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突破課堂】06-高中同步期末綜合檢測(含答案)(語文必修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突破課堂】06-高中同步期末綜合檢測(含答案)(語文必修上冊)

資源簡介

(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
姓名 班級 考號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高中同步達標測試卷
期末綜合檢測
全卷滿分150分 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我們的大腦非常奇妙。通常,大腦包括1000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都同其他10 000個腦細胞相互聯系。這些細胞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精密的網絡,在這個網絡里有1000萬億個連接,正是這個網絡控制著我們的言語、飲食、呼吸和行動。
大腦雖然非常復雜,但大致外形卻很簡單也很對稱。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機構還認為,大腦的兩半部分雖然是分開的,但卻是主次有別的。他們認為,大腦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而右半球只是輔助性的,居于從屬地位,有人甚至認為它是人類發展早期的遺留物。左腦是理性的,擅長邏輯思考和分析,符合我們對大腦的一切預期。而右腦是無語言能力的,擅長非線性思考和直覺判斷,是一個已經退化了的人類器官。
20世紀50年代,美國神經學家羅杰·斯佩里發現我們的大腦的確分為左右兩半,但他指出:“對于所謂的從屬或次要的右腦,之前我們認為它沒有語言和書寫能力、反應遲鈍,甚至還有些權威人士認為它沒有意識,然而實際上當大腦在從事某些智力活動時,右腦更勝一籌。”也就是說,右腦并非不如左腦,它只是不同于左腦。斯佩里寫道:“大腦似乎具備兩種思維模式,這兩種思維模式是相互獨立的,分屬左腦和右腦。”左腦負責順序推理,擅長分析和文字處理;而右腦負責整體推理、模式識別以及領會各種情緒和非語言類表達。
大腦的左右半球并不像開關那樣運作,一邊接通后,另一邊就會斷開。事實上,幾乎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大腦的兩個半球都會發揮作用。此外,神經科學家一致認為,在指引我們的行為、認識和理解世界以及對外部事件作出反應方面,大腦兩個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這些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指引著我們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
不知為什么,人類似乎很自然地傾向于以對立的方式來看待生活。如東方對西方、理性對感性、左對右等。但通常情況下,我們不一定要做出取舍;如果非要如此,則會很危險。比如,只有邏輯能力而沒有情感,人就會變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卻缺乏邏輯,人就會十分傷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說到底,陰總是需要陽。
同樣,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它的兩個半球是協同合作的,正如一個管弦樂隊,任意一方缺席,都會使整個演奏十分糟糕。正如麥克馬納斯所說:“無論人們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腦,它們都是一個緊密結合的單一整體,在整個大腦中協同合作。左腦知道如何控制邏輯能力,而右腦負責綜觀全局。把左右腦結合在一起,人們就擁有了強大的思考能力。單獨使用任一半腦都會十分怪異而荒謬。”也就是說,健康、快樂、成功的生活同時取決于大腦的兩個半球。但大腦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同,對于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也具有指導意義。有些人更擅長邏輯思考和順序推理,他們可能會成為律師、會計或工程師;有些人則更擅長全面的、直覺性的非線性推理,他們可能會成為發明家、演員或顧問。而且,這些個人傾向還會影響到家庭、機構或社區的組建。
我們把第一種思維方式稱為左腦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具有典型的左腦特征,即順序性、字面性、功能性、文本性和分析性。這一思維方式在信息時代大受歡迎,得到了嚴肅機構及學校的高度重視,其典型代表是電腦程序員。我們把另一種稱為右腦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具有典型的右腦特征,即同步性、隱語性、審美性、語境性和綜合性。這一思維方式在信息時代并未得到足夠重視,被各個機構和學校所忽略,其典型代表是發明家和護理員。
當然,要想過上滿意的生活,建立高效、公平的社會,這兩種思維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簡約主義和二元思維依然對我們存在巨大影響,總體而言,人們還是非常偏愛左腦,我們的文化也依然更為重視左腦思維,盡管右腦思維有用,但其作用還是次要的。
然而,情況還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也許還會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前,左腦思維是司機,而右腦思維是乘客。現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奔馳,并決定我們要去哪里,以及怎樣到達目的地。左腦能力往往經由大學入學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等來測評,這一能力雖然仍然必要,但已遠遠不夠。相反,一直以來都被輕視和忽略的右腦能力,即藝術、共情、高瞻遠矚以及追求卓越的能力,將會越來越多地決定誰會飛黃騰達,誰將舉步維艱。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但這一改變會從根本上給人以啟迪。
(摘編自丹尼爾·平克《全新思維 決勝未來的6大能力》,高芳譯)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大腦外形簡單、結構復雜,有觀點認為大腦的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右半球只是輔助。
B.左右腦各有擅長的領域,左腦擅長順序推理,右腦擅長整體推理,它們都會發揮作用,無優劣之分。
C.右腦并不擅長順序推理、分析和文字處理,它的獨特能力在于可以領會不同的情緒與非語言交流方式。
D.人們若孤立地看待問題,就會變得冷漠或傷感,把左右腦結合在一起,就擁有了更強大的思考能力。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羅杰·斯佩里的觀點顛覆了傳統的“左腦思維”說,他認為左右腦思維相互獨立,其中模式識別由右腦負責。
B.“陰總是需要陽”告訴我們,建立高效、公平的社會,讓生活更加美好,需要我們同時擁有左右腦思維。
C.二元思維對人們產生重大影響,信息時代,以電腦程序員為典型代表的左腦思維廣受歡迎,而右腦思維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D.從最后一段的內容可以看出,作者敏銳地察覺到右腦思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未來也需要更多的“右腦”人才。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文章核心觀點的一項是(3分)(  )
A.早在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時期,醫師們就認為,與心臟同處一側的左腦是居于主要地位的半腦。
B.中國古代讀書和寫作的順序都是從右向左的,與國際接軌后改為從左向右,鞏固了左腦思維的支配地位。
C.一臺電腦的運算能力遠高于地球上最敏捷的左腦,但它識別人臉的速度和準確率卻比不上一個幼童。
D.國際奧林匹克競賽是一項高水平、高標準、高規格的賽事,主要涉及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等領域。
4.這篇文章將深奧的話題論述得淺顯易懂,請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5.下面的文段提到了日益興起的AI繪畫技術。請結合文章和下面的文段,分析我們應如何看待該技術。(6分)
  科技進步改變著行業的發展走向,AI繪畫日益興起,AI繪畫是指以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為基礎,利用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創作或輔助繪畫的繪畫形式。AI繪畫宣告機器向著人類藝術創造的頂峰再下一城,似乎拿捏住了人類引以為傲的審美,但還遠遠無法取代傳統畫師進行繪畫藝術和思想的表達。如何平衡AI技術崛起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仍值得人類不斷思考。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松油燈
周蓬樺
大風呼嘯著吹響森林,這時候煙囪像一個灼人的秘密,吸盤一樣牢牢地抓著林子里一個孩子的思緒。有許多個白天,他圍著房屋觀察,百思不解,想它孤零零地佇立在屋頂上,只在媽媽做飯時冒出一團團炊煙,為啥哩 這簡直沒有道理。不信你看吧,一大早,辛勞的煙囪就冒出一股筆直的煙,又被風吹散,裊裊地飄向河對岸。天地間響著各種混雜的聲音,像無數野獸的哀鳴,讓人聽了心驚膽戰,以為很快會有大事情發生,比如遠山崩裂,積雪粉碎,沉默百年的火山噴出血一樣的巖漿。當然,這擔心多余。在冬天,這不過是森林生活的日常狀態,如果天晴,太陽出來把雪地照得亮亮的,到處都很好看,就讓人從內到外感覺踏實了。他的耳畔響起媽媽說的一句話:“在這方圓幾百里的大森林里,若想知道有沒有人討生活,看看有沒有房子的煙囪冒煙就知道了。”
既然煙囪的存在如此重要,那它理應有一個復雜的來歷,每天晚上睡覺前,他會圍繞著煙囪展開無限的遐想——這幽深的煙囪里,是不是也住著一家人呢 他們專門負責清掃煙囪內的垃圾和煙灰,要不然煙囪早堵得死死的了。媽媽每天要做三頓飯,燒那么多的柴火,全靠住在煙囪里的人疏通清理。他還設想了一個溫馨的畫面:煙囪里先是住著一個白胡子老人,他很寂寞,每天默默地打掃爐灰。后來,就又來了一個陪伴他的男孩,是老人的孫子,長得活潑可愛,乖乖地幫著爺爺做活,自從他來了,老人終于安心了。住在煙囪里的人來自遙遠的天際,是另一個冰天雪地的國度,那里的人沒有煩惱,只知道整天圍著篝火唱歌跳舞,做著莊嚴的祭祀,遇到祭祀和節日的時候,他們便會一溜煙地消失,回到自己的國度。詭秘的遐想在他腦海里存在了整整一年,這成了一個壓迫在他心頭的秘密。要命的是,他甚至懷疑媽媽也知道煙囪里住著兩個人的秘密,只是心照不宣,都不說破罷了。因為在春節前發生了一件事,讓他產生了懷疑。
那一天,場部派人送來了春聯和紅燈籠,媽媽和那人有說有笑,媽媽在灶間打面糊,把春聯貼到門框上。那個人踩著木樹墩,幫媽媽把一盞燈籠掛在了屋門前,按理說門前應該掛兩盞紅燈籠的,森林人講究“好事成雙”嘛!但奇怪的是,媽媽對那人低聲說了幾句話,一邊從倉房里取了木梯子,讓那人幫著,把另一盞紅燈籠掛到了煙囪上。他見狀,心跳撲通撲通地加快了。他想,要過節了,這是媽媽向煙囪里的白胡子老人表示謝意吧 煙囪里黑燈瞎火的,這下終于有點亮光了。他高興地向媽媽擠擠眼,媽媽沖他笑了笑。一種欲念突然間從他腦海里冒出來,他想說:“媽媽,煙囪里的爺爺……”話到嘴邊,又吞咽回去了,他想和媽媽保守這個秘密。
森林里氣候多變,時陰時晴。這時候的媽媽,已經有了多年的森林生活經驗,她的防護意識很強,每天做活時要打開收音機,隨時接收外部的信息,主要是關于天氣變化的信息。她似乎把所有的細節都盤算到了,一樣也不落下,稍有閃失就會有后果顯現。他想了想,覺得媽媽做得最細致的地方,要數在一個個刮風下雪的晚上。知道晚上可能要下雪,她做的準備事項就會比平時多,傍黑兒時,她會從門外多取一些劈柴,把大炕燒得滾燙,封上火門,保持溫度的穩定性。然后,舀上一碗涼水,置于炕頭,這樣可以讓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孩子們不會第二天上火,喉嚨疼癢。一覺醒來,用手試試水溫,可以大致了解氣溫與人體所需溫度的差距,再進行調節。睡覺前,媽媽會檢查一遍小屋內外的安全隱患,窗戶上的木板條是否被風拆散,從茅廁把尿壺提進屋,放在火炕下。還要到干草垛里捋一抱干草,放到牛欄里,放上牛夠吃一晚的飼料,每次都先放到鼻孔前聞一聞。天色漸黑,媽媽還要提著馬燈,踩著積雪走一段路,到五十米開外的小倉房去做一件好事兒,給雪天前來避難的野物放上一些吃食:糙米飯、野豬骨頭之類,再放上一碗苞米子粥。做完這一切,天已經黑透了,媽媽用一根松木杠子把木門頂住,門外是厚厚的毛氈子。
最值得稱道的工序,是點松油燈。點松油燈前,要把地面清掃干凈,白天里布下的灰塵被集中到鍋臺前,留下清凈溫暖的地面,用手摸一摸是帶有余溫的。媽媽常說,日子對每個人都一樣,全靠打理收拾,要不然區別就太大了,比如她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是潔凈溫熱的,而別人家的地面是零亂的,屋子里的味道是污穢的,像過期的腌酸菜和餿了的干糧。
“我的小樹葉兒,睡吧。嘖——”
“嗯,媽媽也睡。”
“媽媽還要待一會兒。”
他在迷蒙中聽見她收拾衛生的聲音,她走路時與地面摩擦發出的聲音,有時則是一陣細碎的水聲,接著是一陣淡淡的水霧氣彌漫開來,那是她在洗臉,手指輕輕地搓揉面部。一縷橘黃色的光線始終跟隨著她。入睡前的最后一項,是媽媽的一個親吻,撲面而來的是一股雪花膏的香味。輕輕的,甜甜的,笑意綿綿的,媽媽從鼻息里呼出一絲柴火的氣息,透著醉人的芬芳。在媽媽離開后,他忍不住撓了撓額頭,因為剛才媽媽的劉海垂落的一綹頭發把他弄得有些癢,媽媽剛洗過的頭發還沒干透,混合著松香發露的氣味。
媽媽起身取下墻壁上的松油燈,劃亮火柴,把燈點亮,再小心地放回墻壁上的凹槽。松油是續得滿滿的,因為那盞燈要保持不滅,一直燃到天明。媽媽說,風雪天本來就怪嚇人的,再沒點兒亮光人容易做噩夢。多年了,在下雪的夜晚點一盞長明燈壯膽,這是媽媽應對極寒天氣時的精神法寶。松油燈點上,微微的火苗順著墻壁向上升,把墻壁和屋頂熏黑,燃燒的松油發出嗶剝的聲音,味道很好聞。
窗戶外,雪已經沙沙地下歡了,他有蒙頭睡覺的習慣,感覺這樣做夢不受打擾,可以把一個美美的夢做到底,無所顧忌地進入一個幽深莫測的世界。無奈,半夜里,他被一泡尿憋醒了,他瞇瞪著眼睛從被窩里鉆出頭,萬籟俱寂,屋內一片鼾聲,只有一縷微黃的光線灑在他的臉上。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孩子對煙囪的遐想,體現出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可見煙囪的重要性。
B.媽媽讓人將紅燈籠掛到煙囪上,并沖“我”笑了笑,因為媽媽也知道了“我”的秘密,兩人心照不宣。
C.媽媽收聽天氣信息后,做諸多細致準備,展現出她豐富的森林生活經驗以及勤勞善良的品性。
D.媽媽每次在點松油燈前都會清掃地面,因為在她看來每個人的日子都是一樣的,全靠打理收拾。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首段對森林環境的描寫凸顯出環境的惡劣,為后文細致描寫家庭生活場景做了鋪墊。
B.文中對孩子的心理描寫細致入微,既展現了其天真的性格,也讓讀者感受到森林生活的奇妙。
C.孩子睡覺時習慣性地蒙頭,這一細微舉動映射出他內心對安全感的渴望,以及對風雪夜的恐懼。
D.文末寫微黃的光線灑在孩子臉上,烘托出靜謐、溫馨的氛圍,與風雪夜的黑暗、寒冷形成對比。
8.本文標題是“松油燈”,可否換成“煙囪” 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4分)
                             
                             
                             
                             
                             
9.本文以孩子的視角來寫母親,有什么表達效果 (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注]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公使淵等出河東與繇會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等叛遣曹仁討之。超等屯潼關,公敕諸將:“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公急持之,而潛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循河為甬道而南。賊退,拒渭口,公乃多設疑兵,潛以舟載兵入渭,為浮橋,夜,分兵結營于渭南。賊夜攻營,伏兵擊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公不許。九月,進軍渡渭。超等數挑戰,又不許;固請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賈詡計,偽許之。韓遂請與公相見,公與遂父同歲孝廉,又與遂同時儕輩,于是交馬語移時,不及軍事,但說京都舊故,拊手歡笑。既罷,超等問遂:“公何言 ”遂曰:“無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與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涼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諸將或問公曰:“初,賊守潼關,渭北道缺,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引日而后北渡,何也 ”公曰:“賊守潼關,若吾入河東,賊必引守諸津,則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關。賊悉眾南守,西河之備虛,故二將得擅取西河。然后引軍北渡,賊不能與吾爭西河者,以有二將之軍也。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為堅壘,虜至不出,所以驕之也;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畜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
(節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注] 公:指曹操。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公使淵A等出河東B與繇會C是時關中D諸將疑繇E欲自襲F馬超等叛G遣曹仁H討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何言,即“言何”,與《勸學》中的“蚓無爪牙之利”句式不同。
B.若,如果,與《登泰山記》“而半山居霧若帶然”中的“若”意思不同。
C.所以,用來……的,與《師說》“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D.固,本來,與《赤壁賦》“固一世之雄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商曜等人在大陵反叛,曹操派遣夏侯淵等人討伐他們。后馬超等人駐守潼關,曹操卻不許將士與馬超等人交戰。
B.曹操表面上牽制馬超等人,暗地里派人夜間渡過蒲阪津,占據黃河西岸扎營。趁曹操還未渡過黃河,馬超急忙趕來攻打曹軍的渡船。
C.曹操多處設置疑兵,用船載運軍隊進入渭水,架設浮橋,夜間,分派軍隊在渭水南岸扎營,埋伏的曹軍打敗了夜間攻打營地的賊軍。
D.韓遂與曹操同一年被推舉為孝廉,且二人輩分相當,韓遂與曹操見面后相談甚歡,后來引起了馬超等人對韓遂的懷疑。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循河為甬道而南。
                             
                             
(2)他日,公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
                             
                             
14.曹操不從河東攻打馮翊反而駐守潼關,拖延一段時間后北渡黃河去攻打對方,最終取得勝利,請簡要概括曹操是如何取勝的。(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5—16題。
行香子·過七里瀨①
蘇 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②。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注] ①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期間,放棹富春江,由新城至桐廬,經過七里瀨時作此詞。②嚴陵:東漢的嚴子陵,名光,少時曾與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劉秀即位后,征召其到京,授諫議大夫,不受,隱居垂釣于富春江上。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上片“過”字領起“沙溪急”三句,節奏輕快,使畫面流動起來,概括了沿途的景色和主觀的感受。
B.下片前兩句運用比喻手法和疊詞,既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山的形態,又表達了作者對山景的喜愛。
C.下片用嚴子陵的典故,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周瑜典故的目的一致,抒發功名未就之感慨。
D.本詞上片重在寫水,下片寫山,融合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將人生感慨寓于水光山色之中,含蓄雋永。
16.后人評價此詞“熔情感和哲理于一爐”,請結合本詞內容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語文老師講解“物是人非”時說,其實很多古詩詞中的句子都給人“物是人非”的感覺,這時你想到了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        ,       ”。
(2)《勸學》中,“           ”意含遞進,勸勉人們廣博地學習并不斷反思;《涉江采芙蓉》中,“        ”語帶轉折,抒發戀人分隔異地的無奈。
(3)自然界鳥獸的啼鳴有時會引發人們的悲思愁緒,這在古詩文中屢見不鮮,如:“        ,        。”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閑暇時曬曬背,祛濕補陽;忙碌之余打一段八段錦,舒活筋骨;工作間隙飲一杯養生茶或“羅漢果拿鐵”,吃點中式滋補零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被中式養生“圈粉”,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各種養生行為。中式養生不斷“升溫”,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同時也需要注意產業規范發展——尊重科學、腳踏實地,使中式養生持續壯大。
中國自古以來的養生理念,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既主張“藥食同源”“以食養生”,也強調“調心養性”、內心平和。如今隨著現代醫學特別是傳統中醫藥學的發展,  A  。一些過時的觀念和做法被淘汰,新的養生方式添加進來,使得中式養生成為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為民眾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養生大有學問,要尊重科學,不能肓目。無論是運動養生,還是藥善養生,都需要相關理論的支撐和實踐的檢驗。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秉持客觀態度,嚴格制定相關規范標準。即便是自古傳下來的“驗方”,  B  ,而是要在遵重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從中醫藥學出發,通過現代科學手段,究其原理,檢其功效。
中式養生熱潮興起,既是順應消費者的需求,也是民眾對中國文化更加自信的表現。需要注意的是,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避免急功近利、虛浮夸大。腳踏實地地發展,調劑“陰陽”去“虛火”,在傳承中日拱一卒,不斷進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中式養生剛剛起步,未來前景光明。
18.下列對文中第一段標點符號的用法及表達效果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分號表示并列,列舉閑暇時、忙碌之余、工作間隙等時間段進行的養生行為,突出中式養生的便捷性。
B.省略號省略了與“飲養生茶”和“吃中式滋補零食”類似的內容,凸顯這一類中式飲食的豐富性。
C.“升溫”的引號標示特殊含義,表明中式養生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受歡迎。
D.破折號標示補充說明,說明“中式養生產業規范發展”的具體要求是“尊重科學、腳踏實地”。
19.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分)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立春剛過,天氣還在“六九”中,說不上春暖花開。宣武藝園離我家只公交一站地遠,橫穿幾條小胡同,便到了東門。進東門朝西走不到十米,我突然停下來,踟躕不前,像被什么攔住。
緣何不繼續朝前走
原來,我嗅到了一股味兒,一股冷香的味道。循著這股味道,我發現,它來自灰磚砌就的月亮門。月亮門兩旁有幾株樹干微棕色的蠟梅。蠟梅枝上鑲嵌著如琥珀般的花朵。香源在這里。
宣武藝園的蠟梅,外觀不太引人注意,往往被游人忽略。要不是它那別樣的冷香把我攔住,我也定會從它身旁徑直走過的。駐足觀賞蠟梅,白墻、灰瓦墻頭、灰磚月亮門前,亭亭玉立,既不賣弄,也不自卑,傲傲地立在寒風中。不覺對它產生敬意。
記住嘍:每年立春過后,一定到宣武藝園賞蠟梅。
21.文中畫橫線處是幾個短句,請將其改寫成一個長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2.文中第二段使用了一個獨立成段的問句,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其表達效果。(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高一年級選科關系到報考大學時的專業選擇,關系到個人一生的職業規劃。在高一年級的選科中,你會選取哪個組合 是以物理、化學為主的偏理組合,還是以歷史、政治為主的偏文組合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與解析
1.D “人們若孤立地看待問題,就會變得冷漠或傷感”錯誤,原文說的是“但通常情況下,我們不一定……很危險。比如,只有邏輯……變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卻……十分傷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見“變得冷漠或傷感”是孤立看待問題導致的一部分情況,并不能代表孤立看待問題所帶來的一切后果。
2.A “他認為左右腦思維相互獨立,其中模式識別由右腦負責”錯誤,根據原文“斯佩里寫道:‘大腦似乎具備兩種思維模式,這兩種思維模式是相互獨立的,分屬左腦和右腦。’左腦……而右腦負責整體推理、模式識別以及領會各種情緒和非語言類表達”可知,“模式識別由右腦負責”并非羅杰·斯佩里的觀點,而是作者的觀點。
3.C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右腦思維的崛起及左右腦協同工作的意義。A、B兩項均肯定左腦思維的作用, D項說明目前大家重視左腦思維,都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文章核心觀點。
4.答案 ①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如用管弦樂隊合作演奏來解釋大腦兩個半球需要協同合作,以律師、演員等為例具體列舉了左右腦思維更擅長的職業,將深刻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②論證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例如“大腦的左右半球并不像開關……就會斷開”“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奔馳”,分別以比喻、擬人的手法體現大腦左右半球的關系和右腦思維的重要性。
解析 ①原文中,作者用“它的兩個半球是協同合作的,正如一個管弦樂隊……十分糟糕”來說明大腦兩個半球需要協同合作的道理,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借助生活中具體可見的現象來說明大腦合作這一肉眼不可見的抽象理論。此外,在“有些人更擅長邏輯思考……成為律師……成為發明家、演員或顧問”中,作者還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舉了現實中不同職業的例子,來說明左右腦思維更擅長的職業。這些論證方法的運用,都將深刻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
②在論證語言上,為了避免陌生的科學理論給人帶來疏離感,作者充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在“大腦的左右半球并不像開關……就會斷開”中作者將大腦左右半球比作開關來說明兩者的關系;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奔馳”中將右腦當作人來寫,形象地說明了現在右腦思維變得越來越重要。
5.答案 ①AI繪畫是讓計算機調取已有數據,對人類指令進行處理,類似于人的左腦對文字和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從而能夠進行“繪畫”。②人類的右腦擅長領會各種情緒,具有語境性和綜合性,能夠將個人情感融入畫作當中,所以AI不能代替人類進行思想的表達。③左右腦思維作用不同、功能互補,只有協同合作,利用AI技術的同時融入創作者的情感,才能創作出意韻深遠的佳作。
解析 ①文段中,“AI繪畫日益興起”“AI繪畫宣告機器向著人類藝術創造的頂峰再下一城”說明了AI繪畫技術的興起與發展,而這一技術之所以得以實現,是因為機器能夠通過處理文字和大數據,歸納出固定化的繪畫思路,從而進行“繪畫”。
②從原文“左腦負責順序推理,擅長分析和文字處理”“這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具有典型的左腦特征……其典型代表是電腦程序員”中,我們可以看出AI繪畫就如同人的左腦一樣通過分析處理信息,從而實現技術可能性。文段中指出AI繪畫“似乎拿捏住了……但還遠遠無法取代……藝術和思想的表達”,這說明AI繪畫處理模式固定、死板,并不能代替人類進行情感和藝術的表達。而根據原文“而右腦負責整體推理……非語言類表達”“這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具有典型的右腦特征……綜合性”可看出,人類因為擁有右腦,擅長領會各種情緒,具有語境性和綜合性,所以才能夠將個人情感融入畫作當中,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③文段最后,作者并沒有對AI繪畫進行完全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指出“如何平衡AI技術……值得人類不斷思考”,結合文章中“要想過上滿意的生活……兩種思維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等關于左右腦的觀點,我們可得到啟發:左右腦思維作用不同、功能互補,只有協同合作,利用AI技術的同時融入創作者的情感,才能創作出意韻深遠的佳作。
6.C A.“可見煙囪的重要性”錯誤。孩子對煙囪的遐想體現其想象力和好奇心,但不能由此得出煙囪的重要性。B.“因為媽媽也知道了‘我’的秘密,兩人心照不宣”錯誤。原文中說“他甚至懷疑媽媽……產生了懷疑”,作者只是懷疑媽媽“知道了‘我’的秘密”,媽媽的笑是一種日常回應,并非心照不宣。D.“在她看來每個人的日子都是一樣的,全靠打理收拾”錯誤。原文“媽媽常說,日子對每個人都一樣,全靠打理收拾”是媽媽的感慨,并不能表明媽媽認為“每個人的日子都是一樣的”。
7.C “映射出他內心對安全感的渴望,以及對風雪夜的恐懼”錯誤,原文是“他有蒙頭睡覺的習慣……進入一個幽深莫測的世界”,文中未提及這一舉動是出于對安全感的渴望和對風雪夜的恐懼。
8.答案 不可以。①“松油燈”是母親應對極寒天氣的精神法寶,象征著溫暖與安全感,更能凸顯文章主旨。②“松油燈”與家庭生活場景緊密相連,推動情節發展。而“煙囪”只是孩子前期遐想的對象,無法涵蓋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情感。
解析 不可以。①由文中“在下雪的夜晚點一盞長明燈壯膽……精神法寶”可知,在極寒天氣里,松油燈發揮著重要作用,它那跳動的火苗給家人帶來溫暖,讓一家人內心有了安全感,成為母親應對惡劣天氣、守護家庭的一種精神法寶,象征著溫暖、守護以及家庭的凝聚力,凸顯出文章關于親情、家庭生活以及在艱難環境中堅守溫暖的主旨。
②文章圍繞家庭生活的諸多場景展開,在寒冷的日子里,松油燈始終在場,母親忙碌、孩子入睡等場景中都有它的身影,它串聯起不同的生活畫面,并且隨著松油燈的點亮和火苗的變化,情節一步步推進,是文章情節發展的重要線索。“煙囪”只是在孩子想象遠方、想象外面世界等局部內容中涉及,并沒有像“松油燈”那樣緊密地融入整個家庭生活的情節脈絡之中,無法起到推動情節有序發展的作用。
故不能替換標題。
9.答案 ①以孩子的視角,使母親的形象更加真實、親切、生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②孩子的天真好奇,能更好地展現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的細致入微與勤勞善良,從側面烘托母親形象。③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思考,讓讀者更能體會到森林生活的獨特和家庭的溫暖,使情感表達更細膩。
解析 ①文中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如寫母親貼春聯、掛燈籠時與場部來的人的互動,有說有笑、低聲交談等細節,都是孩子親眼所見的平常畫面,不加修飾,讓母親形象真實可感。孩子看到母親睡前親吻自己,聞到那雪花膏與柴火的氣息,這種親昵的日常場景,使母親顯得無比親切。還有孩子眼中母親取燈、點燈的一系列動作,展現得生動具體,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增強了文章感染力。
②孩子對母親的日常舉動充滿好奇,比如好奇母親為何要做諸多準備工作,像下雪天提前備足劈柴、燒好炕、調節室內溫濕度,還檢查安全隱患,給野物放吃食,等等。孩子的這份好奇恰恰體現出母親考慮周全、事事細致,從側面烘托出母親在生活中的勤勞善良,把對家人、對周邊生靈的關懷融入每一項瑣碎的行為中,凸顯母親美好的形象。
③孩子身處森林,內心感受深刻,如覺得太陽出來才踏實,文中還描述雪夜屋內溫暖、母親點燈等場景。讀者能透過孩子的感受,體會到別具韻味的森林生活,也能感受到家庭里那溫馨的氛圍,如母親的親吻、睡前的準備等,這些細膩的情感傳遞,讓讀者更易沉浸其中,體會到生活的美好與親情的珍貴。
10.CFG “公使淵等出河東與繇會”是兼語句,“淵等”是“使”的賓語,同時是“出河東與繇會”的主語,C處斷開;“疑”的賓語是“繇欲自襲”,F處斷開;“馬超等叛”是主謂句,主語是“馬超等”,且“遣曹仁討之”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公”,G處斷開。
11.C A.正確。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言何”/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蚓無利之爪牙”。B.正確。如果/像。C.錯誤。意思相同,都是“用來……的”。D.正確。
12.D “韓遂與曹操同一年被推舉為孝廉”錯誤,根據原文“公與遂父同歲孝廉”可知,應是韓遂的父親與曹操同一年被推舉為孝廉。
13.答案 (1)校尉丁斐趁機放出牛馬來引誘賊軍,賊軍忙亂地搶奪牛馬,曹公才得以渡過黃河,沿著黃河修筑通道向南推進。
(2)某一天,曹公又給韓遂一封信,信上多處刪改文字,好像是韓遂自己改動的。
解析 (1)“因”,趁機;“循”,沿著;“為”,修筑;“南”,名詞作動詞,向南推進。
(2)“他日”,某一天;“與”,給;“點竄”,刪改文字。
14.答案 ①誘騙賊軍集中兵力防守南面,趁機奪取西河;②進而修筑向南延伸的通道,形成己方優勢,同時麻痹敵人;③假裝答應敵人的要求,趁機積蓄兵力進攻,隨戰場局勢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策略,最終取勝。
解析 由原文“賊悉眾南守,西河之備虛……賊不能與吾爭西河者,以有二將之軍也”可知,誘騙賊軍集中兵力防守南面,趁機奪取西河;
由原文“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可知,修筑向南延伸的通道,形成己方優勢,同時麻痹敵人;
由原文“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可知,假裝答應敵人的要求,趁機積蓄兵力進攻,隨戰場局勢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策略,最終取勝。
[參考譯文]
建安十六年春天正月,天子任命曹公的世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設置官屬,做丞相的副手。太原人商曜等人在大陵反叛,曹公派遣夏侯淵、徐晃圍攻打敗了他們。曹公派遣夏侯淵等人從河東出兵和鐘繇會合。這時關中各將領懷疑鐘繇想要襲擊自己,馬超等人反叛。曹公派遣曹仁討伐他們。馬超等人駐守潼關,曹公命令各將領:“關西的士兵精銳強悍,你們堅守營壘不要和他們交戰。”秋天七月,曹公向西征伐,和馬超等人在潼關兩邊駐扎。曹公緊逼并挾制馬超等人,暗地里派遣徐晃、朱靈等人夜間渡過蒲阪津,占據黃河西岸作為營地。曹公從潼關北渡黃河,還沒渡過去,馬超急忙趕來攻打曹公的渡船。校尉丁斐趁機放出牛馬來引誘賊軍,賊軍忙亂地搶奪牛馬,曹公才得以渡過黃河,沿著黃河修筑通道向南推進。賊軍撤退,據守渭水口,曹公就多處設置疑兵,暗地里用船載運軍隊進入渭水,架設浮橋,夜間,分派軍隊在渭水南岸扎營。賊軍趁夜攻打曹軍的營地,埋伏的曹軍打敗了他們。馬超等人駐守渭水南岸,派人送信請求割讓黃河以西的地方來講和,曹公不答應。九月,曹公進軍渡過渭水。馬超等人多次來挑動戰爭,曹公又不答應;馬超等人堅持請求割讓土地,請求送來人質,曹公采用賈詡的計策,假裝答應了他們。韓遂請求和曹公見面,曹公和韓遂的父親同一年被推舉為孝廉,又和韓遂年齡相當、輩分相同,于是兩人見面時騎馬并行交談了很長時間,不涉及軍事,只說京城的故友舊事,拍手歡笑。見面過后,馬超等人問韓遂:“曹公說了什么 ”韓遂說:“沒有說什么。”馬超等人對韓遂起了疑心。某一天,曹公又給韓遂一封信,信上多處刪改文字,好像是韓遂自己改動的。馬超等人更加懷疑韓遂。曹公于是和馬超等人約定日期會戰,先用輕裝的部隊挑戰,交戰很久,才出動勇猛的騎兵夾擊敵人,大敗了馬超等人,斬殺了成宜、李堪等人。韓遂、馬超等人逃去涼州,楊秋逃到安定郡,關中被平定。有的將領詢問曹公說:“當初,賊人據守潼關,渭水北岸的通道守備空虛,我們不從河東攻打馮翊反而駐守潼關,拖延一段時間后北渡黃河,這是為什么呢 ”曹公說:“賊軍據守潼關,如果我軍進入河東,賊軍一定會調兵防守各個渡口,那么西河就無法渡過了,所以我故意用大軍攻向潼關。賊軍集中全部兵力防守南面,西河的守備就空虛了,所以徐晃、朱靈二將能夠全力奪取西河。然后我帶領軍隊北渡黃河,賊軍不能和我們爭奪西河,就是因為已有二將的軍隊。把兵車連接起來排成柵欄,修筑通道向南延伸,既可以構成我軍不可戰勝的條件,又可以顯示我軍兵力薄弱以麻痹敵人。渡過渭水后修筑堅固的營壘,敵軍來了并不出戰,這是為了使敵人產生驕傲的心理;所以賊軍不修筑營壘而請求割讓土地。我順著他們的話答應他們,用以順從他們的心意,使他們自己感到安心而不防備,我們趁機積蓄兵力,突然進攻敵人,這就是所說的迅雷不及掩耳,用兵的變化,本來就不是一種方法。”
15.C “目的一致,抒發功名未就之感慨”錯誤,“算當年、虛老嚴陵”,作者認為嚴子陵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
16.答案 ①通過水、天、小船、游魚、白鷺等意象,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圖景,體現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②“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營造了凄涼蕭瑟的意境,流露出作者被貶謫的傷感。③君臣如夢一樣消失,只留下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同時也表現出作者淡泊名利,與山水共清歡的豁達情懷。④空名不長久,而真正能留存的只有青山,體現出江山長存、自然永恒的哲理。
解析 上片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游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閑自得。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白天溪水湍急,清可見沙;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夜晚月下之溪,明亮而清澈。這三句,以清冷的意象營造了凄清蕭瑟的意境,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被貶謫的傷感。
“算當年、虛老嚴陵”,東漢嚴光,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不釣鱸魚只釣名”,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體現出作者淡泊名利,與山水共清歡的豁達情懷。
“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云,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空名不長久,真正能留存的只有青山,體現出江山長存、自然永恒的哲理。
17.答案 (1)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所思在遠道
(3)(示例1)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示例2)常有高猿長嘯 屬引凄異
18.B “省略了……凸顯這一類中式飲食的豐富性”錯誤。此處省略的是與“閑暇時……”“忙碌之余……”“工作間隙……”相似而不同的生活場景中的養生行為,凸顯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進行的中式養生活動還有很多。
19.答案 “肓”改為“盲”,“善”改為“膳”,“遵”改為“尊”。(從中任選兩個即可)
解析 第三段共有三處錯別字:“肓目”的“肓”應改為“盲”;“藥善”的“善”應改為“膳”;“遵重”的“遵”應改為“尊”。
20.答案 A養生理念也有了新的變化 B也不應簡單地拿來就用
解析 A處,根據后文“一些過時的觀念和做法被淘汰,新的養生方式添加進來”可知,該處是說養生理念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發生了新的變化,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據此可填“養生理念也有了新的變化”之類的內容。B處,前文意在表明對于各種養生方法要用科學理性的態度來對待,后文進一步說明了正確的做法是要經過科學驗證,由此可以推斷出此處是說“即便是自古傳下來的‘驗方’”,也不能直接拿來就用,據此可填“也不應簡單地拿來就用”之類的內容。
21.答案 它來自灰磚砌就的月亮門兩旁的幾株樹干微棕色的蠟梅枝上鑲嵌著的如琥珀般的花朵。
解析 短句變長句,首先要確定主干句,然后把其他內容添加到主干句中。
本題長句的主干句可確定為:它來自花朵。然后調整其他內容。“灰磚砌就的”修飾“月亮門”,“月亮門兩旁有……微棕色的”改為“月亮門兩旁的幾株樹干微棕色的”,作“蠟梅”的定語,可整理成“灰磚砌就的月亮門兩旁的幾株樹干微棕色的蠟梅”;再與后句“蠟梅枝上鑲嵌著如琥珀般的花朵”銜接,改成“灰磚砌就的月亮門兩旁的幾株樹干微棕色的蠟梅枝上鑲嵌著的如琥珀般的花朵”。
據此整理作答即可。
22.答案 ①結構上,此句為過渡句,承接上文“我”停下來,踟躕不前,又引出下文“我”踟躕不前的原因——嗅到了一股冷香。②采用問句并獨立成段,提醒讀者注意,引起讀者重視,激發讀者好奇心,為下文寫蠟梅張本。
解析 ①結構上,此句為過渡句,上文寫“我突然停下來,踟躕不前,像被什么攔住”,下文寫“原來,我嗅到了一股味兒,一股冷香的味道”,此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②“緣何不繼續朝前走 ”采用問句,本身就引起讀者注意,再加上單獨成段,更能引起讀者注意,使讀者想要探究其原因,激發讀者的好奇心,為下文寫蠟梅張本。
23.[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聚焦于高一選科這一關鍵事件,強調其與報考大學時的專業選擇以及個人一生的職業規劃緊密相連,并明確給出偏理(以物理、化學為主)和偏文(以歷史、政治為主)兩種選科組合示例,引導考生思考并選擇。選科并非孤立事件,它是個人教育與職業發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影響深遠。選科決定了高中的學習方向,也為大學專業的選擇奠定了基礎,進而影響未來職業規劃。兩種選科組合示例,對應不同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方式,要求考生思考選科原因,考量個人興趣、能力、職業理想與社會需求等因素。論述中要體現選擇過程中的權衡,增強說服力,不能僅談表面理由,要深入挖掘,如選科對個人成長、職業發展的長遠影響,如何通過選科實現人生目標,等等。
構思行文時,可先點明選科的重要性,順勢引出自己的選擇,再從興趣、優勢、職業規劃等方面闡述理由,在論述中對比另一組合,權衡利弊,最后總結升華,強調選科與未來的緊密聯系。
[參考立意] 
(1)興趣與未來的交響曲:我的選科之旅。
(2)理性與情感的交織:我的學科組合選擇。
(3)規劃未來,從選科開始。
(4)在理與文之間:我的職業規劃之路。
[例文]
選擇的力量
——高一選科中的理性思考與個人規劃
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是通向不同未來的關鍵。對于高一年級的我來說,選科不僅影響著我未來的大學專業,更關系到我一生的職業發展。在偏理組合(以物理、化學為主)和偏文組合(以歷史、政治為主)之間做出選擇,需要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同時也需考慮個人的興趣和社會的需求。
首先,我認為興趣是選擇的基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而這些天賦往往通過我們的興趣表現出來。如果我對自然科學有濃厚的興趣,那么選擇偏理組合將使我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入探索。比如,物理可以讓我理解自然界的規律,化學能夠揭示物質變化的秘密,這些都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反之,若我更喜歡人文社科方面,那么偏文組合能讓我暢游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觸摸思想和社會發展的脈絡。
其次,職業規劃也是選科時不可忽視的因素。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以當前的趨勢來看,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領域的就業前景廣闊,薪資待遇優厚,而且這些行業往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然而,文科類專業同樣重要,它們培養的是具備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和文化素養的人才,這對于社會管理和文化傳播不可或缺。因此,在選擇時必須考慮到未來的職業方向,并且要為長遠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者,教育背景和家庭環境也會對選科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家庭中有多位從事理工職業的成員,那么我可能從小耳濡目染,對理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相反,如果我成長在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家庭里,那么文科可能會成為首選。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盲目地遵循家庭的傳統或滿足家人的期望,而是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發展目標來決定。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無論選擇哪個組合,最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都能夠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知識寶庫的大門。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會努力克服困難,不斷挑戰自我,同時也要提高跨學科知識融合的能力,因為現代社會越來越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高一選科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課程選擇,更是對未來人生道路的一次深刻思考。通過對自身興趣、職業規劃、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權衡,我相信自己能夠做出最適合的選擇。無論最終選擇偏理組合還是偏文組合,我都將全力以赴,追求卓越,用實際行動證明選擇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抚州市| 龙陵县| 昌平区| 会理县| 玉林市| 孝昌县| 乐都县| 调兵山市| 西贡区| 武宣县| 攀枝花市| 响水县| 溧水县| 太和县| 土默特右旗| 六安市| 大同县| 翼城县| 西昌市| 黄石市| 探索| 金寨县| 玛多县| 安新县| 安岳县| 博湖县| 德化县| 永仁县| 册亨县| 日土县| 乌兰县| 庄浪县| 永胜县| 清涧县| 新郑市| 河北省| 应城市| 独山县| 铜山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