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惠安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抽測語文試題(本卷共21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須填寫到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學校姓名座位號」一、積累與運用(25分)1.根據語境,補寫句子。(10分)《詩經》經常使用比興手法,含蓄傳意。《關雎》以“”起興,引出君子對“窈窕淑女”的傾慕:《蒹葭》用“”開篇,興起對“在水一方”伊人的追尋;《子衿》中“”,借衣領之色起興。古體詩在句式、用韻上靈活多變。“!婦啼一何苦!”(《石壕吏》)短促感嘆句,凸顯矛盾沖突;“俄頃風定云墨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韻隨意轉,增強詩歌感染力與表現力。古代文言文多用對偶句,或繪景、或抒情、或說理,造成鋪排效果,增強文章氣勢。請寫出八下教材中的一個例句:“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端午時節,暑氣()。一年中最①(zh1)熱難耐的時期由此()。古人懸艾草、飲雄黃,今人賽龍舟、②(燈1)英魂一串聯起古往今來無數華夏兒女共同情感的,是對屈原身上英雄主義的()。八閩大地上,凡溪河湖海,龍舟的鼓點再度編織人們崇敬英雄、爭當英雄的赤子之心。原來,端陽之“祛病防疫”,非獨草木藥石之特效,更在精神血脈之③(d「)蕩。英雄,猶如燈塔,歷經歲月變遷,光芒()。“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只有在追慕英雄中承其風骨,涵養正氣,方能傳承英雄精神,汲取奮勇爭先的力量。(1)根據拼音,依次寫出①②③處相應的漢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沸騰起始敬佩永不熄滅B.蒸發開始仰慕永遠亮光C.蒸騰發端景仰永恒閃耀D.升騰開端敬仰永放光芒(3)文中畫橫線句某個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請找出該詞并修改,不改變句意。(3分)八年級語文第1頁(共6頁)3.按要求作答。(6分)(1)為深入開展名著閱讀活動,八年級同學在“4.23”世界讀書日開展《經典常談》競答活動。請完成打卡任務,參與評選。(3分)“識”經典“談”《經典常談》①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是文字學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②一。他不大仿作樂府,可是他描寫社會生《詩》第十二活正是樂府的精神,他的寫實的態度也是從樂府來的。韓愈跟著他,將詩進一步散文化。《文》十三到了宋代,又有③,這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2)在讀書日優秀讀書筆記展覽中,有同學摘抄了下面這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一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請結合保爾的人生經歷,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感悟。(3分)二、閱讀(65分)(一)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4~5題。(6分)送柴侍御王昌齡沅水通波接武岡⑦,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注】①柴侍御:作者友人。侍御,官名。②武岡:今屬湖南,與當時作者所在的龍標(今湖南黔陽)相距約一百多里地。③兩鄉: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4.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沅水”句,寫水路相連,喻情誼不斷,為抒情鋪墊。B.“送君”句,“不覺”表明詩人對友人離去完全無感。C.“青山”句,借共賞之景,表明兩地無異,淡化離愁。D.“明月”句,用反問語氣,強調共月,抒豁達惜別情。5.王昌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和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寫友情。請簡要分析兩者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3分)(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舊事,宮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與人為市,隨給其直。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復行文書,置白望”數百人于兩市并要鬧坊,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斂手付與,真偽不復可辨,無敢問所從來,其論價之高下者,用百錢物,買人直數千錢物,仍索進奉門戶并腳價錢。名為宮市,而實奪之。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仍邀以驢送至內。農夫遞該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驅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節選自韓愈《順宗實錄》,有刪改)【注】①本估:原價。②白望:“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不過本價也。”(《通鑒》)八年級語文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