯誤,“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龍標”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C.“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的意思是,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此句寫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與詞句意境相近的詩句應該是”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故選D。(2)1)擬人角度。“我寄愁心與明月” 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運用擬人手法,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感,當作知心朋友傾訴內心情感。2)想象角度。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3)借景抒情角度。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依靠月亮將愁心寄與,表達對對朋友的思念和擔憂。故答案為:⑴ D⑵ 示例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點評】⑴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正確理解與分析。通讀全詩,把握詩意,揣摩選項正誤。⑵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注意從擬人角度、想象角度、借景抒情角度賞析。八、名著閱讀(共6分)24.(2025七上·安岳期末)閱讀圖文回答問題。①畫面內容源自于名著______,作者______。②畫面展示的是哪個故事情節?妖怪的目的是什么?【答案】①《西游記》 吳承恩 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吃唐僧肉【知識點】《西游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識記名著內容。結合圖片文字“連傷這母女兩條人命”“她們不是什么母女,都是一個妖怪變的”等內容可知,這是《西游記》中著名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尸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后變幻為村姑、婦人,老父,全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害怕,變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把村姑、婦人的假身統統都打死。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故答案為: ①《西游記》 吳承恩 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吃唐僧肉【點評】本題考查名著閱讀。作答需緊扣“畫面信息+名著常識”,只要能從畫面文字或情節特征聯想到《西游記》,再準確匹配作者,即可輕松得分,核心是對經典名著基本信息的記憶掌握。九、作文(共60分)25.(2025七上·安岳期末)作文正在一天天長大的你,回首走過的路,沉淀在記憶深處的是那些往事。媽媽的一句叮嚀,老師的一個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學習上的一個感悟;天邊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憶往事,會讓生命感動,讓生活精彩……請以“美好的回憶”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文中不可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答案】例文:美好的回憶我的耳邊只剩下“呼呼”的風聲,同學們都在吶喊,沸騰,可是我聽不見。離終點只有幾步之遙了,勝利就在眼前,眼睛卻不由自主地瞟向身后的他……身為一名中隊長兼田徑隊隊長,我都不得不馳騁跑道上。勝利與失敗、競爭與友誼,永遠都是不得不面對的。然而,面對田徑隊最優秀隊員的他,我有些自愧不如了。他總比我快,無論是速度、力量他都在我之上,在他耀眼的光芒之下,我顯得有些遜色了。我不甘心,我一直都不甘心。我不相信,不相信比不上他!所謂“笨鳥先飛”,我開始更多的訓練。在每一天的訓練后,我都會留下一個小時在寂靜無人的操場上獨自奔跑,汗水浸濕了衣襟,變快的信念卻與日俱增。我要更快,更快!那個黃昏,夕陽已經沉了。我靠在校門口。這時,他來了。一向平靜的黑框眼鏡及瞇成一條長縫的眼睛,他向我伸出拳,停在半空中:“一起?”我愣了一秒,毫不猶豫地伸出拳。兩個拳頭碰在一起,在夕陽余暉地映襯下被拉得很長很長……我們一起奔跑,當汗水浸濕頭發也會不在乎。我甚至發現我跑得不再那么累了。一起靠在樹下,品嘗著咸辣的汗水的味道。“你很努力。”他說。“你很厲害。”我一邊說,一邊伸出拳。以一種男人的方式,兩只手碰在了一起。離終點越來越近了,近到觸手可及,將視線挪至前方。終于,我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看著他那疲憊的笑容,我的心中不禁有些釋懷。對,我成功了。我勝利了!直到如今,我依舊記得他。也許不僅僅因為他的優秀,同時發現,我們是朋友。有人說,人的命運是刻在掌紋上的,可是很少有人發現,當人把手握成一個拳是,命運也就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當兩個拳碰在一起,他們的命運也就自此相交。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回憶起那樣的點點滴滴,恐怕只是繁星中的一顆,但仍然會發現它的美好、它的艷麗。發現揮灑汗水也是一種幸福。從前一直覺得幸福在遠方,在遙不可及的未來,可是如今,發現那些曾經與過去,所謂幸福,就是那樣的美好……【知識點】全命題作文【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命題作文。一、審題立意。題目要求以“美好的回憶”為題寫記敘文,且暗示作文要結合成長經歷中打動人心的細節入手,可選取叮嚀、微笑、挫折、感悟等要素展開敘述。文章需圍繞“美好”二字展開,通過描寫和抒情,強化回憶中的感動與意義。建議立意為關注回憶中的美好事物和情感,結合成長過程中的人、事、物進行描寫,突出美好的經歷對自身的影響及感悟,表達感恩、珍惜和對未來的積極向往。二、選材構思。題材很寬泛,可以寫令人難以忘懷的人,可以寫“美好”的事,可以寫“美好”的物,也可以寫“美好”的景。選擇寫人,要突出人的某項可貴品質,這樣的人品,才讓你敬仰于心;選擇寫事,要突出事的激勵意思,這樣的小事,才讓你牢記于心;選擇寫景,要突出某處景物的獨特之處,這也的景致,才讓你流連忘返。選人,要寫熟悉的,從熟悉中翻出陌生感來,從熟悉中玩出新鮮感來;選事,要寫出事情的不平凡之處,在平凡里見偉大,在平凡里見真情;選景,要寫出獨特的美感來,可在時間上延伸,寫出景物的個性美來,可在空間上拓展,寫出景致的層次美來,可在感官上體驗,寫出自己的獨有的情感來,可在虛實中強化,寫出景物的神韻來。總之要把“美好”這一面突出出來。回憶往事類的話題適合的文體有記敘文、散文等。有關記敘文的要素以及記敘文的順序等,我們都要仔細考慮。【點評】本題考查命題作文。緊扣“美好”與“回憶”,“回憶”限定內容需是過往經歷,“美好”明確情感基調,要突出事件、人物或場景帶來的溫暖、感動、成長等積極感受。從題目給出的“媽媽叮嚀、老師微笑、生活挫折、學習感悟、自然景物”等方向切入,優先選自己親身經歷、細節記憶清晰的素材,避免空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安岳縣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學生版).docx 四川省安岳縣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