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 往事依依一、選擇題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雕鏤(lòu) 浩渺(miǎo) 慷概(kǎi) 諄諄教導(zūn)B.鐫刻(juàn) 素峨(é) 依稀(xī) 鴉雀無聲(yā)C.嬋娟(chán) 徜徉(yáng) 逃竄(cuàn) 眼花繚亂(liáo)D.銘刻(míng) 絢麗(xuàn) 沉浸(jīn) 五采紛呈(cǎi)2.于漪在《往事依依》中提到的《千家詩》是由 學者謝枋得選編的(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3.《往事依依》出自于漪的哪部作品( )A.《朝花夕拾》 B.《歲月如歌》 C.《吶喊》 D.《彷徨》4.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每當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我仍心潮澎湃,往事歷歷在目。B.重陽節時,我們來到郊外,卻發現了一條臭氣熏天的小河溝,真是令人心曠神怡!C.陽春三月,南湖公園里樹兒長出新芽,花兒競相開放,真是花團錦簇,美不勝收!D.教室里鴉雀無聲,沒有人敢再說話,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漫步在廬山風景區,怎不讓人心曠神怡?B.江西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個文化中心,也是一個山水秀麗的地方,自然風光美不勝收。C.他對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總是津津有味。D.沉浸式體驗與研學旅行相結合,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滿足學生“求新、求奇”的心理,使學生在行萬里路中讀好萬卷書。6.下列有關課文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本文標題中的“往事”指過去的事,“依依”指作者對過去的事存“留戀”之情。B.作者回憶的往事可以概括為看圖、讀詩、聽課。C.文中回憶的往事是并列關系,因此可以調換順序。D.作者回憶學生時代最大的生活樂趣來自讀書,她最喜歡讀的是《千家詩》。二、填空題7.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徜徉( ) 浩渺( ) 雕鏤( )模糊( ) chán juān( ) sōu suǒ( )枯腸鐫刻( ) níng( )視 chuī( )煙lì lì( )在目 記憶yóu( )新 走tóu( )無路狼狽逃cuàn( ) jīn jīn( )有味 美不shèng( )收眼花liáo( )亂 心曠神yí( ) yóu( )然而生感kǎi( )萬端 鴉què( )無聲 zhūn zhūn( )教導8.從下列句子中找出錯別字,在其下面畫橫線,然后將正確字寫在括號里。(1)家里有一部《評注圖像水滸傳》,一打開,就被一輻輻插圖吸引住了。( )(2)我似乎目睹何濤、黃安率領的官軍在茫茫蕩蕩的焦山下,在蘆葦水港中走頭無路、狼狽逃竄的情景。( )(3)腦海里常常浮現五采紛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郁。( )(4)國文教師教古文喜歡大聲朗頌。( )(5)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斷奮進。( )9.根據詞義寫出相應的詞語。(1) :安閑自在地步行。(2) :水面遼闊無邊。(3) :雕刻。(4) :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寫詩文)。(5) :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6) :無路可走,無處投奔,比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形容處境極端困難。(7) :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8) :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9) :心情舒暢,精神愉快。(10) :形容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11) :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12) :形容非常安靜。(13)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三、語言表達10.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經歷讓你印象深刻,雖時過境遷仍歷歷在目?從《往事依依》中選取一二,仿照課文的第2段或第5段寫一小段文字。全班合作,以“我們的依依往事”為主題出一期壁報。四、綜合性學習某班正在籌劃以“好書共讀,文化共建”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以下任務。11.核心素養:同學們挑選了一副對聯,作為班級勵志名言。請用楷體將這副對聯抄寫一遍。劍鋒出磨礪,梅馥發苦寒。12.班級準備在教室墻壁張貼一些名人畫像,以豐富班級文化環境。班委會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中不利于討論有效開展的一項是( )A.我覺得應該放古代文化名人的畫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等,這樣才有中國味兒。B.你要把咱們班變成國學館嗎?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嗎?你干脆穿長袍來上學得了。C.我覺得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外國作家,或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的畫像都可以考慮。D.各位,不要總盯著作家、思想家、科學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畫像也可以有哇。13.課代表小勤準備給全班同學推薦一套叢書:“大家小書”。請根據以下介紹,簡要概括這套叢書的主要特點。(不超過60個字)“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叢書既有經過時間考驗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了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普通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五、現代文閱讀14.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小題。往事依依(節選)①小時候,我住的小屋里掛著一幅山水畫。這只是一幅極普通的畫,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說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厭。有時凝視久了,自己也仿佛進入畫中,“徜徉于山水之間”,甚得其樂。入了神,自然樂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評注圖像水滸傳》,一打開,就被一幅幅插圖吸引住了。梁山雄偉險峻,水泊煙波浩渺,水面有無邊無際的蘆葦,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好像就是家鄉長江邊焦山一帶。那時讀《水滸傳》,會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風景當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濤、黃安率領的官軍在茫茫蕩蕩的焦山下,在蘆葦水港中走投無路、狼狽逃竄的情景,猶如身歷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齡增長,也曾重讀《水滸傳》,雖然理解比小時候深入,但是形象卻不如那時鮮明。后來才懂得,這就是形象思維的作用,生動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記憶。②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來自讀書。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而其中編織我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的,竟是一本讓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詩》。③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的山山水水也美麗非凡。一年之中,風光流轉,陰晴雨雪,麗日藍天,風云變幻,真是美不勝收。《千家詩》中很大一部分詩歌歌詠祖國風物,按春夏秋冬時序編排,打開書往下念,四季風光就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綠樹陰濃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吟誦這些詩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之中。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涂上了絢麗的色彩:“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令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腦海里常常浮現五彩紛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郁。④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鏤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國文教師教古文喜歡大聲朗誦。記得一次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老師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真是悲歌慷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滿眼風光的北固樓,望著滾滾長江水,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不用說,這首詞我至今還能背得滾瓜爛熟。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也是在初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老師,是年輕的新派人,他喜歡教白話文。有一次,教到田漢《南歸》中的詩:模糊的村莊迎在面前,禮拜堂的塔尖高聳昂然,依稀還辨得出五年前的園柳,屋頂上寂寞地飄著炊煙。老師朗誦著,進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這種感情傳染了整個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這幾句詩鐫刻在我心上,幾十年過去,至今還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對新文學更有興趣,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憶,就仿佛看到國文老師那左右搖晃的身子和那注滿情思的眼睛。⑤老師常對我們說:“你們光念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課外要有計劃地認認真真讀點好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諄諄教導銘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盡。⑥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1)選文第③段大量引用《千家詩》中的內容,有何作用?(2)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六、作文15.《往事依依》這散文通俗易懂,文采斐然,生動形象的語言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給人思想的啟迪。而且全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中心鮮明突出。文章的這些特點,對于大家寫作敘事性記敘文有很好的臨摹價值。請仿照課文,敘寫一件小事。(100字以上)《10 往事依依》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C C B B C C1.C【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A.慷概——慷慨,諄諄教導(zūn)——zhūn;B.鐫刻(juàn)——juān,素峨——素娥;D.沉浸(jīn)——jìn,五采紛呈——五彩紛呈;故選C。2.C【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千家詩》是由南宋學者謝枋得選編的一部經典的蒙學讀物,收錄了唐宋時期的眾多詩作。謝枋得為南宋末年著名愛國詩人,與文天祥同科進士,他性格豪爽,以忠義自任。曾率兵抗元,兵敗后流亡,元政府多次薦他為官,均被堅辭。謝枋得詩風樸素端直,著有不少傷時感懷之作,其主要作品除《千家詩》外,還有《批點檀弓》《碧湖雜記》《文章軌范》等。在南宋那個民族危機深重的時代,謝枋得不僅在文學上有所建樹,更在政治與軍事上展現出了堅定的愛國情懷與抗爭精神。故選C。3.B【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識記。《往事依依》是于漪回憶少年讀書生活的散文,收錄于她的散文集《歲月如歌》,且《朝花夕拾》《吶喊》《彷徨》均是魯迅的作品;故選B。4.B【詳解】本題考查成語運用。A.歷歷在目: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在此指過去的事仿佛就在眼前,使用正確;B.心曠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暢。不能形容看到臭氣熏天的小河溝的感受,使用有誤;C.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在此指南湖公園的景色很美,看不過來,使用正確;D.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在此形容在教室里很安靜,使用正確;故選B。5.C【詳解】本題考查成語運用。A.心曠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暢。在此形容漫步在廬山風景區的感受,使用正確;B.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在此形容自然風光很美,看不過來,使用正確;C.津津有味: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不能用來形容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使用有誤;D.身臨其境:親身面臨那種境地。在此指沉浸式體驗與研學旅行相結合,給人以親身面臨那種境地的感受,使用正確;故選C。6.C【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C.有誤,文中按照時間順序回憶往事,因此事件之間不能調換順序;故選C。7. cháng yáng miǎo lòu mó 嬋娟 搜索 juān 凝 炊 歷歷 猶 投 竄 津津 勝 繚怡油 慨 雀 諄諄【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徜徉(cháng yáng):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浩渺(hào miǎo):形容水面遼闊無邊。雕鏤(diāo lòu):雕刻。模糊(mó hu):不分明;不清楚。嬋娟(chán juān):形容姿態美好;古詩文里多用來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搜索枯腸(sōu suǒ kū cháng):形容動腦筋極力思索(多指寫詩文)。鐫刻(juān kè):雕刻。凝視(níng shì):聚精會神地觀看,不眨眼。炊煙(chuī yān):烹制飯菜形成的煙氣。歷歷在目(lì lì zài mù):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記憶猶新(jì yì yóu xīn):意思是過去的事,印象還非常清楚,就像剛才發生的一樣,比喻記憶深刻。走投無路(zǒu tóu wú lù):比喻陷入絕境,沒有出路。狼狽逃竄(láng bèi táo cuàn):形容逃跑時的窘迫和倉皇狀態。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特別有興味。美不勝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眼花繚亂(yǎn huā liáo luàn):意思是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心曠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心情愉快,精神舒暢。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感慨萬端(gǎn kǎi wàn duān):因深有感觸而有許多慨嘆。鴉雀無聲(yā què wú shēng):意思是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諄諄教導(zhūn zhūn jiàodǎo):意思是深情教誨、耐心引導的樣子、耐心地教導。8. 輻輻(幅幅) 頭(投) 采(彩) 頌(誦) 摧(催)【詳解】本題考查字形。(1)一輻輻——一幅幅,表示數量為一幅一幅的,形容有許多幅,常用來修飾圖畫、畫面等。(2)走頭無路——走投無路,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3)五采紛呈——五彩紛呈,指各種各樣的顏色都呈現出來了,形容色彩繁多而艷麗。(4)朗頌——朗誦,指大聲朗讀,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5)摧——催,有促使、推動的意思。9. 徜徉 浩渺 雕鏤(或:鐫刻) 搜索枯腸 歷歷在目 走投無路 美不勝收 眼花繚亂 心曠神怡 油然而生 滾瓜爛熟 鴉雀無聲 氣象萬千【詳解】本題考查詞義。(1)根據釋義:安閑自在地步行。此處可填:徜徉。也可指陶醉于某事物當中。(2)根據釋義:水面遼闊無邊。此處可填:浩渺。也可形容事物的遼闊、廣大,超出人們的想象和能力所及。(3)根據釋義:雕刻。此處可填:雕鏤(或:鐫刻)。(4)根據釋義: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寫詩文)。此處可填:搜索枯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或思考時非常認真,努力思考,不達到目的不罷休的情況。(5)根據釋義: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此處可填:歷歷在目。常用于描述事情、情景、人物等在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個事件或者經歷對個人產生的影響。(6)根據釋義:無路可走,無處投奔,比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形容處境極端困難。此處可填:走投無路。(7)根據釋義: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此處可填:美不勝收。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色、藝術作品、美食等引人入勝的事物。也可用于形容某個地方或場景中美好事物的數量之多。(8)根據釋義: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此處可填:眼花繚亂。也可形容場面繁華、熱鬧,令人眼花繚亂的場景。(9)根據釋義: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此處可填:心曠神怡。(10)根據釋義:形容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此處可填:油然而生;常用于形容在特定環境或情境下感情或情緒的產生。(11)根據釋義: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此處可填:滾瓜爛熟。(12)根據釋義:形容非常安靜。此處可填:鴉雀無聲。(13)根據釋義: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此處可填:氣象萬千,也可填近義詞,蔚為大觀。注意書寫工整、正確。本題中的“徜、徉、渺、雕、鏤、繚”等字詞容易寫錯。10.示例:初讀《三國演義》,到底是什么時候,我已記不太清楚!當時的我,站在書柜前,好奇地打開那本厚重的書,馬上就被開頭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詞吸引住了。以后,我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來讀幾頁,有時,我甚至覺得這些人物就在我的身旁。關羽的忠義,趙云的勇猛,劉備的仁厚,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都使我佩服,都讓我肅然起敬。現在回想起來,我就是從那時起愛上了歷史,愛上了詩詞,愛上了古典小說,愛上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詳解】本題考查仿寫、續寫、補寫句子、小作文。需從《往事依依》里選1-2件事,如第2段觀山水畫、讀《水滸傳》,第5段老師講詩詞等,圍繞自己學習生活中“印象深刻、時過境遷仍歷歷在目”的經歷創作,貼合“我們的依依往事”壁報主題。仿照段落:參照課文第2段,借具體事物/場景,結合感受與聯想,體現形象思維、記憶深刻)或第5段聚焦老師授課場景,通過細節描寫、情感傳遞,展現對閱讀興趣的影響)的寫法。要有場景、細節刻畫(如環境、人物動作神態),融入個人感受、聯想,體現經歷如何“歷歷在目”,傳遞真摯情感。示例:學生時代,最難忘的是與《詩經》相遇。那本豎排繁體的《詩經選注》,封面泛著舊黃,翻開書頁,“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便撞入眼簾。我常于課間,躲在教室角落誦讀,讀著讀著,仿佛看見雎鳩鳥在清清河水邊引頸和鳴,少女少年于荇菜間互生情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時,又似踏入霧氣彌漫的水邊,望著那個朦朧的身影,心也跟著在水湄畔尋尋覓覓。后來讀的詩多了,可初遇《詩經》時,那些鮮活畫面與心動感覺,始終在記憶里熠熠生輝,就像于漪先生難忘《水滸傳》插圖與詩句,這古樸詩句里的浪漫,也成了我青春里獨特的光。11.劍鋒出磨礪,梅馥發苦寒。 12.B 13.內容上,選擇著名作家的經典作品和著名學者的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短篇作品;形式上,文章篇幅小,書本體積小;目的上,注重大眾化和方便性。【解析】11.本題考查書寫。楷書講究筆畫規整、結構端莊,書寫時要注意每個字的筆畫順序、起筆收筆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間距、整體的布局等,力求書寫得工整、美觀。1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A.提出張貼古代文化名人畫像并闡述了理由;B.使用了嘲諷、攻擊性的語言,沒有針對問題本身進行理性探討,不是以建設性的態度參與討論,不利于討論的順利推進,反而會引發爭吵和矛盾,破壞討論氛圍;C.提出張貼外國作家、科學家畫像并舉例說明;D.提出張貼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畫像并表達觀點,這些都是在正常地發表自己對于張貼名人畫像的看法和建議,有助于討論的有效開展;故選B。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叢書既有經過時間考驗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了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這表明叢書在內容選擇上有兩大來源,一是過往經過時間檢驗的名家經典著作,二是邀請著名學者新創作的兼具學術性與普及性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多是篇幅相對短小的,體現了其在內容選取上的特點,也就是注重選取高質量且適合大眾閱讀的作品。據此可概括為:內容上,選擇著名作家的經典作品和著名學者的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短篇作品。“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顯得小一些罷了”,說明這套叢書在文章篇幅上相對短小,不是長篇大論的形式,便于讀者閱讀和理解。“‘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體現出書本的體積小這一形式特點,小巧的開本讓攜帶變得很方便,是叢書外在形式上區別于其他書籍的一個重要體現。據此可概括為:形式上,文章篇幅小,書本體積小。“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以及“以滿足普通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突出了叢書創作和發行的目的是面向廣大普通讀者,是適合大眾閱讀的讀物,體現出注重大眾化的特點。“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進一步強調了叢書方便讀者在各種碎片化時間、不同場景下閱讀的便利性,旨在讓讀者能夠輕松利用閑暇時光進行閱讀,這也是其重要的目的所在。據此可概括為:目的上,注重大眾化和方便性。14.(1)引用《千家詩》的詞句,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文學性,有利于表現主題,寫出閱讀詩歌帶給“我”的美好感受和濃郁情趣,表現了“我”愛祖國、愛自然的情懷。(2)最后一段照應題目和開頭,深化中心,指出往事對作者的深刻影響和激勵。【分析】文章通過回憶童年與學生時代的生活片段,描繪了讀書對個人成長的深遠影響。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對山水畫、古詩、名作及老師授課的深刻記憶,展現了詩詞與經典名著在少年心靈中留下的浪漫印記。讀書拓展了作者的視野,激發了愛國情懷與文學興趣,成為追求知識和美好生活的動力源泉。【詳解】(1)本題考查引用的作用分析。結合第③段“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打開書往下念,四季風光就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生活情趣濃濃郁郁”可知,此段開篇點明“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的山山水水也美麗非凡”,而引用的《千家詩》內容恰好是歌詠祖國風物的詩句,將詩歌中的自然之美與作者對祖國、家鄉的熱愛聯系起來,體現“我”愛祖國、愛自然的情懷。整篇文章主要講讀書等往事帶給“我”的影響,引用《千家詩》中歌詠祖國風物的詩句,能很好地表現閱讀詩歌帶給“我”沉醉在詩的意境中、腦海浮現五彩世界等美好感受和濃郁情趣,而對祖國風物詩歌的喜愛也能使愛祖國、愛自然的情懷更具感染力。第③段中明確提到“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涂上了絢麗的色彩”,如“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等引用,用鮮明的色彩詞匯構建出“五彩紛呈的世界”,這種視覺化的描寫讓讀者直觀感受到詩歌帶來的美好感受,印證了作者“生活情趣濃濃郁郁”的體驗,強化了讀書對生活樂趣的滋養作用。本段大量經典詩句的引用,為文章注入了濃厚的文學氣息。這些詩句本身語言凝練優美,與作者對讀書體驗的描寫相互映襯,既展現了《千家詩》的魅力,也讓文章內容更充實、更具文化底蘊,吸引讀者跟隨作者的回憶感受讀書的樂趣。(2)本題考查結尾段的作用分析。作答此題,要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內容上:結尾句“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是對全文回憶內容的升華。文中回憶的往事,如讀書、老師教誨等,都是“金色的回憶”,這些回憶并非單純的懷舊,而是對作者產生了實際影響,即“喚起青春激情”“催我奮進”。這一表述點明了往事對作者成長的深刻意義,將回憶的價值從個人情感延伸到人生激勵,深化了“往事對人成長具有積極影響”的中心主旨。結構上:結尾段首句“往事依依”直接照應題目;另外,文章開頭“小時候,我住的小屋里掛著一幅山水畫……后來才懂得,這就是形象思維的作用,生動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記憶”引出對往事的回憶,結尾再次點出“往事”,首尾照應,強化了回憶往事的敘事主線,讓文章結構更嚴謹。15.例文:雨夜的傘那是個暴雨傾盆的夏夜,我站在公交站臺下,望著被雨幕模糊的街道滿心焦急。雨滴砸地,濺起層層水花,公交卻遲遲不來。正發愁時,一把淡藍色雨傘遞到眼前,“小姑娘,看你淋著,先用吧。”扭頭,是位面容和善的阿姨。我愣神接過,連聲道謝,她只是微笑擺手。躲進傘下,暖黃燈光映著傘面雨滴,宛如細碎金箔。公交緩緩駛來,我匆忙歸還,她卻執意讓我撐著,自己轉身隱入雨幕。車開動,我回望那雨中單薄身影,暖意漫上心頭。此后每逢雨夜,那把淡藍傘、那個微笑總會浮現,教會我:微小善舉,暖人一生,心懷善意,雨也溫柔。【詳解】本題材料微寫作。1.審題立意。本題要求仿照《往事依依》敘寫小事,關鍵在于選取一件平凡卻飽含真情、蘊含成長感悟或哲理的小事。立意層面,旨在透過小事挖掘生活閃光點,或收獲溫暖情誼,或體悟人生道理,使讀者能于細微處品出生活真味,喚起情感共鳴,收獲啟迪。2.思路點撥。寫作本文,可從日常生活入手,像校園課間同學互助、家庭聚餐的小插曲、街頭邂逅暖心一幕均可。開篇點明事由,寥寥數語勾勒背景;接著細致描繪關鍵場景,巧用細節描寫,如人物神態、動作、語言,還原事發經過;結尾跳出事件,點明收獲,升華主旨。語言打磨:學習《往事依依》文采斐然風格,適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增添文采;融入心理、情感描寫,使敘事更具感染力;引用詩詞典故潤色,彰顯文化底蘊,打造生動鮮活的記敘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