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2025-2026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統編版一、看拼音寫詞語1.根據語境和拼音書寫詞語,注意規范、端正、整潔。爺爺在liáng tíng 邊的 bàn mǔ 地里種了花生,他經常給花生jiāo shuǐ 、鋤草,花生長勢很好。到了收獲的季節,爺爺fēn fù 我們都來幫忙。后來爺爺用收獲的花生zhà yóu ,香噴噴的。二、單選題2.下面的詞語填入括號里,最恰當的一項是( )。杭州亞運會的吉祥物琮琮、宸宸、蓮蓮的造型精美可愛,讓人一見就生 之心,并 擁有一套它們的玩偶套裝。A.羨慕 期望 B.羨慕 希望 C.愛慕 期望 D.愛慕 希望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是哪一項?( )A.這學期,我校開展了“我為他人添歡樂”主題活動。B.六月一日下午,我們去公園玩了一整天,大家都意猶未盡。C.辛勤的科技人員夜以繼日地。D.這學期,我們班同學的普遍閱讀能力提高了。4.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對比手法來描寫事物的一項是( )。A.或許對人類來說,地球是龐然大物,但是對茫茫宇宙來說,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B.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它不像太陽那般耀眼奪目、熱情四射,但它的寧靜之美深深地吸引著我。C.正值深秋,一陣涼風吹來,樹葉飄飄灑灑,告別樹的懷抱,安然地躺在大地上。D.這種花雖然不如牡丹富貴,不如玫瑰濃艷,不如百合芬芳,但它有自己的淡雅清新,也頗受人們青睞。5.下列關于本單元課文內容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郭沫若的《白鷺》運用首尾呼應的寫法,依次描繪了“空中低飛”“水田釣魚”“枝頭獨立”三幅圖,結構精美,文筆雋永。B.讀完馮驥才散文《珍珠鳥》,我們了解到: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C.“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的意思是杭州的桂花根本沒有香氣。D.許地山在《落花生》中圍繞“落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其中重點寫了“嘗花生”。三、積累與運用讀語段,完成以下練習。大自然是一幅富有靈性的畫卷,一花一鳥都能觸動我們的情思。那外形構造十分____,色素的①pèi hé、②shēn duàn 的大小都很③shì yí的白無論是④yōu rán地立在水田,還是⑤gū dú地待在小樹的絕頂,那都是一幅____的畫;那將果實埋在地里的花生,雖不能讓人一見就生⑥ài mù之心,但它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品質卻被世人所贊許;還有那一樹____平凡的桂花,嗅著那濃郁的花香,看著米粒般大小的花兒,或許你會感到美中不足,可當香甜的桂花⑦gāo bǐng入口之際,你也只會感激大自然的⑧ēn huì;更有那在深幽的叢林里跳來跳去,盡情享受美好時光的鳥兒,它們用美妙的歌聲陪伴著人類……同學們,趕快攜手走進自然,探訪萬物生靈,感悟生活情理,相信大家定會在此次研學活動中收獲喜人的果實。6.語段中加點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待在(dāi) B.深幽(yōu)C.享受(xiáng) D.陪伴(péi)7.根據拼音寫詞語,注意書寫正確、工整。8.填入動語段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精致 精美 姿勢B.精巧 精美 姿態C.精美 精密 姿勢9.下面對語段中部分字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小樹的絕頂”中“絕”的意思是極,極端的。B.“美中不足”的近義詞是白璧微瑕,反義詞是十全十美。C.“將果實埋在地里的花生”與“收獲喜人的果實”中的“果實”意思相同。四、填空題按課文內容填空。10.《白鷺》一課的作者是 ,是中國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 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 劇的開創者之一。代表作有詩集《 》《 》等,歷史劇本《 》《 》等。11.《白鷺》這篇散文通過對白鷺寥寥數筆的描繪,揭示并贊頌了白鷺 、 而 的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 。12.那 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 的長喙,那 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 ,黛之一忽則嫌 。五、課內閱讀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落花生(節選)“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姐姐說:“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13.根據選文內容,把下面的思維導圖補充完整。14.父親在描述花生時,運用了分析對比手法的作用。把 、 、 同花生進行比較,突出了花生 的品質。15.父親跟“我們”議花生的目的是借談論花生的好處,來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從寫法上看,這是一種 (借物喻人 借景抒情)的寫法,選文是用 (對話 敘述)的形式把這一道理表達出來的。16.最美植物第二屆“最美植物”大賽開始了,快來推薦你心中最美的植物,并說明理由。六、現代文閱讀課外古詩閱讀理解。金色花①我家的花只有仙人掌活下來了。不論陰晴雨雪,也不論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龜裂,它總是綠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貪婪地啄食著陽光和空氣。②可這并未給我帶來歡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不無遺憾地想,為什么美的總是那么嬌弱,而不美的卻總是那么倔強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這樣易于生存該有多好啊。對于它的存在,我不再關心。③許久后的一個黃昏,我倚著陽臺遠望,無意間瞥見了這盆仙人掌,它竟橫添了許多新節,刀戟般凜凜叉開,待細看時,發現它的大小掌節歪歪斜斜、怪模怪樣,綠色的掌面皺皺巴巴,細紋密布,像老人的臉,我越看越覺得丑,越看越厭惡……④我的養花歷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沒有養出一朵花來。誰想夏天以后,竟發生了奇跡。⑤久雨后的清晨,推開陽臺門,我感到那盆仙人掌有一大團很耀眼的東西,原來仙人掌開出了一朵異常漂亮的花。金黃色,十二片綢緞般富有光澤的花瓣,敏感地輕顫著流蘇般柔軟的花穗,細密地遍布著雪乳般滋潤的花粉。它凝然靜立,卻閃爍著宮殿般輝煌燦爛的光芒……⑥這是我看過的最美的花!⑦我面對這皴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想起過去曾無所顧忌地痛笑過它的丑陋,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而感到慚愧。⑧可以想象,這仙人掌,它曾經有過柔軟的葉、窈窕的枝,但為了抗拒沙漠的壓榨,它才變得冷峻而堅強。在沙漠吞噬掉無數嬌美的花卉之后,我們還能欣賞仙人掌美麗的金色花,這怎能不令人贊嘆?⑨它并非只是一朵寧靜亮麗的花,它的不甘泯滅的美,令弱者也令強者肅然起敬。17.理清作者情感變化的順序。(填序號①慚愧 ②贊嘆 ③不關心 ④厭惡 → → → 18.文中加點的“淺薄庸俗”體現在( )。A.“我”覺得仙人掌外表丑陋。B.“我”覺得仙人掌金色的花朵輝煌美麗。C.“我”只重視外在美而忽略內在精神。19.對本文寫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先寫仙人掌的丑,再寫它堅韌的品質。B.本文和《白鷺》一文一樣都運用了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C.本文和《桂花雨》一文一樣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20.給短文補上一個揭示本文主旨的結尾,最恰當的一項是( )。A.苦難與美麗是人生的兩道風景。B.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C.讓我們都來珍愛一切美麗的花吧!21.讀了本文后,五(1)班的同學們針對仙人掌的精神展開了討論,請你根據涵涵的發言,幫助暢暢想想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人也具有仙人掌的精神。涵涵:我由仙人掌想到了建筑工地的普通工人,他們那樣默默無聞,又那樣堅強。暢暢: 七、寫作題22.習作。大自然的日月星辰、花草鳥蟲、風雨雷電等事物不但可親可敬,而且可思可感。請你選擇一種事物進行細膩描繪,可以抒發對它的喜愛、贊美之情;也可以寫從它身上感悟到的哲理;還可以借物喻人,贊揚與它有相似品質的某類人。題目自擬,不少于400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半畝;播種;澆水;矮小;榨油2.【答案】D3.【答案】A4.【答案】C5.【答案】B【答案】6.C7.配合、身段、適宜、悠然、孤獨、愛慕、糕餅、恩惠8.B9.C【答案】10.郭沫若;新;歷史;女神;星空;屈原;蔡文姬11.平凡;樸素;高潔;平常事物中所蘊藏的內在美。12.雪白;鐵色;青色;白;黑【答案】13.味道很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果實;默默無聞;無私奉獻14.桃子;石榴;蘋果;不圖虛名、默默奉獻15.借物喻人;對話16.我推薦野菊花。因為野菊花有努力向上、勇敢進取的心,它有自己的品格,不會隨波逐流。【答案】17.③;④;①;②18.C19.C20.B21.我由仙人掌想到了環衛工人,他們那樣默默無聞,又那么堅強。22.【答案】梅花之美 在冰天雪地的冬日,萬物凋零,唯有梅花傲然綻放。 梅花的枝干蒼勁有力,曲折地伸展著,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枝頭那一朵朵梅花,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花瓣潤澤透明,像是用玉石精心雕琢而成。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蕊;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湊近一聞,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這香氣不似玫瑰那般濃烈刺鼻,也不像百合那樣甜膩,它有著獨特的清幽,仿佛能穿透寒冷的空氣,直達人的心底。 梅花不畏嚴寒,在冰天雪地中獨自盛開,它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令人敬佩。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像梅花一樣,在困境中堅守自我,堅守信念。他們不被艱難困苦所打倒,始終保持著高潔的品質和頑強的斗志。梅花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瑰寶,它的美不僅僅在于外表,更在于它那可貴的精神內涵。我愛梅花,更敬佩梅花所代表的精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