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貴陽市第一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分班檢測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最初的詩人都無意于規律而自合于規律,后人研究他們的作品,才把潛在的規律尋繹出來。這種規律起初都只是一種總結賬,例如“詩大半用韻”“章句長短大半有規律”“平聲和仄聲的交錯次第大半如此”之類。這本來是一種自然律,后來作詩的人如法炮制。從前的詩人多用五言或七言,他們于是也用五言或七言;從前的詩人五言起句用仄仄平平仄,次句往往用平平仄仄平,于是他們也用同樣的次第。這樣一來,自然律就變成規范律了。詩的聲韻如此,其他藝術的格律也是如此,都是把前規看成定例。
藝術上通行的作法是否可以定成格律,以便后人如法炮制呢?
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都不免有流弊。從歷史上看,藝術的前規大半是先由自然律變為規范律,再由規范律變為死板的形式的。一種作風在初盛時,自身大半都有不可磨滅的優點。后來聞風響應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有如東施學西施捧心,在彼為美者在此反增其丑。流弊漸深,反動隨起,于是文藝上有所謂“革命運動”。文藝革命的首領本來要把文藝從格律中解放出來,但是他們的聞風響應者又把他們的主張定為新格律。這種新格律后來又因經過形式化而引起反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部藝術史全是這些推陳翻新、翻新為陳的軌跡。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
格律都有形式化的傾向,形式化的格律都有束縛藝術的傾向。知道這個道理,就應該知道提倡格律的危險。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樁很危險的事。我們固然應該記得格律會變為死板的形式,但是也不要忘記第一流藝術家大半都是從格律中做出來的。比如陶淵明的五古、李白的七古、王維的五律以及周邦彥諸人所用的詞調,都不是出自作者心裁。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險,這豈不是一個矛盾嗎?這并不是矛盾。創造不能無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也絕不足以言創造。
詩和其他藝術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動,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個性,群性是得諸遺傳的,是永恒的、不易變化的;個性是成于環境的,是隨環境而變化的。環境隨人隨時而異,所以人類的情感時時在變化;遺傳的傾向為多數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變化之中有不變化者存在。
藝術是情感的反照,它也有群性和個性的分別,它在變化之中也要有不變化者存在。單拿詩來說,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絕、詞的交替是變化,而音節的需要則為變化中的不變化者。變化就是創造,不變化就是因襲。把不變化者歸納成為原則,就是自然律。這種自然律可以用為規范律,因為它本來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的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無個性,只有整齊而無變化,只有因襲而無創造,也就不能產生藝術。末流忘記這個道理,往往把格律變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經過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這是事實,但是這絕不是格律本身的罪過,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格律不能束縛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詩人,格律會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詩人,有格律他的詩固然腐濫,無格律它也還是腐濫。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藝術須寓整齊于變化。一味齊整,如鐘擺搖動聲,固然單調;一味變化,如市場嘈雜聲,也還是單調。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從整齊入手,創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會使作者在整齊之中求變化以避免單調。從變化入手,則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于單調。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后來都做到脫化格律的境界,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醞釀出變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賴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球打到嫻熟時,雖無心于球規而自合于球規,在不識球規者看來,球手好像縱橫如意,略無遷就規范的痕跡;在識球規者看來,他卻處處循規蹈矩。姜夔說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則在神髓風骨。
孔夫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道德家的極境,也是藝術家的極境。“從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一種文體在初起時,往往有許多優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固有的缺點逐漸顯現,于是反動隨起,文藝革命由此而生。
B.王國維認為中國古代文體的演變都是由于豪杰之士感受到舊體的流弊,因此創造出另外一種新的更好的文體而實現的。
C.人的情感有群性和個性之分,作為人類情感反照的藝術也有群性和個性分,進行藝術創作時需要兼顧群性與個性。
D.格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但在發現格律束縛了情感的表達時,大多會選擇放棄格律。
2.下列選項中,最能概括文中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
A.一味追求格律,不免陷入詩歌規則的窠臼。工技而忘意是作詩大忌。
B.對于格律,既要“入乎其中”,接受其約束,也要能“出乎其外”,靈活運用。
C.格律限制了筆墨的肆意,貌似束縛了手腳,卻是作品能夠得以流傳的基礎。
D.學寫近體詩,應先從格律入手。運用自如后就會發現里面別有洞天。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藝術的格律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比如最初的詩人寫詩并沒有格律可依,格律是后人從前人的作品中總結出來的。
B.藝術的前規大多由自然律變為規范律,再變為死板的形式,最終被“革命”,這是藝術發展的一般規律。
C.對于格律,應追求從整齊到變化的發展過程,從整齊入手,作者會遵從創作本能和情境需要自然而然尋求變化。
D.格律不能束縛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因此格律對古代詩人的創作并不重要。
4.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5.《紅樓夢》黛玉教香菱作詩時說,“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別人的不幸
契訶夫
清晨,新科法學副博士柯瓦廖夫攜新婚妻子坐上一輛四輪馬車,順著一條鄉間小路駛去。以往,他和妻子從來沒有這樣早起過,綠油油的大地鑲嵌著鉆石般的露珠,陽光向森林灑去鮮亮的光斑,空氣里散發出如此清新的芬芳。
他們不停地說著,唱著。他們此行是要去購買一處莊園——一個他們幻想的“詩意的角落”。他們要去察看的,是七等文官來哈依洛夫的莊園,它坐落在又高又陡的河岸上,掩隱在一片白樺林的后邊……紅色的屋頂在萬綠叢中隱約可見,土色的河岸上種滿了小樹。
“這兒風景蠻不錯!”柯瓦廖夫說,這時馬車已經涉水過河,“房子在山上,山下一條河!維羅奇卡,你只是要知道,這條階梯不成樣……簡直是大煞風景……如果我們買下這座莊園,那么一定要把它改造成鋼質階梯……”
維羅奇卡也喜歡這里的風景。她順著階梯式的山路往上奔跑,他們首先碰到一個長得粗壯的農民,這個大漢頭發濃密,略帶睡意,神情陰郁。“米哈依洛夫先生在家嗎?”柯瓦廖夫沖他說,“你去通報老爺,就說買主來看他的莊園了。”
傻乎乎的漢子吃驚地看了看柯瓦廖夫夫婦,慢慢地挪動步子走去,但他不是走進正房,而是向正房旁邊的廚房走去。從廚房的窗子里立即閃現出幾張人臉,一張比一張更無精打采,更驚悚不安。
“買主來啦!”聽得見竊竊私語聲,“哦,上帝,米哈依洛夫莊園要賣掉了!瞧瞧,他們多么年輕!”“這些人多么滑稽!”柯瓦廖夫說,與妻子交換了眼色。
終于,一個身材矮小的男人從屋子里走了出來,他面容衰老,頭發蓬亂……他一臉苦笑,呆呆地盯視著兩位不速之客……“是米哈依洛夫先生?”柯瓦廖夫舉起帽子,說,“我榮幸地向您致敬……我和內人讀到了地方自治銀行的一則通告,知道您的莊園準備出售。也許,我們會把它買下……勞您大駕,領我們去看看。”
米哈依洛夫又苦笑了一下,眨著眼睛。在窘迫中,他把頭發弄得更加蓬亂,臉上呈現出惶恐與羞澀的表情,慈得柯瓦廖夫和他的妻子維羅奇卡相互看了一眼,忍不住微微一笑。
“我很高興,”他低聲說,“愿意為你們效勞……”
“有請!不過我們剛剛起床,屋里有點亂,請多包涵。”米哈依洛夫苦笑著,把客人領向正屋的另一端。
柯瓦廖夫戴上眼鏡,擺出一副行家的模樣。首先他看到了一個已經有點年頭的老磚屋,點綴著獅子的造型和紋章,墻上的泥灰已經剝落,臺階縫里長出了草。一切都顯出衰敗與荒涼的景象,不過從整體來看還能吸引人。在他們前邊,就離屋子門廊一箭之遙,有一個閃著白光的池塘,水面上,游蕩著兩只鴨子和一條玩具船,池塘周圍栽種著白樺樹。
“啊,還有池塘!”柯瓦廖夫說,因為陽光照射,他瞇縫了眼睛,“這兒很美。池塘里有鯽魚嗎?”
“有……以前還有鯉魚呢,但后來池塘水質不好了,鯉魚都死光了。”
“這可不好,”柯瓦廖夫用教訓的口吻說道,“池塘應該經常清淤,而且池塘的淤泥和水草可以用作田里的優質肥料。一旦我們把這莊園買下,就在池塘里修建一個亭子,建在木樁上,亭子和水岸由小橋相連。”
“還可以在亭子里喝喝茶。”維羅奇卡美滋滋地幻想著。
“那當然……那座尖頂塔樓是干什么用的?”
“是供客人歇腳的廂房。”米哈依洛夫回答。
“它擺在那兒有點煞風景。我們會把它拆掉。總的來說,這里有不少東西都要拆掉,很多!”
忽然,一陣非常清晰的女人的哭聲傳了過來。柯瓦廖夫夫婦回過頭去看正屋,但就在這一刻有一扇窗子“砰”的一聲關上了,在那彩色的玻璃窗里,兩只閃著淚花的大眼睛剛一顯現就不見了。
“你們想看看花園和別的設施嗎?”米哈依洛夫皺起他那原本就滿是皺紋的臉。
柯瓦廖夫夫婦跟著去看馬廄和谷倉。這位法學副博士走遍第一個谷倉,炫示了一下他的農學知識。他問莊園里有多少畝耕地,多少頭牲口,責怪米哈依洛夫白白浪費了不少馬糞。他不停地說著,還不時地看一眼他的維羅奇卡。
而她呢,一直在目不轉睛、含情脈脈地看著他,心想:“你是一個多么聰明的人呀!”
正在他們察看牲口棚的時候,又傳來了哭聲。
“您聽,那是誰在哭?”維羅奇卡問。
米哈依洛夫擺了擺手,把身子轉了過去。“奇怪。”維羅奇卡喃喃道,這時啜泣聲變成了撕心裂肺的悲號。
“這是我妻子,上帝保佑吧……”米哈依洛夫說。
“她為什么哭呢?”
“是個弱女子唄!看不得自家的老屋被賣掉。”
“那您為什么要把它賣掉呢?”維羅奇卡問。
“太太,不是我們要賣掉,是銀行……”
“奇怪,那您為什么聽之任之呢?”
米哈依洛夫驚奇地瞅了一眼維羅奇卡緋紅的臉,聳了聳肩膀。
“要付銀行的利息,”他說,“一年要付兩千一百盧布利息!到哪去找到這筆錢?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出來了……剛才你們在池塘邊,也就那么隨便一說,要拆掉這個啦,要加建那個啦,而這些話對她來說,就像是一把刀子捅進了她的心窩。”
往回走,路經正屋,柯瓦廖夫看見窗子里有個留平頭的中學生和兩個小女孩——米哈依洛夫的孩子……當維羅奇卡坐上四輪馬車回家去的時候,心里始終想著米哈依洛夫一家人的不幸遭遇,這個空氣清新的早晨對她來說失去了吸引力。
“這一切多么令人不愉快!”她對丈夫說,“就給他們兩千一百盧布好了!讓他們在自己的莊園里住下去。”
“你真聰明!”柯瓦廖夫笑了,“當然,可以憐憫他們,但要知道這是他們自己的過錯。誰讓他們把莊園抵押出去的?他們不值得可憐。如果用心管理這個莊園,合理經營,那么在這里能過很舒心的日子。他看來是個酒鬼和賭徒,而他老婆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女人……”
“可是你怎么會知道他們呢,柯瓦廖夫?”
“我就是知道!我不明白,他怎么就拿不出這兩千盧布?如果經營得法,如果風調雨順,就是只靠一畝地也能活下來!”
在回到家里之前,柯瓦廖夫一直在說,而妻子聽著,并且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然而,先前的那種好心情再也不會有了。米哈依洛夫的苦笑,兩只一閃而過的淚眼,在她的腦海里驅之不去。后來柯瓦廖夫兩次光臨拍賣會,并用她的陪嫁錢買下了這處莊園,她感到煩悶得無法忍受。她不斷想象著這樣的景象:米哈依洛夫如何帶著一家人坐上馬車,哭泣著離開他們不忍拋舍的老屋。她想象中的畫面越是陰暗,她越是傷感,柯瓦廖夫卻越是得意忘形。他用霸氣十足的權威口吻大談合理化經營……
柯瓦廖夫夫婦搬到空蕩蕩的莊園來的時候,首先映入維羅奇卡眼簾的,是一些留下的痕跡:孩子手寫的課程表,缺了腦袋的洋娃娃,墻上的涂鴉“娜塔莎真傻”,等等。為了忘記別人的不幸,需要涂抹,裱糊和拆毀很多東西。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新科法學副博士柯瓦廖夫和妻子從來沒有這樣早起過,這一天他們清晨就出發了,要去購買一處莊園,一個他們幻想的“詩意的角落”。
B.“這條階梯不成樣……簡直是大煞風景”“池塘應該經常清淤”“這里有不少東西都要拆掉”,柯瓦廖夫的這些語言讓他的形象躍然紙上。
C.米哈依洛夫的妻子聽說丈夫要賣掉自家的莊園,傷心而哭;而當她聽到買主在池塘邊說要拆掉這個要加建那個時,更是傷心欲絕。
D.米哈依洛夫是個酒鬼和賭徒,而他老婆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女人,他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莊園,因此,柯瓦廖夫認為他們不值得可憐。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綠油油的大地鑲嵌著鉆石般的露珠……空氣里散發出如此清新的芬芳”,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反襯了柯瓦廖夫和他妻子的心情。
B.“漢子吃驚地看了看柯瓦廖夫夫婦……一張比一張更無精打采”,通過神態和動作描寫再現了仆人們得知主人要賣掉莊園時的反應。
C.文章運用白描手法寫“身材矮小的男人”“面容衰老,頭發蓬亂”“一臉苦笑,呆呆地盯視著”,寥寥數筆便勾勒出米哈依洛夫的形象。
D.柯瓦廖夫最終還是購買了米哈依洛夫的莊園并搬到那里。結尾寫“為了忘記別人的不幸,需要涂抹,裱糊和拆毀很多東西”,耐人尋味。
8.請簡要概括小說塑造的柯瓦廖夫這一人物的形象特點。
9.面對米哈依洛夫家的不幸,維羅奇卡的表現與丈夫有不同之處。你在面對別人的不幸時可以從維羅奇卡身上得到哪些啟示?請結合維羅奇卡的表現簡要說明。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刪改)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節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有刪改)
10.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宣上A恩德B以與民C共樂D刺史E之事也F遂書G以名H其亭焉
1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環滁皆山也 環:環繞
B.峰回路轉 回:回顧,回頭看
C.樂其地僻而事簡 事簡:公務簡單
D.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 歲物:收成
12.下面有關選段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醉翁亭”和“豐樂亭”都是根據作者的情趣、愛好來命名的。
B.選段中的乙文對四季景物進行了描寫,甲文則側重于由遠及近的描繪。
C.甲乙兩文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從中流淌出作者豐富的情感。
D.甲乙兩文均為作者貶官滁州時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現了“與民同樂”的主旨。
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2)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14.有人說《醉翁亭記》讓人跟著醉,《豐樂亭記》則讓人跟著樂,兩文不愧為傳世的姊妹篇。請根據節選部分的內容,推測概括歐陽修“樂”的理由。
三、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
[山東泰安2023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雨后獨行洛北
歐陽修
北闕望南山,明嵐雜紫煙。
歸云向嵩嶺,殘雨過伊川。
樹繞芳堤外,橋橫落照前。
依依半荒苑,行處獨聞蟬。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此詩寫雨后詩人獨自出行時,登上洛陽城北門樓的所見與所感,結尾隱隱透露出落寞和憂郁的情緒。
B.頷聯,寫云飄向嵩山,“殘雨過伊川”,是詩人眼見之景,均為實寫,寫出了“望”的神氣與力度。
C.尾聯“半荒”而“依依”,從“依依”二字,可以想見此庭苑昔日人物繁富,珠歌翠舞,烜赫一時。
D.“行處獨聞蟬”,全詩畫面皆從詩人靜觀中得來,而結尾卻突發蟬聲,是詩人“后聲奪人”的絕招。
16.詩人以畫家的技巧描寫景色,極富層次,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一句中的“小”和“大”分別指的是“ , ”。
(2)蘇軾《赤壁賦》中寫月亮雖有圓缺、但最終沒有變化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夜箏》詩寫道:“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琵琶行》中與后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1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作為全球重大傳染病,瘧疾曾是中國流行歷史最久、影響范圍最廣、危害最嚴重的重大傳染病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瘧疾防控和救治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中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無瘧疾認證,成為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30多年來第一個獲得無瘧疾認證的國家。以前,許多人因瘧疾死亡,很多家庭經歷 ① ,父母們為孩子能否活過5歲 ② 。
青蒿素,這一中國首先發現并成功提取的“特效藥”,問世50多年來,幫助中國完全消除了瘧疾,至今仍是全球抗瘧利器。根據《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2000至2022年間,全球預計減少了1170萬瘧疾導致的死亡。其中,非洲地區瘧疾平均死亡率從每十萬人0.14%,下降到0.055%。青蒿素類藥物的廣泛使用在抗瘧形勢轉變中 ③ 。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多處運用了數字,請結合文本分析這些數字在文段中的作用。
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論語·衛靈公》
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
——魯迅
細密而不粗暴的觀察,是最確鑿的證據。
——高爾基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答案】
1.C
2.B
3.D
4.①先由藝術格律的形成說起,提出問題:藝術通行的作法可否定成格律,以便后人效仿? ②再通過東施效顰的比喻、引用王國維的觀點,以及一流作家的事例,論述這一問題不能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會束縛藝術絕對否定會妨礙藝術家的產生;③最后通過分析藝術中同時具有群性和個性、變化與不變,論述藝術創造既需要因襲,遵循格律,又需要創造,善用格律,以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5.①作詩要遵守格律。格律源于前人作詩的經驗,符合藝術規律,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遵循格律是作詩者的基本功,是創作好詩的前提,所以林黛玉先教香菱遵守格律詩的“起承轉合”。②要創造出好詩,就不能死守格律。詩歌不能只有群性而無個性,只有因襲而無創造,詩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風骨,因此林黛玉說“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即“第一立意要緊”。
【詳解】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固有的缺點逐漸顯現”錯誤,根據原文第三段中的“由規范律變為死板的形式”“后來聞風響應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可知,一種文體隨著人們的效仿學習會逐漸出現問題,而非“其固有的缺點逐漸顯現”。
B.“創造出另外一種新的更好的文體”錯誤,根據原文第三段中王國維所說的“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可知,王國維只是說豪杰之士運用其他文體,從舊文體中擺脫出來,并未對兩種文體的優劣進行評判,“更好的”無從辨別。
D.“但在發現格律束縛了情感的表達時,大多會選擇放棄格律”錯誤,根據原文第十段中的“古今大藝術家大半后來都做到脫化格律的境界,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醞釀出變化”可知,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而后超脫格律,達到工在格律而妙則在神髓風骨的境界。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本文的主要觀點是:格律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準則,但不能死守格律而不懂創造,須脫化格律,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醞釀出變化,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A.強調不能一味追求格律,概括不全面。
B.強調辯證對待格律,既要受其約束,又要靈活運用,此項最能概括文中的主要觀點。
C.突出格律對于作品流傳的作用,概括不全面。
D.強調應從格律入手,概括不全面。
故選 B。
3.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
D.“因此格律對古代詩人的創作并不重要”曲解文意。 原文說的是詩歌創作的好與壞在于詩人自己而非格律,而根據“第一流藝術家大半都是從格律中做出來的”可以看出,格律對古代詩人的創作是很重要的。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能力。
原文第一段中,根據“最初的詩人都無意于規律而自合于規律,后人研究他們的作品,才把潛在的規律尋繹出來”“這本來是一種自然律,后來作詩的人如法炮制”“這樣一來,自然律就變成規范律了”等可知,作者先由藝術格律的形成說起,并于第二段單獨成段,提出問題“藝術上通行的作法是否可以定成格律,以便后人如法炮制呢?”
此后,在原文第四、五段中,作者提出“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都不免有流弊”的觀點,并借助“后來聞風響應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有如東施學西施捧心,在彼為美者在此反增其丑”“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四言敝而有《楚辭》……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比如陶淵明的五古、李白的七古、王維的五律以及周邦彥諸人所用的詞調,都不是出自作者心裁”等相關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一問題不能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會束縛藝術絕對否定會妨礙藝術家的產生。
此后,作者于第六段進一步指出觀點“創造不能無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也絕不足以言創造”,并據此在第七—段分別針對藝術中同時具有群性和個性、變化與不變加以分析論證,從“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動,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個性,群性是得諸遺傳的,是永恒的、不易變化的;個性是成于環境的,是隨環境而變化的”“藝術是情感的反照,它也有群性和個性的分別,它在變化之中也要有不變化者存在”等中可以看出。最終,根據原文“格律是死方法,全賴人能活用”“‘從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格律在經過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這是事實,但是這絕不是格律本身的罪過,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則可知道,作者最終是為了說明藝術創造既需要因襲,遵循格律,又需要創造,善用格律,以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這一觀點。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黛玉說的“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說明作詩首要的應是符合平仄虛實等規則。根據原文“從歷史上看,藝術的前規大半是先由自然律變為規范律,再由規范律變為死板的形式的”“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樁很危險的事。我們固然應該記得格律會變為死板的形式,但是也不要忘記第一流藝術家大半都是從格律中做出來的。比如陶淵明的五古、李白的七古、王維的五律以及周邦彥諸人所用的詞調,都不是出自作者心裁”“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可知,格律源于前人作詩的經驗,符合藝術規律,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遵循格律是作詩者的基本功,是創作好詩的前提。所以,這里說的是作詩要遵守格律,因此林黛玉先教香菱遵守格律詩的“起承轉合”。
而句子中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則說明要創造出好詩,就不能死守格律。根據原文“藝術須寓整齊于變化。一味齊整,如鐘擺搖動聲,固然單調;一味變化,如市場嘈雜聲,也還是單調……從整齊入手,創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會使作者在整齊之中求變化以避免單調”“格律是死方法,全賴人能活用”“‘從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可以看出,詩歌不能只有群性而無個性,只有因襲而無創造,詩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風骨。因此林黛玉說“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即“第一立意要緊”。
【答案】6.D 7.A 8.①自命不凡,盛氣凌人。②夸夸其談,喜歡賣弄。③自私自利,毫無憐憫之心。④蠻橫霸道,得意忘形。 9.①對別人的不幸感同身受。維羅奇卡對米哈依洛夫家的不幸感同身受,米哈依洛夫的苦笑和他妻子的淚眼在維羅奇卡的腦海里驅之不去。②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維羅奇卡回家時,心里始終想著米哈依洛夫一家人的不幸遭遇;柯瓦廖夫買下莊園時,她感到煩悶;她想象米哈依洛夫帶著一家人離開老屋的情景時,更覺傷感。③對不幸的人們給予幫助。維羅奇卡請求丈夫給他們兩千一百盧布,讓他們在自己的莊園里住下去。
【分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米哈依洛夫是個酒鬼和賭徒,而他老婆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女人,他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莊園,因此,柯瓦廖夫認為他們不值得可憐”曲解原意。原文說“當然,可以憐憫他們,但要知道這是他們自己的過錯。誰讓他們把莊園抵押出去的?他們不值得可憐。如果用心管理這個莊園,合理經營,那么在這里能過很舒心的日子。他看來是個酒鬼和賭徒,而他老婆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女人”,由此可知,選項不是事實,這只是柯瓦廖夫的看法。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A.“反襯”錯。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是正襯,“綠油油的大地鑲嵌著鉆石般的露珠,陽光向森林灑去鮮亮的光斑,空氣里散發出如此清新的芬芳”是樂景,而夫婦二人此時前去購買莊園的心情是開心的,所以“正襯”了柯瓦廖夫和他妻子的心情。
故選A。
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
“你去通報老爺,就說買主來看他的莊園了”“柯瓦廖夫用教訓的口吻說道”,由此可以看出柯瓦廖夫自命不凡,盛氣凌人。
“當然,可以憐憫他們,但要知道這是他們自己的過錯。誰讓他們把莊園抵押出去的?他們不值得可憐。如果用心管理這個莊園,合理經營,那么在這里能過很舒心的日子。他看來是個酒鬼和賭徒,而他老婆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女人……”“柯瓦廖夫戴上眼鏡,擺出一副行家的模樣”,由此可以看出柯瓦廖夫夸夸其談,喜歡賣弄。
“哦,上帝,米哈依洛夫莊園要賣掉了!瞧瞧,他們多么年輕”“這些人多么滑稽”,此時柯瓦廖夫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喜悅之中,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由此可以看出柯瓦廖夫自私自利,毫無憐憫之心。
“這位法學副博士走遍第一個谷倉,炫示了一下他的農學知識。他問莊園里有多少畝耕地,多少頭牲口,責怪米哈依洛夫白白浪費了不少馬糞。他不停地說著,還不時地看一眼他的維羅奇卡”“她越是傷感,柯瓦廖夫卻越是得意忘形。他用霸氣十足的權威口吻大談合理化經營”,由此可以看出柯瓦廖夫蠻橫霸道,得意忘形。
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次要人物形象,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
“米哈依洛夫的苦笑,兩只一閃而過的淚眼,在她的腦海里驅之不去。后來柯瓦廖夫兩次光臨拍賣會,并用她的陪嫁錢買下了這處莊園,她感到煩悶得無法忍受。她不斷想象著這樣的景象:米哈依洛夫如何帶著一家人坐上馬車,哭泣著離開他們不忍拋舍的老屋。她想象中的畫面越是陰暗,她越是傷感”,維羅奇卡對別人的不幸能夠感同身受。米哈依洛夫的苦笑和他妻子的淚眼在維羅奇卡的腦海里驅之不去。
“當維羅奇卡坐上四輪馬車回家去的時候,心里始終想著米哈依洛夫一家人的不幸遭遇,這個空氣清新的早晨對她來說失去了吸引力”,維羅奇卡回家時,心里始終想著米哈依洛夫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她感到煩悶得無法忍受”,柯瓦廖夫買下莊園時,她感到煩悶;“她不斷想象著這樣的景象:米哈依洛夫如何帶著一家人坐上馬車,哭泣著離開他們不忍拋舍的老屋”,她想象米哈依洛夫帶著一家人離開老屋的情景時,更覺傷感。“就給他們兩千一百盧布好了!讓他們在自己的莊園里住下去”,維羅奇卡對不幸的人們給予幫助。她請求丈夫給他們兩千一百盧布,讓他們在自己的莊園里住下去。要幫助不幸的人。
【答案】10.BDF 11.B 12.D 13.(1)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
(2)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 14.①處地之“樂”,滁州景色優美。
②處時之“樂”,時代安寧無事。
③處人之“樂”,關心百姓疾苦,與百姓相處和諧。
【解析】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的事。于是便寫下“豐樂”二字來給這座亭子命名。
“宣上恩德”為動賓結構,“宣”是謂語,“上恩德”是賓語,語意完整,其后停頓,故B處斷開;
“與民共樂”中“與民”是狀語,修飾“共樂”,中間不能斷開;“共樂”為動賓結構,語意完整,其后停頓,故D處斷開;
“刺史之事也”為判斷句,“也”是位于句末的判斷詞,其后停頓;“遂”意思為“于是”,另起一事,其前停頓,故F處斷開。
故選BDF。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環繞滁州的都是山。
B.回:曲折,迂回。句意:泉水沿著山峰折繞。
C.句意: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
D.句意:民眾也為年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現了‘與民同樂’的主旨”錯誤。甲文主要表現飲酒之樂,乙文主要表達與民同樂的主旨。
故選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山行”,沿著山路行走;“瀉出于兩峰之間”,狀語后置,“于兩峰之間瀉出”;“……者,……也”,表判斷。
(2)“安”,安于,安享;“幸”,有幸;“……者……也”,表判斷。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材料一“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材料二“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可知,所處之地景色優美,讓人快樂。
根據材料二“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可知,所處之時,時代安寧無事,讓人快樂。
根據材料二“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可知,所處之人,百姓安居樂業,長官關心百姓疾苦,與百姓相處和諧,讓人快樂。
參考譯文: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的,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閑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下乘涼,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巖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眾也為年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他們推求這里的山川形勝,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
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的事。于是便寫下“豐樂”二字來給這座亭子命名。
【答案】
15.B
16.①遠近結合(從遠到近)。先從遠處著筆,寫登樓遠眺,南山晴嵐紫煙繚繞,云彩向嵩嶺飄游,描繪出朦朧神秘的景象;再將視線拉近,渲染夕陽西下絢麗的景象,最后以近景收束,半荒的舊苑、耳邊的蟬鳴,詩人的孤寂落寞之感油然而生。
②色彩搭配上富于變化,有層次感。“綠樹”“繁花”“堤岸”“長橋”沐浴在夕陽緋紅的余暉中,形成艷麗與柔和的色彩對比,表現出萬物經雨水洗滌以后鮮活而豐富多彩的美。(每點3分)
【詳解】
15.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B項,“均為實寫”錯誤。“云飄向嵩山”,為實見之景;“殘雨過伊川”,是想象,當為虛寫。
16.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首詩描寫了作者雨后獨自一人,行經洛陽城北門所看到的自然風光,荒寂中流露出一抹淡淡凄涼,有別樣的意趣與雅致,真可謂是寓情于景、回味無窮。作者站在北闕樓前遠望南山,見到了雨后嵐氣與陽光折射出的紫煙交匯在一起,幻化出海市蜃樓般的仙境的壯觀景致。如此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完美地展現出“遠望”的神清氣逸,巧妙地將雨后景象進行了脫俗意會,透露出如臨仙境的感覺。作者從高處和虛處著筆,渲染出嵩山的云霞變幻,突出其神秘和高危。頸聯將視界拉近距離,展示一幅絢麗的景象。洛河畔的長堤長滿鮮嫩的芳草,雜開七色野花。濃密的樹蔭圍護長堤,是兩條橫列直線的構圖。呈弧形曲線的長橋臥波在兩條河岸直線上,此線條又與堤壩、樹林帶狀直線平行,跟遠處圓形的落照構成巧妙和諧的線條對比。“綠樹”“繁花”“堤岸”“長橋”色彩搭配,富于變化,有層次感。尾聯忽然又筆鋒一轉,“依依半荒苑,行處獨聞蟬”,這無疑是對昔日繁華的一種眷念;結尾“行處獨聞蟬”,寂靜之中突發蟬鳴,如歌如泣,引人懷思,孤寂落寞之感油然而生。總體而言,詩人以畫家的技巧描寫景色,從遠到近,色彩變化,極富層次感。
【詩詞鑒賞】16.登臨北面的宮闕,遙望洛陽城南的龍門山和香山,雨過天晴,山間的霧氣交雜在一起,陽光折射出縹緲的紫煙。
悠然歸去的云朵向嵩山飄去,殘余的雨已經過了伊川。
綠樹成蔭環繞在百花芬芳的堤岸之外,一座拱橋橫亙在落日夕照前。
遠處依稀可見的,是一座快要荒廢坍塌的古代苑囿,能步行通過的地方,只能聽到聲聲蟬鳴。
17.【答案】 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讀、盈、卒、幽。
【答案】
18.①處:生死離別
②處:憂心忡忡/提心吊膽
③處:功不可沒
19.文中數字的運用具有直觀、具體、權威的作用,通過定量的信息來說明瘧疾的危害及青蒿素的重要性,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及解決成效。數字的使用使得文章信息更加具體、真實可信。
【詳解】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①處,結合“許多人因瘧疾死亡,很多家庭”可知,此處描述瘧疾導致家庭重大變故,故此處可填“生死離別”。生死離別:指極難再見面或永久的離別。
第②處,此處應表達父母對孩子健康狀況極為擔憂的心情,故此處可填“憂心忡忡”或“提心吊膽”。憂心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形容心事重重,憂慮不安。提心吊膽:形容擔心恐懼,心神不定。也形容小心謹慎,時時介意。
第③處,此處應強調說明青蒿素在抗瘧疾中發揮重要作用,故此處可填“功不可沒”。功不可沒:指立下很大功勞。
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
文中數字的運用具有直觀、具體、權威的作用。如“20世紀70年代以來,……2021年”,時間上的跨度清晰地展現出了中國自70年代以來對瘧疾防控的努力過程,以及在2021年獲得世衛組織無瘧疾認證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世界衛生組織認證實例體現了數據的權威性,“30多年來第一個獲得無瘧疾認證的國家”讓中國在全球防控瘧疾的努力被具象化,強調了中國作為示范國家的領先地位。“全球預計減少了1170萬瘧疾導致的死亡”,這一具體數字量化了全球在瘧疾死亡率上的顯著改善,充分說明青蒿素類藥物對人類健康的巨大貢獻。“非洲地區瘧疾平均死亡率從每十萬人0.14%,下降到0.055%”,用具體的比例變化來展示非洲地區的進步,表明了青蒿素在不同地區的實際效果和作用,增加了說服力。
整體而言,這些數字以具體的量化方式讓讀者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瘧疾防控工作中的成就和青蒿素的重要性,數字的使用使得文章信息更加具體、真實可信,使文章更具實證說服力與權威性。
20.【答案】略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強調了獨立思考與審慎觀察的重要性。《論語》中“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提醒人們面對大眾輿論,無論是贊美還是批判,都不能盲目跟從,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入探究真相,避免被群體情緒裹挾。魯迅所說“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將思考與觀察的范圍擴展到閱讀和學習領域,強調個體在獲取知識過程中主動思考、獨立判斷的必要性,不能一味接受書本內容,要形成自己的見解。高爾基的“細密而不粗暴的觀察,是最確鑿的證據”,著重突出觀察的細致性與嚴謹性,指出只有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獲得真實可靠的依據,進而做出準確判斷。三則材料看似角度不同,但本質上都指向不盲目從眾、獨立思考與細致觀察的核心,具有深刻的辯證關系。在當今時代,信息爆炸,輿論復雜,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觀點和信息,人們很容易被片面的言論、虛假的信息誤導。因此,這三則材料對于當代人尤其是高中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引導我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海量信息時,要保持理性,運用獨立思考和細致觀察去辨別真偽,做出正確判斷。
寫作時,文章開篇以當下網絡輿論場中常見的反轉事件,引出獨立思考和審慎觀察的重要性,點明文章主旨。主體部分分為三層進行論述。第一層,闡述盲目從眾的危害。結合網絡暴力事件,說明當人們不經過思考就盲目跟從大眾觀點,會對當事人造成巨大傷害,也會擾亂社會輿論環境,破壞社會和諧。第二層,強調獨立思考的價值。以哥白尼突破“地心說”的束縛,提出“日心說”為例,展現獨立思考在科學領域推動進步的作用;再結合當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說明獨立思考是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第三層,論述細致觀察的意義。以科學家法布爾通過長期細致觀察昆蟲,創作《昆蟲記》為例,表明細致觀察能幫助我們發現事物本質;聯系學生學習,強調觀察在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中的關鍵作用。最后,回歸現實,呼吁當代高中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面對各種信息和現象,要學會獨立思考,進行細致觀察,不被表象迷惑,不隨波逐流,從而做出正確判斷和選擇,為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立意:
1.打破從眾枷鎖,堅守獨立判斷。
2.審慎觀察,獨立思考。
3.不隨流俗,自有真知。
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江西省| 石门县| 子长县| 卢氏县| 武功县| 岑溪市| 嘉定区| 诸暨市| 运城市| 九台市| 连城县| 酒泉市| 祥云县| 阜新市| 绥德县| 巨鹿县| 东安县| 临潭县| 牙克石市| 犍为县| 阿勒泰市| 闸北区| 章丘市| 宁都县| 上高县| 福安市| 新野县| 安阳县| 青岛市| 沭阳县| 玉龙| 阿坝县| 湖口县| 长春市| 盐津县| 锡林郭勒盟| 凤台县| 武宣县| 河东区|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