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秋天的懷念》同步練習題(完成時間:40 分鐘 滿分:80 分)一、基礎積累(25 分)1. 字音字形(8 分)(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4 分)①癱瘓( ) ②憔悴( ) ③訣別( ) ④絮叨( )⑤侍弄( ) ⑥爛漫( ) ⑦翻來覆去( ) ⑧整宿( )(2)根據拼音寫漢字(4 分)①tān huàn( ) ②qiáo cuì( ) ③jué bié( ) ④xù dāo( )⑤shì nòng( ) ⑥làn màn( ) ⑦fān lái fù qù( ) ⑧zhěng xiǔ( )2. 詞語運用(7 分)(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3 分)A.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史鐵生《秋天的懷念》)B. 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史鐵生《秋天的懷念》)C. 他性格開朗,待人熱情,總是絮絮叨叨地和同學分享生活趣事,大家都很喜歡他。D. 春天到了,公園里的花爛漫地開著,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觀賞。(2)結合課文語境,選詞填空(4 分)(備選詞語:央求、信服、爛漫、委屈)①“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她的眼神里滿是______。(《秋天的懷念》)②母親______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秋天的懷念》,改編)③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______。(《秋天的懷念》)④我知道母親是想讓我走出陰影,可那時的我卻不懂她的苦心,還常常對她發脾氣,現在想來,心里滿是______。(《秋天的懷念》,改編)3. 文學常識與課文默寫(10 分)(1)文學常識填空(3 分)①《秋天的懷念》的作者是______,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務虛筆記》,散文《______》等,其作品多圍繞 “生命”“親情” 展開,情感深沉真摯。②課文以 “______” 為線索,串聯起母親勸 “我” 看花、隱瞞病情、臨終牽掛等事件,展現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2)根據課文內容默寫(7 分)①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______。” 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秋天的懷念》)②“咱娘兒倆在一塊兒,______,好好兒活……”(《秋天的懷念》中母親的囑托)③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______,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秋天的懷念》)④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______。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秋天的懷念》結尾)⑤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______。(《秋天的懷念》中側面寫母親的付出)二、課文理解(20 分)1. 選擇題(8 分,每題 2 分)(1)下列對《秋天的懷念》的結構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課文開篇以 “我” 癱瘓后的暴怒無常開篇,交代背景,為下文母親的勸說與付出做鋪墊。B. 中間部分通過 “母親勸我看花”“母親隱瞞病情” 兩個核心事件,展現母親的細心與堅韌。C. 結尾 “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呼應前文母親的 “好好兒活”,完成 “我” 的成長蛻變,升華主題。D. 課文僅按 “時間順序” 展開,未運用插敘、倒敘,結構單一。(2)下列對母親形象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體現母親的堅強與對 “我” 的牽掛。B.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側面寫出母親將全部精力放在 “我” 身上,體現母愛的無私。C.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簡潔的敘述中暗含 “我” 的愧疚與悔恨,也凸顯母親生命的脆弱。D. 母親 “央求”“我” 看花,體現她內心的卑微與怯懦,害怕惹 “我” 生氣。(3)下列對 “秋天” 這一意象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秋天是母親去世的季節,與 “懷念” 主題相呼應,奠定悲涼的情感基調。B. 秋天的菊花象征 “生命的堅韌與綻放”,與母親 “好好兒活” 的囑托相契合。C. 秋天的蕭瑟與 “我” 癱瘓后的消沉心境相映襯,推動情感發展。D. 課文以 “秋天” 為題,僅因為事件發生在秋天,無深層含義。(4)下列對課文情感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課文既有 “我” 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也有對生命意義的思考。B. “好好兒活” 是母親對 “我” 的囑托,也是 “我” 后期成長的動力,貫穿全文情感主線。C. 結尾 “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說明 “我” 從消沉走向堅強,理解了生命的價值。D. 課文僅表達對母親的懷念,未涉及對生命的感悟,情感單一。2. 閱讀理解(12 分)閱讀《秋天的懷念》中的選段,完成題目。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 “唰唰啦啦” 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我說。“好吧,就明天。” 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她忽然不說了。對于 “跑” 和 “踩” 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段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2)賞析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6 分)①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提示:從動作、語言、情感角度分析)②對于 “跑” 和 “踩” 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提示:重點分析 “敏感” 一詞的妙處)(3)選段中母親的 “笑” 有什么含義?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特點?(4 分)三、語言賞析(15 分)1. 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表現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9 分,每題 3 分)(1)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2)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3)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2. 結合全文,說說《秋天的懷念》的語言風格有什么特點(6 分)四、拓展閱讀(10 分)閱讀下文,完成題目。合歡樹(節選)史鐵生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做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 我聽得掃興,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 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為了我的腿,母親的頭上開始有了白發。醫院已經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辦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別浪費時間啦!” 我說,“根本沒用!” 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可母親仍不放棄,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這對于癱瘓病人實在太懸了。后來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 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于絕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有刪改)1. 對比《秋天的懷念》與《合歡樹》(節選),說說兩者在描寫母親形象上的共同點(4 分)2. 兩篇文章都體現了史鐵生散文的情感特色,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共同的情感特點(6 分)五、微寫作(10 分)請模仿《秋天的懷念》“以小見大、細節傳情” 的手法,寫一段 150 字左右的文字,描寫 “母親的一個細節”(如母親的手、母親的一句話、母親的一個動作),抒發對母親的情感(如感激、愧疚、懷念)。要求:①包含具體細節描寫;②運用至少一種修辭手法(如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③情感真摯,貼合 “親情” 主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基礎積累(25 分)(1)①tān huàn ②qiáo cuì ③jué bié ④xù dāo ⑤shì nòng ⑥làn màn ⑦fù ⑧xiǔ(每空 0.5 分,共 4 分)(2)①癱瘓 ②憔悴 ③訣別 ④絮叨 ⑤侍弄 ⑥爛漫 ⑦翻來覆去 ⑧整宿(每空 0.5 分,共 4 分)(1)C(“絮絮叨叨” 形容說話啰嗦,含貶義,與 “性格開朗、待人熱情” 的語境矛盾,3 分)(2)①央求 ②信服 ③爛漫 ④委屈(每空 1 分,共 4 分)(1)①史鐵生 我與地壇 ②看花(每空 1 分,共 3 分)(2)①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②好好兒活 ③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 ④妹妹也懂 ⑤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每空 1 分,錯字、漏字均不得分,共 7 分)二、課文理解(20 分)(1)D(課文雖以時間為主要順序,但 “回憶小時候去北海” 屬于插敘,豐富內容,2 分) (2)D(母親 “央求” 是希望 “我” 走出消沉,體現她的耐心與牽掛,非 “卑微與怯懦”,2 分) (3)D(“秋天” 既呼應事件時間,又象征生命的成熟與懷念,有深層含義,2 分) (4)D(課文借懷念母親,暗含對 “好好兒活” 的生命感悟,情感豐富,2 分)(1)母親勸 “我” 去北海看菊花,回憶 “我” 小時候的事,因提到 “跑”“踩” 而敏感地停止說話(2 分,意思對即可)(2)①“擋” 這一動作,寫出母親不想讓 “我” 看到落葉觸景生情,體現她的細心與對 “我” 的呵護;“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的語言,溫柔且帶著央求,展現母親希望 “我” 走出消沉的心愿(3 分,答出動作、語言及情感,意思對即可) ②“敏感” 指母親對 “跑”“踩” 等字眼格外在意,因為這些字眼會觸動 “我” 癱瘓的痛苦,體現母親對 “我” 的理解與心疼,突出母愛的細膩(3 分,答出 “敏感” 的含義及情感,意思對即可)(3)母親的 “笑” 有兩層含義:①表面是因 “我” 同意去看菊花而高興,也因 “我” 的不耐煩而無奈地笑;②深層是母親為能讓 “我” 轉移注意力、走出痛苦而感到欣慰(2 分);體現母親細心、包容、無私的性格特點(2 分,意思對即可)三、語言賞析(15 分)(1)運用動作描寫(“狠命地捶打”)、語言描寫(“我可活什么勁兒!”),生動寫出 “我” 癱瘓后的暴怒與絕望,為下文母親的勸說與付出做鋪墊,形成情感對比(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對即可)(2)運用排比(“黃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紅色的花……”)、景物描寫,通過色彩描寫展現菊花的多樣與爛漫,象征生命的堅韌與美好,呼應母親 “好好兒活” 的囑托,暗含 “我” 對生命的重新認知(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對即可)(3)運用簡潔敘述(白描),“出去了”“沒回來” 平淡的表述中,暗含 “我” 對母親離世的震驚、愧疚與悔恨,語言質樸卻情感濃烈,余味悠長(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對即可)①情感真摯,直抵人心:如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無華麗辭藻,卻飽含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情感自然流露;②細節生動,以小見大:通過 “擋在窗前”“抓住我的手” 等細節,展現母親的愛,用平凡小事凸顯母愛的偉大;③語言質樸,不事雕琢:全文以生活化的語言為主(如 “煩不煩?幾步路”),貼近日常,卻極具感染力;④情景交融,意蘊深遠:將 “我” 的心境與秋天的景物(落葉、菊花)結合,景中含情,情因景濃(每點 2 分,答出三點即可,需結合課文例子,意思對即可)四、拓展閱讀(10 分)①均展現母親對 “我” 的無私付出:《秋天的懷念》中母親勸 “我” 看花、隱瞞病情,《合歡樹》中母親為 “我” 治病、支持 “我” 寫小說;②均體現母親的堅韌與包容:面對 “我” 的消沉(《秋天的懷念》)或暴躁(《合歡樹》),母親始終耐心陪伴,不放棄希望(每點 2 分,共 4 分,意思對即可)①愧疚與懷念交織:兩篇文章均流露出對母親的愧疚(如《秋天的懷念》中 “我” 對母親的不耐煩,《合歡樹》中 “我” 對母親的掃興)與深切懷念,情感復雜而真摯;②以生命體驗為核心:均結合 “我” 的殘疾經歷,借母親的付出展現生命的困境與力量,傳遞 “好好活” 的生命態度;③語言質樸卻情感濃烈:均用平淡的敘述(如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親的頭上開始有了白發”),避免刻意抒情,卻讓情感更具沖擊力(每點 2 分,共 6 分,需結合兩篇文本例子,意思對即可)五、微寫作(10 分)評分標準:內容(4 分):①緊扣 “母親的一個細節”(如 “母親給我縫扣子的手”“母親留燈的動作”),細節具體(2 分);②細節與情感(感激、愧疚)結合,體現親情(2 分);語言(4 分):①運用至少一種描寫手法(如 “母親的手粗糙得像砂紙,卻把扣子縫得整整齊齊”—— 動作 + 比喻;“媽說‘慢點吃’,聲音比粥還暖”—— 語言描寫)(2 分);②語句通順,無明顯語病,情感自然(2 分);情感(2 分):情感真摯,不空洞(如 “看著母親低頭縫扣子的樣子,忽然發現她鬢角有了白發,心里酸酸的 —— 原來她一直在為我操心”)。(示例:《母親的手》 每次我寫作業到深夜,母親總會端一杯熱牛奶進來。她的手輕輕放在杯壁上,把牛奶推到我手邊,指尖蹭到我的胳膊,粗糙得像曬過的樹皮 —— 那是常年做家務磨出的繭。“別熬太晚,熱牛奶暖身子。” 她聲音很輕,說完又輕輕帶上門。我看著那杯冒著熱氣的牛奶,想起她白天上班、晚上還要照顧我的忙碌,忽然覺得那粗糙的手,比任何東西都溫暖,藏著她沒說出口的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