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語文園地第一單元(部編版)五年級上(部編版)五年級上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一花一鳥總關情。生活中,是否會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樣東西在不經意間打開我們的心扉,進駐我們的心田,給我們滋養,讓我們透悟呢?今天讓我們來場尋寶之旅,一起出發走進語文園地這個大花園,看看誰能找到更多的寶藏!導入新知第一課時交流平臺我們都知道溫故而知新,“溫故”是復習學過的知識,“知新”是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在第一單元學習了哪些課文,并思考:這些課文分別借助哪些具體的事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課 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主要事物事物特點表達的感情白鷺落花生桂花珍珠鳥外形和情態美外表不好看,但有用香氣四溢;搖桂花的樂趣從怕人到信賴人贊美悟出做人的道理思念家鄉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回顧本單元的課文,完成下面的學習單。交流發現1.本單元的課文寫的都是事物,有的蘊含著作者濃濃的感情,有的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2.琦君筆下的桂花雨,不僅帶給她許多童年的快樂回憶,也寄托了她濃濃的思鄉之情,使我很受感動。3.《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樸實無華、用處很多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讓我深受啟發。這幾篇課文都是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或說明道理。但每篇課文抒發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鷺》主要在描寫不同的情境畫面中表達喜愛和贊美;《落花生》是通過人物對話與對比,突出花生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講了童年與桂花相關的幾件事,在敘事中寄托思鄉的情感;《珍珠鳥》通過人與鳥相處時的細節描寫,抒發感受。借物喻人議方法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或說明道理看圖想象,借景抒情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本單元的這幾篇課文從多角度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現了“一花一鳥總關情”的人文主題。這幾篇課文的共性是借助具體的事物抒發情感。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同學們在以后的習作和小練筆中,可以借鑒課文的這種寫法——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達我們的情懷。詞句段運用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和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結合語境,品讀寫法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對比:突出花生的內在美美白鶴太大、生硬蒼鷺朱鷺大了一些,太不尋常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對比:突出白鷺適宜對比:突出瓜架的別致生動。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對比對比手法對比: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結合語境,品讀寫法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沒有充分顯示事物的本身的特點,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強。它的果實埋在地里。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用對比的方法,將下列句子表達得更具體聯系生活,巧用對比哥哥很喜歡閱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姐姐性格溫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草平凡且矮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沒有花兒那么嫵媚,也沒有大樹那么挺拔,但卻有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生命力不像弟弟整天就想玩游戲與粗聲喊叫的媽媽形成鮮明的對比。試著用對比的寫法來描寫生活中的某種事物。示例: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陽的光芒那般威力四射,但她的寧靜之美卻深深地吸引著我。示例:梅花梅花不懼嚴寒,凌寒開放,不愧為“四君子”之首。當大雪紛飛之時,百花早已凋零,梅花卻敢于和寒風冷雪對抗,競相開放。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學習了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還掌握了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對比),在以后的寫作中,同學們可以大膽運用這些方法技巧,來給我們的文章增加亮點。回顧復習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感受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會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這節課,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詞句段的剩余部分和日積月累。第二課時同學們,平時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會碰到同一個詞語在不同語境中表達的意思可能不同。比如“溫和”,在“天氣溫和”和“老師態度溫和”里意思就不一樣。請大家看看詞句段運用的第二個內容。詞句段運用一詞多義人工智能的出現為人類的生活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開辟開辟:開拓,擴展。開辟:開創,創立。比較每組句子中加點詞語,體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大家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姿態:姿勢、樣子。姿態:態度、氣度。姿態很多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意思是不同的(一詞多義),這需要我們通過前后文的意思,來推測詞語表達的不同意思。····你能試著用“溫和”的兩種意思寫句子嗎?溫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和(形容氣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的天氣很溫和,適合去公園走一走。大熊貓的性情溫和,小朋友們都喜歡它。鞏固練習根據下列詞語不同的意思,用每個詞語寫兩句話。驕傲 新鮮自然 簡單精神 便宜關于一詞多義的辨析,首先要明確其含義,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語言環境和句子的本意進行比較,才能用得對,用得準確。了解詞語意思可以通過查字典、詞典的方式。練習示例(表示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驕傲這次考試他得了一百分就驕傲自滿起來了。巴黎奧運會,運動健將們努力拼搏,為祖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爭得了榮譽,我真為他們感到驕傲。(表示自大)(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人或物有生機和活力;有生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他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閱兵儀式的隊伍踏著方步過來了,他們步履鏗鏘,特別有精神。通過練習,我們發現,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意思不同,要根據上下文理解并運用,才能讓句子表達更準確、更豐富。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根據具體的語境正確理解一詞多義;表達時要學會把同一詞語放在不同的語境中說話。說特點自讀古詩。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讀懂詩意。日積月累ruíjiè蟬[唐] 虞世南 垂 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ruíjiè蟬[唐] 虞世南 垂 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流響】指蟬連續不斷的鳴叫聲。【疏桐】高大的梧桐。【藉】憑借。注釋:詩歌大意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持續不斷的蟬鳴聲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響亮的蟬鳴之所以傳得遠,正是因為蟬居住在高樹上,而不是因為憑借秋風的力量。1.作者寫了蟬的哪些特點 表現出了一個怎樣的蟬的形象 (1)作者從蟬的形狀、習性、聲音三個方面寫了蟬。(2)表現了蟬高潔的形象。2.“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說明了什么道理 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3.詩人借蟬表達什么感情?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更有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表面上是在寫蟬的外形、習性、聲音,實際上是借物喻人。“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是說蟬之所以能夠叫聲清亮、高遠,完全是因為自己站得高,而并不是借秋風的威力。做人也是一樣,只有自己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借物喻人走近作者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慈溪人,唐初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詩人。其書法剛柔并重,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其詩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蟬》最為著名,該詩與駱賓王的《詠蟬》、李商隱的《蟬》并稱為唐代“詠蟬詩”的三絕。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相傳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于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寫作背景蟬[唐] 虞世南 垂 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現在是詩句背誦大比拼,看誰能又快又準地背出《蟬》這首詩,展現自己的知識積累。竹 石鄭 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拓展閱讀蟬[唐]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課堂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明白了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還學習了一首古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言藝術更是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布置作業1.熟讀《蟬》并背誦。2.搜集兩個“一詞多義”的詞語,并根據不同的語境造句。3.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記中,嘗試運用對比的方法寫一種事物。語文園地一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詞句段運用體會寫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對比突出感情一詞多義運用對比不同語境借蟬抒情板書設計/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材簡析】《語文園地一》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后的綜合性學習板塊。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詞句段運用通過詞語理解、句子仿寫、段落賞析,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日積月累則讓學生積累古詩,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本園地對鞏固單元知識、提升語文綜合素養起著關鍵作用。【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對漢字的讀音和書寫有了初步的掌握,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但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同學思維活躍,善于表達,而有的同學可能更加內斂,需要更多的引導和鼓勵。此外,隨著年級的增長,孩子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也需要加強,如何在小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是我們要共同面對的挑戰。【教學目標】 1.在古詩詞學習中感受中國古詩詞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2.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3.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描寫事物。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看圖、誦讀想象古詩中描繪的畫面。【教學重點】1.能結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2.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能從讀遷移到寫。【教學難點】學習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的方法,并學會初步運用;體會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思,并遷移造句。【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學習“交流平臺”1.激趣導入一花一鳥總關情。生活中,是否會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樣東西在不經意間打開我們的心扉,進駐我們的心田,給我們滋養,讓我們透悟呢?今天讓我們來場尋寶之旅,一起出發走進語文園地這個大花園,看看誰能找到更多的寶藏!2.回顧單元學習我們都知道溫故而知新,“溫故”是復習學過的知識,“知新”是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在第一單元學習了哪些課文,并思考:這些課文分別借助哪些具體的事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3.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單,梳理文章的內容。課文題目 主要事物 事物特點 表達的情感《白鷺》 白鷺《落花生》 花生《桂花雨》 桂花《珍珠鳥》 珍珠鳥4.交流發現。預設1:我發現本單元的課文寫的都是事物,有的蘊含著作者濃濃的感情,有的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預設2:琦君筆下的桂花雨,不僅帶給她許多童年的快樂回憶,也寄托了她濃濃的思鄉之情,使我很受感動。預設3:《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樸實無華、用處很多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讓我深受啟發。預設4:《珍珠鳥》寫人與鳥之間的情意。借助珍珠鳥從害怕我到親近我的過程,從中感悟到“信賴,往往創造美好境界”。體現出人與鳥之間信任的快樂與美好,表達作者對和諧關系的向往。5.議方法這幾篇課文都是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或說明道理。但每篇課文抒發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鷺》主要在描寫不同的情境畫面中表達喜愛和贊美;《落花生》是通過人物對話與對比,突出花生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講了童年與桂花相關的幾件事,在敘事中寄托思鄉的情感;《珍珠鳥》通過人與鳥相處時的細節描寫,抒發感受。6.看圖想象,借物抒情。引導語:只要留心觀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下面這些事物能讓你產生怎樣的感受?(出示幾幅圖片)7.教師小結本單元的這幾篇課文從多角度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現了“一花一鳥總關情”的人文主題。這幾篇課文的共性是借助具體的事物抒發情感。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同學們在以后的習作和小練筆中,可以借鑒課文的這種寫法——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達我們的情懷。(設計意圖:對于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交流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復習回顧,思考課文在寫法上的共同點,這樣就自然引導出這一單元主要的語文要素,即借助具體的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借物抒情。)二、學習“詞句段運用”1.結合語境,品讀寫法。◇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預設1:對比:突出花生的內在美。預設2:對比:突出白鷺適宜預設3:對比:突出瓜架的別致生動。(設計意圖:通過聯系教材內容,先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感知、讓學生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方面的優點。)2.師小結。對比手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對比的作用: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3.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1)它的果實埋在地里。(2)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3)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預設:沒有充分顯示事物的本身的特點,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強。4.聯系生活,巧用對比。(1)哥哥很喜歡閱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姐姐性格溫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草平凡且矮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試著用對比的寫法來描寫生活中的某種事物。(1)出示松樹圖、小貓咪圖、月亮圖。學生根據圖片練習說話。(2)示例1: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陽的光芒那般威力四射,但她的寧靜之美卻深深地吸引著我。示例2:梅花不懼嚴寒,凌寒開放,不愧為“四君子”之首。當大雪紛飛之時,百花早已凋零,梅花卻敢于和寒風冷雪對抗,競相開放。教師小結:將所描寫的事物與其他事物進行對比,能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表達情感。希望同學們學會在習作中恰當地使用這種寫法。(設計意圖:根據給出的三組典型的句子,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后仔細體會一下這三組句子在描寫上的相似點;教師進行小結,指導學生理解對比寫法的特點和作用;最后借助課文進行練習,進一步加深對對比手法的認識。)三、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學習了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還掌握了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對比),在以后的寫作中,同學們可以大膽運用這些方法技巧,來給我們的文章增加亮點。第2課時一、復習回顧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感受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會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這節課,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詞句段的剩余部分和日積月累。二、學習“詞句段運用”第二部分平時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會碰到同一個詞語在不同語境中表達的意思可能不同。比如“溫和”,在“天氣溫和”和“老師態度溫和”里意思就不一樣。請大家看看詞句段運用的第二個內容。1.讀句子,結合生活實際,同桌間說說帶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人工智能的出現為人類的生活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2.兩個“開辟”的含義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據什么理解的?第一個句子的意思是:這塊地本是荒著的,荒草叢生,不能長任何東西,要種花生就必須讓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改變,所以,“開辟”在這里是“開墾”的意思。第二個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類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嶄新的事物,它開創了新的領域,所以“開辟”在這里是“開創、建立”的意思。3.運用學法,自學第二組例句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大家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姿態: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體呈現的樣子”,指梅樹枝條特殊的樣子;在第二句中是“風格,氣度”,指人們所呈現出來的精神。4.小結。很多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意思是不同的(一詞多義),這需要我們通過前后文的意思,來推測詞語表達的不同意思。5.練一練你能試著用“溫和”這個詞說一說嗎?溫和 (形容氣候)今天的天氣很溫和,適合去公園走一走。(形容性格)大熊貓的性情溫和,小朋友們都喜歡它。6.拓展練習根據下列詞語不同的意思,用每個詞語寫兩句話。 (驕傲 新鮮 精神 便宜 )點撥:關于一詞多義的辨析,首先要明確其含義,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語言環境和句子的本意進行比較,才能用得對,用得準確。了解詞語意思可以通過查字典、詞典的方式。預設1:驕傲(1)表示自豪:巴黎奧運會,運動健將們努力拼搏,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我真為他們感到驕傲。(2)表示自大:這次考試他得了一百分就驕傲自滿起來了。預設2:精神(1)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 他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形容人或物有生機和活力;有生氣:閱兵儀式的隊伍踏著方步過來了,他們步履鏗鏘,特別有精神。師總結:通過練習,我們發現,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意思不同,要根據上下文理解并運用,才能讓句子表達更準確、更豐富。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根據具體的語境正確理解一詞多義;表達時要學會把同一詞語放在不同的語境中說話。(設計意圖:要提高學生對詞語的分析能力,首先要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步驟,即理解詞義和對比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學習方法。當然,這需要教師的歸納與指導點撥。)三、學習“日積月累”1.學習《蟬》這首詩。自讀古詩。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讀懂詩意。2.朗讀這首詩。3.理解大意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持續不斷的蟬鳴聲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響亮的蟬鳴之所以傳得遠,正是因為蟬居住在高樹上,而不是因為憑借秋風的力量。4.作者寫了蟬的哪些特點 表現出了一個怎樣的蟬的形象 預設:作者從蟬的形狀、習性、聲音三個方面寫了蟬。表現了蟬高潔的形象。5.“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說明了什么道理 預設: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6.詩人借蟬表達什么感情?預設:詩人借蟬抒情,表達自己品格高潔,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聲遠播。借蟬表達自己高潔的志向和情操。(托物言志)7.賞析。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更有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表面上是在寫蟬的外形、習性、聲音,實際上是借物喻人。“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是說蟬之所以能夠叫聲清亮、高遠,完全是因為自己站得高,而并不是借秋風的威力。做人也是一樣,只有自己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8.走近作者。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慈溪人,唐初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詩人。其書法剛柔并重,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其詩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蟬》最為著名,該詩與駱賓王的《詠蟬》、李商隱的《蟬》并稱為唐代“詠蟬詩”的三絕。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9.寫作背景相傳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于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10.詩句背誦大比拼,看誰能又快又準地背出《蟬》這首詩,展現自己的知識積累。(設計意圖:借助插圖,在反復朗讀中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事物蘊含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讀背背,學會積累詩句。在讀讀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學生鑒賞古詩的能力。)11.拓展閱讀引導語: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也寄托著自己的情感。像這類托物言志的詩歌叫詠物詩。這類詩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欣賞。竹 石鄭 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蟬[唐]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設計意圖:拓展學習詠物詩,激發學生對詠物詩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補充有關蟬的古詩,可以擴展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更好地感受托物言志的寫法。)四、課堂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明白了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還學習了一首古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言藝術更是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五、布置作業1.熟讀《蟬》并背誦,2.搜集兩個“一詞多義”的詞語,并根據不同的語境造句。3.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記中,嘗試運用對比的方法寫一種事物。【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 (作業設計)一、選擇題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嗜好(sì) 挨近(āi) 眸子(móu) 黛色(dài)B.長喙(huì) 垂蔓(wàn) 咂嘴(zā) 鏡匣(xiá)C.榨油(zhà) 眼瞼(jiǎn) 嫌棄(xián) 嵌入(qiàn)D.享受(xiǎnɡ) 清澄(dèng) 半畝(mǒu) 杭州(háng)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花生的價錢便宜。 他總想占公家的便宜。B.廈門氣候溫和,十分宜居。 李老師說話很溫和。C.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小劉為人很實在。D.數碼相機已經不算什么新鮮東西了。 她的玩具大家都沒見過,感覺挺新鮮的。3.下列句子中,沒有運用對比手法的一項是( )。A.用功學習的人把閱讀當成樂趣,懶于進取的人卻把閱讀當成煩事。B.對人類來說,地球是龐然大物,而對宇宙來說,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C.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D.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來了。”4.讀句子,給帶點的詞語選擇合適的意思,將序號寫在句后的括號內。體面:A.體統、身份;B.光榮、光彩;C.(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偷雞摸狗是不體面的行為。( )(3)像你這樣有知識的人,居然做出這種事來,真是太失體面了。( )配合:A.為某一共同任務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行動;B.搭配、匹配。(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2)隊列展示的兩個小組緊密配合,步調一致,取得理想成績。( )二、判斷題,下列說法你認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落花生》作者借花生樸實無華、用處很多的特點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2.《桂花雨》中,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快樂生活,也寄托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3.《珍珠鳥》一課告訴我們鳥兒是不怕人類的。( )4.郭沫若筆下的白鷺像一首詩。本課通過贊美白鷺,表達了作者愛尋常、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三、根據不同的要求寫句子。1.精神(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精神(形容人或物有生機和活力;有生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驕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驕傲(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珍珠鳥長得好肥。(改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父親對他們說:“希望你們做像花生一樣的人。”(改成第三人稱轉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各題。某校圖書館學生閱覽室共有10萬冊圖書,最近學校對圖書損壞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做了如下統計:圖書狀況 完好無損 損壞較輕 損壞較重 嚴重損壞圖書數目(冊) 20000 25000 40000 150001.根據材料,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發現損壞較重和嚴重損壞的一共有___________冊,占了全部圖書的___________。3.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得出了一個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針對該現象,現在同學們在積極制定圖書公約,請你寫出兩條公約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1.C2.D3.D4.體面: C B A配合:B A二、(1)√(2)√(3)×(4)√三、精神:1.這孩子有一雙靈動的大眼睛,看著挺精神的。2.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梅花開得愈精神。驕傲:3.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4.我們都以是中華民族的兒女而感到驕傲。5.珍珠鳥長得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6.父親對他們說,希望他們做像花生一樣的人。四、1.這是關于圖書損壞狀況的調查2. 55000 55%3.圖書損壞狀況嚴重4.①凡借閱圖書者,一律要填寫借閱登記表。②不折損、剪裁圖書,不得在圖書上隨意涂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語文園地》作業設計(1課時).docx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語文園地》教案(2課時).docx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課件(2課時)共40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