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散文專題訓練----李俏紅散文閱讀下文,完成小題美食里的親情李俏紅①人們對于某種美食的偏好,往往與他的人生經歷聯系在一起。有人曾經研究過,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兒時就養成的,每個人記憶中都有飽含濃濃鄉情和親情的美食。這些美食往往與親人們那種不求回報的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bǔ育著我們成長。②兒時,家中的雨傘很金貴,可有一回,我因為學校布置要撿鐵釘上交,放學后好不容易在一堆煤渣里找到了幾根鐵釘,一時高興得忘乎所以,把雨傘落在煤渣上,等回到家后,才發現雨傘不見了。這下急得我趕緊回頭找,可哪里還找得到。只好回家老實交代了“犯錯誤”的過程,心想被母親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自然是免不了的。可沒想到這時從里屋走出了剛來我家玩的舅舅,還沒等母親開罵,他就牽著我的手說:“走,舅舅帶你去縣府廣場吃餛飩。”當時在我看來,舅舅就是我的“大救星”,我趕緊答應著,飛快跑出門。③餛飩是我兒時最愛的小吃,老縣府廣場旁邊小坡上的餛飩味道是極好的,皮薄餡嫩,味美湯鮮。因為皮薄,里面的餡能透過皮看到,加點鮮紅的辣油,青綠的蔥末,再撒上胡椒粉,香鮮透骨。④餛飩一上桌我就急著入嘴,雖然燙,但香極,美極,每次我連湯都喝得一干二凈。舅舅知道我最喜歡吃餛飩,所以每次到我們家來,他總會在口袋里準備零錢給我買餛飩吃。到了后來,我就有了一種條件反射,只要看到舅舅,就知道有餛飩吃了。說來也奇怪,舅舅好像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舅舅永遠和餛飩聯系在一起。后來因為拆遷,那家非常眼熟的餛飩店消失了,當然,我也不像兒時一樣貪戀餛飩的味道了,只是依然和小時候一樣貪戀舅舅的疼愛。⑤現在的凍米糖在市場上隨時可以買,但我小時候,只有快過年時,才能吃上凍米糖。那時農村家家戶戶都自己做凍米糖,所以各家的凍米糖用材、味道、形狀都不一樣。舅舅是村里做凍米糖的好手。⑥我最喜歡看熬糖,守在鍋子邊,看著糖融化成黃褐色的漿液,“咕嘟咕嘟”冒起泡泡。我就開始流口水,舅舅從小寵我,不以任何規矩要求我,他馬上就會用一根大竹筷蘸上一圈糖油,還掛著細細的糖絲,然后遞給我當零食。⑦我總是一邊吃糖油,一邊看舅舅做米糖。火候恰好時倒入爆花米用力攪拌……直至拌勻拌透了,再盛入放在面板上的糖框里,再用專用的糖板將它壓實拍平。還用棒槌“啪啪”地敲打,把邊邊角角都敲結實了,然后再用木滾筒加微力滾平。接著翻過來取去木架,用刀切成條塊或方塊,咬一口又脆又酥。切糖的夜晚,灶間油燈的燈芯被挑得高高的,火苗比平時大了許多,照得屋內屋外出奇亮。我就在暖融融的香甜里跑進跑出,臉頰泛著紅光。⑧除了常規的凍米糖,舅舅還會在煎糖時,給我捏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也是米糖的一種,舅舅手巧,捏什么像什么,引得鄰居的幾個孩子全圍過來,他逐一給他們捏雞呀、牛呀、兔呀,對最疼愛的我,他總是一連捏六七種動物給我,一般我都是放在書桌上看看,舍不得吃的。⑨那些用米糖捏的小動物,要春節過后才開始慢慢融化,最后變成我口中的美食。如今想來,這些美食總是與我們思念的人,我們溫暖的家緊緊聯系在一起。看拼音寫漢字bǔ育 ( )請概括文中主要寫的“我”兒時美食里的親情故事。(1)(2)舅舅從小寵我,他做凍米糖時會用一根大竹筷蘸上一圈糖油,遞給我當零食。(3)賞析文中第⑦段畫線的句子我就在暖融融的香甜里跑進跑出,臉頰泛著紅光。下列選項中對文章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A.我弄丟傘是因為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在煤渣堆撿鐵釘弄丟的。B.舅舅知道我要被母親責罵,特地來我家解救我。C.我只要看到舅舅,就知道有餛飩吃了,因為餛飩店是舅舅開的。D.過年時家家戶戶才做凍米糖,是因為米糖需要在天冷時才能凍起來。聯系全文,說說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閱讀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題。木槿花開李俏紅①天氣漸涼,但花盆里開了一個夏季的木槿花依然頑強開放著。木槿花也叫無窮花,花語是“溫柔的堅持”,這個花語真是精準得恰到好處,它雖然朝開暮落,卻日日不斷,常開常新,生生不息。②木槿花,我很小就認識它,它長在老家的院子里,用來做籬笆樹,既漂亮美觀,又可以防止雞鴨隨意跑到外面去。母親時常一邊干活,一邊看著咿呀學語的我和木槿花輕輕地笑。我不知她在想什么,那個季節很漫長,木槿花開得特別繁密。我也喜歡牽著奶奶的衣角,跟在她屁股后頭,看她干活,纏著她講故事……③奶奶摘木槿花是用來做菜的。花瓣洗凈,調入稀面,用油炸得脆脆的,然后用一個青瓷小碗端著裝上桌來,咬一口,唇齒留香、風味獨特。奶奶做的木槿花湯也特別美味。在燒開的水中氽入木槿花,粉紅色的花瓣馬上褪成淡白,加入少量咸肉丁、香菇丁、蔥花,再切入幾塊嫩豆腐,一碗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的木槿花湯便成了。④奶奶告訴我,木槿花對土壤要求不高,特別耐貧瘠,喜歡充足的陽光,只要有陽光的地方,就可以長得很好。⑤上房的嬸嬸說木槿花的葉、果、莖皮與根均可入藥,有殺菌作用,我時常見她用木槿葉洗頭,洗完后一頭烏黑的長發在風中一飄一飄的。⑥我一天天長大,直到有一天,我在木槿花的籬笆墻邊遇見阿楚——我的好閨蜜。青稚的模樣,害羞的笑容,和雨水一樣透明純凈的眼神。因為有她,我沉重的學業都變得無限美好。少年的她很愛笑,愛談似懂非懂的人生和一知半解的哲理,不知憂愁是何物,卻偏愛去路燈下撿拾許多枯葉夾進書里,少年的我對她的話從沒有一絲懷疑。⑦她路過我家院子的時候,我的心跳就會加快,簡直就要飛出來一樣。這是我人生中最單純的美好。木槿花開,多么美好的一段日子。喜歡誰就是誰,沒有一點功利,沒有一絲雜念,沒有任何顧慮。長大后,人就變得復雜,這樣清澈的感覺就找不著了。⑧工作在離家很遠的外地,一個人租房子住。我挺不適應,總是想念家人。周末無法回家的日子,就在城市公園里瞎逛。有人在播放伍佰的歌,伍佰的歌能讓我在瞬間觸摸到昔日已經暗淡或依舊明亮的歡樂和疼痛,在片刻間讓我的內心陷入一種迷離的溫柔。城市公園里沒有木槿花,有的是茶花、梅花和桂花。⑨下夜班后回出租房,午夜穿行的公交車上,我經常孤獨地坐在最后一個位置,車子行過一路的燈紅酒綠,努力奔波的疲累吞沒了我。那時,我就特別想念那沐浴著陽光的小院子,想念院子里的木槿花。心想,老家院子里,木槿花會不會又開滿了枝頭?本想打個電話過去問一下父母,但夜已深了,我不便打擾他們。⑩《本草綱目》記載“此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又叫朝開暮落花,但它的花期長達五個月,朝開暮落復朝開。唐代詩人崔道融亦有《槿花》詩曰:“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東風吹桃李,須到明年春。”你看,別的花春天開了就要待明年,而木槿雖然夜晚謝了,卻是“一日一回新”,故古人稱木槿有“日新之德”。“占破半年猶道少,何曾一日不芳來”,正因為木槿花有頑強的生命力,每天都有新的花苞迎著陽光絢爛綻放,我才特別喜歡它。 搬入自己買的新家后,我馬上從老家移栽了一株木槿過來,如今年年開花,紛披陸離,臨風招展,永遠不知疲倦的樣子——最得我心。(選自《新民晚報》2023年10月13日)同學們讀完《木槿花開》覺得很感動、很受啟發,但依然還有許多疑問有待明晰,于是安排小語和小文兩位同學對李老師進行了采訪,下面是采訪實況:小文:在讀您的作品時我感覺到有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但卻說不明白,請您幫我明確一下。李老師:對的,確實使用了 的敘事線索和 的抒情線索。李老師:我經常講寫作的時候要有“觀照意識”:作品選材上要寫自己熟悉的東西,關注生活,通過生動感人的故事道出生活的真諦。同學們結合《木槿花開》解釋一下這種說法吧。小文: 。李老師:文章的題目猶如一雙眼睛,透過標題可以獲取很多信息。小文你為我們解讀一下對題目的理解吧。小文: 。小文:請李老師為同學們談談您是怎樣構思第⑩段的?李老師: 。李老師:一篇作品好比是一個孩子,都浸著許多心血在里面。文章中有些優美的句子還是值得品味的,老師就選取兩段和大家一起分享吧。(1)奶奶摘木槿花是用來做菜的。花瓣洗凈,調入稀面,用油炸得脆脆的,然后用一個青瓷小碗端著裝上桌來,咬一口,唇齒留香、風味獨特。奶奶做的木槿花湯也特別美味。在燒開的水中氽入木槿花,粉紅色的花瓣馬上褪成淡白,加入少量咸肉丁、香菇丁、蔥花,再切入幾塊嫩豆腐,一碗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的木槿花湯便成了。(從詞語使用角度)小文: 。(2)她路過我家院子的時候,我的心跳就會加快,簡直就要飛出來一樣。這是我人生中最單純的美好。(從修辭角度)小文: 。閱讀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題。月牙下的百草原李俏紅①夜,靜而遠,仿佛創世之初。②仲夏,月初,這兒是地球上一塊小小的璞玉。這兒是中國的浙江,浙江的安吉,安吉的中南百草原。③這是一個奇妙的夜晚,晚風在湖面上吹起陣陣微波,樹上鳴蟬的叫聲嘹亮又尖銳,一聲起來一聲跟著,然后越來越多,漲成一片,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鳴叫聲淹沒了。抬頭,只看見黑乎乎的樹枝,看不見一只鳴蟬,但是那些聲音卻從千萬張葉片里爭先恐后地擠出來,生生地把我們的耳朵給灌滿了。④蟬聲停下來時,我們便聽見了蛙鳴。“呱呱,呱呱呱”,在水邊,在山坡,有獨唱,有合唱。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蟲在各個角落里交頭接耳,在寂靜的夜里這聲音傳得很遠。它們會不會嘲笑我們聽不懂它們的語言?我們走過時,它們會突然噤聲,然后好奇地蹲在草叢里對我們張望。⑤湖面是淡藍色的,往中心去,湖水就變成了深綠色,在傍晚光線的照耀下,近處又呈現出鮮綠色,可能跟岸邊青蔥草木的反光有關。望湖不大,水質清澈透明,但不知道有多深。遠處有魚,時常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嘩”的一聲游過來。我看見一只昆蟲滑過水面帶來長長的一道閃光,小魚游走時,水面微啟波痕,大魚游過時就會有一片明顯的漣漪,然后有兩條斜分的細線在水面上慢慢滑行。漸漸地魚潛落水底不見了,一切重新安靜下來。站在湖岸的高處,我可以看見任何一個地方躍起的魚。⑥先前下了點小雨。湖畔被雨水清洗過的草木、秋千、石桌椅都顯得特別干凈和清爽,薄薄的雨霧還在草地上蒸騰。走過樹下時,一陣風吹來,雨珠就噼噼啪啪地往身上掉。湖邊都是些雜樹,湖岸也沒有規則,南邊比北邊更陡峭,湖上的倒影卻美不勝收,這里的美在于自然,在于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每棵樹都有它自己生長的方向。遠處,樹葉在瑟瑟作響,好像有松鼠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上。⑦沿著小路靜靜地走,夜色漸濃……沒有人來打擾你,四周安靜得讓你覺得這是一種奢侈的享受。上燈了,草地上的小花漸次模糊,夜漸涼。我想找一塊大石頭,坐上去看星星。可天很黑,又是月初,星星稀稀拉拉的,只有幾顆,一牙帶著毛邊的彎月卻已經在天邊笑了很久。多可愛啊,像漂浮在天河的小舟,那舟上垂釣的小男孩呢?會不會因為天河里魚兒太少,跑到百草原來玩耍了?⑧夜深人靜,塵世的喧鬧漸漸淡去,夜色如裳籠罩著我。偌大的世界仿佛只讓我一人擁有,風極輕柔地從田野拂過,極輕柔地撩起了耳邊的發絲,我輕輕一笑:心,到此已無半點塵。⑨百草原,一個如此親切的名字。讓我想到童年,想到魯迅筆下的那個百草園,那個充滿童心和趣味的小園。“原”和“園”,一字之差,卻是兩個地方。那么今夜住在這里的我,是不是也回歸了童年?⑩今夜,我在百草原。不關心過往,不關心未來,我只關心此刻——一彎月牙下的百草原。文章以“月牙下的百草原”為題有什么表達效果?選文中畫線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第⑧段結尾為什么說“心,到此已無半點塵”?下列各項中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文過程中,作者先后描寫了五種主要景物,即鳴蟬、蛙鳴、湖、湖畔、月牙。B.調動感官描寫景物是寫景技法之一。選文調動了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來描寫景物。C.文章在描寫景物時使用了聯想與想象的表現手法,由“百草原”聯想到魯迅筆下的“百草園”,進而想到回歸童年,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D.通過文章結尾一段,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想拋卻塵世的牽絆,沉浸其中,享受這種空靈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月牙下百草原的極度喜愛。答案1.哺 2. 舅舅經常請“我”吃餛飩,還會給“我”零花錢買餛飩吃。 舅舅煎糖的時候,將糖捏成各種小動物的形狀分給小朋友們,但是最疼愛“我”。 3.運用動作和神態描寫,突出了“我”內心的激動和幸福。 4.A 5.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言有盡而意無窮,留下想象空間,增加感染力;照應文章開頭和標題。【解析】1.本題考查字形。哺育(bǔ yù):供給食品、滋養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養后代的一種行為狀態。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根據第④段“餛飩一上桌我就急著入嘴,雖然燙,但香極,美極,每次我連湯都喝得一干二凈。舅舅知道我最喜歡吃餛飩,所以每次到我們家來,他總會在口袋里準備零錢給我買餛飩吃。到了后來,我就有了一種條件反射,只要看到舅舅,就知道有餛飩吃了”可知,舅舅經常帶“我”去吃美味的餛飩,還會給“我”準備零花錢買餛飩。根據第⑧段“除了常規的凍米糖,舅舅還會在煎糖時,給我捏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也是米糖的一種,舅舅手巧,捏什么像什么,引得鄰居的幾個孩子全圍過來,他逐一給他們捏雞呀、牛呀、兔呀,對最疼愛的我”可知,舅舅煎糖的時候將糖捏成小動物的樣子一一分給小朋友們,但是會一連捏六七種給“我”。3.本題考查語句賞析。第⑦段畫線句“我就在暖融融的香甜里跑進跑出,臉頰泛著紅光”中“跑”一詞形容“我”的動作,運用了動作描寫。“臉頰泛著紅光”描寫出了“我”紅光滿面的臉,運用了外貌描寫。聯系本段“我總是一邊吃糖油,一邊看舅舅做米糖。火候恰好時倒入爆花米用力攪拌……切糖的夜晚,灶間油燈的燈芯被挑得高高的,火苗比平時大了許多,照得屋內屋外出奇亮”可知,描寫“我”等待切糖時的激動的動作和紅潤的外貌,側面體現出了“我”內心的幸福。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B.根據第②段“只好回家老實交代了‘犯錯誤’的過程,心想被母親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自然是免不了的。可沒想到這時從里屋走出了剛來我家玩的舅舅,還沒等母親開罵,他就牽著我的手說:‘走,舅舅帶你去縣府廣場吃餛飩。’”可知,舅舅先來到的“我”家,“我”才回家交代了丟傘的過程,準備接受被罵。所以,舅舅事先并不知道“我”要受到責備,更不是提前來救“我”的,故本項錯誤;C.本篇文章并沒有提及到餛飩店是舅舅開的。并且根據第②段“舅舅帶你去縣府廣場吃餛飩”和第④段“餛飩一上桌我就急著入嘴,雖然燙,但香極,美極,每次我連湯都喝得一干二凈。舅舅知道我最喜歡吃餛飩,所以每次到我們家來,他總會在口袋里準備零錢給我買餛飩吃”“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舅舅永遠和餛飩聯系在一起。后來因為拆遷,那家非常眼熟的餛飩店消失了”可知,一、餛飩店在縣府廣場;二、舅舅會給“我”零花錢去買餛飩;三、拆遷后,餛飩店就消失了,由此也可以表明餛飩店并不是舅舅開的,故本項錯誤;D.根據第②段“兒時,家中的雨傘很金貴”可知,在作者兒時,雨傘都是珍貴的東西,由此看出那時候家里比較貧窮。根據文章第⑤段“現在的凍米糖在市場上隨時可以買,但我小時候,只有快過年時,才能吃上凍米糖”可知,人們慶祝新年到來之時才舍得做凍米糖,并且不是只有過年時天氣才是冷的,所以家家戶戶過年時才做米糖并不是因為米糕需要在天冷時才能凍起來,本項分析錯誤;故選A。5.本題考查段落作用。根據第④段“到了后來,我就有了一種條件反射,只要看到舅舅,就知道有餛飩吃了。說來也奇怪,舅舅好像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舅舅永遠和餛飩聯系在一起”和第⑤段“舅舅是村里做凍米糖的好手”等內容可知,本文主要講述了親愛的舅舅和多種美食的故事,與文章結尾“如今想來,這些美食總是與我們思念的人,我們溫暖的家緊緊聯系在一起”相聯系,文章結尾起到了總結全文作用,點明文章帶有親情的美食更加珍貴的主題;文章結尾“那些用米糖捏的小動物,要春節過后才開始慢慢融化,最后變成我口中的美食”表明,隨著時間的流逝,親情的美食在慢慢的消失,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增加文章感染力;文章標題“美食里的親情”,文章第①段“有人曾經研究過,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兒時就養成的,每個人記憶中都有飽含濃濃鄉情和親情的美食。這些美食往往與親人們那種不求回報的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哺育著我們成長”和文章結尾都與“親情、美食”有關,文章結尾照應文章開頭和標題。6. 我從小到大和木槿花之間發生的故事; 我對木槿花的喜愛和贊美。 7.圍繞木槿花寫了以下事情:①木槿花和我們生活關系的密切。②奶奶摘木槿花做菜。③介紹了木槿花對土壤要求不高。④木槿花可以入藥。⑤木槿花見證我們的純真友情。⑥下班后疲累中的我想念家鄉的木槿花。⑦搬入新家后我從老家移栽了一株木槿花。(寫出三點即可) 8.①“木槿花開”是本文的敘事和抒情線索。②木槿花是文章的寫作對象,確定文章的感情基調。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④作為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表達出作者對木槿花的喜愛。⑤引起讀者閱讀興趣。(寫出三點即可): 9.①我引用了《本草綱目》的記載和唐代崔道融詩《槿花》,向讀者介紹木槿花有花期長且朝開暮落復朝開的特點。②寫出木槿花有頑強的生命力。③以此表達了我對木槿花的喜愛之情。④引用一些詩文可以增強讀者閱讀興趣及文學色彩。(寫出三點即可) 10. 運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洗凈、調入、炸、端著、裝上、咬、氽入、褪成、加入、切入,生動傳神地寫出奶奶做木槿花湯的過程,以及木槿花湯的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寫出作者的深刻印象和對木槿花湯的喜愛。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我見到閨蜜時的激動心情,表達我對純真友誼的珍視。【解析】6.本題考查文章線索。根據第②段“木槿花,我很小就認識它……”、第⑥段“我一天天長大,直到有一天,我在木槿花的籬笆墻……”、第⑧段“工作在離家很遠的外地,一個人租房子住……”、第 段“搬入自己買的新家后,我馬上從老家移栽了一株木槿過來”可知,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我從小到大和木槿花之間發生的故事,這是文章的明線。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我對木槿花的喜愛和贊美。從第①段“天氣漸涼,但花盆里開了一個夏季的木槿花依然頑強開放著……它雖然朝開暮落,卻日日不斷,常開常新,生生不息”和第④段奶奶的話、第⑤段嬸嬸的話,還有第⑩“正因為木槿花有頑強的生命力,每天都有新的花苞迎著陽光絢爛綻放,我才特別喜歡它”可以看出,“我”對木槿花的喜愛和贊美。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梳理概括。作者圍繞木槿花,選取了生活中一些生動感人的故事。從第②段可知,木槿花和我們生活關系的密切;從第③段“奶奶摘木槿花是用來做菜的……”可以概括出:奶奶摘木槿花做菜; 從第④段“奶奶告訴我,木槿花對土壤要求不高,特別耐貧瘠”可以概括出:介紹了木槿花對土壤要求不高;從第⑤“上房的嬸嬸說木槿花的葉、果、莖皮與根均可入藥”可以概括出:木槿花可以入藥; 從第⑦段“她路過我家院子的時候,我的心跳就會加快,簡直就要飛出來一樣。這是我人生中最單純的美好。木槿花開,多么美好的一段日子”可以概括出:木槿花見證我們的純真友情。 從第⑨段“下夜班后回出租房,午夜穿行的公交車上,我經常孤獨地坐在最后一個位置,車子行過一路的燈紅酒綠,努力奔波的疲累吞沒了我。那時,我就特別想念那沐浴著陽光的小院子,想念院子里的木槿花。心想,老家院子里,木槿花會不會又開滿了枝頭?”可以概括出:下班后疲累中的我想念家鄉的木槿花。從第 段“搬入自己買的新家后,我馬上從老家移栽了一株木槿過來,如今年年開花,紛披陸離,臨風招展,永遠不知疲倦的樣子——最得我心”可以概括出:搬入新家后我從老家移栽了一株木槿花。8. 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文章寫了我從小到大和木槿花之間發生的故事,表達了我對木槿花的喜愛贊美之情,所以“木槿花開”是本文的敘事和抒情線索。木槿花是文章的寫作對象,所以“木槿花開”這四個字高闊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花開”是美麗的,從中也可以看出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對花的喜愛和贊美。“木槿花開”在文中反復出現,是文章的文眼,起到了揭示中心的作用。木槿花開,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這個題目也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9.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第⑩段開頭引用了《本草綱目》中關于木槿花的記載,“此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又引用了唐代詩人崔道融的《槿花》詩,“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東風吹桃李,須到明年春”,向讀者介紹木槿花有花期長且朝開暮落復朝開的特點。引用一些詩文可以增強讀者閱讀興趣及文學色彩。根據“你看,別的花春天開了就要待明年,而木槿雖然夜晚謝了,卻是“一日一回新”,故古人稱木槿有“日新之德”。“占破半年猶道少,何曾一日不芳來”,正因為木槿花有頑強的生命力,每天都有新的花苞迎著陽光絢爛綻放,我才特別喜歡它”,表達了我對木槿花的喜愛之情。也寫出木槿花有頑強的生命力。10.本題考查對語句的賞析。①文中運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洗凈、調入、炸、端著、裝上、咬、氽入、褪成、加入、切入,生動傳神地寫出奶奶用木槿花做菜做湯過程,以及品嘗木槿花湯的過程。這些動詞讓人聯想到木槿花湯的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也表現了作者對奶奶做飯的過程觀察得很仔細,印象很深刻,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木槿花以及木槿花制成的菜肴的喜愛。②“飛出”一詞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作者之所以要夸張,是為了突出表現我見到閨蜜時的激動心情,從側面表現了我對純真友誼的珍視。11.交代了文章的寫作對象,展示了文章的行文線索。 12.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嘹亮又尖銳的鳴蟬的叫聲從樹葉中傳來的情景。 13.因為被百草原的純凈所感染,自己的內心拋卻了塵世的干擾而變得純凈。 14.B【解析】11.試題分析:考查文題的含意及其作用。通讀全文后再作答。從文中看標題“月牙下的百草原”既是文章的寫作對象又是文章的行文線索。文章寫的是百草原的景色,圍繞著百草原安排寫景寫人的材料。12.試題分析:考查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表達效果。“那些聲音卻從千萬張葉片里爭先恐后地擠出來,生生地把我們的耳朵給灌滿了”是典型的擬人手法。首先要點明描寫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語句的位置,結合上下文情節內容,體會所描寫的景物(鳴蟬的叫聲)的狀態。點睛:這里是從修辭角度來對語言進行賞析,學生應了解常用修辭的特點及作用。如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排比: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對比:突出描寫對象的某種特點。反復: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夸張: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對偶:語句整齊、意韻鏗鏘;反問:增強語氣,強烈抒情。學生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13.試題分析:考查語句的深刻含意。“心,到此已無半點塵。”要通過了解上下文的內容,來答出“心,到此已無半點塵”的原因。從上文描寫的內容來看,因為百草原,作者內心拋卻了塵世的干擾,進而變得純凈。是百草原洗刷了自己的魂靈,使自己的內心到達了純真的境界。14.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把握。B“嗅覺和味覺來描寫景物”錯。文章中沒有寫到“嗅覺和味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