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5* 梅嶺三章 同步分層作業一、積累與運用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贛粵交界處( )梅嶺大梅關,地勢極為險要。唐代丞相張九齡曾在梅山劈開關隘,設立關卡,此后,大梅關就成了贛粵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1934年10月,主力紅軍從江西瑞金中央蘇區轉移,開始長征。項英和陳毅率部在敵人的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游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多年頭。1935年6月,陳毅腿傷復發無法行走,經歷了一場生死劫難。一日,陳毅蟄伏在草莽中,舊傷隱隱作痛,胃病重新復發,心中異常焦慮,不知能否逃過這個劫。思慮中,陳毅突然詩思泉涌,傾刻之間,把十幾天得到的詩句聯接成章,默吟出豪氣沖天的“絕筆”詩《梅嶺三章》。梅嶺是“贛南三年游擊戰爭”的主要根據地,如今,大梅關古驛道沿途建筑已修復,遍植梅樹,重立詩碑,____,成為當地一道人文風景。1.文段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隘(ài) B.轉(zhuàn) C.難(nàn) D.慮(lǜ)2.文段中畫橫線的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險要 B.突圍 C.隱隱作痛 D.傾刻之間3.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A.大梅關就成了贛粵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B.堅持了將近三個多年頭C.心中異常焦慮,不知能否逃過這個劫D.默吟出豪氣沖天的“絕筆”詩《梅嶺三章》4.在文段中括號內填入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A., B.。 C.—— D.……5.下列填入文段橫線上的語句,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A.贛南三年游擊戰爭過后B.重新修建的大梅關古驛道C.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梅嶺D.《梅嶺三章》詩碑與梅關碑林連成一片6.學校要編輯一期《尋找課本里的“種子”》校刊,請你從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尋找一粒“種子”,參照例句加以表述。示例:《紀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是一粒高尚的種子。理由:他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熱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中的 ,是一粒 的種子。理由: 二、單選題7. 下面句中加點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天昏地暗,血雨腥風,山路上的人,撐著傘低著頭,默默向山上走。B.中國歷史上取義成仁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C.演員吳京因拍戲受傷縫針的數量,竟已有上百針,真是傷痕累累。D.多少英烈為了革命事業前仆后繼,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時光。8.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艱難(jiān) 旌旗(shēng) 投身革命(shēn)B.閻羅(yán) 捷報(jié) 血雨腥風(xīn)C.諸君(zū) 奉煙(fēng) 取義成仁(rén)D.創業(chuàng) 懸掛(xuán) 人間遍種(zhòng)9.詩中為了表現作者革命到底的決心,運用了死了也要去“泉臺”集合“舊部”革“閻羅”命的說法,對這樣寫的好處,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詩歌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色彩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B.用“閻羅”來比喻反動統治者,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耐人尋味。C.鬼神等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比較常見的形象,用在此處表現作者對封建迷信的憎恨。D.通過革命將士英魂共斬閻羅的奇思妙想,表現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層的意思。10.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校展覽會惟妙惟肖地展示了19套校服,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B.從小就性格孤僻的她,自從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以后,漸漸變得豁然開朗了。C.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盧永根夫婦捐出畢生積蓄八百多萬元,這一善舉真是石破天驚。D.同學們就畢業晚會究竟七嘴八舌地商量著,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捷(jié)報 旌(shěng)旗 取義成仁(rén)B.閻(yán)羅 艱(jiān)難 血雨腥(xīn)風C.諸(zū)君 懸(xuán)掛 人間遍種(zhòng)D.烽(fēng)煙 創(chuàng)業 投身(shēn)革命1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2019年1月12日,老紅軍李光在遵義逝世,他的英勇事跡將永遠被人們銘記。B.1月17日,通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訪的發言,使我真切認識到華為作為國產知名品牌的責任與擔當。C.冬季的云南大理無量山漫山遍野盛開著櫻花,充滿著春天的氣息,是一個適合旅游的季節。D.過去常年被冰雪覆蓋的極地已出現綠色苔原,其原因是氣溫上升、積雪層減少造成的。三、現代文閱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接 頭 暗 號王偉鋒拂曉,老鐘起床,腰里塞著短斧,悄悄摸上野馬嶺。老鐘隱身伏在一塊大石后查看。野馬嶺上,血跡斑斑,可見昨夜雙方交火之慘烈。但老鐘仔細看了,沒發現游擊隊的蹤跡,或者有價值的線索。很顯然,戰場被清理過。老鐘暗自懊悔,自己來晚了。昨天夜半,密集的槍聲忽然響起來。老鐘從睡夢中驚醒,側耳傾聽,壞了,像是從野馬嶺傳來的。沒多久,槍聲漸稀,零星的幾聲槍響過后,濃得化不開的夜,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下山的路上,他想起一處隱秘的山洞,摸了進去。山洞里的人,已經奄奄一息了。老鐘認識,是游擊隊的李隊長。老鐘的兒子也在隊伍上。李隊長幾乎用盡最后的氣力,交給老鐘一個繡著荷葉的煙荷包,用微弱的聲音告訴他,去鎮上裁縫鋪,接頭暗語是:“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答:“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桿!”暗號對上了,就把這個煙荷包交給對方。“要是……裁縫鋪……有敵人,就去找瘋,瘋……”“風什么,李隊長,風什么?”然而,無論老鐘怎么呼喊,李隊長再也沒有任何聲息了。老鐘緊緊攥著煙荷包,抹著眼淚下山。離開前,他用短斧砍來許多枝蔓,把遺體嚴嚴實實掩蓋住,三鞠躬,說,李隊長,對不起了,以后再給您修墓立碑。老鐘回家換了衣服,乘渡船來到鎮上。鎮上倒顯得平靜,除了敵寇正常的巡邏,就是為數不多的鄉親低頭匆匆購買些日用急需品。一個不知哪里來的瘋婆子,拄著根竹竿,端著豁碗,“篤篤篤”在前面走,邊走邊對路人說:“可憐可憐我吧,給點兒吃的吧。”老鐘警惕地躲在暗處,仔細觀察裁縫鋪許久。覺得沒什么異樣,又摸了摸腰間的煙荷包,這才決定前去接頭。他壓低頭上的斗笠,若無其事地踩著石板路,低頭慢慢向裁縫鋪走去。快到裁縫鋪時,一陣吵嚷聲傳來。“瘋婆子,找死啊!快滾,滾遠點兒!”隨著一聲呵斥,只見兩個衣著體面的人,推推搡搡地把瘋婆子從裁縫鋪轟了出來。瘋婆子跌倒,手里的竹竿和豁碗摔在地上。那碗骨碌碌地,在青石板上滾出去老遠。老鐘吃驚地左右看看,心知有變。老鐘趕上前去,替瘋婆子撿起竹竿,又把滾落的豁碗追回來。瘋婆子嘮嘮叨叨,對著那倆人罵個沒完。看到瘋婆子,老鐘想起了自己的老母親,他把豁碗遞過去,說:“老人家,您在哪兒安歇?俺送您過去。”瘋婆子奪過豁碗,抱住,突然一把攥住老鐘的手腕。老鐘一驚,看起來瘦弱的瘋婆子,竟是有把子力氣。瘋婆子目光一凜,迅疾低聲道:“別說話,跟我走!”出鎮子很遠,確定安全無虞了,瘋婆子才指指老鐘腰間的煙荷包,舉起竹竿做威脅狀,厲聲道:“說,哪里來的?”見老鐘慌亂,又壓低聲道:“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老鐘恍悟,回道:“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桿!”李隊長的遺言里,萬一裁縫鋪有變,應是要他找這瘋婆子。老鐘遂鎮定下來,將煙荷包從腰間解下,鄭重交到瘋婆子手里。“李隊長呢?”瘋婆子急切地問,“他怎么樣了?”老鐘望向遠處的船渡口:“他,犧牲了……”瘋婆子無言,艱難地哽咽了一聲,轉身踉蹌走遠。第二年,抗戰勝利,鎮上插遍了紅旗。渡口的老船工年事已高,老鐘接替他撐起了渡船。大軍南下的時候,老鐘和鄉親們搖著櫓,送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解放軍戰士。看著這些年輕的朝氣蓬勃的面孔,老鐘就想起犧牲在前線的兒子,禁不住熱淚盈眶。夜來大雨,湍急的河水,邁著鏗鏘的腳步奔向遠方遼闊的江面。晨光給天際抹上一把紅暈,嘩嘩的流水聲里,老鐘蹲在船尾,給病中的老母親熬中藥。急劇的咳嗽聲不時從船艙里甩出來,老鐘聽得心驚肉跳。老母親病勢嚴重,總不見好,老鐘隱隱有些擔心。“船家,過河嗎?”岸上忽聽有人喊。老鐘抬起頭,瞇著眼,隔著稀薄的河霧打量。來人穿軍裝,女的,有些面熟。女人微笑道:“大哥,可找到您了。怎么,不認識了?”見老鐘沉吟不語,又說:“我是李隊長的愛人。解放了,想接老李回去……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女人說著,用力抹了抹臉上的淚水。老鐘忽然就泣不成聲了。他極力按捺起伏的心緒,站起身高聲回答道:“有,有啊!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桿!”這句話,老鐘在睡夢中,已經自問自答不知多少遍了。(選自《小小說月刊》,有刪改)13.仔細閱讀全文,在橫線上將相關情節補充完整。老鐘在隱秘的山洞,發現奄奄一息的李隊長→① →② →抗戰勝利,老鐘和鄉親們送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解放軍戰士→③ 。14.文中的老鐘是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簡要分析。15.從描寫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句子。16.批注式閱讀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閱讀時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評價或疑惑,用簡潔的語言標注在文章的空白處,這就是做批注。請為文中兩處文字做批注。文字批注一個不知哪里來的瘋婆子,拄著根竹竿,端著豁碗,“篤篤篤”在前面走,邊走邊對路人說:“可憐可憐我吧,給點兒吃的吧。”① 女人微笑道:“大哥,可找到您了。怎么,不認識了?”見老鐘沉吟不語,又說:“我是李隊長的愛人。解放了,想接老李回去……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②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D3.B4.C5.D6.梅嶺三章;陳毅;革命;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即使身負重傷,依然堅持開展游擊戰爭,擔任紅軍指揮。在被敵人圍困的日子里,寫下絕命詩,表示即使斷頭,也要“死亦為鬼雄”,繼續革命。【解析】(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2)本題考查基礎字詞的字形。解答此類題型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打好字詞基礎,另一方面在答題時要認真審題,仔細辨析。(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4)本題考查標點符號使用正誤的辨析。平時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書寫過程中也要做到盡可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另外對于一些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積累。(5)本題考查語句的銜接。重點在于理解并把握語境中的關鍵詞和邏輯關系,以確保語句之間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內容時,我們應當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注重以下四個方面:1.保持陳述對象的一致:在修改過程中,需要確保語句的主語或主要話題保持一致,避免出現突然的話題轉換或主語變換,以確保整體語境的連貫性。2.遵循時間、空間或邏輯順序:根據語境需要,合理安排語句的順序,確保它們按照時間先后、空間位置或邏輯推理的順序排列,以構建清晰、有條理的敘述。3.注意語句的對應關系:在修改內容時,應仔細分析每個句子的內容和結構,確保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得當,比如前后文的呼應、因果關系的表達等。4.保持情景統一和音節和諧:在修改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整體情景的協調統一,避免產生突兀或斷裂的感覺。同時,還要注意語句的音節和節奏,力求使其聽起來自然、流暢,避免出現拗口或重復的情況。(6)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答好此題,首先要審視好被仿寫句的特點,如句式,修辭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語意通順連貫。1.A. “隘 (ài)” 讀音無誤,在 “關隘” 一詞中,“隘” 表示險要的地方,讀音為 “ài”,A 正確;B. “轉 (zhuàn)” 錯誤,在 “轉移” 一詞中,“轉” 應讀 “zhuǎn”,表示改換方向、位置等,而 “zhuàn” 一般用于 “轉動”“轉圈” 等詞,B 錯誤;C. “難 (nàn)” 讀音無誤,“劫難” 中 “難” 表示災禍、困苦,讀 “nàn”,C 正確;D. “慮 (lǜ)” 讀音無誤,“慮” 表示思考、擔憂,讀音為 “lǜ”,D 正確;故答案為:B。2.A. “險要” 一詞在 “地勢極為險要” 中,形容地勢險峻且處于關鍵、重要位置,書寫無誤,A 正確;B. “突圍” 在 “項英和陳毅率部在敵人的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 一句里,意思是突破包圍,書寫正確,B 正確;C. “隱隱作痛” 用于 “舊傷隱隱作痛”,描述傷痛不劇烈但持續存在的狀態,書寫沒有問題,C 正確;D. “傾刻之間” 書寫錯誤,正確寫法應為 “頃刻之間”,“頃” 有短時間的含義,所以 “傾刻之間” 使用不恰當,D 錯誤;故答案為:D。3.A. “大梅關就成了贛粵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此句表達清晰,語義明確,沒有語病,A 正確;B. “堅持了將近三個多年頭”,“將近” 表示接近,“多” 也表示超過,二者表意重復,存在語病,應刪去 “將近” 或 “多”,B 錯誤;C. “心中異常焦慮,不知能否逃過這個劫”,句子結構完整,表意清晰,沒有語病,C 正確;D. “默吟出豪氣沖天的‘絕筆’詩《梅嶺三章》”,表述合理,沒有語病,D 正確;故答案為:B。4.A. “,” 用于句子內部一般性停頓,此處 “贛粵交界處” 與 “梅嶺大梅關” 是解釋說明關系,并非一般性停頓,A 不恰當;B. “。” 表示一句話結束,此處句子未結束,B 不恰當;C. “——” 可表示解釋說明,“贛粵交界處 —— 梅嶺大梅關”,說明贛粵交界處具體所指為梅嶺大梅關,C 恰當;D. “……” 表示省略等,此處不適用,D 不恰當;故答案為:C。5.A. “贛南三年游擊戰爭過后”,與前文 “如今,大梅關古驛道沿途建筑已修復,遍植梅樹,重立詩碑” 銜接不緊密,不能很好地說明成為人文風景的具體內容,A 不恰當;B. “重新修建的大梅關古驛道”,單獨強調古驛道,沒有體現與前文 “重立詩碑” 以及整體人文風景的緊密聯系,B 不恰當;C. “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梅嶺”,沒有突出與當下人文風景的直接關聯,C 不恰當;D. “《梅嶺三章》詩碑與梅關碑林連成一片”,既承接了前文 “重立詩碑”,又進一步說明詩碑與碑林形成一片成為人文風景,與前文銜接緊密,D 恰當;故答案為:D。6.第 1 空 “梅嶺三章”:這是選取的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名稱。《梅嶺三章》作為一篇重要的革命詩作,承載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內涵,符合從課本中尋找 “種子” 的要求。第 2 空 “陳毅”:《梅嶺三章》的創作者,是課文中的核心人物。整首詩圍繞陳毅在艱難革命處境下的所思所想所感展開,他的經歷和精神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所以此處填寫陳毅。第 3 空 “革命”:用來形容陳毅所代表的 “種子” 特性。陳毅一生投身革命事業,從青年時代起就積極參與各種革命活動。在創作《梅嶺三章》時,他身處被敵人圍困的絕境,腿傷復發且胃病加重,但革命意志絲毫未減,依然堅定地表達了繼續革命的決心,因此用 “革命” 來概括他身上所體現的特質十分恰當。第 4 空闡述理由:詳細說明了陳毅的革命事跡。“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表明他很早就將自己的人生與革命緊密相連,為革命事業奉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即使身負重傷,依然堅持開展游擊戰爭,擔任紅軍指揮”,體現了他在面對困難和傷痛時的頑強不屈,不向敵人和惡劣環境低頭,始終堅守在革命一線,履行指揮職責。“在被敵人圍困的日子里,寫下絕命詩,表示即使斷頭,也要‘死亦為鬼雄’,繼續革命”,這一事跡更是突出了他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這些事跡充分支撐了前面將陳毅描述為 “一粒革命的種子” 的觀點,符合題目中通過列舉事跡闡述理由的要求。故答案為:梅嶺三章;陳毅;革命;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即使身負重傷,依然堅持開展游擊戰爭,擔任紅軍指揮。在被敵人圍困的日子里,寫下絕命詩,表示即使斷頭,也要“死亦為鬼雄”,繼續革命。7.【答案】A【解析】A. 血雨腥風:形容殘酷屠殺的景象,用在這里與后文“默默向山上走”所營造的氛圍不一致,因此用詞不恰當。B. 取義成仁: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 .C. 傷痕累累:形容受傷很多。D. 前仆后繼:形容英勇奮斗,不斷犧牲。故答案為: A。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8.【答案】D【解析】A. 旌旗(shēng) ——(jīng )B. 血雨腥風(xīn) ——(xīng)C. :諸君(zū) ——(zhū )D.正確故答案為: D。本題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題中所涉及到的詞語大都來自教材中的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對字音的識記和積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讀讀寫寫”與“課下注釋”,特別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讀時應結合其在不同語境中的詞性或意義加以區分和掌握。9.【答案】C【解析】ABD項正確。C項 "表現作者對封建迷信的憎恨”表述有誤。本詩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詩中作者是借民間說法來進行比喻,有力地表現自己革命到底的決心。故答案為: C。此題考查詩句的理解與運用。做此類題,要注意全面完整地理解詩句意思,并結合作者寫作意圖和寫作背景來分析。10.【答案】D【解析】ABC項正確。 D項,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 致的結論。使用正確。A項,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這里,不合語境。B項,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一-變而為寬敞明亮。也比喻原來不明白,下子領悟了。用在這里,不合語境。C項,石破天驚:形容簽筷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驚,有不可名狀的奇境。后多用來形容事情或文章議論新奇驚人。用在此處不合適。故答案為:D。此題考查成語的運用。 解答此題,平時要有大量的成語積累,還要結合句意表述,從詞性、詞義輕重、感彩、習慣用法等多方面考慮,確定正確選項。成語運用的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語境不符等。11.【答案】D【解析】 A.有誤,“旌旗”中的“旌”讀作“ jīng ” ;B.有誤,“血雨腥風”中的“腥”讀作“ xīng ”;C.有誤,“諸君”中的“諸”讀作“ zhū ”;D.正確。D項正確。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易誤讀常見字。解答這道題,首先要讀準加點字的讀音,特別是多音字。拼讀時要結合語境和注音字所在詞的詞義。需要學生在平時多讀課文,養成熟練的語感,注意讀音,多積累詞語,多讀課下注釋,多查字典等工具書。12.【答案】A【解析】 A.正確。B.有誤,缺少主語,可將句中的“通過”或“使”刪除。C.有誤,搭配不當,“無量山”不是“季節”,可將句中“冬季的云南大理無量山”調整,”為“云南大理無量山的冬季”。D.有誤,句式雜糅,刪去“其原因’或“所造成的”。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做此類提,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從內容角度分析詞義的不同理解病因,可從語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及辨識病句的方法,還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語感能力。【答案】13.李隊長讓老鐘送煙荷包到裁縫鋪或給瘋婆子;裁縫鋪有變,老鐘將煙荷包交給瘋婆子;李隊長的愛人(瘋婆子)找到老鐘,接李隊長遺骸回去14.示例:老鐘是一位對革命者充滿敬意的人,他把李隊長的遺體嚴嚴實實掩蓋住,并三鞠躬;老鐘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不僅親自為游擊隊傳送情報,而且兒子也犧牲在戰場;老鐘是一位老革命,非常警惕,從容鎮定,敏銳細致;老鐘是一位十分孝順的好兒子,他時時刻刻惦記生病的老母親,并親自為她熬藥。15.示例:運用(社會)環境描寫的方法,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通過密集的槍聲把老鐘從睡夢中驚醒,以及槍響過后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的氣氛,既從正面又從側面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渲染出)昨夜雙方交火之慘烈,為后面寫李隊長犧牲做鋪墊,也突出了革命者的英勇頑強。16.示例一:瘋婆子第一次出現,她是個什么人?帶著疑問往下讀。示例二:李隊長犧牲前,說過“有敵人,就去找瘋,瘋……”,這會是同一個人嗎?帶著疑問往下讀。示例三:人物描寫生動形象,突出瘋婆子“瘋”的特點。;示例一:“想接老李回去”與前文相呼應,李隊長犧牲的時候,老鐘把遺體嚴嚴實實掩蓋住。示例二:“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這句接頭暗號,瞬間激活了老鐘的記憶。【解析】(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4)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試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區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辭分析。作答時學生可自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即可。13.第 1 空:文章先寫老鐘發現奄奄一息的李隊長,接著詳細描述李隊長交給老鐘繡著荷葉的煙荷包,并告知去裁縫鋪的接頭暗語,若裁縫鋪有敵人就找瘋婆子相關事宜,所以此處應概括為 “李隊長讓老鐘送煙荷包到裁縫鋪或給瘋婆子” 。第 2 空:老鐘前往裁縫鋪接頭,看到裁縫鋪有異常情況,瘋婆子被從裁縫鋪轟出,之后老鐘與瘋婆子對上暗號,把煙荷包交給了她,故這一空填 “裁縫鋪有變,老鐘將煙荷包交給瘋婆子” 。第 3 空:抗戰勝利后,老鐘和鄉親們送解放軍戰士,最后寫李隊長的愛人找到老鐘,用接頭暗號表明身份,目的是接李隊長遺骸回去,因此此空為 “李隊長的愛人 (瘋婆子) 找到老鐘,接李隊長遺骸回去” 。故答案為:李隊長讓老鐘送煙荷包到裁縫鋪或給瘋婆子;裁縫鋪有變,老鐘將煙荷包交給瘋婆子;李隊長的愛人(瘋婆子)找到老鐘,接李隊長遺骸回去14.對革命者充滿敬意:老鐘發現李隊長犧牲后,“用短斧砍來許多枝蔓,把遺體嚴嚴實實掩蓋住,三鞠躬”,這一行為體現出他對革命者的尊重與敬意。真正的革命者:老鐘親自為游擊隊傳送情報,其兒子也犧牲在戰場,表明他全身心投入革命事業,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警惕、從容鎮定、敏銳細致:去裁縫鋪接頭時,老鐘 “警惕地躲在暗處,仔細觀察裁縫鋪許久”,面對裁縫鋪的變故以及瘋婆子的異常舉動,他能保持冷靜,最終成功完成接頭任務,展現出這些特質。孝順:“晨光給天際抹上一把紅暈,嘩嘩的流水聲里,老鐘蹲在船尾,給病中的老母親熬中藥”,從這一細節可看出老鐘對母親的關心與孝順。故答案為: 示例:老鐘是一位對革命者充滿敬意的人,他把李隊長的遺體嚴嚴實實掩蓋住,并三鞠躬;老鐘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不僅親自為游擊隊傳送情報,而且兒子也犧牲在戰場;老鐘是一位老革命,非常警惕,從容鎮定,敏銳細致;老鐘是一位十分孝順的好兒子,他時時刻刻惦記生病的老母親,并親自為她熬藥。15.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中環境描寫作用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要求學生能識別環境描寫,并結合文本分析其在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塑造人物等方面的作用。文中 “昨天夜半,密集的槍聲忽然響起來…… 濃得化不開的夜,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 屬于(社會)環境描寫。它首先交代了故事發生在戰爭時期的時代背景。“密集的槍聲把老鐘從睡夢中驚醒” 從正面展現了戰斗的激烈,“槍響過后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 從側面烘托出戰斗的慘烈,為后文李隊長犧牲這一情節做了鋪墊,同時也突出了革命者在殘酷戰斗中英勇頑強的精神。故答案為: 示例:運用(社會)環境描寫的方法,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通過密集的槍聲把老鐘從睡夢中驚醒,以及槍響過后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的氣氛,既從正面又從側面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渲染出)昨夜雙方交火之慘烈,為后面寫李隊長犧牲做鋪墊,也突出了革命者的英勇頑強。16.第 1 空:從疑問角度,瘋婆子首次出場行為怪異,讀者會好奇她的身份,如 “瘋婆子第一次出現,她是個什么人?帶著疑問往下讀” ;從情節關聯角度,聯系李隊長遺言,會猜測她是否就是李隊長所說的人,像 “李隊長犧牲前,說過‘有敵人,就去找瘋,瘋……’,這會是同一個人嗎?帶著疑問往下讀” ;從描寫手法角度,“拄著根竹竿,端著豁碗,‘篤篤篤’在前面走,邊走邊對路人說:‘可憐可憐我吧,給點兒吃的吧。’” 這段描寫生動形象地突出了瘋婆子 “瘋” 的特點 。第 2 空:從情節呼應角度,“想接老李回去” 與前文老鐘掩蓋李隊長遺體相呼應;從情感與記憶角度,“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 這句接頭暗號,瞬間喚起老鐘的記憶,如 “‘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這句接頭暗號,瞬間激活了老鐘的記憶” 。故答案為:示例一:瘋婆子第一次出現,她是個什么人?帶著疑問往下讀。示例二:李隊長犧牲前,說過“有敵人,就去找瘋,瘋……”,這會是同一個人嗎?帶著疑問往下讀。示例三:人物描寫生動形象,突出瘋婆子“瘋”的特點。示例一:“想接老李回去”與前文相呼應,李隊長犧牲的時候,老鐘把遺體嚴嚴實實掩蓋住。示例二:“今晚,有出遠門的大船嗎?”這句接頭暗號,瞬間激活了老鐘的記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