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試卷(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書法,自東漢時期跨入自覺的藝術時代以后,便逐漸成為中國古代一門極為普及的、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于是,關于書法的論著也日趨豐富。可以說,在中國古代,有關各類藝術形式的論著中,書法論著是最為豐富的。在眾多的論著中,有關書法活動中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論述也多有出現,涉及的問題也頗多,諸如書法創作的一般心態、想象與書法、動機與書法、靈感與書法、情緒與書法、個性與書法、品德與書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獨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來,書法創作一般包括兩種心態;一種是虛靜態,另一種是熾情態。虛靜創作是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居敬持志、人書相對的創作心態。東漢的蔡邕在《筆論》中最早提出:“夫書,先默坐靜思。”東晉的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中也說:“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意在筆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筆髓論》中也說:“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于妙。”明代的宋曹在《書法約言》中亦說:“志專神應、心平手隨。”這種剔除雜念、超越俗事的思想與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虛靜觀”是一致的。與此相對,熾情態是情燃如熾、激情奔放、欲罷不能、一吐為快的創作心態。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寫道:“昔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懷素在《自序帖》中也說:“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叫絕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蘇軾在《送參寥師》中也說:“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這是一種酒神式的浪漫主義的創作心態。 古人論述情緒與書法創作的關系涉及三方面的內容。首先,古人認為,書寫內容對書寫時的情緒狀態有影響,所謂寫“悲”則悲、寫“憂”則憂。其次,古人認為,不同情緒狀態下,其書法風格亦有相應的變化。再次,古人認為,書法創作可以排除消極情緒,達到心理平衡。韓愈曾說“不平則鳴”,藝術就是一種“鳴”的工具,書法亦不例外。正因為如此,現代心理學家和醫生常常勸某些患者從事書法活動,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認為,書法創作就是塑造形象,從而表現書法家的個性,抒發其感情。書法之“象”是取象異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為書法之象的原形,如山川河流、鳥獸蟲魚、花草樹木、風雨雷電等。古人認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形象在大腦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進行轉換、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進而創造出書法之象。還需指出的是,古人將取象異類而形成的“象”分為抽象之“象”和具象之“象”。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觀鵝掌撥水而得筆法,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草書之法,黃庭堅觀樵夫蕩槳而得筆勢,等等;后者如所謂點如怪石、龍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豎如懸針、垂露、曲尺、鐵柱等。前者是創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總而言之,在古代的書論家看來,書法活動是多種心理因素協同作用的過程。無論是虛靜態創作還是熾情態創作,都離不開動機、想象情緒、靈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材料二:書法與字體的變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發展。從篆籀文字開始,沒有一種字體可以與書法截然分開。宋代木板書籍有手書者,仍不失書法的一些韻味。東漢《熹平石經》是官方校正《五經》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規范謹飭,從書法看,不失眾多漢隸之一,應當視為書法的一體,只是書味不濃。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體字,保持著漢字各種基本筆法以及楷書結構,卻不能認其為書法。至于篆、隸、行、草多種書體,我們未嘗不可以找出它們最原始的基因,“還原”為“字體”,但只能在理論上加以承認,實踐中不存在。因為任何書寫(刻),憑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個人行為。書寫中的思想,都傾向于個人意識的一部分,并且區別于自己而不會重復。有以仿宋印刷體的筆法相對應于楷體書法,應是對楷書的誤解。楷書不但與印刷體有別,楷書的筆法,在每個書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學者寫楷書,也不能以宋體字為準。倘要求點畫與宋體字相同,索性不叫書法了。(張守世《書法回歸“心畫”本體》,有改動)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書法,是中國一門普及度高的藝術形式。書法論著,在東漢時期跨入自覺的藝術時代以后,便逐漸成為中國古代藝術論著中最豐富的藝術論著。B.對于想象與書法、動機與書法、靈感與書法、情緒與書法、個性與書法、品德與書法等書法心理方面的問題,古人都有獨到之思想,書法創造與之息息相關。C.在古人看來,虛靜創作是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居敬持志、人書相對的創作心態,虛靜態和書法創作中另外一種心態即熾情態是截然相反的。D.由東漢蔡邕的《筆論》、東晉王羲之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唐代虞世南的《筆髓論》、明代宋曹的《書法約言》、劉勰的《文心雕龍》等例子可以知道到他們對書法創造的心態都有共同的了解。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名家在書法創作過程中,創作心態不同的一項是(3分) ( )A.王羲之《蘭亭集序》B.虞世南《孔子廟堂碑》C.顏真卿《祭侄文稿》D.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草書之法,黃庭堅觀樵夫蕩槳而得筆勢,足以說明書法活動中想象的作用。B.韓愈曾說“不平則鳴”,藝術就是一種“鳴”的工具,書法亦不例外。因此,書法創作可以排除消極情緒,達到心理平衡。C.書法與印刷體在要求上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比如楷書的筆法就與仿宋字有區別,仿宋字是不能稱作書法的。D.書法與字體的變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發展,不同的字體體現了不同的書寫者的個人意識,也體現出書寫者不同的思想與情感傾向。4.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給書法創作下一個簡要定義。(4分)5.材料一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 請簡要說明。(4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一起看日出荒 野乘高鐵到泰安,把行李放在預訂酒店的房間里,坐出租車到泰山腳下。這個過程在靳凱的腦海里已經演練了無數遍,所以,很順利。下車,環顧四周,燈光的后面是一片巨大的黑影,連天接地,讓人震撼:星星被托舉在空中,月牙兒嬌小地臥在一捧黑色的陰影里。旁邊有人說,等天亮坐索道,上山,不累。坐索道?沒有爬山的樂趣就沒意思了。靳凱就知道葉子會這么說。一條手電筒燈光組成的光線閃爍著蜿蜒向上,零零星星的聲音從高處墜落進隱隱約約的水流聲中,嘈雜又清脆。一個冬天前,在筆架山的山頂上,葉子粉紅的臉上掛滿細密的汗珠,她高舉登山杖揮動雙手興奮地對群山大喊,我來了——!筆架山屬于大別山脈,連綿的山峰延伸好幾個省。朵朵云彩上,葉子的回聲來回蕩漾,靳凱也不由得大喊了一聲:我們來了——!葉子鄭重地說,明年休假去泰山看日出。靳凱把葉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說,咱們一起看日出。葉子脆脆地笑了,葉子白白的牙齒像潔白的珍珠,很好看。葉子是個有很多想法的姑娘,你見了就知道了。戰友的微笑里充滿溺愛,葉子是戰友的表妹。第一次見面是在江灘公園的一個咖啡屋,戰友說,葉子時尚,喜歡咖啡。那是初秋,萬山紅遍,大地金黃,江水仿佛從火熱的夏天里一個活潑的少年長成了秋天里一個執著的青年,沉穩而浩蕩地自西南向東北奔流而去。漂亮吧!戰友很自豪地說,獲得魯班獎的。依偎著長江的江灘公園,天空上飄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孩子們追逐的笑聲此起彼伏;濃密的樹蔭下,年輕的情侶甜蜜地說著悄悄話;五顏六色的花草中間,一些老人愜意地在長椅上瞇著眼打盹。真美!靳凱由衷地贊美道。靳凱來江城探親,戰友介紹他認識葉子。葉子剛從醫學院畢業,分到了江城的一所醫院工作。一個嬌小的女孩兒從陽光中走了進來,圓臉圓眼睛,頭上一頂粉白色的窄沿草帽,一身粉白色的休閑裝,挎一個粉白小包,正是葉子,靳凱在照片中見過。表哥!葉子活潑潑地走了過來,葉子的步伐有一種蹦蹦跳跳的節奏。戰友說,很準時哦。葉子調皮地歪了歪腦袋,說,這叫守信。靳凱站起來伸出手說:“靳凱。”葉子微笑著伸出手:“葉子。”怎么像是在對聯絡暗號,戰友“噗嗤”一聲笑了。靳凱和葉子也笑了。葉子要了一杯卡布其諾,白色泡沫上點綴著一個淡褐色的心形。表哥!你的戰友個子好高哦!葉子的嘴唇上沾了一圈兒白色的咖啡沫。天之驕子嘛,戰友調侃地晃了晃腦袋。葉子笑了,說,一會兒我要去買裝備,明天去爬山。葉子的笑迷住了靳凱,他覺得葉子的笑聲就像云層上的藍天一樣,清澈美好。這邊安全,靳凱說。他讓葉子走里面,自己走外面,咱們不著急,一夜的時間足夠了。泰山陡峭的石階有點濕滑,石階旁邊時而樹木幽深,時而急流拍打亂石,又時而陡壁高聳,時而空澗直下。母親催靳凱和葉子早點結婚,說趁自己身體還好,可以幫著帶孩子。葉子悄悄對靳凱說,我畢業才不久,還想深造,還想讀研讀博,還想爬山還想漂流還想……還想去泰山看日出。靳凱笑著幫葉子說完了,葉子撮起嘴也笑了,白皙的臉上涌上了兩朵粉色的云霞。靳凱的心都醉了,隨你。冬天的星星出來得很早,靳凱坐在冰冷的石頭上,對著幽藍的天空發呆。以前,靳凱和大部分飛行員一樣,沒有飛行的傍晚,都是在球場上度過的,球場上的奔跑、吼叫、撕扯能滿足所有情緒的宣泄。現在,一切安靜了下來,如同天上的星星。葉子說,非常時期,沒有時間通電話了,咱們微信報平安吧。靳凱開始失眠,開始做夢,夢里總是葉子發來的那張照片,照片上葉子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背后一個手寫的名字:葉子!還畫了一顆紅心。靳凱猛地驚醒,窗外,星星隕落在遠處的樹梢上。一切安好,愛你!葉子每天都發微信。山頂的氣溫很低,靳凱幫葉子裹緊了大衣,這樣暖和些。天微微亮了,白云突然鋪天蓋地濃密地涌動起來,仿佛醞釀著一個偉大的誕生,每個人的臉上都有了莊嚴的表情,等待中,一道金光噴射而出,白云瞬間裂開,好像能聽見“砰”的一聲似的,太陽跳了出來。靳凱敞開了大衣,舉起了手機,照片上的葉子笑得無拘無束美麗燦爛。葉子!太陽出來了!“每天給他報個平安,不然他會著急!”葉子臨終時將手機交給朋友,這樣說。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靳凱事先在腦海里已經演練了無數遍乘車前往泰山的行程,表現他對與葉子一起登山看日出的約定的珍視和恪守以及他對葉子的懷念。B.燈光后面是巨大的黑影、星星被托舉在空中、月牙兒嬌小地臥在陰影里,如剪影似的景物描寫渲染了爬山時的氣氛,表現了靳凱登山的急切。C.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寫著名字、畫著紅心,葉子發來的那張照片,暗示了故事的背景,凸顯出疫情中和病毒抗爭的白衣天使的英雄品質。D.小說中人物情感豐富,文中靳凱三次看照片上的葉子,既有相識時的一見鐘情,也有相知后的內心牽掛,更有對葉子抗疫犧牲的深沉悲痛。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運用倒敘手法,先寫靳凱來到泰安,準備登山看日出,后寫他與葉子相識相知的經過,給讀者造成強烈的懸念,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B.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進行敘事,敘述者靈活自如地周游在小說的人物之間,引領讀者走進文本,給讀者以客觀、真實、有序的閱讀體驗。C.將初次見面比作對聯絡暗號、葉子的笑聲比作云層上的藍天、一切安靜下來比作天上的星星,這些形象的喻體體現出天之驕子的職業特點。D.小說明暗雙線交織,突破時空限制,連接現實和往事,既使故事發展跌宕起伏,又將個人小愛與世間大愛融合一體,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意蘊和情感。8.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小說以“一起看日出”為題的好處。(6分)9.小說直到最后才交代葉子抗疫犧牲的事實,這樣處理有什么效果?請結合文本加以賞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余,不為稿,一揮而就。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尋丁父憂,歸。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 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德祐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杰并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盡以家貲為軍費。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溫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厓山破,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 ”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 愿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從容,南鄉拜而死,年四十七。(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杰/并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萬人 B.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杰/并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萬人 C.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杰并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萬人 D.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杰并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萬人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進士,指科舉時代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舉進士,指參加進士考試。 B.對策,古時就政事、經義等設問,由應試者對答,自漢起為取士考試的一種形式。 C.父憂,指父喪。古代“丁憂”指“遭逢父母去世”,“丁父憂”就是遭逢父親喪事。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用社稷代指國家。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文天祥才華出眾。他二十歲時參加進士考試,應對時不打草稿,一揮而就,考中狀元,考官王應麟對他大為贊賞。 B.文天祥堪當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時,與舊相江萬里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為之動容,認為他有治理國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愛國。長江上游告急時,他積極應詔勤王;被捕之后,拒絕張世杰的勸降并書寫《過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節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將張弘范送往京師,元朝廷勸降,他堅決不屈服,視死如歸,最后從容就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14.文天祥為什么不聽友人勸阻,仍然入衛京師 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寄題趙叔平嘉樹亭蘇舜欽嘉樹名亭古意同,拂檐圍砌共青蔥。午陰閑淡茶煙外,曉韻蕭疏睡雨中。開戶常時對君子,繞軒終日是清風。盤根得地年年盛,豈學春林一晌紅。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亭子以嘉樹為名,意韻古樸深遠;高樹枝條輕拂亭檐,一片青蔥。 B.煙靄之外,蕭疏雨聲中,亭內品茗、酣睡,悠閑自在,清雅可人。 C.終日清風繞窗,亭內與君子晤談,側面烘托出詩人高潔文雅的形象。 D.詩歌圍繞嘉樹亭,描寫環境,敘寫亭中生活,語言雅麗,境界開闊。16.詩歌的尾聯有什么含意 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詩人與隨從出獵時裝束的威武和氣勢之盛。(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春日里黃鶯和燕子的活動狀態。(3)杜甫在《望岳》中用山的南北兩面光照不同來體現泰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文物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保護文物就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其旨歸不僅是重視保存歷史遺跡,也是要使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生產生活有機融合、__________ ,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__________ 精神血脈。 泉州刺桐港曾與世界近百個國家 著海上貿易,外國商人從泉州帶走了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也帶來了世界各地的奇珍異貨和豐富多元的文化。泉州作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許多文化遺跡與海上絲綢之路__________ 。這些文化遺跡體現了古泉州作為宋元時期東方重要港口城市的歷史地位,從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紀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圖景。 如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如同一艘遠航歸來的海船,靜靜停靠在泉州東湖邊。館內,數百方宋元時期的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個年代的外銷陶瓷器,以及數量繁多的反映海外民俗文化的器物……這無一不在訴聞著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每年2場以上的外展,更多的觀眾領略了我國悠久而燦爛的海洋文明。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相得益彰 賡續 維持 休戚相關B.交相輝映 繼續 維持 息息相關C.交相輝映 繼續 保持 休戚相關D.相得益彰 賡續 保持 息息相關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A.這無一不在訴說著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每年2場以上的外展,讓更多的觀眾領略了我國悠久而燦爛的海洋文明。 B.這無一不在訴說著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每年2場以上的外展,更多的觀眾領略了我國悠久而燦爛的海洋文明。 C.這無一不在訴聞著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每年2場以上的外展,讓更多的觀眾領略了我國悠久而燦爛的海洋文明。 D.這無一不在訴聞著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每年2場以上的外展,更多的觀眾領略了我國悠久而燦爛的海洋文明。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絲綢一直伴隨著中華文明,還沿著絲綢之路走向了全世界。在物質層面, ① ;精神層面,它是一種文化符號。絲綢這么重要,它的起源在哪 是否起源于中國 中國人對世界的原創性貢獻能不能得到確鑿的證明 要想回答這些問題,就要靠考古學實證。 ( )。2012年起,中國絲綢博物館就與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基于免疫學原理的絲織品微痕檢測課題研究。該項課題 ② 。這種方法,適用于降解非常嚴重的樣品,比如已經泥化、碳化、灰化、礦化了的脫離了紡織品物質實體的絲綢。免疫分析法的優點是非常精準,即使絲綢化成泥,③ 。采用中國絲綢博物館首創的免疫分析法,考古人員在仰韶村遺址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墓葬和三星堆的祭祀坑中,證明了絲綢制品的存在。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A.如果絲綢制品在漫長的時光中已經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學家還能看出它是什么嗎 B.如果絲綢制品在漫長的時光中已經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學家還能判斷出它是什么嗎 C.在漫長的時光中,如果絲綢制品已經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學家還能判斷出它是什么嗎 D.在漫長的時光中,絲調制品如果已經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學家還能看出它是什么嗎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3個字。(6分) 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美好的初中階段已結束,我們渡過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暑假,順利的步入了更加精彩的高中生活,回望初中時光,你在知識積累,視野開闊,能力提升,情感熏陶等方面取得了哪些進步?在哪些方面有顯著突破?是否聽見了生命清脆強勁的拔節之聲?是否站到更遼闊的智慧高地上看到更美的風景?……請以“這個暑假,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為題,用你個性化的語言進行表達,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③字跡工整,卷面整潔。1. D (3分)解析:曲解文意。由第二段“這種剔除雜念、超越俗事的思想與劉勰《文心雕龍》中的 ‘虛靜觀’是一致的”可以得知,劉勰的《文心雕龍》的“虛靜觀”不是關于書法創作的。實際上,《文心雕龍》是一部文學理論著作。B (3分)解析:B項屬于虛靜態,其余三項屬于熾情態。王羲之酒酣之時寫下《蘭亭集序》,感情和書法都酣暢淋漓;其余兩項由題目皆可看出情感之一吐為快。3. D (3分)解析:材料二“書寫中的思想,都傾向于個人意識的一部分,區別于他人”,并沒有談到情感傾向。4.答案:書法創作就是以篆、隸、楷、行、草某種字體為載體(1分),以虛靜態或者熾情態,塑造形象(1分),從而表現書法家的個性,抒發其感情的創作過程(1分)。(下定義格式正確1分)5.答案:(1)論證語言準確嚴謹,如“最”“多有”“都有”“常常”等;(2)論證思路上,論證分析邏輯嚴密,有條理。全文采用總分總思路;段落用“首先”、“其次”等脈絡詞語;(3)論證方法上,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道理論證、引證法、舉例論證法等等。(每點2分,共4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6.B(3分)解析:“表現了靳凱登山的急切”錯誤,“如剪影似的景物描寫”富于暗示性和感彩,表現靳凱對葉子抗疫犧牲的沉痛心情。7.C(3分)解析: “初次見面像是在對聯絡暗號”不是比喻,“葉子的笑聲就像云層上的藍天”是通感8.答案:①情節上,既點明故事起因,又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節。一起登泰山看日出既是葉子的夙愿,也是葉子與靳凱的約定,靳凱帶著葉子的照片登泰山看日出是故事的主要情節。②人物形象上,突出靳凱對葉子深沉的愛和對愛情的忠貞。③表達效果上,增強情感色彩,靳凱與抗疫犧牲的葉子照片相伴而行,烘托了靳凱和葉子深沉濃郁的愛意和悲情。(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9.答案: ①在整體效果和讀者感受上,瞬間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意蘊,增添了小說的悲傷情感;給讀者悵然若失的感覺。②在情節設置上,由于前面做足了鋪墊,產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③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這種結尾使人物的英雄形象更為豐滿,并最終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④在主題表現上,揭示和升華主題,讓讀者理解了靳凱、葉子之間美好純真的愛情和英雄主義精神。(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A (3分)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為“發”的賓語,“郡中豪杰”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項、D項。“諸豪杰”作“皆應”的主語,其前應斷開,排除B項。故選A。11. D (3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 項,“‘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錯誤。“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故選D。12. C (3分)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被捕之后,拒絕張世杰的勸降并書寫《過零丁洋》,以明心志”錯誤,原文“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可見,是張弘范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他拒絕了,而不是拒絕張世杰的勸降。故選C。13.答案:(1)你率領一萬多烏合之眾奔赴京師,這與驅趕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給分點:“以”,率領;“君以烏合萬余赴之”,“萬余”修飾“烏合”,為定語后置句;“是”,這;“何異”,有什么區別。) (2)我不能保衛父母,卻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 (給分點:“捍”,保衛,守護;“乃”,竟,卻;“叛”,背叛,叛離;句意1分)14.答案:①國家危急,卻無人應召;②以身報國,希望感召忠臣義士。(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3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文本內容理解與分析及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結合“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分析,但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關,我對此感到深深的遺憾。國家危急,卻無人應召。結合“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分析,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是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后而奮起的。以身報國,希望感召忠臣義士。 【參考譯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二十歲參加進士考試,在集英殿答對論策。文天祥用效法上天、自強不息來應對回答,文章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皇帝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不久,他父親逝世,回家守喪。咸淳九年,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天祥的志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動容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恐怕就是你吧 你可要努力。”十年,改任贛州知州。德祐初年,長江上游告急,詔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淚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里的英雄好漢,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都響應,聚集兵眾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身份率軍入衛京師。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逼近內地,你率領一萬多烏合之眾奔赴京師,這與驅趕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么回事。但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關,我對此感到深深地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后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國家就有保障了。”把家里的資產全部作為軍費。第二年正月,擔任臨安知府,不久,擔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作為使臣到元軍中講和談判,與元朝丞相伯顏在皋亭山直言爭論。丞相發怒拘捕了他,他后來趁夜色逃入真州,輾轉到了高郵,渡海到了溫州,又遷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趕赴南嶺,張弘范的軍隊突然出現,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千戶王惟義抓住。文天祥被押至潮陽,見張弘范時,身邊的人都命他跪拜,文天祥沒有跪拜,弘范于是按照賓客的禮節接見他,同他一起進入厓山,要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父母,卻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 ”強迫索要書信,于是書寫《過零丁洋》詩給他。厓山被攻破,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在燕京共三年,皇上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賜我一死就滿足了。”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向南跪拜后被處死,終年四十七歲。C (3分)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語言、形象、表達技巧的綜合賞析能力。C項,“側面烘托出詩人高潔文雅的形象”錯,應是襯托嘉樹亭主人趙叔平的形象。故選C。16.答案:①要像嘉樹那樣,把根基盤扎在大地上,使枝葉年年茂盛;不能學春天的林木,只有片時的紅花開放。②比喻做人應腳踏實地,始終如一。(每點3分)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句子含義的理解能力。“盤根得地年年盛,豈學春林一晌紅”尾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嘉樹”與“春林”作對比描寫,用“盤根得地”描繪嘉樹把根基深深扎在大地,才能“年年盛”,而春林“一晌紅”花開短暫,只有片刻的繁盛。“豈學”二字表明作者的情感態度,贊揚嘉樹,意在表達做人應腳踏實地、始終如一的思想內涵。17.答案:(1)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每句2分,共6分,錯字、漏字均不給分)18. D (3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第一處,相得益彰:相互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好處。交相輝映:各種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語境強調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生產生活的關系,選“相得益彰”合適。第二處,繼續:指連續而不間斷,也表示跟某一事有連續關系的另一事。賡續:是從開始到最后的整個過程自始至終都在繼續。語境強調的是“精神血脈”的延續,用“賡續”合適。第三處,“保持”強調持久不變地保住原狀,賓語可以是榮譽、警惕、聯系、水土、水平等。“維持”不改變現狀,如維持秩序等。語境是指泉州刺桐港曾與世界近百個國家之間有著海上貿易的聯系,選“保持”合適。第四處,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休戚相關,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休戚相關只能指人,息息相關可以指物。語境是指許多文化遺跡與海上絲綢之路之間的關系,選“息息相關”合適。故選D。19. A (3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搭配不當,“訴聞 故事”,搭配不當,可改為 “訴說……故事”。二是“更多的觀眾領略了……”中途易轍,偷換主語,“每年2場以上的外展”中“外展”是主語,而“更多的觀眾領略了……”的主語是“觀眾”,前后主語不一致,可在“更多的觀眾領略了 ”前加“讓”。根據以上分析,結合選項來看,兩處錯誤都改正,表述無誤的是A項。故選A。答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本體,遠航歸來的海船是喻體,這句話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比作遠航歸來的海船。(2分)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展覽的物品與古代海上航行有密切聯系,停靠在湖邊的船只與博物館一樣都是靜態的,以海船為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歷史性和交融性。(3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題干要求分析比喻的構成和表達效果。比喻的構成可從本體和喻體的角度分析,表達效果要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構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如同一艘遠航歸來的海船”中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比喻成“遠航歸來的海船”,本體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喻體是遠航歸來的海船。表達效果:“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和“遠航歸來的海船”之間有相似性,停靠在湖邊的船只與博物館一樣都是靜態的,且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展覽的物品與古代海上航行有密切聯系,所以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比喻成“遠航歸來的海船”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歷史性和交融性,并且使抽象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歷史性和交融性更能直觀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B (3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本句話陳述的主體是絲綢制品,為突出主體,“絲綢制品”放到最前面陳述,排除C、D;“判斷出”比“看出”表述更科學嚴密,排除A、D。“如果 還 ”,兩小分句前后主語不一樣,關聯詞“如果”位置應在絲綢制品前,排除D。故選B。22.答案:①它是一種貿易商品 ②研究發明了免疫分析法 ③免疫分析法也能判斷出來(每點2分,共6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①句,注意所填句子后面的標點是分號,提示與后句的對應關系,后句 “精神層面,它是一種文化符號”,可推知:物質方面,它是一種貿易商品。第②句,要聯系前后文內容,前句講“課題研究”,后句講“這種方法”,此句在結構上起承前啟后過渡作用。從后文看,“這種方法”是“免疫分析法”,所以應填“研究發明了免疫分析法”。第③句,本句是講免疫分析法的優點,后面舉例加以說明。注意關聯詞要與上句“即使”搭配,填寫時句中要有“也”。前面小分句主語是絲綢,且“即使”放到主語前面,表明后面小分句主語不同于前一句。照應本句陳述主體,后一小分句主語填“免疫分析法”最合適;照應本段首句“考古學家還能判斷出它是什么嗎 ”,謂語應是“判斷出”。所以應填“免疫分析法也能判斷出來”。23.范文:這個暑假,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我喜歡讀書。書的世界多姿所彩,足不出戶,便可游歷千山萬水;素未謀面,便可以促膝長談;和歷史對話,讀大千世界;看人生百態,笑對人生沉浮。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此我深有體會。今年暑假,中考結束我準備參加二胡的八級考試,考級曲目是《豫北敘事曲》。這首曲子吸收了河南地方戲曲的音調,有很濃郁的地方風味。譜子很長,節奏多變,速度時快時慢,旋律跌宕起伏。既要保證音準,又要表現出曲子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我遇到了瓶頸,音準欠佳,情感更是無從談起,連續幾次回課老師都不滿意。我也很著急,更是感到挫敗、煩躁、茫然。每次鼓足勇氣拉琴,可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我有種沖動———把琴狠狠地扔在地上,甚至想就此放棄吧。媽媽看我狀態不好,把琴譜和二胡收了起來,從書柜中拿出一本書遞給我,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小時候讀過,囫圇吞棗,沒什么深刻的體會。為了消磨時光,便硬著頭皮讀了起來,慢慢地,我被海倫凱勒所吸引,佩服她的頑強不屈、鍥而不舍。海倫凱勒在書中寫道“因為我鼓勵自己,一個人要想取得不凡的成就,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努力,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這句話給我很大觸動,一個盲聾啞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取得成功,更何況我是一個健全人呢!我主動找到媽媽,拿回琴譜和二胡。媽媽抱住我,在我耳邊說“孩子,相信自己,你能行!”媽媽幫我找到考級曲目的教學視頻,我一個一個音節的練習,感到疲憊或者困難時,就想想海倫凱勒,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再次上課時,我可以比較熟練地演奏了。最終,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我成功通過了考級。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里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這個暑假,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性,讀書讓我獲得成功,我明白了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