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論語》十二章 同步分層作業一、單選題1.下列各句中“而”字意義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 B.學而不思則罔C.學而時習之 D.思而不學則殆2.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稱(別稱)、姓名、他人的評價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為五斗米折腰B.詩圣——杜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C.詩仙——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3.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小說集《朝花夕拾》。B.《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以“語錄體”的方式,記錄了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C.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別,如稱對方的母親為“令堂”,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稱對方的女兒為“令愛”,稱自己的女兒為“小女”。D.聽說朋友要來訪,老王高興得合不攏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恭候各位光臨。”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泰戈爾,他的主要作品有《園丁集》《飛鳥集》等。B.曹操不僅是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著名詩人,《觀滄海》是他的代表作。C.史鐵生是一位堅持與病魔抗爭的作家,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D.《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其中有不少關于個人修養、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內容,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5.下面表述無誤的一項是( )A.我國唐代、宋代、元代文學的高峰分別是詩、詞、曲,如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就是宋詞的代表作。B.《論語》是道家經典之一,共20篇,作者是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C.史鐵生,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 是出自這本書。B.《世說新語》是宋朝文學家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C.《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D.冰心原名謝婉瑩,著名女作家、詩人。她的作品主要突出“母愛”“童真”和“自然”。二、積累與運用按要求填空(一) (二) (三)峨眉山月半輪秋,⑴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點評:峨眉山頭高懸的那半輪秋月,映在粼粼①____江中,詩人在行船中借月抒發對故國故人的戀戀不舍。 ⑵____,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點評:蕭sè ②____的景物折射出暮秋傍晚時分的枯索,詩人在羈旅中生發了離鄉背井的凄涼心境。 ⑶____,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點評: A.____(四) (五) (六)⑷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點評:登城遠望,邊城夜色凄神寒骨,詩人沉浸其中,感kǎi ③____ 無限。 日月之行,⑸____;⑹____,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點評:B.____ ⑺____,⑻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點評:初陽生于夜色,新春生于寒冬,在能量貯④____蓄中,詩人領悟到光輝終將抹去黑暗,溫暖足以消弭嚴寒的積極心態。7.請給加點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填寫漢字。8.請在相應的橫線上補全詩句。9.請在AB中任選一處,寫出“點評”。10.請從《<論語>十二章》中寫出一個關于學習方法的句子,并結合“詩畫小悟”中某一首詩的學習談談你是如何運用這個方法的。三、現代文閱讀閱讀《論語》十二章(節選)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③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⑥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11.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不亦說乎 ( )人不知而不慍 ( )傳不習乎 ( )必有我師焉 ( )博學而篤志 ( )12.翻譯下列句子。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3.下列句子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 B.傳∕不習乎C.可以為∕師矣 D.擇其善者∕而從之14.選文的句子中有些談學習方法,有些談學習 態度,有些談品德修養,請各找出一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A .“人不知而不慍”中,“而”表轉折,意思是“卻”。B .“學而不思則罔”中,“而”表轉折,意思是“但是”。C .“學而時習之”中,“而”表順承,可理解為“并且、然后”。D .“思而不學則殆”中,“而”表轉折,意思是“卻”。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2.【答案】C【解析】 A.有誤,不為五斗米折腰是陶淵明。B.有誤,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是王維。C.正確。D.有誤。六一居士是歐陽修。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3.【答案】A【解析】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該選項表述不正確;BCD.正確。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文學常識的能力。做好本題需要平時學習中要做有心人,對一些經典名篇的文學常識及重要的文化常識要整理成冊,熟記于心。4.【答案】C【解析】C. 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該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史鐵生主要作品:《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務虛筆記》《奶奶的星星》《合歡樹》《病隙碎筆》《命若琴絃》等。故答案為:C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及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辨析能力。文學常識正誤的判斷點是:作者名、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回顧所讀文章的相關情節,根據問題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題,要有比較扎實的語文基本功。這要求學生要養成多讀書、多積累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厚積薄發,提高解題的準確率。5.【答案】A【解析】A.有誤,《天凈沙 秋思》是散曲;BC.正確。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6.【答案】B【解析】ACD無誤;B《世說新語》作者是南朝宋的劉義慶。注意宋朝和南朝宋是兩個朝代,不要混淆。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文學常識掌握情況。學生注意積累教材上出現的名人、作品、作品體裁、名著作者、名著內容等。【答案】7.lín;瑟;慨;zhù8.影入平羌江水流;枯藤老樹昏鴉;遙憐故園菊;回樂烽前沙似雪;若出其中;星漢燦爛;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9.A示例:遙想著故園的菊花開得茂盛,想來應該是依傍著戰場吧。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B示例:眺望大海,浩渺無邊,日月落在其中,星辰也在其里。表達出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氣魄。10.示例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我在學習《次北固山下》時,一邊閱讀,一邊想象它的畫面,從而體會詩人漂泊他鄉的羈旅之思。所以,在學習這些古詩詞的時候,我們要有獨立的思考,要去體會詩歌背后的情感。示例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顧歷史,對現在有新的指導意義。我在學習曹操《觀滄海》一詩中,想起了之前背過他的《龜雖壽》,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曹操的雄心壯志。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古詩詞的時候,要經常溫習復習,獲得自己新的理解和體會。【解析】(1)本道題考查用漢語拼音拼讀漢字的能力。在具體的句子中,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考查要求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注意重點字詞的讀音、字形。(2)本道題考查古詩文默寫。解答此類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3)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語言的能力。古詩鑒賞,可以從多方面入手:①從濃厚的表達情感的詞、句或表達感情地事物入手;②從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緊扣詩眼入手;④從意象入手;⑤從抒情方式和表現手法入手等。答題時,要在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進行賞析。(4)此題是對學詩方法的探究,屬于開放性題目。解答此題,學生可根據詩的特點,結合學習方法來談。7.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凈。蕭瑟(xiāo sè):意思是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形容環境冷清、凄涼。感慨(gǎn kǎi):謂情感憤激。感觸,感嘆。貯蓄(zhù xù):儲存,積聚,指儲存的物品,把節約下來或暫時不用的錢存起來。故答案為:lín;瑟;慨;zhù8.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易錯字有:羌;藤;鴉;遙;烽。故答案為:影入平羌江水流;枯藤老樹昏鴉;遙憐故園菊;回樂烽前沙似雪;若出其中;星漢燦爛;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9.A.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他想到故園今日黃花堆積的情景,只能遙遙寄去一片深沉的鄉情。“遙”字,渲染出詩人與長安的相距之遠。“憐”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場上的長長嘆息,百般憐惜。“應傍戰場開”,沈德潛說可悲在“戰場二字”。殘垣斷壁,戰血涂地,黃花開在被亂軍糟踏得不成樣子的帝都長安豈不可悲可嘆!結句把惜花、思鄉、感時傷亂的情緒包容在一起加以抒發,所以最為“可悲”。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故答案為:A示例:遙想著故園的菊花開得茂盛,想來應該是依傍著戰場吧。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B示例:眺望大海,浩渺無邊,日月落在其中,星辰也在其里。表達出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氣魄。10.此題是對學詩方法的探究,屬于開放性題目。解答此題,學生可根據“詩畫小悟”中某一首詩的特點,結合《<論語>十二章》中的一個學習方法來談。示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顧歷史,對現在有新的指導意義。我在學習曹操《觀滄海》一詩中,想起了之前背過他的《龜雖壽》,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曹操的雄心壯志。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古詩詞的時候,要經常溫習復習,獲得自己新的理解和體會。故答案為:示例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我在學習《次北固山下》時,一邊閱讀,一邊想象它的畫面,從而體會詩人漂泊他鄉的羈旅之思。所以,在學習這些古詩詞的時候,我們要有獨立的思考,要去體會詩歌背后的情感。示例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顧歷史,對現在有新的指導意義。我在學習曹操《觀滄海》一詩中,想起了之前背過他的《龜雖壽》,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曹操的雄心壯志。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古詩詞的時候,要經常溫習復習,獲得自己新的理解和體會。【答案】11.說,同“悅”,愉快;生氣,惱怒;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堅定。12.①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有困惑。②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13.C14.學而時習之 傳不習乎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 博學而篤志;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解析】(1)本道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確定這個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含義。考查范圍往往鎖定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方面。(2)本道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譯。解答本題要遵循翻譯的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翻譯的方法謹記“六字訣”:留、換、調、刪、補、變。(3)本道題考查文言文的語句停頓。對于文言文的語句停頓主要是根據以下幾方面進行停頓:①文言句子語法結構;②句首的語氣詞;③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④句首的連詞或總結性的詞語;⑤文句內在的邏輯意義。(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言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提煉即可。11.不亦說乎:不也是很高興的嗎?說:同“悅”,愉快。人不知而不慍: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慍:生氣,惱怒。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傳: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必有我師焉:必有一人可作為我的老師。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博學而篤志: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篤:堅定。故答案為:說,同“悅”,愉快;生氣,惱怒;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堅定12.①罔:迷惑。殆:困惑。句意為: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有困惑。②從:跟從。改:改正。句意為: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故答案為:①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有困惑。②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13.C句句意為:憑借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故古文應劃分為:可以/為師矣故答案為:C14.選文中談到學習方法的句子是“學而時習之(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溫故而知新(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談到學習態度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博學而篤志(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談到品德修養的是“人不知而不慍(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故答案為:學而時習之 傳不習乎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 博學而篤志;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