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降而不憾,憾而能吟者,鮮矣。且夫賤妨黃,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感、子孝,兄愛、弟救,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節選自《左傳·隱公三年》)材料二:王(楚王)曰:“子歸,何以報我?”(知警)對曰:“臣不任受怒,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蓖踉唬骸半m然,必告不較?!睂υ唬骸耙跃`,累臣得歸骨于晉,賽君之以為我,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患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或于賽君而以發于宗亦死且不書。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于事,而帥偏師以修封疆,雖逼執事,其弗敢違。其塌場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爭?!敝貫橹?br/>禮而歸之。(節選自《左傳·成公三年》)材料三:秦王曰:“賽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伊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露以異日。蘇秦日:“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普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黃尤,堯伐貓兜,年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拉任戰而伯天下。由此觀之,慈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鞭擊馳,言語相站,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并仿,諸侯亂慈,萬端俱起,不可勝理。于是乃廢文任火,厚養死士,紙甲厲兵,效勝于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于內,成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萬來,油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候,非兵不可?!?br/>(節選自《戰國策》)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3處不給分。(3分)若從君凸惠而免之B以賜□君之D外臣首回首其請于寡君國而以載于宗G亦死且不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速,這里指“招致”:與《六國論》中“始速禍焉”的“速”意義與用法均相同。B.所以,這里指“用來的方式”;與《鴻門宴》中“所以遺將守關者”的“所以”用法相同。C。惡,怎么:與《齊桓晉文之事)中“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的“惡”讀音與意思相同。D.凌,凌駕,強調居高臨下或壓倒:與《赤壁賦》中“凌萬頃之茫然”的“凌”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衛莊公很寵愛妾室所生的兒子公子州吁,即便公子州吁喜歡帶兵打仗,莊公也不加以禁止,任由其發展。B.楚王詢問知 將以什么報答自己,知 稱自己對楚王無埋怨、楚王對自己也無思德,故不知該報答什么。C.秦王認為,治理國家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法令全、道德厚、政教順等,否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D。秦王最終被蘇秦說服了,決定放棄道德禮樂法度等,轉而采用武力來控制海內,撫育百姓,臣服諸侯。高三語文試題卷第6頁共8頁益陽市2026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監測語 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CC “現在”表述不準確,原文是“早就”。“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錯,原文是“有人”,擴大了范圍。“會在中國大地上真正地落地、開花、結果”,錯,原文是“預言”、“可能會”,把“猜測”變成了“肯定”。A 材料二明確指出“DeepSeek代表中國AI大模型在應用層面走出了一條大膽超越的道路”,印證“應用優勢”;材料一全文都在談“急需構建科學、系統、可操作的政策體系”,說明仍需政策支持。表述與原文一致,信息無偏差。B 材料一“韌性供應鏈鍛造工程”提到的三個方面對應信息在材料一的第3自然段。D 對應信息在材料二的第2自然段,“它主要通過降低成本、落地應用以及開源普及這三大創新手段”,選項中“開源共享”對應材料中的“開源普及”與材料一第3段,“三是優化開源機制,促進技術共享”;選項中“讓更多領域和群體能夠接觸、使用AI技術”對應材料二的第2自然段“這不僅提升了AI技術的普及程度,還促進了AI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發展”。2.BB 項準確對應材料一第(2)點“推進超限人才培養計劃”的三方面措施:貫通式培養、一人一策引才、聯合科研項目,旨在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正確。A 項,材料一只說“對國家經濟和社會進步具有深遠影響”,未區分大小,曲解文意,錯。C “邊緣計算節點”的核心作用是“優化數據處理效率”,與“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屬于不同措施(無直接關聯),“雖然……但”推斷無據,邏輯錯誤。D 材料一在結構上是總分關系,從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為此,急需構建科學、系統、可操作的政策體系,促進AI產業的良性發展”可知,下文的六個方面屬于應對的措施,而非創新范式本身,錯誤。3.BB 正確。材料二明確提到“中國的大模型開發者更多地以問題為導向,為實際應用而研發”,且以DeepSeek為例說明中國AI在應用層面實現超越,可合理推斷這一路徑有利于技術落地并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符合原文邏輯。A 錯誤?!罢宫F出強大的原創性”與“缺乏應用價值”之間被“因而”強行建立因果,屬于因果武斷。原文“不盡如人意”并不能說明“缺乏”應用價值。曲解文意。C 錯誤。“必將成為”錯了,于文無據,屬于絕對化推斷。D 錯誤。材料二說明中國AI通過“降低成本、落地應用以及開源普及三大創新手段”實現超越,“落地實用”是其中之一,而非唯一原因,以偏概全。4.(4分)(1)材料一側重宏觀的“政策體系”。(1分)從供應鏈、人才培養、算力網絡、示范高地、治理框架、國際合作等六個方面提出系統化對策。(1分)(2)材料二側重“應用層面”的比較。(1分)強調中國運用以問題為導向的、低成本的、開源普及的等務實策略,在應用層面實現對國外的超越。(1分)5.(6分)(1)技術研發:加持核心芯片、計算能力,注重實際應用,降低研發成本。(2)治理模式: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建立 AI 治理沙盒機制以規范創新,同時深化國際合作創新布局。(3)產業應用:打造應用創新示范高地加速產業生態成熟,以行業實際問題為導向推動技術落地,依托開源普及擴大應用覆蓋面。(每點2分,意思到位即可給分。每點答出黑體字即可給2分。)6.D (第4處的景物描寫主要襯托了后文母女兩人看見解放軍到來時內心的激動與興奮。)7.B (“插敘”錯了,前者為插敘,后者為補敘。)8.(4分)①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1分)小茅屋是故事發生、發展的核心空間,所有情節均圍繞它展開,使故事結構集中緊湊。(1分)②服務主題表達。(1分)以“森林邊的小茅屋”這一具象事物為載體,通過小屋的變化與故事的發生,折射出“軍民魚水情”的深厚與“人性之美”的閃光。(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6分)(1)軍人之美:真誠善良、體貼入微、無私奉獻(如果答了“嚴守紀律、忠誠使命、英勇無畏,信念堅定”也可給分)(寫出2個即可給1分)。何班長以“率軍離開竹樓夜宿”,“修理曬臺”、“承諾換屋頂”等實際行動踐行關懷;臨終仍記掛“屋頂沒換草”,盡顯守信擔當與一心為民的崇高精神。(結合文本分析1分)(2)邊疆少數民族心靈之美:淳樸與感恩(1分)的回應。婦人從初見時的驚懼到開門接納,再到見戰士露宿時的“含淚倚門”、戰時的擔心,再見解放軍的激動與感激,戰后執拗地期盼,以質樸的信任、深切的牽掛與執著的守望,回應軍人的付出,展現了邊疆少數民族感恩重情的心靈底色。(結合文本分析1分)(3)雙向映襯升華主題。軍人的奉獻與少數民族的感恩形成雙向奔赴、互相襯托(1分)的關系,在互動中凸顯“平等、愛與美”的人道主義精神,將個體善舉升華為軍民魚水情深的人性光輝,深化了作品對心靈之美的贊頌主題。(分析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BEG 原文為“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11.B 用法不相同。前者為“用來……的方式”;后者表因果關系。12.D 于文無據13.(8分)(1)我聽說,愛自己的孩子,應該用正確的禮儀規矩去教導他,不要讓他走上邪路。【義方,為人行事的規范,“正確的禮儀規矩(也可譯為道義、法度)”;“教之以義方”,狀語后置;納,“使其進入”或“歸(于)”,可意譯為“走(上)”。得分點各1分;句意通順1分】(2)如今先生鄭重地不辭千里而來,在朝堂之上教導我,(只是)我希望改日(再聆聽您的教誨)。(儼然,莊重嚴肅;庭,同“廷”,在朝堂上;異日,另日。得分點各1分;句意通順1分)14.(5分)示例:材料一:明確觀點,因果論證。開篇提出“愛子需教之以義方”的核心觀點,明確“寵祿過→驕奢淫佚→致禍” 的因果鏈條,將 “教子”上升為義理問題,奠定邏輯起點。(2)借對比強化,凸顯危機。以“六順”與“六逆”正反對比,直指寵愛州吁是“去順效逆”,用倫理秩序崩塌的危害具象化“速禍”警示,增強沖擊力。(3)強化預判。以“鮮矣”否定“寵而不驕”的可能性,強調“寵必致禍”的必然性。示例:材料二:(1)立場鮮明,開篇定調。以“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直白表態,明確拒絕利益綁定,堅守臣節底線。(2)多情境假設,邏輯閉環。分“被君戮、被外臣首戮、嗣宗職”三種情形推演,均指向“死且不朽”或“竭力致死”,形成“臣節不移”的無懈可擊邏輯。(3)對比強化,彰顯道義。通過不同境遇下的一致選擇形成對比張力,凸顯忠于國家的堅定立場,打動楚王認可其風骨。示例:材料三:史實實證,破立結合。列舉神農、黃帝等“戰而成業”的案例,歸納“霸業必由戰興”規律,以反問否定“不戰致利”幻想,用實證破虛言。(2)正反對比,凸顯必要。對比“言語相結”與“廢文任武”的結果,突出“安坐不能廣地”與“兵勝可建大功”的差異,直指“非兵不可”的現實邏輯。(3)氣勢渲染,以勢服人:用排比鋪陳史實、短句強化節奏、反問提振氣勢,以磅礴語勢沖擊秦王觀念,增強說服張力。【答出1點2分,2點3分,3點5分。答出答案中的黑體字,可各給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5.C “虛實結合”錯,為虛寫。16.(6分)①爽利直白:首聯“不是……何緣”,以口語化開篇,將“因小亂而來”說得輕快坦率(1分);頷聯用“狐兔”直呼叛軍,語帶輕蔑,明快斬截。(1分)②含蓄雋永:頸聯借“羅浮”“扶?!眱蓚€意象,虛寫遨游,把凱旋的豪情化為飄逸想象;(1分)尾聯“滿袖云煙雪月香”以通感把山水與戰功凝為一縷清香,余味悠長,意在不言。(1分)③兩者不矛盾:爽利處見將士豪情與詩人率真,含蓄處寓功后灑脫與山水深情;直白為骨,含蓄為韻,二者互補,使全詩痛快而不淺露,空靈而不浮泛,故毫無矛盾。(2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17.(6分)(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3)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每空1分,錯一處不給分】18.(4分)②錯,刪掉“在……中”,介詞打頭的句子掩蓋了句子的主語。⑥錯,將“實現”改為“彰顯”,動賓搭配不當。【指出錯誤的句子序號,1分,修改正確1分】19.(4分)(1)“數字敦煌”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1分)“數字敦煌”是對利用數字技術保護、展示敦煌文物的項目的專有名稱,引號用于明確標識這一特定概念或項目名稱。(分析合理1分)(2)“走出”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1分)“走出”本指人的動作,此處將洞窟文物擬人化,賦予其“從秘境中呈現出來”的抽象意義,引號用于強調這一詞語的引申用法,而非其字面本義。(分析合理1分)20.DD 項 “轉譯轉碼”體現科技對藝術的轉化(融合邏輯),“沉浸式空間”呼應“讓觀眾深度感受”的目的,與上下文邏輯一致。A 項 與前文“突破傳統舞臺邊界”“科技手段詮釋博大精深”矛盾,“復刻傳統”不符合“創新”語境。B 根據前后文,選項需體現“藝術與科技融合的積極作用”,而非單純技術展示,可排除B。C 項前半部分與前文“‘藝術+科技’的融合”語意重復;后半部分與文段主旨不一致。21.BA. 生生不息:指不斷地生長、繁衍,沒有終止,能體現文明傳承的活力與延續性,符合語境。B. 周而復始:指一圈又一圈地循環往復,側重“循環重復”,多用于描述自然規律或周期性現象(如四季更替),與“中華文明傳承”所強調的“持續發展、不斷延續”的積極內涵不符,且無法體現文明的生命力與進步性,故不恰當。C. 綿延不絕:指連續不斷,一直延續,能準確體現中華文明傳承的連續性,符合語境。D. 歷久彌新:指經歷長久時間而更加鮮活、更有生命力,既體現了 “悠久”,又突出了文明的生命力,符合語境。22.(4分)(1)敦煌為何讓人心生向往?(2)舞臺劇如何展現敦煌傳承?(3)“藝術 + 科技”融合目的何在?(4)探索敦煌文化意義何在?【每句1分,意思到位即可】23.作文(60分)一、名言理解愛默生的話批判“溫順接受”的惰性,強調經典作者的價值在于“青年時期的突破與創造”,暗含“知識積累需與勇氣結合”的深意。羅素的名言則直接點明知識與勇氣的辯證關系:知識脫離勇氣則淪為“怠惰”,勇氣脫離知識則淪為“魯莽”。(1)核心立意:知識為基,勇氣為翼,青年當以創造破局(2)具體立意角度(可側重或綜合)(一)從“青年成長”角度:拒絕“溫順怠惰”,以勇氣激活知識價值青年人在學習中易陷入“被動接收知識”的舒適區,將圖書館變成“儲存知識的倉庫”而非“孕育創造的土壤”。立意可強調:青年的獨特價值在于擁有“青春之力”——既有吸收知識的熱情,更有突破權威的銳氣。正如西塞羅、培根等先賢,正是以青年的勇氣將所學轉化為新思想,而非淪為知識的“復讀機”。(二)從“知識與勇氣的辯證關系”角度:二者共生,缺一不可知識是勇氣的“壓艙石”:沒有扎實的知識積累,所謂的“勇氣”只是盲目冒險;勇氣是知識的“發動機”:沒有突破創新的勇氣,知識只會僵化貶值。(三)從“時代語境”角度:在信息爆炸時代,更需“知識+勇氣”的雙輪驅動當下青年面臨兩種困境:一是沉迷碎片化信息,缺乏深度知識積累;二是困于專業壁壘,缺乏跨界突破的勇氣。立意可聚焦時代需求:在科技革新、文化碰撞的今天,青年需以系統知識筑牢根基,以批判勇氣打破思維定式,方能回應時代命題。三、立意誤區提醒1.不可只談“知識的重要性”或只談“勇氣的重要性”,忽略二者的辯證關系(偏離羅素名言的核心)。2.不可將“溫順”等同于“性格溫和”,而應理解為“思維上的被動、缺乏突破欲”(誤解愛默生的批判對象)。3.不可脫離“青年”這一主體,泛談“所有人都需要知識與勇氣”,而應突出青年在“傳承與創造”中的特殊使命(忽視材料對“青年人”的針對性)。總之,最佳立意需緊扣“知識積累”“勇氣突破”“青年創造”三個關鍵詞,在辯證分析中展現對材料的深刻理解,結合個人體驗、社會現象或歷史事例,讓觀點既有理論深度,又有現實溫度。具體評分請依照2025年高考作文評閱標準附參考譯文:材料一:公子州吁,是莊公愛妾生的兒子,衛莊公十分寵愛他,(州吁)又喜歡帶兵打仗,但莊公不禁止,莊姜很厭惡他。 石碏規勸莊公道:“我聽說一個人愛自己的兒子,應該用正確的禮義規矩去教導他,不要讓他走上邪路。驕傲、奢侈、淫蕩、逸樂,就是走向邪路的開端。這四個方面的產生,都是寵愛和賞賜太過的緣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應該定下來;要是還沒有,這就是讓他成為禍害的緣由。受寵愛而不驕傲,驕傲了而能受壓制,受了壓制而不怨恨,有了怨恨卻能自我抑制的人,是很少有的呀。再說卑賤的妨害高貴的,年少的欺負年長的,疏遠的離間親近的,新的挑撥舊的,地位低的壓著地位高的,淫亂的破壞有禮義的,這是人們常說的六種逆禮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適宜,臣子服從命令,父親慈愛兒子,兒子孝順父親,哥哥愛護弟弟,弟弟敬重哥哥,這是人們常說的六種順禮的事。不做順應禮義的事而去做違背禮義的事,就會招致禍害。做君主的應盡力除掉禍害,現在卻反而招致禍害的到來,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莊公不聽。材料二:楚王說:“您回去,用什么報答我 ”知 回答說:“下臣無所怨恨,君王也沒有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答什么。”楚王說:“盡管這樣,還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訴我?!敝?回答說:“因為您的福佑,被囚的我能夠帶著這把骨頭回到晉國,我國君王如果把我誅殺,我將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我,把我賜給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的君王請求,而在自己宗廟中把我誅殺,也死而不朽。如果沒有得到我國國君殺我的命令,反而讓我繼承祖宗世襲的職位,按次序參與晉國的軍政之事,率領偏師(自己軍隊的謙稱)以治理邊疆,即使碰到您的文武官員,我肯定也不會回避,必定竭盡全力而死,沒有別的念頭,以此盡到作為臣子的職責,這就是用來報答君王您的?!背跽f:“晉國是不能和它爭奪的?!庇谑蔷椭匦聻樗才哦Y儀并讓他回國。材料三:秦王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制度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如今先生鄭重地不辭千里而來,在朝堂上教導我,我希望改日(再聆聽您的教誨)?!?br/>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接受我的意見。過去神農討伐補遂,黃帝攻打涿鹿而擒獲蚩尤,堯討伐驩兜,舜討伐三苗,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戰爭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借代為使者)來回奔馳,用言語互相交結,使天下成為一體,有的約縱有的連橫,不再儲備武器甲胄。文士個個巧舌如簧,諸侯聽得稀里胡涂,群議紛起,難以清理。于是就廢卻文治、信用武力,以優厚待遇蓄養勇士,備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戰場上決一勝負。想白白等待而獲得利益,安然靜坐而想擴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賢明的君主,常想坐著就能實現,那情勢也必不可能。所以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相距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相距近的拿著武器相互沖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對外軍隊取得了勝利,對內因行仁義而強大,在上君王建立了威嚴,在下百姓服從?,F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國,使敵國屈服,統治天下,使百姓成為自己的子民,使諸侯成為自己的臣子,非發動戰爭不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語文參考答案(1)(1).docx 湖南省益陽市2026屆高三上學期9月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