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短文二篇 1.下列加點(diǎn)字注音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遂.至(suì) 閑.人(xián)高峰.(fēnɡ) 與.其奇者(yú)B.相與.(yǔ) 將歇.(xiē)曉.霧(xiǎo) 夕日欲頹.(tuí)C.未寢.(qǐn) 藻荇.(xìnɡ)空.明(kōnɡ) 沉鱗.競躍(lín)D.俱.備(jù) 寥.寥(liáo)交橫.(hénɡ) 清流見.底(jiàn)2.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1)五色交.暉.( )(2)夕日欲頹.( )(3)沉.鱗.競躍( )(4)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5)蓋.竹柏影也( )3.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古今異義詞。(1)四時.俱備古義: 今義: (2)曉霧將歇.古義: 今義: (3)夕日欲頹.古義: 今義: (4)念.無與為樂者古義: 今義: 4.選擇題。(1)下列各組加點(diǎn)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A.B.C.D.(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B.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C.念/無與為樂者D.相與步/于中庭5.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兩岸石壁,五色交暉。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4)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按要求默寫句子。(1)《答謝中書書》一文意境優(yōu)美,作者以自己獨(dú)特的藝術(shù)感受和飽含感情的語言再現(xiàn)了自然景物的美麗,文中表現(xiàn)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 ; , 。 (2)《答謝中書書》一文中,作者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的句子是: , 。 (3)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處處扣住“月”字來寫,其中側(cè)面寫月的句子是: , , 。 (4)《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現(xiàn)作者惆悵悲涼的句子是: 。 7.文學(xué)常識填空。(1)《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 ,字通明,自號 ,南朝齊梁時道教思想家,時人稱他為“ ”。本文題目中第二個“書”的意思是 。本文是作者寫給 的回信。 (2)《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宋朝的 ,字 ,號 ,與其父 、其弟 合稱“三蘇”,同被列入“ ”。 8.八(1)班學(xué)習(xí)《記承天寺夜游》后,決定開展一次“‘踩’訪蘇軾的足跡”的專題學(xué)習(xí)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wù)。(1)[連線蘇軾]下面列舉了我國的一些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都與蘇軾有關(guān)系。請仿照示例,選擇你最熟悉的兩個景點(diǎn),寫出與之有關(guān)的詩文、傳說或故事名稱。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④黃樓 ⑤杭州西湖示例:承天寺——蘇軾: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擬寫廣告]承天寺入圍“文化名人蘇軾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選名單,請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擬一條廣告語以吸引游客。 (3)[巧聯(lián)妙對]有人根據(jù)本文意蘊(yùn),擬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已給出,請你對出下聯(lián)。上聯(lián):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下聯(lián): ◆課內(nèi)精讀閱讀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一)答謝中書書9.下面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文章以感慨起筆,囊括了山水,縱覽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襯之美。C.“猿鳥亂鳴”突出了猿、鳥的鳴叫傳入耳際,讓人感到繁多雜亂。D.“兩岸石壁,五色交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描繪出眾彩紛呈、絢麗動人的景象。10.“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視角來寫的? 11.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用課文原句回答) 12.這篇短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3.全文抓住哪一個字來寫?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在描寫上有哪些特點(diǎn)? 14.[新考法·微寫作]讀過《答謝中書書》后,若你是謝中書,你對朋友陶弘景的來信會進(jìn)行怎樣的回復(fù)?請寫一封回信。(只寫正文內(nèi)容即可,100字左右) (二)記承天寺夜游15.下列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文中“起”“至”“尋”“步”等詞,精約簡潔,把作者夜游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了。B.文章雖寫“夜游”,卻緊扣“閑”字著筆,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表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C.“閑人”既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之情。D.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寫出了院中積水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16.文中多處語句體現(xiàn)出蘇軾與張懷民的友誼深厚,試找出一句作簡要賞析。 17.[核心素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本文描寫月景的語句備受后人稱道,請對其寫景的妙處作簡要的分析。 18.結(jié)合文意,請簡要分析作者夜游之“樂”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類文薦讀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節(jié)選自蘇軾《前赤壁賦》)[注]①盈虛:盈,滿;虛,缺。②消:消減。③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自然”。19.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在文中的意思。(1)念.無與為樂者 念: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 (3)但.少閑人 但: (4)而卒莫消長.也 長: 2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jiān)谙鄳?yīng)位置用“/”標(biāo)出。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22.[新考法·對比閱讀][甲][乙]兩文都是蘇軾寫于貶官黃州時期,都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生活實(shí)際談?wù)勀愕玫降膯⑹尽?br/> 23.[核心素養(yǎng)·文化自信]請你完成下列有關(guān)月亮文化的小題,了解古人與月的情誼。(1)請你寫出連續(xù)的兩句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詞。, 。(2)下面是兩副賞月佳對,請你根據(jù)所給上聯(lián)選出相對應(yīng)的下聯(lián),將字母填在橫線上。①樓高但任云飛過, ②滿地花陰風(fēng)弄影, A.池小能將月送來 B.?dāng)?shù)聲吹起湘江月C.水底月如天上月 D.一亭山色月窺人 12 短文二篇 1.下列加點(diǎn)字注音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 )A.遂.至(suì) 閑.人(xián)高峰.(fēnɡ) 與.其奇者(yú)B.相與.(yǔ) 將歇.(xiē)曉.霧(xiǎo) 夕日欲頹.(tuí)C.未寢.(qǐn) 藻荇.(xìnɡ)空.明(kōnɡ) 沉鱗.競躍(lín)D.俱.備(jù) 寥.寥(liáo)交橫.(hénɡ) 清流見.底(jiàn)2.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1)五色交.暉.( 交相輝映 )(2)夕日欲頹.( 墜落 )(3)沉.鱗.競躍( 指水中潛游的魚 )(4)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尋找 )(5)蓋.竹柏影也( 大概是 )3.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古今異義詞。(1)四時.俱備古義: 季節(jié) 今義: 時間 (2)曉霧將歇.古義: 消散 今義: 休息 (3)夕日欲頹.古義: 墜落 今義: 萎靡 (4)念.無與為樂者古義: 考慮,想到 今義: 想念 4.選擇題。(1)下列各組加點(diǎn)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D )A.B.C.D.(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D )A.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B.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C.念/無與為樂者D.相與步/于中庭5.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兩岸石壁,五色交暉。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 (4)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想到?jīng)]有和我共同游樂的人,就來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6.按要求默寫句子。(1)《答謝中書書》一文意境優(yōu)美,作者以自己獨(dú)特的藝術(shù)感受和飽含感情的語言再現(xiàn)了自然景物的美麗,文中表現(xiàn)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曉霧將歇 , 猿鳥亂鳴 ; 夕日欲頹 , 沉鱗競躍 。 (2)《答謝中書書》一文中,作者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 , 清流見底 。 (3)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處處扣住“月”字來寫,其中側(cè)面寫月的句子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橫 , 蓋竹柏影也 。 (4)《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現(xiàn)作者惆悵悲涼的句子是: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7.文學(xué)常識填空。(1)《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 陶弘景 ,字通明,自號 華陽隱居 ,南朝齊梁時道教思想家,時人稱他為“ 山中宰相 ”。本文題目中第二個“書”的意思是 書信 。本文是作者寫給 謝征 的回信。 (2)《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宋朝的 蘇軾 ,字 子瞻 ,號 東坡居士 ,與其父 蘇洵 、其弟 蘇轍 合稱“三蘇”,同被列入“ 唐宋八大家 ”。 8.八(1)班學(xué)習(xí)《記承天寺夜游》后,決定開展一次“‘踩’訪蘇軾的足跡”的專題學(xué)習(xí)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wù)。(1)[連線蘇軾]下面列舉了我國的一些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都與蘇軾有關(guān)系。請仿照示例,選擇你最熟悉的兩個景點(diǎn),寫出與之有關(guān)的詩文、傳說或故事名稱。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④黃樓 ⑤杭州西湖示例:承天寺——蘇軾: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示例一:杭州西湖——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示例二:赤壁——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擬寫廣告]承天寺入圍“文化名人蘇軾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選名單,請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擬一條廣告語以吸引游客。示例一:承載天地之靈氣,品味蘇軾之底蘊(yùn)。 示例二:走進(jìn)承天寺,品蘇軾文化。 (3)[巧聯(lián)妙對]有人根據(jù)本文意蘊(yùn),擬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已給出,請你對出下聯(lián)。上聯(lián):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下聯(lián): 示例:謫人共嬋娟遣憂排愁 ◆課內(nèi)精讀閱讀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一)答謝中書書9.下面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C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文章以感慨起筆,囊括了山水,縱覽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襯之美。C.“猿鳥亂鳴”突出了猿、鳥的鳴叫傳入耳際,讓人感到繁多雜亂。D.“兩岸石壁,五色交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描繪出眾彩紛呈、絢麗動人的景象。10.“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視角來寫的?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 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 11.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用課文原句回答)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12.這篇短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dá)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13.全文抓住哪一個字來寫?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在描寫上有哪些特點(diǎn)?全文抓住“美”字來寫。 描寫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曉霧、猿鳥、夕日、魚兒。 這些景物在描寫上的特點(diǎn)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14.[新考法·微寫作]讀過《答謝中書書》后,若你是謝中書,你對朋友陶弘景的來信會進(jìn)行怎樣的回復(fù)?請寫一封回信。(只寫正文內(nèi)容即可,100字左右)示例:你看山川美景,我亦鐘情山川美景,我們都和謝靈運(yùn)一樣,能夠親近自然,在自然中體會到做人的樂趣。花鳥蟲魚,高山流水,青樹翠蔓,人世間該有的美景,我們都盡情地觀賞過了,這種大自然給予的幸福感,是不是古今都很少有人能夠體會到呢? (二)記承天寺夜游15.下列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D )A.文中“起”“至”“尋”“步”等詞,精約簡潔,把作者夜游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了。B.文章雖寫“夜游”,卻緊扣“閑”字著筆,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表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C.“閑人”既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之情。D.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寫出了院中積水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16.文中多處語句體現(xiàn)出蘇軾與張懷民的友誼深厚,試找出一句作簡要賞析。示例:“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面對美景,只有張懷民可以共樂,而張懷民也沒有睡覺,表現(xiàn)了兩個人心有靈犀,友誼深厚。 17.[核心素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本文描寫月景的語句備受后人稱道,請對其寫景的妙處作簡要的分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澄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 18.結(jié)合文意,請簡要分析作者夜游之“樂”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示例:作者雖遭貶謫,內(nèi)心悲涼,但面對如此月色,醉在其中,樂從心生,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閑,孤寂之情頓消,喜從心來。如此“閑人”,尚能樂以忘憂,以豁達(dá)樂觀的心胸來欣賞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 ◆類文薦讀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節(jié)選自蘇軾《前赤壁賦》)[注]①盈虛:盈,滿;虛,缺。②消:消減。③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自然”。19.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在文中的意思。(1)念.無與為樂者 念: 考慮,想到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 共同,一起 (3)但.少閑人 但: 只是 (4)而卒莫消長.也 長: 增長 2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jiān)谙鄳?yīng)位置用“/”標(biāo)出。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縱橫,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22.[新考法·對比閱讀][甲][乙]兩文都是蘇軾寫于貶官黃州時期,都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生活實(shí)際談?wù)勀愕玫降膯⑹尽?br/>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啟示:我們應(yīng)學(xué)習(xí)作者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樂觀生活,積極進(jìn)取。 23.[核心素養(yǎng)·文化自信]請你完成下列有關(guān)月亮文化的小題,了解古人與月的情誼。(1)請你寫出連續(xù)的兩句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詞。示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下面是兩副賞月佳對,請你根據(jù)所給上聯(lián)選出相對應(yīng)的下聯(lián),將字母填在橫線上。①樓高但任云飛過, A ②滿地花陰風(fēng)弄影, D A.池小能將月送來 B.?dāng)?shù)聲吹起湘江月C.水底月如天上月 D.一亭山色月窺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短文二篇 - 學(xué)生版.docx 12短文二篇.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