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8.《世說新語》二則 同步練習 (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8.《世說新語》二則 同步練習 (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世說新語》二則
同步練習
一、文學常識判斷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組織編寫的《世說新語》主要記載了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
B.“久仰”“奉還”“賢弟”“賞光”是敬辭,“家君”“小女”“犬子”“高壽”是謙辭。
C.“無奕女”指東晉詩人謝道韞;王凝之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將軍。
D.“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王謝”指的是東晉時期的兩大顯赫家族,即以王導為主的王家和以謝安為主的謝家。謝安就是《詠雪》中的謝太傅。
二、解釋加點的字
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與兒女講論文義
(3)俄而雪驟
(4)未若柳絮因風起
(5)陳太丘與友期行
(6)下車引之 引: 之:
(7)太丘舍去
(8)去后乃至
(9)尊君在不
(10)元方入門不顧
(11)相委而去
(12)則是無信
三、古今異義
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不同含義。
(1)陳太丘與友期行
古義: 今義:
(2)太丘舍去
古義: 今義:
(3)相委而去
古義: 今義:
(4)下車引之
古義: 今義:
(5)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 今義:
四、名句名篇默寫
4.默寫。
(1)面對大雪紛飛的場景,《詠雪》中的兄子胡兒詠出“ ”,顯得樸拙;而兄女謝道韞則以“ ”一句加以形容,顯得清雅。
(2)在《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中,含有謙辭的句子是“ ”。
五、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
(2)太丘舍去 舍:
(3)去后乃至 乃:
(4)下車引之 引: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入門不顧。
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小題。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7.用“/”在下列句子的適當位置標出一處朗讀停頓。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8.翻譯下列句子。
(1)白雪紛紛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
9.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白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六、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
六歲時,大父雨若翁攜余之武林①,遇眉公先生②跨一角鹿,為錢塘游客,對大父曰:“聞文孫善屬對,吾面試之。”指屏上《李白騎鯨圖》曰:“太白騎鯨,采石江邊撈夜月。”余應曰:“眉公跨鹿,錢塘縣里打秋風③。”眉公大笑起躍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
(節(jié)選自張岱《自為墓志銘》)
【注】①大父雨若翁攜余之武林:祖父雨若公帶著我到了錢塘。張岱祖父字雨若。張岱出身富貴世家,眉公所跨角鹿即張岱祖父所贈。②眉公先生: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③打秋風:向有錢人討財物,有占人便宜的意思。
1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與兒女講論文義  兒女雙全 B.俄而雪驟 暴風驟雨
C.公大笑樂 樂此不疲 D.吾面試之 吹面不寒楊柳風
1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撒鹽空中差可擬。
(2)聞文孫善屬對,吾面試之。
12.下列對【甲】【乙】兩文的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 )
A.甲文中這一家人是在和睦、融洽、歡快、輕松的氛圍下聚會的,從“內(nèi)集”“欣然”“大笑”可看出。
B.甲文中“俄而雪驟”中的“驟”字描寫出大雪的急促,襯托出屋內(nèi)的溫馨。
C.乙文中“大父雨若翁攜余之武林”正確的停頓是“大父/雨若翁/攜余之/武林”。
D.乙文作者張岱六歲時因擅長對對子,得到眉公夸贊,可謂靈雋神童。
13.甲乙兩文中,引起謝太傅和眉公“大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加以解說。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時見。絮起風中,千峰堆玉;鴉翻城角,萬壑鋪銀;無樹飄花,片片繪子瞻之壁①;不妝散粉,點點糝②原憲③之羹。飛霰④入林,回風折竹。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畫冒雪出云之勢,呼松醪⑤茗飲之景,擁爐煨芋,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節(jié)選自陳繼儒《小窗幽記》)
【注釋】①子瞻之壁: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糝:散開,散落。③原憲:孔子的弟子,安貧樂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濁酒,汁渣混合的酒。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與兒女講論文義/不義而富且貴 B.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吾日三省吾身
C.畫冒雪出云之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欣然一飽/公欣然曰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2)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16.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乙】文中的“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句,生動形象表現(xiàn)作者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情態(tài)。
B.【甲】文最后一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補充點明了謝道韞的身份。
C.【甲】文“兄子胡兒”把雪描述為“不如柳絮因風起”,謝太傅對“兄子”的答案很滿意。
D.【乙】文中“絮起風中”,化用了才女謝道韞詠雪之典故。
17.閱讀【甲】【乙】兩文,說說【甲】文“公欣然”和【乙】文作者“欣然”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七、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蒸飯成粥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①。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②而竊聽。炊忘著箅③,飯落釜④中。太丘問:“炊何不餾⑤ ”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⑥。”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記之。”二子俱說,更⑦相易奪⑧,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選自《世說新語·夙惠》)
【注釋】①炊:做飯。②委:丟下。③箅(bì):蒸飯的工具。④釜:鍋。⑤餾:把半熟的食物蒸熟。⑥糜:粥。⑦更:交替。⑧易奪:改正補充。
18.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賓客詣陳太丘宿
(2)大人與客語
19.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
(2)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
20.結(jié)合課文《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說說小時候的元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林道人詣謝公
林道人詣謝公①。東陽②時始總角③,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再遣信④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因流涕抱兒以歸。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見!”
(選自《世說新語》)
【注】①林道人:指晉代和尚支遁,世稱林道人、林公;謝公:謝安,東晉名相,世稱謝太傅、謝公。②東陽:謝朗,謝安的侄子,曾任東陽太守。其父謝據(jù)早逝,下文“家難”指此事。③總角:古時兒童頭結(jié)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傳信的人。⑤恨:遺憾。⑥朝士:朝廷官員。
2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詣( ) (2)因( ) (3)語( )
22.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東陽時始總角,新病起,體未堪勞。
(2)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見!
23.王夫人為什么堅持要“流涕抱兒以歸”?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世說新語》二則》參考答案
題號 1
答案 B
1.B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
B.表述有誤,“高壽”是敬辭;
故選B。
2.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義理 不久,一會兒 不如,不及 相約同行 拉 代詞,指元方 丟下 才 同“否” 回頭看 連詞,表順接 就
【詳解】本題考查解釋文言詞語。
(1)句意: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內(nèi)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句意:和子侄輩的人講解談論文章的義理。文義:文章的義理。
(3)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會兒。
(4)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未若:不如,不及。
(5)句意: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期行:相約同行。
(6)句意:下車去拉他。引:拉,牽拉。之:代詞,指代元方。
(7)句意:陳太丘丟下(他)而離開。舍:丟下。
(8)句意:(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乃:才。
(9)句意: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10)句意:元方走進家門,連頭也不回。顧:回頭看。
(11)句意:丟下我走了。而:連詞,表順接。
(12)句意:就是不講信用。則:就。
3. 約定 日期 離開 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舍棄 任,派 拉,牽拉 引起,引導 回頭看 照管,顧念
【詳解】本題考查古今異義。
(1)句意: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期:古義:約定;今義:日期。
(2)句意:陳太丘丟下他而離開。去: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3)句意:丟下我走了。委:古義:舍棄;今義:任,派。
(4)句意:下車拉他。【引】古義:拉,牽拉;今義:引起,引導。
(5)句意:元方頭也不回頭地進了家門。顧:古義:回頭看;今義:照顧,顧念。
4. 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君與家君期日中
5. 約定 舍棄 才 拉,牽拉
6.(1)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2)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點睛】參考譯文:
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或“與兒女/講論文義”)
8.(1)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
9.示例 1:“柳絮因風起”更好。“柳絮”輕盈飄逸,與白雪紛紛揚揚的形態(tài)更相似,且“因風起”賦予白雪動態(tài)美,還能讓人聯(lián)想到春天的生機,意境更優(yōu)美。示例 2:“撒鹽空中”更好。“撒鹽”能精準體現(xiàn)白雪顆粒分明、下落迅疾的特點,更貼近雪的實際形態(tài),描寫更直白真切。
【點睛】參考譯文: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里舉行家庭聚會,和子侄輩們講解討論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急促起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謝朗(小名胡兒)回答說:“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他的侄女(謝道韞)則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謝太傅聽了,高興得大笑起來。(這侄女)原來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10.B 11.(1)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
(2)我聽說你的孫子擅長詩文對仗,我今當面試一試他。
12.C
13.兩文中,引起謝太傅和眉公先生“大笑”的相同原因是對晚輩的才華和機智的贊賞,在甲文中,謝太傅對兄女將雪比作柳絮的比喻感到滿意和欣賞;在乙文中,眉公先生對張岱的對聯(lián)才華感到驚喜和贊賞。
【點睛】參考譯文:
【甲】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六歲時,祖父雨若公帶著我到了錢塘,遇到眉公先生騎著一只馴鹿,他是錢塘游客,對祖父說:“我聽說你的孫子擅長詩文對仗,我今當面試一試他。”他指著屏上的《李白騎鯨圖》說道:“太白騎鯨,采石江邊撈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錢塘縣里打秋風。”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來,說道:“哪里能找到像這樣聰明雋秀的,(當然)是我的小友了。”
D
15.(1)兄長的兒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
(2)于是創(chuàng)作了一幅雪景圖,來寄給僧人欣賞。
16.C
17.甲文“公欣然”是因為下雪觸發(fā)了謝太傅賞雪寫詩的雅興和樂趣;乙文作者“欣然”是因為在美麗的雪景中圍著火爐烤山芋的樂趣。
【點睛】參考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四周的樹林都是積雪,登高遠眺時時可見。(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樣在風中起舞,山峰積雪如同堆砌的白玉;寒鴉在城角翻飛,山中萬壑都鋪上了一層銀色。沒有樹木,卻在飄花,片片如同蘇子瞻所描繪的赤壁景色;不用裝點,散落之粉點點如同原憲藜羹中的糝。飛散的雪花飄入林中,強勁的回風折斷竹子,徘徊其間,仔細凝視觀覽,以萌生奇思異想。描繪雪飄云出的景致,還有仆人拿來松花酒及喝茶的景致。圍著火爐烤山芋,美美地吃飽,隨后畫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給名僧評賞。
18、到 說話
19.(1)客人和太丘在談論,元方兄弟二人在燒火煮飯,(卻)全部丟下手中的活前去偷聽。
(2)兄弟二人一起說,交替著改正和補充,一句話也沒有漏掉。
20.元方是一個聰慧機智、勤奮好學的人。
【點睛】參考譯文:
有客人到陳太丘(陳寔)家留宿,陳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客人和陳太丘在談論學問,兄弟二人在燒火,(聽到談論學問)都放下手頭的事去偷聽。做飯時忘了放上蒸飯用的箅子,米就都落到鍋里了。陳太丘問:“做飯為什么不蒸一蒸呢?”元方、季方直身而跪說:“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就一起去偷聽了,做飯時忘了放上箅子,現(xiàn)在飯煮成粥了。”陳太丘問:“你們還記得我們談論的內(nèi)容嗎?”(兄弟倆)回答說:“大概還記得。”于是兄弟二人一起敘說,互相補充修正,一點遺漏的內(nèi)容都沒有。陳太丘說:“既然這樣,只是喝粥也行,為什么一定要吃飯呢?”
21、拜訪 于是、就 告訴、對……說
22.(1)謝朗那時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不堪勞頓。
(2)家嫂言辭感人,實在值得稱頌,遺憾不能讓朝中官員一見。
23.謝朗那時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不堪勞頓;王夫人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這個孩子身上。
【點睛】參考譯文:
僧人林道人去見謝公(謝安),東陽(謝朗)那時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經(jīng)不起勞累。他和林公談論玄理,以至于互相辯駁,毫不相讓。東陽的母親王夫人在墻壁后聽他們辯論,兩次派人傳信叫東陽回去,但謝安卻留住不放。于是王夫人親自出來,說道:“我年輕時家中就遭遇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這個孩子身上。”隨即哭著把兒子抱回去了。謝公對同座的人說:“家嫂言辭感人,你們可以到處傳頌,遺憾不能讓朝中官員一見。”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仁| 宁远县| 监利县| 通海县| 资溪县| 南开区| 荔浦县| 无棣县| 滨州市| 平武县| 南召县| 兴宁市| 丹阳市| 临夏市| 孟州市| 宁晋县| 普兰县| 平湖市| 柯坪县| 枞阳县| 绥江县| 嫩江县| 北海市| 巴彦淖尔市| 鄂托克前旗| 隆林| 贵定县| 专栏| 兴海县| 涿鹿县| 施秉县| 中方县| 安徽省| 高安市| 绥中县| 兰州市| 阜宁县| 崇义县| 溆浦县| 金川县|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