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年中考語文專項沖刺訓練:文言文閱讀(江蘇專版)(2025·江蘇南通·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秋帆尚書鎮(zhèn)洋畢秋帆先生,負海內(nèi)重望,文章政績,自具國史。乾隆五十二年,先生為河南巡撫。六月廿四日夜,湖北荊州府江水暴漲,堤潰城決,淹沒田廬,人民死者以數(shù)十萬計。七月朔日,得襄陽飛信,先生即于是日先發(fā)藩庫①銀四十萬兩,星夜解楚賑濟;一面奏聞。高宗皇帝大加獎賞,以為有督撫才,不數(shù)日即擢②授兩湖總督,兼理巡撫事務。先生為人仁而厚,見人有一善,必咨嗟稱道之不置。好施與,重然諾,篤于朋友,如蔣莘畬、程魚門、曹習庵諸公身后事,皆為料理得宜,雖千金不顧也。時和公相聲威赫奕,欲令天下督撫皆欲奔走其門以為快,而先生澹然置之。五十四年夏,和相年四十,自宰相而下皆有幣帛賀之,惟先生獨賦詩十首,并檢書畫銅瓷數(shù)物,為公相壽。人曰:“公將以此詩入冰山錄③中耶?”先生默然,乃大悟,終其身不交和相。六十年二月,貴州石柳鄧、湖南石三保等聚眾劫掠,人民震恐。先生聞之,即馳赴常德,籌辦滅賊之計。事既平,尚駐辰州,以積勞成疾,卒于當陽旅館,年六十七。后二年,和相果伏法。(選自《清代名人軼事》,有刪改)[注釋]①藩庫:清朝布政司所屬的儲藏錢谷的倉庫。②擢:提拔。③冰山錄:《天水冰山錄》。1.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時 和 公 相 聲 威 赫 奕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負海內(nèi)重望( ) (2)好施與( )(3)惟先生獨賦詩十首( ) (4)乃大悟(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先生為人仁而厚,見人有一善,必咨嗟稱道之不置。4.閱讀文言文要善于積累。選文中“擢”表示“提拔”,是古代官職變動的專用詞。請在學過的課文中再找出兩個這樣的詞。(1) (2)5.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抒發(fā)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抱負,結(jié)合《秋帆尚書》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這樣的抱負在秋帆先生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2025·江蘇揚州·三模)【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羸兵數(shù)百,公②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初,公之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公老母年八十余,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堅不可開。公死后啟視,則墮齒數(shù)枚,舊衣數(shù)襲而已。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zhàn)。已而夷大 ③奄至,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亦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節(jié)選自魯一同《關忠節(jié)公家傳》)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關天培,清末將領。③ :艦隊。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終不為妻子計 計: (2)公死后啟視 啟:(3)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 度:(4)衣甲盡濕 盡: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丈 夫 受 國 恩 有 急 死 耳!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2)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9.諸葛亮和關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zhì)?請結(jié)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2025·江蘇南通·模擬預測)班級開展以“愛國詩人陸游”為主題的研學活動,請你參與。[甲]卜算子·詠梅[宋]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乙]乙卯①重五②詩[宋]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丙]陸游傳陸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能詩文,蔭補③登仕郎。鎖廳④薦送第一,秦檜孫塤適居其次,檜怒,至罪主司。檜死,始赴福州寧德簿,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⑤。遷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言者論游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久之,通判夔州。王炎宣撫川陜,辟為干辦公事。[A]游為炎陳進取之策,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吳璘子挺代掌兵,頗驕恣,傾財結(jié)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⑥。游請以(吳)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B]游曰:“使挺遇敵,安保其不敗?就令有功,愈不可駕馭。”及挺子曦僭越⑦,游言始驗。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后累遷江西常平提舉。江西水災,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fā)粟以予民。”召還,給事中⑧趙汝愚駁之,遂與祠。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選自《宋史·陸游傳》,有刪改)[注釋]①乙卯:指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xiāng)紹興隱居。②重五:因是五月初五,故曰“重五”,即端午節(jié)。③蔭補:封建時代子孫因先輩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權利。④鎖廳:指鎖廳試,借指科舉考試。⑤敕令所刪定官:官職名。⑥莫誰何:無可奈何。⑦僭越:超越本分行事。⑧給事中:官職名。10.研讀乙詩,完成下面的填空。乙詩語言質(zhì)樸,融寫景、 、 于一體,其中頷聯(lián)介紹江南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 、 。11.請仿照賞析甲詞中“愁”的示例,對乙詩中的“笑”加以賞析。示例:甲詞通過寫梅花處境的悲涼來表達詞人無人欣賞、壯志難酬的愁苦。12.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游為炎陳進取之策13.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秦檜孫塤適居其次( )(2)始赴福州寧德簿( )(3)拱怯而寡謀( )(4)因自號放翁( )1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A處畫線句的意思。游為炎陳進取之策,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15.小語想把丙文改編為話劇,請仿照示例,為B處畫線句設計舞臺說明,并說明設計理由。(可從人物的語氣、表情、動作和情緒等方面設計,至少兩個方面)原文:游曰:“使挺遇敵,安保其不敗?就令有功,愈不可駕馭。”示例 戲劇《屈原》的舞臺說明及理由原文 屈原: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舞臺說明 佇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兩手時而同時舉出,時而拳曲于胸前設計理由 通過“睥睨”“目中含有怒火”的神態(tài)描寫及手的動作設計,表現(xiàn)出屈原在深受迫害被囚禁時對朝中小人的輕視不滿以及內(nèi)心極其憤怒痛苦的情感16.請結(jié)合甲、乙、丙三則古詩文,說說你從陸游身上獲得哪些人生啟示。17.(2025·江蘇無錫·三模)閱讀回答問題。【甲】古風二首上蘇子瞻(其一)①黃魯直江梅有佳實,托根桃李②場。桃李終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潔③,冰雪 自香。古來和鼎實,此物升廟廊④。歲月坐成晚,煙雨青已黃。得升桃李盤,以遠初見嘗。終然不可口,擲置官道旁。但使本根在,棄捐果何傷。(選自《黃庭堅詩集注》)【注釋】①這是甲文所述《古風》二首之一。②桃李:喻指當時的權貴。下文“桃李終不言”,意思是蘇軾受到當時權貴的嫉恨、排斥。③孤芳忌皎潔:孤芳因皎潔而受到妒忌。④古來和鼎實,此物升廟廊:梅子自古為有用之材,喻指人才應該成為國之棟梁。【乙】答黃魯直①蘇軾軾頓首再拜魯直教授長官足下。軾始見足下詩文于孫莘老②之坐上,聳然異之,以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為稱揚其名。”軾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③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稱揚為?”然觀其文以求其為人,必輕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④莫能用也。其后過李公擇于濟南,則見足下之詩文愈多,而得其為人益詳,意其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游,非獨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雖如軾之放浪自棄,與世闊疏⑤者,亦莫得而友也。今者辱⑥書詞累幅,執(zhí)禮恭甚,如見所畏者,何哉?軾方以此求交于足下,而懼其不可得,豈意得此于足下乎?喜愧之懷,殆不可勝。然自入夏以來,家人輩更臥病,忽忽至今,裁答甚緩,想未深訝也。《古風》二首,托物引類,真得古詩人之風,而軾非其人也。聊復次韻,以為一笑。秋暑,不審起居何如?未由會見,萬萬以時自重。(選自《蘇軾文集》)【注釋】①元豐元年初,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黃魯直致信被貶徐州的蘇軾,并附《古風》二首。蘇軾次韻奉和,并回了這封信。黃魯直,即黃庭堅。②孫莘老:蘇軾的朋友。下文的李公擇,也是。③即:靠近,這里是結(jié)交的意思。④君子:指當時的權貴。⑤闊疏:疏遠。⑥辱:謙辭,意思是使對方受委屈了。(1)下面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聳然異之(驚異)B.殆不可勝(幾乎)C.而得其為人益詳(更加)D.不審起居何如(知道)(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限斷三處)意其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游(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不即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稱揚為?②然觀其文以求其為人,必輕外物而自重者。(4)詩歌“孤芳總皎潔,冰雪 自香”中,請從意象塑造與情感表達角度,分析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詩歌的核心意境,并闡述其精妙之處。A.空B.寂選擇: ;分析: 。(5)詩歌前四句“江梅有佳實,托根桃李場。桃李終不言,朝露借恩光”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6)談到文人風骨,有人用“真”和“純”評價蘇軾,結(jié)合甲、乙兩文加以解說。(2025·江蘇宿遷·三模)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題目。【甲】懷錦水居止二首(其二)①唐·杜甫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jīng)霜,雪嶺界天②白,錦城曛③日黃。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注】①錦水居止:即杜甫草堂。安史之亂時,杜甫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于浣花溪畔建成此草堂,也稱“浣花草堂”。此詩為嚴武死后,杜甫全家離開成都后作。②界天:接天。③曛:日落時的余光。【乙】浣花溪記明·鐘惺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其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洄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①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②浣花居在焉耳。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③,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④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⑤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⑥,可以應世。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jiān)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⑦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鐘惺記。(選自鐘惺《隱秀軒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①委:江河下游。②少陵:指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也稱杜工部。③水檻:臨水的欄桿。④想當爾爾:謂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這個樣子。爾爾,如此。⑤東屯:即夔州東屯,杜甫曾居于此。⑥暇整:形容遇事從容不迫。⑦磬折:彎腰敬禮的情狀。18.甲詩頸聯(lián)“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19.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 B.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C.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 D.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20.根據(jù)提示,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文言詞句 方法提示 解釋西折纖秀長曲 【課內(nèi)遷移】由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1)不必求肖 【成語關聯(lián)】惟妙惟肖 (2)各不相襲 【語境分析】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 (3)迫暮趣歸 【查閱詞典】①同“促”,趕快;急速。②趨向;奔向。③旨趣;意思。④追逐,追求。(《古代漢語詞典》) (4) (填序號)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2)出城欲雨,頃之霽。22.甲詩尾聯(lián)“惜哉形勝地”一句中的“惜”字令人感慨不已。聯(lián)系乙文內(nèi)容,分析甲詩“惜”字所蘊含的思想情感。23.“獨”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乙文最后補記了作者有別于朝廷使客的喧鬧“偶然獨往”杜工部祠,與下面句中的“獨”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兩者的異同。【鏈接】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張岱《湖心亭看雪》)(2025·江蘇鎮(zhèn)江·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甲】齊助楚攻秦,取曲沃①。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②車并幣,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③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④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穀不須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后秦與楚大戰(zhàn),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有刪改)【乙】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有刪改)【注釋】①曲沃:地名,現(xiàn)屬山西臨汾。②約:準備。③商于:古代秦楚邊境的地域名。④不穀: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辭,相當于“寡人”。2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惠王患之( ) ②楚王大說( )③王之蔽甚矣( ) ④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25.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1)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2)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26.張儀游說楚王,提出的優(yōu)厚條件是以“商于之地”換取“ ”(請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他的真正目的是 。27.陳軫和鄒忌在勸諫君主時的方式有何不同?試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比較。(2025·江蘇淮安·二模)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題目。【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乙】燕地寒,花朝節(jié)①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②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③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④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選自袁宏道《滿井游記》)【注】①花朝節(jié):舊時以陰歷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jié),據(jù)說這一天是百花生日。②靧:洗臉。③鬣:獸頸上的長毛,這里形容不高的麥苗。④惡,怎么。28.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余 之 游 將 自 此 始29.解釋下面加點的字。①泉水激石 ②窺谷忘反③泉而茗者 ④呷浪之鱗3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橫柯上蔽,在晝猶昏。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1.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請你為滿井一帶的景色擬一則宣傳語。要求:體現(xiàn)景色的主要特征,每則20字以內(nèi)。示例:富春江:峰奇水異,林幽泉鳴,富春風光,天下獨絕!(句式不限)32.【甲】【乙】兩文畫線句都描寫了水,試分析其表達效果的不同。(2025·江蘇·二模)閱讀柳宗元的兩篇文章,按要求答題。【甲】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乙】小石城山記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①、粱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③,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④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⑤,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①睥睨: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②梁欐(lì):棟梁,這里指架支著的梁棟。③箭:竹子。④數(shù)(cù),密。⑤伎:通“技”,技藝。3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潭中魚可百許頭(2)斗折蛇行(3)逾黃茅嶺而下(4)愈以為誠有34.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3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2)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36.柳宗元認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自然之美本身并不會自行彰顯其美,而是要依靠人的發(fā)現(xiàn)和欣賞才能被感知和彰顯。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談談這一觀點在【甲】【乙】兩文中的體現(xiàn)。《2026年中考語文專項沖刺訓練:文言文閱讀(江蘇專版)》參考答案1.時/和公相/聲威赫奕 2. 聲望 喜好 只,只有 明白 3.先生為人仁愛寬厚,看到別人有一點長處,必定贊嘆稱贊不停。 4. 遷:晉升或調(diào)動官職。 拜:授予官職。 5.秋帆先生能迅速從藩庫撥出銀子救濟災民,并向朝廷奏報,體現(xiàn)了他心系百姓,在百姓遭受災難時能及時伸出援手,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能立即奔赴常德籌劃滅賊之計,體現(xiàn)了他以百姓的安危為己任,先百姓之憂而憂,為百姓的安定生活而努力,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抱負一致。【導語】這篇文言文通過典型事例刻畫了畢秋帆的仁厚品格與政治才能。文章以荊州水患賑災為切入點,展現(xiàn)其當機立斷的為政之風;又以拒交和珅、料理友喪等事,凸顯其剛正不阿、重情重義的性格。敘事簡練,善用對比(如眾官賀壽與獨賦詩),卒章顯志地以和珅伏法印證其政治遠見。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jù)語境斷句。本句意思是:當時和珅權勢顯赫。“時”為時間狀語,需短暫停頓,引出下文背景。“和公相”(指和珅)是主語,作為專有名詞整體讀,與后文斷開。“聲威赫奕”(聲勢顯赫)為謂語,需分讀。因此斷句為:時/和公相/聲威赫奕。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在天下享有很高的聲望。望:聲望。(2)句意為:喜愛慷慨施舍。好:喜好。(3)句意為:唯獨先生只寫了十首詩。惟:只,只有。(4)句意為:于是恍然大悟。悟:明白。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厚,寬厚;善,長處;不置,不停。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古代官職變動的專用詞,如“遷”“謫”等。左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貶謫,降職。遷:晉升或調(diào)動官職。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滕子京被貶職到岳州做知州。謫:把高級官吏降職并調(diào)到邊遠地方做官。5.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結(jié)合“六月廿四日夜,湖北荊州府江水暴漲,堤潰城決,淹沒田廬,人民死者以數(shù)十萬計。七月朔日,得襄陽飛信,先生即于是日先發(fā)藩庫銀四十萬兩,星夜解楚賑濟”可知,可知,荊州水災時,他立即動用藩庫銀四十萬兩賑濟災民,展現(xiàn)其心系百姓疾苦、急民所急的擔當。 結(jié)合“六十年二月,貴州石柳鄧、湖南石三保第聚眾劫掠,人民震恐。先生聞之,即馳赴常德,籌辦滅賊之計。事既平,尚駐辰州,以積勞成疾,卒于當陽旅館”可知,貴州、湖南動亂時,他親赴常德籌辦滅賊,最終積勞成疾而卒,體現(xiàn)勤政盡責、鞠躬盡瘁的精神。這些事跡彰顯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操守,生動詮釋了儒家“憂民之憂”的為政理念,與范仲淹的濟世情懷一脈相承。【點睛】參考譯文:鎮(zhèn)洋的畢秋帆先生,在天下享有很高的聲望,他的文章和政績,自然載入國史。乾隆五十二年,先生擔任河南巡撫。六月二十四日夜晚,湖北荊州府江水暴漲,堤壩潰決,城池被沖毀,淹沒田地房屋,死亡百姓多達數(shù)十萬。七月初一,接到襄陽的緊急文書,先生當天就從藩庫撥出四十萬兩白銀,連夜送往湖北賑濟災民;同時上奏朝廷。高宗皇帝大為贊賞,認為他有總督巡撫的才能,沒過幾天就提拔他擔任兩湖總督,兼管巡撫事務。先生為人仁厚,見到別人有一點善行,必定贊嘆稱道不已。他喜愛慷慨施舍,重視承諾,對朋友極為真誠,如蔣莘畬、程魚門、曹習庵等先生去世后的后事,他都妥善料理,即使花費千金也不吝惜。當時和珅權勢顯赫,想讓天下督撫都奔走于他的門下以討好他,但先生淡然處之。五十四年夏天,和珅四十歲生日,自宰相以下的官員都送上財物祝賀,唯獨先生只寫了十首詩,并挑選了幾件書畫、銅器、瓷器作為壽禮。有人說:“您這是要把這些詩收入《冰山錄》嗎?”先生默然不語,于是恍然大悟,終身不再與和珅交往。六十年二月,貴州石柳鄧、湖南石三保等人聚眾劫掠,百姓驚恐不安。先生得知后,立即趕往常德,籌劃剿滅賊寇的計策。叛亂平定后,他仍駐守辰州,因積勞成疾,在當陽旅館去世,享年六十七歲。兩年后,和珅果然伏法。6. 考慮 打開 估計 全,都 7.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8.(1)關天培派遣將領痛哭著求救兵,沒有人回應。(2)關天培督促激勵士兵,士兵們呼聲震動山脈。 9.勇于擔當,忠誠報國。諸葛亮、關天培都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勇?lián)厝巍VT葛亮鞠躬盡瘁,興復漢室;關天培舍生取義,保家衛(wèi)國。【導語】這兩段閱讀材料分別展現(xiàn)了諸葛亮和關天培的忠義精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達了對先帝的感恩和忠誠,甘愿在亂世中為國效力;關天培則在危難時刻堅守陣地,誓死報國,展現(xiàn)了無畏的犧牲精神。兩文雖時代不同,但都凸顯了忠臣義士的高尚品格,語言質(zhì)樸而情感真摯,通過具體事例生動刻畫了人物的精神風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1)句意:終究不會為了妻子兒女考慮。計:考慮。(2)句意:關天培死后家人打開查看。啟:打開。(3)句意:關天培自己估計敵我兵力懸殊,無法抵擋且援軍斷絕。度:估計。(4)句意:衣服鎧甲都濕透了。盡:全、都。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大丈夫接受國家的恩情,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只有一死罷了。“丈夫”是主語,表示所陳述的對象,“受國恩”是動賓結(jié)構(gòu),說明主語的行為,表達“接受國家恩情”的意思,語義相對完整,其后應斷開;“有急”表示出現(xiàn)緊急情況,即國家有危難,語義上有一定獨立性,其后應斷開;“死耳”表達在這種危難情況下的選擇是“死”,是一個完整的語義表達。據(jù)此可斷句為: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8.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注意重點詞的解釋:(1)句重點詞:遣,派遣;將,將領;慟哭,痛哭;應,回應、響應。(2)句重點詞:督厲,督促激勵;撼,搖動、震動。9.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根據(jù)甲文“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可知,在劉備遭遇兵敗的危急時刻,諸葛亮臨危受命,在如此艱難的局勢下,他毅然承擔起興復漢室的重任,并且為這一目標竭盡全力、奮斗了二十一年,據(jù)此可得出諸葛亮是一個勇于擔當、忠誠報國,為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人。根據(jù)乙文“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zhàn)……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亦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可知,關天培在面對英軍進攻,自己兵力寡不敵眾且援軍斷絕的危難情況下,沒有退縮,而是堅守靖遠臺,晝夜督促作戰(zhàn),親自率領游擊奮勇登臺,激勵士卒奮勇殺敵,最終身受數(shù)十處創(chuàng)傷,以舍生取義的方式保家衛(wèi)國,據(jù)此可得出關天培是一個勇于擔當、忠誠報國,在國家危難時舍生取義的人。綜上,諸葛亮和關天培都具有勇于擔當,忠誠報國的精神品質(zhì)。據(jù)此作答即可。【點睛】參考譯文: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田地,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顯揚名聲。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拿當時的大事來詢問我,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緊迫的關頭奉命出使,從那時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乙:道光二十一年春正月,英軍進攻威遠、靖遠等炮臺。防守這些炮臺的是幾百名瘦弱的士兵,關天培將軍派遣將領悲痛地哭著請求援軍,沒有人回應。當初,關天培因為海運的事務進京,時常和老朋友在酒館里喝酒……不久之后他嘆息說:“大丈夫受國家的恩情,有緊急情況,只有一死罷了!終究不會為了妻子兒女考慮。”關天培的老母親八十多歲了,長子關奎龍,是吳淞參將,之前已經(jīng)去世。幼子先前被他遣送回家。到這時,他封好一個匣子寄給家人,匣子非常堅固,無法打開。關天培死后家人打開查看,里面只有幾枚脫落的牙齒,幾件舊衣服罷了。關天培自己估計敵我兵力懸殊,無法抵擋且援軍斷絕,于是決定自己謀劃對策,他住在靖遠炮臺,晝夜督促作戰(zhàn)。不久英軍的大戰(zhàn)船突然到來,關天培率領游擊麥廷章奮勇登上炮臺大聲呼喊,督促激勵士兵,士兵們呼聲震動山脈。海水翻騰洶涌,昏暗得白天如同黑夜,從卯時到未時,所殺傷的英軍數(shù)量超過己方,而他自己也身受幾十處創(chuàng)傷,鮮血淋漓,衣服鎧甲都濕透了。10. 敘事 抒情 包粽子 插艾草 11.乙詩描寫詩人忙完了一天,含著微笑喝起酒來,在平淡的閑言瑣事中寄托詩人閑適愜意的情感。 12.游/為炎/陳進取之策 13. 剛巧,恰逢 才 少 取號 14.陸游向王炎陳述進取之策,(認為)應當儲蓄糧食,訓練兵勇,有機會就進攻,沒機會就防守。 15.示例:舞臺說明:語氣激昂、憤怒,神態(tài)眉頭緊皺、嚴肅憤怒,雙手動作張開向上舉起等。理由:當陸游得知吳挺驕傲放縱,多次因過失而誤殺人,而王炎依舊任用吳挺為主帥,陸游內(nèi)心極其著急憤怒。設計激昂憤怒的語氣,雙手張開向上舉起,可以突出陸游竭盡全力協(xié)助王炎選用主帥的迫切之心。 16.甲詞中陸游以梅花自喻,表現(xiàn)其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的品格。乙詩中陸游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仍在山村中按照習俗忙碌,表現(xiàn)其豁達樂觀的精神;他隱居故鄉(xiāng),但在享受閑適生活的同時,始終牽掛著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幸福。丙文中陸游雖多次被奸佞之臣陷害,但仍盡心向王炎陳述策略,協(xié)助選好主帥;當江西發(fā)生水災,他上奏請求為百姓撥糧賑災。陸游一生宦海浮沉,但一直堅守自己愛國愛民的精神。從陸游身上我們獲得的人生啟示有:面對困境要堅守自我,不隨波逐流;要熱愛生活,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無論人生道路如何艱難,都要心懷理想,積極進取,勇敢表達正確觀點,盡力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導語】陸游這三則作品展現(xiàn)了其人生不同側(cè)面的精神風貌。甲詞以梅自喻,彰顯孤高傲骨與堅貞品格;乙詩則流露晚年閑適之趣,在質(zhì)樸民俗中見豁達;丙文突出其政治韜略與愛國熱忱。三篇作品共同勾勒出陸游作為詩人、隱士、志士的多重身份,其愛國情懷始終如一,藝術表現(xiàn)則剛?cè)岵纬瑟毺氐奈娜孙L骨。10.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詩歌開篇“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描寫了山村在端午節(jié)時美好的景色,這是寫景。“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這幾句,描述了端午節(jié)包粽子、插艾草、儲存藥物、在身體上點丹等活動,這屬于敘事。“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詩人在一天的活動結(jié)束后,微笑著面對杯盤,這里的“笑”表達了詩人的一種情感,屬于抒情。所以前兩空答案是敘事、抒情。頷聯(lián)“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粽包分兩髻”描繪的是把粽子包成像兩個發(fā)髻的樣子,這體現(xiàn)了江南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風俗習慣。“艾束著危冠”說的是把艾草扎成束插在高高的帽子上,這體現(xiàn)了江南端午節(jié)插艾草的風俗習慣。所以后兩空答案是包粽子、插艾草。11.本題考查詩歌賞析。首先理解示例的賞析思路:示例對甲詞中“愁”的賞析,是先闡述了梅花所處的處境(驛外斷橋邊、黃昏獨自、更著風和雨,處境悲涼),然后點明這種處境所表達的詞人情感(無人欣賞、壯志難酬的愁苦)。乙詩中“笑”,先看乙詩描繪的情境,詩中寫了山村端午的美好景色(榴花忽已繁),還描述了端午的各種習俗活動,如包粽子(粽包分兩髻)、插艾草(艾束著危冠)、儲藥(舊俗方儲藥)、點丹(羸軀亦點丹)等,最后說“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意思是太陽西斜,一天的事情都做完了,詞人笑著面對杯盤。從這些描述可以看出,詞人在平淡的鄉(xiāng)村端午生活瑣事中,完成一天事務后,內(nèi)心是閑適愜意的,“笑”就寄托了詞人這種閑適愜意的情感。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12.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游為炎陳進取之策”意思是陸游向王炎陳述進攻收復失地的策略。根據(jù)句子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和語義來劃分停頓:“游”是主語,“為炎”表示對象,“陳進取之策”是謂語和賓語。所以,在主語“游”后停頓一次,在謂語“陳”前停頓一次,即“游/為炎/陳進取之策”。13.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1)句意:秦檜的孫子秦塤恰巧排在陸游的后面。適,剛巧,恰逢。(2)句意:陸游才得以出任福州寧德縣的簿官。始,才。(3)句意:拱膽小而少謀。寡,少。(4)句意:因此陸游就自己給自己取了個號叫“放翁”。號,取號。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為,向、給;炎,指王炎;陳,陳述、陳說;進取之策,進攻收復失地的策略;積粟,儲蓄糧食;攻,進攻;守,防守。15.本題考查對古文內(nèi)容理解和改編及創(chuàng)意表達。由原文“吳璘子挺代掌兵,頗驕恣,傾財結(jié)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⑥。游請以(吳)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分析,吳挺驕恣,常因過失殺人,陸游建議用吳玠之子拱代替吳挺,王炎卻認為拱怯弱寡謀,遇敵必敗,此時陸游反駁。所以這是在兩人意見產(chǎn)生分歧,且陸游急于說服王炎的情境下陸游所說的話。根據(jù)提示要求設計舞臺說明:陸游要極力說服王炎改變想法,所以語氣應是激昂的,以突出他觀點的堅定和內(nèi)心的急切。比如大聲地、言辭懇切地說臺詞。因?qū)峭Φ男袨椴粷M,且擔憂王炎任用吳挺會帶來不良后果,表情可設計為眉頭緊皺,顯示出憂慮和嚴肅。為增強說服力,動作可以是雙手張開向上舉起,配合激昂的語言,表達一種強烈的態(tài)度;或者手指向相關方向(如假設指向吳挺相關方向),加強話語的指向性。闡述設計理由:結(jié)合前面分析的情境,陸游內(nèi)心著急憤怒,他深知吳挺的問題,而王炎卻不認同他更換主帥的提議。通過激昂、憤怒的語氣,眉頭緊皺的表情,張開雙手等動作設計,能夠突出陸游竭盡全力協(xié)助王炎選用合適主帥的迫切心情,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陸游此時的心境和他對局勢的判斷。16.本題考查對古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啟示。根據(jù)甲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等可知,陸游以梅花自喻,表現(xiàn)了他在困境中堅貞不屈的品格。盡管生活坎坷,他依然保持著高潔的操守和堅定的信念。由此可知,我們應該在面對人生的困境和外界的壓力時,保持堅貞不屈的品格,要堅守自我,不隨波逐流。根據(jù)乙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等可知,陸游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仍在山村中按照習俗忙碌,表現(xiàn)出他豁達樂觀的精神。雖然他隱居故鄉(xiāng),但在享受閑適生活的同時,始終牽掛著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幸福。由此可知,我們應該在生活中保持豁達樂觀的精神,同時不忘關心國家和他人的幸福。根據(jù)丙文“游為炎陳進取之策,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等可知,陸游盡力向王炎陳述策略,協(xié)助選好主帥,當江西發(fā)生水災,他上奏請求為百姓撥糧賑災。盡管他多次被奸佞之臣陷害,但仍然不改愛國愛民的初衷。由此可知,我們無論人生道路多么艱難,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心懷理想,積極進取,盡力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點睛】參考譯文:陸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二歲時便能寫詩作文,以祖上曾有官爵的原因,蔭補為登仕郎。參加進士考試(宋代把現(xiàn)任官或有爵祿者參加進士考試成為“鎖廳”),被薦舉為第一。秦檜的孫子秦塤恰巧排在陸游的后面,秦檜大怒,并對主持進士考試的考官辦了罪。秦檜死后,陸游才得以出任福州寧德縣的簿官,后因有人推薦被任命為救令所刪定官。不久,他又升任大理寺司直兼任宗正簿。孝宗即位后,陸游升遷為樞密院編修官。有人指責陸游結(jié)交諫官,煽動是非,極力主張張浚用兵,結(jié)果他被免去官職回家。過了很久,他擔任了州的通判。王炎任川陜宣撫使時,任用陸游進其幕府為干辦公事。陸游向王炎陳述進取之策,認為應當儲蓄糧食,訓練兵勇,有機會就進攻,沒機會則防守。吳璘的兒子吳挺掌握著兵權,其為人非常驕恣,用很多的錢交結(jié)士卒,多次因為過失而誤殺人,王炎對他無可奈何。陸游請求用吳玠的兒子拱代替吳挺。王炎說:“拱膽小而少謀,遇敵必敗。”陸游說:“假如吳挺遇到敵人,怎么能保證他不失敗?假如他立了功,就更無法駕馭了。”到后來吳挺的兒子吳曦叛國,陸游的話終干應驗了。范成大為四川統(tǒng)帥,陸游為參議官,他們憑借文字結(jié)交,相互之間不拘禮法,有人就譏諷他頹廢放誕,因此陸游就自號“放翁”。后累遷江西常平提舉。江西發(fā)生了水災,陸游上奏:“應該撥出義倉的糧食來賑濟災民,通令各郡向災民發(fā)放糧食。”但當他被召回京城時,給事中趙汝愚卻反對他的提議,于是他被安排到祠堂工作。嘉定二年,陸游去世,享年八十五歲。17.(1)A(2)意其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游。(3)①不主動結(jié)交人而別人自然會接近他,想要逃避名聲也不可能,哪里用得著我去宣揚呢?②然而觀察他的文章來推求他的為人,一定是看輕身外之物而自重的人。(4)A“空”字營造出空曠寂寥的冰雪環(huán)境,以環(huán)境的空寂襯托江梅獨立皎潔、孤芳自賞的形象,既體現(xiàn)其不媚世俗的高潔品質(zhì),又暗含對其雖遭忌恨卻堅守本真的贊美,強化了詩歌孤高自守的核心意境。(5)托物言志(象征),以江梅象征蘇軾,以桃李喻權貴,通過江梅生長于桃李場卻遭排斥,暗寫蘇軾被權貴嫉恨的處境,表達對蘇軾才華的肯定及對其遭遇的同情,同時借江梅自喻,表明自身堅守。(6)“真”體現(xiàn)在蘇軾對黃庭堅才華的真實贊賞,不迎合世俗,直言其如精金美玉,無需自己稱揚;對與黃庭堅結(jié)交的期待與喜愧之情真摯自然,不矯揉造作。“純”表現(xiàn)為他評價黃庭堅詩文、為人時純粹以才德為標準,不摻雜功利;雖遭貶謫,仍保持對友情的純粹態(tài)度,不因處境改變對人才的欣賞與追求,展現(xiàn)出文人純粹的精神境界與品格。【導語】這篇詩文組合展現(xiàn)了北宋文壇的君子之交與精神共鳴。甲詩以江梅喻蘇軾,通過“孤芳”“冰雪”的意象群,構(gòu)建了高潔不屈的士人形象,桃李場與廟廊的對比暗含對政治生態(tài)的批判。乙文蘇軾回信則體現(xiàn)了“精金美玉”的互賞,其“超逸絕塵”的評語與黃詩形成互文。兩文共同勾勒出宋代文人“輕外物而自重”的精神圖譜:黃庭堅托物言志的隱喻藝術,與蘇軾“真得古詩人之風”的審美追求,共同詮釋了“和而不同”的文人交往范式。文中“皎潔”“絕塵”等核心意象,成為解讀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關鍵符碼。【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A.句意:對詩文感到非常驚奇和詫異。“異”是意動用法,應解釋為“以……為異,認為……奇特”,并非“驚異”。故選A。(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推測他超逸不凡、高出塵世,獨立于萬物之上,駕著風、騎著氣,和大自然交游。“意其超逸絕塵”表達對其品格的推測,與后文斷開;“獨立萬物之表”描述其姿態(tài),“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游”描述其精神境界,逐層斷開。據(jù)以上分析斷句為:意其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游。(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①重點詞語有:何,哪里;揚,宣揚。②重點詞語有:然,然而;觀,觀察。(4)本題考查詩歌煉字。根據(jù)詩句“孤芳總皎潔,冰雪_____自香”可知,意思是: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要保持自己的純潔和高尚,即使沒有人理解和欣賞,也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則。“空”字描繪出冰雪覆蓋的天地間空曠遼闊的景象,這樣的環(huán)境更能反襯出梅花“孤芳皎潔”的獨特姿態(tài)。梅花在空曠的冰雪中獨自散發(fā)芬芳,不依附于外界,既展現(xiàn)出它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性,又暗含著詩人對其在無人關注的空曠環(huán)境中依然堅守本心、綻放芬芳的贊賞,從而凸顯了詩歌孤高自守的核心意境。而B“寂”側(cè)重環(huán)境的寂靜,雖能體現(xiàn)孤清,卻不如“空”字更能以天地的遼闊空曠反襯梅花的孤高獨立,難以凸顯其不媚世俗的高潔與堅守。故選A。(5)本題考查詩歌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詩歌前四句“江梅有佳實,托根桃李場。桃李終不言,朝露借恩光”運用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以“江梅”象征才華出眾、品性高潔的蘇軾,“桃李場”喻指權貴盤踞的環(huán)境,“桃李”代表當時的權貴。江梅本有“佳實”,卻生長在“桃李場”,且被“桃李”借助“朝露”(喻指權勢)排擠,暗寫蘇軾才華卓越卻遭受權貴嫉恨、排斥的處境。作用在于通過生動的物象隱喻,委婉含蓄地表達詩人對蘇軾才華的肯定,對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時,詩人借江梅自喻,表明自己與蘇軾一樣,即使身處困境,依然堅守高潔品格與理想追求,使詩歌情感表達更具深度與韻味。(6)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真”體現(xiàn)在蘇軾為人真誠坦率、不矯揉造作。乙文中,他初見黃庭堅詩文便直言“此人,如精金美玉”,毫不掩飾對其才華的欣賞,不迎合世俗的評判標準;面對黃庭堅書信中謙遜恭敬的態(tài)度,蘇軾坦誠表達自己本就想與之結(jié)交,卻擔心求而不得,如今收到來信的“喜愧之懷,殆不可勝”,將自己的情感真實流露,毫無虛飾。“純”表現(xiàn)為蘇軾對人才的欣賞與追求純粹以才德為標準,不摻雜功利因素。他評價黃庭堅,從其詩文推知“必輕外物而自重者”,完全基于文學才華與人格品質(zhì),無關權貴地位;即便自己身處貶謫困境,“與世闊疏”,依然不改對黃庭堅這樣純粹文人的欣賞與結(jié)交之心,體現(xiàn)出他不受外界環(huán)境干擾,堅守對純粹文學與高尚人格追求的文人風骨,展現(xiàn)出純粹的精神境界與品格操守。【點睛】參考譯文:【乙】蘇軾頓首再拜魯直教授長官足下。我當初在孫莘老的座上初次見到您的詩文,感到十分驚嘆,認為(您)不是當代的人。孫莘老說:“這個人,了解他的人還很少,您可以為他宣揚名聲。”我笑著說:“這個人,就像精金美玉,不主動去結(jié)交別人而別人會主動親近他,即使想逃避名聲也不可能,憑什么需要我來宣揚呢?”但看他的文章來推求他的為人,(他)一定是輕視外物而看重自身品格的人,當今的權貴沒有能任用他的。之后我在濟南拜訪李公擇,就看到了更多您的詩文,也更詳細地了解了您的為人,推測您超逸不凡、高出塵世,獨立于萬物之上,駕著風、騎著氣,和大自然交游,不僅當今的權貴不能任用您,即使像我這樣放浪不羈、自暴自棄,和世俗疏遠的人,也不能和您成為朋友啊。如今蒙您寄來長信,禮節(jié)十分恭敬,像是見到了所敬畏的人,這是為什么呢?我正想憑這些(詩文)和您結(jié)交,卻擔心不能實現(xiàn),沒想到能從您這里得到(這樣的禮遇)?喜悅和慚愧的心情,幾乎難以承受。但自從入夏以來,家里人接連生病,匆匆忙忙到現(xiàn)在,回信十分遲緩,想來(您)不會深深責怪吧。您的《古風》二首,托物寓意、引類譬喻,真正有古代詩人的風格,而我不是能和您匹配的人。姑且依韻和詩一首,當作玩笑。秋天天熱,不知您起居怎么樣?沒有機會見面,千萬要按時保重自己。18.以鮮明的色彩對比,勾勒出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渲染出壯闊而蒼涼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草堂無限眷戀和對往昔的追憶。 19.B 20. 往西,向西 相似,相像 雷同,相同 ① 21.①一座亭子立在路旁(或左邊),上面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②出城時像是要下雨,不一會兒便天晴了。 22.直抒對成都浣花草堂形勝之地的深切懷念(表達對離開浣花草堂形勝之地的惋惜之情);對戰(zhàn)亂后漂泊無依、故居難歸的痛惜;對自身歷經(jīng)憂患命運多舛的喟嘆;對時局動蕩的憂思;隱含對友人離世后失去庇護、故居難守的悵惘。 23.鐘惺的偶然獨往“與使客游者”的附庸風雅、冠蓋喧嘩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他厭惡世俗的應酬和對高潔品格的追求:張岱獨自一人前往湖心亭觀賞雪,體現(xiàn)了遺世獨立的孤高情懷。兩者都展現(xiàn)了文人的孤傲人格和獨立追求,凸顯不隨流俗的高潔心境與淡泊態(tài)度【導語】這篇閱讀材料通過杜甫詩作與鐘惺游記的互文呈現(xiàn),展現(xiàn)了文人精神家園的雙重鏡像。甲詩以“茫茫”作結(jié),將地理形勝轉(zhuǎn)化為人生慨嘆;乙文則通過空間移動中的景觀切換,構(gòu)建起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兩文本共同揭示了“獨”的深層意蘊——既是物理空間的疏離(杜甫離蜀/鐘惺獨往),更是精神世界的堅守。末題鏈接張岱文本,形成三重奏式的文人孤獨美學,在比較閱讀中深化了古代士人的精神命題。18.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雪嶺界天白,錦城矄日黃”,意思是西部的雪嶺呈現(xiàn)出接天的白色,夕歸中的錦城一片金黃。此聯(lián)中,“白”與“黃”兩種色彩形成了鮮明對比。“雪嶺界天白”,描繪出遠處的雪嶺高聳入云,與天際相連,一片潔白,給人以圣潔、高遠之感;“錦城曛日黃”,則刻畫了成都城在日落余暉的映照下,呈現(xiàn)出一片金黃的色調(diào),溫暖而厚重。這兩種色彩相互映襯,將雪嶺的純凈與錦城的輝煌完美融合,勾勒出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既有遠景的宏大壯闊,又有近景的絢麗多彩,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雄渾與美妙。詩人運用色彩對比,不僅描繪出美麗的景色,更渲染出一種壯闊而蒼涼的意境。“雪嶺”的高大雄偉,給人一種雄渾壯闊之感,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曛日”則暗示著時光的流逝,日落的余暉雖美,卻也帶著一種日暮的蒼涼。雪嶺的潔白與錦城的金黃在天地間交織,營造出一種宏大而又略帶傷感的氛圍,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廣袤的天地之間,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人生的無常。結(jié)合整首詩來看,此詩為杜甫全家離開成都后所作。頸聯(lián)所描繪的壯闊而蒼涼的景色,正是詩人曾經(jīng)生活過的草堂周邊的景象。詩人通過回憶這些景色,表達了對草堂的無限眷戀之情。曾經(jīng)的居所,那片美麗的山水,如今都已成為過去,只能在回憶中尋覓。同時,色彩對比所營造出的意境,也透露出詩人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在草堂的日子,或許有過艱辛,但也有著寧靜與美好,而如今一切都已遠去,只剩下這壯闊而又蒼涼的景色,勾起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感慨和思念。1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嚴公不死”表達了一個假設的前提條件,語義完整,說明如果嚴武沒有死這一情況,所以此處應斷開;“浣溪可老”是基于前面“嚴公不死”這一假設得出的結(jié)果,意思是在浣花溪畔可以安度晚年,語義連貫且完整,因此單獨成句;“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是對前面嚴武與杜甫之間患難情誼的感慨和總結(jié),強調(diào)患難對于朋友的意義重大,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情感和觀點,與前文語義有明顯的停頓和轉(zhuǎn)折,所以在此處斷開。正確劃分為: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故選B。20.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課內(nèi)遷移:“由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是名詞作狀語,意為“向西”,因此“西折纖秀長曲”中的“西”也應解釋為“向西”。句意: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2)成語關聯(lián):“惟妙惟肖”中的“肖”表示相似、相像的意思。因此,在“不必求肖”中,“肖”也應解釋為“相似、相像”。句意:不見得一定強求相像。(3)語境分析:句子“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中提到了杜甫的兩個居所,浣花和東屯,分別具有清遠和險奧的特點,而且它們之間并沒有相似之處。因此,“襲”在這里的意思是“相同”。句意:兩者互不相同。(4)查閱詞典法:句子“迫暮趣歸”中的“趣”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有多個解釋,但結(jié)合語境“迫暮趣歸”,意思是“接近傍晚時急忙回去”,因此“趣”應解釋為“趕快、急速”,即選項①。21.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注意重點詞的解釋:(1)一亭:一座亭子。樹:立在。道左:路旁(或左邊)。署:題寫。(2)欲雨:像是要下雨。頃之:不一會。霽:指天晴。2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和情感把握。尾聯(lián)“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意思是:可惜那山川壯美的地方,回首遙望已然模糊渺茫。其中“惜”字蘊含著豐富而深沉的思想情感。從乙文可知,浣花溪一帶景致清幽秀麗,“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是杜甫曾居住的“清遠”之地,甲詩中“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也點明草堂所處的“形勝”之處——這里有“層軒皆面水”的雅致,有“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的壯闊。“惜”字首先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成都浣花草堂這一風景優(yōu)美之地的深切懷念,以及對不得不離開此地的惋惜之情;結(jié)合背景來看,杜甫在嚴武的幫助下得以在浣花溪畔安身,而乙文提及“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暗示嚴武的離世讓杜甫失去了庇護,不得不再次漂泊。甲詩中“回首一茫茫”正體現(xiàn)出他對戰(zhàn)亂中漂泊無依、故居難歸的痛惜。同時,杜甫一生飽經(jīng)憂患,從安史之亂到輾轉(zhuǎn)流離,“惜”字也暗含了他對自身歷經(jīng)憂患、命運多舛的喟嘆。此外,“形勝地”的美好與“回首一茫茫”的迷茫形成對比,不僅是對個人境遇的感慨,也折射出當時時局的動蕩不安,寄寓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思。而嚴武去世后失去依靠、故居難守的經(jīng)歷,更讓這“惜”中夾雜著對友人離世的悵惘;綜上,“惜”字將對故地的眷戀、對漂泊的無奈、對命運的慨嘆、對時局的憂慮及對友人的追思融為一體,情感厚重而復雜。據(jù)此作答即可。2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對比閱讀。相同點:二者都展現(xiàn)了文人的孤傲人格和獨立追求。鐘惺在“使客游者,多由監(jiān)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的喧鬧中,選擇“偶然獨往”,不與世俗同流;張岱在“是日更定矣”的深夜,“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遠離人群的熱鬧。他們都凸顯出不隨流俗的高潔心境與淡泊態(tài)度。不同點:鐘惺的“偶然獨往”,與“使客游者”的附庸風雅、冠蓋喧嘩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他厭惡世俗的應酬,更在尋訪杜甫遺跡的過程中,表達了對高潔品格的追求;而張岱獨自一人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更多的是在雪景中追求一種遺世獨立的孤高情懷,享受那份寧靜與自我。【點睛】參考譯文:【乙】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里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huán)、像帶子、像圓規(guī)、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xiàn)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后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罷了。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現(xiàn)在眼前。像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走盡了橋,路旁邊立著一座亭子,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過了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橋跨越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桿覆圍著,到此才看見題著“浣花溪”字樣的匾額。過橋,是一片小小的陸地,像梭子那樣橫斜著插在水中,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題字為“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jīng)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一定強求惟妙惟肖,但想來杜甫應當是這個模樣。鐘惺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huán)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現(xiàn)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付世事。那時為萬歷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時像是要下雨,不一會兒便云開天晴了。朝廷使臣出來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像石馨那般彎曲著身子打躬作揖,喧鬧聲充滿四方。將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這一天早上,我偶然間獨自前往。楚國人鐘惺記載。鏈接材料: 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4. 擔心 同“悅”高興 受蒙蔽 確實 25.(1)官員們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不道賀,這是為什么?(2)能當面指責我過錯的人,受上等獎賞。 26. 閉關絕齊 離間齊楚聯(lián)盟,為秦國謀利,進而達到滅齊、楚的目的。 27.鄒忌委婉含蓄,善用類比,以自身生活小事(比美)為喻,暗示齊王納諫的重要性,言辭迂回,不直接批評,成功說服齊王。陳軫直接指出“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毫不避諱地揭露張儀計謀的欺騙性。楚王未聽從陳軫之言,執(zhí)意絕齊,最終“失地招禍”【導語】這篇文言文選段展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謀士的智慧與勸諫藝術。甲文通過張儀設局、陳軫直諫的對比,揭示了輕信與失策的后果;乙文以鄒忌“比美”為喻,生動演繹了“兼聽則明”的治國哲理。兩文均采用“先敘后議”結(jié)構(gòu),甲文側(cè)重政治博弈的殘酷性,乙文突出諷諫藝術的高妙。人物刻畫上,張儀的狡黠、陳軫的清醒、鄒忌的睿智躍然紙上。語言風格上,甲文多縱橫家辭令,乙文善用生活化比喻。2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①句意:秦惠王對此感到擔憂。患:擔心。②句意:楚王非常高興。說:同“悅”,高興。③句意: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蔽:受蒙蔽。④句意: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誠:確實。2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①重點詞:諸,眾多;賀,祝賀;獨,唯獨;何,為什么。②重點詞:面刺,當面指責;過,過錯;受,得到;上賞,上等的獎賞。26.本題考查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第一空,從張儀的話“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可以明確,張儀提出的優(yōu)厚條件是以“商于之地”換取楚王“閉關絕齊”。第二空,結(jié)合歷史背景和文本內(nèi)容“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可知,秦國想伐齊,但齊楚交好,秦國擔心楚國援助齊國。張儀提出“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這個條件,表面上是給楚王好處,實際上是想破壞齊楚聯(lián)盟,讓楚國孤立,從而為秦國伐齊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所以他的真正目的是破壞齊楚聯(lián)盟,孤立齊國,以便秦國伐齊。27.本題考查比較閱讀。在甲文中,當楚王得到張儀許諾的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沾沾自喜,群臣都來祝賀時,陳軫后見楚王,直接表明“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直接指出楚王可能面臨的危險,強調(diào)楚國將面臨災禍。陳軫沒有采用委婉的方式,是直言勸諫,揭露張儀的陰謀,后文“后秦與楚大戰(zhàn),楚兵大敗于杜陵”印證其判斷的正確性。在乙文中,鄒忌先是通過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jīng)歷,分別詢問妻、妾、客自己與徐公誰美,得到不同的回答后,自己思考得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結(jié)論。然后以此類比到齊王身上,指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通過類比的方式委婉地勸諫齊王。【點睛】參考譯文:【甲】齊國幫助楚國攻打秦國,奪取了曲沃這個地方。后來秦國想要討伐齊國,但當時齊國和楚國交好,秦惠王對此感到擔憂,就對張儀說:“我想要討伐齊國,可齊國和楚國正交好,您為我考慮一下,該怎么辦呢?”張儀說:“大王您為我準備車輛和財物,我請求去試一試。”張儀向南去拜見楚王,說:“如今齊王的罪過,對于我們秦王來說非常嚴重,我們秦國想要討伐齊國,然而貴國卻和齊國交好。大王您如果能關閉關口,和齊國斷絕往來,我請求讓秦王獻上商于之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那么從北方就削弱了齊國,從西方就在秦國那里得到了恩德,而且私下里還能得到商于之地作為利益,這樣一來,這一個計策就能讓三種好處都得到。”楚王非常高興,在朝廷上宣布說:“我不用耗費一兵一卒,不傷害一個人,就得到了商于之地六百里。”眾多士大夫都來祝賀,陳軫最后才來拜見,唯獨他不祝賀。楚王說:“我不用花費一兵一卒,不損傷一個人,就得到商于之地六百里,我自己認為很明智了。眾多士大夫都來祝賀,唯獨您不來祝賀,這是為什么呢?”陳軫回答說:“我認為商于之地得不到,而且禍患一定會到來。”……后來秦國和楚國大戰(zhàn),楚國軍隊在杜陵被打得大敗。所以楚國的土地和百姓并沒有被削弱,只是因為謀劃上失策于陳軫,又過分聽信了張儀的話。【乙】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于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又過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nèi)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齊威王說:“說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了敵國。28.余 之 游/ 將 自 此 始 29. 沖擊、撞擊 同“返”,返回 用泉水煮 代指魚 30.①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昏暗。②(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罷了。 31.滿井:冰融水澈,山靚風柔,柳嫩枝搖,春景迷人 32.①甲文采用正側(cè)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比喻的手法。先寫靜景:“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正面寫水色與深度,“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側(cè)面烘托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動景,以箭和奔馬喻急流猛浪,生動展現(xiàn)水的清澈與湍急,表達作者對富春江水的喜愛與贊美。(寫法、特點、情感,任意兩點)②乙文主要用比喻,把解凍河水比作新開鏡匣射出冷光的鏡子,生動表現(xiàn)春水初融時清新明麗、生機勃勃的特點,表達作者發(fā)現(xiàn)春景的驚喜及對自然的熱愛。(寫法、特點、情感,任意兩點)【導語】兩文皆以山水為媒,展露文人雅趣,然風格迥異。吳均《與朱元思書》以駢散相間的筆法,勾勒富春江“奇山異水”的峻潔之美,語言凝練如刀削斧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一句,將自然與人格升華巧妙融合。袁宏道《滿井游記》則用細膩白描,捕捉早春“冰皮始解”的瞬間生機,以“倩女靧面”等鮮妍比喻,體現(xiàn)性靈派“獨抒性靈”的特質(zhì)。一者追求山水的人格化,一者醉心自然的生命感,共構(gòu)中國古代山水散文的雙璧。28.本題考查停頓。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本句翻譯:我的郊游將從這里開始。主謂之間需停頓。“余之游”是主語,“將自此始”是謂語,故斷句:余之游/將自此始。2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①句意: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激:沖擊,拍打。②句意: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③句意:汲泉水煮茶喝的。泉:名詞作動詞用,用泉水煮。④句意: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鱗:代指魚。30.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還要抓住關鍵字詞。本題關鍵字詞:①柯:樹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晝:白天。猶:好像。②始:才。未始:未必,不一定。城居者:住在城里的人。31.本題考查宣傳標語。注意要體現(xiàn)景色的主要特征。文中描繪了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冰皮始解、波光粼粼、山巒如洗、柳條柔梢、麥田淺綠等景色,展現(xiàn)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示例:滿井春景,柳綠波清,山巒如洗,悠然自得!示例:冰晶映柳浪,晴雪洗春妝——滿井早春,生機盎然!3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屬于靜態(tài)描寫;“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屬于動態(tài)描寫;“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正面寫水色與深度;“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連游魚細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側(cè)面烘托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比喻和夸張,將急湍的速度比作箭,把猛浪的形態(tài)比作奔馬,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江水的洶涌澎湃。作者通過描寫富春江水的清澈與湍急,意在展現(xiàn)富春江山水的奇異和壯美,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之情。乙:“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中,“波色乍明”“清澈見底”直接寫出水剛解凍時的澄澈;“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水面比作新打開的鏡子,冷光從中突然閃現(xiàn),細膩地描繪出水面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冷光的樣子,給人一種清新、靈動之感。通過對滿井水的細膩描寫,體現(xiàn)出初春景色的清新可愛,生機勃勃,傳達出作者對春景的喜愛以及愉悅、輕松的心情。【點睛】參考譯文:【甲】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水都是淺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好像飛奔的駿馬。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一看便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乙】燕地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余寒仍然很厲害。冷風時常刮起,一刮就沙礫飛揚。只能拘束在室內(nèi),想出去都不可能。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跟幾個朋友一起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自己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已經(jīng)開始融化,波光才剛剛開始明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樣子好像新打開的明鏡,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光亮,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髻鬟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散開,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雖然風依舊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浹背。凡是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動物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外未嘗沒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不會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能無拘無束瀟灑在山石草木之間游玩的,恐怕只有我這個身居閑職的人了吧。而此地正好離我近,我的郊游打算從這里開始,怎能沒有記述?這是明萬歷二十七年二月啊。33.(1)大約 (2)像北斗星 (3)經(jīng)過,越過(4)的確,確實 34.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 35.(1)(魚兒)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是和游玩的人相互逗樂。(2)它們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36.小石潭和小石城山本只是自然存在,經(jīng)柳宗元親身尋訪山水,細致觀察所發(fā)現(xiàn)。欣賞二者之美后柳宗元運用精妙的語言、生動的文字進行刻畫,如用比喻寫山石,用動靜結(jié)合寫潭中魚,展現(xiàn)山水之美;同時,他將個人貶謫后的孤寂、悲憤之情融入山水,如《小石潭記》由樂轉(zhuǎn)悲,《小石城山記》借山石無人賞識抒懷,升華景的內(nèi)涵。于是小石潭和小石城山借助于柳宗元的兩篇文章得以美名遠揚。【導語】柳宗元這兩篇山水游記展現(xiàn)了唐代貶謫文人的典型審美范式。《小石潭記》以“移步換景”的筆法勾勒出清幽冷寂的意境,魚游之樂與“凄神寒骨”形成情感張力;《小石城山記》則通過奇崛山勢的描摹轉(zhuǎn)入哲理思辨,質(zhì)疑造物者的安排。兩文共同體現(xiàn)了“美不自美”的審美觀:前者以游者視角激活石潭之美,后者借質(zhì)疑姿態(tài)凸顯奇石之異。文中“心樂之”“類智者所施設”等句,正昭示著審美主體對客體的照亮作用。33.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句意:潭里的魚大概有一百來條。可:大約;(2)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3)句意:翻越黃茅嶺往下走。逾:經(jīng)過,越過;(4)句意:才相信它確實存在了。誠:的確,確實。34.本題考查斷句。這句話意思是:另一條稍稍向北往東,走了不到四十丈的路程,只見地層斷裂,河道分叉,有一大堆積聚的山石形成的山岡橫擋在路端。“其一少北而東”是說其中一條路的走向,表述一個完整意思,可斷開;“不過四十丈”是說距離,是一個部分,斷開;“土斷而川分”說土地和河流的情況,斷開;“有積石橫當其垠”說石頭橫在邊界,這樣斷句后,句子的層次和意思就清晰明了,即“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35.本題考查翻譯語句。注意關鍵詞:(1)俶爾:忽然;往來:來來往往;翕忽:表示輕快敏捷;相樂:相互逗樂。(2)疏數(shù):指疏密:偃仰:高低俯仰、參差不齊;類:好像;施設:布置、安排。36.本題考查理解與分析。從發(fā)現(xiàn)角度看:小石潭和小石城山本是自然存在的山水,若沒有柳宗元去尋訪、探索,它們的美可能一直被埋沒。柳宗元親身走進自然,發(fā)現(xiàn)了這兩處景致,是人的主動行為讓自然之美有被感知的可能。從描繪角度看:柳宗元用精彩的文字刻畫它們。如《小石潭記》里第一段“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用比喻等手法寫出山石的多樣形態(tài);第二段“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動靜結(jié)合展現(xiàn)潭中魚的靈動,把小石潭的美生動呈現(xiàn)。《小石城山記》中第一段“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等語句,細致描繪小石城山的構(gòu)造和奇妙聲響,讓讀者能感知其獨特。從情感融合角度看:柳宗元把自己貶謫后的孤寂、悲憤等復雜情感融入對山水的描寫中。《小石潭記》起初“心樂之”,但后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樂景襯哀情,借小石潭環(huán)境的清幽孤寂,抒發(fā)自己被貶的苦悶。《小石城山記》中“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借小石城山身處偏遠之地不被賞識,抒發(fā)自己有才卻被貶到荒蠻之地,無法施展抱負的憤懣。通過這樣的融合,山水之美不再單純是自然景觀,更承載了人文情感,內(nèi)涵得到升華。正是因為柳宗元的發(fā)現(xiàn)、描繪和情感注入,小石潭和小石城山的美才得以彰顯并流傳,很好地體現(xiàn)“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觀點。【點睛】參考譯文:【甲】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乙】從西山道口一直往北,翻越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路向西伸展,沿這條路尋找風景,沒有發(fā)現(xiàn)好的景;另一條稍稍向北往東,走了不到四十丈的路程,只見地層斷裂,河道分叉,有一大堆積聚的山石形成的山岡橫擋在路端。積石上面,構(gòu)成垛墻望樓的形狀;它的旁邊矗立著一座天然的堡壘,有一個像門一樣的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漆黑,把一塊小石頭投進去,發(fā)出咚咚的回聲,仿佛激蕩的水聲,那聲音洪亮回旋,過了很久才停止。環(huán)繞攀登,可以登上山頂,能眺望很遠的地方。山石上沒有土壤,然而卻生長著秀麗的樹木和修美的竹子,使它更加顯得奇特而堅實。那些樹木和箭竹分布得疏密有致,參差錯落,恰似運用人工的智慧設計布置而成的。哦!我懷疑造物者是否存在已經(jīng)很久了。到了這里,才相信它確實存在了。可是又奇怪它不把這樣的美景安排在中原地區(qū),卻將它布置在偏僻的異族之地,因而雖經(jīng)歷了千百年之久卻沒有向人們展示它的美妙景致的機會,這實在是勞而無功的啊。神靈或許不應該這樣安排吧,還是造物者果真就是沒有的呢?有人說:“這是造物者用來安慰那些雖然賢明卻在這兒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說:“這兒山川的靈氣不能孕育偉大的人物卻造就美妙的山水,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稀少而富有奇特的巖石。”對兩種說法,我都不相信。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