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七上語文第二次月考試卷說明:1.本試題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按試題序號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作答,答在試題卷或其它位置無效。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6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秋天,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方,就是江西婺源。此時的婺源,用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曬秋“拼圖”繪制出最美的鄉(xiāng)村畫卷。bān 斕的豐收色彩在山間暈染,展示著曬秋人家最獨特的秋色魅力。篁嶺古村地處石耳山脈,地無三尺平的獨特地貌造就了“最美中國符號”( )篁嶺曬秋。每當天氣晴朗,古村房前屋后的曬桿上就擺滿了曬盤,辣椒、玉米、白蕓豆……曬盤點綴在錯落有致的徽派建筑中,儼然一幅壯麗的山村曬秋圖。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2分)(1)bān (2)暈2.在括號內填入的標點符號是 (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4題。(每小題2分)輕輕翻開語文書,美麗的四季向我們走來。春日,花團錦簇,美不勝收;夏日,綠樹成蔭,蟬鳴蛙叫;入秋,銀杏漸黃,下過雨的夜,格外靜謐;冬天,飛雪漫舞,猶如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在大自然中,我們聽到鳥語花香,感受生命,體悟真情。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A.在大自然中,我們聽到鳥語花香,體悟真情,感受生命。B.在大自然中,我們聽到鳥語花香,體悟生命,感受真情。C.在大自然中,我們聆聽鳥語,輕嗅花香,感受生命,體悟真情。D.在大自然中,我們輕嗅鳥語,聆聽花香,感受生命,體悟真情。4.填入文中畫橫線處的句子最能表達喜愛之情的一項是( )A.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令人非常喜愛。B.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令人不得不喜愛。C.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見到的人都會喜愛。D.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怎不令人喜愛呢?5.圖書館門口的三幅對聯只張貼了一半,請你選出另一半。下列選項中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① ② ③A.①胸中藏華章 ②學海要遨游 ③欲知中外事B.①胸中藏華章 ②乾坤任縱橫 ③縱覽天下事C.①書中天地大 ②學海要遨游 ③欲知中外事D.①書中天地大 ②乾坤任縱橫 ③縱覽天下事6.下列句子中,表達最得體的一項是( )(2分)A.數學老師放學后花了很長時間輔導小語,小語說:“媽媽一向教導我要不恥下問,今天耽誤您這么長時間,謝謝老師!”B.小文請幾個朋友吃飯,可是到了吃飯的時間了,有兩位客人沒有來。于是他說:“這該來的怎么還不來呢!”C.小英臨時在父親的壁紙店里幫忙,向客人推銷壁紙:“這款壁紙環(huán)保美觀,貼在您家里一定會讓寒舍增光不少!”D.小紅熱愛寫作,她拿著作品去向老師請教:“我這篇文章無論是表達還是觀點都不太成熟,請您不吝賜教。”古代詩文閱讀(本大題共6小題,20分)(一)閱讀下面的詩,完成第7-8題。(每小題2分,共4分)詠*[明] 潘子襄南國木微落,東籬花始妍。數枝斜倚 ,一徑冷生煙。傲骨誰憐瘦,霜心素本堅。欲知開晚意,為待色香全。7.這是一首詠物詩,請根據內容推斷標題中的“*”是( )A.蓮 B.蘭 C.竹 D.菊8.詩歌頷聯缺了一個字,大家猜測可能是“月”或“日”。請根據全詩內容推測哪個字更合適并闡述理由。(二)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第9-11題。(10分)蔥蒜韭蔥、蒜、韭三物,菜味之至重者也。菜能芬人齒頰者,香椿頭①是也;菜能穢人齒頰及腸胃者,蔥、蒜、韭是也。椿頭明知其香,而食者頗少,蔥、蒜、韭盡識其臭,而嗜之者眾,其故何歟②?以椿頭之味雖香而淡,不若蔥、蒜、韭之氣甚而濃。濃則為時所爭尚,甘受其穢而不辭;淡則為世所共遺,自薦其香而弗受。吾于飲食一道,悟善身處世之難。一生絕三物不食,亦未嘗多食香椿,殆所謂“夷、惠之間”者乎?予待三物有差。蒜則永禁弗食;蔥雖弗食,然亦聽作調和;韭則禁其終而不禁其始,芽之初發(fā),非特不臭,且具清香,是其孩提之心之未變也。——節(jié)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注釋:①香椿頭:即香椿芽,谷雨時采摘,幼芽嫩葉芳香可口,供蔬食。②歟:yú,語氣詞。9.解釋加點字(3分)至( ) 以( ) 辭(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椿頭明知其香,而食者頗少,蔥、蒜、韭盡識其臭,而嗜之者眾,其故何歟?吾于飲食一道,悟善身處世之難。結合選文內容和書籍名稱《閑情偶寄》,談談李漁具有什么特點?(3分)(三)默寫(6分)12.填補下列句子的空缺處。(每空1分)(1)《天凈沙·秋思》中揭示主旨,極寫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詩句是: , 。(2)《〈論語〉十二章》中論述學習的三個層次的語句是: , 。(3)某同學因被他人誤解而生氣時,《《論語》十二章》中的“ , ”可用以寬慰他。三、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3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5題。(8分)蟲趣亦童趣①夏天,那些抖著翅膀在陽光下飛翔的蜻蜓,趴在樹梢上聲聲叫著夏天的知了,提著燈籠在瓜棚下巡邏的螢火蟲,撐著尖角在草地上匍匐前行的甲殼蟲,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精靈,不經意間占據了我的童年時光。②我蹲在路邊,把一只死蒼蠅放在一只螞蟻旁邊。螞蟻聞了聞蒼蠅,左轉一圈,右轉一圈,繞來繞去轉了好幾圈,還不時用觸角去觸碰蒼蠅。過了好一會兒,螞蟻不動了,盯著面前的蒼蠅。突然,它鉆到蒼蠅底下,用頭頂把它頂了起來,踉踉蹌蹌走了幾步后,又放下了。我猜想,它一定急于把蒼蠅搬回洞去。要是我能幫幫它該多好。這時,正好附近有一只螞蟻在閑轉,我把它抓住,放在蒼蠅旁邊,讓它們一起搬??晌蚁脲e了,我一放下它,它就匆匆跑了。想必這只螞蟻正在散步或旅行,我壞了它的雅興。那只螞蟻很不甘心,圍著蒼蠅又轉了幾圈。這時,又一只螞蟻出現了,他們用觸角碰了碰,剛來的螞蟻火急火燎地掉頭就走,不一會兒就領著長蛇似的隊伍奔來。短暫“磋商”后開始搬運,它們把蒼蠅團團圍住,推的推,拉的拉,蒼蠅終于被搬動了。③夏天,是知了的天下。鄉(xiāng)下有一句諺語:“知了知了,新米飯到了。”在此起彼伏的知了聲里,稻谷飄香,農民開始忙著割稻了。當第一聲蟬鳴從樹葉的縫隙里和陽光一起傾瀉下來時,小伙伴們用細竹絲編個圓環(huán)纏上一個網兜,綁在長竹竿上,興奮地沖向小樹林。我們站在樹底下,屏息提神,看準,猛地一罩,知了一飛,就被網在兜里?!白プ×?!抓住了!”我們幾乎同時歡呼起來,小樹林里瞬間充滿了快樂。④知了有一對圓溜溜、烏黑的眼睛,活像兩顆精巧光亮的珍珠。被捉后,它們大多呆若木雞,雄的撳一撳背上雖然會叫,卻不再像在樹上時叫得那么嘹亮。小伙伴們用一根細線套在它堅硬的頸部,像放風箏一樣地玩。有時,小伙伴們也一起比賽,看誰的知了飛得更高。⑤蝴蝶,脂粉氣太重,不在我們所玩之列。蜻蜓不經玩,一會兒就垂頭喪氣。蟲子中,我偏愛蛐蛐。蛐蛐天生具有大將之風,你看它那勇猛剛毅的“豹頭”,還有上面那一雙鼓鼓的“虎眼”,與《水滸傳》里頭的英雄好漢“豹子頭”林沖有得一拼,是小蟲里的第一條好漢。⑥月亮上山,蛐蛐提著弦琴上場了。我和小伙伴們會循著蛐蛐的叫聲去尋找它們的藏身之處。蛐蛐聽覺很靈敏,只要有輕微的響動,叫聲就會戛然而止。我們屏住氣息,與蛐蛐斗智斗勇,與蛐蛐比耐心,比狡猾。等鳴叫聲再次響起,我們突然打開手電,一只蛐蛐在手電筒發(fā)出的光束里一動不動。我把手指攏起來,掌心弓起,像個罩子,一躍而起,餓貓捕食般將蛐蛐捂在手掌下。⑦蛐蛐的品相有好有壞,我們精心挑選,將好的帶回家,放進細竹筒中。與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的一大樂事。斗蛐蛐時,常用一根蛐蛐草逗弄,一會兒它們就齜牙咧嘴,兩根觸須頂直,掀起翅膀上下震動,威風凜凜地發(fā)出“蛐——蛐”聲。兩只蛐蛐兒鳴叫著擰在一起,撕咬得難舍難分。最后,一只落荒而逃,另一只歡叫著乘勝追擊。蛐蛐的每一次跳躍、每一次振翅,都牽動著我們的心弦。⑧除了螞蟻、知了和蛐蛐,童年還有許多其他的昆蟲伙伴。有蟲子陪伴的夏天,歡騰熱鬧;有蟲子陪伴的童年,快樂無憂。每一個鮮活的蟲子猶如一首童謠,在我的心間繚繞。(作者:胡圣宇,選自《新民晚報》,有刪改)13.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回憶了童年與各種小蟲子有關的經歷,如觀察螞蟻搬運食物、捕捉知了并放飛、偏愛并捕捉蛐蛐進行斗蛐蛐等。B.第①段中的加點詞“占據”表明作者的童年時光被“蜻蜓”等小蟲子占滿,表現了其中的不悅。C.第⑤段中,作者把蛐蛐與《水滸傳》中的林沖相比,表達了作者對蛐蛐勇猛剛毅的贊美。D.第⑦段的加點詞“落荒而逃”“乘勝追擊”,側面寫出作者與小伙伴斗蛐蛐時的興奮與激動。14.文章以“蟲趣亦童趣”為題有何作用?(3分)15.文章第⑤段寫蛐蛐之前為什么要提到蝴蝶、蜻蜓?(2分)(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9題。(15分)寒霜枝頭柿子紅程霖①時至歲末,歲月微涼。薄霧中,黧黑枯瘦的枝頭掛著一個個紅彤彤的柿子,沉甸甸地壓彎了纖細的樹枝。一只停歌在枝頭的寒鴉振翅遠飛,柿子隨之上下顫動。②阿婆的院子里有一株柿子樹,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種下的,自我記事起,它就在那里。彎彎扭扭的枝丫幾乎遮住了三分之一個院子,尤其是在秋去冬來之時,萬物休,樹葉落盡,黑黢黢的枝丫上密密麻麻掛滿了被霜打紅的柿子。③阿婆一生寒苦,出生在崇山峻嶺里的一個小村落,家中姊妹眾多,為了分擔家庭重擔,護弟弟妹妹們讀書,她不得不休學在家,如花青春湮漫在一寸又一寸的田間地頭。阿婆熬過漫長的饑荒歲月,挨過沉重的農耕生活?;楹螅桶⒐B(yǎng)育了一眾兒女。無論生活如何艱苦,阿婆都維持著最大的體面,干凈、整潔、勤勞、堅忍、樂觀。生活終于到了平順的時候,但兒女們就像鳥兒一般飛出了山坳坳,留阿婆孤零霉地守在那片故土上,那幾間老房里,那一棵老柿子樹旁。④小時候,每當柿子成熟時,阿婆就會帶著我,拿著長長的竹竿在柿子樹下敲柿子,“咚”!掉下一個,砸在泥地上,出現一個淺淺的小窩。我飛快地跑過去,用衣角擦擦泥,放進小竹籃里。阿婆笑盈盈地看著我,眼角的皺紋逐漸延伸,笑意像漣漪般在臉上一層層暈開?!奥c跑啊,慢點?!睅讉€回合,小竹籃就滿了。山間、屋前、樹下都蕩漾著歡樂的氣氛。新摘的柿子不能吃,太澀。阿婆是攪柿子的能手,她搬出壇子,把硬柿子洗凈,放入壇中。再加入鹽水,壓好壇蓋,幾天后,柿子就會變軟。咬一口,柿子的甜,舞蹈在味蕾上,刻在記憶里,歷久彌新。⑤彼時,阿公還在世時。兩位老人在山中相互依偎,守護彼此。又是一年秋意濃,寒霜枝頭柿子紅。電話中,阿公對我說:“阿婆怕鳥偷柿子吃,經常拿著竹竿在樹下照看哩?!崩先藗兛偱沃鴥簩O們放假能回老家,能吃上幾個新鮮的柿子。山中歲月長,長不過綿長的牽掛,霜降露水重,重不過深沉的惦念。柿子樹下那個苦苦等待的佝僂的身軀,在夕陽下被時光拉得老長老長。⑥霜起柿子紅,柿柿如意,事事如意,只是世上事,焉能事事如意?柿子依舊年年紅,可再也不見樹下阿婆。⑦又是一年寒秋,院子里的柿子樹上又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阿婆因為心梗毫無預兆地在那張木床上永遠地睡去。面容安詳、平和得宛如嬰孩,辛勞、寒苦的一生由此終結。門前,瑟瑟山風吹落百葉,枝頭柿子亦如鮮紅的嘴唇,述說又一個生命萎落的故事。想起阿婆生前說,“地上走一個人,天上就多了一顆星星。人離去就會升到天空,變成星星給走夜道的人照個亮。”枝頭的柿子也像是一盞益次第點亮的燈籠,為阿婆照亮了西去的路。⑧柿子依舊年年紅,阿婆卻不在了,故鄉(xiāng)也就遠了。而今,拿起一枚超市里購得的柿子,透過陽光,可以清晰地看見里面包裹的汁水和埋藏在果肉中的一條條紋路。順著果肉中的紋路,似乎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回到了那一段段往日歲月,見到站在柿子樹下微笑的阿婆。(選自2022年11月28日《齊魯晚報》,有刪改)16.通讀全文,根據提示,梳理文章內容。(4分)(1)小時候,阿婆帶我敲柿子,給我們攬柿子吃。(2)(3)又一年寒秋,阿婆離世,柿子照亮阿婆西去的路。(4)17.品味語言,回答下面問題。(共4分,每小題2分)(1)阿婆笑盈盈地看著我,眼角的皺紋逐漸延伸,笑意像漣漪般在臉上一層層暈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2)咬一口,柿子的甜,舞蹈在味蕾上,刻在記憶里,歷久彌新。(從詞語角度)有人認為,第③段可以刪去。你同意這個說法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4分)19.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第⑧段畫線句“順著果肉中的紋路,似乎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回到了那一段段往日歲月,見到站在柿子樹下微笑的阿婆”的理解。(2分)(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0-21小題。(7分)材料一:①漢字歷史悠久,其形體經過了多次演變。②甲骨文,商朝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這種文字雖已較完備,但是有許多字的筆畫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甲骨文作為一種成系統的文字體系,是現在大家公認的漢字系統的前身。③金文,商、周時期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其形體結構比較成熟。④小篆,秦朝通用的標準字體。其筆法曲線較多,直線較少,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收筆“懸針”較多。⑤隸書,漢朝通用的文字。其字體多呈寬扁形,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的出現,為后來的楷書奠定了基礎,是漢字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點,標志著漢字由古文字階段進入到今文字階段,⑥草書,大約始于漢朝初期。開始稱為“草隸”。漢末后出現“今草”,今草的特點是行筆快捷,多簡化和連筆,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連帶呼應。⑦楷書,最初產生于西漢民間,盛于東晉,一直通行到今天。它形體端正,筆畫平直,比例適當,勻稱整齊。許多書法家都是以楷書聞名于世的。⑧行書,大約出現于東漢末年。它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這種字體講究運筆輕松使捷,字的點畫之間相互牽連,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⑨漢字形體的演變,總體上是由繁復趨于簡約,由象形性趨于符號性。(摘編自《漢字演變500例》)材料二①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一個字,一個讀音,一個偏旁部首,甚至一個筆畫,都蘊藏著古老的文化和深厚的內涵,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②如“仁”字,左為“人”,右為“二”,指兩個人,意為人與人交往的第一原則就是仁愛?!拔洹敝傅氖菓?zhàn)爭,“止戈”就是不用武器,意為戰(zhàn)爭是為了消滅戰(zhàn)爭,不戰(zhàn)才是戰(zhàn)爭的根本目的。再如“美”,含有中國人有關審美觀念的信息,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而為“羊大為美”,意為大羊肥羊就是美的。在古代,羊和人的衣、食等關系密切,這反映出中國早期關于美的認識是和人的生命活動聯系在一起的,使用漢字的人,往往覺得這套符號很親切。很多漢字似乎在向人訴說一個個故事,有些甚至是文化活化石,是我們了解歷史、了解文化的重要捷徑。(摘編自《中國文化亮點通俗讀本》)材料三漢字書法始終是與漢字聯系在一起的。它是沿著漢字字體的演變而發(fā)展的,可以預見,今后漢字書法無論怎樣發(fā)展,都離不開漢字。漢字書法之所以能成為一種造型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中國的文人,他們用變化萬千的線條塑造漢字的個性形象,通過全身心的“書寫”體驗生命的律動和激情,使?jié)h字超越了傳播信息的功能而升華為藝術。追求書法之美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一字難求”“墨寶”成為書法藝術珍貴的代名詞,人們用盡一切華美的詞藻贊頌書法作品。(摘自《書法的故事》)20.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甲骨文有許多字的筆畫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金文的形體結構比甲骨文更成熟。B.隸書為后來的楷書奠定了基礎,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C.漢字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有些漢字是我們了解歷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徑。D.中國文人在漢字形體歷次演變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使?jié)h字成為一種藝術。21.根據材料一、材料三的內容,請按照字體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排列下面四幅書法作品,(寫序號,填錯不得分) 。(2分)22.請參照材料二中列舉的例子,解讀所給兩個字的文化內涵。(2分)(1)信:(2)孝:四、名著閱讀(本大題共3小題,9分)23.下列對《朝花夕拾》內容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3分)A.《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的散文集。B.《二十四孝圖》中,作者嚴詞批判了書里的愚孝故事,尤其是“臥冰求鯉”和“郭巨埋兒”。C.《五猖會》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五猖會,卻細致入微地描寫了看戲前父親讓“我”背《鑒略》,因為重在表現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抑和束縛。D.《范愛農》記敘的范愛農最初與魯迅有過矛盾,后與魯迅冰釋前嫌,辛亥革命后,他熱情高漲,身兼數職,做了很多事,卻卷入報館案風波。24.請根據下列提示寫出《朝花夕拾》中相應的人物。(3分)①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根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②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fā),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藐視。他蹲在席子上,我發(fā)言大抵就反對。③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① ② ③25.在專題探究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對“魯迅的童年”產生了分歧,有人認為魯迅的童年充滿了“趣味”,也有人認為魯迅的童年滿是“遺憾”。你更贊同哪個觀點呢?請結合具體篇目內容闡述理由。(3分)寫作(50分)2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炎炎夏日里,一口清涼的西瓜,是沁人心脾的味道;蔚藍天空下,滿野金黃的稻谷,是馥郁芬芳的味道;異地他鄉(xiāng)處,一縷淡淡的鄉(xiāng)愁,是魂牽夢縈的味道;依稀晨光中,母親忙碌的身影,是淳厚質樸的味道;靜謐柳蔭旁,品讀那別有情趣的文字,也是一種特別的味道……味道,無處不在。請以“________的味道”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1)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師生姓名。(2)不得抄寫或改寫試卷中的閱讀資料。2024-2025學年七上語文第二次月考試卷參考答案1.斑 yùn2.——3.C4.D5.C6.D7.D【解析】結合“東籬花始妍”。在古代詩詞中,“東籬”常常與菊相聯系。例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意象暗示此詩所詠之物可能是菊。結合“傲骨誰憐瘦,霜心素本堅”。這里提到的“傲骨”和“霜心”很符合菊的特點,菊在霜寒之時盛開,菊有凌霜傲雪、堅韌不拔的品質,詩人常常借菊來表達自身的高潔品質和不屈的精神。結合“欲知開晚意,為待色香全”。菊一般在秋季開放,相對于其他花卉來說開放較晚,詩中提到的“開晚”也符合菊的生長特性。“月”更合適。詩中“木微落”“冷”“霜”等詞渲染了秋意漸濃、蕭瑟清冷的氛圍,月亮常常與清幽、靜謐的意境相聯系,而“日”通常給人一種溫暖、明亮的感覺,不符合意境。【解析】“月”與“一徑冷生煙”中的“冷生煙”照應。在古典詩詞中,月亮常常與清冷、孤寂的意境相聯系。詩中描寫東籬菊花開始綻放,數枝斜倚著,一徑冷生煙,這里營造出一種清冷、幽寂的氛圍?!霸隆钡募尤霑鰪娺@種氛圍,使整個畫面更加靜謐、清冷,與菊花所代表的孤高形象相呼應?!叭铡蓖ǔ=o人一種溫暖、明亮的感覺,與詩中所營造的清冷、孤高的氛圍不太相符。9.(1)至:極、最 (2)以:因為 (3)辭:推辭、拒絕10.(1)明明知道香椿芽香,但是吃香椿的人很少,都知道蔥、蒜、韭的臭,但是愛吃的人很多,這是為什么呢?(2)我從飲食方面,明白了修身養(yǎng)性待人接物的艱難。11.有閑情雅致、富有生活情趣、熱愛生活、愛好美食。【解析】譯文:蔥、蒜、韭菜這三樣東西,是蔬菜當中味道最重的。能使人唇齒留香的是香椿芽,能使人嘴巴和腸胃都帶著難聞的氣味的是蔥、蒜和韭菜。人都知道香椿芽香,但吃它的不多;都知道蔥、蒜和韭菜臭,愛吃的人卻不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香椿芽的味道雖然很香卻比較淡,不像蔥、蒜、韭菜那樣味道很濃。氣味濃就被人所喜愛,甘愿忍受難聞的氣味;氣味淡卻被世人忽視,就算香氣能引起注意也不被接受。我從飲食方面,悟出了為人處世的艱難。我一生不吃蔥、蒜和韭菜,也沒有多吃香椿,大概可以稱得上一個不偏不倚的人了吧?我對這三樣東西是有差別的。蒜是絕對不吃的;蔥雖然不吃,但是可以用來調味:韭菜吃嫩的不吃老的、初發(fā)的韭菜不但不臭,而且有一股清香,就像一個還沒有泯滅天真的孩童。(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3. B14.(1)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2)概括全文內容,本文主要記敘了童年時和蟲子有關的趣事;(2)新穎別致,能夠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15. 運用對比手法,將蝴蝶的脂粉氣蜻蜓的不經玩與蛐蛐的勇猛剛毅進行對比,突出了我們對有大將之風的蛐蛐的偏愛。16.(2)彼時,阿婆照看柿子,盼望兒孫回家吃柿子。(4)而今,超市購買柿子,似乎回到故鄉(xiāng),再見阿婆。17.(1)運用神態(tài)描寫,描寫阿婆看我時笑盈盈的樣子,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外婆的慈祥和藹,表現了外婆對我的關愛。(2)“跳舞”指柿子的甜味刺激了我的味蕾,寫出了柿子香甜美味的特點,表現出我品嘗柿子時愉悅享受的心情。18.不同意。第③段是插敘,交代了阿婆雖然一生寒苦,卻始終維持著最大的體面,干凈、整潔、勤勞、堅忍、樂觀,使阿婆的形象更加豐滿(1分),同時豐富了文章內容,使主題更加突出(1分),表達我對阿婆的敬愛和贊美之情(1分),為下文敘寫阿婆的故事做鋪墊(1分)。19. 深化文章主旨。柿子承載著小時候“我”與阿婆一起在故鄉(xiāng)生活的溫馨歡樂的回憶,是“我” 懷念阿婆時的寄托,表達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阿婆無盡的思念之情。20. D21.②④①③22.(1)信:左為“人”,右為“言”,指人說話要算數,意為人與人交往的第一原則就是誠信。(2)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而為“孝”,意為子女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23.B24.①長媽媽 ②范愛農 ③衍太太25.魯迅的童年充滿“趣味”。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目中,描寫了百草園中許多有趣的事物,如黃蜂、斑蝥、拔何首烏藤等,還有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鳥,都充滿了趣味。在三味書屋中,雖然是讀書,但也有在課上描繡像這樣有趣的小插曲。魯迅的童年滿是“遺憾”。魯迅最終還是告別了百草園這個充滿樂趣的地方,進入三味書屋讀書,在三味書屋中,要遵循嚴格的讀書規(guī)矩,不能像在百草園那樣自由自在。當魯迅正興奮地準備去看五猖會時,卻被父親要求背誦《鑒略》,這種被壓抑的快樂,使得原本充滿期待的事情變得索然無味,是童年的一大遺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