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名校協作體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測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名校協作體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測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后附答案)
2025-2026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名校協作體試題
高三語文 試題卷
注意事項:
1.作答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的規定位置上。
2.作答時,務必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及草稿紙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試卷、草稿紙一并交回。
一、閱讀 (72分)
(一)閱讀I (本題共5 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問一:可否先談談您是如何被中國藝術史或漢學所吸引,最終走向這個研究領域的
包華石(以下簡稱“包”):莊子開啟了我的漢學道路?!洱R物論》提出了民主思想,我后來寫過文章專門討論《齊物論》的視覺性與物體特性。因為莊子,我想做一個有關中國古代思想中的“逍遙”術語的細讀研究,探討它在漢代至宋代如何在藝術視覺與政治方面呈現出來。
問二:如何從學術層面探尋中國藝術與政治之間的復雜聯系
包:這需要學者有更為廣闊的學術視野、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跨文化的比較研究方法。除了藝術本身的形式與風格外,還要放在歷史文化、商業流通、言論管道、風尚習俗等領域全面考察。我認為視覺藝術具有認知維度,可以運用于追蹤抽象概念的發展進程。通過考察文本-圖像的具體構成,我們能夠透視政體、權力、平等、人民等抽象的政治概念在古代中國與近代歐洲的演變軌跡。
問三:您提出在古代中國,藝術也是“民意反饋管道”之一,這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
包:藝術作為“民意反饋管道”之一,反映了一個文明的言論自由程度。在中國,最早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東漢的許多畫像石中留下了不少具有政治內涵的圖像,如拓片《北風其涼》、武氏祠畫像《淮南子》等;漢代之后,中國進入了貴族統治時期,唐代的繪畫題材大多限于貴族階級……不同時期的政治風俗畫都體現了知識分子與政治制度、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復雜的政治關系。
問四:……
包: ……
問五:您在近著《西中有東:前工業化時代的中英政治與視覺》中提出歐洲現代的平等觀念受到中國的啟發與影響,可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觀點
包:中國的知識資源啟發了許多被視為“西方”特色的“現代觀念”。比如18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時,歐洲人才談及“政權”概念,但用的是“貴族性”。雖然有人說西方的制度是科學民主,實際上一開始并非如此。英國人看到中國科舉制度,覺得可以學習這“舉賢任能”的制度,又花了幾百年調整社會結構與文化,才施用于政。
問六:在此基礎上,您還提出了“中國的八大發現”:人民與國家的關系、國家權力范圍的界定、平等的來源、法制、民意反饋、分權制衡、仁政的對象、人情。您以解構西方中心論的方式,試圖證明那些不言而喻的許多現代概念,其來源都是可疑的。那么如何才能跳出您所謂的“西方詭辯術”帶來的陷阱
語文 第 1 頁 (共8 頁)試題
包:“西方詭辯術”常把許多東西,包括民主、言論自由、賢能或自然等,都視為西方的專有概念。這種詭辯術有兩種邏輯弱點:一是將地方習慣視為準則,例如多數美國人甚至漢學家至今都相信,相比于中國或其他任何地方,西方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更為民主平等,這種視角的問題并不完全在于詆毀其他區域,而在于以群體身份認同取代客觀歷史事實作為學術討論的基礎;二是年代置換、反客為主,啟蒙運動以來西方給中國貼上“社會停滯”“東方專制主義”等負面標簽就是如此。五四以來,中國知識分子把自己的未來限于西方學者所斷定的范圍之中,因此,當代中國人應該重新反思自身文化中的知識傳統,不要被“西方詭辯術”所迷惑。
問七:在當下全球化的語境下,中國藝術家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包:我認為只有跨文化的藝術品才有能力超越“本土性”,成為用于文化競爭中的國際性產品。歐美先鋒藝術家吸納來自其他國家的文化資源,在堅持自身文化的基礎上開啟了現代化的創新,推出了有競爭力的國際性文化產品,但五四知識分子在借用西方資源進行社會變革時卻失去了傳統的根基,無法為自己的文化價值做出合理的辯護,這導致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大多無法用于建構“現代性中國”。未來的中國藝術家如果想推出具有競爭力的國際文化產品,恐怕還得重新思考“現代性”與文化政治之間的密切關系。
問八:清華大學劉東教授在《為中國人民聲辯》中認為您的著作揭露了西方學者“偷竊歷史”的各種詭辯術和偏狹的民族主義,指出了中國美術的精神底蘊,驗證了中國文化當年的勢能。您認同他的看法嗎
包:我想要強調的是,文化不具有本質性,而是流變的。西方并非總是先進的,不同文化之間除了競爭,也可相互學習、借鑒和交流。藝術將以巨大的感召力和魅力,拆除我們在理解之路上的各種障礙和偏見,把人類不同的心靈溝通在一起。
(摘編自劉燕《海外中國藝術史的研究理路與創新——美國漢學家包華石教授訪談錄》)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莊子開啟了包華石的漢學道路,他認為《齊物論》提出了民主思想,它在漢代至宋代的藝術視覺與政治領域均有所呈現。
B.除了現代平等觀念外,許多當代人不言而喻的西方現代概念,如法制、民意反饋、分權制衡,都受到了中國的啟發與影響。
C.針對“西方詭辯術”,問六和問八持續拋出追問,不僅折射出采訪者對西方中心論調的關注,也體現了他對這個現象的警惕。
D.訪談涉及了受訪者走向漢學的路徑與研究成果,并給出了不同文化之間除了競爭也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和交流的建議。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問一將受訪者被中國藝術史或漢學吸引的過程作為訪談的切入點,營造了親切而不失專業的對話氛圍,能夠激發聽眾的興趣。
B.問三回答顛覆了大眾慣常認知,舉例較豐富,體現受訪者的觀點植根于對事實真相的尊重和對歷史材料的開掘,具有獨創性。
C.問四可能會提出“中西方在政治風俗畫中表現的觀念有什么不同”或“在西方藝術中,是否也存在反饋民意的案例”等問題。
D.聯合國副秘書長在2025年首個“文明對話國際日”上的“文明對話是通往和平的途徑”發言與問八中受訪者的觀點不謀而合。
語文 第 2 頁 (共8 頁)試題
3.下列選項中,更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問五回答的是( )(3分)
A.南宋的《望賢迎駕圖》具體描繪了婦孺形象,16 世紀《利維坦》插圖中卻只有群眾以背影襯托國王巨獸的畫面。
B.清代《古文淵鑒》提出任用官員“不限資格之高下”,18世紀初被譯為英文,歐洲啟蒙運動時期該書影響很大。
C.1593年由楊東明創作的《饑民圖說》反映了收成欠佳時期饑民的悲慘生活,但歐洲16世紀卻尚未出現此類作品。
D.宋代稅率依靠收入而定,賺得越多,則納稅越多;17-18世紀的歐洲,稅率仍然靠世襲身份進行區分,世代相同。
4.訪問者如何在對談中將話題引向深入的 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
5.《拿來主義》與本文都提出了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魯迅和包華石觀點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產生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6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樹 樁
阿城
①街的東首一有陽光,便會長出矮矮的一截樹樁。趕街的年輕人們并不奇怪在意,說笑著過去。那樹樁冒出一股煙子,有老人見了,背著手立下,啞啞地問一聲:“可吃了飯了 ”樹樁點點頭,虛虛笑一笑,以問作答,再不言語,慢慢看人趕路。
樹樁無姓,亦無名,人只喚大爹,年輕時認不得,只知現時是如此。樹樁多少年紀 認不得,只聽街中老幼皆呼大爹。
街子極老極舊,鋪面雖寬,進身卻窄,僅容一個扁扁的貨架,擺一些“金沙江”“紅纓”,間或有錫紙的“春城”,并不常見吃煙的人買,錫紙上于是有一層灰。也有鋪子賣些針線百貨,鮮鮮的更顯著門板舊。街又極狹,挑擔子的人橫著換肩,扁擔便搗著兩面的鋪板。街中有細石條條相連,兩旁又有尺寬的淺溝,一條街的污水便順著流出去,有雨時清,無雨時濁。山寨里的漢子們掮了柴、獵物、藥材來街上賣了,錢燒手,就鉆進極小的酒店里買酒吃。吃來吃去,便醉了,于是滾在尺寬的溝里醒酒,之后又吃,摸摸錢沒得了,才一身泥水,跌跌地趕路回去。
這街子其實是在重重大山之下,滇人稱為壩子的谷地中。川流匯聚之地,就是小小的經濟文化中心。經濟,無非是柴米土產,些微百貨。文化,卻一言難盡。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入滇擒孟獲,率軍路過這條街子,時正深夜,人困馬乏??酌饔诨璋抵衅骋娨簧乳T上貼有字紙,心中奇怪,下車看了,不想卻是一副對聯。上聯是: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下聯是:小人用壯君子用罔。還有橫批:惠心勿問??酌餍南乱惑@,想這蠻夷之地,如何有這等異人 待事后派人尋訪,聯也不見,人亦不見。傳說到底是傳說,卻不無根據。這街子上每逢舊歷新年,對聯中常有異詞,懂得的人說,用典用詞都極古。問那戶主,常常不知道,只說是老輩如此寫,后世傳摹,無非討個吉利。
然而這條街子上最得意的是出有名的對歌手。滇中多山,常常人走比肩,卻拉不起手來,原來當中隔一道深谷。若要匯在一起,非繞半日不能。人在山中走悶了,遇見人自然歡喜,于是要聊。無奈
語文 第 3 頁 (共8 頁)試題
扯起嗓子對嚷,一是不能持久,二是近乎爭嘴,少趣味。于是就唱,有腔有調,話也說了,乏也解了。又有男女隔谷碰見,少不了戲謔調情,那意指在城里人聽來過于猥褻,可詞卻是風趣巧妙,令人忍俊不禁。嬉笑過后,各自轉過山去誰也見不到誰。據說無數好歌,從此流傳開來?,F代又有一個寫電影插曲的人,來搜集了去,竟一個中國唱遍。
這個街子雖小,以往每年三月卻有一次盛會。各鄉歌手都來聚在四面山上,你唱了我唱,我唱了他唱,最后贏出一個高手。高手極為榮耀,各寨請去,圍了柴火唱,通宵達旦,如醉如癡。日后高手在山里走動,沒有不認識的,沒有辦不成的事。
只可惜這歌子忽然斷了,成為“四舊”。小學里學生上音樂課,街上人聽了,都嘆息太淡太直,如何就能成歌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個街子竟失了自己的歌。②偶有人不自禁,唱一兩句,覺省到了,張嘴僵在那里,看看沒人,才慌慌地舔一舔嘴。
賽歌會不再有,自然高手空了如許年。
不料忽然傳來消息:昆明有人又唱了,而且成千上萬人在一起唱,還要對,很是熱鬧。歌子的解禁之令并無明文行下來,但其它諸事慢慢都許做,自然百姓明白,這歌子也可以唱了。街子里鬧鬧地說了半月,就到了舊時賽歌的這一天。街子決心復得往日的殊榮,自然操辦了一下。一傳十,十傳百,天知道竟百里之內無人不曉,近萬數趕了來,坐滿四面山上,哄哄的像起雷。縣上專區都來了干部,在街口置幾張桌,放一排缸子,擺一溜坐頭,真正一個大會。先由街上出人唱了,一曲剛了,對面山中人就起了對,漫聲過來,萬顆人頭立刻又都擺過去。街上人不服氣,又作出對,歌聲才落,對方又逼過來。人頭擺來擺去,漸漸熱烈起來。
唱著唱著,卻發現有些奇妙,原來盡是四十多歲的人起歌對歌,年輕人只聽只笑只嚷只拍掌,卻不會唱;有略會的,自知詞不多不妙,不敢起對,怕在萬人前失了面子。專區來的一個老文化干部就嘆了,說自己三四十年前在此趕這個會,曾聽到一個男子極是會唱,敵了無數歌手,對了半個月,贏到高手。再打聽名字時,百姓眼里就噴出火來,嚷:“你李二都認不得 ”
大爹就是姓李行二。年輕人都呆了,想不到樹樁竟如此風流過。
大爹其實就在山上人里,括住耳朵聽對歌,煙子一筒接一筒地吃,慢慢地笑。有那眼尖的,領了人擠上山去請大爹。
等到消息傳過來,說是找到一個當年的高手叫李二,萬人不由轟動起來。有那上了歲數的婆婆們,竟哀哀地哭著,擠下山去,問問他可還認得自己某年某月某日與某女子對過歌 那說詞可又還認得
年輕人說話無輕重,自然又笑話這些婆婆們老不要臉。不料大爹都認得,一個個敘話。原來婆婆們當年也都是有名有姓的歌手呢。干部們忙把坐頭讓出來,請老人們坐了。③一個人站出去向四面唱說了此事,上下遠近地鼓掌,將一群過路的鳥驚散開,卻又找不到落腳之地,慌慌地飛過山去。
四下里自然要請大爹唱,大爹笑了,笑紋不再收回去,慢慢地說:“有對才好?!被厣碚埩艘粋€婆婆。那婆婆竟面若桃花,輕輕盈盈地出來,擦一把淚,請大爹起。大爹合了眼,發一個長音,萬人立刻靜下來,天似乎也退遠了。大爹久不運嗓,粗粗嘎嘎,情韻風趣卻在:
你是山上的枇杷樹
我去坡首挖了來
將你做成個土琵琶
一天到晚抱在懷
四面山上早轟出一片彩來。看那婆婆,女子到底不一樣,也是一個長音,尚存清亮,四面先就喝彩,婆婆早有了對:
我是山上的枇杷樹
根根須須石首埋
莫說做哪樣琵琶夢
挖個石卵懷中抬
四面山上又轟出一個好來。年輕人都呆了,想不到老人們當年這樣風流,人老了,調情依舊,更
語文 第 4 頁 (共8 頁)試題
顯老歌一股風韻,醇厚幽默,當下就有人記住會了。
大爹不在意輸贏,又與其他幾個人對了幾首。婆婆們臉上泛光,萬人面前,榮耀至極。隨婆婆們來的兒孫們,也被人圍著,像是什么都知道,指手劃腳,得意非凡。
有街中人拿來酒,敬了老人們。大爹吃了幾口??嚦鼋顏恚瑓s待要再唱,忽然口不能張,涎水流下來,往后便倒。
④自此,這街子,這山里,又唱起了自己的歌子。李二的名字,被年輕人記在心里,見了外地來人,便說李二。人人都覺得,大爹替這街子、這山里立了一個碑。
(選自《阿城精選集》,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故事發生在一個閉塞落后的小山溝,寫街面破敗老舊,卻孕育出了美麗的山歌,意在贊美山鄉的詩情畫意。
B.“諸葛亮入滇擒孟獲”的傳說、老街歷史與每年三月的盛會,為后文“樹樁”形象的反轉做了鋪墊。
C.“樹樁”與婆婆們對歌,年輕人從開始“笑話”到“當下就有人記住會了”,體現了他們對對歌這種民俗活動的認同。
D.本文融合了典雅的書面語和通俗的口語,形成了獨特的“雅俗交融”風格,使作品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7.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句①中“長”字化靜為動,表明樹樁和大爹之間有著內在聯系,也暗示了人物的生存狀態。
B.句②運用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展現了人們在賽歌會中斷后不敢又不愿唱歌的尷尬場景。
C.句③中的場景描寫,為下文大爹與婆婆們開始四面轟動的對唱場景做了必要的渲染和鋪墊。
D.句④的敘述與前文對歌的中斷形成呼應,交代了結局,也承載著復雜的情感與歷史的感悟。
8.作家朱偉說:“沒有歌唱的日子,老人成了樹樁,街也就成了死街。而有了歌唱,樹樁的生命一下子迸射開來,一瞬間突現出風流神采?!闭堈務勀銓Α皹錁丁边@一人物形象“沉默”與“重生”的理解。(4分)
9.阿城《樹樁》中的“賽歌會”與沈從文《邊城(節選)》中的“賽龍舟”在小說中有何共同作用 (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宋之以隱士征者四:陳摶、種放、魏野、林逋。夫隱,非漫言者??计鋾r,察其所以安于隱,則其志行可知也。以其行,求其志,以其志,定其品,則其勝劣固可知也。摶之初,非隱者也。唐末喪亂,僭偽相仍,摶棄進士舉,結豪俠子弟,意欲有為。其思復唐祚,與自欲爭衡也,兩不可知,大要不甘為盜竊之朱溫、沙陀之部族屈,而思誅逐之;力不贍,志不遂,退而隱伏,以留目而見澄清之日。迨宋初而其術成矣,中國有天子,而志抑慰矣。閑心云住,其情既定,未有能移之者。而天子大臣又以處軒轅集①者待摶,則不知摶也彌甚。但留其所得于化機之一端,傳之李挺之、穆伯長以及邵氏。雖倚于數,未足以窮神化于易簡而歸諸仁義,則抑與莊周互有得失而不可廢也。摶之所用以隱者在此。
語文 第 5 頁 (共8 頁)試題
使其用也,非不能有為于世,而年已垂百,志不存焉,孰得而強之哉 若種放,則風斯下矣。東封西祀,躡屩以隨車塵,獻笑益工,靦顏益厚;則其始授徒山中高談名理者,其懷來固可知已。世為邊將,不能執干戈以衛封疆,而托術于斯,以招名譽;起家閥閱,抑不患名不聞于黼座,詬誶交加,植根自固,惡足比數于士林邪!
(節選自王夫之《宋論》)
材料二: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笨鬃尤?,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в嘌远?,莫知其所終。
(節選自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注】①軒轅集:唐朝會昌時人。年過數百時,其顏色不衰。唐宣宗嘗問以長生之道,集曰:“撤聲色,去滋味,哀樂如一,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則致堯舜禹湯之道,而長生久視之術何足難哉?!?br/>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至于A龍B吾不能知C其乘風云而上D天E吾今日見F老子G其猶龍邪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考,考察,與《石鐘山記》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中的“考”意思相同。
B.祚,文中指唐朝的國統,與《陳情表》中“門衰祚薄”中的“祚”意思不相同。
C.封,指帝王在泰山上筑壇祭天,與《燭之武退秦師》中“既東封鄭”的“封”意思不相同。
D.為,介詞,替、給,與《鴻門宴》中“為擊破沛公軍”的“為”用法和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僭越稱王稱帝者連續不斷,陳摶放棄了繼續進士科舉的打算,想要復興唐室,和這些割據者爭衡。
B.天子大臣們用唐朝皇帝對待軒轅集的方式來對待陳摶,問以養生之道,可見他們太不了解陳摶,不知道他因何而隱居的。
C.種放家世代為守邊的武將,但他未能拿起武器來保衛邊疆,卻假借隱居以求名譽,作者認為不可將其與士大夫相提并論。
D.老子認為君子如果趕上了時運就出仕,若是沒有趕上時運就應該像蓬蒿一樣隨風飄行,所以在周朝衰落時,他選擇隱居。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力不贍,志不遂,退而隱伏,以留目而見澄清之日。(4分)
(2)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4分)
語文 第 6 頁 (共8 頁)試題
14.王夫之認為隱士也有優劣高下之分,根據材料一,隱士陳摶、種放孰優孰劣 如果讓王夫之評價老子,他會如何評價 請結合材料二寫出評價依據。(5分)
(四)閱讀Ⅳ(本題共2 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 15~16 題。
發舟寄湛用喈鐘裴仙湛天石
清·陳恭尹
扶胥古渡水凄凄,雨后移舟望轉迷。
數口寄居秋草外,一身為客楚云西。
家無兄弟依良友,地夾河山畏鼓鼙。
知己片言應不負,亂離妻子藉提攜。
【注】陳恭尹父親因抗清被殺,他本人亦積極從事抗清復明活動,順治十五年(1658),他意欲取道湖南轉入云貴,投奔南明永歷政權,本詩即作于此次北游乘船始發之際。詩題中湛用喈、鐘裴仙、湛天石均為詩人的友人。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中的“水凄凄”指秋水寒涼,切合時令;“迷”可理解為作者面對艱難時局時心思的悲凄迷茫。
B.頷聯中“一身”與“數口”對比,詩人為了抗清孤身前往異鄉,此時家人卻寄居于衰草叢生的鄉間。
C.頸聯中的“地”指詩人出發的地方,像是夾在山河之間, “畏”字可見他畏懼戰爭,遲遲不敢動身。
D.詩題用了“寄”字,可見友人并未與詩人同行,但詩語如同沈德潛所言:“如面訴友朋,情文并至?!?br/>16.在這首詩中,作者如何讓托付請求顯得自然而動人 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 (本題共 1 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念奴嬌·過洞庭》一詞中,“ , ”兩句,生動刻畫了詞人雖鬢發稀疏、衣衫單薄卻從容泛舟于洞庭的形象。
(2)山間民宿“易安居”開業了!民宿命名是受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 , ”兩句的啟發,也體現了民宿可以讓居住的賓客感到安適的特點。
(3)“扁舟”在詩人眼中常常有著無限的情思與韻味,與之相關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如:“ , 。”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 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題。
傘,這一日常之物,看似平凡,實則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 A 。
語文 第 7 頁 (共8 頁)試題
油紙傘,( 甲 ),堅韌挺拔的竹子,仿佛文人墨客 B 的脊梁;油紙傘,以紙為面,輕盈柔韌的油紙,恰似風雅之士謙和從容的風度。古代文人雅士,手持油紙傘,漫步于煙雨濛濛之中,那份灑脫與悠然,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爸裾让⑿p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油紙傘下,凝聚著文人對生活的豁達態度和面對困境的無畏精神。
綢傘,則宛如一位婉約的江南女子。在江南的婚俗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吉祥之物,寓意著“同心圓滿”。傘面上山水花鳥的薈制細膩入微,處處彰顯典雅經致。當一對新人在綢傘的庇佑下,挾手走進婚姻的殿堂,那精美的圖案仿佛也在訴說著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傘骨的交錯縱橫,如同生活中的種種經歷與情感交織,雖紛繁復雜卻又和諧統一。
而在詩詞的世界里,傘更是承載著無盡的情思。戴望舒筆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這一句,如同一幅細膩的水墨畫,將傘化作了朦朧的詩意。“悠長”二字的反復使用,既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也將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惆悵渲染得 C 。一把油紙傘,在雨巷中緩緩移動,那是對美好愛情的渴望,也是對生活迷茫的探尋。
傘,不僅僅是實用的,(乙 )。從文人風骨的象征,到婚俗中的美好寓意,再到詩詞里的情思寄托,①它以獨特的方式,②修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③這小小的物件中,④我們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A B C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個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甲: 乙:
21.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表達生動新穎而又富有哲理,請簡要分析這種表達效果是如何達成的。(4分)
22.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三、寫作 (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余華說:“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br/>漓江文學獎獲得者劉楚昕在獲獎感言中說:“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痛苦,回頭想想,都是傳奇。”有網友評論,現在很多人沉迷游戲,熱衷于《傳奇》,回頭想想,都是痛苦。
達·芬奇說:“差距是一切變化的動力?!?br/>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語文 第 8 頁 (共8 頁)試題
2025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名校協作體聯考參考答案
高三年級語文學科
1. D(A.原文提到的是“探討‘逍遙’這個術語在漢代至宋代如何在藝術視覺與政治方面呈現出來”;
B.原文只提及“歐洲現代的平等觀念受到中國的啟發與影響”;C.問八并非對“西方詭辯術”的追問)
2. B(“獨創性”于原文無據)
3. B(其他選項僅表現了中西政治觀念的差異,無法證明中國可能對歐洲現代的“平等”觀念有啟發與影響)
4.①從簡單問題入手,啟發訪談對象:如問一“如何開啟學術之路”;
②對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追問:針對受訪者提出的“中國知識資源啟發了許多被視為‘西方’特色的‘現代觀念’”這一觀點,繼續追問“如何才能跳出‘西方詭辯術’帶來的陷阱”(或針對問六“如何跳脫西方詭辯術的陷阱”,繼續追問“當下時代語境下,中國藝術家該如何做”);
③逐步深入地 (或有邏輯性地)提問:從學術研究緣起問起,再到具體的學術觀點,最后關注當下時代的困局與做法。
(每答出一點給2分,寫出兩點給滿分。意思相近即可)
5.側重點差異:
①魯迅強調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寫“占有”“挑選”,亦給分)
②包華石強調在堅持自身文化的基礎上開啟創新,吸納文化資源(展開學習、借鑒和交流)。
(每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差異:
①魯迅的目的是針對半殖民地背景下國民黨政府媚外的“送去”政策和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文化侵略,批駁當時知識分子無原則全盤西化或盲目排斥外來文化的極端態度;
②包華石的目的是對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想要推出具有競爭力的國際性文化產品提出建議;(解決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無法用于建構“現代性”中國的困局)。
(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6. A(“意在贊美山鄉的詩情畫意”錯誤,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社會環境變遷對傳統文化影響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7. B(山歌忽然斷了,成了“四舊”,年輕人情不自禁唱一兩句,是愿唱卻不敢唱的尷尬)
8.①大爹無名無姓,他面對街坊的點點頭和虛虛一笑,從年輕風流變成老年的“一截樹樁”,沉默中見證歷史,盡顯滄桑和孤獨。(2分)
②大爹年老體弱,但在賽歌會上再次展現出強大的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成了鄉民心中的豐碑,隱喻了文化的堅韌。(2分)
(每點2分,圍繞人物形象“沉默”與“重生”的表現及內涵作答,語意對即可)
9.①勾連情節:《樹樁》中賽歌會從“通宵達旦、如醉如癡”到“忽然斷了”,再到“漸漸熱烈”起來,連接了過去與現在、歷史與現實;《邊城(節選)》中賽龍舟勾連情節,如翠翠與儺送相遇,天保認識翠翠,翠翠對儺送暗生情愫等。
②塑造人物:《樹樁》中李二的對歌凸顯其才華和生命的光彩,婆婆群像體現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邊城(節選)》展現了儺送的勇敢善良、翠翠的純真無邪。
③表現主題:《樹樁》中賽歌會象征著傳統文化斷裂后的接續;《邊城(節選)》中賽龍舟展現了湘西世界的生命力與人性美。
④強化地域特色:《樹樁》中的賽歌會和《邊城(節選)》中的賽龍舟都展現了偏遠地區熱鬧喧騰的民俗活動,強化了小說的地域特色。
⑤構建文化精神:《樹樁》中的賽歌會和《邊城(節選)》中的賽龍舟于熱鬧歡騰的民俗活動中消除了階層隔閡,凝聚了文化認同,構建了民眾共同的精神紐帶,成為傳統文明面對現代沖擊時的詩意紀念碑。
(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 BEG (譯文:但說到龍這種動物,我不知道它乘風駕云飛上青天的情況。我現在所看到的老子,他大概像一條龍吧!)
11. A(意思不相同,《石鐘山記》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中的“考”是“敲,敲擊”的意思)
12. A(“想要和這些割據者爭衡”錯,原文“其思復唐祚,與自欲爭衡也,兩不可知”,此處把可能有的兩種情況變成確實存在的情況)
13.(1)自己的力量不足,抱負不能實現,就退身隱居,來使自己能活著看到天下澄清的那一天。(“贍”,足, 1分; “遂”,順利地做到, 實現, 1分; “留目”,指活著, 1分; 大意1分)
(2)摒棄您身上驕傲的神氣和諸多的欲望,(摒棄)不良的神態、臉色和過大的、不切實際的志向,這些對您都沒有益處。
(“去”,舍棄,摒棄,1分;“淫”,過多、過甚,這里指過大、不切實際,1分;“無益于子之身”,狀語后置,1分;大意1分)
14.問題一:陳摶優,種放劣(或“種放的風度比不上陳摶”)。(1分)
問題二:老子有真正的隱士風度。(1分)依據:①老子研究道德學問,學說把隱藏自身不追求功名顯達作為最重要的宗旨;②寫下一部五千余字、分上、下兩篇的著作,闡述道德的含義。(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3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宋朝以隱士身份征召來朝的人有四位:陳摶、種放、魏野、林逋。說到隱士,這不是個隨隨便便的說法??疾祀[士所處的時代,觀察他為何安于隱居,那么他的志愿和行為就可以知道了。根據隱士的行為,分析隱士的志愿,根據隱士的志愿,確定隱士的品位,那么隱士的優劣高下就可以知道了。陳摶一開始不是隱士。時值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僭越稱王稱帝者連續不斷,陳摶放棄了繼續進士科舉的打算,而與豪俠子弟相交結,意圖有所作為。他是想要復興唐室,還是想要和這些割據者爭衡,現在已不可知了,但大體上還是不甘心屈服于盜竊唐朝帝位的朱溫和沙陀部族的統治,而想要誅殺驅逐他們;(但)自己的力量不足,抱負不能實現,就退身隱居,來使自己能活著看到天下澄清的那一天。到宋朝初年他的養生之術已經成功了,而中國也有了天子,他的志愿也得以安慰了。陳摶其心閑淡而隱居于山水云霧之中,他的心意既已安定了,就沒有人能改變它了??墒翘熳哟蟪紓儏s用唐朝皇帝對待軒轅集的方式來對待陳摶,他們是太不了解陳摶了。陳摶把自己高深道學中的一小部分,傳給了李挺之、穆伯長以及邵雍。他的方法雖然依賴數理之學,未能窮盡事物變化之妙理以達到簡易的程度并歸于仁義之中,但還是與莊周的學說互有短長而不可廢除。陳摶之所以隱居的道理就在于此。如果他被任用,并非不能在世間有所作為,但他到宋朝初定天下時已經年近百歲,早年的抱負已經不復存在(已實現)了,誰還能勉強他呢 至于種放,他的風度就比不上陳摶了。他伴隨真宗東到泰山封禪,西到汾陰祭祀,追隨著君主的車馬,越來越陪著笑臉腆著臉皮,他開始時在山中教學授徒高談理學的作為,暗含被君主任用的意愿就可以知道了。種放家世代為守邊的武將,但他未能拿起武器來保衛邊疆,而假借此術以求名譽;他出身于官宦人家,也不擔心名聲不被君主聽聞,卻用這種方法而引來人們的詬病詰問,自己培植根基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哪里值得與士大夫相提并論呢!
材料二:
老子這個人,是楚國的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管理藏書室的官員。
孔子到周的都城,想要向老子詢問一些關于禮的問題。老子說:“您所說的這些,它的創制者的人和骸骨全都已經腐朽,唯獨他所留下來的言論還能聽到。何況君子如果趕上了時運就出仕,
若是沒有趕上時運就應該像蓬蒿一樣隨風飄行。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個善于經商的人會把值錢的貨物隱藏起來,就像什么東西都沒有一樣,君子的人品和德行盛大高尚,但他的臉色和外貌卻像個愚人。摒棄您身上驕傲的神氣和諸多的欲望,(摒棄)不良的神態、臉色和過大的、不切實際的志向,這些對您都沒有益處。我所能對您說的,就只有這些而已?!笨鬃与x開之后,對學生說:“鳥兒,我知道它是善于飛翔的;魚兒,我知道它是善于游泳的;野獸,我知道它是善于奔跑的。擅長奔跑的野獸能用網捕捉到,擅長游泳的魚兒能夠用魚竿上魚線釣到,擅長飛翔的鳥能夠用羽箭射落。但說到龍這種動物,我不知道它乘風駕云飛上青天 (的情況)。我現在所看到的老子,他大概像一條龍吧!
老子研修道德,他的學說把隱藏自身不追求功名顯達作為最重要的宗旨。他長期居住在周朝京城,看到周朝衰落,就離開那里。走到函谷關時,負責把守關口的官員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起來了,請勉強為我寫本書?!痹谶@種情況下,老子寫了一部上、下兩篇的著作,主要是闡述道德的含義,共計五千余字,之后便離開了,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去了哪里。
15. C(“可見他畏懼戰爭,遲遲不敢動身”錯,詩人是一個怕聽戰鼓的人,然而為了國家興復,他卻克服了自身的弱點,毅然投身到戰鼓最響的地方去)
16.①首先用環境描寫烘托氣氛:首聯以“水凄凄”“望轉迷”營造悲涼迷茫的氛圍,頷聯以“秋草外”烘托家人的流離失所,為托付蓄勢。
②接著以情動人(友):用“一身為客楚云西”自述孤身漂泊,引人同情;以“數口寄居秋草外”“家無兄弟”寫妻女無托,處境艱難;借“良友”“知己”表達對朋友的高度信任。
③最后卒章顯志:尾句“亂離妻子藉提攜”直接點明請求照料家人,以“亂離妻子”突出請求的合理性,用“藉提攜”委婉懇切,自然而動人。
17.(1)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2)倚南窗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
(3)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8.熠熠生輝,不屈不撓,淋漓盡致
(每個1分,錯別字不給分,如有其他合適的成語,亦給分)
19. “薈”改為“繪”,“經”改為“精”,“挾”改為“攜”
(每個1分)
20.甲:以竹為骨 乙:更是中華文化的符號
(每句句型和內容各1分)
21.①生動新穎:比喻精妙,以傘骨的結構特點“交錯縱橫”比喻生活的經歷與情感交織,以具象的傘骨映射抽象的人生百態,使抽象的生活哲理具象化。
(2分,若從用詞、音韻等角度入手,也可酌情給分)
②富有哲理:這句話運用“雖然......卻”這一對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凸顯了生活的復雜性與協調性,表明生活中的種種經歷與情感雖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但它們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和諧統一的生命整體這一哲理。
(指出關聯詞1分,凸顯復雜和協調兩個特點即可得1分)
22.②搭配不當,“修飾”改為“承載”/“延續”(有其他合適的動詞也可以得分)
③介詞殘缺,“這小小的物件中”改為“在這小小的物件中”或“從這小小的物件中”
(指出表述不當的序號1分,修改1分)
23.【材料解讀】
作文材料聚焦“差距”這一核心概念,呈現了不同人物的言論,寫出了“差距”在人生圖景與社會進程中的多維圖景。材料中提及的人物有的成就卓著,名聲斐然;有的突破自我,小有成就;更多的人則是庸庸碌碌,留下絲絲悔意。具體解析如下:
中國當代作家《活著》的作者余華直言,“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點明了“生活中存在差距”這一不容置疑的客觀事實。差距涵蓋了現實生活中物質、精神、境遇等層面。“生活在”三個字直接揭示了差距伴隨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差距的存在是普遍的、必然的、不可回避的,而且差距的特性不是微小的,而是“巨大的”。余華的話強調差距的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暗含了這種巨大差距的特性,為后文探討差距的影響張本。
劉楚昕的言論及網友評論看似沒有直接提及差距,實則暗含著兩種差距甚大的人生軌跡。劉楚昕所言“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痛苦,回頭想想,都是傳奇”,其內核并非忽視差距,而是揭示了一種主動擁抱差距、在痛苦中淬煉升華的人生態度。他所代表的,是勇于直面現實鴻溝,將挑戰與不足視為磨刀石,以堅韌行動將奮斗歷程書寫成生命傳奇的勇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友所慨嘆的“現在很多人沉迷游戲,熱衷于《傳奇》,回頭想想,都是痛苦”,它描繪了另一種普遍而消極的生存狀態:他們選擇在虛擬的《傳奇》世界里尋求慰藉與虛假成就,逃避現實中真實的差距與壓力。這種沉溺,本質上是對現實行動與責任的一種逃避,它無法彌合任何現實差距,反而容易使人在短暫的麻痹后留下更深的空洞與悔恨。由此可見,選擇直面現實與痛苦,積極應對苦痛,最終常能譜寫傳奇人生;反之,選擇消極逃避,沉迷游戲,娛樂人生,在虛幻中尋覓“傳奇人生”,最終卻只剩現實的痛苦。這部分材料指向人生發展方向選擇的差距、行動方式的差距以及人生結局的差距,暗示了差距貫穿整個人生。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全才達·芬奇的言語“差距是一切變化的動力”,從哲理層面肯定了差距的價值。從“動力”二字可見,此處的“變化”是積極的、正向的,差距能驅動個體、社會求變,是推動進步的力量,這為我們如何看待和利用差距提供正向指引。
總之,該作文材料以“差距”為核心紐帶,先呈現差距的普遍性(余華),再通過對比展現對待差距的不同態度而產生的不同結果(劉楚昕與網友),最后讓學生關注到差距的積極意義(達·芬奇)。
(1)正視差距,化痛為力,書寫人生傳奇。
(2)逃避虛幻“傳奇”,直面現實差距。
(3)差距為動力,痛苦孕傳奇。
(4)擁抱差距之痛,驅動自我蛻變。
(5)差距恒存,動力不息,傳奇可期。
……
【評分標準】
基準分44分。評分首先關注學生是否能結合材料的限定與提示,圍繞“差距”,多元地探究對它的認識。單一與片面的認識都不可取。評分還要做到“三看”:一看思考深入辯證,言之有序;二看議論扎實清晰,言之有物;三看表達凝練漂亮,言之有采。最后,結合卷面和書寫的差異打分。
檔次 具體要求
第一檔 (50-60分)切合題意 結合材料的限制與提示,圍繞“差距”這一關鍵詞,辯證地來立論或闡釋。能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采的都屬一類卷。考生的闡釋和思維過程要呈現一定的思想深度,既能層層深入地有章法地探討話題,也能理性思辨地結合現實進行反思。
第二檔 (45-49分)符合題意 結合材料的限制與提示,圍繞“差距”這一關鍵詞,辯證地來立論或闡釋。能做到言之有序,但在言之有物上不夠有深度或者在言之有采上表現一般。
第三檔 (40-44分)基本符合題意 結合材料的限制與提示,圍繞“差距”這一關鍵詞,辯證地來立論或闡釋。但整體議論不夠有章法,在展開分論點議論時不能結合現實或具體情況做思考,對材料既無內涵思考亦無外延拓展,以致于內容空洞且無說服力;在表達上欠缺文采,言辭乏味。
第四檔 (36-39分)部分符合題意 不做整體性審題,只關注了題干某一段,僅就此展開對“差距”的論述,屬于部分離題。但文章結構大體完整,文辭雖乏味卻也通順,即可列入這一檔次。
第五檔 (21-35分)套作成分多 不讀材料,未提及“差距”,直接以其他關鍵詞代替材料關鍵詞,或者只抓住“游戲”“《傳奇》”等關鍵詞,片面探究“沉迷游戲的消極作用”等內容,均視為離題。
第六檔 (0-20分)完全離題 套話作文或與材料毫無關聯的作文。
注:①無題目扣2分。②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最多扣5分。③標點錯3-5處扣1分,6處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④字數不足:600字至800字,每缺50字扣1分;500-600字,25-35分; 400-500字, 15-25分; 300字以下, 10分以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长沙市| 天全县| 竹北市| 丹棱县| 江陵县| 宣化县| 新田县| 白银市| 连江县| 盐边县| 峨眉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衡山县| 泸定县| 孝感市| 绥化市| 大化| 即墨市| 桦南县| 留坝县| 株洲市| 屯留县| 永川市| 儋州市| 阜康市| 天峻县| 富锦市| 南京市| 彝良县| 吉木萨尔县| 唐海县| 堆龙德庆县| 奉贤区| 葫芦岛市| 云和县| 仪陇县| 古交市| 花垣县| 遂昌县|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