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 8 月高一語文入學考試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6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8 分)花開滿院侯德云自打老五被人偷了那叢用青花瓷盆栽培的蓮花,侍弄盆栽的心情就收了起來。庭院里,除了栽種在樹蔭下和花池邊的白玉簪、鳶尾和麥冬,再無別的草本花卉。老五老婆退休了,從第一天起就變了一個人,整日在家里倒騰。家里的三組衣柜,東挪西挪讓她挪了好幾個來回。尤其是米色的那組,先從自己的房間挪到女兒的房間,又從女兒的房間挪回自己的房間,沒幾日又挪到女兒的房間。一個人搬不動,喊老五幫她。遠嫁南方的女兒對此一點兒意見都沒有。女兒沒意見,不意味著老五也沒有。老五的腦袋讓老婆給倒騰成角瓜形,他趁著酒勁說了句河南話:“你弄啥嘞?”老婆白了老五一眼。她不在乎老五的腦袋變成什么形,只一味興致盎然地繼續倒騰。終于在某年某月某日,把老五多年積攢的舊花盆都倒騰出來。陶盆、瓷盆,褐色、綠色、藍色、土黃色,大、中、小,都有。老五的盆栽雅好自婚后萌生,延續多年興致不減。起先他們在文蘭小區住五樓,房間逼仄,只能用小盆養點兒倒掛金鐘、旱金蓮、長春花之類。也養過蘭花,沒養好,到了兒只剩下空盆。十年后搬到芳園小區,住臨街的三樓,有個寬綽的陽臺。他一時興起,用六只大盆在陽臺上種植牽牛花。牽牛花按逆時針方向漸漸纏滿柵欄,盛花期,滿柵的紅白粉紫,在風中簌簌顫動,牽住一街目光。牽牛花之外,陽臺上還有呈立體布局的十幾種花卉。又一個十年后,老五再次搬家,搬到圣嘉美地小區的一樓。是一方庭院把他吸引來的。庭院里以木本綠植為主,花盆用不上那么多,剩下的只好堆放在隱蔽角落。老婆要是不日日倒騰,有關牽牛花的往事,老五壓根兒就想不起來。初春季節,老婆把那些大大小小的花盆,擺了一地。老五下班,站在院門外,問:“你弄啥嘞?”老婆蹲在地上,用后背說道:“用你管!”未幾,一批草本花卉進院——瓜葉菊、鳳仙花、石竹、四季海棠,四個品種,每個品種都是四株,四四一十六,十六株,都移栽到花盆里。老五站在一邊看,心里頭連連撇嘴——沒見過這么栽花的。他暗中掰了一回手指頭,給老婆的盆栽掰出三條失誤:盆土壓得太實,此其一;盆土太滿,澆水時外溢嚴重,此其二;試卷第 1 頁,共 3 頁花盆大小取舍不當,此其三。原本還有個“其四”,老五想了想,把無名指給摁回去了。無名指上的內容是,花盆擺放位置不對,呈陰陽錯位態勢。才半個多月,老婆移栽的瓜葉菊全都死掉,石竹只剩病懨懨的一株,鳳仙花和四季海棠倒是活著,但都不夠茂盛。老五又一次忍不住說了句:“你弄啥嘞?”這回老婆一反常態,用了正臉,對老五笑笑,說:“你會弄,你弄唄。”老五擱心里頭嘆口氣:“我弄吧,我弄。”老五先將過滿的盆土摳走一些,再松土,再移動花盆。喜陽的,放到強光下;喜半陰的,放到遮陽環境;喜陰的,放到樹根附近。時過不久,老五發現,栽植在大盆里的兩株鳳仙花和四季海棠都長得壯實,于是把小盆里的都移到大盆。在任何事情上都一樣,老五不做則已,做就盡量做到完美。夏天,老五的庭院里,赤橙黃綠青藍紫,既鮮艷又斑斕。不光招蜂,還時時引蝶。鳥和流浪貓也來,每天幾次幾次地來。來得最多的是蟬,成群結隊,來了不走,在樹干和樹杈上定居。從早到晚,它們不間斷地、合唱般地對老五的綠植大聲叫好。從入伏到立秋,嗓門越叫越亮。老婆從不叫好,只是喜歡在傍晚時分到庭院里去。太陽傘下,休閑茶座上,有盛開的小巧盆栽,有茶壺、茶杯、茶點。看花聽蟬,她看很久也聽很久。轉年,老五把太陽花引進到庭院來扦插。長方形淺陶盆,插了四盆。空置多年的紫砂蘭花盆,也插了四盆。二十天后,紅白黃紫,八團錦繡。休閑茶座上,從此日日擺放太陽花。四只紫砂蘭花盆,輪流上位。待花莖長高、花勢稍弱,老五給太陽花剪了頭。太陽花像老五一樣,得定期剪頭才行。剪下來的花莖,不少都帶著花苞。老五找來幾只塑料花盆,將它們插到里邊。帶著花苞扦插的太陽花,最性急的一株,在六天后綻開,粉嘟嘟的,招人愛。就這么一天一天一天,太陽花越插越多,老五發愁,咋整啊?老五的庭院,早先在東南角開門,門外空地,常有車輛停駐。老五嫌出入不便,請人重新設計,將院門改在西北角,臨著人行道和車道。院門緊挨樓體,呈“凹”字形。兩道矮墻,南側的一道,爬滿凌霄;北側連著樓體的墻頭,有一尺寬、一米半長的平臺。老五突發奇想,把太陽花擺上北側墻頭,墻上貼一張 A4 紙,紙上打印一行字:“太陽花,喜歡可自取,不用試卷第 1 頁,共 3 頁謝。”墻上的太陽花轉瞬消失。次日再擺幾盆,轉瞬又消失。整個夏天,老五每隔幾日都要擺幾盆太陽花到墻頭上。老五看見樓上的女教師拿走兩盆,隔壁鄰居老夏拿走兩盆,保潔員老徐也拿走兩盆……就這樣,老五的庭院,成了小區里的太陽花集散地。老五走在小區里,總能遇見太陽花一般喜盈盈的笑臉。老五的心情一片大好。又一年夏天,一向被稱作避暑勝地的這座城市,三十度以上高溫競頑固地持續了將近兩個月。老五熱得不行,太陽花卻不受絲毫影響,比往年開得更為熱烈。在這個酷熱的夏天里,老五老婆成功地羽化為育花達人,庭院里所有的花卉,老五都能放心地交給她打理。在老五看來,花事種種,老婆做得最好的,是往墻頭上擺放太陽花。她神情專注,一絲不茍。(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五老婆退休后整日在家里倒騰衣柜,這一行為讓老五感到困惑,為后文老五老婆倒騰出舊花盆并開始養花做了鋪墊。B.老五認為老婆栽種花卉的方法有諸多不當之處,他暗中總結出其中三條,還想了個“其四”,這展現了老五豐富的養花經驗。C.老五為了讓大家自取方便,將院門從東南角改為西北角,把太陽花擺上墻頭,這些改變表現了他善于為他人著想的品質。D.在那個酷熱的夏天,老五老婆在養花技藝上有了質的飛躍,老五對此十分認可,放心地把庭院里所有的花都交給她來打理。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寫老五的蓮花被偷后老五收了侍弄盆栽的心情,后文他又重新投入到養花當中,使小說情節有波瀾。B.小說中多次描寫老五對老婆養花行為的質疑,如“你弄啥嘞”,既推動了情節發展,又增添了小說的生活氣息。C.小說描寫蟬在樹干和樹杈上定居并對老五的綠植大聲叫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表現出老五養花的顯著成果。D.小說以“花開滿院”為標題,既指老五庭院里花卉盛開的景象,又暗示了老五和老婆關試卷第 1 頁,共 3 頁系的轉變,一語雙關。3.小說從哪些方面展現出老五對養花的熱愛?請結合小說分析。4.小說結尾說“在老五看來,花事種種,老婆做得最好的,是往墻頭上擺放太陽花”,這一情節在小說中有何作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8 分)文本一:“滿山都是人,滿山不見人”——這十個字如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剖開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靈魂。圖片上這兩行字跡潦草卻力道千鈞,旁邊還散落著“勿忘國恥”“吾輩自強”等只言片語,像是從某個疲憊旅人的筆記本上撕下的一頁。中國移動的信號標志與時間顯示提醒我們,這困惑誕生于數字時代的某個具體時刻,卻又超越了時空的界限。我們生活在一個空前擁擠的世界。城市里摩天大樓如森林般密集,街道上人流如織;網絡上信息如洪水般洶涌,社交平臺上眾聲喧嘩;地鐵車廂里人們摩肩接踵,卻各自低頭凝視著手中發光的方寸屏幕。“滿山都是人”——這描述再準確不過了。據統計,全球人口已突破八十億,中國的城市化率超過 60%,每天有數以億計的人在虛擬空間里“相遇”。我們從未如此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物理上或數字上。然而,“滿山不見人”的悖論也隨之而來。在最為擁擠的地方,我們卻體驗著最深刻的孤獨。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寫道:“每個人都像是一座孤島。”這句話在今天的語境下顯得尤為貼切。我們學會了在人群中隱藏自己,習慣了在社交媒體的點贊中尋找認同,卻失去了真實連接的能力。那些擦肩而過的面孔,不過是模糊的背景;那些朋友圈里的“朋友”,大多只是數據列表上的一個名字。人的形象在數量激增的同時,卻在質量上稀薄如紙。這種“人滿為患”與“人跡罕至”并存的現象,根源在于現代生活對人際關系的異化。馬克思曾警告過工業時代人的異化,而今天,我們面臨著數字時代的新型異化。人際關系被簡化為數據的交換,情感互動被量化為點贊和轉發,深度交流被碎片化的表情包所替代。法國哲學家福柯所描述的“規訓社會”在今天演變為“數字全景監獄”,我們既是囚徒又是獄卒,既監視他人又被他人監視。在這樣的環境中,真實的自我被層層包裹,最終連自己都難以辨認。更為吊詭的是,這種人際關系的空洞化恰恰源于我們對連接的過度追求。我們害怕錯過任何一條消息,擔心遺漏任何一個社交機會,于是不斷地刷新、滑動、點擊,陷入美國學者雪莉·特克爾所說的“孤獨在一起”的困境。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預言的“技術座架”已經將我們框定在一個看似自由實則束縛的數字牢籠中。我們以為自己在主動連接世界,實則是被試卷第 1 頁,共 3 頁算法和流量被動地推來搡去。“勿忘國恥”“吾輩自強”這些零散的短語,或許正是對這種狀態的微弱反抗。恥感源于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對現狀的不滿與反思;自強則是擺脫困境的必經之路。中國傳統文化中“慎獨”的智慧提醒我們,真正的連接始于與自我的和解。魯迅先生曾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今天,我們需要在數字的喧囂中找回沉默的能力,在人群的擁擠中重建獨處的勇氣。如何破解“滿山都是人,滿山不見人”的困局?答案或許就藏在問題本身——我們需要重新學習“看見”的藝術。看見不僅是視覺的感知,更是心靈的關注。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中寫道:“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當我們放下手機,抬起頭來,用全部的注意力去傾聽一個人的聲音,觀察一個表情的變化,感受一次握手的溫度,我們才開始真正地“看見”他人。這種看見需要勇氣,也需要練習。它意味著我們要抵抗即時滿足的誘惑,放棄膚淺互動的便利,承受深度連接可能帶來的傷害與責任。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滿山都是人”的假象中走出,在“滿山不見人”的荒蕪中重新發現彼此。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今天,這距離或許可以重新表述為:“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看不見我,而是我們明明相連,卻依然孤獨。”當那張隨手記下的紙片最終被揉皺丟棄,上面的文字卻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滿山都是人,滿山不見人”不僅是一個時代的診斷,也是一記警鐘。它提醒我們,在數字洪流中保持人性的溫度,在信息爆炸中守護心靈的深度,或許是這個時代最為珍貴也最為艱難的藝術。畢竟,山還是那座山,變的是我們的眼睛。(摘編自 Deepseek 文章《滿山都是人,滿山不見人》)文本二:我們生活在一種矛盾的連接狀態中:從未如此緊密相連,又從未如此徹底孤獨。孩子們在生日派對上各自玩著手機;夫妻躺在床上背對背刷社交媒體;學生們在課堂上偷偷查看消息。我們犧牲了面對面的對話,換取這種新的連接方式——它讓我們感到被關注,卻不被真正看見。這就是我所說的“孤獨在一起”。(摘編自特克爾文章《孤獨在一起》引言部分)文本三:在最為擁擠的地方,我們卻體驗著最深刻的孤獨……那些擦肩而過的面孔,不過是模試卷第 1 頁,共 3 頁糊的背景;那些朋友圈里的“朋友”,大多只是數據列表上的一個名字。(摘編自特克爾文章《孤獨在一起》)5.下列對“滿山都是人,滿山不見人”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形象描繪了現代社會中人際關系的疏離現象。B.反映了數字時代人們物理距離近而心理距離遠的矛盾。C.暗示城市化進程中人口過度集中帶來的社會問題。D.揭示了虛擬社交繁榮下真實人際互動的匱乏。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數字全景監獄”是指社交媒體對用戶數據的全面監控。B.現代人的孤獨感主要源于城市化帶來的居住方式改變。C.“孤獨在一起”現象表明人們更傾向于線上社交而非面對面交流。D.文中引用《小王子》是為了說明數字技術使人喪失了想象力。7.結合文本,最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A.應當限制數字技術的發展以改善人際關系。B.要在數字時代重新建立真實的人際連接。C.現代社會的孤獨感是無法避免的時代病癥。D.技術進步必然導致人際關系的異化。8.如何理解“山還是那座山,變的是我們的眼睛”的深層含義?9.作者為什么說“我們既是囚徒又是獄卒”?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二、文言文閱讀(14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三十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寢,嘆曰:“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諛甚。”景公曰:“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晏子曰:“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是時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試卷第 1 頁,共 3 頁(節選自《史記·齊太公世家》)材料二: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踴①者。故對曰:“踴貴屨賤。”景公為是省于刑。及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乃毀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曰:“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許之。(節選自《左傳·昭公三年》)材料三:晏子朝,乘弊車,駕駑馬。景公見之曰:“嘻!夫子之祿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對曰:“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節選自《晏子春秋·內篇》)【注】①踴:受刖刑的人所穿的一種特制鞋子。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辭 A 曰 B 君之 C 先臣 D 容焉 E 臣 F 不足 G 以 H 嗣之 I 于臣 J 侈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指正對著,與《木蘭辭》中“當窗理云鬢”的“當”意思相同。B.“治”指治理,與現在人們所說的“治國安邦”中的“治”意思相同。C.“居”指居住,與《登泰山記》中“半山居霧若帶然”的“居”意思不同。D.“省”指減少,與《勸學》中“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的“省”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景公擔心彗星出現齊國將有災禍,害怕齊國落入他人之手,期待用祈禳消除災禍,對此晏子認為,薄賦慎刑比祈禳神明更能解決問題。B.晏子的住所靠近市場,狹小又喧鬧多塵,齊景公想為晏子更換住所,但晏子表示這里是君王的先臣所居之處,靠近市場反而有許多便利。C.晏子在不同場合對齊景公用刑繁苛的問題進行了勸諫,景公因此意識到濫用刑罰會對百姓造成傷害,于是聽取晏子的意見而予以改變。試卷第 1 頁,共 3 頁D.齊景公趁晏子出使晉國時重造了他的住宅,晏子拜謝后拆毀新房,全部恢復原貌,這是因為與住新宅的快樂相比,晏子更看重舊鄰之誼。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2)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14.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為人處世始終秉持崇儉品格。請簡要概括其“崇儉”的具體表現。三、名篇名句默寫(12 分)15.古詩詞默寫。古詩詞情思綿綿,意蘊豐贍。李商隱用“ ,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抒寫了至死不渝的愛情。崔顥用“ ? ”(《黃鶴樓》),表達了游子悲苦的思鄉之情。杜牧用“ ,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表達了對時事的憂慮和憤慨。杜甫用“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辛棄疾用“ ,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表達了渴望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四、語言文字運用(18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紅樓夢》給中國古典文學帶來了新的甚至可以說是 ① 的觀念,就是把女人當人,尊重女性。在夫權當道的封建時代,恐怕鮮有男性不傲慢地認為男人比女人高貴一等。而在《紅樓夢》中,我們竟然聽到“我見了女兒,我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的 ② 的言論;看到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本就存在的美麗聰明、情韻雅潔的女性,成為曹雪芹筆下鄙棄仕途經濟的黛玉、勇于興利除弊的探春、誓不攀榮附貴的鴛鴦……這是多么了不起!這至少說明那個時代有女性( )。《紅樓夢》是悲劇,而且是偉大的悲劇,無論是“千紅一窟”“萬艷同杯”,和“元迎探惜”,無不體現才華橫溢和人格獨立的女性在那個時代的傷害。道貌岸然的賈政、忘恩負義的賈雨村、 ③ 的薛璠……這些男人成了社會的主流,而唯一能在心底尊重和平視女性試卷第 1 頁,共 3 頁的男人寶玉,竟然成了時人口中頑劣憨癡、無能不肖、行性乖張的紈膏,成了那個時代的“狂人”。16.請在文中橫線的①②③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7.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已在自我覺醒,有了一定的反抗意識B.已徹底自我覺醒,有了一定反抗意識C.有了一定的反抗意識,已在自我覺醒D.有了徹底的反抗意識,正在自我覺醒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19.“千紅一窟”“萬艷同杯”是《紅樓夢》第五回中警幻仙姑請賈寶玉飲用的香茶和美酒。請結合小說內容,從修辭的角度對這兩個短語加以賞析。20.除了上述文段中提到的黛玉、探春和鴛鴦,《紅樓夢》中的其他女性也極具個性特點。下列回目名稱中空缺的第一個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請補寫出這個字。(1)( )湘云醉眠芍藥裀(2)( )平兒情掩蝦須鐲(3)( )襲人嬌嗔箴寶王(4)( )晴雯病補雀金裘五、作文(60 分)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老藝術家游本昌在《獻給春天的演講:向前》中說:“人生的目的不是到達山頂。上一山,過一山,山山相連。當到達山頂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前面還有一座山在等著你。人生最大的樂趣,正在這一山又一山的跋涉。”你有過類似“到達山頂”或“越過山丘”的經歷、見聞嗎?你認為人生是“到達山頂”重要,還是“越過山丘”更重要?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故事和談看法;可以給老藝術家游本昌寫封信與他交流;也可以創作獨幕劇表達你的見解;也可以設計一次訪談,模擬一場辯論,深入探討上面的問題。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自選;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⑤不少于 800 字。試卷第 1 頁,共 3 頁1.C 2.D 3.①養花時間跨度長,從婚后到多次搬家,老五一直保持著養花的愛好,持續多年興致不減。②養過的花卉多,在不同居住環境下,養過倒掛金鐘、旱金蓮、長春花、蘭花、牽牛花等多種花卉。③養花細致用心,在陽臺種植牽牛花時精心布局,搬到有庭院的房子后,對老婆養的花進行細致的調整和打理,追求完美。 4.①承接前文老五把太陽花擺上墻頭讓大家自取的情節,使故事有了一個溫馨美好的結局。②這一情節體現出老五老婆的變化,她從不會養花到成為育花達人,并且在擺太陽花時神情專注,一絲不茍,豐富了人物形象。③升華了小說的主題,太陽花不僅給庭院帶來了美,還通過分享給他人,傳遞了美好與快樂,展現出鄰里之間的和諧溫馨。5.C 6.C 7.B 8.①“山”的象征:指代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如社交需求、情感連接),本質未變。②“眼睛”的隱喻:指現代人被數字技術重塑的認知方式——習慣碎片化、表面化的互動,喪失深度“看見”他人的能力。③主旨揭示:人際疏離的根源并非環境變化,而是人類在技術影響下感知方式的異化,呼吁回歸真實關注與共情。 9.①“囚徒”層面:人們被算法推送、社交評分等數字機制約束行為;②“獄卒”層面:每個人都在通過點贊、轉發等參與對他人的評價和監督;③辯證關系:這種雙重身份揭示了數字時代權力關系的彌散性和交互性。10.BEI 11.B 12.D 13.(1)您筑高臺鑿深池,征收賦稅好像唯恐得到的少,施加刑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2)我能夠穿暖吃飽,(還有)破車劣馬來供自己使用,對于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14.①勸諫景公戒除奢侈;②拒絕重修住宅;③乘破車駕劣馬也認為很滿足。15. 春蠶到死絲方盡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商女不知亡國恨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16.①前所未有 ②驚世駭俗(振聾發聵)③橫行霸道(飛揚跋扈) 17.A 18.示例一:無論是“千紅一窟”“萬艷同杯”,還是“元迎探惜”,無不體現那個時代對才華橫溢和人格獨立的女性的傷害。示例二;無論是“千紅一窟”“萬艷同杯”,還是“元迎探惜”,無不體現才華橫溢和人格獨立的女性在那個時代所受到的傷害。 19.這兩個短語采用比喻(借代)、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以“紅”“艷”比喻(借代)小說中眾多美麗的女性,表達了作者對她們的喜愛和贊美;“窟”與“哭”諧音,“杯”與“悲”諧音,一語雙關,意味著《紅樓夢》中眾多女性的悲劇命運,表達了作者對她們的深切同情,對造成女性悲劇的封建社會的強烈控訴。 20.答案第 1 頁,共 2 頁憨 俏 賢 勇21.略答案第 1 頁,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