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一、選擇題(共12分)1.(2024七上·江陽期中)請選出下列調語加點字讀音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 )A.靜謐(bì) 煩燥(ào) 滯留(zhì) 斷章取義(yì)B.锃亮(cèng) 星宿(xiù) 挫折(cuō) 信手拈來(zhān)C.駕馭(yù) 炊煙(chuī) 緋聞(fēi) 抑揚頓挫(cuò)D.瀕臨(pín) 諦聽(dì) 皈依(guī) 鋒芒畢露(bì)2.(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驕媚 誘惑 悠遠 迫不急待B.懲戒 人跡罕至 獲益匪淺 饑腸轆轆C.搓捻 奧秘 不求甚解 小心冀冀D.枉然 人生鼎沸 剎有介事 截然不同3.(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 )A.前不久發射升空的中繼星“鵲橋”,名稱源于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B.目前,水資源短缺情況正以銳不可當之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C.這些企業精英的成功秘訣,就是不因小有成就而自滿,反而不懈努力,精益求精。D.一旦產生小的靈感,我們就應當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4.(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國家出臺“雙減”政策,目的是旨在讓孩子們健康發展,先“成人”再“成才”。B.假期雖已結束,淄博燒烤何以火爆出圈的追問也紛紛登場,但淄博燒烤的熱度仍在持續。C.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已經至少建成了60萬個“農家書屋”,這些書屋已經成為慰藉農民心靈的精神家園。D.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巨大成功,完美地向世界解答了新時代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二、綜合性學習(共10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進入中學,你一定認識了許多新朋友。請你參加七年級(1)班組織的“有朋自遠方來”綜合性學習活動并完成以下任務。5.【活動一:設欄目】班里要辦一期“有朋自遠方來”主題手抄報,請你設計兩個欄目。欄目一: 欄目二: 6.【活動二:論真友】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你收集到了這樣幾則關于交友的名言警句,請結合下面文字內容,談談你對中學生如何正確交友這個問題的看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德不孤,必有鄰。(孔子)以利交者,利盡則交疏,安有真正之友誼耶?正當之友誼必致力于道德之修養。(柏拉圖)7.【活動三:誠交友】假設老師安排你與林芳同桌,你很想與她交朋友,你會主動走到她面前說什么?(如果出現姓名請用“××”代替)三、名句名篇默寫(共6分)8.(2024七上·江陽期中)根據課文,用規范漢字在下列橫線上補寫出相應的句子。(1)夕陽西下,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2) ,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3)王灣在《次北固山下》詩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 , 。(4)《<論語>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從正面學習,也要從反面借鑒的句子是: , 。四、現代文閱讀(共18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奶奶的星星①世界給我的第一個記憶是:我躺在奶奶懷里,拼命地哭,打著挺兒,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哭得好傷心。窗外的山墻上剝落了一塊灰皮,形狀象個難看的老頭兒。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我倒更覺得委屈起來。“你聽!”奶奶忽然說:“你快聽,聽見了么……?”我愣愣地聽,不哭了,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是鴿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劃過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直到現在我還是說不清。“噢噢——,睡覺吧,麻猴來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頂上有一片晃動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陽光。光影也那么飄飄的、緩緩的,變幻成和平的夢境,我在奶奶懷里安穩地睡熟……②我是奶奶帶大的。不知有多少人當著我的面對奶奶說過:“奶奶帶起來的,長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時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頭,用小眼睛瞪那些說話的人,心想:瞧你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就是:這話用你說么?③奶奶愈緊地把我摟在懷里,笑笑:“等不到那會兒喲!”仿佛已經滿足了的樣子。④“等不到哪會兒呀?”我問。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鐵蠶豆。”⑥我笑個沒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過我總想不好,等我掙了錢給她買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給她買什么,她都是說:“用不著花那么多錢買這個。”奶奶最喜歡的是我給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來來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夸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煩干這個,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夠漫長的。“行了吧?”我問。“再踩兩趟。”我大跨步地打了個來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說:“長大了我給您踩腰。”“喲,那還不把我踩死?”過了一會我又問:“您干嘛等不到那會兒呀?”⑦“老了,還不死?”⑧“死了就怎么了?”⑨“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⑩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依偎在奶奶懷里。那又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恐怖的印象。 一個冬天的下午,一覺醒來,不見了奶奶,我扒著窗臺喊她,四處都是風和雪。“奶奶出門兒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總是帶著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個下午,媽媽、爸爸、鄰居們誰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來。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了,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么。小時候,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夏夜,滿天星斗。奶奶講的故事與眾不同,她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熄滅了一顆星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個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 “干嘛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照個亮兒……” 我們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轟蚊子。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這感受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問,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經死了好多年。她帶大的孫子忘不了她。盡管我現在想起她講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話,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卻時常還像孩子那樣,仰著臉,揣摸哪一顆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講的那個神話,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選自《史鐵生小說選》有刪改)9.文中寫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瑣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10.聯系文章語境,談談你對下列加點詞語的理解。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夠漫長的。11.聯系上下文,結合括號中的提示,簡要分析下列句子表達上的妙處。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從修辭的角度)12.請說說第⒄段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13.文章題目能否改為“奶奶”?請說說你的理由。五、詩歌鑒賞(共8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4.想象詩人登山臨海的情景,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滄海形象。15.作者借“觀滄海”以“詠”其“志”,請寫出所詠之“志”的含義。六、文言文閱讀(共17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題。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乙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注釋】①牧豎:牧童。豎。童仆。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16.乙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是( )A.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B.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C.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D.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17.根據上下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B.一狼洞其中(洞穴)C.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結構助詞“的”)D.意甚倉皇(神情)18.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主要表現狼的貪婪、兇殘、狡詐;乙文則從大狼身上體現偉大的母愛。B.甲乙兩文在刻畫狼時,都運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C.甲文表現狼的狡詐時主要寫兩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誘敵”;乙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以下從狼的側面處處體現了“謀”的結果。D.兩文的語言都簡潔生動,都運用了比喻和描寫。19.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七、名著閱讀(共9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列名著選段,完成小題。那毛女即便回身,轉于洞內,對羅剎跪下道:“奶奶,洞門外有個東土來的孫悟空和尚,要見奶奶,拜求芭蕉扇,過火焰山一用。”那羅剎聽見“孫悟空”三字,便似撮鹽入火,火上澆油,骨都都紅生臉上,惡狠狠怒發心頭。口中罵道:“這潑猴!今日來了!”叫:“丫鬟,取披掛,拿兵器來!”隨即取了披掛,拿兩口青鋒寶劍,整束出來。20.羅剎聽見“孫悟空”三字,為何會怒發心頭、罵從口出?根據原著內容回答。21.下面是某同學在閱讀《西游記》后制作的讀書卡片,請幫他填寫完整。人物:(1) 性格特征:堅定不移,善良 故事情節:女兒國遇難 人物:孫悟空 性格特征:(2) 故事情節:三打白骨精人物:豬八戒 性格特點:(3) 故事情節:助力敗魔王 人物:沙和尚 性格特征:任勞任怨 故事情節:打碎琉璃盞22.(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關于《西游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神話小說,有很多故事深受孩子們喜愛,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大戰紅孩兒、偷吃人參果、真假美猴王等。B.《西游記》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在鷹愁澗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師徒歷經磨難,取得真經。C.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經過一座高山,山中的妖精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又懼怕唐僧身邊的徒弟,因此她先后三次分別變成村姑、老翁、老婦來欺騙唐僧。D.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金爐的童子,銀角大王是看銀爐的童子。菩薩為了試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角二童,變作妖怪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八、作文(共40分)23.(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那逝去的時光里,有多少往事值得我們去追憶。追憶無憂無慮的童稚時光,追憶無微不至的親情關懷,追憶和諧美好的人際交往……從中我們總能咀嚼出人生的美好。請以“追憶_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將作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體不限;③600字左右;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⑤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姓名等相關信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靜誰(mì);煩燥(躁) (zào) ;B.锃亮(zèng); 挫折(cuò);信手拈來(niān);D.瀕臨(bīn)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辨析字音與字形的能力。辨析字音,要求學生掌握常用漢字的讀音,熟練掌握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則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正確書寫每個漢字,注意形聲字、形近字、易錯字等,還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選擇使用正確的漢字。2.【答案】B【知識點】漢字的部首與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 驕媚 ——嬌媚,花團錦族——花團錦簇;B、無誤;C、 小心冀冀 ——小心翼翼;D、 剎有介事 ——煞有介事 。故答案為:B【點評】題考查字形,重點側重于易錯形近字。平時應理解記憶,可以通過字義記憶,如:歉疚的疚是愧疚的疚,歉疚本意是對自己的過失感到過意不去,含內疚的意思,所以是歉疚不是歉糾,同樣的方法還有,簫笛,不是蕭笛,簫是樂器,和竹子有關,所以是竹字頭。3.【答案】B【知識點】造句【解析】【分析】B項“銳不可當”使用不當。該成語意為來勢兇猛,不可阻擋,通常用于形容軍事進攻、體育比賽等具有強烈沖擊性的事物。句中用于描述“水資源短缺情況”的影響,屬于搭配不當。其他選項:A項“家喻戶曉”使用正確,形容故事廣為流傳;C項“精益求精”使用正確,形容不斷追求更高標準;D項“鍥而不舍”使用正確,形容堅持不懈。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運用。解題要點:理解成語的本義和使用范圍;注意成語的適用對象和語境;排除搭配不當的選項;特別關注常見易錯成語。4.【答案】C【知識點】語序不當;搭配不當;句式雜糅【解析】【分析】C項表述完整,無語病。其他選項的語病如下:A項:“目的是”和“旨在”語義重復,應刪去其一;B項:關聯詞使用不當,“雖……但……”前后主語不一致,應在“但”后加“其”;D項:“解答”與“形象”搭配不當,應改為“展現”或“詮釋”。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病句辨識能力。解題要點:檢查成分是否殘缺;判斷搭配是否得當;排查語義是否重復;驗證邏輯是否合理。【答案】5.示例:名人交友故事;“交友”辯論臺6.中學生應該與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并且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坦蕩交往,才是真正的友誼。7.示例一:林芳,你好,我是××。我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喜歡打乒乓球,是個運動健將。咱倆同桌,真是緣分啊!今后請多多關照!示例二:林芳,很高興和你同桌,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吧。【知識點】活動設計;針對文中觀點談看法【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活動策劃能力。解題要點:明確手抄報的受眾(同學);考慮內容的可讀性和教育性;欄目名稱要生動有吸引力;最好形成內容互補。(2)本題考查材料概括能力。首先需要準確理解名言含義,然后結合中學生實際,分點表述,邏輯清晰,最后盡量避免空泛說教。(3)本題考查口語交際能力。需要符合中學生身份,體現自己的真誠友善,表達的語言自然流暢,最好能建立后續聯系。5.設計欄目需注意:緊扣“交友”主題;形式多樣(故事類、互動類、知識類等);語言簡潔明確;避免重復(如不宜同時設“名人故事”和“歷史友誼”)。故答案為:名人交友故事;“交友”辯論臺6.三則名言的核心:傅玄:環境對人的影響;孔子:品德的重要性;柏拉圖:友誼的真諦故答案為: 中學生應該與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并且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坦蕩交往,才是真正的友誼。7.得體表達需注意:禮貌用語(“你好”“請”等)、自我介紹(突出共同興趣)、表達友好意愿、避免過于熱情或拘謹。故答案為: 示例一:林芳,你好,我是××。我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喜歡打乒乓球,是個運動健將。咱倆同桌,真是緣分啊!今后請多多關照!示例二:林芳,很高興和你同桌,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吧。8.【答案】斷腸人在天涯;何當共剪西窗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1)《天凈沙·秋思》末句“斷腸人在天涯”要準確寫出“涯”字;(2)《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的“剪”字易誤寫為“翦”;(3)《次北固山下》的寫景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要注意“懸”字的寫法;(4)《論語》名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完整寫出,注意“擇”與“改”的對應關系。故答案為:斷腸人在天涯;何當共剪西窗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點評】本題考查對古詩文的識記背誦能力,古詩文默寫屬于基礎題,得分較為容易,但也由于這一板塊閱卷要求中對書寫規范的要求更高,扣分更重(一般是錯一字,看不清,不規范均可不得分)。所以平時要加強背誦,準確書寫。作答時注意不要出現錯字、添字、漏字等現象。針對一些難寫的字,一些容易搞混的字,一些不常用的字,通假字,可特別標注,反復訓練。【答案】9.①奶奶哄“我”睡覺;②“我”給奶奶踩背;③“我”誤把奶奶出門當成奶奶離世;④奶奶給“我”講關于人死后變成星星的故事10.①寫出了“我”為奶奶踩腰背的時間很長(認為奶奶的腰背總是踩不完);②表現出了“我”為奶奶踩背時的不耐煩。11.運用比喻,將活過的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燭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無論價值大小,每一個活過的人可以為后人奉獻自己,指引后人。12.渲染了“我”夏夜有奶奶陪伴的愜意與舒適的氣氛(或答到渲染了夏夜溫馨、舒適的氣氛),烘托了“我”認識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知道人死后會成為星星照亮他人后的溫暖的心情。13.不能。“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離世,更能表現“我”對奶奶的懷念之情;暗示文章主旨,奶奶對后人的奉獻、指引后人前行,標題新穎獨特,有詩情畫意,吸引讀者。【知識點】感受、分析環境描寫;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信息篩選與概括能力。解題時需注意:按時間順序梳理全文;抓住核心事件而非細節;使用"人物+事件"的簡潔句式;避免直接抄寫原文句子;確保四件事不重復、不遺漏。(2)本題考查詞語的語境義理解。先解釋詞語本義;結合兒童視角的特殊表達;分析詞語蘊含的情感態度;注意人物關系的體現;避免脫離文本空談。(3)本題考查修辭手法賞析。準確指出修辭手法(排比、比喻);分析喻體的選擇用意;聯系文章主題思想;說明表達效果;注意分點表述的完整性。(4)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抓住景物特征(風、天、星星);分析營造的氛圍特點;聯系人物情感變化;指出與主題的關聯;避免與人物描寫混淆。(5)本題考查標題的鑒賞能力。比較兩個標題的差異;分析原標題的象征意義;說明與文章內容的呼應;評價標題的文學價值;結合讀者接受角度。9.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四件事分別出現在:第①段奶奶哄睡、第⑥段踩背、第 段誤會奶奶離世、第 段星星故事。概括時要注意:1.以“我”和奶奶為主體;2.用主謂賓完整句式;3.突出事件核心內容;4.保持語言簡潔。故答案為:①奶奶哄“我”睡覺;②“我”給奶奶踩背;③“我”誤把奶奶出門當成奶奶離世;④奶奶給“我”講關于人死后變成星星的故事10.理解詞語要結合上下文:1.本義指踩背時間長;2.引申義表現孩子心理;3.注意兒童視角的特殊表達;4.體現祖孫互動的溫情與童趣。故答案為:①寫出了“我”為奶奶踩腰背的時間很長(認為奶奶的腰背總是踩不完);②表現出了“我”為奶奶踩背時的不耐煩。11.賞析句子要注意:1.準確判斷修辭手法(比喻、排比);2.分析喻體與本體的相似點;3.結合文章主旨;4.點明表達效果。故答案為: 運用比喻,將活過的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燭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無論價值大小,每一個活過的人可以為后人奉獻自己,指引后人。12.分析景物描寫要:1.抓核心意象;2.分析氛圍特點;3.聯系人物情感;4.注意與主題的關聯;5.避免脫離文本空談。故答案為:渲染了“我”夏夜有奶奶陪伴的愜意與舒適的氣氛(或答到渲染了夏夜溫馨、舒適的氣氛),烘托了“我”認識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知道人死后會成為星星照亮他人后的溫暖的心情。13.標題比較要從:1.文學性;2.象征意義;3.與內容的契合度;4.讀者吸引力等角度分析,避免簡單判斷。故答案為:不能。“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離世,更能表現“我”對奶奶的懷念之情;暗示文章主旨,奶奶對后人的奉獻、指引后人前行,標題新穎獨特,有詩情畫意,吸引讀者。【答案】14.這首詩描繪了蒼茫動蕩、驚濤拍岸、吞吐日月的滄海形象。15.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把握能力。解題時需抓住關鍵詞句(如“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從視覺和動態角度分析滄海的形象特點。(2) 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能力。解題時需聯系作者背景(曹操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結合意象的象征意義(如“滄海”象征廣闊胸襟,“洪波”象征時代動蕩),分析其“志”的具體內涵。14.詩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展現了大海的遼闊與山島的巍峨;“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則通過動態描寫,突出了滄海的壯闊與力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進一步以夸張手法,表現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宏偉氣勢。故答案為: 這首詩描繪了蒼茫動蕩、驚濤拍岸、吞吐日月的滄海形象。15.曹操通過描繪滄海的壯麗景象,以景抒情。“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直接點明主旨,展現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豪情壯志。滄海吞吐日月的意象,象征其統一天下的雄心;而“秋風蕭瑟”的肅殺之氣,則暗含其征戰沙場的決心。故答案為: 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答案】16.A17.B18.D19.①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②過了一會兒,大狼回來了,它鉆進狼窩看見小狼不見了,神情十分驚慌。【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理解。需注意詞類活用現象(如"洞")和一詞多義(如"意")。解題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望文生義。(2)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理解。需注意詞類活用現象(如"洞")和一詞多義(如"意")。解題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望文生義。(3) 本題考查文本比較與鑒賞能力。需從內容、手法、主題等角度綜合分析。易錯點在于修辭判斷,甲文"犬坐"為比喻,但乙文無此類手法,故D項"都運用了比喻"表述不嚴謹。(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能力。需遵循"信達雅"原則:保留專有名詞(如"大狼");調整語序(如"意甚倉皇"譯為"神情十分驚慌");補充省略成分(如"入穴失子"補"看見");注意避免硬譯(如將"犬坐"直譯為"狗坐")。參考譯文:【甲】一個屠戶在晚上回家,擔子里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戶在路上遇到了兩只狼,緊隨著他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他。屠戶又把骨頭投給它,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已經沒有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的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后受到狼的攻擊。屠戶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里面堆柴,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著刀。狼不敢上前,眼瞪著屠戶。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鉆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后面。狼的身體已經鉆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乙】兩個牧童走進山林里走到一個狼窩前,窩里有兩只小狼,兩個牧童謀劃著各抓一只。他們各自爬上一棵樹,兩棵樹相距幾十步遠。過了一會兒,大狼回來了,它鉆進狼窩看見小狼不見了,神情十分驚慌。一個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腳和耳朵,讓它哀號;大狼聽到小狼的叫聲,仰頭看見了牧童和小狼,憤怒地沖到樹下,一邊嚎叫一邊爬帶抓。另一個牧童也在另一棵樹上扭著另一只小狼的腳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聽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來四處張望,看見另一棵樹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棄這棵樹奔跑向另一邊,邊刨土邊嚎叫像剛才一樣。第一棵樹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個不停、腳下奔跑不止,來來回回跑了幾十趟,跑得漸漸慢了,叫聲漸漸弱了;不一會兒,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過了許久,便一動不動了。牧童爬下樹一看,大狼已經斷了氣。16.原句為:“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正確斷句應為:“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口無停聲”與“足無停趾”為并列結構,描述大狼的狀態;“數十往復”指動作次數;“奔漸遲”“聲漸弱”表現大狼逐漸疲憊的過程;“奄奄僵臥”“久之不動”為最終結果。其他選項或割裂語義(如B、D將“聲足”錯誤連讀),或打亂邏輯順序(如C將“聲漸弱”拆開)。故答案為:A。17. A項正確,“犬坐”意為“像狗一樣蹲坐”,表現狼的狡詐姿態;B項錯誤,“洞”為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打洞”,非“洞穴”;C項正確,“之”為結構助詞,連接“禽獸”與“變詐”;D項正確,“意”指大狼失去幼崽后的“神情”。故答案為:B。18. A項正確,甲文狼“假寐”“隧入”顯其狡詐,乙文大狼為救子力竭而死體現母愛;B項正確,如甲文“眈眈相向”,乙文“怒奔樹下”均含動作、神態描寫;C項正確,兩文均通過“謀”(策略)展現人與狼的對抗;D項錯誤,兩文雖語言生動,但未使用“比喻”修辭。故答案為:D。19.(1)關鍵詞:“久之”:時間副詞,譯為“過了一會兒”;“瞑”:閉合(眼睛);“意暇甚”:主謂結構,“意”指神情,“暇”意為悠閑。(2)關鍵詞:少頃:時間副詞,與“久之”同義;失子:動賓結構,需補充“看見”使語義完整;倉皇:形容詞,譯為“驚慌”。故答案為: ①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②過了一會兒,大狼回來了,它鉆進狼窩看見小狼不見了,神情十分驚慌。【答案】20.示例:羅剎女認為孫悟空害她的孩兒紅孩兒成為觀音座下的善財童子,母子難以相見。21.唐僧;武藝高強、忠心耿耿;忠勇,憨厚【知識點】《西游記》【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名著情節的識記與理解。解題需聯系《西游記》相關章回(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明確人物關系(紅孩兒與羅剎女的母子關系)及矛盾起因(孫悟空請觀音收服紅孩兒)。(2)本題考查《西游記》主要人物的性格與情節對應關系。解題時需注意:性格特征需結合具體情節分析(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體現其"堅持真理");多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如豬八戒兼具缺點與優點)。20.根據《西游記》原著,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子,因在火云洞捉拿唐僧,被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降伏,成為善財童子。羅剎女認為孫悟空使她失去兒子自由,母子難以相見,因此懷恨在心。選段中“撮鹽入火”“火上澆油”的比喻,生動表現了她積怨之深。故答案為: 示例:羅剎女認為孫悟空害她的孩兒紅孩兒成為觀音座下的善財童子,母子難以相見。21.根據“女兒國遇難”情節,可知人物為唐僧,其性格核心是“堅定不移的取經信念”與“慈悲為懷的善良本性”;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中展現火眼金睛識破妖怪、不顧誤解堅持除魔,突出“機智勇敢”“忠心護師”的特點;豬八戒在“助力敗魔王”(如斗牛魔王)時雖偶有怯戰,但最終能挺身而出,體現其憨厚忠誠與戰斗潛力,而其“貪吃好色”也是鮮明特征。故答案為:唐僧;武藝高強、忠心耿耿;忠勇,憨厚22.【答案】A【知識點】《西游記》【解析】【分析】A項錯誤:“哪吒鬧海”并非《西游記》中的情節,而是出自《封神演義》。該選項混淆了兩部神話小說的內容。B項正確:準確概括了唐僧收徒的順序及地點,符合原著描寫。C項正確:完整復述了“三打白骨精”的情節,白骨精三次變化形象欺騙唐僧的細節準確。D項正確:金角、銀角大王原為太上老君童子,下界為妖考驗唐僧團隊,這一情節出自原著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西游記》經典情節的識記與辨析。解題時需注意:區分《西游記》與其他神話作品(如《封神演義》)的專屬情節;關注細節準確性(如B項收徒順序、D項妖怪來歷);典型錯誤類型為"張冠李戴"(如A項將哪吒故事誤植)。23.【答案】例文:追憶文學的“足跡”高高的梧桐樹下,剛剛懂事的我坐在秋千上,咿咿呀呀地跟著爺爺學唐詩,只聽我一遍又一遍地念:“小荷……才露尖尖……早,找有……京蜓立上頭。”爺爺一遍又一遍地糾正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陽光穿過梧桐綠色的羽衣,輕輕灑在秋千上,文學就這樣輕輕地牽住我稚嫩的小手。還沒有學會寫字時,我就試著用拼音寫了第一篇作文。當時,我激動得感覺自己已是個大作家,洋洋灑灑寫了6頁多,第二天滿心歡喜地交給了老師,本以為老師會范讀我的文章,會用贊賞的目光看我。誰知,老師確實范讀了,可卻是當作反面教材,評語是:“嚴重脫題!”我邊哭邊跑回家向媽媽訴苦,媽媽安慰我說:“不要管老師說什么,你只要用心寫就好了。”可我沒聽媽媽的話,從此我只是欣賞別人的美妙文章,再沒提起筆寫自己的文章。文學,你真的要與我擦肩而過嗎?漸漸地,我迷上了古代文學。迷上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迷上了陶淵明的“衣沾不足惜,但始愿無為”;迷上了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迷上詩詞曲賦間的國學魅力。在這種魅力的驅使下,我又重新拾起曾經放下的筆,開始盡情書寫心之所想,日之所聞,書寫屬于自己的生活。我終于明白,文學一直沒有離我遠去。心中的思想從懵懂到成熟,筆下的文字從青澀到流暢,我都在品味著文學的奧妙。在文學的殿堂里,我就像一只小蜜蜂,面對成千上萬的奇葩,如饑似渴地吸吮著。我堅信只要我一直堅守自己的信念,就一定會釀出最甜美的蜜來。【知識點】記敘文;半命題作文【解析】【分析】題目 “追憶______” 是一道半命題作文,“追憶” 一詞暗示了對過往的回望與緬懷,核心在于通過具體的人、事、物,展現那些值得銘記的時光或情感,引導學生聚焦生活中曾帶來溫暖、感動或啟示的經歷,無論是童年趣事、親情瞬間,還是一段難忘的交往,都需體現 “追憶” 所蘊含的珍視與感悟。一、審題與立意1.明確主題:首先要補全題目,確定 “追憶” 的對象 —— 可以是具體的人(如外婆、老友)、事物(如老藤椅、舊相冊),也可以是一段時光(如童年暑假、某個季節)。再思考這份 “追憶” 的意義,是蘊含著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珍貴,還是對單純歲月的懷念。需清晰展現 “追憶” 的對象與其中承載的情感,讓主題落到 “珍視” 上。2.立意深刻:思考這種 “追憶” 帶來的影響 —— 是讓我們懂得了感恩、學會了珍惜,還是明白了平凡日子里的美好?通過挖掘追憶背后的情感價值或人生啟示,讓立意超越單純的回憶,體現對生活的深刻理解。二、選材與構思1.選材真實:選擇自己親身經歷或深度感知的素材,比如與外婆相處的點滴、童年玩過的舊玩具、一段難忘的校園生活等。真實的素材能讓 “追憶” 的細節更具體,情感更真摯,避免空洞的抒情。2.構思清晰:開頭:可設置場景,如 “書桌抽屜里的那只布老虎,耳朵都磨掉了毛,每次看見它,我總會想起奶奶坐在燈下縫補它的模樣 —— 那是我童年里最暖的記憶”,直接點出追憶的對象與感受。中間:詳細敘述 “追憶” 的具體內容(如與對象相關的典型事件、細節場景),穿插當時的情感與現在的感悟,重點刻畫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加入環境、動作、心理描寫,展現 “追憶” 的緣由。結尾:總結這份 “追憶” 的價值,呼應開頭的對象,強調其對當下的意義,如 “那只布老虎早已不能再玩,但奶奶指尖的溫度,卻永遠留在了記憶里,提醒我那些被愛包裹的日子,從未真正遠去”。三、表達與技巧1.情感真摯: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真實感受,比如寫對奶奶的追憶,“她總把最大的糖塞給我,自己含著那顆碎了角的,陽光照在她的白發上,像撒了把金粉”,不用刻意煽情,真實的細節更能打動人心。2.細節刻畫:通過環境、動作等細節讓 “追憶” 的畫面更鮮活。如寫追憶舊宅,“院角的石榴樹總在夏天結滿紅燈籠似的果子,爺爺搬個小馬扎坐在樹下,用竹刀慢慢削著果皮,果汁順著他的指縫往下滴,在地上暈開小小的紅點”,細節越具體,“追憶” 的質感越真切。3.語言生動:恰當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讓表達更形象。比如把童年的時光比作 “浸在蜜里的糖塊,哪怕過了很久,甜味也不會消散”,用形象的比喻強化 “追憶” 的美好。4.邏輯連貫:段落之間過渡自然,比如從 “看到某物” 到 “想起往事”,可用 “風一吹,窗簾動了動,恍惚間,好像又聽見了那時的笑聲” 這樣的句子銜接,讓敘事有條理,情感遞進清晰。總之,寫好 “追憶______” 這篇作文,關鍵在于選好真實的素材,細致刻畫 “追憶” 的細節與其中的情感,通過真摯的表達展現對過往的珍視,讓讀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那些值得銘記的溫暖與美好。【點評】一、審題立意:緊扣 “追憶______” 的主題,補題 “文學的‘足跡’”,聚焦對文學從初識到疏離再到重新親近的過程,展現了 “追憶” 中文學帶來的成長與感悟,立意清晰且有深度。通過不同階段與文學的關聯,體現出對文學的珍視,以及文學對個人成長的影響,符合 “追憶” 所蘊含的情感與思考。二、選材構思:選取了童年跟著爺爺學唐詩、用拼音寫作文被批評、后來迷上古代文學并重新提筆等素材,真實展現了與文學相處的不同階段,能很好地支撐 “追憶文學足跡” 的主題。文章按照 “初識文學 — 疏離文學 — 重拾文學” 的思路展開,結構清晰,過渡自然,突出了對文學情感的變化過程。不過,在描寫 “重新拾起筆” 的部分,若能加入一些具體的寫作場景或感受,會讓 “與文學重逢” 的體驗更真切;對古代文學魅力的描寫,若能結合具體作品帶來的觸動,會讓 “迷上” 的情感更有說服力。三、表達技巧:語言生動且富有感染力,通過細節描寫勾勒出與文學相關的畫面,如 “陽光穿過梧桐綠色的羽衣,輕輕灑在秋千上”,營造出溫馨的氛圍,讓初識文學的場景鮮活起來。引用詩詞的部分,既展現了古代文學的魅力,也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對比手法的運用(如寫作文時的滿心歡喜與被當作反面教材的失落),鮮明地展現了對文學情感的轉變。但在情感表達上,若能更細膩地刻畫重新提筆時的心理活動,以及文學帶來的具體影響(如通過寫作獲得的感悟),會讓 “追憶” 的情感更飽滿。1 / 1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一、選擇題(共12分)1.(2024七上·江陽期中)請選出下列調語加點字讀音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 )A.靜謐(bì) 煩燥(ào) 滯留(zhì) 斷章取義(yì)B.锃亮(cèng) 星宿(xiù) 挫折(cuō) 信手拈來(zhān)C.駕馭(yù) 炊煙(chuī) 緋聞(fēi) 抑揚頓挫(cuò)D.瀕臨(pín) 諦聽(dì) 皈依(guī) 鋒芒畢露(bì)【答案】C【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靜誰(mì);煩燥(躁) (zào) ;B.锃亮(zèng); 挫折(cuò);信手拈來(niān);D.瀕臨(bīn)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辨析字音與字形的能力。辨析字音,要求學生掌握常用漢字的讀音,熟練掌握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則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正確書寫每個漢字,注意形聲字、形近字、易錯字等,還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選擇使用正確的漢字。2.(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驕媚 誘惑 悠遠 迫不急待B.懲戒 人跡罕至 獲益匪淺 饑腸轆轆C.搓捻 奧秘 不求甚解 小心冀冀D.枉然 人生鼎沸 剎有介事 截然不同【答案】B【知識點】漢字的部首與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 驕媚 ——嬌媚,花團錦族——花團錦簇;B、無誤;C、 小心冀冀 ——小心翼翼;D、 剎有介事 ——煞有介事 。故答案為:B【點評】題考查字形,重點側重于易錯形近字。平時應理解記憶,可以通過字義記憶,如:歉疚的疚是愧疚的疚,歉疚本意是對自己的過失感到過意不去,含內疚的意思,所以是歉疚不是歉糾,同樣的方法還有,簫笛,不是蕭笛,簫是樂器,和竹子有關,所以是竹字頭。3.(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 )A.前不久發射升空的中繼星“鵲橋”,名稱源于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B.目前,水資源短缺情況正以銳不可當之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C.這些企業精英的成功秘訣,就是不因小有成就而自滿,反而不懈努力,精益求精。D.一旦產生小的靈感,我們就應當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答案】B【知識點】造句【解析】【分析】B項“銳不可當”使用不當。該成語意為來勢兇猛,不可阻擋,通常用于形容軍事進攻、體育比賽等具有強烈沖擊性的事物。句中用于描述“水資源短缺情況”的影響,屬于搭配不當。其他選項:A項“家喻戶曉”使用正確,形容故事廣為流傳;C項“精益求精”使用正確,形容不斷追求更高標準;D項“鍥而不舍”使用正確,形容堅持不懈。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運用。解題要點:理解成語的本義和使用范圍;注意成語的適用對象和語境;排除搭配不當的選項;特別關注常見易錯成語。4.(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國家出臺“雙減”政策,目的是旨在讓孩子們健康發展,先“成人”再“成才”。B.假期雖已結束,淄博燒烤何以火爆出圈的追問也紛紛登場,但淄博燒烤的熱度仍在持續。C.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已經至少建成了60萬個“農家書屋”,這些書屋已經成為慰藉農民心靈的精神家園。D.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巨大成功,完美地向世界解答了新時代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答案】C【知識點】語序不當;搭配不當;句式雜糅【解析】【分析】C項表述完整,無語病。其他選項的語病如下:A項:“目的是”和“旨在”語義重復,應刪去其一;B項:關聯詞使用不當,“雖……但……”前后主語不一致,應在“但”后加“其”;D項:“解答”與“形象”搭配不當,應改為“展現”或“詮釋”。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病句辨識能力。解題要點:檢查成分是否殘缺;判斷搭配是否得當;排查語義是否重復;驗證邏輯是否合理。二、綜合性學習(共10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進入中學,你一定認識了許多新朋友。請你參加七年級(1)班組織的“有朋自遠方來”綜合性學習活動并完成以下任務。5.【活動一:設欄目】班里要辦一期“有朋自遠方來”主題手抄報,請你設計兩個欄目。欄目一: 欄目二: 6.【活動二:論真友】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你收集到了這樣幾則關于交友的名言警句,請結合下面文字內容,談談你對中學生如何正確交友這個問題的看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德不孤,必有鄰。(孔子)以利交者,利盡則交疏,安有真正之友誼耶?正當之友誼必致力于道德之修養。(柏拉圖)7.【活動三:誠交友】假設老師安排你與林芳同桌,你很想與她交朋友,你會主動走到她面前說什么?(如果出現姓名請用“××”代替)【答案】5.示例:名人交友故事;“交友”辯論臺6.中學生應該與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并且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坦蕩交往,才是真正的友誼。7.示例一:林芳,你好,我是××。我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喜歡打乒乓球,是個運動健將。咱倆同桌,真是緣分啊!今后請多多關照!示例二:林芳,很高興和你同桌,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吧。【知識點】活動設計;針對文中觀點談看法【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活動策劃能力。解題要點:明確手抄報的受眾(同學);考慮內容的可讀性和教育性;欄目名稱要生動有吸引力;最好形成內容互補。(2)本題考查材料概括能力。首先需要準確理解名言含義,然后結合中學生實際,分點表述,邏輯清晰,最后盡量避免空泛說教。(3)本題考查口語交際能力。需要符合中學生身份,體現自己的真誠友善,表達的語言自然流暢,最好能建立后續聯系。5.設計欄目需注意:緊扣“交友”主題;形式多樣(故事類、互動類、知識類等);語言簡潔明確;避免重復(如不宜同時設“名人故事”和“歷史友誼”)。故答案為:名人交友故事;“交友”辯論臺6.三則名言的核心:傅玄:環境對人的影響;孔子:品德的重要性;柏拉圖:友誼的真諦故答案為: 中學生應該與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并且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坦蕩交往,才是真正的友誼。7.得體表達需注意:禮貌用語(“你好”“請”等)、自我介紹(突出共同興趣)、表達友好意愿、避免過于熱情或拘謹。故答案為: 示例一:林芳,你好,我是××。我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喜歡打乒乓球,是個運動健將。咱倆同桌,真是緣分啊!今后請多多關照!示例二:林芳,很高興和你同桌,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吧。三、名句名篇默寫(共6分)8.(2024七上·江陽期中)根據課文,用規范漢字在下列橫線上補寫出相應的句子。(1)夕陽西下,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2) ,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3)王灣在《次北固山下》詩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 , 。(4)《<論語>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從正面學習,也要從反面借鑒的句子是: , 。【答案】斷腸人在天涯;何當共剪西窗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1)《天凈沙·秋思》末句“斷腸人在天涯”要準確寫出“涯”字;(2)《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的“剪”字易誤寫為“翦”;(3)《次北固山下》的寫景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要注意“懸”字的寫法;(4)《論語》名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完整寫出,注意“擇”與“改”的對應關系。故答案為:斷腸人在天涯;何當共剪西窗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點評】本題考查對古詩文的識記背誦能力,古詩文默寫屬于基礎題,得分較為容易,但也由于這一板塊閱卷要求中對書寫規范的要求更高,扣分更重(一般是錯一字,看不清,不規范均可不得分)。所以平時要加強背誦,準確書寫。作答時注意不要出現錯字、添字、漏字等現象。針對一些難寫的字,一些容易搞混的字,一些不常用的字,通假字,可特別標注,反復訓練。四、現代文閱讀(共18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奶奶的星星①世界給我的第一個記憶是:我躺在奶奶懷里,拼命地哭,打著挺兒,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哭得好傷心。窗外的山墻上剝落了一塊灰皮,形狀象個難看的老頭兒。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我倒更覺得委屈起來。“你聽!”奶奶忽然說:“你快聽,聽見了么……?”我愣愣地聽,不哭了,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是鴿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劃過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直到現在我還是說不清。“噢噢——,睡覺吧,麻猴來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頂上有一片晃動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陽光。光影也那么飄飄的、緩緩的,變幻成和平的夢境,我在奶奶懷里安穩地睡熟……②我是奶奶帶大的。不知有多少人當著我的面對奶奶說過:“奶奶帶起來的,長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時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頭,用小眼睛瞪那些說話的人,心想:瞧你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就是:這話用你說么?③奶奶愈緊地把我摟在懷里,笑笑:“等不到那會兒喲!”仿佛已經滿足了的樣子。④“等不到哪會兒呀?”我問。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鐵蠶豆。”⑥我笑個沒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過我總想不好,等我掙了錢給她買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給她買什么,她都是說:“用不著花那么多錢買這個。”奶奶最喜歡的是我給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來來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夸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煩干這個,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夠漫長的。“行了吧?”我問。“再踩兩趟。”我大跨步地打了個來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說:“長大了我給您踩腰。”“喲,那還不把我踩死?”過了一會我又問:“您干嘛等不到那會兒呀?”⑦“老了,還不死?”⑧“死了就怎么了?”⑨“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⑩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依偎在奶奶懷里。那又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恐怖的印象。 一個冬天的下午,一覺醒來,不見了奶奶,我扒著窗臺喊她,四處都是風和雪。“奶奶出門兒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總是帶著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個下午,媽媽、爸爸、鄰居們誰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來。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了,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么。小時候,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夏夜,滿天星斗。奶奶講的故事與眾不同,她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熄滅了一顆星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個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 “干嘛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照個亮兒……” 我們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轟蚊子。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這感受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問,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經死了好多年。她帶大的孫子忘不了她。盡管我現在想起她講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話,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卻時常還像孩子那樣,仰著臉,揣摸哪一顆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講的那個神話,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選自《史鐵生小說選》有刪改)9.文中寫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瑣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10.聯系文章語境,談談你對下列加點詞語的理解。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夠漫長的。11.聯系上下文,結合括號中的提示,簡要分析下列句子表達上的妙處。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從修辭的角度)12.請說說第⒄段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13.文章題目能否改為“奶奶”?請說說你的理由。【答案】9.①奶奶哄“我”睡覺;②“我”給奶奶踩背;③“我”誤把奶奶出門當成奶奶離世;④奶奶給“我”講關于人死后變成星星的故事10.①寫出了“我”為奶奶踩腰背的時間很長(認為奶奶的腰背總是踩不完);②表現出了“我”為奶奶踩背時的不耐煩。11.運用比喻,將活過的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燭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無論價值大小,每一個活過的人可以為后人奉獻自己,指引后人。12.渲染了“我”夏夜有奶奶陪伴的愜意與舒適的氣氛(或答到渲染了夏夜溫馨、舒適的氣氛),烘托了“我”認識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知道人死后會成為星星照亮他人后的溫暖的心情。13.不能。“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離世,更能表現“我”對奶奶的懷念之情;暗示文章主旨,奶奶對后人的奉獻、指引后人前行,標題新穎獨特,有詩情畫意,吸引讀者。【知識點】感受、分析環境描寫;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信息篩選與概括能力。解題時需注意:按時間順序梳理全文;抓住核心事件而非細節;使用"人物+事件"的簡潔句式;避免直接抄寫原文句子;確保四件事不重復、不遺漏。(2)本題考查詞語的語境義理解。先解釋詞語本義;結合兒童視角的特殊表達;分析詞語蘊含的情感態度;注意人物關系的體現;避免脫離文本空談。(3)本題考查修辭手法賞析。準確指出修辭手法(排比、比喻);分析喻體的選擇用意;聯系文章主題思想;說明表達效果;注意分點表述的完整性。(4)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抓住景物特征(風、天、星星);分析營造的氛圍特點;聯系人物情感變化;指出與主題的關聯;避免與人物描寫混淆。(5)本題考查標題的鑒賞能力。比較兩個標題的差異;分析原標題的象征意義;說明與文章內容的呼應;評價標題的文學價值;結合讀者接受角度。9.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四件事分別出現在:第①段奶奶哄睡、第⑥段踩背、第 段誤會奶奶離世、第 段星星故事。概括時要注意:1.以“我”和奶奶為主體;2.用主謂賓完整句式;3.突出事件核心內容;4.保持語言簡潔。故答案為:①奶奶哄“我”睡覺;②“我”給奶奶踩背;③“我”誤把奶奶出門當成奶奶離世;④奶奶給“我”講關于人死后變成星星的故事10.理解詞語要結合上下文:1.本義指踩背時間長;2.引申義表現孩子心理;3.注意兒童視角的特殊表達;4.體現祖孫互動的溫情與童趣。故答案為:①寫出了“我”為奶奶踩腰背的時間很長(認為奶奶的腰背總是踩不完);②表現出了“我”為奶奶踩背時的不耐煩。11.賞析句子要注意:1.準確判斷修辭手法(比喻、排比);2.分析喻體與本體的相似點;3.結合文章主旨;4.點明表達效果。故答案為: 運用比喻,將活過的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燭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無論價值大小,每一個活過的人可以為后人奉獻自己,指引后人。12.分析景物描寫要:1.抓核心意象;2.分析氛圍特點;3.聯系人物情感;4.注意與主題的關聯;5.避免脫離文本空談。故答案為:渲染了“我”夏夜有奶奶陪伴的愜意與舒適的氣氛(或答到渲染了夏夜溫馨、舒適的氣氛),烘托了“我”認識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知道人死后會成為星星照亮他人后的溫暖的心情。13.標題比較要從:1.文學性;2.象征意義;3.與內容的契合度;4.讀者吸引力等角度分析,避免簡單判斷。故答案為:不能。“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離世,更能表現“我”對奶奶的懷念之情;暗示文章主旨,奶奶對后人的奉獻、指引后人前行,標題新穎獨特,有詩情畫意,吸引讀者。五、詩歌鑒賞(共8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4.想象詩人登山臨海的情景,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滄海形象。15.作者借“觀滄海”以“詠”其“志”,請寫出所詠之“志”的含義。【答案】14.這首詩描繪了蒼茫動蕩、驚濤拍岸、吞吐日月的滄海形象。15.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把握能力。解題時需抓住關鍵詞句(如“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從視覺和動態角度分析滄海的形象特點。(2) 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能力。解題時需聯系作者背景(曹操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結合意象的象征意義(如“滄海”象征廣闊胸襟,“洪波”象征時代動蕩),分析其“志”的具體內涵。14.詩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展現了大海的遼闊與山島的巍峨;“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則通過動態描寫,突出了滄海的壯闊與力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進一步以夸張手法,表現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宏偉氣勢。故答案為: 這首詩描繪了蒼茫動蕩、驚濤拍岸、吞吐日月的滄海形象。15.曹操通過描繪滄海的壯麗景象,以景抒情。“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直接點明主旨,展現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豪情壯志。滄海吞吐日月的意象,象征其統一天下的雄心;而“秋風蕭瑟”的肅殺之氣,則暗含其征戰沙場的決心。故答案為: 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六、文言文閱讀(共17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題。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乙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注釋】①牧豎:牧童。豎。童仆。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16.乙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是( )A.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B.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C.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D.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17.根據上下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B.一狼洞其中(洞穴)C.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結構助詞“的”)D.意甚倉皇(神情)18.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主要表現狼的貪婪、兇殘、狡詐;乙文則從大狼身上體現偉大的母愛。B.甲乙兩文在刻畫狼時,都運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C.甲文表現狼的狡詐時主要寫兩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誘敵”;乙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以下從狼的側面處處體現了“謀”的結果。D.兩文的語言都簡潔生動,都運用了比喻和描寫。19.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答案】16.A17.B18.D19.①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②過了一會兒,大狼回來了,它鉆進狼窩看見小狼不見了,神情十分驚慌。【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理解。需注意詞類活用現象(如"洞")和一詞多義(如"意")。解題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望文生義。(2)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理解。需注意詞類活用現象(如"洞")和一詞多義(如"意")。解題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望文生義。(3) 本題考查文本比較與鑒賞能力。需從內容、手法、主題等角度綜合分析。易錯點在于修辭判斷,甲文"犬坐"為比喻,但乙文無此類手法,故D項"都運用了比喻"表述不嚴謹。(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能力。需遵循"信達雅"原則:保留專有名詞(如"大狼");調整語序(如"意甚倉皇"譯為"神情十分驚慌");補充省略成分(如"入穴失子"補"看見");注意避免硬譯(如將"犬坐"直譯為"狗坐")。參考譯文:【甲】一個屠戶在晚上回家,擔子里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戶在路上遇到了兩只狼,緊隨著他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他。屠戶又把骨頭投給它,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已經沒有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的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后受到狼的攻擊。屠戶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里面堆柴,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著刀。狼不敢上前,眼瞪著屠戶。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鉆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后面。狼的身體已經鉆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乙】兩個牧童走進山林里走到一個狼窩前,窩里有兩只小狼,兩個牧童謀劃著各抓一只。他們各自爬上一棵樹,兩棵樹相距幾十步遠。過了一會兒,大狼回來了,它鉆進狼窩看見小狼不見了,神情十分驚慌。一個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腳和耳朵,讓它哀號;大狼聽到小狼的叫聲,仰頭看見了牧童和小狼,憤怒地沖到樹下,一邊嚎叫一邊爬帶抓。另一個牧童也在另一棵樹上扭著另一只小狼的腳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聽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來四處張望,看見另一棵樹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棄這棵樹奔跑向另一邊,邊刨土邊嚎叫像剛才一樣。第一棵樹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個不停、腳下奔跑不止,來來回回跑了幾十趟,跑得漸漸慢了,叫聲漸漸弱了;不一會兒,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過了許久,便一動不動了。牧童爬下樹一看,大狼已經斷了氣。16.原句為:“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正確斷句應為:“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口無停聲”與“足無停趾”為并列結構,描述大狼的狀態;“數十往復”指動作次數;“奔漸遲”“聲漸弱”表現大狼逐漸疲憊的過程;“奄奄僵臥”“久之不動”為最終結果。其他選項或割裂語義(如B、D將“聲足”錯誤連讀),或打亂邏輯順序(如C將“聲漸弱”拆開)。故答案為:A。17. A項正確,“犬坐”意為“像狗一樣蹲坐”,表現狼的狡詐姿態;B項錯誤,“洞”為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打洞”,非“洞穴”;C項正確,“之”為結構助詞,連接“禽獸”與“變詐”;D項正確,“意”指大狼失去幼崽后的“神情”。故答案為:B。18. A項正確,甲文狼“假寐”“隧入”顯其狡詐,乙文大狼為救子力竭而死體現母愛;B項正確,如甲文“眈眈相向”,乙文“怒奔樹下”均含動作、神態描寫;C項正確,兩文均通過“謀”(策略)展現人與狼的對抗;D項錯誤,兩文雖語言生動,但未使用“比喻”修辭。故答案為:D。19.(1)關鍵詞:“久之”:時間副詞,譯為“過了一會兒”;“瞑”:閉合(眼睛);“意暇甚”:主謂結構,“意”指神情,“暇”意為悠閑。(2)關鍵詞:少頃:時間副詞,與“久之”同義;失子:動賓結構,需補充“看見”使語義完整;倉皇:形容詞,譯為“驚慌”。故答案為: ①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②過了一會兒,大狼回來了,它鉆進狼窩看見小狼不見了,神情十分驚慌。七、名著閱讀(共9分)(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列名著選段,完成小題。那毛女即便回身,轉于洞內,對羅剎跪下道:“奶奶,洞門外有個東土來的孫悟空和尚,要見奶奶,拜求芭蕉扇,過火焰山一用。”那羅剎聽見“孫悟空”三字,便似撮鹽入火,火上澆油,骨都都紅生臉上,惡狠狠怒發心頭。口中罵道:“這潑猴!今日來了!”叫:“丫鬟,取披掛,拿兵器來!”隨即取了披掛,拿兩口青鋒寶劍,整束出來。20.羅剎聽見“孫悟空”三字,為何會怒發心頭、罵從口出?根據原著內容回答。21.下面是某同學在閱讀《西游記》后制作的讀書卡片,請幫他填寫完整。人物:(1) 性格特征:堅定不移,善良 故事情節:女兒國遇難 人物:孫悟空 性格特征:(2) 故事情節:三打白骨精人物:豬八戒 性格特點:(3) 故事情節:助力敗魔王 人物:沙和尚 性格特征:任勞任怨 故事情節:打碎琉璃盞【答案】20.示例:羅剎女認為孫悟空害她的孩兒紅孩兒成為觀音座下的善財童子,母子難以相見。21.唐僧;武藝高強、忠心耿耿;忠勇,憨厚【知識點】《西游記》【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名著情節的識記與理解。解題需聯系《西游記》相關章回(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明確人物關系(紅孩兒與羅剎女的母子關系)及矛盾起因(孫悟空請觀音收服紅孩兒)。(2)本題考查《西游記》主要人物的性格與情節對應關系。解題時需注意:性格特征需結合具體情節分析(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體現其"堅持真理");多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如豬八戒兼具缺點與優點)。20.根據《西游記》原著,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子,因在火云洞捉拿唐僧,被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降伏,成為善財童子。羅剎女認為孫悟空使她失去兒子自由,母子難以相見,因此懷恨在心。選段中“撮鹽入火”“火上澆油”的比喻,生動表現了她積怨之深。故答案為: 示例:羅剎女認為孫悟空害她的孩兒紅孩兒成為觀音座下的善財童子,母子難以相見。21.根據“女兒國遇難”情節,可知人物為唐僧,其性格核心是“堅定不移的取經信念”與“慈悲為懷的善良本性”;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中展現火眼金睛識破妖怪、不顧誤解堅持除魔,突出“機智勇敢”“忠心護師”的特點;豬八戒在“助力敗魔王”(如斗牛魔王)時雖偶有怯戰,但最終能挺身而出,體現其憨厚忠誠與戰斗潛力,而其“貪吃好色”也是鮮明特征。故答案為:唐僧;武藝高強、忠心耿耿;忠勇,憨厚22.(2024七上·江陽期中)下列關于《西游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神話小說,有很多故事深受孩子們喜愛,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大戰紅孩兒、偷吃人參果、真假美猴王等。B.《西游記》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在鷹愁澗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師徒歷經磨難,取得真經。C.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經過一座高山,山中的妖精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又懼怕唐僧身邊的徒弟,因此她先后三次分別變成村姑、老翁、老婦來欺騙唐僧。D.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金爐的童子,銀角大王是看銀爐的童子。菩薩為了試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角二童,變作妖怪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答案】A【知識點】《西游記》【解析】【分析】A項錯誤:“哪吒鬧海”并非《西游記》中的情節,而是出自《封神演義》。該選項混淆了兩部神話小說的內容。B項正確:準確概括了唐僧收徒的順序及地點,符合原著描寫。C項正確:完整復述了“三打白骨精”的情節,白骨精三次變化形象欺騙唐僧的細節準確。D項正確:金角、銀角大王原為太上老君童子,下界為妖考驗唐僧團隊,這一情節出自原著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西游記》經典情節的識記與辨析。解題時需注意:區分《西游記》與其他神話作品(如《封神演義》)的專屬情節;關注細節準確性(如B項收徒順序、D項妖怪來歷);典型錯誤類型為"張冠李戴"(如A項將哪吒故事誤植)。八、作文(共40分)23.(2024七上·江陽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那逝去的時光里,有多少往事值得我們去追憶。追憶無憂無慮的童稚時光,追憶無微不至的親情關懷,追憶和諧美好的人際交往……從中我們總能咀嚼出人生的美好。請以“追憶_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將作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體不限;③600字左右;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⑤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姓名等相關信息。【答案】例文:追憶文學的“足跡”高高的梧桐樹下,剛剛懂事的我坐在秋千上,咿咿呀呀地跟著爺爺學唐詩,只聽我一遍又一遍地念:“小荷……才露尖尖……早,找有……京蜓立上頭。”爺爺一遍又一遍地糾正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陽光穿過梧桐綠色的羽衣,輕輕灑在秋千上,文學就這樣輕輕地牽住我稚嫩的小手。還沒有學會寫字時,我就試著用拼音寫了第一篇作文。當時,我激動得感覺自己已是個大作家,洋洋灑灑寫了6頁多,第二天滿心歡喜地交給了老師,本以為老師會范讀我的文章,會用贊賞的目光看我。誰知,老師確實范讀了,可卻是當作反面教材,評語是:“嚴重脫題!”我邊哭邊跑回家向媽媽訴苦,媽媽安慰我說:“不要管老師說什么,你只要用心寫就好了。”可我沒聽媽媽的話,從此我只是欣賞別人的美妙文章,再沒提起筆寫自己的文章。文學,你真的要與我擦肩而過嗎?漸漸地,我迷上了古代文學。迷上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迷上了陶淵明的“衣沾不足惜,但始愿無為”;迷上了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迷上詩詞曲賦間的國學魅力。在這種魅力的驅使下,我又重新拾起曾經放下的筆,開始盡情書寫心之所想,日之所聞,書寫屬于自己的生活。我終于明白,文學一直沒有離我遠去。心中的思想從懵懂到成熟,筆下的文字從青澀到流暢,我都在品味著文學的奧妙。在文學的殿堂里,我就像一只小蜜蜂,面對成千上萬的奇葩,如饑似渴地吸吮著。我堅信只要我一直堅守自己的信念,就一定會釀出最甜美的蜜來。【知識點】記敘文;半命題作文【解析】【分析】題目 “追憶______” 是一道半命題作文,“追憶” 一詞暗示了對過往的回望與緬懷,核心在于通過具體的人、事、物,展現那些值得銘記的時光或情感,引導學生聚焦生活中曾帶來溫暖、感動或啟示的經歷,無論是童年趣事、親情瞬間,還是一段難忘的交往,都需體現 “追憶” 所蘊含的珍視與感悟。一、審題與立意1.明確主題:首先要補全題目,確定 “追憶” 的對象 —— 可以是具體的人(如外婆、老友)、事物(如老藤椅、舊相冊),也可以是一段時光(如童年暑假、某個季節)。再思考這份 “追憶” 的意義,是蘊含著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珍貴,還是對單純歲月的懷念。需清晰展現 “追憶” 的對象與其中承載的情感,讓主題落到 “珍視” 上。2.立意深刻:思考這種 “追憶” 帶來的影響 —— 是讓我們懂得了感恩、學會了珍惜,還是明白了平凡日子里的美好?通過挖掘追憶背后的情感價值或人生啟示,讓立意超越單純的回憶,體現對生活的深刻理解。二、選材與構思1.選材真實:選擇自己親身經歷或深度感知的素材,比如與外婆相處的點滴、童年玩過的舊玩具、一段難忘的校園生活等。真實的素材能讓 “追憶” 的細節更具體,情感更真摯,避免空洞的抒情。2.構思清晰:開頭:可設置場景,如 “書桌抽屜里的那只布老虎,耳朵都磨掉了毛,每次看見它,我總會想起奶奶坐在燈下縫補它的模樣 —— 那是我童年里最暖的記憶”,直接點出追憶的對象與感受。中間:詳細敘述 “追憶” 的具體內容(如與對象相關的典型事件、細節場景),穿插當時的情感與現在的感悟,重點刻畫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加入環境、動作、心理描寫,展現 “追憶” 的緣由。結尾:總結這份 “追憶” 的價值,呼應開頭的對象,強調其對當下的意義,如 “那只布老虎早已不能再玩,但奶奶指尖的溫度,卻永遠留在了記憶里,提醒我那些被愛包裹的日子,從未真正遠去”。三、表達與技巧1.情感真摯: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真實感受,比如寫對奶奶的追憶,“她總把最大的糖塞給我,自己含著那顆碎了角的,陽光照在她的白發上,像撒了把金粉”,不用刻意煽情,真實的細節更能打動人心。2.細節刻畫:通過環境、動作等細節讓 “追憶” 的畫面更鮮活。如寫追憶舊宅,“院角的石榴樹總在夏天結滿紅燈籠似的果子,爺爺搬個小馬扎坐在樹下,用竹刀慢慢削著果皮,果汁順著他的指縫往下滴,在地上暈開小小的紅點”,細節越具體,“追憶” 的質感越真切。3.語言生動:恰當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讓表達更形象。比如把童年的時光比作 “浸在蜜里的糖塊,哪怕過了很久,甜味也不會消散”,用形象的比喻強化 “追憶” 的美好。4.邏輯連貫:段落之間過渡自然,比如從 “看到某物” 到 “想起往事”,可用 “風一吹,窗簾動了動,恍惚間,好像又聽見了那時的笑聲” 這樣的句子銜接,讓敘事有條理,情感遞進清晰。總之,寫好 “追憶______” 這篇作文,關鍵在于選好真實的素材,細致刻畫 “追憶” 的細節與其中的情感,通過真摯的表達展現對過往的珍視,讓讀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那些值得銘記的溫暖與美好。【點評】一、審題立意:緊扣 “追憶______” 的主題,補題 “文學的‘足跡’”,聚焦對文學從初識到疏離再到重新親近的過程,展現了 “追憶” 中文學帶來的成長與感悟,立意清晰且有深度。通過不同階段與文學的關聯,體現出對文學的珍視,以及文學對個人成長的影響,符合 “追憶” 所蘊含的情感與思考。二、選材構思:選取了童年跟著爺爺學唐詩、用拼音寫作文被批評、后來迷上古代文學并重新提筆等素材,真實展現了與文學相處的不同階段,能很好地支撐 “追憶文學足跡” 的主題。文章按照 “初識文學 — 疏離文學 — 重拾文學” 的思路展開,結構清晰,過渡自然,突出了對文學情感的變化過程。不過,在描寫 “重新拾起筆” 的部分,若能加入一些具體的寫作場景或感受,會讓 “與文學重逢” 的體驗更真切;對古代文學魅力的描寫,若能結合具體作品帶來的觸動,會讓 “迷上” 的情感更有說服力。三、表達技巧:語言生動且富有感染力,通過細節描寫勾勒出與文學相關的畫面,如 “陽光穿過梧桐綠色的羽衣,輕輕灑在秋千上”,營造出溫馨的氛圍,讓初識文學的場景鮮活起來。引用詩詞的部分,既展現了古代文學的魅力,也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對比手法的運用(如寫作文時的滿心歡喜與被當作反面教材的失落),鮮明地展現了對文學情感的轉變。但在情感表達上,若能更細膩地刻畫重新提筆時的心理活動,以及文學帶來的具體影響(如通過寫作獲得的感悟),會讓 “追憶” 的情感更飽滿。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學生版).docx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