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3課湖心亭看雪練習(xí)題(含答案)積累與運用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崇禎( ) 更定( ) 毳衣( )霧凇( ) 沆碭( )( ) 喃喃( )鋪氈對坐( ) 與余舟一芥( ) 拏一小舟( )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湖中人鳥聲俱絕 (2)霧凇沆碭(3)上下一白(4)余拏一小舟(5)擁毳衣爐火(6)獨往湖心亭看雪(7)惟長堤一痕(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9)是金陵人,客此(10)及下船3.一詞多義。(1)是 是日更定矣 ( ) 是金陵人( )(2)更 是日更定矣( ) 更有癡似相公者( )(3)一 上下一白( ) 長堤一痕( )(4)白 上下一白( )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4.指出下列加點詞的詞類活用。(1)大雪三日( )(2)客此( )5.下列關(guān)于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岱,字宗子,號陶庵,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B.崇禎五年,屬帝王年號紀(jì)年法。《岳陽樓記》中“慶歷四年”也屬帝王年號紀(jì)年法。C.更定,晚上八時左右。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三個小時。舊時每晚八時左右,打鼓報告初更開始,稱為“定更”。D.“莫說相公癡”中的“相公”是舊時對士人的尊稱。6.下列選項中的詩句與下面文句所用寫景方法相近的一項是 ( )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A.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C.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7.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賞雪經(jīng)過,然后敘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實是“看雪”行動的延伸,將人與景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也給冷寂、單調(diào)的景物注入了生機。B.“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了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賞雪并與偶遇的金陵人痛飲,可見他癡迷山水,不拘小節(jié),喜交朋友。C.文末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畫龍點睛,突出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同時,也用這份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個人心中淡淡的愁緒。D.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卻熔寫景、敘事、抒情于一爐,寫景精準(zhǔn)形象,敘事生動傳神,而字里行間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8.默寫填空(1)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2)霧凇沆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湖心亭看雪》中以舟子的話結(jié)尾,點出文眼“癡”,具有畫龍點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主題型默寫)古人筆下的志趣理想,常表達得比較委婉。如《岳陽樓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憂樂觀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湖心亭看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是借一個世俗人之口表達自己超群脫俗的志趣。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余強飲三大白而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閱讀理解閱讀課文,回答問題。湖心亭看雪(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 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的意思(1)湖中人鳥聲俱絕 ( ) (2)上下一白 ( )(3)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 ) (4)及下船 ( )11.翻譯下列句子(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獨”字有什么表達效果?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語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試簡要賞析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有什么用意?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甲】湖心亭看雪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1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湖中人鳥聲俱絕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3)客此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2)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乙】劉伯川,家富而輕財,年四十,有田數(shù)千畝。一日,悉散予其親閭,并臧獲①一切遣去,獨與其妻處。敞廬數(shù)楹旦暮饘②粥而已平居不與俗人接然善觀人。邑人楊士奇,年十四五時,與陳孟潔謁伯川,二子皆其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霽酒酣,伯川命各賦詩言志。孟潔賦云:十年勤苦事雞窗,有志青云白玉堂。會待春風(fēng)楊柳陌,紅樓爭看綠衣郎③。士奇賦云:飛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處踏瓊瑤④。不嫌寒氣侵入骨,貪看梅花過野橋。伯川顧士奇,笑曰:“寒士,寒士,鼎鼐⑤器也。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子其勉之。惜予不及見也。”后士奇果官至少師⑥,皆如伯川言。(節(jié)選自朱國禎《涌幢小品》,有刪改)【注釋】①臧獲:古代對奴婢的賤稱。②饘(zhān):濃稠的粥。③綠衣郎:指新科進士。④瓊瑤:比喻似玉的雪。⑤鼎鼐(nài):喻指宰相等執(zhí)政大臣。⑥少師:從一品, 掌佐天子。17.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雪霽酒酣 (2)顧士奇18.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敝 廬 數(shù) 旦 暮 饘 粥 而 已 平 居 不 與 俗 人 接 然 善 觀 人19.劉伯川與張岱皆非俗人,請你結(jié)合【甲】【乙】兩文談?wù)劯髯浴安凰住钡捏w現(xiàn)。(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與之對枰③。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④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fù)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節(jié)選自袁枚《峽江寺飛泉亭記》,有刪改)【注釋】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對枰(pínɡ):對坐下棋。④懷遠:人名。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僧澄波善弈/不知其善也B.余命霞裳與之對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C.又復(fù)大作/復(fù)前行D.合同而化/而伯樂不常有2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頃 之 又 有 曳 杖 聲 從 云 中 來 者 /則 老 僧 懷 遠 抱 詩 集 尺 許 /來 索 余 序22.請你概括【甲】【乙】兩文寫景的對象及其特點。答案1.zhēn ɡēnɡ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 nán zhān jiè ná 2.(1)消失 (2)白汽彌漫的樣子 (3)全,都 (4)撐(船) (5)裹、圍 (6)獨自 (7)只有 (8)還(9)客居此地 (10)到,等到 3.(1)這 表判斷 (2)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還 (3)全 數(shù)詞,一 (4)白色 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4.(1)名詞用作動詞,下雪 (2)名詞用作動詞,客居 5.C 6.C 7.B 8.(1)湖中人鳥聲俱絕 (2)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3)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9.(1)這一天晚上八時左右,我撐著一只小船,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欣賞雪景。(2)我盡力飲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3)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10.絕:消失 一:全 強:勉強,盡力 及:等到11.(1)(湖上)彌漫著水汽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哪還能遇見(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呢?12.①點出了作者的形單影只。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④暗示作者的“癡”,為下文寫西湖雪景和亭上奇遇埋下伏筆。13.白描手法。借助“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把長堤、湖心亭、作者身處之舟、舟中之人,按照由面到點、由遠及近、由大及小的順序勾勒出來,描繪出一幅頗具意境的湖山雪夜水墨畫,呈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詩意境界。14.①用舟子的話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②點明文章主旨,包含對“癡”的贊賞。15.(1)消失。(2)盡力。(3)客居。 16.(1)(湖上)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全白(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2)(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 17.(1)盡興地喝酒。(酒喝得很暢快。泛指,盡興,暢快。)(2)看。 18.敝廬數(shù)楹/旦暮粥而已/平居不與俗人接/然善觀人 19.張岱:寒冬雪夜去湖心亭看雪。20.C21、頃 之 /又 有 曳 杖 聲 從 云 中 來 者 則 老 僧 懷 遠 抱 詩 集 尺 許 來 索 余 序22.【甲】文寫雪景,表現(xiàn)出清新雅致的特點;【乙】文寫飛泉亭,表現(xiàn)出萬籟合奏、美妙至極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