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西桂林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西桂林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廣西桂林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積累(19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新聞速遞·巴黎奧運
巴黎奧運會,中國新一代青年他們以勇氣、毅力和對卓越的不懈追求,在許多項目中接連收獲驚喜,不斷 A ,取得一個個新突破。鄭欽文女單網球榮耀登頂。游泳界的新秀潘展樂以 B 、銳不可當的氣勢創造了神話,讓人銘記;18歲的小將鄧雅文橫空出世,以嫻熟的技術收獲了寶貴的金牌,在首次參加奧運的歷程中書寫了傳奇的篇章。歷經40年的奮斗和等待,中國花樣游泳隊終于在巴黎迎來綻放時刻。……
團結協作、敢于挑戰、勇于創新、自強不息,這些 C 在運動員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不僅為國家贏得了榮譽,更zhāng(  )顯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巴黎奧運會雖已落下帷幕,但奧運精神永不落幕。激勵著無數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1)嫻熟    (2)zhāng   顯
2.解釋文段中畫橫線的詞語。
(1)新秀:    (2)銘記:   
3.文段中A、B、C三處需填上成語,請你選擇恰當的成語填寫在對應橫線上。
備選成語:驚世駭俗 精神品質 創造歷史 驚人速度
4.(2024八上·桂林期中)以下是贊美體育運動員的對聯,從下列句子中選出一副恰當的對聯謄抄在橫線處,使內容連貫。
①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②歷艱辛戰強手震國威
③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④健兒馳騁世界英名揚
上聯:    下聯:   .
5.(2024八上·桂林期中)文段中劃線的句子需要修改,病因分析及修改意見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此句語序不當,要將“激勵著……奮斗”和后半句內容調換。
B.此句成分殘缺,應該在句子“激勵”前加上“奧運健兒們”。
C.此句有雜糅成分,需要把句中“偉大復興”這一個短語刪去。
D.此句搭配不當,句中“無數國人”這短語應該換成“人民”。
6.(2024八上·桂林期中)巴黎奧運期間,記者們采訪多個奧運冠軍,他們提及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到家鄉。是的,故鄉的山山水水是遠赴他鄉的每一個中國人永遠的眷戀,請根據你的積累,填寫古詩文,完善表格。
出處 山水記憶 古詩文 備注
《三峽》 綠水 春冬之時,①   ,②   。 白色的激流,綠色的潭水,動靜相宜,有聲有色,讓人心曠神怡。
《渡荊門送別》 ③   ,④   。 最愛故鄉的水,不遠萬里相送。
《與朱元思書》 高山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⑤   ,⑥   。 山巒爭著向高處遠處伸展,這是引人向上的力量。
《黃鶴樓》 草樹 ⑦   ,⑧   。 原野樹樹分明,小洲草木茂盛,悠遠寧靜。
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3小題,8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衛星(ASO-S)發射一年多以來,其所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已經觀測到了100多例太陽白光耀斑。此前,自1859年人類觀測到第一例太陽耀斑,到“夸父一號”衛星發射前,僅有300例左右的太陽白光耀斑事件被報道。“夸父一號”衛星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的工作波段即為360納米±2納米波段,這是人類首次在這個波段進行空間連續觀測。觀測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每兩分鐘對全日面進行一次成像,視場覆蓋1.2個太陽半徑。當有白光耀斑爆發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會自動進入太陽爆發觀測模式,以1秒或2秒的時間分辨率對日面局部區域進行快速成像。
觀測同時發現,耀斑白光輻射出現的地點并不固定。
下一步,“夸父一號”衛星團隊將對爆發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數據進行分析,除了從白光太陽望遠鏡觀測數據入手,該團隊還將借助先進的輻射動力學模擬,對360納米波段的白光耀斑進行探究。
(摘編自《科技日報》204年5月9日)
【材料二】
嫦娥探月工程關鍵任務一覽表
【材料三】
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近日確定,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月面著陸器命名為“攬月”。新飛行器的名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夢舟”寓意載人月球探測承載中國人的航天夢,開啟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體現了與神舟、天舟飛船家族的體系傳承;新一代載人飛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續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近地版兩個型號,其中,登月版采用“夢舟Y”(飛船名稱+“月”字音節的大寫首字母)。“攬月”取自毛澤東同志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登陸月球的豪邁與自信。此前,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已被命名為“長征十號”。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2月25日)
7.下列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夸父一號”在太陽爆發觀測模式下,通過對日面局部區域快速成像的方式,收集到了全波段的太陽耀斑數據。
B.嫦娥二號被月球引力捕獲后,在太空中驗證和試驗了多項新技術、新設備,標志著探月工程第二步的實施。
C.“夢舟”是登月版載人飛船和后續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近地版載人飛船的統稱,其中登月版名稱是“夢舟Y”。
D.作為載人月球探測任務飛行器,嫦娥系列探測器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都是由長征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的。
8.閱讀材料二,寫出你的探究發現。
(1)時間:2004 2007 2010 2013 2018 2020 2024
你的發現:   
(2)數字:38萬千米、26天、1731克(可任選一個數字作答)
你的發現:   
(3)由此探究出的科學精神:   
9.從三則材料中,你發現命名上體現了中國航天人的詩意和浪漫。請從以下名稱中選取一個,仿照材料三中畫線句子的內容,寫一段話對這個名稱加以闡釋。
備選名稱:夸父一號 玉兔號 長征十號
三、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5小題,14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看自行車的女人
①想為那個看自行車的女人寫點什么的念頭,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見到她,是在北京一家醫院前的人行道上。一個胖女人企圖奪她裝錢的書包,書包的帶子已從她肩頭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雙手將書包緊緊摟在懷里,以帶著哭腔的聲音叫嚷:“你不能這樣啊,我每天掙點兒錢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歲,穿著一套舊迷彩服,戴著一頂舊迷彩單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攤貨,腳下是一雙老式舊布鞋,沒穿襪子,腳面曬得很黑,帽舌下,她的兩只眼睛,呈現著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
④我從圍觀者的議論中聽明白了兩個女人糾纏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車時,忘了拿放在車筐里的包,包丟了。她認為這個看自行車的外地女人應該負責任,并且懷疑是被她藏起來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終于將看自行車的女人那書包奪了去,她將一只手伸進包里去掏,卻只掏出了一把零錢。“當”的一聲,一只小搪瓷碗拋在看自行車女人的腳旁,搶奪者騎上自己的自行車,帶著裝有一把零錢的別人的書包,揚長而去。
⑥看自行車的女人追了幾步,回頭看看一排自行車,慢慢走回原地,撿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著發愣。忽然,她把頭往身旁的大樹上一抵,嗚嗚哭了……
⑦第二次見到她,是在一家商場的自行車場。我因沒買到合適的東西,帶著的一百元錢也就沒破開。取自行車時,我歉意地說:“忘帶存車的零錢了,一百元你能找得開嗎?”我以為她會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為一個人從商場出來,居然說自己兜里連幾角零錢都沒有,不大可信的。她望著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說:“那就不用給錢了,走吧,走吧!”她當時那笑,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們許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慣了嗎?偶爾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們的人所猜度,于是我們自己反倒覺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來。我當時的心情就是那樣。應該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來我又去那家商場,付存車費時,我說:“上次欠你兩毛錢,這次一起付給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動,是我覺得她肯定記得我欠她兩毛錢的事,若由她提醒,我會尷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樣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說:“不用啊,不用啊!”硬塞還給了我兩毛錢。我將裝東西的紙箱夾在車后座上,忍不住問她:“來北京多久了?”“還不到半年。”“家鄉的日子怎么樣?”“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兒子又上了大學……”她將“大學”兩個字說出特別強調的意味,一臉自豪。我推自行車下人行道時,覺得后輪很輕,回頭一看,她正替我提著后輪呢。騎上自行車剛蹬了幾下,紙箱掉了,她跑過來,從書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繩……
⑨這年冬天,那個雪后北風呼嘯著席卷著這北方的城市的晚上,紛紛揚揚的大雪在風中肆意飛舞。單位一位退休攝影師給我打電話,讓我替他寫一封表揚信。他要表揚的,就是那個看自行車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場去,遇到熟人聊了一會兒,竟忘了取自行車,拎兜也忘在車筐里了。拎兜里的幾百元錢倒沒什么,關鍵是我洗的三百多張老照片啊!干了一輩子攝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寶呀!天黑了我才想起來,急忙趕去,你猜怎么著?就剩我那輛車了!商場早關門了,看車的女人在冷風中站著,抱著我的拎兜,守著我那輛舊自行車。人心不可以沒有了感動呀,是不是?人對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電話里言辭懇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場,看自行車的已經換成一個男人了,我想問原先那個女人到哪里去了,張了張嘴,卻什么也沒問。我祈愿她永遠也不會再碰到什么欺負她的人,比如那個搶奪了她書包的胖女人。
陽光底下,人與人應該是平等的。弱者有時對這平等反倒顯得誠惶誠恐似的,不是他們不配,而是因為這起碼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曉聲。有刪改)
10.本文寫了“看自行車的女人”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
11.品讀第③段或第⑥段,從人物描寫的角度選取一句,結合相關語句進行賞析。
12.本文表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請以第⑦段為例進行分析。
13.從全文看,“我”為什么想為“看自行車的女人”寫點兒什么?
14.請分析文章⑨段劃線句子的作用。
四、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5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5.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單車”表達了自己的內心孤寂。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落日”,本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圓”字形容,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
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16.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請說明理由。
五、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4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書上元夜游
(蘇軾)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③雜揉,屠沽④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⑦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注】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儋州:蘇軾被貶之地,現屬海南。③民:指漢族。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釣魚:韓愈曾在詩中借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之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7.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考慮,想到) B.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有老書生數人來過(經過) D.欣然起行(……的樣子)
18.下列對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八個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B.【乙】文中“笑韓退之”是笑韓愈被貶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隨遇而安。
C.兩文分別用凝練的筆墨描寫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華景象、祥和淳樸的民風。
D.【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作者被貶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19.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20.【甲】【乙】兩文都寫了夜游,所見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樣的特點?
21.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遭遇坎坷磨難,【甲】【乙】兩文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六、綜合(10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 復興中學舉辦以“追求”為主題的名著明信片制作大賽,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22.【素材選擇】請你從以下名著中選擇一部作為明信片制作的素材。要求:以“追求”為主題,結合所選名著的內容闡明選擇理由。
《朝花夕拾》 《紅星照耀中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3.【畫面確定】根據第(1)小題所選的名著,你會選擇①   (人名)作為畫面的主要形象,并選擇與之相關的情節來表現“追求”的主題,這個情節是②   。
24.【活動總結】明信片制作大賽結束后,有同學提出意見,認為制作明信片之類的活動并不能促進名著閱讀,我們應該專注于讀書本身;也有同學認為助讀活動形式很好,有助于推進名著閱讀。你贊成哪一方觀點?請談談你的看法,寫一段80字以內的議論性文字。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
七、寫作(50分)
25.(2024八上·桂林期中)根據要求寫作。
世間一切,皆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天遇見地,就有了永恒……
請以“遇見”為題目,寫一篇作文。不得使用本試卷中的材料。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②不得透露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xián;彰
2.指新近涌現出的杰出人才或新出現的優秀人才;指牢記在心中
3.A.創造歷史 B.驚人速度 C.精神品質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造句;字體書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基礎字音字形知識。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需注意:多音字、易錯字的準確讀音;同音異形字的正確書寫;詞語搭配的規范性。
(2)本題考查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解題時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注意詞語的感彩和使用場景、區分近義詞的細微差別。
(3)本題考查成語在語境中的運用能力。解題技巧:分析空缺處與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比較備選成語的側重點和適用場景、注意成語的搭配習慣和感彩。
1.(1)“嫻熟”的“嫻”正確讀音為“xián”,注意聲調為第二聲。
(2)“zhāng顯”的正確寫法是“彰顯”,“彰”意為明顯、顯著。
故答案為:xián;彰
2.(1)“新秀”在體育報道中特指嶄露頭角的年輕優秀運動員。
(2)“銘記”強調深刻、長久地記住,比普通“記住”程度更深。
故答案為:指新近涌現出的杰出人才或新出現的優秀人才;指牢記在心中
3.A處“取得一個個新突破”與“創造歷史”形成遞進關系,強調開創性成就。
B處修飾潘展樂的游泳表現,“驚人速度”準確描述其破紀錄的表現。
C處是對前文“團結協作”等品質的總結,“精神品質”最貼切。
故答案為:A.創造歷史;B.驚人速度;C.精神品質
4.【答案】上聯: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下聯: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
【知識點】對聯
【解析】【分析】根據對聯特點:,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意義相反或相承,一般上句的末字是仄聲(上聲、去聲、入聲),下聯的末尾字是平聲(陰平和陽平),好健兒對眾英杰,奮寫動詞對威振;體壇新史對民族雄風,而且,“史”是仄聲,為上聯,“風”是平聲,作下聯。所以:上聯: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 ; 下聯: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
故答案為: 上聯: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 ; 下聯: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
【點評】本題考查對對聯。對聯就是對偶,對仗,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意義相反或相承,一般上句的末字是仄聲(上聲、去聲、入聲),下聯的末尾字是平聲(陰平和陽平)貼對聯的時候,上聯在正對自己的右手邊,下聯在左手邊,不要貼反了。擬寫對聯時應注意:①字數相等;②詞類相當;③結構相應;④平仄相對,仄起平收;⑤內容相關
5.【答案】B
【知識點】成分殘缺
【解析】【分析】這個句子缺少明確的主語,導致“激勵”這個動作的發出者不明確。根據上下文,應該是“奧運健兒們”的事跡在激勵國人。
A項錯誤:原句語序合理,先寫“激勵奮斗”,再寫“貢獻力量”,邏輯通順。
B項正確:確實缺少主語,加上“奧運健兒們”后,句子結構完整:“奧運健兒們激勵著無數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
C項錯誤:“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合理修飾語,不存在成分雜糅。
D項錯誤:“無數國人”表達準確,換成“人民”反而使表達不夠具體。
原句修改為:“奧運健兒們激勵著無數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解題時需注意:先準確判斷句子病因(成分殘缺/語序不當/搭配不當等);結合上下文補充合理的主語或修飾成分;保持原句核心意思不變;修改后要檢查語句是否通順、是否符合語法規范。
6.【答案】①則素湍綠潭;②回清倒影;③仍憐故鄉水;④萬里送行舟;⑤負勢競上;⑥互相軒邈;⑦晴川歷歷漢陽樹;⑧芳草萋萋鸚鵡洲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第1、2空,填連續兩句,“素湍”不要寫成“樹端”;“潭”不要寫成“譚”;“倒”不要寫成“到”;
第3、4空,理解性默寫,提示語: 最愛故鄉的水,不遠萬里相送 ,“仍”不要寫成“任”;“憐”不要寫成“伶”;“舟”不要寫成“州”或“洲”;
第5、6空,填連續兩句,“負”不要寫成“付”;“競”不要寫成“竟”;“軒邈”不要寫成“暄貌”;
第7、8空,理解性默寫,提示語: 原野樹樹分明,小洲草木茂盛,悠遠寧靜,“歷歷”不要寫成“厲厲”;“漢陽”不要寫成“汗陽”;“萋萋”不要寫成“凄凄”;“鸚鵡”的“鳥”不要寫在左邊;“洲”不要寫成“州”。
故答案為:①則素湍綠潭;②回清倒影;③仍憐故鄉水;④萬里送行舟;⑤負勢競上;⑥互相軒邈;⑦晴川歷歷漢陽樹;⑧芳草萋萋鸚鵡洲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默寫能力.無論是一般性默寫還是理解性默寫,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內容,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理解性默寫要注意抓住關鍵的提示語,從提示語入手寫出對應的詩句;三,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
【答案】7.C
8.在近20年間,我國嫦娥探月工程一直持續不斷開展,一般相隔3年,最長不超過5年,最短不超過2年。;“38萬千米”表明嫦娥四號飛行距離之長,“26天”表明飛行時間之久,“1731克”用月球樣本精確的數據表明嫦娥五號取得的科學成果重要。;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嚴謹的科學態度,反復的實踐精神。
9.示例一:“夸父一號”取自中國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執著精神。示例二:“玉兔號”取自“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體現了中國人對月亮的神往和對月球奧秘的探索精神。
【知識點】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內容;啟示、感悟、建議類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學生對科技文本細節的準確把握能力,需要仔細比對選項表述與原文信息的契合度,特別注意限定詞和專有名詞的準確對應。
(2) 該題考查數據信息的提取與轉化能力,需要學生從具體數據中抽象出內在規律和精神特質,展現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
(3) 本題考查文化意象的解讀與創造性表達能力,答題時既要準確把握名稱的文化淵源,又要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揭示其時代內涵,展現傳統文化在科技領域的創新性轉化。
7.A項表述有誤,“夸父一號”僅對特定波段進行觀測,并非全波段;
B項混淆了探月工程階段劃分,嫦娥二號屬于“繞”的階段而非第二步實施標志;
D項將不同工程混為一談,材料未提及嫦娥系列與“夢舟”的發射火箭。
C項準確對應材料三關于“夢舟”飛船命名的具體說明。
故答案為:C。
8.探究題第一問通過時間軸分析可見我國探月工程持續20年保持穩定推進節奏,體現系統工程規劃的科學性;第二問數字選擇中,“38萬千米”突顯深空探測的艱巨性,“26天”展示任務可靠性,“1731克”彰顯科研精確度;第三問歸納的科學精神包含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等。
故答案為:在近20年間,我國嫦娥探月工程一直持續不斷開展,一般相隔3年,最長不超過5年,最短不超過2年;“38萬千米”表明嫦娥四號飛行距離之長,“26天”表明飛行時間之久,“1731克”用月球樣本精確的數據表明嫦娥五號取得的科學成果重要;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嚴謹的科學態度,反復的實踐精神。
9. 命名闡釋題要求仿照材料三的表述方式,如解析“長征十號”可關聯“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詩詞意境,闡釋其象征航天事業永續發展的精神內核;分析“玉兔號”需結合“嫦娥奔月”神話,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故答案為:示例一:“夸父一號”取自中國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執著精神。示例二:“玉兔號”取自“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體現了中國人對月亮的神往和對月球奧秘的探索精神。
【答案】10.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搶走了裝錢的書包。②她知道我沒零錢時,免收我的存車費。③她不要我補給她的存車費,還幫我抬車、捆紙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車的攝影師,并幫他保管拎兜。
11.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外貌描寫。 “舊迷彩服”“老式舊布鞋”“腳面曬得很黑”寫出了她衣服的廉價、穿著的過時、工作的辛苦。或:“她的兩只眼睛,呈現著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寫出了她當時的處境和內心的驚恐。第⑥段: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 “追…‘回頭看看…‘慢慢走回…‘撿起…‘瞧”“抵”“哭”寫出了她被搶后的為難、無助與傷心。
12.在敘述她免收“我”存車費這件事后進行議論。由她對“我”的信任、體諒,引起了“我”對人與人之間猜度與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13.①看自行車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對“我”的體諒、對工作的盡職盡責令“我”感動。②看自行車的女人是社會中弱者的代表,為她寫點什么是為了呼吁人們尊重他們,平等對待他們。
14.這句話為景物描寫,描繪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之易。寫出了當時天氣的惡劣(或天氣之冷),表現了看自行車的女人在大風中抱著拎兜等候車主的不易(艱難),襯托了她盡職盡責、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知識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情感態度;小說;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內容的概括。 在概括時需要注意用簡潔的語言抓住事件核心,避免細節描寫,同時保持各事件表述方式的統一性。
(2)本題考查語句的賞析。 賞析時要緊扣描寫手法與人物形象的關聯,分析描寫所產生的效果。
(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分析時要抓住"敘事-議論"的結構特點,說明議論內容如何深化了事件的意義。
(4)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 回答時要兼顧情感因素和社會意義兩個層面。
(5)本題考查語句的作用。 分析時要準確指出環境描寫的內容及其對表現人物、推動情節的作用。
10.通過梳理全文,可以概括出四個關鍵事件:第一次遭遇胖女人搶奪書包的沖突;第二次主動免收存車費的善意;第三次拒絕補收車費并幫助捆扎紙箱的細節;以及為攝影師保管重要物品的感人故事。這些事件層層遞進,逐步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
故答案為: 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搶走了裝錢的書包。②她知道我沒零錢時,免收我的存車費。③她不要我補給她的存車費,還幫我抬車、捆紙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車的攝影師,并幫他保管拎兜。
11.人物描寫賞析題需要聚焦具體段落的表現手法。第③段的外貌描寫通過"舊迷彩服""老式舊布鞋"等細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生活拮據、工作辛勞的底層勞動者形象;而"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的眼神描寫則傳神地表現出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第⑥段的動作描寫則通過"追""回頭看看""慢慢走回"等一系列連貫動作,細膩展現了人物在遭遇不公后的矛盾心理和悲傷情緒。
故答案為: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外貌描寫。 “舊迷彩服”“老式舊布鞋”“腳面曬得很黑”寫出了她衣服的廉價、穿著的過時、工作的辛苦。或:“她的兩只眼睛,呈現著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寫出了她當時的處境和內心的驚恐。第⑥段: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 “追…‘回頭看看…‘慢慢走回…‘撿起…‘瞧”“抵”“哭”寫出了她被搶后的為難、無助與傷心。
12.本文的理性思考體現在敘事與議論的有機結合上。以第⑦段為例,作者在敘述看車女人免收存車費的事件后,插入了一段關于人與人之間信任關系的深刻思考。這種由具體事件引發普遍思考的寫作方式,使文章超越了簡單的故事敘述,上升到對人性、社會關系的理性探討。
故答案為:在敘述她免收“我”存車費這件事后進行議論。由她對“我”的信任、體諒,引起了“我”對人與人之間猜度與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13.探究寫作動機的題目需要結合全文內容和主旨來回答。作者想為看車女人寫點什么,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普通勞動者的遭遇和品質深深打動了作者:她的善良、盡責和面對不公時的無助都令人動容;另一方面,作者通過這個典型形象,表達了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呼吁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尊重。
故答案為:①看自行車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對“我”的體諒、對工作的盡職盡責令“我”感動。②看自行車的女人是社會中弱者的代表,為她寫點什么是為了呼吁人們尊重他們,平等對待他們。
14.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需要聯系上下文。第⑨段的劃線句子通過對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的描寫,一方面渲染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氛圍,另一方面也反襯出看車女人堅守崗位、保管他人財物的可貴品質。這種以景襯人的寫法,通過環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故答案為: 這句話為景物描寫,描繪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之易。寫出了當時天氣的惡劣(或天氣之冷),表現了看自行車的女人在大風中抱著拎兜等候車主的不易(艱難),襯托了她盡職盡責、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答案】15.B
16.“燕然”這兩個字,這個典故是說漢將竇憲大勝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記功以還。所以,這兩個字贊揚守邊將士為國奮勇殺敵立功,二是暗示自己建功立業之心。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注意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和典故的隱含信息。
(2) 本題考查典故的識別和理解能力。解答時需明確典故出處、歷史背景及其在詩中的表達作用,展現對詩歌用典藝術的深入理解。
15.B項表述有誤,詩中“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并非單純寫景,而是運用比喻手法,以飄飛的蓬草和北歸的大雁自比,表達詩人漂泊無定的感受。從“歸雁”意象看,應為春天而非秋天。
A項正確解讀了“單車”的象征意義;
C項準確分析了“圓”字的獨特表達效果;
D項正確理解了尾聯的敘事內容。
故答案為:B。
16.尾聯中“燕然”二字暗用東漢竇憲燕然勒功的典故。竇憲大破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記功,這一典故成為后世建功立業的代名詞。詩人借此既贊揚守邊將士的功績,又含蓄表達自己渴望為國建功的抱負。
故答案為:“燕然”這兩個字,這個典故是說漢將竇憲大勝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記功以還。所以,這兩個字贊揚守邊將士為國奮勇殺敵立功,二是暗示自己建功立業之心。
【答案】17.C
18.D
19.(1)庭院(照在)地面的月光猶如一池積水空靈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藻、荇菜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嗎?
20.甲文描寫了庭院中月色,突出了空明澄澈的特點。乙文描寫了儋州小城上元之夜城西的風光,僧舍的景物,小巷的民情,紛紛攘攘的生意人,表現了繁榮、熱鬧(祥和)的特點。
21.身處逆境之時,要做到達觀,能夠隨緣自適,善于從身邊發現美之所在,放下煩憂,享受生活。(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需結合上下文語境,注意一詞多義現象,避免望文生義。
(2)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時需整體把握文意,注意作者在貶謫生活中的真實心態。
(3)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 翻譯時既要忠實原文,又要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特別注意比喻句和委婉語的轉化。
(4) 本題考查寫景特點的比較分析。 分析時需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結合具體語句說明描寫重點的差異。
(5) 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領悟能力。 解答時需從文本出發,聯系現實生活,提煉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
參考譯文: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我)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縱橫,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乙)
己卯年(宋哲宗元符二年)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幾個老書生來拜訪我,說:“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出去走走嗎?”我高興地聽從了他們的提議。(我們一起)走到城西,進入寺廟,走過小巷,漢族百姓和當地少數民族混居在一起,市井中做生意的人紛紛攘攘。回到住處已經三更天了。家中的人閉門熟睡,已經響起了鼾聲。(我)放下手杖笑了起來,(又有)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兒子蘇過問我為什么笑,(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呀。然而也是笑韓退之釣魚,釣不到魚,還想往更遠的地方去,卻不知道走到大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啊。
17. C項“來過”的“過”在文中應解釋為“拜訪”,而非“經過”。
A項“念”解釋為“考慮,想到”準確;
B項“相與”解釋為“共同,一起”正確;
D項“欣然”的“然”是形容詞詞尾,解釋為“……的樣子”恰當。
故答案為:C。
18.D項表述不正確,兩文并未表現“抑郁不能排遣”的苦悶心情,反而展現了作者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A項準確概括了甲文的起筆意境;
B項正確解讀了蘇軾對韓愈態度的深層含義;
C項恰當地分析了兩文的寫景特點。
故答案為:D。
19.第一句翻譯需準確傳達比喻的修辭效果,將“積水空明”的意境和“藻荇交橫”的錯覺表現出來;第二句要注意“良月嘉夜”的贊美語氣和“一出”的委婉表達。
故答案為: (1)庭院(照在)地面的月光猶如一池積水空靈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藻、荇菜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嗎?
20.甲文描寫月下庭院,突出空明澄澈的靜態之美;乙文則展現上元夜市的繁華熱鬧,充滿生活氣息。兩文景物描寫各具特色,一靜一動,形成鮮明對比。
故答案為: 甲文描寫了庭院中月色,突出了空明澄澈的特點。乙文描寫了儋州小城上元之夜城西的風光,僧舍的景物,小巷的民情,紛紛攘攘的生意人,表現了繁榮、熱鬧(祥和)的特點。
21.兩文啟示我們:面對逆境要保持豁達心態,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在平凡中尋求精神寄托。蘇軾在貶謫生活中仍能享受夜游之樂,這種隨緣自適的生活智慧值得學習。
故答案為: 身處逆境之時,要做到達觀,能夠隨緣自適,善于從身邊發現美之所在,放下煩憂,享受生活。(意思對即可)
【答案】22.示例:我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由: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為追求革命理想,經歷殘酷戰爭的洗禮和苦難生活。即使最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是以文學為武器,繼續追求心中理想。雖然文學創作的過程坎坷,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執著追求的精神,最終完成小說的創作。保爾正是在執著追求中,戰勝命運,戰勝自己。
23.保爾;示例:盡管在1927年保爾遭受了嚴重的疾病侵襲,幾乎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并未被命運擊垮。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忍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的情況下,他找到了新的“歸隊”力量,決定開始文學創作,以此方式繼續為革命事業和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這是保爾在逆境中堅持追求、實現生命價值的生動體現。
24.示例:我支持助讀活動形式。通過制作明信片等活動,能夠激發同學們對名著的興趣,引導他們深入了解作品內容,從而推動名著閱讀的廣泛展開,比單一的閱讀方式更加多元有效。
【知識點】主題活動;見解表述;《朝花夕拾》;《紅星照耀中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解析】【點評】
(1) 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理解和主題分析能力。通過選擇能體現“追求”主題的名著作為素材,可以鍛煉學生的名著閱讀深度和主題把握能力。解題關鍵在于準確理解“追求”的含義,并從名著中找到相應的內容和情節進行闡述。
(2) 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和情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通過選擇能體現人物追求精神的主要形象和情節,可以鍛煉學生的名著閱讀細節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熟悉名著內容,準確理解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
(3) 本題考查對名著閱讀推廣方式的看法和評價能力。通過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可以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解題關鍵在于明確觀點,并給出充分的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注意表達的簡潔明了和邏輯性。
22.對于這道題目,首先需要明確“追求”這一主題,并從給定的三部名著中選擇一部最能體現這一主題的作品。在選擇時,要考慮作品中是否有明確的追求目標、追求過程中的艱難困苦以及最終追求的結果或影響。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的一生就是一部追求革命理想和生命價值的壯麗史詩,他面對重重困難,始終不放棄自己的追求,最終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此,這部作品非常適合作為明信片制作的素材。
故答案為:
示例:我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由: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為追求革命理想,經歷殘酷戰爭的洗禮和苦難生活。即使最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是以文學為武器,繼續追求心中理想。雖然文學創作的過程坎坷,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執著追求的精神,最終完成小說的創作。保爾正是在執著追求中,戰勝命運,戰勝自己。
23.在確定明信片畫面的主要形象和相關情節時,首先要明確所選名著中哪位人物最能體現“追求”的主題,并找到與之相關的典型情節。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無疑是最佳人選,他的一生都在追求革命理想和生命價值。而他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后,仍堅持文學創作,繼續為革命事業和人類進步作貢獻的情節,正是他執著追求精神的最好體現。
故答案為:
第1空、保爾
第2空、示例:盡管在1927年保爾遭受了嚴重的疾病侵襲,幾乎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并未被命運擊垮。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忍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的情況下,他找到了新的“歸隊”力量,決定開始文學創作,以此方式繼續為革命事業和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這是保爾在逆境中堅持追求、實現生命價值的生動體現。
24.對于這道題目,需要明確自己的觀點,并給出有理有據的論述。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助讀活動形式,都要從其對名著閱讀的實際影響出發進行分析。在我看來,助讀活動形式如制作明信片等,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引導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名著內容,從而推動名著閱讀的廣泛展開。這種多元化的閱讀方式比單一的閱讀方式更加有效。
故答案為:
示例:我支持助讀活動形式。通過制作明信片等活動,能夠激發同學們對名著的興趣,引導他們深入了解作品內容,從而推動名著閱讀的廣泛展開,比單一的閱讀方式更加多元有效。
25.【答案】例文:
遇見
有人說遇見是最美的開始。當花兒遇見了陽光,綻放得如此絢爛;當草兒遇見了雨滴,長成蔥蔥綠茵;當迷失的航船遇見了燈塔,便有了家的方向。而當我遇見了你們,我的人生再不迷茫。
人生14載,前路漫漫而未知。在這14年中又有太多太多的遇見,有的遇見,如驚鴻一現,匆匆而過;有的遇見,如潺潺細流,回味深遠。這些遇見伴我成長,使我進步。
14年中,我遇見了一批亦師亦友的老師。如果我是一棵樹,他們便是我的園丁,使我不橫生枝干,向高、遠處生長。四年級時,一位數學老師教導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五年級時,一位語文老師教導我“精益求精”;初一時,歷史老師教導我“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初一時,英語老師教導我“越努力,越幸運”。這些話成了我前進的動力,不斷鞭策我前進。匆匆那年,感謝能遇見這樣的老師。
14年中,我也遇見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他們在我失落時給予我安慰;在我成功時為我高興;在我技不如人時給予我幫助;在我迷茫時,伴我成長。大雄有哆啦A夢,海綿寶寶有派大星,劉備有關羽、張飛,而我,有你們。記得那年因為一次意外而差點失去右手,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對著潔白的一切,萬念俱灰。而這時,你們的到來或是QQ上的一句問候,令我振作起來,在劇痛中與傷病斗爭。匆匆那年,感謝能遇見這樣的朋友。
同樣,在這14年中,我也遇見了太多的風景,遇見了太多的煩惱。但大海的寬闊,使我心胸開闊;落日的絢麗,讓煩惱煙消云散……而這一切,使我成長。在浩渺的宇宙中,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匆匆那年,感謝遇見的那些自然風光和成長的陰雨。
遇見,是最美的開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在這青蔥的14年里,感謝這些遇見。前路漫漫,依舊精彩,我們的遇見,不見不散……
【知識點】記敘文;全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題目 “遇見” 是一道命題作文,“遇見” 強調的是相遇的瞬間及其帶來的影響,無論是人與人、人與物,還是人與某種境遇的相遇,都旨在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那些偶然或必然的相逢,以及這些相逢所引發的情感波動、思想啟迪或生命成長。
一、審題與立意
1.明確主題:首先要確定 “遇見” 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如一位陌生人、一位師長)、物(如一本舊書、一株小草),也可以是某種場景(如一場雨、一片星空)或抽象的感悟(如遇見勇氣、遇見美好)。再思考這次遇見的獨特之處,是帶來了溫暖、改變了認知,還是賦予了力量。需清晰展現 “遇見” 的過程及其帶來的觸動,讓主題落到 “影響” 上。
2.立意深刻:思考這次 “遇見” 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 是讓自己學會了感恩、重拾了信心,還是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通過挖掘遇見背后的精神價值,讓立意超越單純的敘事,體現對生命與生活的深層感悟。
二、選材與構思
1.選材真實: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 “遇見” 事例,比如在困境中遇見一句鼓勵的話語、在迷茫時遇見一本點亮心靈的書、在旅途中遇見一處震撼心靈的風景等。真實的素材能讓 “遇見” 的細節更生動,情感更真摯,避免空洞的抒情。
2.構思清晰:
(1)開頭:可采用場景切入,如 “那個飄著細雨的清晨,我在公交站臺遇見了她,她撐著一把藍格子傘,像一朵安靜的花”,直接引出遇見的對象與情境。
(2)中間:詳細敘述 “遇見” 的具體過程,通過環境描寫、動作描寫、對話描寫等展現相遇時的情景,重點刻畫內心的感受與變化,比如從最初的陌生到后來的觸動,從平淡到深刻的心理轉變。
(3)結尾:總結這次遇見帶來的影響,呼應開頭的場景,強調其對自己的特殊意義,如 “那次雨中的遇見,像一粒種子,在我心里長出了溫暖的根,讓我明白平凡的日子里,藏著太多不期而遇的美好”。
三、表達與技巧
1.情感真摯:用樸素而真誠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比如寫遇見一位幫助自己的老人,“他粗糙的手掌接過我掉落的書,指腹的老繭蹭過我的手背,像爺爺的手一樣溫暖”,不用刻意煽情,真實的細節更能打動人心。
2.細節刻畫:通過環境、動作、神態等細節讓 “遇見” 的畫面更鮮活。如寫遇見一片星空,“夜風吹散了云層,星星一顆接一顆地跳出來,像被打翻的銀豆子,灑在深藍色的絲絨上,我站在田埂上,連呼吸都變得輕了”,細節越具體,“遇見” 的質感越真切。
3.語言生動:恰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讓表達更形象。比如把遇見的善意比作 “寒冬里的一縷陽光,不熾烈,卻足夠融化心里的冰”,用形象的比喻強化 “遇見” 的溫暖。
4.邏輯連貫:段落之間過渡自然,比如從 “遇見的場景” 到 “內心的感悟”,可用 “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我忽然明白……” 這樣的句子銜接,讓敘事有條理,情感遞進清晰。
總之,寫好 “遇見” 這篇作文,關鍵在于選好真實的 “遇見” 素材,細致刻畫相遇的情景與內心的觸動,通過真摯的表達展現遇見帶來的成長與感悟,讓讀者感受到生命中那些美好相逢的價值與力量。
【點評】審題立意:緊扣 “遇見” 主題,聚焦 14 年人生中與老師、朋友、風景等的相遇,展現這些遇見帶來的成長與影響,立意明確。通過不同對象的遇見及其意義,體現出對 “遇見” 價值的感悟,符合 “遇見” 所蘊含的情感與成長內涵。
選材構思:選取老師的教誨、朋友的陪伴、自然風光與成長煩惱等素材,涵蓋面較廣,能支撐 “遇見” 的主題。文章按 “總 — 分 — 總” 思路展開,結構清晰,從不同角度闡述遇見的意義。不過,對具體遇見場景的描寫稍顯簡略,若能加入更多細節(如某老師說 “學如逆水行舟” 時的情景,朋友探望時的具體舉動),會讓 “遇見” 更真切。
表達與技巧:語言流暢,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如開頭用自然現象比喻遇見,增強感染力。引用老師的話語,體現其對成長的鞭策。但部分表述稍顯籠統,若能細化情感變化(如受傷時從 “萬念俱灰” 到 “振作” 的心理細節),會讓情感更真摯,“遇見” 的觸動更深刻。
1 / 1廣西桂林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積累(19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新聞速遞·巴黎奧運
巴黎奧運會,中國新一代青年他們以勇氣、毅力和對卓越的不懈追求,在許多項目中接連收獲驚喜,不斷 A ,取得一個個新突破。鄭欽文女單網球榮耀登頂。游泳界的新秀潘展樂以 B 、銳不可當的氣勢創造了神話,讓人銘記;18歲的小將鄧雅文橫空出世,以嫻熟的技術收獲了寶貴的金牌,在首次參加奧運的歷程中書寫了傳奇的篇章。歷經40年的奮斗和等待,中國花樣游泳隊終于在巴黎迎來綻放時刻。……
團結協作、敢于挑戰、勇于創新、自強不息,這些 C 在運動員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不僅為國家贏得了榮譽,更zhāng(  )顯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巴黎奧運會雖已落下帷幕,但奧運精神永不落幕。激勵著無數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1)嫻熟    (2)zhāng   顯
2.解釋文段中畫橫線的詞語。
(1)新秀:    (2)銘記:   
3.文段中A、B、C三處需填上成語,請你選擇恰當的成語填寫在對應橫線上。
備選成語:驚世駭俗 精神品質 創造歷史 驚人速度
【答案】1.xián;彰
2.指新近涌現出的杰出人才或新出現的優秀人才;指牢記在心中
3.A.創造歷史 B.驚人速度 C.精神品質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造句;字體書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基礎字音字形知識。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需注意:多音字、易錯字的準確讀音;同音異形字的正確書寫;詞語搭配的規范性。
(2)本題考查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解題時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注意詞語的感彩和使用場景、區分近義詞的細微差別。
(3)本題考查成語在語境中的運用能力。解題技巧:分析空缺處與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比較備選成語的側重點和適用場景、注意成語的搭配習慣和感彩。
1.(1)“嫻熟”的“嫻”正確讀音為“xián”,注意聲調為第二聲。
(2)“zhāng顯”的正確寫法是“彰顯”,“彰”意為明顯、顯著。
故答案為:xián;彰
2.(1)“新秀”在體育報道中特指嶄露頭角的年輕優秀運動員。
(2)“銘記”強調深刻、長久地記住,比普通“記住”程度更深。
故答案為:指新近涌現出的杰出人才或新出現的優秀人才;指牢記在心中
3.A處“取得一個個新突破”與“創造歷史”形成遞進關系,強調開創性成就。
B處修飾潘展樂的游泳表現,“驚人速度”準確描述其破紀錄的表現。
C處是對前文“團結協作”等品質的總結,“精神品質”最貼切。
故答案為:A.創造歷史;B.驚人速度;C.精神品質
4.(2024八上·桂林期中)以下是贊美體育運動員的對聯,從下列句子中選出一副恰當的對聯謄抄在橫線處,使內容連貫。
①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②歷艱辛戰強手震國威
③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④健兒馳騁世界英名揚
上聯:    下聯:   .
【答案】上聯: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下聯: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
【知識點】對聯
【解析】【分析】根據對聯特點:,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意義相反或相承,一般上句的末字是仄聲(上聲、去聲、入聲),下聯的末尾字是平聲(陰平和陽平),好健兒對眾英杰,奮寫動詞對威振;體壇新史對民族雄風,而且,“史”是仄聲,為上聯,“風”是平聲,作下聯。所以:上聯: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 ; 下聯: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
故答案為: 上聯:好健兒奮寫體壇新史 ; 下聯:眾英杰威振民族雄風
【點評】本題考查對對聯。對聯就是對偶,對仗,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意義相反或相承,一般上句的末字是仄聲(上聲、去聲、入聲),下聯的末尾字是平聲(陰平和陽平)貼對聯的時候,上聯在正對自己的右手邊,下聯在左手邊,不要貼反了。擬寫對聯時應注意:①字數相等;②詞類相當;③結構相應;④平仄相對,仄起平收;⑤內容相關
5.(2024八上·桂林期中)文段中劃線的句子需要修改,病因分析及修改意見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此句語序不當,要將“激勵著……奮斗”和后半句內容調換。
B.此句成分殘缺,應該在句子“激勵”前加上“奧運健兒們”。
C.此句有雜糅成分,需要把句中“偉大復興”這一個短語刪去。
D.此句搭配不當,句中“無數國人”這短語應該換成“人民”。
【答案】B
【知識點】成分殘缺
【解析】【分析】這個句子缺少明確的主語,導致“激勵”這個動作的發出者不明確。根據上下文,應該是“奧運健兒們”的事跡在激勵國人。
A項錯誤:原句語序合理,先寫“激勵奮斗”,再寫“貢獻力量”,邏輯通順。
B項正確:確實缺少主語,加上“奧運健兒們”后,句子結構完整:“奧運健兒們激勵著無數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
C項錯誤:“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合理修飾語,不存在成分雜糅。
D項錯誤:“無數國人”表達準確,換成“人民”反而使表達不夠具體。
原句修改為:“奧運健兒們激勵著無數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解題時需注意:先準確判斷句子病因(成分殘缺/語序不當/搭配不當等);結合上下文補充合理的主語或修飾成分;保持原句核心意思不變;修改后要檢查語句是否通順、是否符合語法規范。
6.(2024八上·桂林期中)巴黎奧運期間,記者們采訪多個奧運冠軍,他們提及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到家鄉。是的,故鄉的山山水水是遠赴他鄉的每一個中國人永遠的眷戀,請根據你的積累,填寫古詩文,完善表格。
出處 山水記憶 古詩文 備注
《三峽》 綠水 春冬之時,①   ,②   。 白色的激流,綠色的潭水,動靜相宜,有聲有色,讓人心曠神怡。
《渡荊門送別》 ③   ,④   。 最愛故鄉的水,不遠萬里相送。
《與朱元思書》 高山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⑤   ,⑥   。 山巒爭著向高處遠處伸展,這是引人向上的力量。
《黃鶴樓》 草樹 ⑦   ,⑧   。 原野樹樹分明,小洲草木茂盛,悠遠寧靜。
【答案】①則素湍綠潭;②回清倒影;③仍憐故鄉水;④萬里送行舟;⑤負勢競上;⑥互相軒邈;⑦晴川歷歷漢陽樹;⑧芳草萋萋鸚鵡洲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第1、2空,填連續兩句,“素湍”不要寫成“樹端”;“潭”不要寫成“譚”;“倒”不要寫成“到”;
第3、4空,理解性默寫,提示語: 最愛故鄉的水,不遠萬里相送 ,“仍”不要寫成“任”;“憐”不要寫成“伶”;“舟”不要寫成“州”或“洲”;
第5、6空,填連續兩句,“負”不要寫成“付”;“競”不要寫成“竟”;“軒邈”不要寫成“暄貌”;
第7、8空,理解性默寫,提示語: 原野樹樹分明,小洲草木茂盛,悠遠寧靜,“歷歷”不要寫成“厲厲”;“漢陽”不要寫成“汗陽”;“萋萋”不要寫成“凄凄”;“鸚鵡”的“鳥”不要寫在左邊;“洲”不要寫成“州”。
故答案為:①則素湍綠潭;②回清倒影;③仍憐故鄉水;④萬里送行舟;⑤負勢競上;⑥互相軒邈;⑦晴川歷歷漢陽樹;⑧芳草萋萋鸚鵡洲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默寫能力.無論是一般性默寫還是理解性默寫,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內容,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理解性默寫要注意抓住關鍵的提示語,從提示語入手寫出對應的詩句;三,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
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3小題,8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衛星(ASO-S)發射一年多以來,其所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已經觀測到了100多例太陽白光耀斑。此前,自1859年人類觀測到第一例太陽耀斑,到“夸父一號”衛星發射前,僅有300例左右的太陽白光耀斑事件被報道。“夸父一號”衛星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的工作波段即為360納米±2納米波段,這是人類首次在這個波段進行空間連續觀測。觀測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每兩分鐘對全日面進行一次成像,視場覆蓋1.2個太陽半徑。當有白光耀斑爆發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會自動進入太陽爆發觀測模式,以1秒或2秒的時間分辨率對日面局部區域進行快速成像。
觀測同時發現,耀斑白光輻射出現的地點并不固定。
下一步,“夸父一號”衛星團隊將對爆發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數據進行分析,除了從白光太陽望遠鏡觀測數據入手,該團隊還將借助先進的輻射動力學模擬,對360納米波段的白光耀斑進行探究。
(摘編自《科技日報》204年5月9日)
【材料二】
嫦娥探月工程關鍵任務一覽表
【材料三】
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近日確定,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月面著陸器命名為“攬月”。新飛行器的名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夢舟”寓意載人月球探測承載中國人的航天夢,開啟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體現了與神舟、天舟飛船家族的體系傳承;新一代載人飛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續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近地版兩個型號,其中,登月版采用“夢舟Y”(飛船名稱+“月”字音節的大寫首字母)。“攬月”取自毛澤東同志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登陸月球的豪邁與自信。此前,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已被命名為“長征十號”。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2月25日)
7.下列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夸父一號”在太陽爆發觀測模式下,通過對日面局部區域快速成像的方式,收集到了全波段的太陽耀斑數據。
B.嫦娥二號被月球引力捕獲后,在太空中驗證和試驗了多項新技術、新設備,標志著探月工程第二步的實施。
C.“夢舟”是登月版載人飛船和后續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近地版載人飛船的統稱,其中登月版名稱是“夢舟Y”。
D.作為載人月球探測任務飛行器,嫦娥系列探測器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都是由長征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的。
8.閱讀材料二,寫出你的探究發現。
(1)時間:2004 2007 2010 2013 2018 2020 2024
你的發現:   
(2)數字:38萬千米、26天、1731克(可任選一個數字作答)
你的發現:   
(3)由此探究出的科學精神:   
9.從三則材料中,你發現命名上體現了中國航天人的詩意和浪漫。請從以下名稱中選取一個,仿照材料三中畫線句子的內容,寫一段話對這個名稱加以闡釋。
備選名稱:夸父一號 玉兔號 長征十號
【答案】7.C
8.在近20年間,我國嫦娥探月工程一直持續不斷開展,一般相隔3年,最長不超過5年,最短不超過2年。;“38萬千米”表明嫦娥四號飛行距離之長,“26天”表明飛行時間之久,“1731克”用月球樣本精確的數據表明嫦娥五號取得的科學成果重要。;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嚴謹的科學態度,反復的實踐精神。
9.示例一:“夸父一號”取自中國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執著精神。示例二:“玉兔號”取自“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體現了中國人對月亮的神往和對月球奧秘的探索精神。
【知識點】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內容;啟示、感悟、建議類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學生對科技文本細節的準確把握能力,需要仔細比對選項表述與原文信息的契合度,特別注意限定詞和專有名詞的準確對應。
(2) 該題考查數據信息的提取與轉化能力,需要學生從具體數據中抽象出內在規律和精神特質,展現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
(3) 本題考查文化意象的解讀與創造性表達能力,答題時既要準確把握名稱的文化淵源,又要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揭示其時代內涵,展現傳統文化在科技領域的創新性轉化。
7.A項表述有誤,“夸父一號”僅對特定波段進行觀測,并非全波段;
B項混淆了探月工程階段劃分,嫦娥二號屬于“繞”的階段而非第二步實施標志;
D項將不同工程混為一談,材料未提及嫦娥系列與“夢舟”的發射火箭。
C項準確對應材料三關于“夢舟”飛船命名的具體說明。
故答案為:C。
8.探究題第一問通過時間軸分析可見我國探月工程持續20年保持穩定推進節奏,體現系統工程規劃的科學性;第二問數字選擇中,“38萬千米”突顯深空探測的艱巨性,“26天”展示任務可靠性,“1731克”彰顯科研精確度;第三問歸納的科學精神包含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等。
故答案為:在近20年間,我國嫦娥探月工程一直持續不斷開展,一般相隔3年,最長不超過5年,最短不超過2年;“38萬千米”表明嫦娥四號飛行距離之長,“26天”表明飛行時間之久,“1731克”用月球樣本精確的數據表明嫦娥五號取得的科學成果重要;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嚴謹的科學態度,反復的實踐精神。
9. 命名闡釋題要求仿照材料三的表述方式,如解析“長征十號”可關聯“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詩詞意境,闡釋其象征航天事業永續發展的精神內核;分析“玉兔號”需結合“嫦娥奔月”神話,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故答案為:示例一:“夸父一號”取自中國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執著精神。示例二:“玉兔號”取自“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體現了中國人對月亮的神往和對月球奧秘的探索精神。
三、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5小題,14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看自行車的女人
①想為那個看自行車的女人寫點什么的念頭,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見到她,是在北京一家醫院前的人行道上。一個胖女人企圖奪她裝錢的書包,書包的帶子已從她肩頭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雙手將書包緊緊摟在懷里,以帶著哭腔的聲音叫嚷:“你不能這樣啊,我每天掙點兒錢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歲,穿著一套舊迷彩服,戴著一頂舊迷彩單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攤貨,腳下是一雙老式舊布鞋,沒穿襪子,腳面曬得很黑,帽舌下,她的兩只眼睛,呈現著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
④我從圍觀者的議論中聽明白了兩個女人糾纏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車時,忘了拿放在車筐里的包,包丟了。她認為這個看自行車的外地女人應該負責任,并且懷疑是被她藏起來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終于將看自行車的女人那書包奪了去,她將一只手伸進包里去掏,卻只掏出了一把零錢。“當”的一聲,一只小搪瓷碗拋在看自行車女人的腳旁,搶奪者騎上自己的自行車,帶著裝有一把零錢的別人的書包,揚長而去。
⑥看自行車的女人追了幾步,回頭看看一排自行車,慢慢走回原地,撿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著發愣。忽然,她把頭往身旁的大樹上一抵,嗚嗚哭了……
⑦第二次見到她,是在一家商場的自行車場。我因沒買到合適的東西,帶著的一百元錢也就沒破開。取自行車時,我歉意地說:“忘帶存車的零錢了,一百元你能找得開嗎?”我以為她會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為一個人從商場出來,居然說自己兜里連幾角零錢都沒有,不大可信的。她望著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說:“那就不用給錢了,走吧,走吧!”她當時那笑,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們許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慣了嗎?偶爾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們的人所猜度,于是我們自己反倒覺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來。我當時的心情就是那樣。應該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來我又去那家商場,付存車費時,我說:“上次欠你兩毛錢,這次一起付給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動,是我覺得她肯定記得我欠她兩毛錢的事,若由她提醒,我會尷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樣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說:“不用啊,不用啊!”硬塞還給了我兩毛錢。我將裝東西的紙箱夾在車后座上,忍不住問她:“來北京多久了?”“還不到半年。”“家鄉的日子怎么樣?”“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兒子又上了大學……”她將“大學”兩個字說出特別強調的意味,一臉自豪。我推自行車下人行道時,覺得后輪很輕,回頭一看,她正替我提著后輪呢。騎上自行車剛蹬了幾下,紙箱掉了,她跑過來,從書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繩……
⑨這年冬天,那個雪后北風呼嘯著席卷著這北方的城市的晚上,紛紛揚揚的大雪在風中肆意飛舞。單位一位退休攝影師給我打電話,讓我替他寫一封表揚信。他要表揚的,就是那個看自行車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場去,遇到熟人聊了一會兒,竟忘了取自行車,拎兜也忘在車筐里了。拎兜里的幾百元錢倒沒什么,關鍵是我洗的三百多張老照片啊!干了一輩子攝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寶呀!天黑了我才想起來,急忙趕去,你猜怎么著?就剩我那輛車了!商場早關門了,看車的女人在冷風中站著,抱著我的拎兜,守著我那輛舊自行車。人心不可以沒有了感動呀,是不是?人對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電話里言辭懇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場,看自行車的已經換成一個男人了,我想問原先那個女人到哪里去了,張了張嘴,卻什么也沒問。我祈愿她永遠也不會再碰到什么欺負她的人,比如那個搶奪了她書包的胖女人。
陽光底下,人與人應該是平等的。弱者有時對這平等反倒顯得誠惶誠恐似的,不是他們不配,而是因為這起碼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曉聲。有刪改)
10.本文寫了“看自行車的女人”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
11.品讀第③段或第⑥段,從人物描寫的角度選取一句,結合相關語句進行賞析。
12.本文表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請以第⑦段為例進行分析。
13.從全文看,“我”為什么想為“看自行車的女人”寫點兒什么?
14.請分析文章⑨段劃線句子的作用。
【答案】10.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搶走了裝錢的書包。②她知道我沒零錢時,免收我的存車費。③她不要我補給她的存車費,還幫我抬車、捆紙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車的攝影師,并幫他保管拎兜。
11.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外貌描寫。 “舊迷彩服”“老式舊布鞋”“腳面曬得很黑”寫出了她衣服的廉價、穿著的過時、工作的辛苦。或:“她的兩只眼睛,呈現著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寫出了她當時的處境和內心的驚恐。第⑥段: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 “追…‘回頭看看…‘慢慢走回…‘撿起…‘瞧”“抵”“哭”寫出了她被搶后的為難、無助與傷心。
12.在敘述她免收“我”存車費這件事后進行議論。由她對“我”的信任、體諒,引起了“我”對人與人之間猜度與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13.①看自行車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對“我”的體諒、對工作的盡職盡責令“我”感動。②看自行車的女人是社會中弱者的代表,為她寫點什么是為了呼吁人們尊重他們,平等對待他們。
14.這句話為景物描寫,描繪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之易。寫出了當時天氣的惡劣(或天氣之冷),表現了看自行車的女人在大風中抱著拎兜等候車主的不易(艱難),襯托了她盡職盡責、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知識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情感態度;小說;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內容的概括。 在概括時需要注意用簡潔的語言抓住事件核心,避免細節描寫,同時保持各事件表述方式的統一性。
(2)本題考查語句的賞析。 賞析時要緊扣描寫手法與人物形象的關聯,分析描寫所產生的效果。
(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分析時要抓住"敘事-議論"的結構特點,說明議論內容如何深化了事件的意義。
(4)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 回答時要兼顧情感因素和社會意義兩個層面。
(5)本題考查語句的作用。 分析時要準確指出環境描寫的內容及其對表現人物、推動情節的作用。
10.通過梳理全文,可以概括出四個關鍵事件:第一次遭遇胖女人搶奪書包的沖突;第二次主動免收存車費的善意;第三次拒絕補收車費并幫助捆扎紙箱的細節;以及為攝影師保管重要物品的感人故事。這些事件層層遞進,逐步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
故答案為: 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搶走了裝錢的書包。②她知道我沒零錢時,免收我的存車費。③她不要我補給她的存車費,還幫我抬車、捆紙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車的攝影師,并幫他保管拎兜。
11.人物描寫賞析題需要聚焦具體段落的表現手法。第③段的外貌描寫通過"舊迷彩服""老式舊布鞋"等細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生活拮據、工作辛勞的底層勞動者形象;而"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的眼神描寫則傳神地表現出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第⑥段的動作描寫則通過"追""回頭看看""慢慢走回"等一系列連貫動作,細膩展現了人物在遭遇不公后的矛盾心理和悲傷情緒。
故答案為: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外貌描寫。 “舊迷彩服”“老式舊布鞋”“腳面曬得很黑”寫出了她衣服的廉價、穿著的過時、工作的辛苦。或:“她的兩只眼睛,呈現著莫大而又無助的驚恐”寫出了她當時的處境和內心的驚恐。第⑥段: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 “追…‘回頭看看…‘慢慢走回…‘撿起…‘瞧”“抵”“哭”寫出了她被搶后的為難、無助與傷心。
12.本文的理性思考體現在敘事與議論的有機結合上。以第⑦段為例,作者在敘述看車女人免收存車費的事件后,插入了一段關于人與人之間信任關系的深刻思考。這種由具體事件引發普遍思考的寫作方式,使文章超越了簡單的故事敘述,上升到對人性、社會關系的理性探討。
故答案為:在敘述她免收“我”存車費這件事后進行議論。由她對“我”的信任、體諒,引起了“我”對人與人之間猜度與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13.探究寫作動機的題目需要結合全文內容和主旨來回答。作者想為看車女人寫點什么,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普通勞動者的遭遇和品質深深打動了作者:她的善良、盡責和面對不公時的無助都令人動容;另一方面,作者通過這個典型形象,表達了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呼吁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尊重。
故答案為:①看自行車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對“我”的體諒、對工作的盡職盡責令“我”感動。②看自行車的女人是社會中弱者的代表,為她寫點什么是為了呼吁人們尊重他們,平等對待他們。
14.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需要聯系上下文。第⑨段的劃線句子通過對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的描寫,一方面渲染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氛圍,另一方面也反襯出看車女人堅守崗位、保管他人財物的可貴品質。這種以景襯人的寫法,通過環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故答案為: 這句話為景物描寫,描繪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之易。寫出了當時天氣的惡劣(或天氣之冷),表現了看自行車的女人在大風中抱著拎兜等候車主的不易(艱難),襯托了她盡職盡責、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四、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5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5.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單車”表達了自己的內心孤寂。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落日”,本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圓”字形容,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
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16.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請說明理由。
【答案】15.B
16.“燕然”這兩個字,這個典故是說漢將竇憲大勝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記功以還。所以,這兩個字贊揚守邊將士為國奮勇殺敵立功,二是暗示自己建功立業之心。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注意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和典故的隱含信息。
(2) 本題考查典故的識別和理解能力。解答時需明確典故出處、歷史背景及其在詩中的表達作用,展現對詩歌用典藝術的深入理解。
15.B項表述有誤,詩中“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并非單純寫景,而是運用比喻手法,以飄飛的蓬草和北歸的大雁自比,表達詩人漂泊無定的感受。從“歸雁”意象看,應為春天而非秋天。
A項正確解讀了“單車”的象征意義;
C項準確分析了“圓”字的獨特表達效果;
D項正確理解了尾聯的敘事內容。
故答案為:B。
16.尾聯中“燕然”二字暗用東漢竇憲燕然勒功的典故。竇憲大破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記功,這一典故成為后世建功立業的代名詞。詩人借此既贊揚守邊將士的功績,又含蓄表達自己渴望為國建功的抱負。
故答案為:“燕然”這兩個字,這個典故是說漢將竇憲大勝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記功以還。所以,這兩個字贊揚守邊將士為國奮勇殺敵立功,二是暗示自己建功立業之心。
五、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4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書上元夜游
(蘇軾)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③雜揉,屠沽④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⑦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注】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儋州:蘇軾被貶之地,現屬海南。③民:指漢族。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釣魚:韓愈曾在詩中借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之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7.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考慮,想到) B.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有老書生數人來過(經過) D.欣然起行(……的樣子)
18.下列對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八個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B.【乙】文中“笑韓退之”是笑韓愈被貶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隨遇而安。
C.兩文分別用凝練的筆墨描寫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華景象、祥和淳樸的民風。
D.【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作者被貶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19.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20.【甲】【乙】兩文都寫了夜游,所見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樣的特點?
21.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遭遇坎坷磨難,【甲】【乙】兩文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答案】17.C
18.D
19.(1)庭院(照在)地面的月光猶如一池積水空靈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藻、荇菜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嗎?
20.甲文描寫了庭院中月色,突出了空明澄澈的特點。乙文描寫了儋州小城上元之夜城西的風光,僧舍的景物,小巷的民情,紛紛攘攘的生意人,表現了繁榮、熱鬧(祥和)的特點。
21.身處逆境之時,要做到達觀,能夠隨緣自適,善于從身邊發現美之所在,放下煩憂,享受生活。(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需結合上下文語境,注意一詞多義現象,避免望文生義。
(2)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時需整體把握文意,注意作者在貶謫生活中的真實心態。
(3)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 翻譯時既要忠實原文,又要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特別注意比喻句和委婉語的轉化。
(4) 本題考查寫景特點的比較分析。 分析時需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結合具體語句說明描寫重點的差異。
(5) 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領悟能力。 解答時需從文本出發,聯系現實生活,提煉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
參考譯文: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我)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縱橫,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乙)
己卯年(宋哲宗元符二年)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幾個老書生來拜訪我,說:“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出去走走嗎?”我高興地聽從了他們的提議。(我們一起)走到城西,進入寺廟,走過小巷,漢族百姓和當地少數民族混居在一起,市井中做生意的人紛紛攘攘。回到住處已經三更天了。家中的人閉門熟睡,已經響起了鼾聲。(我)放下手杖笑了起來,(又有)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兒子蘇過問我為什么笑,(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呀。然而也是笑韓退之釣魚,釣不到魚,還想往更遠的地方去,卻不知道走到大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啊。
17. C項“來過”的“過”在文中應解釋為“拜訪”,而非“經過”。
A項“念”解釋為“考慮,想到”準確;
B項“相與”解釋為“共同,一起”正確;
D項“欣然”的“然”是形容詞詞尾,解釋為“……的樣子”恰當。
故答案為:C。
18.D項表述不正確,兩文并未表現“抑郁不能排遣”的苦悶心情,反而展現了作者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A項準確概括了甲文的起筆意境;
B項正確解讀了蘇軾對韓愈態度的深層含義;
C項恰當地分析了兩文的寫景特點。
故答案為:D。
19.第一句翻譯需準確傳達比喻的修辭效果,將“積水空明”的意境和“藻荇交橫”的錯覺表現出來;第二句要注意“良月嘉夜”的贊美語氣和“一出”的委婉表達。
故答案為: (1)庭院(照在)地面的月光猶如一池積水空靈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藻、荇菜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嗎?
20.甲文描寫月下庭院,突出空明澄澈的靜態之美;乙文則展現上元夜市的繁華熱鬧,充滿生活氣息。兩文景物描寫各具特色,一靜一動,形成鮮明對比。
故答案為: 甲文描寫了庭院中月色,突出了空明澄澈的特點。乙文描寫了儋州小城上元之夜城西的風光,僧舍的景物,小巷的民情,紛紛攘攘的生意人,表現了繁榮、熱鬧(祥和)的特點。
21.兩文啟示我們:面對逆境要保持豁達心態,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在平凡中尋求精神寄托。蘇軾在貶謫生活中仍能享受夜游之樂,這種隨緣自適的生活智慧值得學習。
故答案為: 身處逆境之時,要做到達觀,能夠隨緣自適,善于從身邊發現美之所在,放下煩憂,享受生活。(意思對即可)
六、綜合(10分)
(2024八上·桂林期中) 復興中學舉辦以“追求”為主題的名著明信片制作大賽,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22.【素材選擇】請你從以下名著中選擇一部作為明信片制作的素材。要求:以“追求”為主題,結合所選名著的內容闡明選擇理由。
《朝花夕拾》 《紅星照耀中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3.【畫面確定】根據第(1)小題所選的名著,你會選擇①   (人名)作為畫面的主要形象,并選擇與之相關的情節來表現“追求”的主題,這個情節是②   。
24.【活動總結】明信片制作大賽結束后,有同學提出意見,認為制作明信片之類的活動并不能促進名著閱讀,我們應該專注于讀書本身;也有同學認為助讀活動形式很好,有助于推進名著閱讀。你贊成哪一方觀點?請談談你的看法,寫一段80字以內的議論性文字。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
【答案】22.示例:我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由: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為追求革命理想,經歷殘酷戰爭的洗禮和苦難生活。即使最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是以文學為武器,繼續追求心中理想。雖然文學創作的過程坎坷,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執著追求的精神,最終完成小說的創作。保爾正是在執著追求中,戰勝命運,戰勝自己。
23.保爾;示例:盡管在1927年保爾遭受了嚴重的疾病侵襲,幾乎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并未被命運擊垮。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忍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的情況下,他找到了新的“歸隊”力量,決定開始文學創作,以此方式繼續為革命事業和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這是保爾在逆境中堅持追求、實現生命價值的生動體現。
24.示例:我支持助讀活動形式。通過制作明信片等活動,能夠激發同學們對名著的興趣,引導他們深入了解作品內容,從而推動名著閱讀的廣泛展開,比單一的閱讀方式更加多元有效。
【知識點】主題活動;見解表述;《朝花夕拾》;《紅星照耀中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解析】【點評】
(1) 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理解和主題分析能力。通過選擇能體現“追求”主題的名著作為素材,可以鍛煉學生的名著閱讀深度和主題把握能力。解題關鍵在于準確理解“追求”的含義,并從名著中找到相應的內容和情節進行闡述。
(2) 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和情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通過選擇能體現人物追求精神的主要形象和情節,可以鍛煉學生的名著閱讀細節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熟悉名著內容,準確理解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
(3) 本題考查對名著閱讀推廣方式的看法和評價能力。通過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可以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解題關鍵在于明確觀點,并給出充分的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注意表達的簡潔明了和邏輯性。
22.對于這道題目,首先需要明確“追求”這一主題,并從給定的三部名著中選擇一部最能體現這一主題的作品。在選擇時,要考慮作品中是否有明確的追求目標、追求過程中的艱難困苦以及最終追求的結果或影響。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的一生就是一部追求革命理想和生命價值的壯麗史詩,他面對重重困難,始終不放棄自己的追求,最終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此,這部作品非常適合作為明信片制作的素材。
故答案為:
示例:我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由: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為追求革命理想,經歷殘酷戰爭的洗禮和苦難生活。即使最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是以文學為武器,繼續追求心中理想。雖然文學創作的過程坎坷,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執著追求的精神,最終完成小說的創作。保爾正是在執著追求中,戰勝命運,戰勝自己。
23.在確定明信片畫面的主要形象和相關情節時,首先要明確所選名著中哪位人物最能體現“追求”的主題,并找到與之相關的典型情節。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無疑是最佳人選,他的一生都在追求革命理想和生命價值。而他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后,仍堅持文學創作,繼續為革命事業和人類進步作貢獻的情節,正是他執著追求精神的最好體現。
故答案為:
第1空、保爾
第2空、示例:盡管在1927年保爾遭受了嚴重的疾病侵襲,幾乎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并未被命運擊垮。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忍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的情況下,他找到了新的“歸隊”力量,決定開始文學創作,以此方式繼續為革命事業和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這是保爾在逆境中堅持追求、實現生命價值的生動體現。
24.對于這道題目,需要明確自己的觀點,并給出有理有據的論述。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助讀活動形式,都要從其對名著閱讀的實際影響出發進行分析。在我看來,助讀活動形式如制作明信片等,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引導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名著內容,從而推動名著閱讀的廣泛展開。這種多元化的閱讀方式比單一的閱讀方式更加有效。
故答案為:
示例:我支持助讀活動形式。通過制作明信片等活動,能夠激發同學們對名著的興趣,引導他們深入了解作品內容,從而推動名著閱讀的廣泛展開,比單一的閱讀方式更加多元有效。
七、寫作(50分)
25.(2024八上·桂林期中)根據要求寫作。
世間一切,皆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天遇見地,就有了永恒……
請以“遇見”為題目,寫一篇作文。不得使用本試卷中的材料。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②不得透露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遇見
有人說遇見是最美的開始。當花兒遇見了陽光,綻放得如此絢爛;當草兒遇見了雨滴,長成蔥蔥綠茵;當迷失的航船遇見了燈塔,便有了家的方向。而當我遇見了你們,我的人生再不迷茫。
人生14載,前路漫漫而未知。在這14年中又有太多太多的遇見,有的遇見,如驚鴻一現,匆匆而過;有的遇見,如潺潺細流,回味深遠。這些遇見伴我成長,使我進步。
14年中,我遇見了一批亦師亦友的老師。如果我是一棵樹,他們便是我的園丁,使我不橫生枝干,向高、遠處生長。四年級時,一位數學老師教導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五年級時,一位語文老師教導我“精益求精”;初一時,歷史老師教導我“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初一時,英語老師教導我“越努力,越幸運”。這些話成了我前進的動力,不斷鞭策我前進。匆匆那年,感謝能遇見這樣的老師。
14年中,我也遇見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他們在我失落時給予我安慰;在我成功時為我高興;在我技不如人時給予我幫助;在我迷茫時,伴我成長。大雄有哆啦A夢,海綿寶寶有派大星,劉備有關羽、張飛,而我,有你們。記得那年因為一次意外而差點失去右手,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對著潔白的一切,萬念俱灰。而這時,你們的到來或是QQ上的一句問候,令我振作起來,在劇痛中與傷病斗爭。匆匆那年,感謝能遇見這樣的朋友。
同樣,在這14年中,我也遇見了太多的風景,遇見了太多的煩惱。但大海的寬闊,使我心胸開闊;落日的絢麗,讓煩惱煙消云散……而這一切,使我成長。在浩渺的宇宙中,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匆匆那年,感謝遇見的那些自然風光和成長的陰雨。
遇見,是最美的開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在這青蔥的14年里,感謝這些遇見。前路漫漫,依舊精彩,我們的遇見,不見不散……
【知識點】記敘文;全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題目 “遇見” 是一道命題作文,“遇見” 強調的是相遇的瞬間及其帶來的影響,無論是人與人、人與物,還是人與某種境遇的相遇,都旨在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那些偶然或必然的相逢,以及這些相逢所引發的情感波動、思想啟迪或生命成長。
一、審題與立意
1.明確主題:首先要確定 “遇見” 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如一位陌生人、一位師長)、物(如一本舊書、一株小草),也可以是某種場景(如一場雨、一片星空)或抽象的感悟(如遇見勇氣、遇見美好)。再思考這次遇見的獨特之處,是帶來了溫暖、改變了認知,還是賦予了力量。需清晰展現 “遇見” 的過程及其帶來的觸動,讓主題落到 “影響” 上。
2.立意深刻:思考這次 “遇見” 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 是讓自己學會了感恩、重拾了信心,還是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通過挖掘遇見背后的精神價值,讓立意超越單純的敘事,體現對生命與生活的深層感悟。
二、選材與構思
1.選材真實: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 “遇見” 事例,比如在困境中遇見一句鼓勵的話語、在迷茫時遇見一本點亮心靈的書、在旅途中遇見一處震撼心靈的風景等。真實的素材能讓 “遇見” 的細節更生動,情感更真摯,避免空洞的抒情。
2.構思清晰:
(1)開頭:可采用場景切入,如 “那個飄著細雨的清晨,我在公交站臺遇見了她,她撐著一把藍格子傘,像一朵安靜的花”,直接引出遇見的對象與情境。
(2)中間:詳細敘述 “遇見” 的具體過程,通過環境描寫、動作描寫、對話描寫等展現相遇時的情景,重點刻畫內心的感受與變化,比如從最初的陌生到后來的觸動,從平淡到深刻的心理轉變。
(3)結尾:總結這次遇見帶來的影響,呼應開頭的場景,強調其對自己的特殊意義,如 “那次雨中的遇見,像一粒種子,在我心里長出了溫暖的根,讓我明白平凡的日子里,藏著太多不期而遇的美好”。
三、表達與技巧
1.情感真摯:用樸素而真誠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比如寫遇見一位幫助自己的老人,“他粗糙的手掌接過我掉落的書,指腹的老繭蹭過我的手背,像爺爺的手一樣溫暖”,不用刻意煽情,真實的細節更能打動人心。
2.細節刻畫:通過環境、動作、神態等細節讓 “遇見” 的畫面更鮮活。如寫遇見一片星空,“夜風吹散了云層,星星一顆接一顆地跳出來,像被打翻的銀豆子,灑在深藍色的絲絨上,我站在田埂上,連呼吸都變得輕了”,細節越具體,“遇見” 的質感越真切。
3.語言生動:恰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讓表達更形象。比如把遇見的善意比作 “寒冬里的一縷陽光,不熾烈,卻足夠融化心里的冰”,用形象的比喻強化 “遇見” 的溫暖。
4.邏輯連貫:段落之間過渡自然,比如從 “遇見的場景” 到 “內心的感悟”,可用 “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我忽然明白……” 這樣的句子銜接,讓敘事有條理,情感遞進清晰。
總之,寫好 “遇見” 這篇作文,關鍵在于選好真實的 “遇見” 素材,細致刻畫相遇的情景與內心的觸動,通過真摯的表達展現遇見帶來的成長與感悟,讓讀者感受到生命中那些美好相逢的價值與力量。
【點評】審題立意:緊扣 “遇見” 主題,聚焦 14 年人生中與老師、朋友、風景等的相遇,展現這些遇見帶來的成長與影響,立意明確。通過不同對象的遇見及其意義,體現出對 “遇見” 價值的感悟,符合 “遇見” 所蘊含的情感與成長內涵。
選材構思:選取老師的教誨、朋友的陪伴、自然風光與成長煩惱等素材,涵蓋面較廣,能支撐 “遇見” 的主題。文章按 “總 — 分 — 總” 思路展開,結構清晰,從不同角度闡述遇見的意義。不過,對具體遇見場景的描寫稍顯簡略,若能加入更多細節(如某老師說 “學如逆水行舟” 時的情景,朋友探望時的具體舉動),會讓 “遇見” 更真切。
表達與技巧:語言流暢,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如開頭用自然現象比喻遇見,增強感染力。引用老師的話語,體現其對成長的鞭策。但部分表述稍顯籠統,若能細化情感變化(如受傷時從 “萬念俱灰” 到 “振作” 的心理細節),會讓情感更真摯,“遇見” 的觸動更深刻。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都县| 扎赉特旗| 隆回县| 阳西县| 巴塘县| 灵璧县| 湘西| 永吉县| 遂平县| 丘北县| 新源县| 资中县| 云安县| 驻马店市| 武城县| 疏附县| 资中县| 太仆寺旗| 新竹市| 宁波市| 拜城县| 无为县| 铜川市| 元氏县| 朝阳市| 枣庄市| 邹平县| 鱼台县| 华蓥市| 夹江县| 衡山县| 鹤壁市| 灌南县| 社会| 科技| 青冈县| 临澧县| 西宁市| 阳高县| 于都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