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4課唐詩五首練習題(含答案)積累與運用1. 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東皋( ) 薄暮( ) 落huī( ) 驅dú( )返liè( )馬 采wēi( ) 千載( ) 鸚鵡zhōu( )居yán( ) 征péng( ) 歸yàn( ) hòu( )騎燕然( ) jīng( )門2. 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B.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C.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D.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東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徙倚欲何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云千載空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晴川歷歷漢陽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單車欲問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長河落日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來從楚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仍憐故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水面初平云腳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幾處早鶯爭暖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1)《野望》的作者是________,字無功,______代詩人。(2)《黃鶴樓》的作者是_________,汴州(今河南開封)人,________代詩人,其后期的創作以邊塞詩為主,詩風____________。(3)王維,字________,唐代詩人,尤善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__________”之稱。蘇軾評價其詩畫:“味摩詰之詩,______________;觀摩詰之畫,______________?!?br/>(4)李白,字________,號________,唐代偉大的________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________”,與杜甫并稱為“________”。(5)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號________,唐代偉大的________主義詩人。5. 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 律詩通常每兩句為一聯,共八聯。律詩要求全詩通押一個韻,限平聲韻。B.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有“詩圣”之稱,精通書畫。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C. 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蛇山的黃鵠磯上。黃鶴樓與岳陽樓、芙蓉樓并稱“江南三大名樓”。D.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著有《白氏長慶集》,與元稹等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6.古詩文填空(1)《野望》詩中通過描寫傍晚景色,表現詩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詩句: 。(2)《黃鶴樓》詩中能夠表達詩人對世事變遷的無限感慨之情的詩句: 。(3)《使至塞上》刻畫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是: 。(4)《渡荊門送別》借故鄉之水的深情厚誼,表達對故鄉思念之情的語句: 。(4)《錢塘湖春行》描寫所見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二、閱讀理解(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野 望[唐]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7. 首聯中,“望”字點題,“東皋”交代 ,“薄暮”交代 。8.下列對詩歌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徙倚”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彷徨,“欲何依”表達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B.“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寫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C.“獵馬帶禽歸”寫詩人和朋友騎著馬帶著獵獲的禽鳥歸來。D.“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寫詩人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9. 展開聯想和想象,描繪“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畫面。10、學校文學社舉辦了主題為“詩畫相映”的活動。老師為此活動準備了一幅畫。社員們對圖畫的配文有了不同的意見。A認為應該配“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B認為應該配“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其二)]。你贊成誰的觀點?請選擇并說明理由。(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11、這首詩的體裁是 ,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一個字是 。12、下列對詩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運用對偶的手法,從神話傳說落筆,起筆高遠,然后又回到現實情境,仿佛黃鶴從天而降一樣,神秘莫測,鬼斧天工。B.頷聯先寫黃鶴杳然不見,再遠望天際,尋覓黃鶴蹤影之時,順勢轉換為對白云的描繪,“空”字寫出詩人無限悵惘之情。C.頸聯實寫了詩人登高所見的凄迷之景,境界闊大,色彩鮮明。這兩句對仗十分工整,各用一個疊詞,聲調慷慨,富于音韻美。D.尾聯以抒情作結,巧用典故,吊古傷今。表達了詩人日暮時分登臨黃鶴樓的滿懷愁緒,同時又和開篇明麗如畫的意境相照應。13.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標準,《黃鶴樓》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有人評價《黃鶴樓》具有氣象恢宏、色彩鮮明的繪畫美,請你結合詩歌頸聯內容分析其“繪畫美”的特點。14.. “此地空余黃鶴樓”和“白云千載空悠悠”中都有一個“空”字,試比較這兩個“空”字的意義、作用有何不同。15.除了寫景之外,本詩在抒情方面也有獨到之處,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16.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全詩與題目一脈相承,敘寫了出使路線、內心所感、沿途所見壯麗之景、戰爭的最新戰況,意境雄渾。B.頷聯在言事寫景中傳達出內心感受,“征”與“歸”,“出”與“入”,對比強烈,凄涼中蘊含悲壯。C.頸聯用詞準確傳神,“孤”“直”寫出景物的簡單純凈,“圓”襯托出大漠之蒼茫,突出塞外壯麗的風光。D.尾聯與首聯呼應,繼續寫出使之事,詩人行至蕭關,遇到在此等候的士兵,頓時個人失意的情緒一掃而光。17.請簡要分析頷聯中“征蓬”“歸雁”兩個意象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18.發揮聯想和想象,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展現的畫面。(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19.下面對詩歌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敘事為主,“荊門”交代地點,“楚國游”寫此行的目的。B.頸聯以移動的視角,描摹了“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兩幅圖,想象奇特。C.尾聯運用擬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寫故鄉水送自己,實則是自己辭別故鄉。D.這首詩明麗流暢,既寫出詩人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又表達對故鄉的惜別之情。20、 任選角度品味本詩頷聯。(從節奏、押韻、對仗、煉字、寫作手法等角度談皆可)(五)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21.下列對詩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點題,交代游蹤。詩人遠眺湖面,春水初漲,云腳低垂,與湖面相接。這是從大處落筆,勾畫西湖早春的輪廓。B.頸聯描繪了西湖百花競放、春草繁茂的美麗景象,“漸欲”“才能”形象傳神地表現出花草欣欣向榮的趨勢。C.尾聯“最愛”一詞直抒胸臆,表達詩人的喜悅心情?!靶胁蛔恪闭f明詩人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D.本詩結構頗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章法變化,條理井然。22.本詩尾聯運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3.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從動物、植物入手體現季節特征,用詞準確而精妙,請從中找出一處并進行品析。(六)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甲】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乙】 豐樂亭游春三首(其一)歐陽修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24、這兩首詩都寫春天景物,但時段不同,【甲】詩寫的是 時的景物,【乙】詩寫的是 時的景物。25、【乙】詩的三、四兩句,除用擬人修辭手法外,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兩種手法各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修辭手法:擬人、表達效果: 答案1、gāo bó 暉 犢 獵 薇 zǎi 洲 延 蓬 雁 候 yān 荊 2.B 3.(1)接近 (2)徘徊 (3)飄飄蕩蕩的樣子 (4)平川、原野 (5)慰問 (6)指黃河 (7)往(8)喜愛 (9)剛剛 (10)向陽的樹 4.(1)王績 唐 (2)崔顥 唐 雄渾豪健(3)摩詰 詩佛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4)太白 青蓮居士 浪漫 詩仙 李杜(5)樂天 香山居士 現實 5.D 6.(1)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4)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5)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7.地點 時間 8.C9.示例1:遠遠望去,夕陽籠罩下,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余暉。示例2:舉目四望,每一棵樹都是枯黃的,每一座山峰都被涂上了落日的余暉。在一片蒼茫的暮色中,秋色凋零,眼前越發顯得蕭索。10.示例:我贊成A的觀點。理由:“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意思是層層樹木都染上秋天的色彩,落日的余暉暈染了重重山嶺。圖畫符合這兩句詩的意境。11.律詩 愁12.B13.示例一:頸聯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寫出登高所見的明麗之景,境界闊大,色彩鮮明,具有繪畫美。示例二:頸聯選景典型生動,漢陽川、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展現了生機勃勃、清晰明麗的景象,具有繪畫美。14、第一個“空”可理解為空空蕩蕩,強調空間上的虛無。仙人駕鶴離去之后,兀立于蒼茫宇宙之下的黃鶴樓似乎已無所憑依,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孤獨感;第二個“空”可理解為空自、徒然,強調時間上的邈遠。千載白云,空自飄蕩,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失落與惆悵。15.前四句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預料的感慨,后四句描繪了詩人登樓所見,烘托思鄉之情。16.D17.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寫出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飄轉出關塞,又好像“歸雁”一般進入胡天,漂泊不定,凄涼無依。18.示例:在無邊無際的大漠上,一股烽煙直沖云霄;在如帶的黃河上空,一輪又大又圓的落日孤懸于地平線之上。19.B20.示例:“隨”“入”兩個動詞用得好,不僅平仄相對,而且能與之后的“盡”“流”配合。山本是靜止的,“隨”字一出,將兩岸群山化靜為動,恰當地描摹出坐在船上的詩人眼之所見,即群山隨著平原的出現逐漸消失;用“入”字描摹出長江水朝著荒原奔流而去,和大地融為一體的磅礴氣勢。21.B22.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西湖春色的喜愛之情。23.示例:“爭”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早春時節西湖黃鶯爭鳴的熱鬧景象,寫出春天的勃勃生機。24、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25.夸張 詩人用擬人修辭手法寫鳥語花飛,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春光的迷人、充滿生機等;用夸張修辭手法說酒醒春已歸,感嘆春天的短暫,暗含著詩人濃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著詩人對春光的留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