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下)七校協作體5月高二聯考源泉與行為的動力:后者則賦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說,后者為觀眾進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開門的鑰匙。這兩者的完美結合,便是戲劇性的最佳狀態。語文試題誠然,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偏重一端者總是有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只講文學性不承認舞臺性的傾向。譬如,在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當表現主義戲劇以“先鋒”“革命”的姿態顯示出追求舞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臺性的明顯傾向時,其反對者就以強調戲劇的文學性來與之抗衡,宣楊只有“供閱讀的戲劇”在藝術上一、現代文閱讀(35分)才是完善的。當時在英國留學的朱光潛也認為“獨自閱讀劇本優于看舞臺演出的劇…許多悲刷的偉大(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杰作讀起來比表演出來更好”。另一種與此恰恰相反的傾向,則是極力排斥戲劇藝術的文學性。在整個材料一20世紀,此一傾向的勢力大大超過“否定劇場”一派。從“導演專制”倡導者戈登·克雷(1872-966)對“戲劇性”這一概念,歷來眾說紛紜。戲劇本身有雙重性,或者說,戲劇有兩個生命。它的一個到“殘酷戲劇”的首創者安托南·阿爾托(1896-1948)與“質樸戲劇”的鼓吹者耶日·格洛托夫斯基生命存在于文學中,另一個生命存在于舞臺上,在中國古典戲曲中,有所謂“案頭之曲”與“場上之曲”,(1933-),都以不同的戲劇觀念與戲劇實踐拒斥戲劇的文學性。指的就是戲劇這種存在方式上的差別。不過,好的戲劇作品應該同時具有很強的文學性與舞臺性。古今(摘編自董健、馬俊山《戲劇藝術十五講》)中外那些經典的戲劇作品,都是既經得起讀又經得起演的。只供閱讀而不能演出的戲劇作品與只能演出材料二:而無文學性可言的戲劇作品,都是跛足的藝術。“戲劇性”包含了戲劇的“文學性”和“劇場性”,“戲刷性”的體驗有不同的美感層次。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在理解戲劇性這一概念時,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學性與舞臺性兩個不同層面上的含我們討論“戲劇性”問題,首先要確定在哪個范疇中來探討“戲劇性”。是在“文學文本”范疇內,還義及其區別與聯系。舉例來說,針對清代批評家金圣嘆對中國古典名劇《西廂記》的評論,清代戲劇家是在“舞臺演出”范疇內,這一界定是討論的前提。分析的對象和角度不同,對戲劇性的理解就會不同。李漁指出:“圣嘆所評,乃文人把玩之《西廂》,非優人搬弄之《西廂》也。文字之三昧,圣嘆已得之:如果把戲劇的文本和演出(也稱“案頭”和“場上”)看成一個完整系統的話,戲劇性和文本的情境、優人搬弄之三昧,圣嘆猶有待焉?!崩顫O說,如果金圣嘆能克服這一局限,全面評價《西廂記》,就會懸念、沖突的設置,場面的構思處理,外部形式的呈現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皯騽⌒浴笨梢岳斫鉃閼?br/>“別出一番詮解”,顯然,不論是從事戲劇創作,還是從事戲劇評論,都要既重戲劇的文學性,又重戲劇藝術的一切本質特征在作品中的整體性表現?!皯騽⌒浴辈粌H在于直觀展現行動的過程中,也在于人劇的舞臺性。那么,對戲劇性的認識與把握,也就必須從這兩個方面著眼,將“文人把玩”與“優人搬物產生這個行動的內心過程:不僅在于直觀表現某一事件的過程,也在于某一事件對劇中人物內心的影弄”統一起來而探其幽微、得其“三昧”。人們經常用“雙刃劍”比喻一個事物同時具有利弊兩端,這響。這就是心理的因素。此外,“戲劇性”還必須植根于戲劇的情境,也就是別林斯基所說的“包含在個比喻是蹩腳的一劍之兩面有刃,用起來豈不更好?因此,如果用“雙刃劍”比喻戲劇性,就十分貼談話的人的相互給予對方的痛切相關的影響中”,河竹登志夫所說的“同人和他者的潛在對立關系”,切一一刃是從文學構成上講的,一刃是從舞臺呈現上講的,合之雙美,便是完整的戲劇性。今將兩者貝克所說的“能產生感情反應的”,阿契爾所說的“能讓普通觀眾感興趣的”,這些表述都表明了戲劇的大體區別列表表示如下:性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情境,它與人物的心理和動作結合在一起。由此可見,戲劇作為一種“在場呈現”文學構成中的戲劇性dramatic舞臺呈現中的戲劇性theatrical的藝術,它的“戲劇性”恰好存在于“情境”一“心理”一“動作”三者的辯證關系之中。脫離了dramatismtheatricality虛構情境的心理和動作是生活本身,離開人的心理和動作的虛枸情境也是沒有意義的?!扒榫场薄靶睦怼?br/>“動作”在戲劇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對戲劇性的形成都有其各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意義。如果割言說(表達)戲劇體詩之書寫(與抒情詩、史戲劇表演之表達(與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裂地來看,容易導致對“戲劇性”理解的片面和不完整?!皯騽⌒浴钡某霈F和“情境”“心理”“動作”方式詩的詩性相區別):代言體術的表達性相區別):人的表演這三個戲劇“在場呈現”中的本質性特征都有關系,是這三種本質性特征的相互作用和整體性體現。時間性(戲劇情節的集中性與時空間性(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舞臺所占(摘編自顧春芳《戲劇學導論》)時空制約間長度的限制)的空間)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學性或者舞臺性的缺失都會使得戲劇作品存在缺陷,要么經不起讀,要么經不起演,從而成為媒介、屬性、語言(包括有聲之語言與無聲之“跛足的藝術”。持續的久暫有聲之語言、形體、表演性、一次性文字)、文學性、永恒性B.材料一認為,用“雙刃劍”來比喻一個事物利弊兼具是不夠準確的,但可以非常貼切地比喻戲劇存在方式內在的、潛隱的、“靈”的外在的、顯露的、“肉”的性所具有的兩個方面。C.文學構成中的戲劇性和舞臺呈現中的戲劇性的區別是相對的,可見戲劇性與文本和演出有著不同主要創造者劇作家、導演導演、演員程度的關系。被接受的方式D.文學構成中的戲劇性賦予了舞臺呈現中的戲劇性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而舞臺呈現中的戲劇性閱讀觀看對文學構成具有靈魂性作用。必須強調的是,這兩者的區別是相對的。當一部完整的戲劇作品被“立”在舞臺上時,這兩者就完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全融為一體,不可分割了。文學構成中的戲劇性為舞臺呈現中的戲劇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礎、靈感的高二語文第1頁共8頁高二語文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