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6誡子書練習題(含答案)積累與運用1. 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教huì( ) 勸miǎn( ) 年與時chí( ) 險zào( )遂成枯落( ) 淫慢( ) 淡泊( ) 夫君子之行( )2. 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B.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C.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D.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夫君子之行(2)靜以修身(3)非淡泊無以明志(4)非寧靜無以致遠(5)淫慢則不能勵精(6)險躁則不能治性4. 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淫慢則不能勵精 驕奢淫逸B. 險躁則不能治性 山高水險C. 非寧靜無以致遠 閑情逸致D. 意與日去 相去甚遠5.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思援弓繳而射之(《學弈》)A.下車引之B.擇其善者而從之C.夫君子之行D.學而時習之6.文學常識填空。諸葛亮 ,字 ,號 ,瑯邪陽都人。 時期蜀國杰出的 家 家和戰略家。《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書信。與他相關的故事有 。7.默寫填空(1).《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 。(2).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 。(3).《誡子書》中,作者開篇即以“君子之行”這種高標準的道德規范來要求兒子的句子是: 。(4).《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 。(5).《誡子書》中,反映諸葛亮靜觀萬物、靜心思考和冷靜處世的思想及其心態的句子: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9.學完課文后,同學小金選用課文中的語句寫了一幅書法作品準備贈送他人。你覺得這幅作品適合送給誰呢 請做出選擇并闡明理由。A.經過努力拿到“沖刺!科學+”大賽金獎的好友B.大學畢業后因創業失敗而沮喪頹廢的表哥C.古稀之年,安度晚年的爺爺我選擇( )(填選項字母),因為閱讀理解(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談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淫慢則不能勵精 勵:______________(2)險躁則不能治性 治:_______________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課文,用課文原句補充下面的思維導圖13. 文中指出修身養德的方法就是“ ”和“ ”;無論是“明志”,還是“成學”,作者強調獲得成就取決于“ ”,“ ”則導致失敗。(用原文詞語填空)14、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們是和人的志向相關的。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甲】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諸弟總須力圖專業。如九弟志在習字,亦不必盡廢他業。但每日習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皆可觸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 若志在窮經,則須專守一經;志在作制義,則須專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則須專看一家文集。作各體詩亦然,作試帖亦然,萬不可以兼營并鶩,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 切囑切囑,千萬千萬。此后寫信來,諸弟各有專守之業,務須寫明。且須詳問極言,長篇累牘。使我讀其手書,即可知其志向識見。凡專一業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義。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賞之;有疑義,可以問我共析之。 ——節選自《曾文正公全集》[注釋]①制義: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文字程式,又稱制藝,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時稱秦漢之文為古文,即以文言寫成的散體文。③試帖:唐以來科舉考試中采用的-種詩歌體載。多用五言六韻,有一定的程式。【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選 自諸葛亮《誡子書》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亦不必盡廢他業( )(2)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 ) (3)非寧靜無以致遠( )(4)淫慢則不能勵精( )1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 B.可以告我共賞之C.凡專一業之人 D.諸弟各有專守之業1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8.這兩篇文章都告誡了我們治學之道,甲文重在強調 ,乙文重在強調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御孫①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②寡欲,則不役于物③,可以直道而行;小人④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⑤豐家⑥。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⑦;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⑧,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⑨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選自司馬光《訓儉示康》,有刪改)【注釋】①御孫:春秋時魯國的大夫。②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③不役于物:不受外物的驅使。④小人:指沒有才德的人。⑤遠罪:使犯罪遠離,即避免犯罪。⑥豐家:使家庭富裕。⑦枉道速禍:不按正道行事,招致禍患。⑧多求妄用:多方索取,隨意揮霍。⑨居鄉:指不做官。19. 下列四個選項是對“謹”的釋義。“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中“謹”正確的解釋是( )A. 嚴密 B. 使……謹慎 C. 慎重,重視 D. 恭敬20. 本文是司馬光寫給其子司馬康,教導他應該 的一篇家訓。文中指出 是有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行為;如果生活 了,私心雜念也就多了,必然會招禍自敗。答案1.誨 勉 馳 躁 suì yín bó fú 2.A 3.(1)指有才德的人 (2)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3)明確志向 (4)達到遠大目標 (5)放縱懈怠振奮精神 (6)輕薄浮躁 4.A 5.C 6. 孔明 臥龍 三國 政治 軍事 故事(略) 7.(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5)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8.(1)有才德的人立身行事,用寧靜來修養身心,用節儉來培養品德。(2)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明確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3)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9..B “寧靜致遠”的意思是,只有沉下心來學習,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表哥沮喪頹廢,對未來失去信心,把“寧靜致遠”送給他,能夠讓他靜下心,總結失敗的原因,從頭再來。10、(1)振奮 (2)修養11、(1)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用節約來培養自己的品行。(2)不下苦功夫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學業成功。1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13..靜 儉 靜 躁14.D15、(1)放棄、拋棄 (2)喜愛,愛好(3)達到(4)放縱16.B17.(1)尋求學業之精深,沒有別的辦法說的就是要“專一” 研究罷了。(2)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18、專一(日專而已矣);靜心(夫學須靜也)19.B20.崇尚節儉 節儉 奢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