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第一中學等六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第一中學等六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段期末六校聯考
語 文 試 卷
(滿分:150 分,完卷時間:150分鐘)
班級 座號 姓名 準考證號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河西走廊位于中國西北部,因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專指祁連山脈(走廊南山)與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走廊北山)之間的呈東南——西北走向的狹長通道。它之所以能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會,西與塔里木盆地連接,地處四大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側的古浪峽,西至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東西長900余公里,南北寬數公里至100多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南高北低,分為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與荒漠四大地貌單元,內部除山地、河谷、沖積平原以及綠洲、湖泊外,大部分地區為沙漠戈壁。河西走廊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干旱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干燥,風沙頻繁,冷熱變化劇烈。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在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內陸水系。得益于這三大水系的灌溉滋潤,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酒泉、玉門——敦煌——瓜州三大綠洲區,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
在歷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遷徙的必經通道。費孝通先生將河西走廊及相鄰地區稱為西北民族走廊,德國學者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將其稱為“民族交往的大道”。作為一條民族大通道,歷史上先后有烏孫、月氏、匈奴、鮮卑、突厥、吐蕃、吐谷渾、回紇(鶻)、黨項、蒙古族、回族以及漢族等幾十個民族棲息于此。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襟帶要沖。河西走廊是中國古代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深刻認識人類交流與融通的典型樣本。通過河西走廊,能夠進一步理解人類文明交流的艱難歷程、強大動力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張騫通西域之所以被稱為“鑿空”,就在于這一空前壯舉經河西走廊正式開啟了中原與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貿易。此后,漢朝通過捍衛道路暢通和安全,為過往使者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增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政治互信,使河西走廊從此成為“開遠夷,通絕域”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長河中最安全、最繁忙、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漢、唐、元、明、清等朝在河西走廊設有完備的驛站體系,以巨大的財政投入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位于敦煌市的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真實記錄了漢朝為維護絲綢之路暢通與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認為:“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高原以西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誕生。”博望侯張騫不畏艱難險阻、開拓進取的英雄氣概為后世所繼承,一代又一代的使者、行旅在聲聲駝鈴中艱難前行,互通有無,互學互鑒,成為持續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
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它們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李希霍芬認為:“從中亞出發穿越沙漠和高山,經甘肅到廣袤富饒的西安府山谷,這里曾多次生發出高級的文化,藝術與科學十分繁榮。”季羨林認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延續了近兩千年,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華文明與其他各民族文明交流融匯的結晶,是人類文明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敦煌文化彰顯著文化包容、文化交融、文化共存、文化創新的精神品質和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深度詮釋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
對于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學界用“戰略支點”“多元互構”“互嵌”“卵榫”等概念來解讀和闡釋,它還有“國家走廊”“文化走廊”“民族走廊”“交通走廊”“戰略要道”“過渡地帶”“十字路口”“綠洲橋”“連通器”“黃金路段”等不同稱呼。以上不同說法,都指向河西走廊“通”的特性。
(摘編自田澍《河西走廊:聯通與融通》)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項是( C )。(3分)
A.河西走廊由于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的低山丘陵與荒漠幾乎與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高度一致。
B、歷史上河西走廊除了漢族長居外,還有匈奴,突厥、吐蕃等幾十個少數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于此,
C.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的話,意思是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產生,
D. 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需要有力的保障,沿途的城村亭燧、邊墻堡寨起著最主要、最關鍵的作用。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引用季羨林的論斷是要證明與河西走廊密切相關的敦煌和新疆地區是世界上四個文化體系匯聚的中心的觀點。
B.費孝通稱河西走廊及相鄰地區為“西北民族走廊",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將其稱為“民族交往的大道”,可見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特殊。
C. 歷史上一代代人在商道中艱難前行,包括今日“一帶一路”奮斗者,他們都繼承了張騫的開拓進取精神。
D. 河西走廊有“黃金路段”的稱呼,是因為河西走廊是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且商貿發達,明顯比周邊地區要富饒得多。
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5段“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的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漢武帝歷時數十年,在河西走廊北部修筑了漢長城,形成了完整的北方防護體系。
B.三國時,倉慈在擔任敦煌太守期間主動解決了地方豪強對西域商人的勒索問題。
C.唐朝后期安史之亂使黃河流域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叛亂平息后北方安定難以恢復,
D.明朝在莊浪衛設置整飭具備道,其在蒙藏關系和河西走廊安危中具有特殊作用。
4.請簡要分析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5.下面材料中體現的觀點與文章中哪些段落的內容相關聯?它們可以佐證文章中的哪些觀點 試舉一個例子來說明。(6分)
(6分)
從漢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原地區往西,南邊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北邊是茫茫的戈壁灘與沙漠,能夠有效溝通中西的唯一大通道便是處于高原與沙漠之間的河西走廊。在中原文化達到鼎盛的漢、唐時期,世界上的其他幾大古文明如古印度、古波斯、古羅馬等,都位于中原地區的西部。因為當時的海上交通線尚未普遍建立,所以河西走廊上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河西走廊也成為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通道。
答案解析:
1.C 解析: A“北部的低山丘陵與荒漠幾乎與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高度一致”錯,原文是“河西走廊地勢南高北低,分為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與荒漠四大地貌單元”,表明南高北低,并非“高度一致”。B“除了漢族長居外,還有匈奴、突厥、吐蕃等幾十個少數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于此”錯,偷換范圍,原文說的是“歷史上先后有烏孫、月氏、匈奴、鮮卑、突厥、吐蕃、吐谷渾、回紇(鶻)、黨項、蒙古族、回族以及漢族等幾十個民族棲息于此”。D“沿途的城村亭燧、邊墻堡寨等起著最主要、最關鍵的作用”錯,原文只說“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其與周邊的城村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句中有“共同構成”。
2.D 解析:選項強加因果,由原文“對于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有‘國家走廊’…‘黃金路段’等不同稱呼。以上不同說法都指向河西走廊‘通’的特性”可知,河西走廊有“黃金路段”的稱呼,主要是因為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河西走廊不僅是古代中國連接中原與西城的主要通道,還是絲綢之路復雜路網中最集中、路線最明確的路段。
3.C 解析:題干給出了第5段“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 的觀點。C陳述的是唐朝安史之亂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5段“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的觀點。A漢武帝在河西走廊北部修筑了漢長城,是從大的方面來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B倉慈擔任敦煌太守時主動解決了地方豪強對西域商人的勒索問題,是從小的實際行動來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D明朝在莊浪衛設置整仿兵備道,就是在安全問題上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
4.答案:全文以“分一總”的思路行文。第①②段從“分”的角度介紹河西走廊地位特殊;第③一⑥段從“分”的角度介紹河西走廊的獨特作用;第⑦段從“總”的角度強調河西走廊的地位和獨特作用。
解析:要分析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先要逐段理解大意:第①段寫河西走廊的得名原因和它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互鑒重要通道的原因;第②段寫河西走廊的范圍、地勢、位置、水系和形成的綠洲區;第③段寫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遷徙的必經通道,逐漸形成了民族相觸、多元一體的格局;第④段寫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連接點;第⑤段寫自漢朝張騫通西城經河西走廊開啟中原與西城的交流和貿易,歷朝在河西走廊設有完備的驛站體系,以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第⑥段寫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周邊的交通要塞、防御工事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使東西商貿往來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并逐漸形成了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這一融會貫通的典范;第⑦段寫河西走廊的地位和獨特作用。再根據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文章的結構安排思路。
5.答案:例(1)材料中的第一句話觀點:在地理位置上,河西走廊是溝通中西的重要大通道(2分)。這與文章的第①段、第②段、第④段內容相關聯,(2分)可以用來佐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襟帶要沖”(2分)。
例(2)材料中的第二、三句話觀點:當時海運,陸運的情形,使河西走廊成為中西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通道。(2分)這與文章的第⑤段、第⑥段內容相關聯,(2分)可以用來佐證“使河西走廊從此成為開遠夷,通絕域’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長河中最安全、最繁忙、最便捷的陸路通道”(2分)(或“莫高窟是中華文明與其他各民族文明交流融匯的結晶,是人類文明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送水工
陳來峰
認識老錢,是在搬進新家之后。他是一個送水工,16.8升的一桶水在他手里跟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任其擺布。當然,要扛著它“噔噔噔”地爬上五樓,他也要呼哧帶喘的。
等老錢將水放在飲水機上,我遞上水票,滿是欽佩地打趣:“老兄好氣力!這要是在電影里,你演魯智深都沒問題。”
老錢倒是很客氣,笑著說:“我可演不了,人家能倒拔垂楊柳,我這點兒力氣全靠硬撐著呢!”當我們論及年齡,不禁嚇了一跳——他看上去滿臉滄桑,卻跟我同年生,甚至比我還小了倆月。
后來老錢經常來我家送水,我們慢慢熟悉了,才知道老錢是我們這里機械廠的下崗工人,膝下一兒一女。先前他也開過雜貨店,可因為沒啥文化,好些賬都算不明白,忙乎了幾年卻沒掙啥錢。后來他又接手親戚家的一個小飯店,自己兼大廚和服務員,再加上他起早貪黑肯吃苦,小飯店位置又不錯,生意還挺紅火。可是,好景不長,一場天災,將他的生財夢擊得粉碎。女兒上初中,兒子上高中,婆娘又常年體弱多病,還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娘要養。后來機緣巧合,他就干起了送水的活計。
那天,老錢放下水桶,對我說:“你加我,以后要水在網上說一聲就行,免得打電話還要錢。”我感激地點點頭,雖然是一件小事,卻總覺得心里暖暖的。
平時,經常見到老錢蹬著三輪車在附近轉來轉去,有時候他就干脆將車停在我們小區門口,等著誰要水他好送過去。
那天下午,準備去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我發現沒水了,便帶上空桶和水票,心想到門口碰見老錢,直接將水放車里帶回來就行——我也有一把力氣,拎上五樓沒問題的,最關鍵的是這樣就省了老錢的事兒了。那天老錢很高興,圓圓的臉龐像一朵盛開的花兒。他直接將那桶水放進我車的后備箱,滿心歡喜地接過水票,說:“這可省我的大事兒了。”
有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我也沒覺得不妥。雖然我沒有老錢的力氣大,雖然我的肩膀擔不起這桶水的重量,但用手拎著,中間再歇兩三次,也能安安全全地將水弄回家。由此我更加欽佩老錢的毅力——五十來歲的人了,還干著這么重的活兒,著實不易。
那天,鄰居馬醫生看見我拎著水晃晃悠悠爬樓梯,用手點著我的頭埋怨說:“早想說你了,這水啊就該那個老錢送!你可不要慣著他啊!那個老錢看著老實,實際上滑得很哩!有段時間,咱們小區不讓送水的進,他就在大門口一個個給我們遞,省了他不少力氣,可是后來開放了,打電話要水他仍然讓我們去門口提,說什么門崗讓簽字才能進,他不會寫字進不來,什么鬼話啊!后來,我們幾個住戶去門口鬧,他才乖乖地又送進來……”
馬醫生的話,我倒沒放在心上。可是,那天發生的一件事卻似乎應驗了他的話。
那天我在手機上跟老錢說:“老錢,送桶水吧!家里快沒水了。”他“哦”了一聲,顯然很不高興。要是以前,我說“老錢在門口吧 我正好出去,順便拿桶水”,電話那邊立馬會傳來老錢洪亮的聲音:“好嘞哥!等你!”還真是應了馬醫生的話,這人啊不能慣著,習慣了就覺得理所應當了。想想這兩三個月他還沒踏進過我家的門。吃水都是我去門口取的呢!
我心里恨恨地想,等著吧,就讓他送,以后都讓他送,再也不去門口取水了。
那天,等了許久,他才扛著水上來,臉繃得緊緊的,放下水就走,我擔著臉也懶得理他。
這件事還沒過去,接下來又發生了一件更不愉快的事、元旦前的一天,家里冰箱突然出了故障,找了幾家維修店都沒空來維修,說除非我將冰箱拉過去,不然,到過年都不一定有空。思來想去,妻子突然眼前一亮,說要不讓老錢幫忙跑一趟,他那三輪車挺大的。我立馬否決,說:“人家忙不說,再說那人也……”我后半句沒說完,妻子說:“給他錢就是了。”最后,妻子用找手機給老錢打了電話,那邊老錢支支吾吾總算答應了。
可是,過了半天也不見老錢的影子。
我說:“還是算了吧,不行咱再想想其他辦法吧。”
就在這時候,突然一個維修店的人打來電話說:“你們家是幾號樓 恰好我們老板的親戚家冰箱壞了,跟你一個小區,不行就一塊兒給你們看看。”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我立馬給老錢打去電話說不用來了,那邊老錢分外不滿意,大聲埋怨說:"我都快到了!你……”
我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大聲說:“你別不高興,錢我該給你給你!”說完,我狠狠地掛斷電話,轉給他一百元錢。
他很快就收了。
我想,我和老錢的緣分該到此結束了。我再也不想見到他了。我拉黑了他,將剩余的記賬水票也撕得粉碎.....
臘月二十三那天,外邊刮著呼呼的風,我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開門看見一個小伙子肩頭扛著一桶水杵在門口,我說:“我們沒有要水啊!你這是—— ”
小伙子遲疑地說:“你是陳叔吧 ”我點點頭。
他說:“我是老錢的兒子,我爸讓給你送桶水,你們過年好用,公司今天就要放假了。”
“你爸呢 ”我好奇地問。
“我爸住院了,胃病,很嚴重,過年都要在醫院了……”
說完,他從完里掏出一百元錢,遞給我,說:“我爸讓還你的,他說那天他說話不好聽,因為他正在醫院做檢查,你打電話用車,他來到半路你又不用了。”
④我傻呆呆地樣在那里,羞得面紅耳赤。
(選自《百花園》2024年第4期,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打趣老錢在電影里演魯智深都沒問題,老錢以人家能倒拔垂楊柳回答,表明老錢研究《水滸傳》的造詣比“我”高。
B.馬醫生告訴“我”,老錢看著老實,其實很滑頭,有一段時間,老錢為了省力氣,讓打電話要水的住戶到門口提水,還找門崗要簽字才能進的借口。
C.妻子讓老錢幫忙跑一趟,來把家里出了故障的冰箱用三輪車拉去維修,表明妻子比“我”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老錢的崇高品質。
D.老錢的兒子來送水,“我”很好奇地問他爸去哪了,老錢的兒子說他爸得胃病住院了,可見“我”還是特別希望老錢繼續來送水。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16.8升的一桶水在他手里跟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任其擺布”,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稱贊送水工力氣大。
B.文章將“我”的力氣與老錢的力氣進行對比,如“雖然我沒有老錢的力氣大”,引出“我”欽佩老錢的毅力。
C.“臘月二十三那天。外邊刮著呼呼的風”,是運用環境的寒冷來反襯老錢的兒子送水到“我”家帶來了溫暖。
D.本篇小說的語言華麗典雅,多用形容詞修飾語,如“滿心歡喜地接過水票”中的“滿心歡喜”修飾謂語“接過”。
8. 所謂草蛇灰線,就是在一件事發生以前,作者就已經寫到了一些發生的征兆(即伏筆),使后文的情節發展更加合理,不會讓讀者感到突兀。《紅樓夢》第三回賈母稱王熙鳳為“鳳辣子”,暗示其心狠手辣的性格,為下文哪些情節埋下了伏筆?試舉一例來說明。 本文雖然直至最后才交代送水工老錢得了嚴重胃病,但前文已有多處細節予以暗示,請找出相關細節。(4分)
9.簡要概括小說中“我”的形象。《送水工》《祝福》兩篇小說中都有“我”,這一形象在結構、主題上都有著怎樣的作用 試簡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6.B 解析> A“表明老錢研究《水滸傳》的造詣比‘我’高”錯誤,由原文“我遞上水票,滿是欽佩地打趣:‘老兄好氣力!這要是在電影里,你演魯智深都沒問題。’”“我可演不了,人家能倒拔垂楊柳”可知,文中并無兩者研究《水滸傳》水平高低的對比。C“表明妻子比‘我’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老錢的崇高品質”錯誤,由原文“妻子突然眼前一亮,說要不讓老錢幫忙跑一趟,他那三輪車挺大的。我立馬否決,說:‘人家忙不說,再說那人也……"我后半句沒說完,妻子說:‘給他錢就是了。””可知,妻子只是認為讓老錢來幫忙就是用錢解決的事情,并無“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老錢的崇高品質”之說。D“可見“我’還是特別希望老錢繼續來送水”錯誤,由原文“我是老錢的兒子,我爸讓給你送桶水,你們過年好用,公司今天就要放假了”“‘你爸呢 ’我好奇地問。‘我爸住院了,胃病,很嚴重,過年都要在醫院了……’”可知,“我”只是一種禮節性的提問,并無“特別希望老錢繼續來送水”的意思。
14.三則材料在論述內容上都論述了什么問題 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能說明這問題嗎 試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4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材料一:
荊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聞于國。莊王見而問焉。對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觀人之友也.觀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榮,此所謂吉人也。觀事君者也,其友皆誠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職日進,此所謂吉臣也。觀人主也,其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爭證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觀人之友也.”莊王善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賢主之時見文藝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務也。
(摘編自《呂氏春秋·貴當》)
材料二:
甯戚擊牛角而商歌,桓公聞而舉之;堯舜相是不違桑陰,文王舉太公不以日久。故賢圣之接也,不待久而親;能者之相見也,不待試而知矣。故士之接也,非必與之臨財分貨,乃知其廉也;非必與之犯難涉危,乃知其勇也。舉事決斷,是以知其勇也;取與有讓,是以知其廉也。故見虎之尾,而知其大于貍也見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一節見,則百節知矣.由此觀之,以所見可以占未發,睹小節固足以知大體矣。
(摘編自《說苑·尊賢》)
材料三:
或曰:“吾子論漢末貢舉之事,誠得其病也。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傾車之路,豈有方乎 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余,而懷空抱虛,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則不必得賢;徐徐先試,則不可倉卒。將如之何 ”抱樸子答曰:“知人則哲,上圣所難。今使牧守皆能審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終,誠未易也.但共遣其私情,竭其聰明,不為利欲動,不為屬托屈。所欲舉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訪以詳之,修其名而考其行,校同異以備虛飾。令親族稱其孝友,邦閭歸其信義。嘗小仕者,有忠清之效,治事之干,則寸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觀勇也。”
(摘編自《抱樸子·審舉》)
[注] 甯:níng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相應位置的字母,每對一處給1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而知其大 A于貍也B見C象之牙D而知E其大F于牛也G一節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相,給……看相 ,與《鴻門宴》“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中的“相”詞義不同。
B.材料二中“取與有讓”中“讓”與《論語》“為國以禮,其言不讓”中“讓”詞義相同。
C.“以所見可以占未發”中“占”與“鳩占鵲巢”中的“占”詞義不同。
D.哲,明智、聰明,與《諫太宗十思疏》“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中的“哲”詞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圣賢能人彼此相見,不用考察就能短時間親近了解,就如齊桓公聽甯戚悲歌就任用他,文王見姜太公不久就對其加以重用。
B.《呂氏春秋》認為吉臣的朋友忠誠可靠、品德高尚、樂于行善,侍奉的君主會更有進益,自己的官職可能會得到升遷。
C.《說苑》認為同士人交接,不一定要與他身冒危難經歷艱險才能了解他的勇敢,不一定要與他面對財物分配才能了解他的廉潔。
D.抱樸子認為,士人有的風度翩翩,但缺乏內在的修養,如只依據外貌取用他,不一定能夠得到賢者,必須慢慢地試一試才行。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4分)
(2)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傾車之路,豈有方乎 (4分)
14.三則材料在論述內容上都論述了什么問題 那么,人才對國家的治理有怎樣的作用,請以《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作一簡要分析。(3分)
答案解析:
10.BDG 解析)“知”的賓語是“其大于貍也”,“也”是語氣詞,應在“也”字后面斷開;“見”的賓語是“象之牙”,應在"牙”字后面斷開;“而”表示承接,與前同理,“知”的賓語是“其大于牛也”,構成了完整的句子,故應在“也”字后面斷開。句意:就知道它比貍貓大;看見大象的牙齒,就知道它比牛大;見到一部分。
11.D 解析“詞義相同”錯誤。《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哲”是名詞,“明哲”譯為“明智的人、才能出眾的人”,這里指唐太宗,而材料三中的“哲”是形容詞。句意:能透徹地了解人就可稱為明智/我雖然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明智的人呢 A 正確。后者為副詞“互相”。 B正確。都意為“謙讓”。C正確。“鳩占鵲巢”的“占”指強占、占據。該成語原指斑鳩笨拙不會搭窩,就強占喜鵲的窩。后比喻強占別人的居所或產業。
12.D 解析:由材料三原文“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余,而懷空抱虛,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則不必得賢;徐徐先試,則不可倉卒。將如之何”可知,這是他人提問抱樸子的話,并非抱樸子的肯定回答。“徐徐先試,則不可倉卒。將如之何 ”也只是他人的疑惑:“如果慢慢地先試一試,就又不能很快得到賢者。怎么辦呢 ”
13.(1) 如果憑借偌大國家,降低身份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2)如果一定要戒除以往的過失,避開翻車的道路,難道有什么方法嗎
解析)(1)“茍”,如果;“故事”,舊事、前例;“是”,這。關鍵詞各1分,句意通順1分。(2)“戒”,戒除、警戒;“傾車”,翻車;“豈……乎”,難道……嗎,關鍵詞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1)三則材料在內容上,都論述了如何選擇人才來治理國家的道理。(1分)(2)在秦晉圍鄭,鄭國生死存亡之時,鄭伯在佚之狐舉薦燭之武后馬上授權出使,燭之武單人出使,成功說服了秦伯,不但秦國退兵,還與鄭國結盟,幫助鄭國守城。最終鄭國化解了危機,從而論證了人才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2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楚國有個善于給人看相的人,他的判斷不曾有過失誤,名聲聞于全國。楚莊王召見并詢問他。他回答說:“我不是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觀察人的朋友。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順老人,尊敬兄長,忠厚恭謹,敬畏王命,這樣的人,他家里一定會日益富足,自身一定會日益顯榮,這就是所謂的古人。觀察侍奉君主的臣子,如果他的朋友都忠誠可靠,品德高尚,樂于行善,這樣的臣子,侍奉的君主就會更有進益,他的官職就會得到升遷,這就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都很賢能,身邊的侍從都很忠誠,君主有過失,他們都爭相進諫,這樣的君主,他的國家就會日益安定,自身就會日益尊貴,天下就會日益敬服,這就是所謂的吉主。所以我說我不是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觀察人的朋友啊!”莊王認為他說得很好,于是迅速收羅賢士,日夜不松懈,終于稱霸天下。所以賢明的君主時常召見擅長各種技藝的人,并不只是拿他們來充數,而是要借助他們的力量成就大業。
材料二:
甯戚敲擊牛角唱著悲涼低沉的歌,齊桓公聽到后任用了他;堯見到舜不久就禪位給他;周文王沒有多久就重用姜太公。所以圣人與賢人的相遇,不用等很久就能夠親近;有才能的人相見,不用等考察就能夠了解。所以同士人交接,不一定要與他面對財物分配才能了解他的廉潔;不一定要與他身冒危難經歷艱險才能了解他的勇敢。辦事堅決明斷,因此(憑這)知道他是勇敢的;收受給予能謙讓,因此(憑這)知道他是廉潔的。所以看見老虎的尾巴,就知道它比貍貓大;看見大象的牙齒,就知道它比牛大;見到一部分,就知道整體了。由此看來,憑見到的能夠預測未發生的,見到一小部分本來就足夠知道整體了。
材料三:
有人說:“您談論漢朝末年貢舉的事情,確實是說到了它的癥結。如果一定要戒除以往的過失,避開翻車的道路,難道有什么方法嗎 士人有的風度姿態豐滿魁偉,嚴整的儀容綽綽有余,但缺乏內在的修養,根本的東西不足,如果根據外貌取用他,那么不一定能夠得到賢者;如果慢慢地先試一試,就又不能很快得到賢者。怎么辦呢 ”抱樸子回答說:“能透徹地了解人就可稱為明智,這對于大圣人也是困難的。如今讓州牧郡守全都能夠在任用之前考察良才,保證他們的本性和行為始終一致,實在是不容易的。(牧守)只要都驅遣自己的私情,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不為私利而動心,不為(他人的)請托而屈服(,就能實現)。對所要薦舉的人,一定深思熟慮、反復觀察,廣泛詢問、詳細了解,按其名聲考察他們的行為,比較異同以全面了解虛名之下實際的不足。假如他的家里人和親戚都稱贊他孝順友愛,鄉親鄰居稱贊他守信講義,就嘗試著讓他當個小官,如果有忠誠清廉的政績,處理事情的才干,那么一寸錦緞也可以知道其工巧,就是刺殺老鼠也可以看出勇敢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唐代〕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注】①白狼河:今遼寧省境內之大凌河。②丹鳳城:此指長安。相傳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故稱咸陽為丹鳳城。后以鳳城稱京城。唐時長安宮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③流黃:黃紫色相間的絲織品,此指帷帳。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句中的“郁金堂”“玳瑁梁”,五色并馳,主要是為了表現盧家少婦這富貴人家生活環境的富麗堂皇。
B.“催”字用語新奇,寫出頻頻搗衣聲催促木葉凋落,詩人故意主賓倒置,以渲染砧聲所引起的心理反響。
C.頸聯“白狼河”照應上聯的“遼陽”。在家等了十年的思婦,不只是思念,而是對音訊全無的夫婿處境的擔憂。
D.結句構思新巧,轉為女主人公的獨白,她不勝其愁而遷怒于明月,比前人望月懷遠的意境更開闊,抒情性強。
16.《說“木葉”》一文中作者以“木葉”為對象,從意象的角度探討了古詩的暗示性。試結合文中觀點,分析本詩中“木葉”意象的暗示性。(6分)
答案解析: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古詩內容的能力。
A.“主要是為了表現盧家少婦這富貴人家的富麗堂皇”錯,郁金是一種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內芳香;玳瑁是一種海龜,龜甲極美觀,可作裝飾品。開頭兩句以重彩濃筆夸張地描繪女主人公閨房之美。借此烘托“盧家少婦”的孤獨寂寞。故選A.
16. ①“木葉”本指秋天自然凋零的落葉,詩中借此交代了時間背景;②“木葉”具有微黃、干燥和蕭索飄零的特征,渲染了秋天蕭瑟孤寂的氛圍;③因物思人,暗示了思婦的情感狀態。“木葉”勾起了思婦在征夫遠戍后獨守空閨悵然若失的愁緒,以及裊裝不斷的余情。
解析:《說“木葉”》一文先說“木葉”的特征,然后說“木葉”的暗示性。詩歌的暗示性是一種通過表達非直接性思想或意圖的方式來激發讀者對詩歌意象的反應。“木葉”本指秋天自然凋零的落葉,在本詩中,既暗示了時間、氛圍,又暗示了詩中人物及其情感,考生可以通過聯想發掘,結合對全詩的理解準確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六國為秦所滅,這段歷史備受文人關注。蘇洵在《六國論》中從正面分析,指出六國滅亡的弊病是“_____________”;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則從另一角度入手,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足以抵抗秦國。
(2)王昌齡曾以“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心志,這種以冰雪喻高潔的寫法影響深遠。南宋張孝祥夜游洞庭時,面對“表里俱澄澈”的湖光月色,在《念奴嬌·過洞庭》中寫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奇喻將“冰雪”的這一傳統意象推向新的境界。
(3)小張漫步湖畔,只見游船如織、白鷺翩躚,不禁想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弊在賂秦 使六國各愛其人 (2)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3)彩舟云淡 星河鷺起
(四)課內文言小題(本題共5小題,10分)
18.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全與今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 )
①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②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③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④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⑤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⑥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⑦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⑧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④⑥⑦ D.①⑤⑧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勝負”古今意思一致,勝敗。
②經營:收藏的金玉珠寶等物/籌劃、計劃或組織。
③“至于”,古義,表示由于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果;今義,連詞,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況。
④氣候:指氣氛(歌喉吐暖,舞袖生風,以致氣氛冷暖不同)的意思/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⑤“存亡”,古今意思一致,存在和滅亡。
⑥“其實”,古義,它實際上;今義,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⑦“故事”,古義,先例,舊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用做講述對象的事情。
⑧以為:認為。古今義同)
①⑤⑧古今意思一致。
故選D。
19.按照詞類活用分類,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2分)( )
①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②必固其根本  ③不念居安思危 
④而歌呼嗚嗚快耳者 ⑤朝歌夜弦  ⑥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⑦成以其小,劣之  ⑧廊腰縵回⑨貌恭而不心服
A.①⑥/②④⑤/③/⑧/⑦ B.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C.①⑦/②④/③/⑤/ ⑥⑧ D.①⑤/②⑦/④/③/⑥⑧
答案B  名作動/形容詞的使動/形容詞作名詞/名作狀/形容詞的意動
2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3分)( )
A.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而陛下說之,何也? 說:說到,提及
B.思厥先祖父 先:對已去世尊長的敬稱。 暴秦之欲無厭 厭:討厭。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優秀的 謹庠序之教 謹:慎重辦理
D.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 爽:差錯 洎牧以讒誅 洎:及,等到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肆:延伸、擴張 ;說:同“悅”,喜歡
B.厭:通“饜”,滿足
C.族:眾
故選D。
21.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
A.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以賂秦之地,奉天下之謀臣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C.割膏腴之壤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
D.盤盤焉,囷囷焉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A項,介詞,因為/介詞,拿、用。
B.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承接。
C.助詞“的”
D.形容詞語尾,……的樣子/助詞,表感嘆語氣。
故選C。
22.按照文言句式特點分類,下列句子歸類正確的一項是(2分)( )
①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②秦人不暇自哀  ③西取由余于戎
④滅六國者六國也 ⑤終必不蒙見察 ⑥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⑦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⑧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A.①/②⑦/④⑥/③⑤⑧  B. ①③/②/④⑥⑦/⑤⑧
C.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D. ①③/②⑤⑧/④⑥/⑦
答案:B狀后/賓前/判斷/被動
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本題共5小題,18分)
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與會的各國領導人配偶都收到了一份取名為《和美》的精美國禮:一個精致的金色果盤,里面放著一條色澤晶瑩的白絲巾。接受禮物的人都會 A 地伸手去拿那塊絲巾,卻沒人能夠抓得起來。原來,這塊絲巾是用純銀鏨刻出來的裝飾物。孟劍鋒就是制作這個絲巾果盤的人。
為制作這件完美的傳統工藝美術鏨刻,孟劍鋒及其團隊不斷研究,反復實驗,(甲)。首先,為了做出仿竹編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柔美光感,他反復琢磨、試驗,制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一把橫截面2.5平方毫米的鏨子,一共有20多道細紋,每道細紋大約只有0.07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粗細。其次是在厚度僅0.6毫米的銀片上,有無數條細密經緯線交錯,在光的折射下才能形成圖案,這需要上百萬次鏨刻。上百萬次鏨刻,只要有一次失誤就 B 。除了絲巾鏨刻的難度大外,果盤的四個底托一一銀絲中國結的手工編織更是一種考驗。①由于銀質金屬硬度高,無法像繩子那樣被編制。②要把它做成中國結,③就必須先進行機械鑄造,④然后再進行焊接。⑤況且用機器做出來的底托特別呆板,⑥沒有生命力。經過考量,孟劍鋒決定用純手工方式進行編織。想用直徑約3毫米的銀絲編織中國結,(乙),并需在溫度降低、銀絲變硬前迅速編織。而且每彎一次需要重新再加溫,要褪很多遍火才能成型。滾燙的銀絲將他的手磨出了一個又一個大水泡,水泡磨破了,汗水一浸疼得鉆心。“零瑕疵,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國禮。”孟劍鋒說。
孟劍鋒制作國禮的情景,被收錄到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國家記憶》紀錄片中。《和美》綻放著奪目的光彩,讓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23.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24.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5.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答案】
23.A.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情難自禁)
B.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前功盡滅)
24.①修改為:銀質金屬的硬度高,無法像繩子那樣被編制
⑤修改為:但是用機器做出來的底托特別呆板
25.甲:克服了重重困難(經受了很大考驗)
乙:先要進行高溫加熱使銀絲軟化
【解析】
23.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A.人們看到精美的絲巾,會下意識地想要伸手去拿,此處強調自然而然、不受控制的行為,故填“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情難自禁”。
情不自禁: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難自禁:表達感情難以抑制。
B.此處強調上百萬次鏨刻只要一次失誤,之前所有努力就白費了,故填“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前功盡滅”。
前功盡棄:以前的功勞全部丟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功虧一簣: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前功盡滅: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24.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成分殘缺。“由于”使用不當,使句子缺少主語,應改為“銀質金屬的硬度高,無法像繩子那樣被編制”。
⑤句:不合邏輯。前文說要把銀質金屬做成中國結需先機械鑄造再焊接,后文說機器做出來的底托呆板,前后是轉折關系,“況且”表遞進,應改為“但是”。
25.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甲處:前文提到孟劍鋒及其團隊為制作這件國禮不斷研究、反復實驗,后文詳細闡述了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所以此處應強調說明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故填“克服了重重困難 (經受了很大考驗)”。
乙處:根據后文“并需在溫度降低、銀絲變硬前迅速編織。而且每彎一次需要重新再加溫可知,要用直徑約3毫米的銀絲編織中國結,首先要對銀絲進行加熱使其軟化,故填“先要進行高溫加熱使銀絲軟化”。
四、寫作(60分)
26.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2025年新年賀詞中強調:“夢雖遠,追則能達;愿雖難,持則可圓。”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對習總書記的話有怎樣的認識?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請你以復興中學高一學生的身份寫一篇演講稿,談一談你對習總書記這句賀詞的理解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一、寫作挑戰
這道作文題,總的來說具有四個特點:主題積極向上,具有教育意義;貼近 考生生活,易于引發共鳴;思辨性強,考查思維能力;寫作空間廣闊,文體選擇 自由。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同時也存在挑戰:
1.主題理解有難度。雖然句子簡潔,但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部分考生可能 對“夢”“愿”“追”“持”等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導致文章立意不夠準確或不夠深刻。
2.內容空泛有風險。部分考生可能會在寫作中過于泛泛而談,未能對“夢” 和“愿”的具體內涵做出思考和闡釋,缺乏具體的實例和深刻的分析,導致文章內容空洞,缺乏說服力。
3.文體把握或不當:由于題目未明確限制文體,部分考生可能會在寫作中 出現文體不明確或文體特征不突出的問題,如記敘文缺乏情節和細節描寫,議論 文論證不夠充分等。
二、應對策略
考生為避免落入這些“坑”,有如下幾點可以嘗試:
1.緊扣“夢想與愿望”主題
這道作文題的核心是“夢想與愿望”,而“追”與“持”則是實現它們的關 鍵。夢想和愿望并非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堅持去實現的 目標。在寫作中,我們不能將“夢想”和“愿望”泛化為虛無縹緲的空想,而應 將其具體化為生活中的目標和追求。例如,小至一個學生希望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一個運動員希望在賽場上為國爭光,大到一個企業希望事業蓬勃發展,一個民族渴望實現偉大復興,這些夢想和愿望都是實實在在的,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追逐和堅守。
2.構建邏輯關聯
“夢雖遠,追則能達;愿雖難,持則可圓”這句話中,“夢想”與“愿望” 是目標,“追”與“持”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寫作時,必須構建起“夢/愿— 追——持”之間的邏輯關聯。夢想是起點,追是過程,持是保障。只有明確了目 標(夢),才能有方向地去追逐;而追逐的過程往往充滿困難,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最終實現夢想。例如,我們可以從“夢想”出發,闡述夢想的重要性;接著論述追逐夢想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通過堅持克服這些困難;最后總結,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圓夢。
3.結合真實經歷
這道作文題要求考生結合自身經歷來談理解,因此寫作時必須貼近真實生 活。考生可以從自己的學習、生活、成長等方面選取素材,講述自己在追逐夢想 和實現愿望過程中的故事。比如,學習上遇到的難題、生活中的挫折、興趣愛好 上的堅持等。考生還可以從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史方面開展論述,將真實的民族 奮斗史、復興史融入文章。通過真實的故事,展現“追”與“持”的力量,讓讀 者感同身受。
4.升華主題
在寫作的結尾部分,可以升華主題,將個人的夢想與愿望與國家、社會的發 展聯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不僅是對個人的激勵,也是對全體人民的號 召。我們可以呼吁大家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為國家的繁榮、社會的進步貢獻 自己的力量。通過堅持和努力,讓每一個夢想都能綻放光芒,讓每一個愿望都能成為現實。
總之,這道作文題看似簡單,實則需要考生深人思考“夢想”“愿望” “追”“持”之間的關系,并結合自身經歷,用真實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悟去打動讀者。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一篇有深度、有溫度的文章。
高一語文第14頁,共15頁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段期末六校聯考
語文試卷
(滿分:150分,完卷時間:150分鐘)
命題校:福建省連江黃如論中學
班級
座號
姓名
準考證號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河西走廊位于中國西北部,因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專指祁連山脈(走廊
南山)與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走廊北山)之間的呈東南一一西北走向的狹長通道。
它之所以能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南與
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會,西與塔里木盆地連接,地處四大
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側的古浪峽,西至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東西長900余公
里,南北寬數公里至100多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南高北低,分為南部祁連山地、中部
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與荒漠四大地貌單元,內部除山地、河谷、沖積平原以及綠洲、
湖泊外,大部分地區為沙漠戈壁。河西走廊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干旱地區,降水稀少,氣
候干燥,風沙頻繁,冷熱變化劇烈。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在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
疏勒河三大內陸水系。得益于這三大水系的灌溉滋潤,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
一酒泉、玉門一一敦煌一一瓜州三大綠洲區,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
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
在歷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遷徙的必經通道。費孝通先生
將河西走廊及相鄰地區稱為西北民族走廊,德國學者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將其稱為“民
族交往的大道”。作為一條民族大通道,歷史上先后有烏孫、月氏、匈奴、鮮卑、突厥、
吐蕃、吐谷渾、回紇(鶻)、黨項、蒙古族、回族以及漢族等幾十個民族棲息于此。這些
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展的過程中逐漸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
“華夷交匯”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襟帶要沖。河
西走廊是中國古代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深刻認識人類交流與融通的典型樣本。通過河
西走廊,能夠進一步理解人類文明交流的艱難歷程、強大動力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張騫通西域之所以被稱為“鑿空”,就在于這一空前壯舉經河西走廊正式開啟了中原
與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貿易。此后,漢朝通過捍衛道路暢通和安全,為過往使者提供了
高一語文第1頁,共10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段期末六校聯考
語 文 試 卷
(滿分:150 分,完卷時間:150分鐘)
命題校:福建省連江黃如論中學 
班級 座號 姓名 準考證號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河西走廊位于中國西北部,因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專指祁連山脈(走廊南山)與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走廊北山)之間的呈東南——西北走向的狹長通道。它之所以能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會,西與塔里木盆地連接,地處四大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側的古浪峽,西至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東西長900余公里,南北寬數公里至100多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南高北低,分為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與荒漠四大地貌單元,內部除山地、河谷、沖積平原以及綠洲、湖泊外,大部分地區為沙漠戈壁。河西走廊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干旱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干燥,風沙頻繁,冷熱變化劇烈。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在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內陸水系。得益于這三大水系的灌溉滋潤,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酒泉、玉門——敦煌——瓜州三大綠洲區,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
在歷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遷徙的必經通道。費孝通先生將河西走廊及相鄰地區稱為西北民族走廊,德國學者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將其稱為“民族交往的大道”。作為一條民族大通道,歷史上先后有烏孫、月氏、匈奴、鮮卑、突厥、吐蕃、吐谷渾、回紇(鶻)、黨項、蒙古族、回族以及漢族等幾十個民族棲息于此。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襟帶要沖。河西走廊是中國古代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深刻認識人類交流與融通的典型樣本。通過河西走廊,能夠進一步理解人類文明交流的艱難歷程、強大動力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張騫通西域之所以被稱為“鑿空”,就在于這一空前壯舉經河西走廊正式開啟了中原與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貿易。此后,漢朝通過捍衛道路暢通和安全,為過往使者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增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政治互信,使河西走廊從此成為“開遠夷,通絕域”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長河中最安全、最繁忙、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漢、唐、元、明、清等朝在河西走廊設有完備的驛站體系,以巨大的財政投入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位于敦煌市的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真實記錄了漢朝為維護絲綢之路暢通與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認為:“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高原以西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誕生。”博望侯張騫不畏艱難險阻、開拓進取的英雄氣概為后世所繼承,一代又一代的使者、行旅在聲聲駝鈴中艱難前行,互通有無,互學互鑒,成為持續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
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它們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李希霍芬認為:“從中亞出發穿越沙漠和高山,經甘肅到廣袤富饒的西安府山谷,這里曾多次生發出高級的文化,藝術與科學十分繁榮。”季羨林認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延續了近兩千年,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華文明與其他各民族文明交流融匯的結晶,是人類文明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敦煌文化彰顯著文化包容、文化交融、文化共存、文化創新的精神品質和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深度詮釋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
對于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學界用“戰略支點”“多元互構”“互嵌”“卵榫”等概念來解讀和闡釋,它還有“國家走廊”“文化走廊”“民族走廊”“交通走廊”“戰略要道”“過渡地帶”“十字路口”“綠洲橋”“連通器”“黃金路段”等不同稱呼。以上不同說法,都指向河西走廊“通”的特性。
(摘編自田澍《河西走廊:聯通與融通》)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項是( )。(3分)
A.河西走廊由于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的低山丘陵與荒漠幾乎與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高度一致。
B、歷史上河西走廊除了漢族長居外,還有匈奴,突厥、吐蕃等幾十個少數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于此,
C.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的話,意思是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產生。
D.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需要有力的保障,沿途的城村亭燧、邊墻堡寨起著最主要、最關鍵的作用。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引用季羨林的論斷是要證明與河西走廊密切相關的敦煌和新疆地區是世界上四個文化體系匯聚的中心的觀點。
B.費孝通稱河西走廊及相鄰地區為“西北民族走廊",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將其稱為“民族交往的大道”,可見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特殊。
C.歷史上一代代人在商道中艱難前行,包括今日“一帶一路”奮斗者,他們都繼承了張騫的開拓進取精神。
D. 河西走廊有“黃金路段”的稱呼,是因為河西走廊是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且商貿發達,明顯比周邊地區要富饒得多。
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5段“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的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漢武帝歷時數十年,在河西走廊北部修筑了漢長城,形成了完整的北方防護體系。
B.三國時,倉慈在擔任敦煌太守期間主動解決了地方豪強對西域商人的勒索問題。
C.唐朝后期安史之亂使黃河流域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叛亂平息后北方安定難以恢復,
D.明朝在莊浪衛設置整飭具備道,其在蒙藏關系和河西走廊安危中具有特殊作用。
4.請簡要分析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5.下面材料中體現的觀點與文章中哪些段落的內容相關聯?它們可以佐證文章中的哪些觀點 試舉一個例子來說明。(6分)
從漢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原地區往西,南邊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北邊是茫茫的戈壁灘與沙漠,能夠有效溝通中西的唯一大通道便是處于高原與沙漠之間的河西走廊。在中原文化達到鼎盛的漢、唐時期,世界上的其他幾大古文明如古印度、古波斯、古羅馬等,都位于中原地區的西部。因為當時的海上交通線尚未普遍建立,所以河西走廊上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河西走廊也成為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通道。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送水工
陳來峰
認識老錢,是在搬進新家之后。他是一個送水工,16.8升的一桶水在他手里跟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任其擺布。當然,要扛著它“噔噔噔”地爬上五樓,他也要呼哧帶喘的。
等老錢將水放在飲水機上,我遞上水票,滿是欽佩地打趣:“老兄好氣力!這要是在電影里,你演魯智深都沒問題。”
老錢倒是很客氣,笑著說:“我可演不了,人家能倒拔垂楊柳,我這點兒力氣全靠硬撐著呢!”當我們論及年齡,不禁嚇了一跳——他看上去滿臉滄桑,卻跟我同年生,甚至比我還小了倆月。
后來老錢經常來我家送水,我們慢慢熟悉了,才知道老錢是我們這里機械廠的下崗工人,膝下一兒一女。先前他也開過雜貨店,可因為沒啥文化,好些賬都算不明白,忙乎了幾年卻沒掙啥錢。后來他又接手親戚家的一個小飯店,自己兼大廚和服務員,再加上他起早貪黑肯吃苦,小飯店位置又不錯,生意還挺紅火。可是,好景不長,一場天災,將他的生財夢擊得粉碎。女兒上初中,兒子上高中,婆娘又常年體弱多病,還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娘要養。后來機緣巧合,他就干起了送水的活計。
那天,老錢放下水桶,對我說:“你加我,以后要水在網上說一聲就行,免得打電話還要錢。”我感激地點點頭,雖然是一件小事,卻總覺得心里暖暖的。
平時,經常見到老錢蹬著三輪車在附近轉來轉去,有時候他就干脆將車停在我們小區門口,等著誰要水他好送過去。
那天下午,準備去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我發現沒水了,便帶上空桶和水票,心想到門口碰見老錢,直接將水放車里帶回來就行——我也有一把力氣,拎上五樓沒問題的,最關鍵的是這樣就省了老錢的事兒了。那天老錢很高興,圓圓的臉龐像一朵盛開的花兒。他直接將那桶水放進我車的后備箱,滿心歡喜地接過水票,說:“這可省我的大事兒了。”
有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我也沒覺得不妥。雖然我沒有老錢的力氣大,雖然我的肩膀擔不起這桶水的重量,但用手拎著,中間再歇兩三次,也能安安全全地將水弄回家。由此我更加欽佩老錢的毅力——五十來歲的人了,還干著這么重的活兒,著實不易。
那天,鄰居馬醫生看見我拎著水晃晃悠悠爬樓梯,用手點著我的頭埋怨說:“早想說你了,這水啊就該那個老錢送!你可不要慣著他啊!那個老錢看著老實,實際上滑得很哩!有段時間,咱們小區不讓送水的進,他就在大門口一個個給我們遞,省了他不少力氣,可是后來開放了,打電話要水他仍然讓我們去門口提,說什么門崗讓簽字才能進,他不會寫字進不來,什么鬼話啊!后來,我們幾個住戶去門口鬧,他才乖乖地又送進來……”
馬醫生的話,我倒沒放在心上。可是,那天發生的一件事卻似乎應驗了他的話。
那天我在手機上跟老錢說:“老錢,送桶水吧!家里快沒水了。”他“哦”了一聲,顯然很不高興。要是以前,我說“老錢在門口吧 我正好出去,順便拿桶水”,電話那邊立馬會傳來老錢洪亮的聲音:“好嘞哥!等你!”還真是應了馬醫生的話,這人啊不能慣著,習慣了就覺得理所應當了。想想這兩三個月他還沒踏進過我家的門。吃水都是我去門口取的呢!
我心里恨恨地想,等著吧,就讓他送,以后都讓他送,再也不去門口取水了。
那天,等了許久,他才扛著水上來,臉繃得緊緊的,放下水就走,我擔著臉也懶得理他。
這件事還沒過去,接下來又發生了一件更不愉快的事、元旦前的一天,家里冰箱突然出了故障,找了幾家維修店都沒空來維修,說除非我將冰箱拉過去,不然,到過年都不一定有空。思來想去,妻子突然眼前一亮,說要不讓老錢幫忙跑一趟,他那三輪車挺大的。我立馬否決,說:“人家忙不說,再說那人也……”我后半句沒說完,妻子說:“給他錢就是了。”最后,妻子用找手機給老錢打了電話,那邊老錢支支吾吾總算答應了。
可是,過了半天也不見老錢的影子。
我說:“還是算了吧,不行咱再想想其他辦法吧。”
就在這時候,突然一個維修店的人打來電話說:“你們家是幾號樓 恰好我們老板的親戚家冰箱壞了,跟你一個小區,不行就一塊兒給你們看看。”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我立馬給老錢打去電話說不用來了,那邊老錢分外不滿意,大聲埋怨說:"我都快到了!你……”
我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大聲說:“你別不高興,錢我該給你給你!”說完,我狠狠地掛斷電話,轉給他一百元錢。
他很快就收了。
我想,我和老錢的緣分該到此結束了。我再也不想見到他了。我拉黑了他,將剩余的記賬水票也撕得粉碎.....
臘月二十三那天,外邊刮著呼呼的風,我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開門看見一個小伙子肩頭扛著一桶水杵在門口,我說:“我們沒有要水啊!你這是—— ”
小伙子遲疑地說:“你是陳叔吧 ”我點點頭。
他說:“我是老錢的兒子,我爸讓給你送桶水,你們過年好用,公司今天就要放假了。”
“你爸呢 ”我好奇地問。
“我爸住院了,胃病,很嚴重,過年都要在醫院了……”
說完,他從完里掏出一百元錢,遞給我,說:“我爸讓還你的,他說那天他說話不好聽,因為他正在醫院做檢查,你打電話用車,他來到半路你又不用了。”
④我傻呆呆地樣在那里,羞得面紅耳赤。
(選自《百花園》2024年第4期,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打趣老錢在電影里演魯智深都沒問題,老錢以人家能倒拔垂楊柳回答,表明老錢研究《水滸傳》的造詣比“我”高。
B.馬醫生告訴“我”,老錢看著老實,其實很滑頭,有一段時間,老錢為了省力氣,讓打電話要水的住戶到門口提水,還找門崗要簽字才能進的借口。
C.妻子讓老錢幫忙跑一趟,來把家里出了故障的冰箱用三輪車拉去維修,表明妻子比“我”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老錢的崇高品質。
D.老錢的兒子來送水,“我”很好奇地問他爸去哪了,老錢的兒子說他爸得胃病住院了,可見“我”還是特別希望老錢繼續來送水。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16.8升的一桶水在他手里跟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任其擺布”,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稱贊送水工力氣大。
B.文章將“我”的力氣與老錢的力氣進行對比,如“雖然我沒有老錢的力氣大”,引出“我”欽佩老錢的毅力。
C.“臘月二十三那天。外邊刮著呼呼的風”,是運用環境的寒冷來反襯老錢的兒子送水到“我”家帶來了溫暖。
D.本篇小說的語言華麗典雅,多用形容詞修飾語,如“滿心歡喜地接過水票”中的“滿心歡喜”修飾謂語“接過”。
8. 所謂草蛇灰線,就是在一件事發生以前,作者就已經寫到了一些發生的征兆(即伏筆),使后文的情節發展更加合理,不會讓讀者感到突兀。《紅樓夢》第三回賈母稱王熙鳳為“鳳辣子”,暗示其心狠手辣的性格,為下文哪些情節埋下了伏筆?試舉一例來說明。 本文雖然直至最后才交代送水工老錢得了嚴重胃病,但前文已有多處細節予以暗示,請找出相關細節。(4分)
9.簡要概括小說中“我”的形象。《送水工》《祝福》兩篇小說中都有“我”,這一形象在結構、主題上都有著怎樣的作用 試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4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材料一:
荊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聞于國。莊王見而問焉。對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觀人之友也.觀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榮,此所謂吉人也。觀事君者也,其友皆誠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職日進,此所謂吉臣也。觀人主也,其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爭證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觀人之友也.”莊王善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賢主之時見文藝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務也。
(摘編自《呂氏春秋·貴當》)
材料二:
甯戚擊牛角而商歌,桓公聞而舉之;堯舜相是不違桑陰,文王舉太公不以日久。故賢圣之接也,不待久而親;能者之相見也,不待試而知矣。故士之接也,非必與之臨財分貨,乃知其廉也;非必與之犯難涉危,乃知其勇也。舉事決斷,是以知其勇也;取與有讓,是以知其廉也。故見虎之尾,而知其大于貍也見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一節見,則百節知矣.由此觀之,以所見可以占未發,睹小節固足以知大體矣。
(摘編自《說苑·尊賢》)
材料三:
或曰:“吾子論漢末貢舉之事,誠得其病也。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傾車之路,豈有方乎 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余,而懷空抱虛,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則不必得賢;徐徐先試,則不可倉卒。將如之何 ”抱樸子答曰:“知人則哲,上圣所難。今使牧守皆能審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終,誠未易也.但共遣其私情,竭其聰明,不為利欲動,不為屬托屈。所欲舉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訪以詳之,修其名而考其行,校同異以備虛飾。令親族稱其孝友,邦閭歸其信義。嘗小仕者,有忠清之效,治事之干,則寸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觀勇也。”
(摘編自《抱樸子·審舉》)
[注] 甯:níng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相應位置的字母,每對一處給1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而知其大 A于貍也B見C象之牙D而知E其大F于牛也G一節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相,給……看相 ,與《鴻門宴》“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中的“相”詞義不同。
B.材料二中“取與有讓”中“讓”與《論語》“為國以禮,其言不讓”中“讓”詞義相同。
C.“以所見可以占未發”中“占”與“鳩占鵲巢”中的“占”詞義不同。
D.哲,明智、聰明,與《諫太宗十思疏》“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中的“哲”詞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圣賢能人彼此相見,不用考察就能短時間親近了解,就如齊桓公聽甯戚悲歌就任用他,文王見姜太公不久就對其加以重用。
B.《呂氏春秋》認為吉臣的朋友忠誠可靠、品德高尚、樂于行善,侍奉的君主會更有進益,自己的官職可能會得到升遷。
C.《說苑》認為同士人交接,不一定要與他身冒危難經歷艱險才能了解他的勇敢,不一定要與他面對財物分配才能了解他的廉潔。
D.抱樸子認為,士人有的風度翩翩,但缺乏內在的修養,如只依據外貌取用他,不一定能夠得到賢者,必須慢慢地試一試才行。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4分)
(2)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傾車之路,豈有方乎 (4分)
14. 三則材料在論述內容上都論述了什么問題 那么,人才對國家的治理有怎樣的作用,請以《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作一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唐代〕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注】①白狼河:今遼寧省境內之大凌河。②丹鳳城:此指長安。相傳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故稱咸陽為丹鳳城。后以鳳城稱京城。唐時長安宮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③流黃:黃紫色相間的絲織品,此指帷帳。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句中的“郁金堂”“玳瑁梁”,五色并馳,主要是為了表現盧家少婦這富貴人家生活環境的富麗堂皇。
B.“催”字用語新奇,寫出頻頻搗衣聲催促木葉凋落,詩人故意主賓倒置,以渲染砧聲所引起的心理反響。
C.頸聯“白狼河”照應上聯的“遼陽”。在家等了十年的思婦,不只是思念,而是對音訊全無的夫婿處境的擔憂。
D.結句構思新巧,轉為女主人公的獨白,她不勝其愁而遷怒于明月,比前人望月懷遠的意境更開闊,抒情性強。
16.《說“木葉”》一文中作者以“木葉”為對象,從意象的角度探討了古詩的暗示性。試結合文中觀點,分析本詩中“木葉”意象的暗示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六國為秦所滅,這段歷史備受文人關注。蘇洵在《六國論》中從正面分析,指出六國滅亡的弊病是“_____________”;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則從另一角度入手,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足以抵抗秦國。
(2)王昌齡曾以“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心志,這種以冰雪喻高潔的寫法影響深遠。南宋張孝祥夜游洞庭時,面對“表里俱澄澈”的湖光月色,在《念奴嬌·過洞庭》中寫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奇喻將“冰雪”的這一傳統意象推向新的境界。
(3)小張漫步湖畔,只見游船如織、白鷺翩躚,不禁想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內文言小題(本題共5小題,10分)
18.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全與今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 )
①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②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③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④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⑤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⑥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⑦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⑧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④⑥⑦ D.①⑤⑧
19.按照詞類活用分類,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2分)( )
①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②必固其根本  ③不念居安思危 
④而歌呼嗚嗚快耳者 ⑤朝歌夜弦  ⑥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⑦成以其小,劣之  ⑧廊腰縵回⑨貌恭而不心服
A.①⑥/②④⑤/③/⑧/⑦ B.①⑤/②④/③/ ⑥⑧/⑦
C.①⑦/②④/③/⑤/ ⑥⑧ D.①⑤/②⑦/④/③/⑥⑧
2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3分)( )
A.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而陛下說之,何也? 說:說到,提及
B.思厥先祖父 先:對已去世尊長的敬稱。 暴秦之欲無厭 厭:討厭。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優秀的 謹庠序之教 謹:慎重辦理
D.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 爽:差錯 洎牧以讒誅 洎:及,等到
21.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
A.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以賂秦之地,奉天下之謀臣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C.割膏腴之壤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
D.盤盤焉,囷囷焉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22.按照文言句式特點分類,下列句子歸類正確的一項是(2分)( )
①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②秦人不暇自哀  ③西取由余于戎
④滅六國者六國也 ⑤終必不蒙見察 ⑥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⑦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⑧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A.①/②⑦/④⑥/③⑤⑧  B. ①③/②/④⑥⑦/⑤⑧
C.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D. ①③/②⑤⑧/④⑥/⑦
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本題共5小題,18分)
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與會的各國領導人配偶都收到了一份取名為《和美》的精美國禮:一個精致的金色果盤,里面放著一條色澤晶瑩的白絲巾。接受禮物的人都會 A 地伸手去拿那塊絲巾,卻沒人能夠抓得起來。原來,這塊絲巾是用純銀鏨刻出來的裝飾物。孟劍鋒就是制作這個絲巾果盤的人。
為制作這件完美的傳統工藝美術鏨刻,孟劍鋒及其團隊不斷研究,反復實驗,( 甲 )。首先,為了做出仿竹編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柔美光感,他反復琢磨、試驗,制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一把橫截面2.5平方毫米的鏨子,一共有20多道細紋,每道細紋大約只有0.07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粗細。其次是在厚度僅0.6毫米的銀片上,有無數條細密經緯線交錯,在光的折射下才能形成圖案,這需要上百萬次鏨刻。上百萬次鏨刻,只要有一次失誤就 B 。除了絲巾鏨刻的難度大外,果盤的四個底托一一銀絲中國結的手工編織更是一種考驗。①由于銀質金屬硬度高,無法像繩子那樣被編制。②要把它做成中國結,③就必須先進行機械鑄造,④然后再進行焊接。⑤況且用機器做出來的底托特別呆板,⑥沒有生命力。經過考量,孟劍鋒決定用純手工方式進行編織。想用直徑約3毫米的銀絲編織中國結,( 乙 ),并需在溫度降低、銀絲變硬前迅速編織。而且每彎一次需要重新再加溫,要褪很多遍火才能成型。滾燙的銀絲將他的手磨出了一個又一個大水泡,水泡磨破了,汗水一浸疼得鉆心。“零瑕疵,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國禮。”孟劍鋒說。
孟劍鋒制作國禮的情景,被收錄到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國家記憶》紀錄片中。《和美》綻放著奪目的光彩,讓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23.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24.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5.請在文中括號內甲乙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四、寫作(60分)
26.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2025年新年賀詞中強調:“夢雖遠,追則能達;愿雖難,持則可圓。”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對習總書記的話有怎樣的認識?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請你以復興中學高一學生的身份寫一篇演講稿,談一談你對習總書記這句賀詞的理解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語文第10頁,共10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段期末六校聯考
語 文 試 卷答案
(滿分:150 分,完卷時間: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1.C 解析:A“北部的低山丘陵與荒漠幾乎與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高度一致”錯,原文是“河西走廊地勢南高北低,分為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與荒漠四大地貌單元”,表明南高北低,并非“高度一致”。B“除了漢族長居外,還有匈奴、突厥、吐蕃等幾十個少數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于此”錯,偷換范圍,原文說的是“歷史上先后有烏孫、月氏、匈奴、鮮卑、突厥、吐蕃、吐谷渾、回紇(鶻)、黨項、蒙古族、回族以及漢族等幾十個民族棲息于此”。D“沿途的城村亭燧、邊墻堡寨等起著最主要、最關鍵的作用”錯,原文只說“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其與周邊的城村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句中有“共同構成”。
2.D 解析:選項強加因果,由原文“對于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有‘國家走廊’…‘黃金路段’等不同稱呼。以上不同說法都指向河西走廊‘通’的特性”可知,河西走廊有“黃金路段”的稱呼,主要是因為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河西走廊不僅是古代中國連接中原與西城的主要通道,還是絲綢之路復雜路網中最集中、路線最明確的路段。
3.C 解析:題干給出了第5段“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 的觀點。C陳述的是唐朝安史之亂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5段“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的觀點。A漢武帝在河西走廊北部修筑了漢長城,是從大的方面來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B倉慈擔任敦煌太守時主動解決了地方豪強對西域商人的勒索問題,是從小的實際行動來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D明朝在莊浪衛設置整仿兵備道,就是在安全問題上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
4.答案:全文以“分一總”的思路行文。第①②段從“分”的角度介紹河西走廊地位特殊;第③一⑥段從“分”的角度介紹河西走廊的獨特作用;第⑦段從“總”的角度強調河西走廊的地位和獨特作用。
解析:要分析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先要逐段理解大意:第①段寫河西走廊的得名原因和它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互鑒重要通道的原因;第②段寫河西走廊的范圍、地勢、位置、水系和形成的綠洲區;第③段寫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遷徙的必經通道,逐漸形成了民族相觸、多元一體的格局;第④段寫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連接點;第⑤段寫自漢朝張騫通西城經河西走廊開啟中原與西城的交流和貿易,歷朝在河西走廊設有完備的驛站體系,以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第⑥段寫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周邊的交通要塞、防御工事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使東西商貿往來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并逐漸形成了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這一融會貫通的典范;第⑦段寫河西走廊的地位和獨特作用。再根據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文章的結構安排思路。
5.答案:例(1)材料中的第一句話觀點:在地理位置上,河西走廊是溝通中西的重要大通道(2分)。這與文章的第①段、第②段、第④段內容相關聯,(2分)可以用來佐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襟帶要沖”(2分)。
例(2)材料中的第二、三句話觀點:當時海運,陸運的情形,使河西走廊成為中西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通道。(2分)這與文章的第⑤段、第⑥段內容相關聯,(2分)可以用來佐證“使河西走廊從此成為開遠夷,通絕域’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長河中最安全、最繁忙、最便捷的陸路通道”(2分)(或“莫高窟是中華文明與其他各民族文明交流融匯的結晶,是人類文明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6.B 解析 A“表明老錢研究《水滸傳》的造詣比‘我’高”錯誤,由原文“我遞上水票,滿是欽佩地打趣:‘老兄好氣力!這要是在電影里,你演魯智深都沒問題。’”“我可演不了,人家能倒拔垂楊柳”可知,文中并無兩者研究《水滸傳》水平高低的對比。C“表明妻子比‘我’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老錢的崇高品質”錯誤,由原文“妻子突然眼前一亮,說要不讓老錢幫忙跑一趟,他那三輪車挺大的。我立馬否決,說:‘人家忙不說,再說那人也……"我后半句沒說完,妻子說:‘給他錢就是了。””可知,妻子只是認為讓老錢來幫忙就是用錢解決的事情,并無“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老錢的崇高品質”之說。D“可見“我’還是特別希望老錢繼續來送水”錯誤,由原文“我是老錢的兒子,我爸讓給你送桶水,你們過年好用,公司今天就要放假了”“‘你爸呢 ’我好奇地問。‘我爸住院了,胃病,很嚴重,過年都要在醫院了……’”可知,“我”只是一種禮節性的提問,并無“特別希望老錢繼續來送水”的意思。
7.D 解析,“本篇小說的語言華麗典雅,多用形容詞修飾語”錯誤,這一個例子不能代表整篇小說的語言特點,根據原文語言表達,小說語言特點應該是通俗易懂、樸素自然。
8. 答案:①《紅樓夢》后續逼死尤二姐、毒設相思局等情節形成對照……(2分)
②“我這點兒力氣全靠硬撐著呢!”這說明老錢送水時就已經感到體力不支,可能患病了。 “那邊老錢支支吾吾總算答應了”“可是,過了半天也不見老錢的影子”,這說明老錢當時確有為難之處(后文交代當時他在醫院做檢查)。(2分)
9.答案:第一問:“我”是一個質樸、善良、誠信,富于同情心,欽佩勞動者,雖急躁沖動但能愧疚悔改的市民形象。(2分)
第二問:①結構上,“我”都起著線索作用。兩篇小說故事都是通過“我”的觀察和敘述才得以展開。②主題上,“我”都起揭示或凸顯小說主題的作用。《祝福)通過“我”能深刻反映舊社會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送水工》通過“我”能反映社會上人們遇事要多溝通,彼此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人間情義無價。(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4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BDG 解析 “知”的賓語是“其大于貍也”,“也”是語氣詞,應在“也”字后面斷開;“見”的賓語是“象之牙”,應在"牙”字后面斷開;“而”表示承接,與前同理,“知”的賓語是“其大于牛也”,構成了完整的句子,故應在“也”字后面斷開。句意:就知道它比貍貓大;看見大象的牙齒,就知道它比牛大;見到一部分。
11.D 解析“詞義相同”錯誤。《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哲”是名詞,“明哲”譯為“明智的人、才能出眾的人”,這里指唐太宗,而材料三中的“哲”是形容詞。句意:能透徹地了解人就可稱為明智/我雖然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明智的人呢 A 正確。后者為副詞“互相”。 B正確。都意為“謙讓”。C正確。“鳩占鵲巢”的“占”指強占、占據。該成語原指斑鳩笨拙不會搭窩,就強占喜鵲的窩。后比喻強占別人的居所或產業。
12.D 解析:由材料三原文“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余,而懷空抱虛,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則不必得賢;徐徐先試,則不可倉卒。將如之何”可知,這是他人提問抱樸子的話,并非抱樸子的肯定回答。“徐徐先試,則不可倉卒。將如之何 ”也只是他人的疑惑:“如果慢慢地先試一試,就又不能很快得到賢者。怎么辦呢 ”
13.(1) 如果憑借偌大國家,降低身份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2)如果一定要戒除以往的過失,避開翻車的道路,難道有什么方法嗎
解析)(1)“茍”,如果;“故事”,舊事、前例;“是”,這。關鍵詞各1分,句意通順1分。(2)“戒”,戒除、警戒;“傾車”,翻車;“豈……乎”,難道……嗎,關鍵詞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 (1)三則材料在內容上,都論述了如何選擇人才來治理國家的道理。(1分)(2)在秦晉圍鄭,鄭國生死存亡之時,鄭伯在佚之狐舉薦燭之武后馬上授權出使,燭之武單人出使,成功說服了秦伯,不但秦國退兵,還與鄭國結盟,幫助鄭國守城。最終鄭國化解了危機,從而論證了人才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2分)
(2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楚國有個善于給人看相的人,他的判斷不曾有過失誤,名聲聞于全國。楚莊王召見并詢問他。他回答說:“我不是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觀察人的朋友。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順老人,尊敬兄長,忠厚恭謹,敬畏王命,這樣的人,他家里一定會日益富足,自身一定會日益顯榮,這就是所謂的古人。觀察侍奉君主的臣子,如果他的朋友都忠誠可靠,品德高尚,樂于行善,這樣的臣子,侍奉的君主就會更有進益,他的官職就會得到升遷,這就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都很賢能,身邊的侍從都很忠誠,君主有過失,他們都爭相進諫,這樣的君主,他的國家就會日益安定,自身就會日益尊貴,天下就會日益敬服,這就是所謂的吉主。所以我說我不是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觀察人的朋友啊!”莊王認為他說得很好,于是迅速收羅賢士,日夜不松懈,終于稱霸天下。所以賢明的君主時常召見擅長各種技藝的人,并不只是拿他們來充數,而是要借助他們的力量成就大業。
材料二:
甯戚敲擊牛角唱著悲涼低沉的歌,齊桓公聽到后任用了他;堯見到舜不久就禪位給他;周文王沒有多久就重用姜太公。所以圣人與賢人的相遇,不用等很久就能夠親近;有才能的人相見,不用等考察就能夠了解。所以同士人交接,不一定要與他面對財物分配才能了解他的廉潔;不一定要與他身冒危難經歷艱險才能了解他的勇敢。辦事堅決明斷,因此(憑這)知道他是勇敢的;收受給予能謙讓,因此(憑這)知道他是廉潔的。所以看見老虎的尾巴,就知道它比貍貓大;看見大象的牙齒,就知道它比牛大;見到一部分,就知道整體了。由此看來,憑見到的能夠預測未發生的,見到一小部分本來就足夠知道整體了。
材料三:
有人說:“您談論漢朝末年貢舉的事情,確實是說到了它的癥結。如果一定要戒除以往的過失,避開翻車的道路,難道有什么方法嗎 士人有的風度姿態豐滿魁偉,嚴整的儀容綽綽有余,但缺乏內在的修養,根本的東西不足,如果根據外貌取用他,那么不一定能夠得到賢者;如果慢慢地先試一試,就又不能很快得到賢者。怎么辦呢 ”抱樸子回答說:“能透徹地了解人就可稱為明智,這對于大圣人也是困難的。如今讓州牧郡守全都能夠在任用之前考察良才,保證他們的本性和行為始終一致,實在是不容易的。(牧守)只要都驅遣自己的私情,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不為私利而動心,不為(他人的)請托而屈服(,就能實現)。對所要薦舉的人,一定深思熟慮、反復觀察,廣泛詢問、詳細了解,按其名聲考察他們的行為,比較異同以全面了解虛名之下實際的不足。假如他的家里人和親戚都稱贊他孝順友愛,鄉親鄰居稱贊他守信講義,就嘗試著讓他當個小官,如果有忠誠清廉的政績,處理事情的才干,那么一寸錦緞也可以知道其工巧,就是刺殺老鼠也可以看出勇敢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古詩內容的能力。
A.“主要是為了表現盧家少婦這富貴人家的富麗堂皇”錯,郁金是一種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內芳香;玳瑁是一種海龜,龜甲極美觀,可作裝飾品。開頭兩句以重彩濃筆夸張地描繪女主人公閨房之美。借此烘托“盧家少婦”的孤獨寂寞。故選A.
16. ①“木葉”本指秋天自然凋零的落葉,詩中借此交代了時間背景;②“木葉”具有微黃、干燥和蕭索飄零的特征,渲染了秋天蕭瑟孤寂的氛圍;③因物思人,暗示了思婦的情感狀態。“木葉”勾起了思婦在征夫遠戍后獨守空閨悵然若失的愁緒,以及裊裝不斷的余情。
解析:《說“木葉”》一文先說“木葉”的特征,然后說“木葉”的暗示性。詩歌的暗示性是一種通過表達非直接性思想或意圖的方式來激發讀者對詩歌意象的反應。“木葉”本指秋天自然凋零的落葉,在本詩中,既暗示了時間、氛圍,又暗示了詩中人物及其情感,考生可以通過聯想發掘,結合對全詩的理解準確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答案解析:(1)弊在賂秦 使六國各愛其人 (2)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3)彩舟云淡 星河鷺起
(四)課內文言小題(本題共5小題,10分)
18. 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①“勝負”古今意思一致,勝敗。
②經營: 經營:收藏的金玉珠寶等物/籌劃、計劃或組織。
③“至于”,古義,表示由于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果;今義,連詞,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況。
④氣候:指氣氛(歌喉吐暖,舞袖生風,以致氣氛冷暖不同)的意思/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⑤“存亡”,古今意思一致,存在和滅亡。
⑥“其實”,古義,它實際上;今義,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⑦“故事”,古義,先例,舊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用做講述對象的事情。
⑧以為:認為。古今義同)
①⑤⑧古今意思一致。故選D。
19.選B  名作動/形容詞的使動/形容詞作名詞/名作狀/形容詞的意動
20.選D
【詳解】A.肆:延伸、擴張 ;說:同“悅”,喜歡B.厭:通“饜”,滿足C.族:眾
21.選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A項,介詞,因為/介詞,拿、用。B.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承接。
C.助詞“的”D.形容詞語尾,……的樣子/助詞,表感嘆語氣。
22.選B 狀后/賓前/判斷/被動
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
23.A.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情難自禁)
B.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前功盡滅)
24.①修改為:銀質金屬的硬度高,無法像繩子那樣被編制
⑤修改為:但是用機器做出來的底托特別呆板
25.甲:克服了重重困難(經受了很大考驗)
乙:先要進行高溫加熱使銀絲軟化
【解析】
23.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A.人們看到精美的絲巾,會下意識地想要伸手去拿,此處強調自然而然、不受控制的行為,故填“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情難自禁”。
情不自禁: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難自禁:表達感情難以抑制。
B.此處強調上百萬次鏨刻只要一次失誤,之前所有努力就白費了,故填“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前功盡滅”。
前功盡棄:以前的功勞全部丟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功虧一簣: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前功盡滅: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24.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成分殘缺。“由于”使用不當,使句子缺少主語,應改為“銀質金屬的硬度高,無法像繩子那樣被編制”。
⑤句:不合邏輯。前文說要把銀質金屬做成中國結需先機械鑄造再焊接,后文說機器做出來的底托呆板,前后是轉折關系,“況且”表遞進,應改為“但是”。
25.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甲處:前文提到孟劍鋒及其團隊為制作這件國禮不斷研究、反復實驗,后文詳細闡述了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所以此處應強調說明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故填“克服了重重困難 (經受了很大考驗)”。
乙處:根據后文“并需在溫度降低、銀絲變硬前迅速編織。而且每彎一次需要重新再加溫可知,要用直徑約3毫米的銀絲編織中國結,首先要對銀絲進行加熱使其軟化,故填“先要進行高溫加熱使銀絲軟化”。
四、寫作(60分)
26.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2025年新年賀詞中強調:“夢雖遠,追則能達;愿雖難,持則可圓。”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對習總書記的話有怎樣的認識?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請你以復興中學高一學生的身份寫一篇演講稿,談一談你對習總書記這句賀詞的理解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一、寫作挑戰
這道作文題,總的來說具有四個特點:主題積極向上,具有教育意義;貼近 考生生活,易于引發共鳴;思辨性強,考查思維能力;寫作空間廣闊,文體選擇 自由。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同時也存在挑戰:
1.主題理解有難度。雖然句子簡潔,但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部分考生可能 對“夢”“愿”“追”“持”等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導致文章立意不夠準確或不夠深刻。
2.內容空泛有風險。部分考生可能會在寫作中過于泛泛而談,未能對“夢” 和“愿”的具體內涵做出思考和闡釋,缺乏具體的實例和深刻的分析,導致文章內容空洞,缺乏說服力。
3.文體把握或不當:由于題目未明確限制文體,部分考生可能會在寫作中 出現文體不明確或文體特征不突出的問題,如記敘文缺乏情節和細節描寫,議論 文論證不夠充分等。
二、應對策略
考生為避免落入這些“坑”,有如下幾點可以嘗試:
1.緊扣“夢想與愿望”主題
這道作文題的核心是“夢想與愿望”,而“追”與“持”則是實現它們的關 鍵。夢想和愿望并非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堅持去實現的 目標。在寫作中,我們不能將“夢想”和“愿望”泛化為虛無縹緲的空想,而應 將其具體化為生活中的目標和追求。例如,小至一個學生希望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一個運動員希望在賽場上為國爭光,大到一個企業希望事業蓬勃發展,一個民族渴望實現偉大復興,這些夢想和愿望都是實實在在的,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追逐和堅守。
2.構建邏輯關聯
“夢雖遠,追則能達;愿雖難,持則可圓”這句話中,“夢想”與“愿望” 是目標,“追”與“持”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寫作時,必須構建起“夢/愿— 追——持”之間的邏輯關聯。夢想是起點,追是過程,持是保障。只有明確了目 標(夢),才能有方向地去追逐;而追逐的過程往往充滿困難,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最終實現夢想。例如,我們可以從“夢想”出發,闡述夢想的重要性;接著論述追逐夢想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通過堅持克服這些困難;最后總結,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圓夢。
3.結合真實經歷
這道作文題要求考生結合自身經歷來談理解,因此寫作時必須貼近真實生 活。考生可以從自己的學習、生活、成長等方面選取素材,講述自己在追逐夢想 和實現愿望過程中的故事。比如,學習上遇到的難題、生活中的挫折、興趣愛好 上的堅持等。考生還可以從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史方面開展論述,將真實的民族 奮斗史、復興史融入文章。通過真實的故事,展現“追”與“持”的力量,讓讀 者感同身受。
4.升華主題
在寫作的結尾部分,可以升華主題,將個人的夢想與愿望與國家、社會的發 展聯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不僅是對個人的激勵,也是對全體人民的號 召。我們可以呼吁大家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為國家的繁榮、社會的進步貢獻 自己的力量。通過堅持和努力,讓每一個夢想都能綻放光芒,讓每一個愿望都能成為現實。
總之,這道作文題看似簡單,實則需要考生深人思考“夢想”“愿望” “追”“持”之間的關系,并結合自身經歷,用真實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悟去打動讀者。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一篇有深度、有溫度的文章。
高一語文第4頁,共5頁高一語文試卷雙向細目表
題型 題號 分值 考查內容 能力考查標準 難度
選擇題 1 3 社會科學類短文閱讀(理解、分析文章內容) 理解B 中
選擇題 2 3 社會科學類短文閱讀(理解分析文章觀點內容) 分析綜合C 中
選擇題 3 3 社會科學類短文閱讀(分析文章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 分析綜合C 中
問答題 4 4 社會科學類短文閱讀(分析文章行文思路) 概況分析C 中
問答題 5 6 社會科學類短文閱讀(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印證分析) 分析綜合D 難
選擇題 6 3 文學作品閱讀(理解文章內容) 理解B 易
選擇題 7 3 文學作品閱讀(分析文章藝術特色) 分析綜合C 中
問答題 8 4 文學作品閱讀(小說情節分析) 理解分析B 中
問答題 9 6 文學作品閱讀(小說人稱分析) 鑒賞評價E 難
選擇題 10 3 課外文言文閱讀(斷句) 理解分析B 中
選擇題 11 3 課外文言文閱讀(實詞理解) 識記與分析A 中
選擇題 12 3 課外文言文閱讀(內容理解與分析) 分析綜合C 中
問答題 13 8 課內外文言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理解分析B 難
問答題 14 3 課內外文言文閱讀(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B 中
選擇題 15 3 詩歌鑒賞(理解詩歌內容) 分析綜合C 中
問答題 16 6 詩歌鑒賞(鑒賞詩歌中的意象) 鑒賞評價E 難
問答題 17 默寫古詩文常見的名句 識記與理解B 中
選擇題 18 2 課內文言知識(文言文古今異義辨析) 識記分析B 易
選擇題 19 2 課內文言知識(文言文詞性活用辨析) 識記分析B 中
選擇題 20 2 課內文言知識(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識記分析B 中
選擇題 21 2 課內文言知識(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 理解分析B 中
選擇題 22 2 課內文言知識(文言句式辨析) 理解分析B 易
問答題 23 2 成語 表達運用D 中
問答題 24 4 病句辨析 表達運用D 中
問答題 25 4 文段補寫 表達運用D 中
寫作題 26 60 材料作文寫作 表達與運用D 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泗洪县| 涿鹿县| 安陆市| 澄迈县| 开鲁县| 苏尼特右旗| 江源县| 六安市| 玉山县| 泗阳县| 教育| 普安县| 通许县| 武安市| 临颍县| 岫岩| 泉州市| 中江县| 印江| 徐汇区| 邵阳县| 黄浦区| 兰西县| 临沂市| 枣庄市| 汝阳县| 明溪县| 泗洪县| 多伦县| 肃宁县| 麦盖提县| 洛南县| 龙陵县| 友谊县| 陆河县| 西藏| 正蓝旗| 繁昌县| 寿光市|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