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同步練習題(完成時間:45 分鐘 滿分:85 分)一、基礎積累(30 分)1. 字音字形(10 分)(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5 分)①頒發( ) ②遺囑( ) ③建樹( ) ④巨額( ) ⑤仲裁( )⑥逝世( ) ⑦滲透( ) ⑧炸藥( ) ⑨聯盟( ) ⑩撥款( )(2)根據拼音寫漢字(5 分)①bān fā( ) ②yí zhǔ( ) ③jiàn shù( ) ④jù é( ) ⑤zhòng cái( )⑥shì shì( ) ⑦shèn tòu( ) ⑧zhà yào( ) ⑨lián méng( ) ⑩bō kuǎn( )2. 詞語運用(8 分)(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3 分)A.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表彰在科學與和平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改編自《首屆諾貝爾獎頒發》)B. 這位科學家在量子物理領域頗有建樹,其研究成果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改編自《首屆諾貝爾獎頒發》)C. 學校仲裁委員會對學生糾紛的處理公平公正,得到師生一致認可。D. 他在演講中滲透著對家鄉的熱愛,話語真摯,打動了在場所有人。(2)結合課文語境,選詞填空(5 分)(備選詞語:頒發、遺囑、建樹、巨額、滲透、撥款)①1901 年 12 月 10 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首次______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______,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首屆諾貝爾獎頒發》)②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著諾貝爾留下的______資金,每年從基金收益中______,用于諾貝爾獎的獎金發放與相關活動組織。(改編自課文)③在科學領域,只有長期深耕、不斷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______;而和平事業的推進,更需要愛心與責任______到每一個行動中。(改編自課文)3. 文學常識與課文默寫(12 分)(1)文學常識填空(4 分)①《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是一篇______(體裁),選自 1901 年 12 月 11 日的《》,客觀報道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關鍵信息,是新聞 “用事實說話” 的典范。②新聞的 “五結構” 包括、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本文導語部分交代了______、地點、頒獎機構、事件核心(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背景部分補充了______(人物)的遺囑內容,解釋了諾貝爾獎的設立緣由與獎項設置。③諾貝爾獎的創立者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______,最初設立的獎項包括物理學獎、______、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1969 年新增經濟學獎。(2)根據課文內容默寫(8 分)①路透社斯德哥爾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電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______,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導語)②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 X 射線;(化學獎),他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______(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主體)③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紅十字會;______,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主體)④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 4 個機構(瑞典 3 個、挪威 1 個)頒發,______,授予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首屆諾貝爾獎頒發》背景)⑤諾貝爾獎的獎金總額為______,它由諾貝爾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構成,從諾貝爾基金成立以來,獎金數額逐年增加。(《首屆諾貝爾獎頒發》背景)二、課文理解(20 分)1. 選擇題(10 分,每題 2 分)(1)下列對《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新聞結構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標題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簡潔明了,點明事件(頒發諾貝爾獎)與特殊性(首屆),概括新聞核心內容。B. 導語是開頭 “路透社斯德哥爾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電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交代了通訊社、時間、地點、頒獎方、事件,總領全文。C. 主體部分按 “獎項分類” 依次介紹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獎的獲獎者及貢獻,詳略得當,信息準確。D. 課文沒有背景和結語部分,僅通過導語和主體呈現頒獎信息,結構不夠完整。(2)下列對新聞要素的提取有誤的一項是( )A. 時間:1901 年 12 月 10 日(頒獎時間)、“過去的一年里”(獲獎者貢獻的時間范圍)B. 地點:斯德哥爾摩(頒獎地點,路透社發電地點)C. 人物:瑞典國王、挪威諾貝爾基金會(頒獎方),倫琴、居里夫婦等(獲獎者)D. 事件的結果:諾貝爾獎首次頒發,所有獎項均由歐洲科學家獲得(3)下列對課文中 “背景” 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文中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 4 個機構(瑞典 3 個、挪威 1 個)頒發” 是新聞背景,交代了諾貝爾獎的頒發依據與負責機構。B. 背景中 “諾貝爾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構成獎金”,解釋了獎金的來源,增強新聞的透明度與可信度。C. 課文背景部分僅補充了遺囑內容,未提及諾貝爾獎的意義,略顯單薄。D. 背景的加入讓新聞不僅報道 “頒發了什么獎”,還解釋 “為什么頒發”“由誰頒發”,豐富了新聞內容。(4)下列對課文語言準確性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首次頒發” 中 “首次” 明確強調這是諾貝爾獎的第一次頒發,體現事件的特殊性,避免歧義。B. “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中 “卓有成就” 準確概括獲獎者的貢獻程度,既肯定成果,又不夸大。C. “諾貝爾獎的獎金總額為 3100 萬瑞典克朗” 中 “3100 萬” 是精確數字,體現新聞 “用事實說話” 的原則,不可修改。D. “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 中 “從即日起” 界定時間范圍,明確遺囑生效與頒獎的關聯,語言嚴謹。(5)下列對課文主題意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課文通過客觀報道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展現了科學、文學與和平事業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B. 報道中列舉各領域獲獎者的貢獻,體現諾貝爾獎 “表彰杰出貢獻” 的核心宗旨。C. 課文僅關注頒獎過程,未提及諾貝爾獎對后世的影響,主題不夠深刻。D. 作為首屆諾貝爾獎的報道,課文為后續諾貝爾獎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具有歷史記錄價值。2. 閱讀理解(10 分)閱讀《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中 “主體” 部分,完成題目。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 X 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 4 個機構(瑞典 3 個、挪威 1 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授獎儀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段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2)賞析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4 分)①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 X 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提示:從語言準確性、結構角度分析)②授獎儀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提示:從時間、地點表述的精準性分析)(3)選段中介紹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的內容與其他獎項相比,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安排?(4 分)三、語言賞析(15 分)1. 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表現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9 分,每題 3 分)(1)路透社斯德哥爾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電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2)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3)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 4 個機構(瑞典 3 個、挪威 1 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2. 結合課文,說說《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作為新聞,其語言有哪些鮮明特點(6 分)四、拓展閱讀(10 分)閱讀下文,完成題目。2024 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華社斯德哥爾摩 10 月 7 日電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 7 日宣布,將 2024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戴維 朱利葉斯和阿登 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們在 “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 方面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卡羅琳醫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說,朱利葉斯和帕塔普蒂安的研究揭示了人類感知熱、冷和機械刺激的分子機制,為開發治療慢性疼痛等疾病的新藥奠定了基礎。朱利葉斯于 1997 年發現了一種對辣椒素敏感的蛋白質 TRPV1,這種蛋白質能感知疼痛和高溫;帕塔普蒂安則在 2010 年發現了感知機械壓力的 Piezo 通道蛋白,這些發現共同構建了人類觸覺與溫度感知的分子基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秘書托馬斯 佩爾曼表示,兩位科學家的研究 “改變了我們對感官如何工作的理解”,其成果已被廣泛應用于疼痛研究領域,未來有望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據悉,2024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金為 11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760 萬元人民幣),將由兩位獲獎者平分。授獎儀式將于 12 月 10 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有刪改)1. 對比《首屆諾貝爾獎頒發》與《2024 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說說兩者在報道內容與語言風格上的異同(4 分)2. 兩篇新聞都提及 “獎金數額”,請分析這一內容在兩篇文中的共同作用(6 分)五、微寫作(10 分)請模仿《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新聞寫法,寫一則 200 字左右的校園 “年度優秀學生” 頒獎新聞。要求:①包含新聞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②結構完整(標題、導語、主體,可含簡要背景);③語言簡潔、準確,體現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基礎積累(30 分)(1)①bān ②zhǔ ③jiàn ④é ⑤zhòng ⑥shì ⑦shèn ⑧zhà ⑨méng ⑩bō(每空 0.5 分,共 5 分)(2)①頒發 ②遺囑 ③建樹 ④巨額 ⑤仲裁 ⑥逝世 ⑦滲透 ⑧炸藥 ⑨聯盟 ⑩撥款(每空 0.5 分,共 5 分)(1)D(“滲透” 指某種事物或勢力逐漸進入其他方面,用于形容 “演講中蘊含情感” 不恰當,可改為 “飽含”,3 分)(2)①頒發 遺囑 ②巨額 撥款 ③建樹 滲透(每空 1 分,共 5 分)(1)①新聞(消息) 路透社 ②標題 時間 諾貝爾 ③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 化學獎(每空 0.5 分,共 4 分)(2)①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 ②荷蘭的范托夫 德國的貝林 ③法國的帕西 ④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 ⑤3100 萬瑞典克朗(每空 1 分,錯字、漏字均不得分,共 8 分)二、課文理解(20 分)1、(1)D(課文背景部分交代遺囑、頒獎機構、獎金來源,結語隱含 “諾貝爾獎的持續影響”,結構完整,2 分) (2)D(和平獎獲得者迪南是瑞士人、帕西是法國人,并非 “所有獎項均由歐洲科學家獲得”,且貝林等是科學家,普呂多姆是文學家,2 分) (3)C(背景中 “表彰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暗含諾貝爾獎 “推動人類進步” 的意義,2 分) (4)C(“3100 萬瑞典克朗” 是首屆獎金數額,體現準確性,但新聞中的精確數字需根據實際情況表述,并非 “不可修改”,2 分) (5)C(課文雖未直接提及后世影響,但 “首次頒發” 本身已暗示其歷史意義,主題深刻,2 分)2、(1)介紹首屆諾貝爾獎各獎項的獲獎者及貢獻,同時說明諾貝爾獎的頒發依據、機構與授獎儀式安排(2 分,意思對即可)(2)①采用 “國家 + 人名(獎項)+ 貢獻” 的統一句式,結構清晰,條理分明;“發現了 X 射線”“卓有成就” 等表述精準概括貢獻,不夸大、不遺漏,體現新聞語言的準確性與客觀性(2 分,意思對即可) ②“每年于 12 月 10 日” 明確授獎頻率與固定日期,“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 解釋日期的特殊意義;“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 明確兩個授獎地點,信息完整,避免模糊,體現新聞的嚴謹性(2 分,意思對即可)(3)特點:除介紹獲獎者姓名、貢獻外,還補充了和平獎獲得者的具體行動時間(如迪南 “1864 年建立紅十字會”),其他獎項僅簡要說明貢獻(2 分);原因:和平獎的貢獻與 “具體組織建立” 相關,補充時間能更清晰體現其歷史價值,同時與其他科學、文學領域的 “研究成果” 類貢獻形成區分,讓信息更貼合獎項特點(2 分,意思對即可)三、語言賞析(15 分)1、(1)運用新聞導語的標準格式(通訊社 + 時間 + 地點 + 事件),開篇即明確核心信息,簡潔有力,符合新聞 “快速傳遞關鍵內容” 的要求,奠定客觀報道的基調(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對即可)(2)運用分類表述(分領域介紹獲獎者)、近義詞區分(“卓有成就”“頗有建樹”),前者讓信息條理清晰,后者避免語言重復,同時精準匹配不同領域的貢獻特點(科學領域用 “卓有成就”,文學領域用 “頗有建樹”),體現語言的精準性(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對即可)(3)運用補充說明(括號內 “瑞典 3 個、挪威 1 個”),明確 “4 個機構” 的具體分布,避免歧義;重復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強化頒獎的合法性與依據,增強新聞的可信度(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對即可)2、①準確嚴謹:如 “1901 年 12 月 10 日”“3100 萬瑞典克朗”,時間、數字表述精準;“首次”“卓有成就” 等詞界定清晰,無模糊表述(2 分);②客觀中立:僅陳述頒獎信息與獲獎者貢獻,不加入主觀評價(如不贊美獲獎者 “偉大”,僅用 “頗有建樹” 客觀概括),體現新聞的客觀性(2 分);③簡潔條理:主體按 “獎項” 分類介紹,句式統一(如 “國家 + 人名 + 貢獻”),語言凝練,無冗余信息,符合新聞 “高效傳遞信息” 的需求(2 分);④信息完整:補充背景(遺囑、頒獎機構),讓讀者不僅知 “然”,更知 “所以然”,體現新聞的完整性(答出三點即可,需結合課文例子,意思對即可)四、拓展閱讀(10 分)1、①相同點:均客觀報道諾貝爾獎頒發信息(獲獎者、貢獻、頒獎機構),語言準確簡潔,符合新聞體裁特征(2 分);②不同點:《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報道所有獎項,側重 “首次” 的歷史意義;《2024 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僅聚焦單一獎項,側重 “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如 “為開發新藥奠定基礎”)(2 分,意思對即可)2、①體現真實性:明確的獎金數額是具體事實,符合新聞 “用事實說話” 的原則,增強報道的可信度(2 分);②展現獎項價值:獎金數額的公布,從側面體現諾貝爾獎的權威性與影響力(2 分);③提供完整信息:獎金是頒獎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及數額能讓新聞內容更完整,滿足讀者對 “獎項細節” 的了解需求(2 分,意思對即可)五、微寫作(10 分)評分標準:內容(4 分):①包含六要素(時間:如 “12 月 28 日”;地點:如 “學校禮堂”;人物:頒獎方 “校領導”、獲獎者 “10 名優秀學生”;起因:“表彰年度優秀”;經過:“頒獎儀式流程”;結果:“獲獎者獲證書與獎金”),信息完整(2 分);②主體補充獲獎者特點(如 “學業優異、志愿服務突出”)或頒獎流程(如 “校長致辭、頒獎、獲獎者代表發言”),內容具體(2 分);結構(3 分):①標題明確(如 “我校 2024 年度優秀學生頒獎儀式舉行”),概括核心事件(1 分);②導語簡潔(如 “本報訊(記者 八年級 3 班 李陽)12 月 28 日下午,我校 2024 年度優秀學生頒獎儀式在禮堂舉行,10 名學生獲此殊榮”),交代核心要素(1 分);③主體銜接導語,邏輯清晰(1 分);語言(3 分):①簡潔準確,無口語化表達(2 分);②客觀中立,不加入主觀贊美(如不寫 “他們是最棒的”,僅寫 “他們在學業與品德方面表現突出”)(1 分)。(示例:# 我校 2024 年度優秀學生頒獎儀式舉行本報訊(記者 八年級 2 班 王萌)12 月 28 日下午 3 時,我校 2024 年度優秀學生頒獎儀式在學校禮堂舉行,校領導為 10 名獲獎學生頒發證書與獎金。本次優秀學生評選依據 “學業成績、志愿服務、品德表現” 三項標準,經班級推薦、學校審核確定獲獎者。其中,九年級 1 班張宇因 “年級排名前十且累計志愿服務時長 200 小時” 獲選,八年級 4 班劉佳則以 “學科競賽獲獎與班級管理貢獻” 入選。校長在致辭中強調 “優秀是責任與堅持的結果”,鼓勵全體學生以獲獎者為榜樣。據悉,獲獎名單已在學校官網公示,頒獎獎金來源于學校專項獎勵基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