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方城一高2025年秋期高二年級開學考試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命題人:馬煥君審題人:肖長青)考試范圍: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單元一一第三單元及四首古詩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失利,面對國民黨調集的50萬重兵,面對規模空前的“鐵桶圍剿”,面對黨內嚴重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帶來的生死存亡危機,中央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當86000多人離開中央蘇區時,沒有誰能預知即將開始的遠征,他們不過是懷揣一個簡單的信念:改造中國。萬里長征路遙迢,青史長留照古今。紅軍用腳步丈量出勝利的征程,行經15個省份,轉戰地域超過半個中國;翻越20多座高山,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渡過30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洶涌險峻的峽谷大江;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幾乎和法國的面積相等…面對“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這支年輕的隊伍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里以上,平均3天就遭遇一次激烈的戰斗扭轉敵我力量懸殊的劣勢、戰勝惡劣自然環境的障壁、通過嚴峻黨內斗爭的考驗,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中國的西北角迎來了光焰萬丈的日出。在這條征途上,年輕的共產黨人以對國家的深刻憂患、對民族的責任擔當,把自己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聯系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進陣地聯系在一起,創造了世界軍事史的驚人奇跡,譜寫下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從東南到西北,從紅土地到黃土地,每一步都是創造歷史的腳注。被國民黨認定“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紅軍,走出了一條“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這是一條犧牲之路,一支隊伍舍生忘死、拋灑熱血。“如果要念一遍倒在湘江邊的官兵的名字,我會從黃昏念到黎明。”湘江戰役,紅軍浴血奮戰7個晝夜,戰士馬革襄尸,湘江血可漂櫓,當地居民“三年不食湘江魚,十年不飲湘江水”。激戰獨樹鎮、強渡鳥烏江、浴血婁山關、飛奪瀘定橋、鏖戰臘子口…萬水千山之路,也是萬死千傷之路。紅一方面軍從江西出發時的86000人,抵達陜北時只剩6000多人;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紅軍戰士倒下,每14人只有1人到達陜北。“青高二語文試題第1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