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篇】期中文言文課外閱讀專項訓練-2025-2026學年語文八年級上冊統編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篇】期中文言文課外閱讀專項訓練-2025-2026學年語文八年級上冊統編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江蘇篇】期中文言文課外閱讀專項訓練-2025-2026學年語文八年級上冊統編版(2024)
(24-25八年級上·江蘇揚州·期中)黃州定惠院東①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復與參寥禪師②及二三子訪焉,則園已易主。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疫韌,筋脈呈露,如老人頭頸。花白而圓,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飲,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處修潔,如吳越間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③彈雪氏琴④,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
——蘇軾《記游定惠院》節選
【注】①定惠院: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南。蘇軾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貶謫地黃州,最初寓居定惠院。②參寥禪師:僧人道潛,錢塘人,蘇軾通判杭州時與之交游。③崔成老:崔閑,廬山道士,精古琴,曾往黃州訪蘇軾,成為摯交琴友。④雷氏琴:蘇軾題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記”字樣。謂“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獨然”。
1.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下面句中的加點詞。
文言語句 方法提示 詞義
復與參寥禪師 課內遷移法:復投之 (1)
以予故 成語聯想法:無緣無故 (2)
亦得不伐 語境推斷法 (3)
則園已易主 查閱詞典法①容易;②平和;③輕視;④改變;⑤交換;⑥姓。 (4) (填文字)
2.請用“/”為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主 雖 市 井 人 然 以 予 故 稍 加 培 治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2)花白而圓,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4.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結合選文及作者經歷具體分析。
(24-25八年級上·江蘇南通·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平山記
此石經始禹鑿①,河中漱廣②。夾岸崇深③,傾崖返捍④,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⑥。其水尚崩浪萬尋⑥,懸流千丈,渾洪赑怒⑦,鼓⑧若山騰,浚波⑨頹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云: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
(節選自酈道元《孟門山》,有改編)
【注釋】①經始:開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廣:開闊。③崇深:高深。④捍:捍衛。⑤深:深處。悸:驚動。魄:心魂。⑥尋:古代八尺為一尋。⑦渾洪:水勢浩大。赑(bì):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龜。⑧鼓:鼓蕩。山騰:像山騰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戰國時人,著有《慎子》。
5.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水非石鑿而能入石
6.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巨石臨危( ) (2)素氣云浮( )
(3)窺深悸魄( ) (4)鼓若山騰( )
7.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直線句的意思。
方知《慎子》云: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
8.請結合文句分析,說說本文寫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9.側面描寫是本文的寫作手法之一,請從選文中找出一句,并說說其作用。
(24-25八年級上·江蘇南通·期中)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各題。
①河①水南經北屈縣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風山。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與龍門相對。《山海經》曰:“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②。”
②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呃③,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始經禹鑿,河中漱廣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⑤,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云,水非石鑿⑥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⑦。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⑥千丈,渾洪赑怒⑨,鼓若山騰⑩,浚波頹壘 ,迄 于下口。方知《慎子》有言,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節選自《水經注》)
【注】①河:這里指黃河。②黃堊混石:黃土和礬石。③呃:這里指阻塞的地方。④漱廣:因受流水沖擊河床變寬。⑤傾崖返捍:水勢猛沖山崖而又折回。⑥石鑿:一種鑿石的工具。⑦窺深悸魄:往深處窺探,使人驚心動魄。⑧懸流:從高處下注的水流,多指瀑布。⑨渾洪赑怒:渾濁的水流洶涌澎湃。⑩鼓若山騰:像山一樣騰涌而起。 浚波頹壘:疾馳的洪波層層疊疊崩頹而下。 迄:到。
10.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2處)
水 非 石 鑿 而 能 入 石
11.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河水南經北屈縣故城西( ) (2)若墜復倚( )
(3)古之人云( ) (4)素氣云浮( ) ,
1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的意思。
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
13.文中與“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14.有人認為,酈道元筆下的黃河富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確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上文中你讀出了哪些美?結合你學習《三峽》一文的經驗以及上文中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至少從兩個方面分析美。)
(24-25八年級上·江蘇無錫·期中)(一)
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年十五游長安,謁楊素,一坐服其英敏,目為神仙童子……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①間有仲長子光②者,亦隱士也,無妻子。績愛其真遂相近結廬日與對酌。君有奴婢數人,多種黍,春秋釀酒,養鳧③雁、蒔④藥草自供。以《周易》《莊》《老》置床頭,無他用心也。自號“東皋⑤子”。雖刺史謁見,皆不答。終于家。
性簡傲,好飲酒,能盡五斗,自著《五斗先生傳》。彈琴、為詩、著文,高情勝氣,獨步當時。
(節選自《唐才子傳全譯·王績》)
(二)
山夜調琴
[唐]王績
促軫⑥乘明月,抽弦對白云。
從來山水韻⑦,不使俗人聞。
【注】①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②仲長子光:字不耀,洛陽人。③鳧:野鴨。④蒔:移植。⑤東皋: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詩有“登東皋以舒嘨”句,東皋由此而來。⑥軫,用軸轉動弦線。促軫,擰緊弦線,使調門更高些。這里即指彈奏。⑦山水韻,抒寫山水之樂的曲調。唐呂才《東皋子集序》載王績“雅善鼓琴,加減舊弄,作《山水操》,為知音者所賞”。
15.根據古漢語詞典提供的部分義項,為下面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以疾罷歸( ) A完了 B撤銷 C免去
(2)終于家( ) A指人死 B最后 C終歸,到底
16.選出下面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
A.①以《周易》《莊》《老》置床頭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B.①河渚間有仲長子光者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C.①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②好飲酒
D.①自著《五斗先生傳》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7.為文中劃線句斷句,限斷兩處。
績 愛 其 真 遂 相 近 結 廬 日 與 對 酌
1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
謁楊素,一坐服其英敏,目為神仙童子
19.聯系《野望》,選出對“不使俗人聞”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不讓刺史等官僚聽到,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這些音樂。
B.不讓那些“驅犢返”的“牧人”聽到,因為他們俗務繁忙,沒有時間來聽雅樂。
C.作者向往隱居生活,《山水操》這樣的樂曲只彈給知音欣賞。
20.下面文章的作者,誰的心境更接近王績?結合選文和課文說說理由
A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B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C吳均(《與朱元思書》)
(24-25八年級上·江蘇無錫·期中)王維傳
①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吏部郎中。
②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①,偽稱喑病。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偽署。祿山宴其徒于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
③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
④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
(選自《舊唐書》,有刪削)
[注]①痢:中醫學病名。
21.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事母崔氏以孝聞:侍奉 B.多士推之:推崇
C.潛為詩曰:暗中、秘密地 D.不衣文彩:同“依”依靠
22.第③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
維 尤 長 五 言 詩 書 畫 特 臻 其 妙 筆 蹤 措 思 參 于 造 化
23.翻譯句子
(1)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偽署。
(2)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
24.安史之亂結束后,唐肅宗寬恕并重新任用王維。請根據全文內容,探究唐肅宗這樣對待王維的原因。
(23-24八年級上·江蘇揚州·期中)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wǎng)水①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tiáo)②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節選)
【注釋】①輞水:車輪狀的湖水。②輕鰷:即白鰷,魚名。
25.【解詞】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
(1)清榮峻茂 (2)夕日欲頹
(3)復與疏鐘相間 (4)多思曩昔
26.【斷句】請你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攜 手 賦 詩 步 仄 徑 臨 清 流 也
27.【釋義】翻譯下列句子。
(1)寒山遠火,明滅林外。
(2)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
28.【探究】吳均《與朱元思書》和本文在寫景中都寄托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與朱元思書》的議論意在表達作者 的人生態度;本文對春景的想象意在 。
(23-24八年級上·江蘇揚州·期中)與元微之書①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余竿。青蘿為墻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②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③。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修書以先奉報,其余事況,條寫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④塵念,此際暫生。
[注釋]:①元微之,即元稹,為白居易好友,當時被眨為通州司馬。②殫:盡,全。③動彌旬日:常常滿十天。④瞥然:形容時間短暫。
29.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1)流水周于舍下( ) (2)大抵若是( )
(3)去我萬里( ) (4)不覺欲曙( )
3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
計 足 下 久 不 得 仆 書 必 加 憂 望 今 修 書 以 先 奉 報
3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酈道元《三峽》)
32.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3-24八年級上·江蘇揚州·期中)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副使失物
李士衡為館職①,使高麗。一武人為副。高麗禮畢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于副使。時船底疏漏②,副使以士衡所得縑帛③藉船底,然后實④己物以避漏濕。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不爾,船覆必難免。副使倉惶,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揀擇,約投及半,風息船定,既而點檢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一無所失。
【注釋】①館職,唐宋時一種官職。②疏漏,有縫隙漏水。③縑帛,絲綢。④實,填放。
33.解釋下列加點字。
(1)李士衡為館職 ( ) (2)不爾,船覆必難免( )
(3)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 ( ) (4)更不暇揀擇 ( )
34.請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船 欲 傾 覆 舟 人 大 恐 請 盡 棄 所 載
35.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白話文。
(1)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酈道元《三峽》)
(2)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于副使。(《副使失物》)
36.文中的士衡和副使分別是怎樣的人?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江蘇篇】期中文言文課外閱讀專項訓練-2025-2026學年語文八年級上冊統編版(2024)》參考答案
1. 又,再; 緣故; 能夠; 改變。 2.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3.(1)每年花開的時候,我都會帶著客人前去喝酒,已經五次醉在這海棠樹之下了。
(2)花為白色,很圓,好像很多顆大粒的珍珠,香氣和顏色都很不平凡。 4.《記游定惠院》中,蘇軾雖政治失意,被貶黃州,親友相隔,但在與志趣相投者尋訪郊游中,賞花,飲酒,聽琴,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懷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導語】本文通過描繪蘇軾在黃州時期游覽定惠院的經歷,展現了他在貶謫中怡然自得、與友人交游的豁達態度。文章語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借對景物如盛開的海棠、古老的枳木的詳細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珍惜。對市井之人的友好態度,也反映了蘇軾寬廣的胸懷與處事之道。在貶謫的困境中,他并未消沉,而是以開放的心態欣賞身邊的美好,這也體現出蘇軾積極樂觀、灑脫超然的生活態度。
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
(1)聯系課內遷移法:“復投之”句意:再次扔骨頭。復:又,再。據此可知,“復與參寥禪師”中的“復”理解為“又,再”,“復與參寥禪師”句意:又和參寥禪師。
(2)根據成語推斷法:“無緣無故”的意思是:沒有一點緣故。故:緣故。據此推斷,“以予故”的“故”意為:緣故,“以予故”句意:也是因為我的緣故。
(3)根據語境推測法:結合“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可知,這棵樹很不討人喜歡,園主人本來想砍掉它的,但是考慮到“我”喜歡這些樹,他就不砍掉這些樹了。由此可知,“亦得不伐”的意思是“樹沒有被砍掉”,“得”是“能夠”的意思。
(4)根據“查閱字典法”確定選④。“則園已易主”譯為:然而那個園子已經換了主人。易:改變,甚。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
句意:主人雖然是個商賈,但因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這個園子。其中“主雖市井人”這是交代主人的身份,“然以予故”這是主人治理園子的原因,“稍加培治”這是結果,故斷為: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歲:年;五醉:五次醉;
(2)白:為白色;累累:很多;皆:都。
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
結合“注釋:①定惠院: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南。蘇軾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貶謫地黃州,最初寓居定惠院”,“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既飲,往憩于尚氏之第”“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雪氏琴,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可知:當時蘇軾被貶到黃州,寓居在定惠院。每年海棠開花的時候,他都會和朋友帶著酒在這里喝酒賞花,他有時喝醉俱睡在朋友家,醒來就聽朋友彈琴。可見他雖然政治失意,但并沒因為政治的失意而郁郁寡歡,他和朋友的郊游,體現他隨遇而安的情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點睛】參考譯文:
黃州定惠院東邊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葉特別繁茂。每年花開的時候,我都會帶著客人前去飲酒賞花,已經五次醉在這海棠樹之下了。今年又和參寥禪師以及其他幾個好友去訪賞,然而那個園子已經換了主人。主人雖然是個商賈,但因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這個園子。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堅韌,樹的筋脈都顯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頭頸。花白而形圓,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氣和顏色皆不平凡。這種樹不討人喜歡,主人本來想過一陣砍去,也是因為我的緣故,沒有被砍掉。喝過酒之后,我們去尚姓人家休息。尚氏也是個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凈整潔,好像江浙一帶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討人喜歡。我醉躺在小板閣上,一會醒了,聽見客人崔成老彈奏雷氏琴,琴聲像悲鳴的風、微亮的月光,錚錚有聲,得到的享受是人間所沒有的。
5.水/非石鑿/而能入石 6. 靠、靠近 白色 看 像 7.這才知道《慎子》中所記載的:下龍門時,漂流浮竹,不是駟馬所能追上的。 8.“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寫出了水的浩大;“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寫出了水的湍急。 9.示例:“方知《慎子》云: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一句,描繪了竹筏下龍門的時候,四匹馬拉的車也絕對追不上,側面寫水的湍急。
【導語】《平山記》節選描繪了孟門山及其周圍的自然風光,以大禹治水為背景,展現了河流的宏偉和險峻。文章通過對水勢的描繪,彰顯了自然的壯麗和力量。文中描繪了河水在巨石間奔涌而出的壯觀場面,表現了水勢的兇猛和氣勢磅礴。文章通過描述自然景象反映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理解。
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結合“水非石鑿而能入石”分析,“水”是主語,故在“水”后斷句;“非石鑿”中“非”是謂語,“石鑿”是賓語,故在“鑿”后斷句; 再結合句意“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可斷句為:水/非石鑿/而能入石。
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
(1)句意:高處的巨石好像靠在懸崖上(就要掉下來似的)。臨:靠、靠近;
(2)句意: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樣飄在空中。素:白色;
(3)句意:往云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窺:看,望;
(4)句意:波浪激蕩起伏像山騰起。若:像。
7.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時一定要回到語境當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本題中注意重點字詞“方(才),云(說,記載),流(漂流),非(不是),駟馬(四匹馬拉的車)”要理解正確。
8.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容。
結合“河中漱廣”“水流交沖”“窺深悸魄”可知,河中水流湍急,水流交匯沖擊,人望去有驚心動魄的感覺;據此可知,這里寫出了水流湍急的特點;
結合“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迭,迄于下口”可知,河水奔騰咆哮,高達八千尺,像瀑布一樣從千丈懸崖直瀉而下,水勢洶涌浩大好像憤怒的赑(古時一種動物),波浪激蕩起伏像山騰起,巨浪重重堆疊,直至河谷低處。據此可知,這里不僅寫出了水流湍急的特點,還寫出了波浪翻騰,水勢洶涌浩大的特點;
結合“方知《慎子》云: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可知,《慎子》中也記載了下龍門時,乘竹筏漂流比四匹馬拉的馬車還要快,可見水流湍急,流速之快的特點。
9.本題考查理解分析寫作手法。側面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結合“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可知,通過寫人的感受,側面突出了水流急,水霧大的特點;
結合“方知《慎子》云: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可知,通過寫竹筏的速度快,側面突出水流速度快。
【點睛】參考譯文:
傳說中龍門是大禹所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夾很長的一段,兩邊都是懸崖,高處的巨石好像靠在懸崖上就要掉下來似的。古人曾說:“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果然不錯!龍門水流交匯沖擊,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樣飄在空中,在遠處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霧氣纏繞,往云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河水奔騰咆哮,高達八千尺,像瀑布一樣從千丈懸崖直瀉而下,水勢洶涌浩大好像憤怒的赑(古時一種動物),波浪激蕩起伏像山騰起,巨浪重重堆疊,直至河谷低處。這才知道《慎子》中所記載的:下龍門時,漂流浮竹,不是駟馬所能追上的。
10.水/非石鑿/而能入石 11. 舊的,老的,原來的 好像 說 白色的 12.來來往往在遠處觀望的人,常常像是被霧氣纏繞,往云霧的深處望去,使人驚心動魄。 13.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14.①美在景象壯觀(水勢洶涌、湍急等)。本文寫黃河水“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寫黃河沖擊孟門山的雄偉;“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寫白色的水汽如云,如霧沾人,令人驚心動魄;“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于下口”寫波濤洶涌過孟門的氣勢,激流無比壯觀,水勢浩大;“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寫出水流的迅疾。
②美在豐富(變化多端)。本文寫黃河水沖擊孟門山體現它具有內在的無窮無盡的偉力,寫激流交疊、直奔下游而去,體現它具有百折不回的韌勁;水汽如白色飄動的云體現柔美(色彩之美),寫河水如千丈瀑布,如憤怒的赑,如騰躍的山巒體現雄美(形態多樣之美)。
③美在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本文寫水急浪猛,撞擊山崖,山崖給人一種將要傾倒的感覺;崖岸的巨石,“若墜復依”,瀕臨險境,流水撞沖,激起如煙如霧如云的水氣,飄飄渺渺,一旦窺探深流,更是令人魂悸魄動。
④美在文筆(語言)。本文寫黃河水“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通過側面描寫來突出水流的湍急。“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于下口”,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更能突出黃河水勢迅猛、氣魄宏偉。(答出任意兩個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有理亦可)
【導語】這篇文言文節選自《水經注》,通過對黃河及其周邊地理環境的描繪,展現了黃河的壯麗與險峻。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孟門山與龍門的地勢,尤其是黃河水流的洶涌澎湃,給人以震撼的視覺沖擊。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鼓若山騰”,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其間,感受到自然的偉力與美感。整體上,文章不僅展現了地理知識,還蘊含了對自然的敬畏與贊美。
10.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水非石鑿而能入石”意思是: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
“水”名詞做主語,其后可停頓;“非石鑿”偏正結構作謂語,其后可停頓;
因此斷句為:水/非石鑿/而能入石。
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河水南面經過北屈縣舊城西。故:舊的,老的,原來的。
(2)句意為:就要掉下來似的。若:好像。
(3)句意為:古人曾說。云:說。
(4)句意為: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樣飄在空中。素:白色的。
1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
遙觀:遠處觀看。若:好像。霧露沾人:被霧氣纏繞。窺深:往深處窺探。悸魄:使動用法,使人驚心動魄。
13.本題考查語句理解。
根據“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意思“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描寫的是水流很急,找到乙文“方知《慎子》有言,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可篩選出“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14.本題考查內容概括。結合學習《三峽》一文的經驗,結合選文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出兩個方面即可。
《三峽》主要描繪了水流湍急、山勢險峻的景象,是通過生動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的壯美和力量。
根據②段“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呃,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始經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描繪了孟門山與龍門的地勢,尤其是黃河水流的洶涌澎湃,給人以震撼的視覺沖擊,可知,展現了黃河的壯麗與險峻——美在景象壯觀。
根據②段“其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于下口”通過描寫水流的洶涌澎湃,變化多端,可知,展現出黃河的力量和氣勢——美在豐富(變化多端)。
根據②段“若墜復依”“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等從自己的感受出發,描繪黃河兩岸的山川地貌和水的湍急,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美在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根據②段“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于下口”可知,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美在文筆。
根據②段“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通過側面描寫來突出水流的湍急,結合“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于下口”等山水的正面描寫可知,正側面結合,展現了黃河的自然美和動態美——美在手法。
【點睛】參考譯文
河水南面經過北屈縣舊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風山,風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門山,和山西龍門山相對。《山海經》上說:“孟門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黃沙土和涅石。”
孟門,就是龍門的入口。實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稱作“孟門津”。傳說中龍門是大禹所鑿出,河道因被水沖擊而非常寬闊,水被山所夾很長的一段,兩邊都是懸崖,水勢猛沖山崖而又折回。高處的巨石好像靠在懸崖上就要掉下來似的。古人曾說,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果然不錯!龍門水流交匯沖擊,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樣飄在空中,來來往往在遠處觀望的人,好像是被霧氣纏繞,往云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河水激起萬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嶺,激流交疊,直奔下游而去。我這才知道《慎子》中說,乘竹筏下龍門的時候,四匹馬拉的車也絕對追不上。
15. C A 16.B 17.績愛其真/遂相近結廬/日與對酌 18.(王績)拜謁宰相楊素,整個在座的人都佩服他英俊敏銳,把他看作神仙一般的童子。 19.C 20.示例一:我選A,我認為陶弘景的心境更接近王績。選文兩篇文章寫的是王績隱居山水,志趣高遠和對知音的珍視。《答謝中書書》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了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所以選A。
示例二:我選B,我認為蘇軾的心境更接近王績。選文兩篇文章寫的是王績沉醉山水排解自我和對知音的珍視。《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所以選B。
示例三:我選C,我認為吳均的心境更接近王績。選文兩篇文章寫的是王績隱居山水,志趣高遠。《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個片段,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所以選C。
示例四:我選C。我認為吳均的心境更接近王績。吳均在文中盡數富春江美景,感受自然給人凈化心靈之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表現的就是遠離權力、隱居山林的情懷。而王績也有隱士情懷,他結交像仲長子光這樣的隱士,他拒絕權貴,他飲酒彈琴,無不表現了他的這種情懷。所以說,吳均的心境更接近王績。
【導語】這篇文章通過對王績的生平和作品的描述,展現了他作為隱士的獨特生活方式和高雅情趣。王績在年輕時便以才華出眾而聞名,后因病歸隱,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專注于琴棋書畫,追求精神上的超脫與寧靜。他的詩作《山夜調琴》表達了對山水之樂的欣賞和對俗世的疏離,體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知音的珍視。文章通過細節描寫,刻畫了一個性情簡傲、才情橫溢的文人形象。
15.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用疾病的理由辭官回鄉。罷:免去。故選C。
(2)句意:在家中去世。終:指人死。故選A。
1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介詞,把/動詞,認為;
B.均為:代詞,……的人;
C.形容詞,美麗/動詞,喜歡;
D.代詞,自己/連詞,如果;
故選B。
1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王績喜歡他的真摯真純,所以在相近的地方建了座茅屋,每日與他相對飲酒。
“績愛其真”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了王績的喜好;“遂相近結廬”則是王績根據這種喜好所做出的行動,也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日與對酌”則描述了王績與他每天一起喝酒的情景,同樣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正確劃分為:績愛其真/遂相近結廬/日與對酌。
18.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重點詞語:謁:拜見,拜謁。一坐:在座的人。服:佩服。英敏:英俊敏銳。目為:把……看作。
1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
《野望》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抒發自己隱逸山林之志。
作者向往隱居生活,《山水操》這樣的樂曲只彈給知音欣賞,這一理解符合詩句“不使俗人聞”的真正含義,即作者只愿意將高雅的音樂彈給能夠理解和欣賞的知音聽,而非那些無法理解和欣賞的“俗人”;
故選C。
2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從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績是一個性格簡傲、喜愛飲酒、熱愛自然、追求隱居生活的人。他自號“東皋子”,與隱士仲長子光為鄰,過著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生活。他的詩作《山夜調琴》也表達了他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知音的向往,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言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詳)的信中的一個片段,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據此選擇一人進行分析作答即可,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選C。王績與吳均,兩位文人墨客,雖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的心境卻如出一轍。王績,性簡傲而好飲酒,熱愛自然,追求隱居生活,他的詩作《山夜調琴》中透露出對知音的向往和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而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同樣描繪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他筆下的富春江奇山異水,宛如人間仙境,令人心馳神往。兩者都追求一種遠離塵世、超然物外的生活,心境淡泊而高遠。他們通過各自的筆觸,傳達出對自然的無限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這種心境的契合,使得他們的作品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點睛】參考譯文:
(一)
王績,字無功,是絳州龍門人……十五歲時到長安,拜謁宰相楊素,整個在座的人都佩服他英俊敏銳,把他看作神仙一般的童子。……貞觀初年,用疾病的理由辭官回鄉。河渚附近有個仲長子名叫光的,也是一個隱士,沒有家室子女。王績喜歡他的真摯真純,所以在相近的地方建了座茅屋,每日與他相對飲酒。王績有幾個奴婢,大多種黃米,春秋兩季釀黃米酒。養鳧雁、種蒔藥草自用。把《周易》《莊子》《老子》放在自己的床頭,沒有特別的目的。自己取了名號,叫“東皋子”。即使有刺史來拜見他,他都不應答人家。在家中去世。
他的性格簡單而高傲,喜好飲酒,一次可以喝盡五斗,自己寫了《五斗先生傳》。彈琴、寫詩、作文,具有高雅的情趣,在當時獨一無二。
(二)
面對著對著明月、白云彈奏樂曲,抒寫山水之樂的曲調,平常人是難以領悟其中的樂趣的。
21.D 22.維 尤 長 五 言 詩 \書 畫 特 臻 其 妙 \筆 蹤 措 思\ 參 于 造 化 23.(1)安祿山一向(向來)愛惜他的才華,派人把他接到洛陽,拘禁在普施寺,強迫他接受偽職。
(2)恰逢王縉請求削免自己的刑部侍郎官職來贖兄罪,于是皇帝特別赦免(寬恕)他,降級授予他任太子中允。 24.①王維的弟弟王縉主動申請以自己的官職替兄贖罪;
②唐肅宗見到過王維被俘后寫的《凝碧詩》,詩中流露出的對唐朝復國的期盼打動了唐肅宗;
③王維被俘后曾服藥裝病來抗拒任職,這類事情唐肅宗可能有所聽聞;
④王維素有才名,與很多掌權者交往甚密,這可能會影響到唐肅宗的決定;
⑤除被俘失節之事外,王維的私德尚佳,有孝名;
⑥國家大亂之后,寬待王維這樣有才華有影響力并對唐朝廷表示出擁護之心的人,對于戰后維穩也是有益的。
【導語】這篇文章選自《舊唐書》,簡要介紹了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生平事跡。文章通過敘述王維的仕途經歷、詩名成就、生活習慣及其在安史之亂中的表現,展現了王維作為一位孝子、才子和佛教信徒的多重身份。文章重點突出王維在亂世中的忠誠與才華,尤其是他在被迫與叛軍同處時仍心系朝廷的忠貞之心,以及他在詩歌和書畫方面的卓越成就,體現了其高尚的品格和藝術造詣。
2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D.句意:不穿華美的衣服;衣:動詞,穿(衣);
故選D。
2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王維尤其擅長五言詩,書畫更是極其神妙,筆跡措思,和造化相參。
“維尤長五言詩”表明王維尤其擅長五言詩,這是一個完整的語義表達,所以在此處斷開;“書畫特臻其妙”則是說王維的書畫達到了非常精妙的境界,與前文所說的五言詩并列,從不同方面闡述王維的藝術成就,因此需在此斷開;“筆蹤措思”指的是王維書畫的筆法構思等,“參于造化”是對其筆蹤措思的評價,即達到了與自然造化相參的高度,二者構成主謂關系,意思完整,故在“筆蹤措思”后斷開。這樣的句讀劃分,能夠清晰地展現出王維在詩、書、畫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及各自的特點。
故斷為: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
2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素:平素,一向;憐:憐愛;迎置:接待;拘:拘禁;迫:強迫。
(2)會:適逢,恰巧遇上;削:削免;宥:寬恕,饒恕。
2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
本題要求概括唐肅宗在“史之亂結束后,寬恕并重新任用王維”的原因,從原文中可以找到相關的語句。
結合第②段“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可知,王維之弟王縉請求削去自己刑部侍郎之職以贖兄罪,其兄弟間的情誼以及王縉的這一行為也讓肅宗有所觸動,從而對王維從輕發落并重新任用。故可提煉其弟王縉的求情;
結合第②段“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可知,王維被安祿山拘于洛陽時,聽聞樂工在凝碧宮奏樂,悲憤之下作《凝碧詩》,表達了對唐王朝的忠誠與思念。此詩傳至行在,肅宗嘉之,認為他雖陷賊中,但仍心系朝廷,對朝廷的忠誠;
結合第②段“維服藥取痢,偽稱暗病”可以看出,王維為了效忠朝廷,不惜服藥裝病來抗拒擔任偽職,可見其對朝廷的忠誠,這類事情唐肅宗可能有所聽聞;
結合第①段“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第③段“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可知,王維在開元、天寶間詩名盛極一時,其才華備受贊譽,而且他與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交往頻繁,如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在唐朝的社會階層中,這些掌權者和貴族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王維與他們的密切關系,使得唐肅宗在處理王維的事情時需要考慮到多方因素。一方面,王維的才名和人脈可能讓唐肅宗覺得他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人才,若能寬恕并重新任用,可顯示自己的大度并利用其才華;另一方面,也需要顧及到那些與王維交好的權貴們的態度,避免因嚴懲王維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社會輿論或權貴階層的不滿。故王維的才華與名聲,以及與很多掌權者交往甚密,可能會影響到唐肅宗的決定;
結合第①段“事母崔氏以孝聞”可知,在古代社會,孝道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準則,一個人有孝名往往會受到他人的敬重。唐肅宗在評判王維時,除了關注他在安史之亂中的失節問題,也會考慮到他平日里的品德表現。王維良好的私德,如孝順母親等,會讓唐肅宗覺得他雖然在被俘一事上有過錯,但并非是一個品行惡劣之人。王維孝敬母親,以孝聞名,故其個人品德、德行兼備,會影響到唐肅宗的決定;
安史之亂使國家陷入極大的動蕩,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人心惶惶。王維作為一位有才華且在文壇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他通過《凝碧詩》等表現出了對唐朝朝廷的擁護之心。唐肅宗此時若寬恕并重新任用王維,可以起到穩定人心、拉攏文人階層的作用。讓其他文人看到朝廷對有過錯但有才華且忠心的人能夠給予機會,這有助于凝聚社會力量,促進戰后社會的穩定和文化的恢復發展。
由此概括整理作答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王維,字摩詰,是太原祁縣人。在開元九年考中進士。奉養其母崔氏以孝見稱。和弟王縉都有俊才,在博學多藝上也齊名。兄弟友好,為士人們推崇。歷任右拾遣、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吏部郎中。
祿山攻陷長安,玄宗出逃,王維來不及跟從,被賊寇抓到。吃藥使自己下痢,詐稱啞了。安祿山一向愛惜他的才華,派人把他接到洛陽,拘禁在普施寺,強迫他接受偽官。安祿山在凝碧宮宴會他的徒眾,樂工都是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王維聽了很悲傷,暗中作詩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定后,陷沒在叛賊中的官分三等定罪。王維因為《凝碧詩》傳聞到皇帝駐留之地,肅宗稱賞他。恰好王縉請求削免自己的刑部侍郎官職來贖兄罪,於是特別赦免了他,責授他任太子中允。
王維以詩名著稱于開元、天寶年間,兄弟在兩都做官,凡是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恭迎他,寧王、薛王待他如同師友。王維尤其擅長五言詩,書畫更是極其神妙,筆跡措思,和造化相參。
王維兄弟都信佛,平時經常吃蔬菜,不吃葷血,到晚年長齋戒,不穿華美的衣服。得到宋之問的藍田別墅,在輞口,以輞水周繞房舍,修建竹洲花塢,和道友裴迪泛舟往來,彈琴賦詩,歌詠整天。他的妻子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獨居一室,完全屏除塵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
25. 茂盛 墜落 又 從前 26.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27.(1)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2)這些景色離現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嗎? 28. 鄙棄功名、淡泊人生 期盼友人能夠前來同游
【解析】25.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榮:形容詞,樹榮,茂盛;
(2)句意: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頹:動詞,墜落;
(3)句意: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復:副詞,又;
(4)句意:多想從前。曩:副詞,從前。
2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你我)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該句省略主語(我們或你我),“攜手”用來修飾“賦詩”,故在“賦詩”后停頓;“仄徑”為“步”的地點狀語,故在“仄徑”后停頓;“清流”為“臨”的賓語,故中間沒有停頓。故斷句為: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27.本題考查文言翻譯。
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字詞有:
(1)明滅:忽明忽暗。
(2)倘:難道;從:跟隨。……乎:表疑問,嗎。
28.本題考查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關鍵語句來分析,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歸納即可。
結合《與朱元思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可知:作者通過寫熱衷于功名利祿的人和忙于政務的人的感受,表現出作者對山水之美的贊嘆,也流露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在作者看來表現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結合《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可知,作者想象草木蔓延生長著,晨露打在青草地上,使得草地看上去很清新;輕捷的鰷魚歡快地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自由地張開翅膀;麥田里雉鳥在清晨鳴叫著;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春光景色,期待能與友人一同賞春天美景,表達了期盼友人同游故山的情感。
【點睛】參考譯文
我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村子里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我獨坐在那里,跟來的僮仆已入睡,多想從前你我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草地,麥田里雉鳥在清晨鳴叫,這些景色離現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邀請你當作閑事嗎?而這當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29. 周:環繞; 是:這樣; 去:距離; 曙:天亮,破曉。 30.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修書以先奉報。 31.(1)抬頭只見一兩個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著,有的睡著。
(2)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2.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水的熱愛之情,對摯友的懷念和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樂觀)的情感。
【解析】2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流水環繞在茅舍之下。周:環繞 ;
(2)句意:大致如此。是:這樣 ;
(3)句意:離我萬里。去:距離;
(4)句意: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曙:天亮,破曉。
30.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修書以先奉報”意思是:想到您很久沒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現在特親記下這三件安適的事先作呈報。“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動賓結構,應在“書”后停頓;“必加憂望”偏正結構,應在“望”后停頓;因此斷句為: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修書以先奉報。
3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詞語:舉:抬。但:只。或:有的。
(2)重點詞語: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3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根據“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看見飛云、流水、清泉、怪石,絕妙第一,喜愛得不忍離去)可知,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水的熱愛之情;
根據“ 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平生老友,離我萬里,一時間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時突然產生)可知,表達了對摯友的懷念;
根據“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一生愛好的東西,全在這里。不僅忘記回家,簡直可以在此度過一生)可知,表達了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樂觀)的情感。
【點睛】參考譯文
我去年秋天開始游廬山,到東林寺、西林寺之間的香爐峰下,看見飛云、流水、清泉、怪石,絕妙第一,喜愛得不忍離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幾株高大的松材,一千多根修長的竹子。青色的藤蘿點綴著籬笆墻,潔白的石塊鋪著橋面,流水環繞在茅舍之下,飛泉灑落在屋檐之間,紅色的石榴,白色的蓮花,分別生長在石階下邊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詳盡記述。每次我獨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滿十天。一生愛好的東西,全在這里。不僅忘記回家,簡直可以在此度過一生。這是第三件安適的事。想到您很久沒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現在特親記下這三件安適的事先作呈報,其余的事,我一條一條地寫在后面吧。微之啊微之!寫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對著山的窗子下面,隨手拿筆,隨意亂寫。寫好信封的時侯,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抬頭只見一兩個山寺的和尚。有的坐著,有的睡著。又聽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鳥,發出啾啾鳴叫。平生老友,離我萬里,一時間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時突然產生。
33. 擔任,做 如此,這樣 全,都 空閑 34.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 35.(1)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2)李士衡都不關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給副手去處理。 36.士衡:淡泊錢財 副使:自私自利
啟示:自私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損人利己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解析】3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現象。
(1)句意: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館任編校書籍職務。為:擔任。
(2)句意:不這樣,(由于船太重)必定難以免禍。爾:如此,這樣。
(3)句意:把船里的東西全部投到海里去。悉:全,都。
(4)句意:更沒有時間去揀擇。暇:空閑。
34.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
本句句意:船將要傾覆,船工們非常恐慌,請求把所裝載的東西全丟棄到海里去。“船欲傾 覆”寫出了船將要翻倒的危急形勢,“舟人 大恐”則寫出船上人物的恐慌心情,分別在其后斷開一處,故斷句: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
3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
(1)響:回聲;哀傳:悲哀婉轉;絕:消失;
(2)皆:全,都;關意:關注在意;委:委托;于:給。
36.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主旨理解。先了解文章內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寫方法,作者對人(事)物的評價,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等;最后結合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答題即可。
第一問:結合文中“高麗禮畢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于副使”可知,士衡將所有的財物交由副使保管,表現士衡不將財物放在心上,可見他是一個淡泊錢財的人;
結合文中“副使以士衡所得縑帛藉船底,然后實己物以避漏濕”可知,副使注重自己的財物,表現副使的自私自利。
第二問: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通過對比,表現了副使的自私,并以事情的結局,來勸誡世人:損人利己的行為和思想是不可以的,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點睛】參考譯文:
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館任編校書籍職務期間,出使高麗,一名武官做他的副使,與他一起出使高麗。對高麗作為禮品贈送的財物,李士衡都不關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給副使去處理。當時,船底破漏,裝船時,這個副使把李士衡所得的細絹及其它絲織品墊在船底,這樣以后才把自己所得東西放在上邊,以避免漏落或浸濕。航行到海當中時,遇到了大風,船將要傾覆,船工們非常恐慌,請求把所裝載的東西全丟棄到海里去,不這樣,(由于船太重)必定難以免禍。副使在匆忙慌張間,把船里的東西全部投到海里去,更沒有時間去揀擇,大約投到一半的時候,風停了,船也平定了。過了一會點數、檢查所投的東西,都是這個副使的東西。而李士衡所得的東西墊在船底,因此就一無所失。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涿州市| 明星| 金寨县| 济宁市| 十堰市| 格尔木市| 高州市| 行唐县| 财经| 丘北县| 德江县| 昂仁县| 潞西市| 靖安县| 怀来县| 盐亭县| 临高县| 三门县| 汉中市| 霍山县| 沾益县| 兴隆县| 平塘县| 西贡区| 阿拉善右旗| 灵武市| 饶阳县| 阿荣旗| 白山市| 常州市| 新建县| 五河县| 南平市| 金门县| 靖江市| 纳雍县| 邢台市| 禄丰县| 时尚|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