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單元現代文閱讀精選題練習-2025-2026學年語文四年級上冊統編版一、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理解。海上生明月(節選)四周都靜寂了。太陽也收斂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熱的空氣中開始有了涼意。微風掠過了萬頃煙波。船像一只大魚在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間,一輪紅黃色大圓鏡似的滿月從海上升了起來。這時并沒有萬丈光芒來護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寶鏡,而且并沒有奪目的光輝。但是青天的一角卻被它染成了杏紅的顏色。看! 天公畫出了一幅何等優美的圖畫!它給人們的印象,要超過所有的人間名作。這面大圓鏡愈往上升便愈縮小,紅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輪皓月。這時,上面有無際的青天,下面有無涯的碧海,我們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滄海的一粟。不消說,懸掛在天空的月輪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們這些旅客,在這海上卻只是暫時的過客罷了。與晚風、明月為友,這種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寫的。可是真正能夠做到與晚風、明月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為家的人! 我( )不能以海為家,( )做了一個海上的過客,也是幸事。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即使……也…… B.雖然……但是…… C.盡管……還……2.第1自然段從 和 兩個方面描寫月亮,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3.作者觀察到天空中的明月是如何變化的?填一填。4.請找出與詩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描寫相似的句子。5.畫線句讓我想到了成語“ ”。讀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的畫面。6.“一幅何等優美的圖畫”指的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課外閱讀理解。選文一:龍巖游記我們來到了福建省的龍巖。放眼望去,群山連綿,一座座山峰就像大海里的波浪。在蔚藍的天空中,一只老鷹張著蒼黑的翅膀,一會兒俯沖,一會兒上升,一會兒滑翔……它像流星,像離弦的箭,又像搏擊風浪的小舟。這情景,真叫人驚嘆不已。車子沿著山路慢慢行駛。深谷里,層林疊翠,綠樹翠竹一浪接著一浪;峻崖上,野花簇簇,時有山泉流下。泉水或滴珠,或一線,或幾縷,或成瀑。綠意盈盈的竹林讓人心曠神怡,壁立千仞的山峰上,怪石嶙峋,令人望而生畏。過了好一陣子,我們才進入龍巖的江山風景區。一到目的地,我就來到了潺潺的溪水邊。溪水淺處及膝,翻著水花,深處約有兩米,清澈見底。我坐在溪邊的巖石上,聽溪聲四起,心中有說不出的愜意。選文二:龍巖游記站在最高的山峰上,縱目遠望,群山在我們的腳下起伏,宛若臺風震怒了大海,它奔騰、呼嘯著,卷起了巨浪。收目近觀,環山疊翠,幾只白鴿點綴在綠色之中,十分顯眼。那湖邊的草地上,漁翁垂釣,小兒嬉戲;那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葉小舟從湖面穿過;那明、黑二洞的水,像飄帶,飄啊,飄啊,飄向龍巖湖。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優美動人。7.選文一的寫作順序是( )順序。A.時間 B.游覽 C.事情發展8.聯系上下文,解釋下面的詞語。①壁立千仞: ②怪石嶙峋: 9.選文二中,作者的觀察順序是從 到 ,寫了群山、 、 和明、黑二洞的水等景物。10.下列( )圖展現了畫線部分所描寫的畫面。A. B. C.11.選文二中,龍巖美景的整體特點是: 。12.這兩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 之情。課外閱讀理解。喊月亮①夜色中,一道微微的天光,勾勒出山的剪影。剪影當中有一個陡峭的山丫,像一雙輕合的手掌,伸成一朵蓮花苞的形狀。那兒,就是山月初吐處了。②“月亮哎——出來哎——”在孩子們的喊聲中,那蓮掌般的山廓柔和了,清晰了,猛地一點銀輝羞答答地一閃,眨眼就成一片,逐成半圓,終成一輪。③月亮出來啦! 悠悠升起的明月,亮堂堂地同你臉對著臉。【A】月光鋪天蓋地嘩嘩瀉來,很鬧騰地在瞬間浸透了山巒、村寨、竹林和小河。④“哦嗬……”“哦嗬……”孩子們興奮的吆喝聲,拖出長長的尾音,起伏著在夜色里回蕩。不知誰一聲嚷嚷,大伙就迎著月亮跑去了。⑤我也疾疾地追了上去。月光下,山路成了一條朦朧的銀絲帶,沿路奔去,偶爾穿過樹林,月光從樹縫葉隙中灑落。【B】滿眼里是亮晶晶的銀色斑點,林間不時傳來鳥雀的夢囈,透著一種夜的神秘和美好。⑥夜深了,山風有了寒意,我們揀了片空曠的草坪歇下來,有人攏來些干樹枝,紅紅的火苗一跳一閃地燃起,大伙依偎著團團圍坐,嬉笑逗鬧,親親熱熱地擠著烤火,又抬頭“哦嗬、哦嗬”地對著月亮喊叫。⑦月亮是真的聽見了呢! 一閃一閃,笑盈盈地掙出了山的掌心,躍上樹梢,又悠悠蕩蕩爬上夜空,看著高了,卻不見小,依然又大又圓,伸手可觸似的近。13.文章按照 順序描繪了一幅山鄉喊月圖。14.文章描寫了哪些場景?選擇對應答案( )。A.山月初吐 B.月照山路 C.圍坐烤火 D.對月高歌15.品讀畫橫線的句子,感受文章優美生動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想象畫面。①品析詞語:【A】句中,“嘩嘩”與“ ”呼應,生動地寫出了月光 的樣子。②調動感官:【B】句從 和 兩個角度描寫,我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16.讀畫波浪線的句子,月亮真的聽見了嗎?下列說法最恰當的一項是( )。A.真的聽到了,因為月亮突然從山后掙了出來,出現在天空中。B.真的聽到了,因為月亮突然變得又大又圓,仿佛觸手可及。C.不是真的聽到了,這是“我”附和孩子們童心的說辭。D.不是真的聽到了,這表現了“我”此時內心的寧靜和對月亮的喜愛。現代文閱讀理解。熊曼璐夕陽終于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暉,夜幕很快降臨。四周靜悄悄的,只有幾顆星星閃著寒光,綴在深藍的天空中,向我調皮地眨著眼睛,想吸引我的視線,我卻不看它們,只向天空默默地眺望著。幾分鐘后,我的眼前展現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我驚訝于這畫的色彩瑰麗,沉醉于大自然所創造的美的境界之中了。它像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像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讓人無限陶醉。只見一片看不清形狀的樹梢頂端,罩著一層銀光,好像有無數寶石放在那里,閃閃發光。附近幾顆小星的微光,被這片銀紗吞沒了,而天空中幾片看不見的白云,這會兒還罩上了銀紗,閃爍著光亮,我料定月亮一定會從銀光中升起來。果真,不一會兒,樹之間露出一道弧形的金邊,那就是初升的月亮,借著樹的掩映,她盡力地向上升著,升著,終于懸掛在高高的天空中了。那是怎樣的一種景色!明月離我們那么近,仿佛張開手臂就可以擁抱她。明月奇偉、瑰麗,大放異彩,使得那些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頓時失去了光彩。明月純潔無瑕,把自己皎潔的光無私地獻給人類,為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快樂。17.短文按照( )順序描寫了明月初升時的景象。A.時間 B.空間 C.事情發展 D.邏輯18.對下面句子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四周靜悄悄的,只有幾顆星星閃著寒光,綴在深藍的天空中,向我調皮地眨著眼睛,想吸引我的視線,我卻不看它們,只向天空默默地眺望著。A.聯系上下文可知,這句話描寫的是明月初升前夜空中的景象。B.“閃著寒光”中的“寒”字,讓我們感受到星星在“我”眼中是冷漠的。C.“調皮地眨著眼睛”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星星在夜空中閃爍的情景。D.“我卻不看它們,只向天空默默地眺望著。”這句話運用襯托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我”對明月出現的期待之情。19.優美生動的句子能帶給人畫面感,請你在文中找出一句,并進行賞析。20.閱讀短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課外閱讀。終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靜中,突然傳來了山崩地裂的轟響——開江了! 風從窗縫里擠了進來,激動地向我耳語著:快去看啊,大江復活了! 它扯著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們一起站在堤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整個大江的堅冰崩潰了。被禁錮了一冬的大江奔騰著,洶涌著,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開了堅冰,怒吼著,撞擊著。① 一塊塊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動著,山一樣地豎了起來,又摔倒下去,② 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響,③ 濺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滾滾的春潮把堅冰擊潰了,淹沒了,迫使它馴服地和殘冬一起向遠方流去。21.讀到“山崩地裂”一詞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22.畫橫線的部分分別是從什么角度描寫春潮的 將序號填在文中的括號里。A.聲音 B.形狀 C.顏色23.下面哪幅圖展現了語段所描寫的畫面 ( )A.B.C.閱讀理解黃山松①那年,我游覽了黃山。秀麗的山巒,奇美的怪石,浩瀚(hàn)的云海,這些都使我流連忘返。然而,黃山上最有特色的,要數黃山松了。②初上黃山,我就為黃山松那宏大的氣魄所折服。那種蒼郁連綿、直至天際的非凡氣勢,豈(qǐ)是尋常景觀能比? 未入松林,遠遠就聽見陣陣松濤的轟鳴;進入松林,仰視天空,只能從稠密的枝葉間望見斑駁的天空。③久聞黃山有十大名松,今日始見。無論是枝葉的繁盛,色彩的濃郁,還是姿態的遒(qiú)勁,根基的盤錯,都展示了黃山松獨特的美。④剛登上玉屏樓,一眼就望見樹干粗壯、枝葉繁茂的“迎客松”。它真像個好客的主人,正平伸開它那健壯而熱情的手臂,仿佛在笑迎五洲四海的賓客,熱情但不諂(chǎn)媚。⑤正當我們在云山霧海中穿行時,忽見一段長長的松臂自上而下探入云海之中,像在撈取奇珍異寶。這是“探海松”。幾百年、上千年過去了,大概什么也沒取上來,可它仍在執著地探尋,不斷地撈取。⑥繞過始信峰,遠遠望見岔路口矗(chù)立著一株巨松,雖距之百步遠,但我仍望不見它的頂端——筆直、高大、繁茂,這就是聞名遐邇(xiá ěr)的“黑虎松”。它像是守山的衛士,雖然嚴肅,但看不見冷峻。⑦再往前走,又是兩株,不,是一株奇松:它雖有兩個樹根,相距一米有余,而樹干卻緊緊纏繞在一起,到后來,簡直分不出彼此了。這就是相親相依的“連理松”。⑧還有那“倒掛松”“蒲團松”“龍爪松”……奇松并列,千姿百態。真是看不夠,說不盡,意無窮。⑨“黃山歸來不看松。”是啊,黃山群松的氣魄,天下何處能再現? 黃山松那生命的活力,又有什么地方的松樹能與之相比呢?24.根據短文內容填空。文章詳寫了“ ”“ ”“ ”“ ”這四株松樹,其中一直“在執著地探尋,不斷地撈取”的是“ ”。25.作者游覽黃山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試著把下面的導圖補充完整。26.語文要素讀第②段,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聽到了 。27.下列畫面在短文中沒有出現的一項是( )A.濃蔭遮地圖 B.云霧繞山圖 C.奇松遍山圖 D.游人如織圖28.下列對短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游覽黃山的過程。B.短文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手法,寫出了黃山松的特點。C.不同的黃山松展現出不同的美,流露出作者對黃山松的喜愛之情。D.文章結尾部分總結全文,照應題目,突出了黃山松獨特的美。閱讀課外短文,完成練習。念山歸來思念山王子君念山是一幅真正美麗的畫,一幅色彩斑斕、層次豐富的油畫,一見它便深深烙進了我的腦海,成為揮之不去的影像。以至歸來數月后,它仍然反復地在我的心田里放映。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縣的一個行政村,以“云上梯田”聞名八荒。念山村地處大山的頂部,上山的路自然不平坦。山道彎彎,彎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彎出了形狀各異的梯田、重疊錯綜的山岡峰巒。待到達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隱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風的古樹林,古紅豆杉、古楓樹、古銀杏、古南酸棗樹等古木,一樹古過一樹,爭相參天,幾百年、幾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長擴張。上觀景臺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頭鋪成的,古樸結實。路旁邊是一個隨著坡度向上的白茶園,清新碧翠,色澤圓潤,充滿生機。我摘了一片茶葉放進嘴里咀嚼,果然是無塵無土,苦中帶甘,別有一番自然天賜的白茶味道。越過茶園,我們上到了觀景臺。觀景臺是一個上下兩層的大亭子。繞著觀景臺轉幾圈,我心中震撼:風光無限,視野無邊,整個念山一覽無余。我靜靜地凝視著山野中那層層疊疊的金黃色的梯田,那就是聞名遐邇的“云上梯田”——福建最美最大的梯田。縱向,梯田從山腳海拔300米左右的星溪河盤繞而上,最高處海拔1100米左右,垂直高度有800米左右,高低錯落,如鏈似帶;橫向,梯田繞過山梁嶺脊,連綿5千米,共1600多畝,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千姿百態,波瀾壯闊。在青翠的茶園和金黃的梯田之間,村舍星羅棋布,從容祥和。此時,陽光普照,成熟的稻谷一丘連著一丘,風吹稻浪,連綿起伏,鋪成一幅金色的巨型油畫,將整個念山映襯得明亮耀眼,美不勝收。我忽然熱淚盈眶,為這遺世獨立的風景!那如錦如繡的念山畫卷倏地嵌進了我心靈的畫框,讓我久久記憶,久久思念。(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改)29.從文中找出恰當的短語,把作者的游覽路線補充完整。上山→ → → 30.下列不是“云上梯田”特點的一項是( )A.規模宏大 B.美麗如畫 C.層次豐富 D.從容祥和3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具體形象地描寫了梯田 和 的特點。32.【思維導圖】念山是一幅美麗的畫,它具體美在哪里?它的美又有怎樣的特點?根據短文內容,完成思維導圖。33.讀完選文,請給你印象深刻的兩幅畫面取個好聽的名字。閱讀課外短文,完成練習。錢塘江,你的樣子很美梁子錢塘江的樣子很美。它的潮,它的春,它的雨,美得很有姿色,很有看點,很有韻味。潮,之于錢塘江,是中秋前后的一道景。觀潮,是人們喜愛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秋水共長天一色”中,一條白線猶如萬千匹良,齊頭并進,飛奔而來。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由選皮近,一潛兩文多高的水咆嘩著。奔騰著。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大地為之震撼。春,之于錢塘江,是一個日暖風輕的模樣,漫步江邊,映入眼簾的是碧綠的柳樹。柳枝細長,隨風飄動。長長的蘆葦,早已發出新枝,輕柔地在微風中搖曳,在陽光下發散著無限的墨綠。青藍色的江水,靜靜地流淌,又像一面碩大無比的鏡子,五彩斑斕地折射光輝。江邊的迎春花早已盛開,黃色的花仙子向路人揮手,彌漫出淡淡的清香。鳥兒們熬過嚴冬,終于可以舒心地和綠樹共舞了,江兩岸的城鎮鄉村里,數不清的風箏漫天飛舞。雨,之于錢塘江,是一種情景交融的美。明媚的江水被雨霧所籠罩,雨中的錢塘江,少了幾分豁達,多了許多朦朧;少了幾分明麗,多了許多陰柔。細密的雨滴,在江中劃出一道道驟然而落的軌跡,迅即融匯于江水的浩蕩急流,以自己滄海一滴的作為,成就著滔滔東去的江水。(選自人民網,有刪改)34.[思維導圖]根據文章內容,完成思維導圖。35.根據思維導圖可以判斷,本文的結構是( )A.分一總 B.總一分 C.總一分一總36.[閱讀要素]讀一讀兩位小朋友的對話,把內容填寫完整。明明,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寫得真精彩,運用了 、 、 等修辭手法。我要向作者學習,認真觀察事物,寫出好句子、好文章。麗麗,我也佩服作者的文采。我讀了畫橫線的句子就仿佛看到了 的畫面,聽到了如同 的聲音,感受到了錢塘江的 。37.【鏈接教材】對比本文與課文《觀潮》,填寫下表。篇目 寫法上的不同點 內容上的相同點《錢塘江,你的樣子很美》 《觀》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顏色;形狀3.紅黃色大圓鏡;縮小;紅色;半天;一輪皓月4.不消說,懸掛在天空的月輪月月依然,年年如此。5.碧海青天/滄海一粟;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漂著一葉扁舟6.“一幅何等優美的圖畫”指的是一輪紅黃色大圓鏡似的滿月把青天的一角染成了杏紅的景象。這表達了作者對海上生明月景象的贊嘆和喜愛之情。【答案】7.B8.形容山峰高聳。;形容石頭的形狀很奇怪且突兀、重疊。9.遠;近;白鴿;小舟10.B11.清新自然、優美動人12.對龍巖美景的喜愛【答案】13.時間14.A;B;C15.鬧騰;灑滿世界;視覺;聽覺;皎潔的月光從天空傾瀉而下,透過樹葉間的縫隙,點點銀斑灑落在地上,林間偶然傳來幾聲鳥叫,仿佛囈語。偶爾幾縷調皮的流云,遮擋住了月亮,為世間蒙上一層朦朧的輕紗。16.D【答案】17.A18.B19.明月奇偉、瑰麗,大放異彩,使得那些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頓時失去了光彩。這句話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明月的光彩,讓人仿佛看到了一輪明月散發出皎潔的光芒朗照大地的情景。20.我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對明月的喜愛、贊美之情。【答案】21.江面上的冰裂開了,發出巨大的聲音。22.B;A;C23.B【答案】24.迎客松;探海松;黑虎松;連理松;探海松25.看到樹干粗壯、枝葉繁茂的“迎客松”;看到探入云海的“探海松”;看到筆直、高大、繁茂的“黑虎松”;看到相親相依的“連理松”26.綿延無邊的松林;風吹過松林時發出的轟鳴聲27.D28.A【答案】29.到達最高峰;越過茶園;上到了觀景臺30.D31.比喻;多;美32.古樹林;白茶園;梯田;彎彎;密不透風;層層疊疊33.①金色的巨型油畫。②遺世獨立的風景畫。【答案】34.潮。中秋前后的一道景。雨。情景交融的美35.B36.比喻;擬人;夸張;潮水滾滾而來;山崩地裂;聲勢浩大37.作者從潮、春、雨三個方面描寫錢塘江。;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都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都寫出了潮來時十分壯觀的景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