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城九中第一次質量監測考試八年級語文B卷2024.10.09基礎知識綜合(10分)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10月1號凌晨五時許,我走進廣場,A器宇軒昂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覺分外肅穆。觀旗區已經聚集了上千名觀看升旗的群眾,但是秩序井然,大家B屏息斂聲,翹首以待升旗時刻的到來。終于,城樓上吹響升旗號角,升國旗儀式正式開始。隨著一聲“正步走”的口令,三軍儀仗隊和護旗編隊,以C抑揚頓挫的正步步伐走過長安街。六時十一分,伴隨著D振聾發聵的升旗口令,護旗隊員和禮兵行禮,解放軍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揚起國旗,國旗徐徐升至旗桿頂端。晨光懸微,國旗的飄揚與絢麗多彩的鮮花交相輝映,可謂是“旗展五星光日月, ”。這份記憶,會深深地juān( )刻在我的生命里,我由zhōng ( )地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1.加點字的注音,漢字的書寫全對的一項是( )(1分)A.zhù qiào 攜 衷 B.chù qiǎo 鐫 忠C.chù qiáo 鐫 衷 D.zhù qiáo 攜 忠2.文中劃線的四個成語運用正確的一個是( )(1分)A.器宇軒昂 B.屏息斂聲 C.抑揚頓挫 D.振聾發聵3.文段結尾處與“旗展五星光日月”對仗最為工穩的一項是( )(2分)A.花開四季麗山川 B.花紅似火報國心C.花開滿園映神州 D.花團錦簇妝河山4.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晨光熹微,飄揚的國旗與絢麗多彩的鮮花交相輝映。B.晨光熹微,絢麗多彩的鮮花與飄揚的國旗相得益彰。C.晨光熹微,絢麗多彩的鮮花與國旗的飄揚交相輝映。D.晨光熹微,飄揚的國旗與絢麗多彩的鮮花相得益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做事有三層境界:第一層是用手做事,第二層是用腦做事,______。“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件事情,只要用心處理,再困難也有可能解決( )倘若敷衍了事,再簡單也可能做不好。用心做好一件事看似簡單,實際卻需要多方面的積累與沉淀。當今社會,有些人做事總是心浮氣躁、急于求成,結果往往事與愿違,不能專注用心做事,難有大的作為。5.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B.; C. D.?6.下列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A.最高境界則是用心做事 B.用心做事是最高境界C.用心做事,方為最高境界 D.最高境界,方為用心做事二、古詩文歌鑒賞(20分)(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4分)贛州分司夜坐偶成[明]江源①作客江湖過十秋,西風今夕又虔州②。青燈照我猶疑夢,白發欺人故滿頭。馬祖巖③前云似墨,虎頭城④上月如鉤。行蹤自嘆渾無定,明日明年何處樓。【注】①江源:字一原,廣東人。明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②虔州:今江西贛州。③馬祖巖:位于江西贛州貢水東岸,因唐代高僧馬祖道一曾于當地傳授禪經而得名。④虎頭城:位于四川自貢,因狀若虎頭而得名。詩人曾在四川做官。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首聯敘事,詩人說自己輾轉江湖做官,現在到了虔州,同時“西風”點明了時令,又營造了蕭瑟的氛圍。B.頷聯把“青燈”和“白發”變成了有知有情的人。時光荏苒,似乎一切都在夢中,轉眼間已是滿頭白發。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感嘆。C.頸聯寫景,云層墨黑,殘月如鉤,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于眼前景物,表達了自己惆悵、凄涼的心境。D.全詩情感凄傷、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漂泊江湖,時光易逝,身無所依的無力感。8.簡要分析本詩尾聯和崔顥《黃鶴樓》里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在情感表達上的相同之處。(2分)(二)文言文閱讀(10分)喜雨亭記(蘇軾)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②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①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②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③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④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③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④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⑤且薦饑⑥,獄訟⑦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游以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有刪改)【注釋】①雨麥:麥子抽穗時下的雨;②彌月:整個月;③商賈:商人;④忭:歡喜;⑤歲:一年的收成;⑥薦饑:連續饑荒;⑦獄訟:案件官司。9.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志喜也( ) (2)是歲之春( ) (3)而吾亭適成(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2)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11.請結合短文和《記承天寺夜游》,分析蘇軾的形象。(3分)(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 , ”描繪了一幅花兒漸放,草兒初長的早春花草圖。(2)王維在《使至塞上》中,以傳神筆墨描繪奇美壯麗塞外風光的詩句是:“ , 。”(3)《與朱元思書》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與《三峽》中的“ , ”有異曲同工之妙。三、現代文閱讀(30分)(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6分)父親的軍毯 大師治學①林語堂短暫的執教生涯和他漫長的著述生涯比起來,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林語堂卻足以成為素質教育的代言人。②林語堂曾經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課。這一天是林語堂的第一堂課。他帶了一個大包到教室,學生們還以為這里面裝的都是教學資料,心想這位擁有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和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文憑的老師果然深不可測。③不料,林語堂上了講臺,把包倒過來,往講臺上一倒,滿滿一堆帶殼花生稀里嘩啦全落在了臺上。林語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給前面的學生,并請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先動手。林語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頓了頓,接著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后我上課不點名,愿諸君吃了長生果,更有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④學生們聞言哄堂大笑。林語堂趁機招呼學生:“請吃!請吃!”課堂里立即響起了一片剝花生殼的聲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語堂隨即宣布下課。⑤此后,林語堂講課,果然沒有學生缺課,而且還有很多外來的學生慕名趕來偷師。⑥更絕的是,林語堂所執教的課程,竟然從不舉行考試,每到學期最后一節課的時候,林語堂便端坐在講臺上,隨手撿起學生的花名冊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學生依次站起來。這時,林語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細細把這個學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績冊上記上一個分數,這就是該生本學期的成績了。林語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稱教育界的一大奇聞,并引起了一些老師的模仿。⑦林語堂這樣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對刻板的考試制度的厭惡,他說:“倘使我只在大學講堂演講,一班56個學生,多半見面而不知名,少半連面都認不得,到了學期終叫我出10個考題給他們考,而憑這10個考題,定他們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還把考試比成大煞風景的“煮鶴”:“惡性考試藝術就是煮鶴藝術,可惜被煮的是我們男女青年。”13.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4.本文第③段描寫林語堂,有神態描寫,還有 和 描寫。(2分)15.林語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4分)16.文中第⑦段畫橫線的句子浸透著林語堂強烈的情感,極富感染力,請簡要分析他是如何表達的。(4分)17.閱讀以下兩則林語堂的經典名言,結合本文內容,談談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應該具有怎樣的品質。(4分)名言一: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名言二: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7分)①奮斗精神是勇于拼搏的斗志,是自強不息的精氣神。 我們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②奮斗精神很早就存在于中華文明的基因之中。《易經》所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先民奮斗精神最生動的體現。中華文明賡續至今,除了依靠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還離不開中華兒女在苦難面前的接力奮斗。③奮斗精神可以克服重重困難。被譽為“當代神農氏”的袁隆平,面對西方學者“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的妄斷并沒有輕言放棄。他硬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奮斗精神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戰勝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跑遍了半個中國,歷時 6 年時間,終于在海南島的南紅農場的一條雜草叢生的水溝里發現了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克服了雜交水稻這一項世界性難題,解決了上億百姓的溫飽問題。④奮斗精神可以創造豐功偉績。京杭大運河至今已存續 2500多年,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運河人從沒有停下開鑿、疏浚、修繕、治理的腳步。《荀子》 中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正是這樣馳而不息的奮斗,才創造了大運河流經千年仍能使用的世界奇跡。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擺脫兩極格局下大國的擠壓,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闖關奪隘,繼續發揚奮斗精神,不斷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正是因為有不屈不撓的頑強拼搏,“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高度”才能一次次刷新全世界的認知!⑤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持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是在繼往開來中奮力推進的。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弘揚奮斗精神,以實際行動建設新時代,創造美好生活。1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奮斗精神是勇于拼搏的斗志,是自強不息的精氣神。B.第②段引用《易經》的話,意在證明古代君子最早具備奮斗精神。C.第③段列舉袁隆平的事例論證了奮斗精神可以創造豐功偉績。D.第⑤段通過引用論證,說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弘揚奮斗精神。19.《愚公移山》的故事適合放在第幾段作為論據?請結合文章和《愚公移山》的具體內容加以闡釋。(4分)(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7分)材料一: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傳統手工藝技能等。《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材料二: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不少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古建筑、古遺址及風景名勝區整體風貌遭到破壞。文物非法交易、盜竊和盜掘古遺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境外。由于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許多重要文化遺產消亡或失傳。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由于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民族或區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材料三:九江三面環水,地勢低洼,古時常遭水患。公元1586年(明萬歷),郡守吳秀在臨江躍起的回龍磯上,歷時18年,募資興建了鎖江樓。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用鐵牛鎮水,故樓旁鑄有鐵牛四只。為倡導文風又在樓南建了文峰塔。公元1606年8月7日夜,九江發生強烈地震,磯岸崩塌,鎖江樓及鐵牛皆墜入大江,唯文峰塔完好無損。1938年6月,侵華日軍溯江西上,連發重炮轟擊九江。鎖江樓塔中炮數處,其中兩處彈洞直徑達3.5米,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歷經劫難的鎖江樓塔,1986年進行了加固維修。20.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B.瑞昌剪紙歷史悠久,口授手傳,是民間傳統手工藝技能,應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古建筑、古遺址及風景名勝區整體風貌遭到破壞,使得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D.九江鎖江樓是我們身邊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歷史的見證。21.根據材料內容,對如何保護文化遺產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4分)四、名著導讀(10分)22.下列有關《昆蟲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昆蟲記》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B.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深刻地描繪了多種昆蟲的生活,真實地記錄了多種昆蟲的本能、習性、活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種種描寫無不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C.《昆蟲記》行文生動活潑,語言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D.《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作者也因此獲得了“昆蟲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和諾貝爾獎。23.閱讀下列名著選段,完成下面小題。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用它強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后面,傾斜地鋪開。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鉆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觸須輕微地擺動。不大一會兒,它又進去繼續工作。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經挖了有兩寸深,夠寬敞的了。余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這個洞可以隨天氣的變冷和它身體的增長而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里面不斷地拋出泥土來。(節選自《昆蟲記》)(1)選文節選自《昆蟲記》,又譯《昆蟲學札記》,它被譽為“ ”,作者是 。(2分)(2)《昆蟲記》“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讀了選文,你被蟋蟀的哪些方面觸動了?請結合選文說說。(5分)作文(50分)24.請以《腳步》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答案一、基礎知識綜合(10分)1.C 2.B 3.A 4.A 5.B 6.A二、古詩文歌鑒賞(20分)(一)詩歌閱讀(4分)7.B8.都表達了漂泊無依、前路迷茫的惆悵與無奈之情。本詩尾聯“行蹤自嘆渾無定,明日明年何處樓”直接抒發詩人行蹤不定、不知未來棲身之所的茫然;《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借仙人離去、只余空樓,暗含世事變遷、自身漂泊無依的感慨。(二)文言文閱讀(10分)9.(1)記,記述 (2)這 (3)恰好,剛好10.(1)在廳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在它的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植樹木,把它當作休息的場所。(2)現在上天不遺棄這里的百姓,剛開始干旱就把雨水賜給他們。11.從《喜雨亭記》中,蘇軾為亭子命名“喜雨亭”,與百姓同慶降雨、擔憂民生,可見他關心百姓、心懷天下;從《記承天寺夜游》中,蘇軾夜晚賞月抒懷,雖有貶謫的落寞,但能從自然美景中尋得慰藉,可見他豁達樂觀。綜上,蘇軾是一位關心民生、豁達樂觀且有家國情懷的人。(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12.(1)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2)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3)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三、現代文閱讀(30分)(一)(16分)13.總領全文,點明林語堂短暫執教生涯卻足以成為素質教育代言人的觀點,引出下文對其執教經歷的敘述。14.語言描寫 動作描寫15.林語堂記憶力超群,平時上課通過提問、交流等方式對每個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相面打分”并非隨意而為,而是基于對學生水平的充分了解后作出的合理判斷,比偶然性大的一次考試更顯公平。16.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惡性考試”比作“煮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林語堂對刻板考試制度的厭惡,表達了他對學生遭受惡性考試壓迫的惋惜與不滿,情感強烈,極具感染力。17.好老師應具有獨特的教學方式,如林語堂用“吃花生”引入課堂、“相面打分”,打破傳統,激發學生興趣;應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個性,不采用刻板的評價方式;還應擁有豁達、熱愛生活的態度,如林語堂名言中體現的與自然相融、珍惜自我的理念,能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影響學生。(二)(7分)18.A19.適合放在第③段。《愚公移山》中,愚公面對大山阻隔,不顧他人質疑,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奮斗,最終感動天帝移走大山,克服了巨大困難。這與第③段“奮斗精神可以克服重重困難”的論點相符,能有力論證該段觀點。(三)(7分)20.C21.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規的宣傳與執行,嚴厲打擊文物非法交易、盜竊等違法犯罪活動;②合理開發利用文化遺產,避免過度開發,保護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如對古建筑、古遺址進行定期修繕與維護。四、名著導讀(10分)22.D23.(1)昆蟲的史詩 法布爾(2)①被蟋蟀的勤勞觸動,它從十月開始蓋房子,扒土、搬土塊、推泥土,即使疲勞也只是短暫休息,繼續工作;②被蟋蟀的聰明與有遠見觸動,它的住宅會隨天氣變冷和身體增長而加闊,考慮長遠;③被蟋蟀的專注觸動,“我”看了兩個鐘頭它仍在工作,可見其做事專注投入。五、作文(50分)24.略(按作文評分標準評分,需符合文體要求,不少于600字,不泄露個人信息,內容充實,情感真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