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情調研小學五年級語文(滿分100分,其中卷面書寫3分)卷首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文化人,豐盈精神,滋養心靈。親愛的同學們,暑假的腳步越來越近,學校籌備的“感受中華文化”主題夏令營系列活動即將拉開帷幕。讓我們懷揣憧憬,一同開啟這場精彩紛呈的語文研學之旅吧!活動一 走近中華文化——感受文字之美一、錄音檢驗臺。聽錄音《文化長歌》,完成練習。(一)根據聽到的內容完成填空。華夏大地,________________,每一寸土地都_________著千年的故事,每一處風景都沉淀著深厚的文化。(二)根據短文內容進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1.在藏族文化里,珠穆朗瑪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山,寄托著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虔誠的信仰。( )2.江南水鄉的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自然賦予了華夏大地鬼斧神工的美景,文化則為其注入了靈魂與內涵。( )二、下面是為“感受中華文化”主題活動撰寫的宣傳語,一起來完善吧。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與創新如同兩條zòng héng交織的絲線,共同編織出絢爛的圖景,令人sù rán qǐ jìng。傳承,是文化的延續,它讓我們(接觸 觸摸)到歷史的脈搏,感受到先輩的智慧與精神。創新,是文化的動力,它讓我們告別落后與愚昧,bēn fù更為liáo kuò的未來。1. 借助拼音,把宣傳語中的漢字寫正確,力求美觀。2. 聯系上下文,從括號里選擇正確的詞語,打“√”。3. 下面是“昧”的字體演變圖,請按照漢字字體的演變過程進行排序。甲骨文 ( ) ( ) ( ) ( )A.小篆 B.楷書 C.金文 D.隸書4. 下面是“昧”的字義演變圖,宣傳語中“愚昧”的“昧”選擇正確的解釋是( )A.本義為天色將明而未明。 B.引申為糊涂,不明白,如“蒙昧”。C.引申為隱藏,如“拾金不昧”。D.引申為冒犯,冒昧,如“昧死”。三、跟著課本去旅行,接受下面的挑戰吧!5. 在本次“感受中華文化”活動中,同學們遇到了很多容易寫錯或讀錯的字,從以下兩組詞語中,選出字形或讀音錯誤的一項。(1)A.慈詳 B.躊躇 C.一聲不吭 D.血泊(pō)( )(2)A.疑惑 B.喉嚨 C.出謀畫策 D.孔君平詣其父(yì)( )6. 在本次文化活動中,同學們搜集了很多的美文美句,請你也選擇一個情景,用幾句話寫出景物的動態或靜態之美。放學后的校園 群鳥飛過湖面 夏日的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書法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下圖是《顏勤禮碑》的一部分,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這幅作品是隸書。 B. 這是柳公權寫的。C. 筋肉豐滿,渾厚有力 D. 字形稍長,整齊嚴謹。8. 在本次文化活動中,同學們想起了那些歷經歲月流轉,依舊熠熠生輝的人,下列四字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諸葛亮神機妙算,三天借得十萬支箭。B. 刷子李技藝高超,刷墻時,他總是胸有成竹,從不手忙腳亂。C. 小嘎子正處于豆蔻年華,摔跤的時候手疾眼快,不單憑力氣。D. 劉伯承拒絕麻醉,手術時強忍疼痛,一聲不吭,嶄新的床單都被他抓破了。活動二 品讀中華文化——探尋閱讀之趣一、快樂讀書吧。9. 根據以下描述,聯系你的閱讀知識判斷,這本書是( )這本書又名《石頭記》,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被列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首。A. 《西游記》 B. 《水滸傳》 C. 《三國演義》 D. 《紅樓夢》2.人物、綽號“對對碰”(連線)智多星 林沖行者 宋江及時雨 吳用豺子頭 武松10.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在世界文學之林中享有盛譽,真是( )A.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B.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C. 唐僧的書——一本正(真)經 D.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二、對話莫高窟。閱讀材料,完成下面的問題。【材料一】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的敦煌。它的開鑿從十六國時期至元代,前后延續約1000年,這在中國石窟中絕無僅有。它既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璀璨的藝術寶庫,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曾經發生過的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和交流的重要見證。莫高窟現有洞窟735個,保存壁畫4.5萬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構窟檐5座,是中國石窟藝術發展演變的一個縮影,在石窟藝術中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窟內繪、塑佛像及佛典內容,為佛教修行、觀像、禮拜處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結合的立體藝術。【材料二】烈烈驕陽,茫茫戈壁,漫漫黃沙,白楊樹掩映下的莫高窟矗立在鳴沙山的斷崖之上。如潮的人流中,仰視一片土黃色的莫高窟,我被她的氣勢磅礴所震懾,感受著她的滄桑與神秘。像長長的洞窟一樣長長的隊伍,我一路跟隨講解員登上了洞窟的通道,仿佛將我帶進了那個悠遠的、充滿神話的傳說當中。公元336年的一個傍晚,一個叫樂尊的和尚云游到鳴沙山與三危山之間。本意是想找一處棲息之地,突然,樂尊和尚望見三危山上金光閃耀,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樓般的壯觀奇景。驚艷之余,他目瞪口呆,怔怔地站在那里,周遭沒有一絲聲息,只有萬道霞光籠罩著他。樂尊和尚頓悟了,他預感到這是冥冥之中神的指引,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拐杖,跪在地上,發愿從今往后要四處奔走化緣,在這里筑造洞窟,使她成為道世萬年的勝地。此后千年,歷經11個朝代,一代代工匠大師筑造洞窟的壯舉前赴后繼,生生不息。此刻,在耳畔,仿佛還傳來叮叮當當的斧鑿之聲。【材料三】中文名 莫高窟 館藏地點 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批準單位 國務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主要文物 藏經洞、九層樓、飛天壁畫等 現存洞窟 共735座 適宜游玩季節 四季皆宜 建議游玩時長 1天11. 讀以上材料,完成摘抄筆記,注意書寫工整、正確喜歡的四字詞: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喜歡的句子:________12. 根據材料判斷下面說法的對錯,對的打“√”,錯的打“×”。(1)敦煌,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的莫高窟。( )(2)作者引用莫高窟的傳說,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莫高窟的歷史和文化。( )(3)莫高窟不僅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世界文化遺產( )(4)因為莫高窟文物眾多,因此建議游客在莫高窟多玩幾天。( )13. 在敦煌西北的大漠戈壁上,矗立著大名鼎鼎的玉門關,唐代詩人王昌齡寫道:“青海長云暗雪山, ______。”唐代詩人王之渙在表達思鄉愁怨時寫道:“羌笛何須怨楊柳,_______。”14. 莫高窟的開鑿時間從( )時期至元代,前后延續約1000年。A. 秦朝 B. 十六國 C. 唐朝 D. 宋朝15. 根據材料,下列關于莫高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是建筑、雕塑、壁畫結合的立體藝術。B. 歷經11個朝代,一代代工匠大師筑造洞窟的壯舉前赴后繼,生生不息。C. 位于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的三危山。D. 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文明對話和交流重要見證。三、探尋筷子文明密碼。閱讀短文《筷子中的文化》,完成下面的問題。①古人稱筷子為“箸(zhù)”,這個專稱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漸稱“箸”為筷子。明人陸容《菽園雜記》載,吳中民間行船時忌“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讀書人也漸稱“箸”為“筷”。②我國有文獻記載的用筷歷史有3000多年。考古資料顯示,早在商代,紂王已用象牙箸。③筷子的器形,最初兩頭同樣粗細。先秦時期乃至漢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細,分不出手握的筷頭和夾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銅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體圓柱形,長20多厘米,屬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東周青銅器中也有銅筷一雙,細長方形,長20.3厘米,直徑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細又有了變化。四川發現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雙銅筷,長24厘米,筷首與筷足,粗細已很分明了。④古代的箸,長短并無定制,約20厘米。形體有方有圓,與今日用筷相比要略細一些,其直徑一般在0.4厘米左右,最粗不會超過0.6厘米。古人之箸用來夾羹湯中的菜。《禮記·曲禮》說:“羹之有菜者用箸,其無菜者不用箸。”夾羹內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夾大塊食物,或者用勁撕裂食物。箸之細徑不妨礙使用。⑤筷子的制作質地也有不同。筷子通常以竹、木為制作材料,此外尚有銅、玉、骨、銀等。筷子作為我國文化特征之一,源遠流長。各地也都有名筷生產,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竺圓頭筷、廣州的烏木筷……真是很美。⑥筷子挺直,寧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賜給宰相宋璟一雙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規的《詠竹箸》,寫得也很有意思:“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此詩語句通俗,熱情謳歌了筷子默默為他人奉獻的精神。16. 閱讀全文,將下面的導圖按順序補充完整。(填序號)名稱演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制作質地 B.歷史悠久 C.器形變化 D.文化內涵17. 閱讀文中第④自然段畫線的句子,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1)句中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2)運用句中的其中一種說明方法,寫一個句子。_________18. 文中第⑥自然段“借筷喻人”,把筷子比作了兩種人,我們可以借筷子來贊揚這兩種人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19. 根據短文內容進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1)已知最早的銅筷出自云南,整體圓柱形,長24厘米,屬春秋晚期。( )(2)古代的筷子長度固定為20厘米,直徑都在0.4厘米左右。( )(3)古代筷子的制作質地以竹、木為主,也有銅、玉、骨、銀等其他材質。( )20. 唐玄宗李隆基賜給宰相宋璟一雙金筷,是為了表彰他( )A. 廚藝高超 B. 秉性耿直 C. 善于理財活動三 書寫中華文化——綻放習作之光21. 請從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作答。題目一:請你回憶生活中或綜合性學習時,開展的跟漢字有關的故事,比如,練習書法、猜字謎、趣味成語、詩詞誦讀、下象棋……把印象最深的那件事寫下來。你也可以發揮想象,創編一個有趣的漢字小故事。題目二: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發生過很多讓我們或喜悅、或幸福、或悲傷、或后悔的事,哪一件事讓你最難忘?請寫一寫。要求:1.題目自擬。2.內容具體,語句通順,表達真情實感;3.書寫工整,不寫錯別字,正確運用標點符號,不少于400字。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情調研小學五年級語文(滿分100分,其中卷面書寫3分)卷首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文化人,豐盈精神,滋養心靈。親愛的同學們,暑假的腳步越來越近,學校籌備的“感受中華文化”主題夏令營系列活動即將拉開帷幕。讓我們懷揣憧憬,一同開啟這場精彩紛呈的語文研學之旅吧!活動一 走近中華文化——感受文字之美一、錄音檢驗臺。聽錄音《文化長歌》,完成練習。(一)根據聽到的內容完成填空。華夏大地,________________,每一寸土地都_________著千年的故事,每一處風景都沉淀著深厚的文化。(二)根據短文內容進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1.在藏族文化里,珠穆朗瑪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山,寄托著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虔誠的信仰。( )2.江南水鄉的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自然賦予了華夏大地鬼斧神工的美景,文化則為其注入了靈魂與內涵。( )二、下面是為“感受中華文化”主題活動撰寫的宣傳語,一起來完善吧。【1~4題答案】【答案】1. 2. 接觸3. ①. C ②. A ③. D ④. B4. B三、跟著課本去旅行,接受下面的挑戰吧!【5題答案】【答案】 ①. A ②. C【6題答案】【答案】放學后的校園:放學后,校園從喧囂歸于寧靜。教學樓像沉默的巨人,靜靜地矗立在夕陽下。籃球場上,籃球拍地的咚咚聲和學生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為靜謐的校園增添了幾分活力。【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C活動二 品讀中華文化——探尋閱讀之趣一、快樂讀書吧。【9題答案】【答案】D2.人物、綽號“對對碰”。(連線)智多星 林沖行者 宋江及時雨 吳用豺子頭 武松【10題答案】【答案】B二、對話莫高窟。閱讀材料,完成下面的問題。【11~15題答案】【答案】11. ①. 茫茫戈壁 ②. 漫漫黃沙 ③. 氣勢磅礴 ④. 烈烈驕陽,茫茫戈壁,漫漫黃沙,白楊樹掩映下的莫高窟矗立在鳴沙山的斷崖之上。12. ①. × ②. √ ③. √ ④. × 13. ①. 孤城遙望玉門關 ②. 春風不度玉門關 14. B 15. C三、探尋筷子文明密碼。閱讀短文《筷子中的文化》,完成下面的問題。【16~20題答案】【答案】16. ①. B ②. C ③. A ④. D17. ①. 列數字 ②. 作比較 ③. 這座石橋長約15米,寬約3米18. ①. 秉性耿直 ②. 默默奉獻19. ①. × ②. × ③. √ 20. B活動三 書寫中華文化——綻放習作之光【21題答案】【答案】題目一例文:有趣的猜字謎活動在“遨游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次有趣的猜字謎活動。活動那天,教室里布置得充滿了漢字的韻味,彩色紙條上寫著一個個神秘的字謎。同學們圍坐在一起,眼中充滿了期待和好奇。我拿到的第一個字謎是“一口吃掉多半截”。我皺著眉頭,苦思冥想:一口吃掉多半截,會是什么字呢?我在紙上寫寫畫畫,把“多”字拆開又組合,突然靈光一閃,“多”字的一半被吃掉,不就是“夕”字嗎?我興奮地舉起手,答案正確,贏得了第一份小獎品,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接下來,有一個字謎難住了大家:“山上還有山。”同學們有的托著下巴,有的緊皺眉頭,有的小聲討論。我也陷入了沉思,山上還有山,難道是兩個“山”字疊在一起?我試著在紙上寫下“出”字,心中忐忑地等待老師公布答案,居然猜對了!隨著一個個字謎被猜出,活動進入了高潮。大家的熱情越來越高,歡笑聲和討論聲交織在一起。這次猜字謎活動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漢字的奇妙和趣味,還讓我更加熱愛漢字文化。我期待著未來能有更多這樣有趣的活動,讓我們繼續在漢字的海洋中遨游。題目二例文:難忘的一件事在我成長的歲月中,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人高興的、傷心的事情。這些事情就像一個個小水珠,滋潤著我成長。其中有一個小水珠,讓我一生難忘。在我的一本本相冊里,有一張我爬長城時照的照片。這張照片上的我頭戴花環,身穿花裙,站在高高的長城上,望著遠處的美景。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遠處的長城就仿佛一條巨龍爬在青翠的群山上,非常壯觀。長城上人山人海,人們爭先恐后向上攀爬,我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到這股人流中。剛開始爬長城的時候,我像一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一樣,蹭蹭蹭地向上爬,很快就超過了爸爸媽媽,此時,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甜。可是沒有過多久,我的速度慢了下來,走兩三步就累得氣喘吁吁,實在走不動了,心中就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媽媽鼓勵我要堅持:“你不能半途而廢”。我聽后鼓起勇氣。拉著爸爸媽媽的手,堅持爬上了長城最高的烽火臺。以后,每當我遇見困難時,我就會拿出照片,看看照片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題字,內心便充滿了力量。它不斷鼓勵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中途放棄就會一事無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