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華中學2026屆南京市高三學情調研模擬考試高三語文本卷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基礎篇一、名句名篇默寫(6分)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選6空,6分)(1)《離騷》巾運用互文手法,寫自己采摘象征著品德堅貞的香木芳草,借以比喻自己早晚勤勉修德的兩句是:▲,4(2)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揚州慢》都寫到樹木,而意境各異,前者“▲”一句寫杭州的美麗,后者“▲”一句寫揚州的荒涼。(3)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既描寫了項脊軒里面有書香之味,又描寫了作者在軒中安居、休息等活動的句子是“▲,▲”這兩句。(4)《種樹郭橐駝傳》中,寫官吏不斷到鄉里來發號施令,百姓疲于應付。其中“▲,▲,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鄴?”這幾句道出了當時所有百姓的怨言,抨擊了執政者的“繁政擾民”。二、語言文字運用(12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一5小題。(12分)宣夜說主張的是一種無限空間的宇宙圖景,認為日月星辰自由飄浮在虛空之中。這與古希臘人的水晶天說完全不同。希臘人認為天是某種特殊材料形成的固體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層上。在歐洲歷史上,這種固體天球觀念▲,直到6世紀,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觀測工作的沖擊下,人們才逐漸放棄了這種觀念。與西方的水晶天說相比,宣夜說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實際情形,正因為如此,熟知西方天文學發展史的科學史家如李約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說的具體內容后,對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宣夜說的重要性就▲了。從對科學發展的作用來說,該學說只是一種初級的宇宙理論,它沒有與數學結合不能用以編制歷法,不能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不能給人們提供有用的信息這決定了它在天文學界必然要處于被邊慈化的狀態。更重要的是,它在本質上是反理性的,因為它認為天體的運動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無規律可循。這種主張,杜絕了人們探尋自然規律的可能性,所以,它不利于科學的發展,是一種沒有前途的學說。正因為如此,到了東漢末年,已經沒有人再關注它了。東漢著名學者蔡邕在總結當時天文學界的狀況時,▲地指出了宣夜說的處境:“宣夜之學,絕無師法。”(《晉書·天文志》宣夜說被天文學家們所拋棄,是歷史的必然。(卡爾·薩根《宇宙的邊疆》,有刪改)2.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的成語。(3分)3.下列各選項中的引號和文中“宣夜之學,絕無師法”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船上人聽到水面的喊聲,在隱約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高三語文第1頁/共8頁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 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寫(6分)1. (1)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2)有三秋桂子;廢池喬木(3)借書滿架,偃仰嘯歌(4)旦暮吏來而呼曰,臣婦啼一何苦(任選 6 空,每空 1 分,錯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二、語言文字運用(12 分)2. 根深蒂固;大打折扣;一針見血(每空 1 分,共 3 分)3. C(3 分)4. B(3 分)5. 原文用“不能用以編制歷法,不能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不能給人們提供有用的信息”三個短句并列,語氣更強烈,突出了宣夜說的局限性;“這決定了它……必然要處于”的表述比“所以在……處于”更強調因果邏輯的必然性,體現了論證的嚴謹性。(3 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1 分)(一)6. A(3 分)7. B(3 分)8. 第一處:翠翠聽到“二老”名字時的羞澀與期待,通過“抿起嘴唇笑”的細節,表現她對二老的朦朧好感;第二處:翠翠對爺爺提及婚事的嬌嗔與不滿,體現她少女的矜持以及對婚事話題的敏感。(每點 2 分,共 4 分)9.①通過湘西邊城的自然風光(如溪水、渡船、月光),展現優美的自然環境;②通過翠翠、爺爺等人物的淳樸善良(如爺爺守渡的盡責、翠翠的純真),體現健康的人性;③通過端午賽龍舟、中秋對歌等民俗,展現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④全文沒有激烈沖突,以平淡敘事展現人性之美,符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每點 1 分,答滿 4 點得 5 分)(二)10. (1)①對強者(如趙太爺、假洋鬼子)的沉默:表現為麻木、順從,映射國民的奴性;②對弱者(如小尼姑、阿 Q自己)的沉默:表現為冷漠、麻木,映射國民的愚昧;③對革命的沉默:表現為不解、盲從,映射國民缺乏真正的覺醒。(每點 2 分,共 6 分)(2)王利發。經歷:裕泰茶館的掌柜,一生致力于維持茶館經營,面對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等動蕩時局,不斷改良茶館,卻最終因無法抵御時代洪流而絕望自殺。性格:精明干練、圓滑世故,有善良底色,但缺乏反抗精神,是舊中國小商人的典型。(人物 1 分,經歷 3 分,性格 2 分,共 6 分)四、文言文閱讀(21 分)11. C、F、G(每處 1 分,共 3 分)12. A(3 分)13. C(3 分)14. (1)饑餓寒冷雖然迫切,但違背自己的本心(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切”“違己”“交病”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2)這就是我深深佩服陶淵明,想要在晚年效仿他萬分之一的原因啊。(“所以”“師范”“萬一”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15.①質性自然,不慕榮利(辭官歸隱體現);②安貧樂道,生活簡樸(“耕植不足以自給”“織絇緯蕭”體現);③真率坦蕩(對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體現);④熱愛讀書飲酒(“心好異書,性樂酒德”體現)。(每點 1 分,共 4 分)五、古詩詞閱讀(9 分)16. C(3 分)17.①蘇洵:擔心野草遮蔽損傷菊花,派人料理,表達對菊花的珍視與喜愛;②陶淵明:“松菊猶存”體現歸隱后對高潔品格的堅守與安貧樂道的心境;③李清照:“滿地黃花堆積”“有誰堪摘”,借菊花凋零抒發身世飄零、孤獨凄涼之感。(每點 2 分,共 6 分)六、論述類文本閱讀(21 分)18. B(3 分)19. B(3 分)20. D(3 分)21. ①采用“總—分”結構,開篇提出“文學的自覺貫穿魏晉南北朝”的觀點,再從三個標志展開論述;②論證方法多樣,運用舉例論證(如舉《文心雕龍》《文選》例)、引用論證(如引劉勰、蕭繹言論);③邏輯嚴密,每個標志的論述均按“概念闡釋—例證分析”的思路展開。(每點 2 分,共 6 分)22.①從文體看,《歸去來兮辭》是辭賦體,兼具抒情與文采,符合“文體辨析明確”的自覺特征;②從內容看,以個人辭官歸隱的經歷為核心,抒發“質性自然”的真情實感,體現“關注個人情性”的自覺;③從審美看,語言優美(如“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注重意境營造,符合“追求審美特性”的自覺。(每點 2 分,共 6 分)七、作文(60 分)23. 微寫作(10 分)示例:《邊城》定格——渡口守望夕陽將沱江染成金紅,翠翠坐在渡船船頭,手里攥著爺爺留下的竹篙。黃狗臥在她腳邊,尾巴輕掃石板。遠處吊腳樓的炊煙裊裊升起,歸帆點點掠過江面,卻不見那個唱著山歌的身影。她望著流水,睫毛上沾著細碎的光,眼神澄澈又迷茫,像一汪映著晚霞的淺溪。渡口的風拂動她的藍布衫,時間在此凝固,只留下無盡的守望與朦朧的期待。(符合原著 2 分,描寫具體 3 分,標題 1 分,語言流暢 4 分,共 10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pdf 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